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异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摘要: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区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其中尤以东西之间的大地带性差异最为突出。
近年来,中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打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联系、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及其成因,从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方面,作具体深入的考察研究,以期从几个的角度,揭示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多重因素。
本文研究的重点,一是自然地理条件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二是社会环境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成因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社会问题中国的东西部经济差距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伴随着我国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东西部经济差距也不断扩大,东西部经济差距加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进行探讨。
一、中国东西部差异比较现状特点东部地区主要由平原及低矮的丘陵组成,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河北,土地肥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产量也高,被誉为“鱼米之乡”;西部地区大都是高山高原,崇山峻岭巍然矗立,沙漠戈壁面积大,对外部的联系交往十分艰难,一些地区几乎处于同外界隔绝的状态。
包括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重庆。
直到现在,交通不便,相互阻隔,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青藏高原极其严寒,西北地区极其干旱,黄土高原极其贫瘠,云贵高原极其险峻,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从我国来说,区域差距一直存在着,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均衡发展战略”时期也不例外。
新中国建立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居最末。
中国东西部的差距问题
边贸条件优越
3
6
党和国家的高 度关怀和重视
下页
缩小东西部经济上差距的相关方法
1、加大西部的教育投入 2、国家的政策支持 3、在西部建立一批国家重点扶持的经济重心区, 以此来带动西部发展 4、疏导生产要素西流 5、加快西部乡镇企业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6、基础建设开路, 资源开发带动
7、东西联姻− 对口支援
返回
东西部差距仍在继续扩大的趋势
东部地区在地理区位上的优势是西部地区无与伦比的
改革开放多 年的发展, 东部地区已经奠定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西部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太多
下页
西部的优势条件
已经具有发展工 农业生产的基础
1 4
市场潜力巨大
西部地区幅员 辽阔
2
发展的 基础
5
西部人坚毅的 品质
中国东西部的差距问题
个人信息
东西部差距表现突出的三大方面
一、东西部在经济方面的差距 二、东西部在文化方面的差距 三、东西部在政治方面的差距
下页
东西部差距的文化根源
知识差距、信息差距、教育差距、观念差距和 体制差距,综合起来又集中反映了文化的差距。 (只有当西部的现代技术和现代生产得以发展和运 行, 具备了符合其需要的管理体制与市场以及拥有 与之价值观念相应的意识形态时, 即做到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相协调, 形成整合时, 才能顺 利的实现西部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返回
政策的倾向导致差距的迅速拉大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 地域广大, 各地区之间 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 是客观存在, 古已有之, 不足为怪。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有历史的、 自然的、地理区位的, 也有社会文化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 东西部差距迅速拉 大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其原因主要是国家宏观 政策导引所致。宏观经济政策给了东部地区全 方位大角度倾斜,使地理位置优越的东部地区 如虎添翼,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迅速拉大。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区域发展的差异与协同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促进三者协同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口流动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协同。
一、经济结构差异与协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早,以大型的沿海城市为核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中部地区在经济结构上相对较为单一,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西部地区则以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为了推动三个地区的协同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东部地区将其先进的技术和产业经验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转移,帮助中西部地区升级产业结构。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积极引进东部地区的技术和资本,努力实现自身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这样的协同发展模式,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得到了有效的衔接和互补。
二、产业布局差异与协同东部地区的产业布局相对较为分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发达,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
中部地区则以制造业为主,尤以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业为龙头。
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为了推动三个地区的产业转型与升级,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
东部地区鼓励高技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同时引导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部地区则积极引进东部地区的先进产业和技术,促进自身制造业升级。
西部地区则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逐步发展起现代服务业。
通过这样的协同发展模式,三个地区的产业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和均衡。
三、基础设施建设差异与协同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交通、能源等方面的不足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
中西部与东部收入分配差异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
中西部与东部收入分配差异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原因: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是旧的制度体系局部沉淀及新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善的特殊过程的一个结果。
探讨地区收入差距产生和扩大的原因,必须考虑到制度变迁。
(一)历史原因历史和传统体制所形成的初始条件差异是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放前,我国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区(东北、上海、天津),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得我国的产业分布极为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差距一直是在业已存在的东、中、西阶梯差距基础上进行的,必然离不开地区经济发展初始条件差异的作用。
(二)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基础条件及收入差距通常还会形成很强的“马太效应”,越是发达的地方,其聚集资源的能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居民收入也就越高;基础条件差的地方则相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出海条件,又处于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辐射圈内,使广大农村经济很容易与城市经济紧密联系起来,顺利被纳入城市经济的辐射范围内,使城乡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内陆较封闭的地带,没有东部地区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不便、城市数量少,城乡之间缺乏应有的经济联系。
总之,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水土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使各地区比较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形成劳动者不同的收入水平。
(三)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推行了梯度式非均衡的地区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然后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推进。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国家加大对东部沿海地区人、才、物的投资力度,并给予东部沿海地区一系列优惠政策。
从各地区基本建设投资来看,2004年东部投资达到11786亿元,中西部为10186亿元,大量优惠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大量社会资金流向东部地区。
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
3
107.1
1400.5
内地
8.42
19.64
105.2
1655.5
4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1792.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
(1949
-
1984)
[M
].
北京
: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4:
137.
在充分认识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失误和中国的实际困境之后,
随着我
国实施改革开放,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发生了重大转折——由平衡发展向非平衡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及有
色金属矿产资源。
西北地区相对来讲则资源十分贫瘠,
尤其是水资源的缺乏使得
农业生产几近困境。
有一些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小规模的交
通问题,
但是资源问题始终是难以依靠人力解决的,
因此这成了一个区域经济发
展的致命伤。
不可弥补的缺陷不仅仅使得一些地区的发展具有先天性的困难和不
崎岖不平。这样差异的影响要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A.
地形地势差异造成的交通问题,东南及北方地区交通发达,交通网密度
大,而西南、西北地区交通条件差。这又引发了以下的问题:
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交通不发达使得很多可开发资源不能得以利用。
交通的发达有利于信息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人才的流通和技术的
发展。
交通的作用不仅仅具体的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交通也会为枢纽城市
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经
济地带,
开始实施重点发展内地,
推进区域平衡发展战略。
这是中国区域经济发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基础知识回顾
3.南方地区 (1)所跨温度带: 亚热带及少部分 热带地区。 水 (2)有利资源条件: 热量丰富、 分充足,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 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环境 (3)限制性因素: 洪涝 灾害、 污染 、山地丘陵区 地形破碎 等。 (4)经济: 外向型经济建设 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5)问题:人地关系 日趋紧张。
高频考点讲练
(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 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第(1)题,由表中各部 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 大。第(2)题,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 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三个地带 牧业、渔业比重均上升。第(3)题,选 项中劳动力、科学技术、交通均不属 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D (2)A (3)C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自 然 因 素 东部经济 中、西部 地带 经济地带 以平原和 以高原、盆地、 低山丘陵 山地为主 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 以季风气 候和高寒气候为 候为主 主 水热资 源、生物 各类矿产资源丰 资源、石 富、风能、太阳 油、煤炭 能、地热等丰富 丰富
气候
自然资源
高频考点 因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经 济 因 素
基础知识回顾
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 、经 济基础、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 (2)范围: 辽、冀、京、 ①东部经济地带: 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 ②中部经济地带: 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 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一、案例背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自然地理的差别,经济发展起点的差别,观念的差别,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开放政策的区域推进及渐进式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演变等等因素的作用及影响,使得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物流呈现东、西市场交换的不平衡格局;资金流是一江钞票向东流;人才流是孔雀麻雀东南飞;优惠政策是向东倾斜;如此等等。
使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部成为繁荣的象征,而西部则是贫困的代名词。
这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及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有其合理性,但若任其差距的扩大,则可能造成许多社会经济问题。
这种由市场经济造成的不平衡发展的差距,由市场的力量来缩小差距是不可能的,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因此,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及时地提出开发西部的政策。
二、案例资料50万人以上(包括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
度、有路面公路密度和内河航运密度之和)。
离主要海港的平均距离是以各省的中心城市(省会及自治区首府)至最近的主要港口之间的最短铁路距离。
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以上表中的资料除表下有注明来源的之外,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三、案例目的选编该案例的目的其一是理解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其二是能充分利用二手资料(如统计年鉴、报刊资料、网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三是利用统计学中的分组法、指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知识进行统计分析。
四、案例涉及的知识点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对比分析法五、案例问题1、利用上面的截面数据,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来分析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2、为什么说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方针是必要的和及时的;3、搜集相应的资料,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思路;4、搜集相应的资料,对东、西部差距进行动态分析;5、搜集近期(2000年以后)的资料,比较“西部大开发”的效果,并提出今后的思路及措施建议。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效率优先”为政策目标,采取东部优先,中西部次之的区域发展政策,这种政策虽然使沿海各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增长并带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使地区间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却相对缓慢。
同时,如果错过调控地区差距的最佳时机,一旦地区差距问题变得十分严重,那么不仅调控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短时间内难以收到好的效果,而且国家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也会大得多,从长远来看反而得不偿失。
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1]一、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但资源稀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仍然在逐步拉大,伴生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东部地区已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充分,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制造业、服务业和外贸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西部经济增长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国有资本仍占主要地位,外资、民间资本不足,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不快,投资效益不高。
因此,东西部之间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及由此引起的地区经济的非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2]二、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原因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历史文化的因素,也有资源禀赋的不同,更有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的影响等等。
其中主要成因有:(一)文化意识、思维观念的差异中国受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统治,使得与自然经济相适宜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尤其在相对闭塞的中西部地区,其居民普遍存在着进取不足而守成有余的特征。
(二)区位差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梯度推进的战略,使东部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1.“资源的诅咒”效应,即资源丰裕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于资源贫乏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原因在于:(1)西部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成果的能力低于东部。
虽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是由于交通和技术的限制,开采成本高。
加之西部地区开采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益低,自然资源优势难以迅速转化成经济优势。
(2)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扭曲的要素和产品价格体系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价格优势相背离,资源利益的大量流失,使西部地区在工业化初期无法依靠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
(3)地方与中央在资源价值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4)西部地区“竭泽而渔”式的开采;(5)产业分工及产业布局。
西部过分依赖原材料的初级产品加工业,在东西部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处于低端水平。
2.文化传统与人脉资源从文化传统因素看,东南沿海地区是儒学文化和各具地方特色的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国际贸易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居民较早地形成了商品经济观念,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先于其他地区,因此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经商和办实业的意识较强。
教育事业较为发达,文化素质和人均受教育程度高,当禁锢在他们身上的传统体制和政策被摆脱之后,他们个体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挥,并又本能地走向国内外商贸市场。
而广泛分布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华人、华侨(原籍大多在东南沿海)以及由此形成的“人脉”关系,加速了东部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而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观念、意识。
即使在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以后,惧怕风险、懒惰、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唯意志论等自然经济观念和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依然存在,并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思维和行为定势,制约着西部地区的思想解放,增加了西部制度创新的难度。
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表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投资是推动东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而西部长期依靠国有经济支撑经济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国有经济的弊端是东西部经济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从东到西的经济差异有多大?
从东到西的经济差异有多大?一、地理位置对经济差异的影响东部地区位于中国的沿海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捷的海上交通条件。
西部地区则大多位于内陆,交通不便,资源相对匮乏。
地理位置的差异使得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发展滞后。
1.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主要得益于沿海地区的开放政策和外向型经济。
这些地区发展了强大的制造业和出口业,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
同时,这些地区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西部地区的经济困境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和资源匮乏。
这些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地理条件的制约,缺乏对外开放和投资的机会。
然而,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试图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
二、政策对经济差异的调控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以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其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东部地区的政策支持东部地区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通过减税、降低企业成本、创新金融机制等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和创新。
这些政策促进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2. 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西部地区得到了特殊政策的扶持,为吸引外资和技术转移提供了优惠机制。
政府通过提供土地和税收优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创业等方式,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人力资源对经济差异的影响东部地区相对发达的经济成果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人力资源的优势。
同时,东部地区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等问题。
1. 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东部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员。
这些人才资源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保障,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 人才流失的问题然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人力资源流失的问题。
高薪和更好的发展机会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才离开东部地区,而去西部地区或国外发展。
这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总结:从东到西的经济差异在地理位置、政策和人力资源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讨论与分析: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
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
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
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
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
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
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
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
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2)造成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区位因素等;有社会经济因素,如资源、历史、科技教育、政策、产业结构等。
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
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内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的关注下,一直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分析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并探讨一些可能的原因。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东部地区位于中国的沿海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而西部地区则大多数位于内陆,地理条件相对较为恶劣。
这种地理因素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外部联系方面的优势。
例如,东部地区的港口和机场发达,便于对外贸易和运输,而西部地区则远离海洋,交通不便。
这导致了西部地区在外贸和物流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造成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拥有众多的重工业和高科技企业,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而西部地区则以农业和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这导致了西部地区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对国际市场的波动比较敏感,经济发展相对不稳定。
另外,教育和科技水平的差异也是影响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东部地区拥有许多一流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高素质人才的聚集,为东部地区提供了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
而西部地区则相对缺乏高等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人才流失和技术壁垒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除了以上因素外,政策因素和历史原因也是造成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方面给予了东部地区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这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而西部地区则受到了历史上的封闭和地理条件的制约,政策扶持程度相对较低。
为了缩小东部与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等。
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移支持,中国政府试图通过这些政策来激发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力并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又广泛的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及快速发展中,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使得东部地区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本文将从地理、人口、资源和政策等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1.地理因素中国的地理特点是广袤而多样的,在地理和气候条件上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更多的机会。
这些地区更容(易)吸引外国投资和先进制造业,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本和技术,也更适合发展高端产业。
相反,西部地区则多为内陆和山区,地理环境和气候都相对恶劣,发展的基础条件要差很多。
此外,中国海陆形态也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带,由于地理位置和贸易条件的优势,各个经济带培育出了广泛而深厚的产业基础,使得这些地区成为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但是,西部地区缺乏相应的发展平台,促使该地区发展的速度比东部地区要慢得多。
2.人口因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具有众多规模庞大的人口。
地区人口的情况也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东部地区具有比较发达的城市化程度和更高的人均收入,吸引了来自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进城。
由于人口聚居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比如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更为集中和发达,因此这些地区的区域经济也更为强盛。
而西部地区因为地广人稀,人口稀少,迁出人口数量大,因此相对较落后。
农村地区的年轻人移民到城市,尤其是迁移到东部沿海城市,为工业和服务行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但也造成了西部地区的落后。
人口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和优化资源配置。
3.资源因素中国的资源分布也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在面积较小的东部地区,资源利用相对集中和发达,如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均比较集中,这些产业支撑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反,在辽阔的西部地区,大量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导致了区域经济增长出现瓶颈。
造成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四个主要原因
造成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四个主要原因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既有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本身方面的原因。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导致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历史原因与文化背景东西部地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差异,是导致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西部地区的黄河上中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经济社会重心逐渐南移。
但沿海地带经济的发展,内陆相对衰落这种宏观地域结构的变化,则主要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的结果。
2、2、沿海开放的区位优势和先发效应区位条件的不同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沿海各主要城市均与世界经济有广泛联系,整个地区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备,这对吸引外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中西部地区却处于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地带,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差,远离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心。
因此,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但难以引来外资,形不成生产力。
3、3、政策倾斜与投资倾斜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速度,在效率优先原则的指导下,国家对区域发展采取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东部地区给予了一系列倾斜发展的优惠政策,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就建起了5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和一大批沿江、沿边中心城市。
同时还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引进外资、人事制度等方面赋予诸多优惠政策,使这些地区在全国逐步削弱计划控制的改革中,先期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客观上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深层的产业结构问题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由产业结构差异所导致的效益差异,是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
4、有利于加快西南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西南区兼有"沿海"、沿江与沿边及距东南亚与南亚诸国位置近便的区位优势,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口,发展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10年内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1、拉动了沿线各地的经济发展。2、促进了大西南资源优势与南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的结合,使西南拥有最便捷的出海通道。A、利于西南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利于促进西南与沿海地区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带动西南经济发展。4、西南内部有处于沿海开发地带的广西,还有通过长江沿岸经济带与东部沿海地区贯通的成渝地区,因此有实施这一方针的良好地域条件。
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却日益加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种差距进行分析。
首先,人口分布差异是导致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东部地区的人口相对集中,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人口红利得以充分发挥。
与之相比,西部地区的人口相对稀少,人口红利效应较弱,人力资源优势受限。
这导致东部地区企业更容易获得劳动力资源,并且劳动力供求关系更加平衡,而西部地区则面临劳动力短缺和供求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的不平衡也是导致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之一。
东部地区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与之相对的是,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这增加了西部地区企业投资和运营的成本,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另外,资源禀赋差异也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之相比,西部地区资源相对匮乏,无论是能源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存在一定的缺口。
这使得西部地区企业在资源获取和利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发挥潜力。
此外,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水平的不均衡也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
东部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达的科技创新环境,这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与之相对的是,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科技创新水平相对滞后,这限制了西部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导致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口分布差异、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的不平衡、资源禀赋差异以及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水平的不均衡都对东西部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缩小这种差距,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的改善,提高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水平,同时加强东西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最新资料推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知识回顾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辽、冀、京、①东部经济地带: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②中部经济地带: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1/ 48基础知识回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
(2)具体经济差异表现主要方面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产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比重大,西部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特征---------------------------------------------------------------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进程快,工业产值比重高,外资企业、中进程相对滞后,工业民营企外合资企业、产值比低,以传统工业化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型工业为主体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平高、城市分布密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城市化度大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3/ 48基础知识回顾温馨点拨 (1)经济地带的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及北京市;中部9 省呈“T”型分布。
(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中国西部和东部的区别
中国西部和东部的区别
1. 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西部地处青藏高原和沙漠地区,地势高,气候干燥。
而中国东部地势较低,多山丘和平原,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2. 经济发展:中国东部地区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引擎,拥有大部分的经济中心和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
而中国西部地区相对较为欠发达,发展较为滞后。
3. 人口分布:中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是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和大城市。
而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密度较低。
4. 文化差异:中国东部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更加国际化和现代化。
而中国西部地区更接近传统和民族文化,保留了更多的传统风情。
5. 城乡差距: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而中国西部地区有较多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6. 发展机会: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努力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并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些典型的区别,实际情况可能会因地区而有所不同。
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讲义)
3异(讲义)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划分依据;2.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3.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重难点提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部发展差异2. 产业结构差异4.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
〔2〕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是: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堂练习】1. 以下城市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是〔〕A. 乌鲁木齐、西安、郑州B. 成都、武汉、南昌C. 沈阳、太原、西安D. 昆明、长沙、福州答案:D思路分析:A项中的乌鲁木齐、西安都位于西部经济地带,郑州位于中部经济地带;B项中的武汉、南昌均位于中部经济地带;C项三个城市分别位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2. 以下能够实现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做法是〔〕A. 把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B. 将高能耗企业向东部转移C. 在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D. 将高科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答案:C思路分析:中西部地区生态坏境较为脆弱,故不能将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不宜发展高能耗企业;但东部地区经济、科技均较为发达,适宜发展高科技产业;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适宜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异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东亚国家,位于18°N-73°N和54°- 135°E。
中国的陆地面积大概有960万平方公里。
此外,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民族和文化。
最近中国的经济发展比其他的国家速度快很多,特别是在贸易方面。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东部经济相对发达,而西部经济较为落后。
中国东部包括:上海、北京、天津、香港、浙江、湖南、广东、福建、海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等。
西部包括:四川、西安、贵州、重庆、西藏、青海、甘肃、昆明、内蒙古等。
从东部和西部地区来看,中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比西部高很多、速度快很多。
这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如地形、气候、自然与人才资源、工业和城市等等各方面。
一、地形与气候方面
中国地形十分复杂,有高耸的山脉,起伏的高原、丘陵,扁平但肥沃的平原。
中国的全景表明了中国的地形分布从西向东的四个阶梯。
第一阶梯,山顶“楼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于海平面4000米以上,经常被称为“世界屋脊”,其高出海平面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和喜玛拉雅山的主要高峰。
第二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平均海拔在1000米与2000米之间。
第三阶梯,在海拔500 - 1000米之间,从大兴安岭开始,至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与东海岸近似平行地画了一条线。
在东部大陆架从土地延伸到海里的部分是第四阶梯。
这儿的水深是少于200米的。
由此看来,中国的西部有很多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而东部有很多海和平原面积也同样十分广大。
中国西部的气候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季风气候,所以比较干旱。
在中国有两个著名的沙漠即戈壁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两个沙漠都在中国西部,这两个沙漠导致中国西部地区的气候非常干旱并且荒漠化严重,因此在中国西部只有很少的地方可以种植作物,除了四川,四川省的农业作物生产很发达,可是别的地方农业作物生产不太多。
根据中国东部的地形与气候来看,当然有很多好处。
中国东部的气候是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所以气候比较湿润,而且东部也没有沙漠,大部分中国东部的气候是热带气候,所以土壤比较肥沃。
这对农业的发展有很好的影响,除了作物的产量很高,质量也很好。
此外,因为中国东部频临海洋因此可以很容易进
行与其它国家的贸易往来,例如香港和上海。
香港和上海在中国的贸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城市都接受西方商品经济的影响比较大。
这些因素对经济的发展方面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与人才资源方面
中国矿产和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即煤炭、天然气和石油。
中国煤炭储量在世界上居第一位,。
煤矿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内蒙古地区。
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自然资源也很丰富,在中国大约有509个油田和163个油气田。
石油和天然气矿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宁夏和塔里木盆地。
此外,中国金矿主要分布于西南三江地区、云南、贵州和西藏高原、秦岭、北山、祁连山地区,以及新疆地区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
可以说矿产和能源资源都是在中国西部地区。
这一点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非常有好处,可是矿产的开发会引起环境资源的破坏。
矿源地区附近的土地和植被会受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资源破坏和矿区荒漠化。
另外,一些地区矿产的开采造成了矿区空气、水体、农田污染和农作物污染,给矿区居民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问题。
虽然中国东部矿产和能资源很少,但人才资源很丰富。
由于中国东部教育的发展很好,大部分著名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在中国东部的大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和香港。
在北京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北京大学都很受欢迎。
除了北大以外,中国五星级大学还包括: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都是优秀学校。
教育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很重要。
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能力,进而可以提高人的素质。
一个地方的经济,与那里的人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
人才资源丰富可以推进多领域的发展,如贸易、农业、先进技术等,当然这些地区的经济也就会不断增长。
而中国西部教育的发展不太好,当然有一些城市的教育比较发达,如:重庆和成都。
现在重庆的教育和成都的教育状况越来越好,如:重庆大学和四川大学都是很好的学校。
在中国西部少部分地方教育比较发达因此人才资源很少。
人才资源短缺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很低。
三、工业与城市方面
中国有五个主要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香港、天津和广州都是在中国东部。
这些城市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城市的经济活动很丰富,进出口贸易活动发达,如上海、香港和广州的重点纺织工业和服装工业,所以他们常常出口衣服到国外。
可以说中国东部的一些省工业化程度比较高。
中国西部城市比较少。
中国西部主要的城市,包括重庆、成都和西安。
只是在这些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别的地方经济相对落后。
大部分少数民族居于中国西部,如:西藏、青海、云南、内蒙古等地区。
这些地区风景特别美丽,所以旅游业发展比较好。
因为中国西部城市少,所以中国西部的工业化程度很低。
四、结语
虽然中国西部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旅游业的程度比较高,但是中国西部有很多缺点。
第一是中国西部沙漠面积广大,所以耕地很少。
其次矿产资源造成了一些严重问题。
第三是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所以人才资源短缺。
最后是在中国西部城市比较少,所以中国西部的工业化程度很低。
这些因素导致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比较低。
可是现在中国西部在慢慢变化。
中国政府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使得西部的经济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