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江南大学,教学改革]浅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江南大学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为例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材时候出现了问题 ,有些教材过于注重理论分 大批教学模具 和实验器材 ,扩建了实验室。 比 析, 全文都是公式 推导 , 内容偏 多 、 偏杂 、 深 ; 如 , 偏 机械原理中的各种机构的运动特点 、 运动规 有的教材就是在老教材的基础上压缩或删繁就 律 比较抽象,机械原理实验室中的机 构陈列柜 简, 而导致教材内容不够。 而压缩的课时则往往 可以提供各种机构实体的运动仿真 ,学生通 过 与教学 内容多产生了矛盾。 实际观看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并且 , 院专 学 2 . 2教学方法 门建立 了开放性实验室 ,以便学生在碰到 书本 传统的“ 注入式 ” 教学 在教育 目标上 , 着重 中难以理解的 问题可 以随时进人观 看模 型 , 收 的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知识 的传授 ,而忽 略对学 到了较好 的效果 。 除去必须的实验 环节 , 根据教 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与学的关 系上 , 生视为 学计划安排 了两周的课 程设计 ,根据具体 的设 将学 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 ,忽视 了学生对学 习的积 计 参数 ,对实际机械 的参观 、拆分 以及设计计 极性 、 主动性 、 独立 性和探索性 ; 相应地 , 在教学 算 ,进一步提高学生 能根据工作要求进行传动 方法上往往采用单 向填充式 的强制灌输 ,忽视 方案设计的能力。同时 , 开设实践环节 , 让学生 师生共同控制信息 的传递 。这样既不利于学生 参 加金工 实习 , 焊工 、 钳工等 不同工种 的实习 , 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得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 中加深对各种机械的 和创新能力。 工作原理 、 运动规律理解 , 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起 2 . 3教学手段 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 因此增加实验 、 实践环节 《 机械设 计基础》的内容涉及到 的多是机 课程对于学生学 习本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构的运动 原理 、 结构分析 、 强度计算以及传动方 3 _ 2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案的设计 , 这些 内容对于没有任何实践 经验的 《 机械设计 基础》课 程是- f 实践 与理论 - ] 学生来讲 , 是很难理解透彻的 。本课程的图表、 性较强的课程 , 统的“ 传 填鸭式 ” 的讲课方法 只 机构类型 、 设计计算 都十分多 , 在课 堂教学 中 , 能造成学生 “ 消化不 良” 学生在 听课的过程 中 , 教师不但要根据教材进行 文字教学 ,同时还 要 也提不起学 习热情。 在这样面 , 我认为应当改变 利用黑板教学 , 在黑 板上画图 、 推导 公式 、 定理 教师的认知 , 更变教学立场 , 启 发式 ” 以“ 教学方 叙 述等 。大大影响到了教学效率及知识 的传递 法代替 “ 注入式” 教学方法。“ 启发式 ” 教学 在强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与考核办法的改革与探索论文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与考核办法的改革与探索论文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与考核办法的改革与探索论文浅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与考核办法的改革与探索论文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及其重要作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属于高等学校机械工程类学生必修的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之一,是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综合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和设计方法同时可以验证基本理论的正确性,工程技术的可行性也可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因此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机械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大作业和与课程相关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活动。

二、我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一实践教学基本情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按大纲要求的基本实验有“机构运动简图测绘”、“齿轮范成和参数测定”、“带传动”、“滑动轴承”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只作为课下选做。

实验考核成绩,一般以基本实验占期末总成绩一的比例计人总成绩,且作为考核标准,没完成或实验不及格,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因此,这项实验学生必须完成。

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没有计人总成绩,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不高,一般学生只是来走过场,敷衍了事,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大作业由于课程安排没有计划,只能作为一般作业进行,学生基本没有进行。

与课程相关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本还没有开展。

课程设计集中在课程结束后周时间,并单独计算成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实验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而作为锻炼学生自主设计和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大作业,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3与课程相关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没有开展,从而使得一方面学校实验设备还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全面培养。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机械设计基础》作为机械类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机械设计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同时,初步具备设计通用机械零件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分析生产实际中常用机构的工作特性、通用机械零件的失效以及结构方面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技能实训打下基础。

然而,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以致在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不知从何下手;在工作中,不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造成操作的不合理甚至是错误。

因此,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新课题。

因材施教,更新调整教学内容这里所讲的因材施教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根据学生的文化层次和基础水平开展分层教学;二是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分类教学。

高职教育本质上是高等技术技能型教育,面对的学生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和自律性相对较差,在培养目标上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理论和能够顶岗工作的技能。

基于此,笔者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坚持实用为主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淡化纯理论分析,强调应用性知识的灵活运用。

对于教师而言,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追求全面讲授,其结果是对学生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常常是蜻蜓点水,无法深入。

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对非重要内容简单介绍。

比如,关于带传动可着重讲解它的工作原理、应用场合、设计计算等内容,而对于V带结构等纯理论的知识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二)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毕业生的反馈及对主要用人单位进行专业调研发现,各单位都对学生的《机械设计基础》相关知识掌握提出了要求。

用人单位认为,既懂原理又会操作,正是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所在,只有掌握了机床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驾驭它,进而减少不合理的操作以及由此带来的维护、维修等问题。

浅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文章提出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从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培养双师型教师以满足社会人才的要求,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三个方面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标签:机械设计教学改革技能训练0引言我院自2007年10月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以来,积极开展示范建设工作。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数控、机制、模具、焊接、建机、汽车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而且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生产的设计性和应用性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机械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训练。

高等职业教育以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所以更应注重于本课程的设计性、实用性,即学生实际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

1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将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高等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改革,一方面要贯彻“必须够用”的原则,即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在校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发展和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突出机械设计主题,即培养学生的从业(从事实际设计)能力,实现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1删减过深的、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证明,以及重复、过时内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其毕业生所从业的岗位,决定了他们没有必要对计算公式、定理、方法等的来龙去脉像高等学历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那样搞得清清楚楚,而应注重于如何运用这些公式、定理、方法等来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因此,对一些过深的、不必要的理论推导、证明都应予以删除,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掌握这些公式、定理、方法的实际应用,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1.2完善设计所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加基本设计方法和实践性内容机械设计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且多样化的设计方法,是培养机械设计能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实施终身教育、发展和创造的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摘要】基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能有机地结合,本文论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及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实践;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

由于各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异较大,再加上该课程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内容多课时少、零件多系统少、分析多综合少、理论多实践少等诸多矛盾,给《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同时,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理论教学环节理论教学环节是《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尝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尝试。

1.1教学内容目前,高职院校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理论课时压缩严重,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老师讲解力不从心,学生听课如听天书,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1.1.1删减过深的、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证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毕业后从事的岗位决定了没有必要对计算、公式、定理等的来龙去脉搞的清清楚楚,只注重如何应用这些公式定理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可将过深的理论推导、证明删去,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掌握这些公式、定理的实际应用,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1.1.2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由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所安排的课程和教学要求也不同,因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应根据本专业可的要求、本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要求和本专业学生终身教育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以达到培养目的。

1.1.3在机构分析中增加解析法内容在以往的机构分析中,因图解法形象、直观,有助于教学模型的建立,同时对某些简单的问题比解析法更有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Oபைடு நூலகம். 引言
《 机 械设 计基础》 课程主要 阐述 了一般机 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 件 的工作原理 、 结构 特点 、 基本 的设计 理论和计算 方法等方 面的知识 。 具 有知识点 分散 、 教 学内容多 、 理论 性和实践性 强等特点 , 教材 中不少 插 图较为 复杂且涉及 动态的分析过 程 , 由于现 代大学生 的生产意识和 工 程意识 较为 淡薄 , 教与学 双方都 感到 比较困难 , 学生 也缺乏 学 习兴
原理 和机械零件设 计都是 以机 构运动简 图为研 究模型 的, 建立机械运 动 简 图是机 械设计 的基础 , 因此 应把 这一 部分作 为首 要 内容重 点讲 授 。第 二部分是机构设 计部分 , 主要以图解法讲解为主 , 以此来培养学 生 的机构 分析 、 设计及选择能力 。第三部分是装配体设计部分 , 在教学 中往往不 作为重 点 , 但却 是生 产一线技 术人员接 触最 为广泛 的内容 。 因此 , 可以把 这章内容作为课程设计 , 来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对机械传动 装置初步设计 的能 力。
及其 自由度
机械 设计
图1本课程体系构成结构图 3 . 加强实践教 学 。 提高学生的职 业技 能 《 机械设 计基础》 实 验是学生职业技 能培养 的重要 环节 , 因为它的 实验课题 是以机械工程 技术为背景 的 , 如典型机构及 典型零部件 的认 知实验 , 选取一些典型 的机构模 型绘制机构运动 简图 , 可以使学生对常 用机构 的工作原理 、 结构特 点 、 基本 的设计 理论有所了解。教师在指导 过程 中还可进行一些创新 , 设计并 提出一些新 的实验内容。这样 , 既巩 固和加深 了理论知识 , 又使理论 知识 与实践能力 培养 有机结合起来 , 使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摘要:全面进行课程改革,乃当今职业教育发展之趋势。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电工程类专业课程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基础课程,其内容多、知识面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并且无味。

文章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作了微探。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机械设计基础》是机电工程专业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机械的工作状态、工作原理、机械构成原理、机械零件功用和机械零件结构及工作可靠度的工程技术科学。

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不但为从事与机械工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所必备,而且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创新实践活动有极大的帮助。

下面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材的滞后性越来越呈现出来,因此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要删除陈旧的章节、增加必要的新知识等手段,精心设计课程体系。

强调机械设计基础与生产一线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重新编排课程内容的顺序、详略,重新确定重点,构建了课程新体系:机械设计理论基础——联接——机械传动——通用零部件——机械系统综合设计。

课程新体系有利于学生先了解机械整体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把握零件和整体的关系,再从联接入手,到各种机械传动、常用机构,以机械传动为课题重点,把握各种机械传动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机械安装和调试能力打下基础。

机械系统综合设计,对机械设计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综合阐述,为后继的课程设计做好准备。

优化重组课程内容。

同时,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与生产一线联系紧密的实例,如轴承的安装、定位、配合、紧固、调整、润滑和密封。

对于部分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如带传动中传动装置的安装、调试,包括带轮的安装、调整,带的安装、松紧程度的检验及调整,带的张紧等,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条件的话改为现场实践教学,把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如对机械设计部分,把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应用、轴的设计、滚动轴承的选择及组合设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及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设计等内容列为重点,利用有限的学时详细讲授。

[教学改革,课程,基础]简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课程,基础]简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简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较全面、较系统、工程设计性很强的综合性设计训练。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现代的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

课程设计作为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激发学生设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应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课程设计也是如此。

为了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观念,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让学生应用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自行设计一个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实验,来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

然后,让同学进行减速器的拆装实验,通过这次实验让学生对减速器的常见类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减速器内部零部件的类型、结构和装配关系,对加工制造的工艺过程形成初步的认识。

装拆的重点是轴系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应用已有零部件设计一个合理的轴系,使学生能在课程设计中结合实际的参数要求设计出合理的轴系结构和尺寸。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次成功的课程设计与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

为此应改变以前过于集中的指导方式,变集中式指导为集中与分段相结合式指导,设计前通过集中式的讲解交代清楚所要完成的设计任务及注意事项,针对具体的设计任务如何入手去做,通过教师已有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设计经验,引导学生解决设计初期的入手难的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地解决,对个别底子薄的同学应进行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障碍性问题,便于设计的如期完成。

教师在设计的后期主要是检查与纠正细节问题。

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设计思想为主线,在不改变学生原有总体设计方案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完善设计。

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设计,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设计的主体。

浅论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论文

浅论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论文

浅论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论文浅论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论文《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综合运用数学、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公差与配合、算法语言等知识,去解决常用机构、通用零部件的设计等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多年来,该课程无论是在教材的组织上还是在教学的安排上,都与“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引入项目化教学,这也是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为此,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1课程的教学现状(1)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目前,多数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内容仍是本科《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内容整合后的产物,与整合之前相比,课程主要内容并没有减少太多,而学时却大幅削减,被压缩至72个学时。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学生继续学好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2)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普遍较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生源的减少,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知识能力不强和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

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并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高职学生,是对所有从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老师的又一个挑战。

(3)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的教学属于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上基本没有学生能力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4)教学方法落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爱动手这样一个特点,而对于理论性强的设计、校核计算十分厌烦。

浅谈《机械基础》教学改革

浅谈《机械基础》教学改革

浅谈《机械基础》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械工程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机械基础知识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传统的机械基础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老旧、知识点单一、缺乏实践性等,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必要对机械基础教学进行改革。

首先,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应该更新到更加现代化和前沿的知识点。

机械工程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机械逻辑、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机械材料等多个方面。

因此,教学应该将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将现代机械工程技术前沿和成果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更加全面和实用的知识。

其次,机械基础教学应该注重学科间的融合。

机械基础知识涉及到许多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点,例如物理、数学、电子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学科知识融合到课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性。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可以设置课程实验或者实践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机械设备或者模拟机械操作过程,加深对机械知识的感性认识。

同时,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工程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科技创新中的应用和作用。

最后,教学改革还需要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机械基础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式,但这种方式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互动游戏、实验演示等,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参与性。

综上所述,对机械基础教学的改革,应该将现代机械工程技术前沿和成果融入课程中,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加强实践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更加全面和实用的机械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

摘要:机械设计在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本文将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进行相关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一、引言机械设计是集工业创新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技术。

“机械原理”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综合能力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机械基础是一门原理性很强的课程,具有概念多、内容抽象等特点,这就造成学生对于机械基础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种问题就直接导致了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不高,学生接受程度低等问题,在讲各种机构的教学时,如凸轮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等,只靠表述或者图片很难表达清楚,这就需要动态的演示教学方法的应用,具体的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硬件设备采取多媒体教学、CAI课件等,将机构的运动规律以及特点表现出来,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避免教学过程的枯燥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增强教学的艺术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一)教材选择由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这就在教材的选择上必须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将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将理论教学中的综合性作业和实践性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和实践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善学生的培养模式,深化和拓展理论教学方式,根据本校特点和专业特色进行专题讲座,树立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另外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模式,通过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环节的外延,消除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对学生的培养进行循序渐进的加强,突出整体观、系统观、创新观和发展观。

(二)课程设置通过对机械设计的深层理解和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研讨会等方式对课程的展开进行一个优化,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立足于网络化的同时推动课程设计+创新实践等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反馈,开启新的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法教学等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可取之处,提高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通过不同的网络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机械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机械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机械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机械工程学科的学习也变得日益重要。

目前,机械课程设计已经成为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机械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成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是加强课程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教学。

机械课程设计是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在实践能力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改进、创新机械系统的能力,以满足实际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是增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机械课程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课程的任务要求,使学生对对机械工程系统更加深入、细致,以有效的方式解决实际的机械问题。

因此,要引入企业的先进技术,开展联合实验,实施软件实践,让学生基于真实工程实际,真实制造环境,更好地掌握机械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三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机械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旨在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努力实施教学改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子课件等新技术,大力发展网络课程设计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机械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是极其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更
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因此,高校应当加大投入,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改革

谈谈《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改革【摘要】:学生的变化要求老师的教学也有相应的改革,以求得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关键词】:核心措施依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越来越多,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但是,教育对象的变化和教材体系的调整远没有协调一致,我们学校还是借用了普通院校的教材,其内容和结构已经不适应我校高职教学的需求。

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根据五年制大专的实际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我校在教学中强调:分析能力与初步的设计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设计训练相结合;基本教学内容与创新意识培养互为依托;各教学环节有机衔接,整体优化。

形成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设计训练和技能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而我担任高职班的《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一、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核心《机械设计基础》是选用了《力学》和《机械原理》课程的部分内容,在了解物体的受力和变形分析后,以介绍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为基础,培养机构分析能力为主线,加入了机构的设计、运动方案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而我们的学生已经学过《机械基础》课程,了解一般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和特点,但是严重缺乏力学等知识,加上同学们的计算、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偏差,将严重影响同学们的设计能力。

针对现状,在教学中,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作法可用“简略、精选、加强、引入”八个字概括。

1、简略简略同学们已知内容的分析过程,化为同学们对该内容在实际中的应用、表现形式的介绍和分析。

比如对于各种常用传动:链传动、带传动、齿轮传动等,由同学们来叙述各传动形式的特点和使用场合,然后请大家来说说各传动在实际中的使用、在生产中的选用理由和依据,请他们分析能否用其他形式的传动来代替,有无更好的选择。

2、精选精选经典的内容,删除一些不适应近代科技发展需求的陈旧内容;简单介绍或请学生总结他们已了解的知识内容,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在他们未知和需要加强的内容上面。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讨摘要:机械设计基础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

针对传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一、引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及其它相关工科类专业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的技术基础课,其涵盖的内容广,包含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学、工程材料、机械传动、常用机构、通用零件设计等内容,课程的综合性很强。

该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那些从工程实践中得来的知识经验,同时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的能力,因而课程的实践性亦很强[1]。

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专业课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设计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在现行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如下突出问题:(1)教学形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

虽然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广泛性与教学形式的单一性之间存在矛盾,影响了学生对机械设计相关知识的掌握,限制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手段缺乏,难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由于缺乏合适的实验操作手段以及学时所限,很难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等实践能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2]。

(3)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现有的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忽视了培养让学生独立进行课题规划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影响了学生将来的毕业设计选题和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实际工作[3]。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设计能力的主线,试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

二、教学内容改革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培养的是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

浅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近机类专业工业工程、工业设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机械机构的分析与设计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课程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后续课程衔接紧密,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以及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可增加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使其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选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因其具有分散性、综合性及实践性和公式多、概念多及图表多等特点,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因此怎样充分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本课程教学中研究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了。

一、教学现状分析1.工业工程、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开始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以前极少关注机械的结构,对机械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或对机械的整体认识是模糊的。

2.课程涉及的基础理论内容较广且相对独立,其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图表多,内容比较枯燥和单调,所学知识在学生以前的学习中很少接触,初学时往往会感到吃力。

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部分教学内容陈旧。

教师过于注重单个机械零部件的讲解,而对实际工程的机械设计方法介绍不多,忽略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使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惧学、弃学的情绪,或为取得好成绩而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二、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用图示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1)图示教学法。

图示教学法是乌克兰教育家沙塔洛夫经过30多年的潜心试验与研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该教学方法的核心是纲要网络图表,此图表是一种由文字、图形、公式、方框、流程线和表格等组成的教学辅助工具。

在讲解各章内容时,利用图表将各个概念、知识点、公式有机串联起来,使其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摘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至关重要,在开展教学时,学生不仅要掌握与机械设计基础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教师要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保证学习能够真正掌握与本门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引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非常重要,它是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连接的重要纽带。

学生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可以掌握机械制图的方法,了解金属材料和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基础知识,理解常用零件和机构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具体的设计和计算方法充分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中包含的概念比较多,涉及到诸多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严格的要求。

在开展教学时,要确保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浓厚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包含内容比较多,由于其知识点比较复杂,理论性很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开展教学时,必须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具备相应的技能。

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保证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无需掌握过于复杂和深奥的理论知识,为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岗位要求,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保证知识够用、适度即可。

要确保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得到进一步衔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突出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有些知识难点比较大,教师在讲解时不仅耗费时间,还耗费精力,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讲解齿轮传动时,涉及到齿轮强度的计算问题,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或者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去强调齿面的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的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就会涉及到诸多的参数和公式,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

因此,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只需使学生能够了解学习公式的意义,了解齿轮在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怎样的破坏程度,再根据其破坏形式选择相应的强度利用公式进行推导和验算即可。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江南大学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为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江南大学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为例

作者: 倪自丰;沈爱红
作者机构: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出版物刊名: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95-9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与动手实践能力,文章系统地从新课引入、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江南大学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为例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江南大学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为例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江南大学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为例一、引言机械设计基础是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各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工程意识、设计能力训练的主要课程,涉及的专业有食品、纺织、包装、印刷、化工、高分子材料、工业工程等。

由于各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各不相同,所以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要求也大相径庭,尤其是江南大学这类轻工业类院校,各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实验实训的环境等与一般工科院校差别较大。

如何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现有的教学条件,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确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难题。

机械设计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铺垫作用。

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比较扎实地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常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同时让学生了解关于本学科的时新知识和前沿动态,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他们的视野,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学生整体质量的逐年下滑,一些基础性课程的开设不足,讲授的学时不断被压缩,有的专业为了迎合社会人才的需求,打乱了基本的课程教学体系。

因此,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达到各专业对该课程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让教学的效果最佳化,教学者不得不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从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针对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各专业知识结构的发展方向,对课程内容做有目的地调整。

机械设计基础对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涉及的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图表多、计算多。

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机械原理部分的讲授侧重于通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机械设计部分则侧重于设计计算公式的正确应用、零件参数的合理确定和结构的合理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江南大学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为例
一、引言
机械设计基础是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各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工程意识、设计能力训练的主要课程,涉及的专业有食品、纺织、包装、印刷、化工、高分子材料、工业工程等。

由于各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各不相同,所以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要求也大相径庭,尤其是江南大学这类轻工业类院校,各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实验实训的环境等与一般工科院校差别较大。

如何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现有的教学条件,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确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难题。

机械设计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铺垫作用。

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比较扎实地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常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同时让学生了解关于本学科的时新知识和前沿动态,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他们的视野,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学生整体质量的逐年下滑,一些基础性课程的开设不足,讲授的学时不断被压缩,有的专业为了迎合社会人才的需求,打乱了基本的课程教学体系。

因此,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达到各专业对该课程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让教学的效果最佳化,教学者不得不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从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针对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各专业知识结构的发展方向,对课程内容做有目的地调整。

机械设计基础对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涉及的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图表多、计算多。

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机械原理部分的讲授侧重于通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机械设计部分则侧重于设计计算公式的正确应用、零件参数的合理确定和结构的合理设计。

对于一些过深的理论推导与证明等内容可以点到即止,或将其安排为自学部分。

另外,在重点讲授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解机构原理在机器上的应用实例时,针对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时,应该尽量引用高分子材料成型的机械设备进行讲解;针对食品专业的学生时,应该尽量引用食品加工的机械设备进行讲解;而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时,应该尽量引用各行各业的机械设备进行讲解,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社会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教研室对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融合和相互渗透,形成了由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的新体系,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1.精选开篇绪论,激发学习兴趣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理论知识学起来枯燥、动手设计起来单调,如何找到一种比较新颖、有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教师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一般情况,当学生对所学的课程知识产生兴趣和爱好时,就会从内心深处萌生求知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动机,这样学习过程也就不再是一种精神负担,而是一种愉快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入门课程,内容比较枯燥。

作为机械设计基础的第一堂课,怎样通过绪论课的讲解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任务、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至关重要。

通过强调本课程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利用多媒体演示与绪论配套的图形、实例和动画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本课程的意义,建立宏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工程实际的特点,而学生缺少实际经验,这使得教学和学习比较困难,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如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录像、网络课堂等。

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声、视频等集成,可以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内容用动画表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可是长时间地观看屏幕,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这时可以采用板书教学,发挥其灵活方便、互动性好的特点。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增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促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实物、模型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观看录像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网络课堂可以拓展知识传授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应该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等,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而是指导学生通过探索进行学习。

例如零件的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做主,只要满足设计要求即可,至于哪一种方案更经济、更合理的问题可以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

3.重视实践性环节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该环节的锻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该课程及其他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了他们独立工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另外,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独创性,完成不同的设计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测量,可以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培养实验的基本技能,增强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例如通过减速器的结构分析和拆装实验,能使学生综合掌握观察、分析、拆卸、装配、测绘等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要增设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机构创意组合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选用各种零件、构件和连接件搭建出机构组合的不同方案,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新
性思维。

四、考核方式改革
考试是测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对一阶段教学工作的总结与检查,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业绩的重要环节,考试的形式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为此,首先要制订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其次要建立院、系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第三,要完善教学考核的组织工作;第四,要确立教学质量调查在教学考核中的核心地位;第五,将教学调查与实验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于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不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考试应该贯穿于课程讲授的全过程,以促进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考试形式分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两种,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则更加侧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结语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对师资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一系列教学环节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各专业的学生特点、教学课程体系特点和课程本身的特点,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