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拼布艺术探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拼布艺术探究1. 引言1.1 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起源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受西方现代派运动的影响,中国开始出现了以拼布为主要材料的艺术形式。
早期的中国拼布艺术主要以仿制西方作品为主,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拼布艺术逐渐与传统中国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在当代,中国现代拼布艺术已经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赏。
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起源可以说是在当代艺术探索中的一种尝试,是对传统织造技艺的一种创新。
通过将不同的布料拼接在一起,艺术家们创造出了独特的图案和色彩,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艺术形式既传承了传统手工艺的精髓,又融合了现代的审美理念,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起源可以说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交融中,是在材料与形式之间的探索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现代拼布艺术必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未来。
1.2 可持续发展与拼布艺术的关系拼布艺术所使用的材料多为废弃布料或旧衣物,通过拼缝和组合,将这些废弃物品赋予新的生命。
这种方式不仅对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减少了资源浪费。
拼布艺术家们通过创作,呼吁人们珍惜和利用资源,传达可持续发展理念。
除了在材料选择上体现可持续发展,拼布艺术本身也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发展。
艺术家们将传统的拼布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尚感和独特性的作品。
这种融合不仅为传统工艺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也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艺术领域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当代社会,拼布艺术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共同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未来作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中国开始逐渐开放与世界交流,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国内传统文化的复兴催生了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诞生。
最初,中国的拼布艺术主要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但在融合本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风格。
论高校数字艺术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 要 以独 创性作 二、 数 字 艺术 实 现 可持 续 发 展 的 涉及 的核心 就是创 造 ,
中, 艺术设 计这种 创新 型学科 要求 紧跟 时 核心点
就 要使这 个专业 数字艺术设计是 一种新型的艺术创新 领域 要实现 可持续 发展 , 发 展观念 , 因此也 就需 要高校 艺术设 计教 领域 。 因此, 民族 性、 国家 性以 要实现这 门学科的 可持 续发 的教育 目的具备 世界性、 学与世界最先进 的设计理念和 设计技术接 展首 先要保 持 的就 是 一种 持续 不断 的“ 概 及家庭 性几个 层次。但是在现 阶段 的教 学 轨, 利 用 数 字技术 提 高 学科 的教 学质 量 。 念创 新” 很 多教 师对于这 几个教 学 目 标 缺少 实 。在 当代这 种数 字化发展 的现 实 中, 在 目前 的艺 术设计教 学 中, 数字化技 术 的 语境 下 , 质 性的把握 。在设计 中体现世界 性就是 要 数 字艺术设 计专 业的发展 和创 新 运 用给艺术设计 带来 的突破 性变革是显 而 不能 离开 艺术的现实发展情况 。在这个 专 让 自己的设 计理念和产 品依托 主要的发展 易见且 不容 忽视 的。那 么, 如何在这 种数 业 的学习 中, 可 以解决 当前世界 上 出现 的重 点技 个人 的灵感爆发 、 天 才创 作的 潮流 , 字化 的环境 下 实现 艺术课 程 的 可持 续发 偶 然 性 已经 不 能适 应现 代社 会 的发 展 需 术 问题 。 国家 性 和 民族 性 就 是 要 在 设 计 中 展, 是每位 从事 艺术设 计教 育的专 业人士 要 。 因此 , 体 现本 民族和本 国 的文化元素 , 结合本 国 在 数 字艺术设计 的 改革 中需要 都需要思考 的一个 问题 。笔者 即以此为论 注 意的是 整个 艺术传 播构 成 、 艺术创作机 的实际情况进行产 品设计。家庭 性就 是让 点展 开论述 。
对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麓
点 而 有 可 能 站 在 可 持 续 发 展 的观 念 与 技 术 的 前 沿 。产 品
接 决 定 了 生 产 的 理 念 。 如 何 在 高 等 艺 术 设 计 教 育 就 贯 穿
环 境 艺术 设 计 、 还是 服 装 设计 、 装饰 设 计 , 都 因其 专 业特 设 计 是 产 品 生 产 的 第 一 环 节 , 因此 可 以 说 设 计 的 理 念 直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念 和 秉 持 绿 色 设 计 原 则 将 关 系 到 培 养 出来 的设计 师如 何将 这些 理念 融入 运用 到 以后 的实 际产 品设 计 生产 之 中。高 等艺 术设 计教 育对 于可 持续 发 展有 的 基 本 特 征
资料 来 源 于 : 环 卫 科 技 网 .Www . c n— h w. n e t .
仅 仅是 在校 的学 生 , 更影 响到整个 消 费市场 , 影 响 今 后 的 几 代人 , 其 重 要 性 不 言 而 喻 。 当今 , 我 国 的 环 境 问 题 已 到 了 十 分 严 峻 和 危 险 的 程 度 ,可 持 续 发 展 作 为 国 策 已 被 提 到 议 事 日程 上 ,作 为 可 持 续 发 展 基 础 问 题 的 环 境 保 护 问
输 给学 生 , 让这 些观念 与 专业知识 紧密结合 。 使 他 们 今 后
能 够 担 负 起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推 动 社 会 发 展 和 生 态 环 境 发
基 础 之 上
在 以可 持 续 发 展 为 基 础 的 新 经 济 观 念 中 , 所 有 的 生
展 的重 责 ,并 且 在 今 后 的 设 计 工 作 中 时 刻 将 追 求 经 济 效
1 、 绿 色 设 计 的 含 义 绿 色 设计 ( G r e e n D e s i g n) 也 称 生态 设 计 ( E c o l o g i — c a l D e s i g n ) , 环境 设 计 ( D e s i g n f o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 环 境 意识 设计 (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o n s c i o u s D e s i g n) 。 在 产 品
现代国艺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国艺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国艺术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现代国艺术的发展趋势,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讨论。
一、多样性现代国艺术对于多样性的追求可以说是一大特点。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从而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作品。
无论是绘画、雕塑、摄影还是声音艺术,都在不断地创新和融合,使得现代国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技术创新技术的进步为现代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数字和虚拟艺术的出现,让艺术家能够使用更多的媒介和工具来创作。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帮助,艺术家可以将传统的艺术形式转化为数字版或虚拟版,进行创新和实验。
此外,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也被艺术家们广泛应用,为观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
三、社会关怀现代国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怀。
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社会不公和人权等重要议题。
他们用艺术的形式来传达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关切,唤起社会的共鸣和反思。
这种社会关怀的表达使得现代国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美学追求,更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表达方式。
四、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影响使得现代国艺术变得越来越具有跨文化的特点。
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经常互相交流并合作,吸收和融合了各种文化元素。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艺术作品更具包容性和广泛性,展现出不同文化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五、环境意识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现代国艺术也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艺术家们利用各种媒介和艺术形式来反映和传达对环境的担忧和思考。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然环境的呼吁、对资源浪费的警示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们试图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爱护地球家园。
六、个体视角现代国艺术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寻找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
他们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经历和感受,通过自我反思和自省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
高校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实践理论的应用探讨
前, 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仅仅停 留在欣赏水平上是不
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的程度 。 马克思 恩格斯高度肯定那些透露或把握 了历史 运动的
够的, 还应重视他们的审美创造能 力的培养。这种审美创造 并不 只是指专业 的艺术创造 , 而是有着广 泛的内涵 , 个人 像
的穿着 、 寝室的布置 、 良好的人际关 系等等 , 而审美创造活动 能使大学生达到 自我教育的效果 。 2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艺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非功 .
4有利 于大 学 生 创造 力 的 发展 。艺 术教 育 为 培养 创 造力 .
发展的艺术人才。 艺术教育的受众 目标有学生 、 老师 、 业余爱
好者 、 未来艺 术家 、 家庭 、 社区 以及其他行业等 ; 艺术形式 多 种多样 , 有音乐 、 戏剧 、 电影 、 诗歌 、 美术 、 舞蹈等 ; 学习形式 多
关键词: 艺术教 育 ; 艺术 发展 观 ; 高校 ; 术教 育 艺
中图分类号 : 6 1 G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1 (0 0 0 — 2 8 0 17 — 9 X 2 1 )4 02 — 2
艺术教育领域从狭义上讲 , 是指培养专业艺术人才或艺 术家们的专门工作 , 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就是如此 。从广义 上讲 ,它是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 它的根本 目标是培养全面
值 的不 断 探 索 和 对 于 生 命 意 义 的最 高 阐 释 来 引 导 人 突 破 自
身局 限 , 优化 自身的情感生活 、 文化素养 、 价值取 向、 精神生 活等 , 从而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 3 .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大学生成才的诸多 因素中 , 想品德素质具有决定性意 义, 思 而艺术教育 的灵魂 是思想性 , 艺术 教育还具有形象性和愉悦性 , 好的艺术作品 往往对人起了激励作用。
试论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管是大学还是职业学院,也不管师资如何 ,有的学校甚至 资带来了相当大的问题。许多院校仓促上马开设艺术类 专
连教室都是租用 ,临时 凑几 个人 就 开始 了艺术招 生 。于是 乎艺术教育在一夜之间 “ 地开 花” 遍 。面对 这种局 面 ,有责 业 ,尤其是 一 些综 合 类大 学 ,先前 没 有 艺术 类专 业 背 景 , 临时组织 的教 师队伍 缺乏教 学经 验 。有 的甚 至教学 配套 设 施 、教学计划与课 程设 置都 不健 全就 开 始招生 。缺 乏优 良 师资是 目前各高 等 院校 普遍 存在 的 问题 。许 多 院校 教师 在
总第 3 期 5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 年 第 3期 08
试论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刘 乃 芳
内容摘要 :当前我 国高校 艺术教育在 师资、 生源 素质 、课程体 系等方面存在 问题 ,严重地 制约 了高校 艺术教育 的发展 。
要寻求再度突破与创新,必须开拓踣育q生的艺术素养之路,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面向全球与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
代化 ,中国高校 艺术 教育 实现 了跨越 式发 展 ,但 是其 中存
在诸多不容 忽视 的问题 ,已经 严重 阻碍 我 国现代 高校 艺术
教育 的进一 步发展 。
( 一) 生源和艺术素养问题
在今天 高校艺 术教 育 如火如 茶发 展 的背后 ,其 实 有几
只无形 的手在推 动。一是 经济 的飞速 发展 催生 了许 多 与美 术相关 的边 缘 学科 ,如 环境 设 计 、建 筑 设 计、动 画 设 计、
都 ”法 国巴黎 ,多样 化 的艺 术 展览 、博物 馆 、美术 馆 、私 人 画廊 、公共艺术等 随 处 可见 。在 这样 的氛 围 中,想没 有
中国面塑艺术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探讨
中国面塑艺术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探讨摘要:面塑是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面塑艺术的主体代表。
尽管如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审美情趣和消费观念有着明显变化,而面塑艺术的长远发展往往会面临极大挑战。
对于面塑艺术传承主体角色的分化,经营和传承途径多样化现象,提出面塑艺术长远发展的相应策略,积极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有效发挥传承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从多方面拓展传播力度,促进不同非遗址产品的开发,挖掘面塑民俗价值,优化面塑社会功能增加教学功能。
关键词:中国面塑艺术:发展现状:可持续性面塑称之为面人、面花,是一种材料简单、工艺精湛的中国传统美术作品。
我国面塑艺术从汉代有了丰富的文字记载,经过千百年的薪火相传,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等内容的实物资料。
中国面塑艺术的实际文化内涵和特殊的艺术风格,不单单体现出民俗文化的个性化乡土审美意识,还传播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
此外,面塑成为几千年中华民族不断传承的艺术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勤恳善良精神品质的一种表现形式。
现如今,我国近年来遭受机械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多重影响,面塑艺术的发展也面临很大压力,所以如何全面保护和传承面塑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面塑研究学者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面塑艺术的发展现状(一)传承主体角色的明显分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新型产业频繁出现,对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有许多从事手工艺创作者逐渐转换职业,面塑艺术的传承主体角色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1]。
现阶段,面塑创作有可能会面临无人传承、后继无人的难题。
早期的面塑技艺是由老一辈面塑艺人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实现弘扬和传播,现今大多数年轻人成年后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面塑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缺少下一代传承者的窘境。
再加上面塑因其工艺的原因需纯手工制作不能大批量生产,成为延续这种技艺发展的拦路石。
所以,传统的传承主体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和分化,由早期的代代相传发展为招收学徒,或是开始面向社会招生,通过面塑培训班保证技艺不消失。
我国社会艺术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探究
参考文献
[ 1 ]中国高等学校设计学学科教程研究组 , 《 中国高 等 学校设计 学学科教 程》,清华 大学出版社 。2 0 1 3 年1 2 月版 .
协 作 的高素 质 高能 力人 才, 但是 几乎 所 有企
业 都 需 要 对 自己 的 员 工 进 行 重 新 培 养 才 能 符
合标 准。
社 会 的 实际 需 求 来不 断 的 调 整 人 才培 养 模 加 高效 的利用一切社 会和 教育 资源 从社 会、 式l 也 是 这一课 题能 够一直延 续 的根 本原因。 设 计行业 的实 际需求 对设计人 才之间 的协作
要 求 相 对 更 高 ,因 此 , 将 这一 问题 提前 解 决 在 学校 里就 显得极 其重要 。 学校 、 企 业 、教 师 、学 生 等 多 个 方 面 人手 去 探
社会 艺术教 育可持续 发展 的 必然性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术 需 求 ,已经 成 为当 前 社 会 的 热 点 问题 。这 也
为社 会艺术教 育的可持续发 展提供了契机 。其 次, 社会艺术教育可持续发 展具有制度保障。
首 先, 社 会艺 术教 育具 有可 持 续性 发展
的 契 机 ,目前 我 国 正 处 于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人们
社会艺术教 育主要是指学校 以外 的个人、
现 象。所以, 如何 实现社会艺 术教育的可持续
文 艺 单 位 、团 体 对 社 会 群 体 进 行 的 有 关 文化 艺 性 发展 , 提升 我国人民 的艺术 审美品味 , 是当 术 的 教 育 ,同时 还 包 括 各 类 学 校 为 社 会 提 供 的 前 应 当深入 思 考 的重 要 课 题 。
艺术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艺术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推动作用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保护环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平衡,为未来保留资源和机会。
而艺术教育对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和推动作用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艺术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点分析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第一章艺术教育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艺术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创造力,更有助于宣传环保理念。
通过艺术教育,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环境的价值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并且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好习惯。
同时,艺术作品也可以成为传达环保信息的一种途径,例如,许多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向公众传递环保信息,引起了人们对环保的关注。
第二章艺术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艺术教育不但对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更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艺术作品不仅能够促进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成为填补经济缺口的利器。
例如,有些城市通过艺术作品的展览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而艺术家通过创作可以带动就业和开发新的商业模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艺术教育对社会和谐的影响艺术教育的一大优点是能够加强社会和谐。
正如信仰和价值观的引导一样,艺术教育可以加强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带来很多积极的社会效果。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探索自己的个性、独立思维和谐处事的能力,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和理解,从而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四章艺术教育对全球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艺术教育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艺术教育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同时也需要对全球文化和艺术进行了解和学习。
通过对全球文化和艺术的学习,艺术教育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加强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结论艺术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艺术教育的提升,不仅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输出和创新创造有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而且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决策工具。
山西琉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山西琉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引言山西琉璃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山西琉璃艺术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传统工艺技艺的失传、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环境污染的问题等。
研究山西琉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紧迫和重要。
本文将围绕山西琉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展开研究,探讨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市场需求的引导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山西琉璃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工艺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山西琉璃艺术,必须重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要加强对传统工艺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立起专门的保护机构和基金,加强对传统工艺师傅的培训和保护,传承工艺的精髓和技艺。
要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可以引入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创新出更多样化、更具时尚感的琉璃制品,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传统工艺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举办展览、培训班、文化交流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山西琉璃艺术,从而增加对传统工艺的关注和支持。
二、市场需求的引导山西琉璃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支持。
如何引导市场需求,提高琉璃制品的市场价值,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要推动琉璃制品的品牌建设。
通过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琉璃制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培育和壮大琉璃制品的市场。
要拓展琉璃产品的销售渠道。
传统的琉璃产品销售主要依靠门店和展会,这样的销售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可以通过开设网店、合作经销商、开展跨界合作等方式,拓展琉璃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要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要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趋势,进行细分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开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师队伍 有待 稳定 、 新 、 实 和进 一 步 提高 。( ) 更 充 3 实
计深人到社会方方 面面 , 响每个人生 活 的时代 。 影 如何冷静地分析当下我国高校设计艺术教育存在的 问题 , 吸收 引进 的基 础上 , 在 结合 东方 哲学 思 想 以及 文化 特色 , 创造 出适 合 国情 的设计 艺术 教 育体 系 , 在 学 习借 鉴 的基础 上 , 达到 甚至 赶超 西方 的设计 水平 , 是 目前 高校 设计 艺术 教 育应该 重视 的问题 。 我 国高 校艺 术设计 教 育面 临 的矛 盾和挑 战 1社会 对优 秀设 计人 才的 需求与 高校 人 才培 养 .
黄 志 华
( 赣南师范学 院 美术学院 , 江西 赣州 摘 3 10 ) 4 0 0
要: 近年 来 , 国高校 艺术设 计教 育得到快速发展 , 我 但在社会对优 秀设计 人才 的需求与 高校 艺术设 计人 才
培养, 市场经 济的发展 与 高校艺术设计人 才培养 结构和质量之 间存在诸 多矛盾 。我 国高校 艺术设 计教 育要  ̄J - L" J " 持 续发展 , 必须努 力坚持科学发展观 , 变观念 , 转 主动与社会接轨 , 整培养模式和课 程设 置 , 强对学 生的 艺术文 调 加
超过 1 0 :4 。艺 术 设 计 是 非 常 个 性化 的 创 造 性 劳 动, 一对 一 的个 别辅 导是 重 要 的教 学 方 式 之 一 。班 额过 大违 反艺 术教 育规 律 , 对 学 生 不 负 责 任 的表 是
现 。( ) 资队伍 建 设 有 待加 强 。高 质 量 的师 资 队 2师 伍缺 乏 , 历层 次 与 知 识 结 构不 合 理 。 中青 年 教 师 学 缺 乏应有 的专业 实 践 和全面 系统 训练 , 有高 职 称 、 具 高学 历 的教 师从事 新 学 科 工作 的 经验 尚显 不 足 , 教
略论评剧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新观众 。
其次 , 受众群体的流失与萎缩 , 也使评剧 发展失去了肥沃
的土壤。 二十世 纪八 十年代前 , 戏 曲是广大人 民群众精神文化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剧也在其不 长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 雅俗共赏的经典剧 目和深厚 的群众基础。 而八十年代后期 , 随
二、 刺激市场需求 , 开拓演出市场 , 扩大受众 群体 。 在开拓 演 出市场方面 ,要将挖掘 城市演 出市场 与拓 宽农村市场相结
艺 术 鉴
赏
文 艺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2 0 1 3 一 O 4
略论评剧 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张 佳
( 河北省廊坊 市艺术研 究所 , 河北 廊坊 0 6 5 0 0 0 )
摘 要: 向来 以贴近生活与 时代著称的评剧 , 在戏 曲艺术逐 渐衰落的今天 , 同样遭 受了备受冷落的境遇 。 本 文试从
以紧跟 时代潮流发展 的关键 因素 。所 以从根本 上突破 自身局 限性 , 发挥 自身优 势 , 是评剧亟待解 决的基础 问题 。
剧艺术家创新 的唱腔 比比皆是 ,我们现在 的评剧 唱腔作者也 应 当在传承老一辈艺术家 的基础上 ,研究和借鉴各流派及其 他剧种 , 不断创新 唱腔 , 使得评剧 真正 留住老 观众 , 也能吸 引
剧 目, 增加演 出宣传力度 和场次 , 邀请著名评 剧演员参演 , 提
高评剧 的演出质量 。 这不仅能满足广大群众对评剧 的期待 , 也 能利于评剧院团的发展经营。还应 在评 剧原 有农村市 场的基
础上拓宽思路 , 加大评剧“ 文化 下乡” 力度 , 创 作适 合农 民群众 精神需要的优秀剧 目。由此既能满 足广 大农 民的精 神文化 需
环境与艺术创作中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艺术创作中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艺术创作中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艺术创作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与艺术创作中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环境与艺术的关系、生态平衡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促进环境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与艺术的关系环境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对环境的观察和体验,而环境则为艺术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另一方面,艺术创作也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态度。
艺术作品往往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并推动他们采取积极的环境行动。
艺术创作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绘画作品需要使用颜料,音乐演奏需要使用乐器,舞蹈演出需要使用舞台等等。
这些都需要消耗资源和能源,并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在艺术创作中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寻求生态平衡。
三、生态平衡与艺术创作的关系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艺术创作中,生态平衡表现为艺术家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以及艺术作品对环境的积极贡献。
首先,艺术家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艺术家可以通过展览、演出、创作等方式传递环保信息,鼓励人们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艺术创作本身可以促进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例如,艺术家可以利用废弃材料创作艺术品,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艺术家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敬仰和保护,唤起人们对美好自然的关注和保护。
最后,艺术创作还可以利用环境作为创作主题,探讨环境问题,并呼吁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行动。
例如,摄影作品可以记录自然景观的美丽和遭受破坏的场景,画家可以通过画作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担忧和呼吁等等。
城市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方向研究论文
城市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研究【摘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中城市环境艺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的发展与环境艺术紧密结合起来。
以下将阐释什么是城市环境艺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环境艺术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城市环境艺术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如何使城市环境艺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1现在城市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艺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城市化进程方面有了十足的发展,在这个以人作为整个发展中心的新世纪中,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随之上升,更多的人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拥有着良好的城市环境,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环境里。
另外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也给城市各个方面的自然环境带来深深的负面影响,人们随之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可持续发展早已在世界各个国家里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努力实践着。
城市环境艺术也正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理念,城市环境艺术也将从观念上付诸到实际行动中来,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重大的发展。
2 城市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2.1城市环境艺术对于城市环境艺术本身的定义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讲,宏观上来说城市环境艺术可以使整个城市“艺术化”;微观上来说是指对于在城市环境中起到装饰作用,提升整个城市艺术氛围的一件作品。
城市环境艺术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包括了建筑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美学、心理学等。
对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间接的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2.2我国城市环境艺术的发展现状城市环境艺术整体创新不足。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己的特色,不提倡整个城市环境规划的时候大范围的改变城市原有的特色面貌,而完全被现代化的元素所代替。
要做的是在保证其特色的基础上去创新,把握好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
然而回归于我国的城市却不容乐观,大量的作品在不同地方同时出现,竞相模仿;大量破坏城市原有特色被现代元素所代替;做出各种不符合当地城市人文特色的败笔,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艺术教育与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艺术教育与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概述艺术教育与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它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密切相关。
艺术教育是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内对人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方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和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艺术教育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艺术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艺术教育对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艺术教育可以通过传承和保存文化遗产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
艺术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从而更好地向下一代传承和发扬光大。
艺术教育对于文化创新和创造力的促进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创新和创造力。
通过艺术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和尝试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不断地创新。
艺术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创新和表达方式,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艺术教育对于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艺术教育可以对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从而引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开放、创新和具有探索精神。
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艺术教育的影响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艺术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可持续性对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的影响可持续性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达成平衡的一种发展模式。
可持续性发展对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产生了深刻影响。
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的可持续性,尤其是文化的生态可持续性。
艺术教育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将文化保存和传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可持续性对于文化创新和创造力的影响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发挥创新和创造力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
艺术和文化的创新和创造力在可持续性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艺术教育需要不断地开发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从而为可持续性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可持续性对于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论城市视觉环境艺术与可持续发展
3 以可 持 续发展 为原 则发 展城 市视 觉环 境艺 术
城市发展的至高境界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视觉环 境艺术 , 即是要恪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 遵循城市环境 的和谐 、 宜人 、 平衡 , 进而营造出具有浓厚文化风蕴 , 能够雅 俗 共 赏 的美 学 功能 的城 市视 觉环 境艺 术 。 可持续 发展 的城 市
相互抄袭或模仿的不良现象 , 缺乏自己的特色。许多富有特点 、 代表 当地用语 的标 志性 文字符号正在逐步 消失 ,代替它们 的反 而是“ 似曾相识” 、 “ 千城一面” 的程式化、 模式化视觉形象。
1 _ 2 视 觉污 染
综 上 可知 , 可持 续发 展 的思 想 为城 市视 觉 环境 艺 术 的建 设, 指 明 了一 条前 进 的正确 道路 。
中视觉环境艺术健康 、 快速 、 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 假设这种 杂乱的视觉元素反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 必定会造成视觉 疲劳。 例如 , 由于中国传统习惯喜欢红色 , 认为它红火 、 热烈 、 视 觉 冲击 力 强 、 喜庆 , 于是 , 各大 城 市 的各 条 主 干道 、 人 群 聚 集 区、 商 颜 色 , 不 仅
提 高 居 民 的生活 质 量 , 最 大 限度地 推 动和促 进 城市 视觉 环 境
艺 术 的可 持续 发展 。
一
,
可 持续 发展理 论是 指导 城市视 觉环 境艺术 的重要 理论 之 该理论所倡导 的既满足 当代人 的需要 , 又不危 害后 代人 的发
展, 必然会成为我 国城市规划与发展 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 。
创 造—个满足人类 、 回归 自然 、 渴望 自 然 的城 市环境视觉艺术空 间。 例如杭州 西湖周围的建筑艺术 、 建筑体规划 、 街道规划 、 花草
环境艺术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艺术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日益增强。
在这个背景下,环境艺术作为一种创新的表达方式,正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环境艺术如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分析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潜力。
一、环境艺术的定义和形式环境艺术是指以自然环境为材料和载体,通过艺术手法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作品。
它可以以雕塑、装置艺术、绘画、摄影等多种形式呈现,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传达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唤。
二、环境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1. 意识唤醒:环境艺术作品可以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唤醒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艺术作品的表达,可以更加生动和直观地展示出自然环境的美和脆弱性,从而引发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行动。
2. 创新实践:环境艺术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艺术家们可以运用可再生能源、回收材料等环保理念和技术,在创作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装置艺术作品,倡导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
3. 教育宣传:环境艺术作品不仅可以艺术性地表达,还承担了环境教育和宣传的功能。
通过在公共空间中设置艺术作品,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环境保护的信息,增强大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4. 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艺术作品常常利用废弃物、回收材料等资源进行创作,它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利用的示范。
这种做法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倡导人们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三、环境艺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力1. 影响行为方式:环境艺术可以通过感染力的作用,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并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当人们在欣赏环境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2. 提供解决方案:环境艺术作品不仅批判性地揭示环境问题,还可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通过艺术家对环境和社会的思考和研究,他们可以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和创意,有助于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艺术教育
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发展艺术潜能和个性特长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
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状1. 艺术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幼儿园阶段,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潜能,更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通过艺术教育,幼儿可以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幼儿园艺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园艺术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幼儿园的老师缺乏艺术教育专业背景和培训,无法有效指导幼儿艺术创作。
其次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幼儿园缺乏艺术教育相关的教材、器材和场地,限制了艺术教育的开展。
再者是教育目标单一,过分强调技能训练,忽视了培养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1. 提升师资水平提升师资水平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需要加强教师的艺术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艺术教育专业素养和能力。
另可以引入外部专业艺术教育师资源,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提供专业支持。
2. 完善教育资源完善艺术教育资源是实现幼儿园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包括多样化的艺术教育教材、器材和艺术活动场地的建设。
可以通过与学校、社区、艺术机构等合作,互相借鉴资源,共同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3. 积极探索教育模式在艺术教育中,需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注重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三、促进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支持力度,包括加大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培训和选拔、建立艺术教育评价体系等,推动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一、艺术能“可持续发展”的潜台词是艺术进步论艺术能可持续发展”的潜台词是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是1972 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拿出来讨论的。
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大部分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各国都希望能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此后,各国根据不同的国情,分别致力于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至今已拟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几百条之多,涵盖的范围也包括国际、区域、地方以及特定界别等不同层面。
不过,关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最被广泛采纳的定义还是在1987 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提出的。
在这篇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界定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也就是说,不仅仅需要的是经济的单独发展,同时也需要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需要整个文明系统全面的、和谐地发展。
应该说,“可持续发展”反映了现代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人们的某种自觉,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立足点还是如何使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譬如其特别强调自身的“五大要点”,即环境保护、能源开发、清洁水源、绿色贸易和发展援助,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优化主要还是作为为经济利益服务的外部条件而提出来的。
仅仅由是观之,“可持续发展”思想就已存在短视、急功近利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无视“可持续发展”的这一先天局限性,继而进一步地将这样一个“问题概念”直接搬用到对文化艺术现象的研究中来,那么问题还会更多、更棘手。
其中,最值得人怀疑的问题就是:究竟何谓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它是指艺术在横向维度上可以改进、完善,在内部(如文学、电影、美术、音乐之间)协调配合从而更好地为它所身处的经济环境谋利益吗?抑或指在纵向维度上,当代艺术一定要比传统艺术先进,未来的艺术应该又会比当代艺术进步?在笔者看来,艺术能“可持续发展”的潜台词,正是标明的艺术进步论的观点和立场。
“进步”乃“发展”的别名,对其朴素的理解可以导源到“进化”的概念。
“进化” (evolution)最初用于生物学,意为展开、发展和演化,主要指生2物由单细胞向多细胞、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演化,著名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是使用的这层含义。
在达尔文的视野里,人和动物原无二致,都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不断向前演化、发展的。
于是乎,“进化”的概念对人同样适用,自然也就对人所从事的活动――包括艺术活动及其物化产品――适用。
也就是说,艺术同样是发展、进化的。
“通过一种持续不断的进程” ,艺术“由缺乏综合性状态转变到一种比较复杂而具有综合性发展的形式” ,其“进化的变化是一种有明确方向和持续不断的有序变化” [2]对此,达尔文本人也曾有过明确的表述。
在《物种起源》书中,他说:“他们(指上古时代的粗民――引注)在这样的早期,已有很进步的文明;这也暗示前此还有过文明稍低的一个长久连续时期。
”[3]由是观之,达尔文是将生物进化论的原则直接推衍到文化问题上来的。
从此以降,大多数学者基本上都认可了艺术进步论的权威性,如斯宾塞的《进步:它的规律和原因》、托马斯·芒罗的《艺术的进化及其它文化史理论》、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等,均持类似观点。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艺术进步论本身并非铁板一块,在该学说内部也是有着丰富的“异质同构”的声音的。
主要分歧有三种:一是直线发展论,一是多线发展论,再一个就是循环发展论。
直线发展论认为艺术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活动――就像空间运动那样――来进行的,因此其基本上呈线性发展的态势;而多线发展论则认为,艺术的进步决非孤立的精神力量的发展,它在很多方面有赖于人类其它方面的发展,因此必然是复杂的、多线的;循环发展论干脆否认线性发展论,主张艺术的发展主要是循着螺旋形轨迹、通过周期性的兴衰不断的交替循环来实现。
晚近,针对外界对艺术进步论的质疑与批评,也有学者在修正的意义上补充认为,艺术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于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累积,人类的精神世界(情感、思想、价值观念等)变得日趋细密、复杂和微妙,表现在艺术上也就显得更为丰富和多元了。
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才说艺术是进步的。
应该说,这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务实,基本能代表艺术进步论的当代观点。
那么,艺术是否真的如上述观点所说,委实存在着一种由低到高不断发展、进步的“规律”与“逻辑”呢?笔者的回答基本上是否定的,因为即使是上述第四种观点,它依然回避了艺术的特殊规定性及其基本向度,在根本上扼杀了艺术超社会意识形态乃至超历史的可能,在表述上也是似是而非的。
3二、进步”与“终结”一样虚妄“进步” 终结” 说到艺术的超社会意识形态性和超历史性,有人可能立即会拿“唯心主义” 的帽子扣过来,也就是用所谓“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来批驳笔者。
因此,笔者亦用马克思的经典观点来说明我所说的“超社会意识形态性”和“超历史性”具体何谓。
无疑,在文化艺术的发展问题上,马克思给予了科学的解答。
首先,马克思的“第一原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文艺发展的根本原因。
就是说,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精神生产,由于它同样是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之上、服从于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因此经济基础是推动艺术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因。
其二,必须明确,由于在经济基础和艺术生产之间还存在政治、宗教、哲学等其它上层建筑的“中介”作用,因此经济基础对艺术生产的决定性并不是直接的,它往往是通过其它上层建筑尤其是政治从而对后者产生作用。
也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特别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原理,以此来反驳那种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他举例说,古希腊艺术虽是人类“不发达社会阶段”的产儿,然而其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素朴的生活和观念,因而迄今仍然是令我们仰视的艺术典范;相反,发达的资本主义由于其生产关系所固有的扼杀精神生产的反动性,因而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常常同艺术生产“不平衡”乃至于“相敌对”[4]。
从马克思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归纳:艺术的历史并不存在一个抽象的“进步”或“发展” 模式,作为一种依托于一定社会背景的文化现象,任何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都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和思想方式的表现,因此,很难在两个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之间进行同一价值标准的比较。
显然,马克思是不喜欢用简单的“进步”或“发展” 二字来言说文化艺术问题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一定要把他归入到艺术进步论的阵营,那他绝对不是一个庸俗进步论者。
因为庸俗进步论者总是把艺术问题简单化,把进步问题平面化、线性化;而“马克思既不同意那种进步是一帆风顺、整齐划一,普及于各个方面的幼稚的看法,也反对颂古非今的观点。
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预见到这样一个未来,这种未来能把生产借助于现代生产方[5] 式而达到的丰满充实与历史早期的简单纯朴的世界的和谐融睦结合为一” 。
“现代生产方式”是现时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简单纯朴的世界”正是指的表4现了“儿童的天真” 、散发着“永久的魅力”的古希腊艺术。
从马克思的论著中,我们不难读到,或许是出于对现时代艺术“进步”或“发展”状况的失望,“反对颂古非今”的他反倒难掩对历史早期文化艺术的欣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可重复、独一无二的艺术是无所谓“进步”可言的,正如资本主义艺术不比古希腊艺术高明,而达·芬奇的作品与梵·高的作品之间绝对难分高下,艺术本然就具有这种不直接受生产发展和经济基础决定的“超社会意识形态性” “超历史性” 和。
窃以为,马克思主义的人性魅力也就在这里。
为了说明我的这一“非进步论”观点,可以举一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
譬如中国书法,其在几千年演进的历史中,无论是字体的变化还是风格的转换,确实存在着某种连续性,并最终使汉字的书写上升为一门可以独立欣赏的艺术。
也正因为如此,有学者接受不了当下书法逐渐边缘化、日益小圈子化的事实,提出书法艺术也应像从前那样,实现其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这里且不谈从前的书法之字体变化或风格转换是否即等同于现代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仅仅分析传统书法为什么具有某种连续性,窃以为不外乎有这样几点原因:首先,传统书法曾经是中国文化赖以传播的主要载体,承载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其次,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传统书法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或者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再次,因为传情达意、交流沟通的功用问题,传统书法表现出鲜明的全民性和普泛性特点,尤其是在能够读书识字的人群中间,具有极高的使用率。
最后,也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传统书法已经具备了特定的为全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评判体系和标准。
然而,时间进入到当下,书法艺术的上述语境基本上不存在了:首先,书法已经不是中国文化赖以传播的汉字在意义传达方面唯一的方式,它越来越远离文化、远离精神,徒存一些表面的形式,或者说仅仅是一种当代视觉文化符号;其次,书法虽然还是华夏民族文化表达方式的一种,却它却已经直接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如英语书写、计算机输入等,自身内部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异。
再次,随着技术的进步,书法的基本功用更多地被多元化的数字转换的方式所取代,其使用率在专业研习者的圈子以外――由其是在青少年这代人中间――越来越低,可以说已经完全失去了全民性的基础。
最后的事实就是,书法不再具有某个共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其一方面越来越专业化、小圈子化,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远离大众、越来越边缘化。
那么,在这样的语境下谈书法,因其不再具有先前5的那种连续性,所以不要讲它是否能“可持续发展” ,就连其能否继续存在下去也是一个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行文至此,虽然我在一再反对用某种“进步模式”来言说文化艺术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我支持艺术退化论的观点。
事实上,大多数不喜欢现当代“新”艺术(如现代派艺术、后现代艺术)的学者均认为,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不但不是艺术进步的证明,反而恰恰是艺术退化的一种鲜明的表征。
其中,美国当代艺术史家阿瑟·丹托干脆宣称,“艺术史对抗着进步的范式,即它一个接着一个地散落在一连串的个别活动中,所以艺术史决无某种可推测的未来” ,“艺术进步的历史会倒退” [6]通俗地来说,在阿瑟·丹托看来,艺术史原本就。
是由一个个零散化、碎片化的历史断片串连而成,因此其不但无所谓“进步” ,甚至在艺术日趋理论化、观念化和自身内部能量已然耗尽的意义上,已经可以说是走向了“倒退”和“终结”“现在,如果我们凭这些条件看待我们不久前的艺。
术,它们尽管壮观,我们所看到的却是某种越来越依赖理论才能作为艺术存在的事物,……这些前不久的作品显示了另一种特色,那就是对象接近于零,而其理论却接近于无限,因此一切实际上最终只是理论,艺术终于在对自身纯粹思考的耀眼光芒中蒸发掉了,留存下来的,仿佛只是作为它自身理论意识对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