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活动设计

合集下载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赤壁赋》2. 课程类型:文学作品鉴赏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目标: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及其文学地位提问:“赤壁”在文学中的意义和影响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原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4. 艺术特色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5. 思想内涵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哲学等角度解读《赤壁赋》的思想内涵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感悟进行分享三、课堂练习与拓展1.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有关《赤壁赋》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2.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赤壁赋》中的场景各组汇报表演成果,教师评价并给予建议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2. 教师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2. 写一篇关于《赤壁赋》的读后感3. 预习下节课内容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读后感评价: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赤壁赋》的感悟和思考,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2.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法。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简介“赋”的体裁特点三、简介苏东坡及其在黄州的生活经历四、指导诵读这篇课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

在预习和教读中,宜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诵读中可根据以下要求,让学生注意韵脚和对偶句。

(1)指导学生注意以下押韵字和换韵情况。

第一段间天然仙第二段桨光方慕诉缕妇第三段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栗穷终风第四段往长瞬尽主取月色竭适第五段酌藉白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现代汉语语音来读,有些字今天已不再押韵,这是由于语音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变化了的缘故,在北宋时期,它们都是押韵的。

至于其间发展演变的规律怎样,那是音韵学研究的课题。

这一点,向学生交代一下即可,不必求之过深。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举酒属(zhǔ)客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临江驾一叶之扁(piān)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五、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研习课文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讨论题:(1)第1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情?(2)第2段怎样描写箫声的?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3)从第3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4)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讨论提示:(1)清风、江水、明月美好景色,泛舟者心情欢畅,其“乐”之甚。

(2)“怨”“慕”“泣”“诉”---“哀”“凄切婉转”。

(3)其一,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

其二,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其三,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名悦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2.齐读课文,体会其语言特点。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精选3篇)赤壁赋教案1设计思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语言材料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一个突出特点,但积累文言知识不同于积累现代汉语知识,一方面,汉语变迁造成了语言障碍,另一方面,古代社会生活习俗我们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背诵,让学生熟读大量的课文来打好基础,以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的。

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之中。

再者,高中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

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设想《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必修②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之中《赤壁赋》文学色彩最为浓厚,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这篇名赋应该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本文句式骈散夹杂,参差错落之中见整齐之美、声韵之美,适于美读。

全赋4段,537字,背诵有一定的难度,死记硬背之后往往容易忘记,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背诵指导。

在抓重点的基础上,化整为零,将较长的文章分成一小块一小块进行记忆,将内容一点点吃下。

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竞赛法、诵读法、讨论法。

媒体准备:背景音乐、ppt课件。

教学过程与内容(说明:将学生的思维带进泛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之中)(说明:用竞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掌握字词句的知识。

)写景的三组对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赤壁赋》优秀教案

《赤壁赋》优秀教案

《赤壁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苏轼,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

2. 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

3. 探讨本文中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启发。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和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 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的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2. 诵读: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节奏。

3. 分析:讲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变化。

4. 探讨:组织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人生哲理。

5. 总结:总结文章写作特色,布置作业。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篇一:赤壁赋优秀赤壁赋一、教材分析:《赤壁赋》一文属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世名篇。

尽管文章抒发的情感,反映的思想有些深奥,但文章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均可视作古代散文的经典。

同时,体悟文章的精美高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作者豁达的胸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乃至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根底知识,能够根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同时,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阿房宫赋》,对赋体文章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以往强调文言根底知识的内容较多,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较少,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文言文,尤其是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所以要在这些方面加以强化。

三﹑设计思想:文言文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悟。

文言文教学要重视文言字词的积累和句式的把握,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体验作者的人生感受并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竞赛﹑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2.培养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区分高低优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五、学习难点和重点:重点1.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2.背诵课文难点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赤壁赋》教案设计赤壁赋教案一等奖((1)

《赤壁赋》教案设计赤壁赋教案一等奖((1)

《赤壁赋》教案设计赤壁赋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章节。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详细描绘了东晋末年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场面,展现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鉴赏、主旨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的含义。

2. 分析文章结构,领会作者描绘赤壁之战的手法及特点。

3. 鉴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4. 探讨文章主旨思想,激发学生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修辞手法的鉴赏。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主旨思想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观看视频,讨论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教学活动: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其含义。

教学活动:讲解生字词,举例说明。

4.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描绘赤壁之战的手法。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展示成果。

5. 修辞手法鉴赏: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活动:讲解修辞手法,分析具体例子。

6. 主旨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主旨思想,激发学生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观点。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活动:完成练习题,互相批改。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生字词、修辞手法。

2. 黑板右侧:文章结构、主旨思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所学,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相关章节,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赤壁赋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赤壁赋》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处在事业和人生的低谷,闲暇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借以排遣内心苦闷忧愤而写的一篇游记。

文章虽然采用赋体的形式,但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及由景物引发思想情感的复杂变化和最后作者旷达人生境界的呈现,使文章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设想:立足文本以朗读为依托,抓住关键问题师生研究探讨。

教学法:朗读法,研讨法,圈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设计:读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时,我们看到了一位享受闲适的苏轼;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我们认识了一位充满理趣的苏轼;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我们读出了重情而伤痛的苏轼;而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时,我们更能感受到一位豪迈而旷达的苏轼。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同一个创作个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不同的生命特质,那么通过《赤壁赋》的学*,我们从中又能品出一个什么样的苏轼呢?(板书课题)文体介绍:“赋”以楚辞为源头,到了荀况才有定名。

它出现在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这种文体一般描绘客观事物,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形象绚丽,规模壮阔动人,多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行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泛读课文,解决句读。

2、设置问题,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自由朗读课文。

圈点法勾画文中写景、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感情变化的脉络,梳理文章结构。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时代背景。

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辞藻华美与意境深远。

解读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文言文的阅读,提炼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豪放与豁达,理解其超脱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并翻译重点句子。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布局、辞藻、修辞等,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之美。

文化背景:介绍苏轼及其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写作与讨论:以课文为素材,进行写作练习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翻译。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探讨。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苏轼的生平图片或视频,引出《赤壁赋》的作者背景。

激发学生对苏轼及其作品的兴趣,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3.2 课文学习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

逐句翻译课文,解释生僻字词和难句。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3.3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

3.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一篇读后感等。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辞藻和修辞手法,进行实际写作练习。

第四章:作业布置与评价4.1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扩展对苏轼及其时代的了解。

4.2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情况。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语言表达和修辞运用。

《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

《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赋》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把握词类活用;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感悟语言运用上骈散结合的妙处,能够全文背诵;4、学会懂得与自然、与他人、与文字等多种交流方式,释放胸怀,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正音壬rén戌xū 属zhǔ客冯píng虚御风愀qiǎo然窈yǎo窕tiǎo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旌旗jīng舳zhú舻lú 横槊shu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尊蜉fú蝣2.对照注释,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通“缭”)3.知识了解学生参看《成才之路》“资料园地”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一、(1)月下泛舟乐二、(2~3)吊古伤今悲三、(4~5)阐述哲理乐四、精读1——2段,背诵、积累、感悟、体会。

三、研习文本1、第一段①自由诵读第一段,本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讨论明确: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分析并欣赏《赤壁赋》的文辞美、情感美和哲理美;(3)能够领会苏轼的思想情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豁达精神;(2)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赤壁赋》的文辞美、情感美和哲理美;(2)分析苏轼的思想情怀;(3)掌握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表达的哲理;(2)如何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2)阐述《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2)让学生关注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做好笔记;(3)让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和层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的文辞美、情感美和哲理美;(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发言。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苏轼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豁达精神;(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人生的感悟;(3)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赤壁赋》,加深对文意的理解;2. 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苏轼人生观的感悟,写一篇作文。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赋》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主要内容;2.掌握《赤壁赋》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主题;2.《赤壁赋》中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赤壁赋》中的意境的理解;2.学生对《赤壁赋》中的写景和描写的把握。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介绍《赤壁赋》的作者,杜牧。

让学生了解他的背景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然后引入《赤壁赋》的创作背景,解释诗人在何种环境下撰写了这篇诗作。

第二步:分析《赤壁赋》的内容(10分钟)教师可以将《赤壁赋》的全文呈现在黑板上,并逐句解读。

重点讲解诗中的描写手法、意境以及诗人对人物和景色的描述。

同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赤壁赋》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的背景和脉络。

第三步:解读《赤壁赋》的主题(15分钟)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赤壁赋》的主题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引用诗中的一些经典语句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含义。

第四步: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点(15分钟)教师可以对《赤壁赋》的艺术特点进行介绍,并逐个解释。

例如,诗中的景物描写如何与情感表达相结合,如何通过笔墨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等。

同时,教师可以引用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艺术特点。

第五步:学生阅读和讨论(15分钟)要求学生阅读《赤壁赋》,并提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可以就主题、艺术特点以及诗中的描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观点和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深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概括《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等内容。

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拓展在课后,可以布置以下作业进行拓展学习:1.学生阅读其他杜牧的作品,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评价;2.学生自选一篇古文或现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比较其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与《赤壁赋》的异同。

苏轼赤壁赋教案3篇

苏轼赤壁赋教案3篇

苏轼赤壁赋教案苏轼赤壁赋教案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赤壁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赤壁赋教案1(一)、导入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

这段话是今年已入选为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词。

我认为它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

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

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

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

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二)、朗读要求学生边听配音朗读,边想象苏轼笔下的赤壁美景,随后交流自己最喜爱的一句描写美景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三)、研读讨论:问题一: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乐)——→(悲)——→(乐)问题二: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乐:清风明月、水天一色(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问题三: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从歌声中来(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生命短暂)问题四: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1、探究第四段的思路、说明分层理由;分别用一对表示矛盾关系的词语来概括层意。

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变与不变二:取与不取(注意抓住“且夫”等关键性词语来理清思路)2、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句,并深入理解。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教案大全(9篇)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教案大全(9篇)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教案大全(9篇)1、知识学习目标①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

②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③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用法、文言句式的特点。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

3、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理解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赋”与《赤壁赋》的知识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汉代是铺张扬厉、繁缛富瞻的,称为大赋;到了六朝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饰,叫做律赋;宋代则突破声律的限制,挥洒自如,具有灵活性,叫做文赋。

苏轼的这篇《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融诗、赋、文一体,或描写、或叙述、或抒情、或议论,都能做到自然和谐统一二、字词句梳理1、通假字:①举酒属客属,嘱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③山川相缪缪,缭④举匏樽以相属属,嘱2、活用词: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跳舞,使……哭泣(使动用法)②顺流而东也东:东去(名作动)③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用法)3、特殊句式:①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②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③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④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⑤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4、成语: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月明星稀、横槊赋诗、一世之雄、沧海一粟、逝者如斯、杯盘狼藉三、诵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抽读。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段1读,正音。

2按时间、地点、环境、活动、感受找出相关的句子;突出欢乐;表达方式是叙述。

二、学习第二段1读,正音。

2教师引导。

歌:歌唱,歌词,歌声。

箫声:怨、慕、泣、诉;突出悲凉。

三、小结两段组织朗读。

①全体齐读两段,要求不错一字,读出感情。

②分男女生读,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丢开课本试背。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教案(通用)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教案(通用)

赤壁赋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本教案以《赤壁赋》为教学内容,通过课前预习、思考问题、群体讨论、文本解析、发现美感、实践体验等环节,引导学生欣赏杜甫文学价值,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语文素养和修养。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或中级水平以上读者。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以及杜甫的创作背景和心态。

2.掌握《赤壁赋》的结构、意蕴和艺术手法。

3.学习《赤壁赋》中的古汉语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水平。

2.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文化解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演讲能力。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共情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课前预习让学生事先了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和杜甫的创作背景和心态。

可以分组讨论、网络搜索、查找资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尽可能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和构思。

步骤二:思考问题让学生合作思考以下问题,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和观点:1.《赤壁赋》的主题和思想是什么?2.《赤壁赋》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有哪些特点?3.《赤壁赋》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步骤三:群体讨论组织全班开展辩论式或小组讨论式的课堂活动,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梳理思路,交流观点,从而形成更加深入的思想碰撞和文本解读。

步骤四:文本解析采用“快读-慢品-深思”阅读法,让学生快速浏览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再逐字逐句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和意境,最终深入思考文本内涵和表达方式。

步骤五:发现美感让学生发现《赤壁赋》中的美感,比如词句精妙、画面丽美、情感深沉等,从中学习欣赏、感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分析并欣赏文中辞赋的艺术特色。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 词汇与句式学习:分析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课文中辞赋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4. 文学鉴赏与批判: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赤壁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3. 词汇与句式学习:分析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翻译和练习。

4. 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辞赋的艺术特色,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5. 文学鉴赏与批判: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2 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2. 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评价3.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赤壁赋》的文本材料。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料。

3. 多媒体教具: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3.2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词汇与句式掌握:通过翻译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程度。

3. 艺术特色分析:评估学生对课文中文赋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文学鉴赏与批判:评估学生对课文文学价值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

2、鉴赏本文景、情、理的交融和语言运用的妙处。

3、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旷达乐观的情怀。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2、能够熟读成诵,积累名句,较为具体深入地理解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和阐发的哲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能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把问题绝对化,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2、体会文章的诗情画意之美。

【重点难点】本文的感情基调: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是作者内心矛盾和感情的真实反映,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从中解脱出来,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一定的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设计依据】学习文言文,首先就是让学生读得充分。

“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读好了,学习文言文的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这其中教师的范读尤其重要,要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反复诵读,从而为学生积极地、富有个性地阅读打下基础。

加上“赋”文体本身讲究声律之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形式,显得谨严而又自由。

只有心临其境的诵读才能再现文章语言的无尽魅力,也才能在此基础上把握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的思路。

其次,本文的阅读,也应是师生自主愉快互动品读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古代灿烂文化的深沉与优美。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感悟文章,学生从中学会品读赏析美文。

为了理解苏轼辩证的哲学观及旷达的人生态度,阅读中引导学生观照自我人生,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从而培养其深厚的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讨论探究法3、分析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主要知识】1、文体知识赋: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长于铺陈叙事,多用对偶、排比、夸张等艺术手法。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 4篇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 4篇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人文性: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

2、工具性:领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本怎样表现苏轼的情感变化。

2、领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教学设想】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认为既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本质特点,又要揣摩课文的个性特征。

作为一篇赋,我觉得应该把握其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针对本文,我又以其线索──苏轼的情感变化为重点组织教学。

再者这篇文本要求全文背诵,应把朗读、背诵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1、余秋雨散文《东坡突围》。

2、林语堂《苏轼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第十六章《赤壁赋》。

【教学过程】一、联系背景,迁移导入步骤:谭嗣同绝命诗→苏轼绝命诗→苏轼《赤壁赋》。

导语:古时文人狱中常作绝命诗,大家一定很熟悉谭嗣同临刑前的《狱中绝笔》: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苏轼也曾作绝命诗《狱中寄弟弟子由》两首,请看大屏幕投影:《狱中寄弟子由》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千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寄弟子由》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有趣的是,这两首诗使苏轼逢凶化吉,死里逃生。

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投狱中,绝望之余作此诗,传到宋神宗手里,神宗看后大为感动,对他从轻发落,贬到黄州。

这就有了苏子泛舟赤壁,忆古抚今,千古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也得以诞生。

板书课题:前赤壁赋二、听读全文,间接感知1、听录音:播放著名话剧演员濮存昕朗读《前赤壁赋》的录音带,感受苏轼的文风。

2、作标记:听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字音,划清句读,标注节奏,体会其中的抑扬顿挫。

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

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

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高中优质教案:《赤壁赋》(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优秀8篇)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优秀8篇)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优秀8篇)前赤壁赋教案篇一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以诵读为辅助,以诗词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把握。

本文作者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具备了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特点。

本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写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品位。

按“听—读—品”的步骤进行,力求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积累与运用兼容。

教学目标1.在诵读品味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学习深入地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豪情壮志,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新课。

2.倾听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起每一个感官去体会、去领悟。

①听第一遍,整体感受,想象词的画面美。

②听第二遍,感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

③听第三遍,领悟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的感情。

3.朗读听别人的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词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意象。

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感情、韵味还要我们自己来读。

①读第一遍,整体把握,读准字音。

读时语音要饱满圆润。

学生齐读。

②读第二遍,注意语气,体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诗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要注意诗的节奏、停顿和快慢。

大家各自体味一下。

③读第三遍,进入情境,把握好语气,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诗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个性化的朗读。

所谓个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对诗歌的体会,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读。

4.品味指导诗词鉴赏技法。

“品”即妙点揣摩。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这首词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妙处?师生共同回忆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

《赤壁赋》结构化教案

《赤壁赋》结构化教案

《赤壁赋》结构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赤壁赋》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解读《赤壁赋》中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对比分析,了解《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文本所描绘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作者:苏轼背景:北宋时期,作者因政治原因被贬黄州,写下这篇赋文。

内容:描绘了赤壁战役的壮丽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解读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内涵。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典故和引申义。

学会对比分析,了解《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文本所描绘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

简介苏轼及其作品《赤壁赋》。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布置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比分析《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解析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内涵。

3.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及时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四、课后作业4.1 作业布置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2 作业反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

针对学生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5.2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合作探讨和课堂参与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文赋特点。

2、在诵读的基础上,运用提要钩玄的方法整体把握文意和概括各段主要内容,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3、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能准确翻译课文第一段,能用散文化语言描述所写之景,并积累这段文言知识。

预习提纲:1、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标注课文生字。

2、学生自学《导与练》第56 页“课前预习”相关内容,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3、边读边画出使用“对文”的句子,画出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4、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口头翻译课文第一段。

学生活动过程及方法:一、课前五分钟:教师抽查学生背诵《赤壁赋》。

二、导入: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对苏轼的评价:“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认为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酥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厚敦柔。

”这无疑是对于苏东坡的最为精妙的概括。

三、预习检测:1、读准字注音:壬戌(rén xū)戌属(zhǔ)客窈窕(yǎo ti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 zhào )溯流(sù)嫠(lí)妇愀(qiǎo)然荆(jīng )州横槊(shuò)麋(mí)鹿匏(páo)樽蜉蝣(fú yóu)渺(miǎo)一粟(sù)酾酒( shī)舳舻(zhú lú)须臾(yú)无尽藏(zàng )枕藉( jiè)2、检查《导与练》第 56页“课前预习”相关内容,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自学情况。

四、作家作品及背景:1、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2、背景材料《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

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3、文体知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

描绘客观事物,极尽夸张、铺排之功能,形象绚丽,规模壮阔动人。

汉魏的赋一般在开头、结尾都用短小的篇幅叙事,中间部分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来构成。

《赤壁赋》从形式上并没有脱离传统赋体的规格,同时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体的情韵,但它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了带有韵脚的散文,其中又包含着浓浓的诗意,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情致和散文的透辟。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概括文章各段大意,全文共5段: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2、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基调,在文中找出关键词。

明确:本文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先写乐,再写悲,最后写乐。

六、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小组讨论为辅),学生研读第一自然段。

(一)、抽学生读第一段,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二)、抽学生翻译文句,翻译不准确的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教师点拨补充。

设置问题:白露横江的“横”和水光接天的“接”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先自主思考2分钟,交流讨论3分钟,抽学生展示,教师引导点评)明确:白露横江和水光接天结构相同,“横”和“接”都是动词,意义相近,都有宽阔、广远的意味。

补充: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对文”。

(三)、文言知识积累:1、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一词多义:请解释下列句中指定词语的意义(只要求完成第一自然段的)。

①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②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③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④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⑤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⑥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⑦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⑧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⑨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3、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②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词类活用: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的类型并解释其意义歌窈窕之章(歌,名作动唱)5、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我(苏轼)同客人在赤壁之下乘船游玩。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翻译: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6、成语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七、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文言知识点,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该段所写的景物。

2、结合课文注释疏通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能力发展目标:1、回顾上节所学知识,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能准确翻译翻译课文2、3段。

2、结合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能推敲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预习提纲: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口头翻译课文2、3段。

学生活动过程及方法:一、课前五分钟:教师抽查学生上一节课所学文言知识。

二、预习检测:抽学生复述上节所学知识及文章段落大意。

三、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小组讨论为辅),学生研读第二、三自然段。

(一)、抽学生读2、3段,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二)、抽学生翻译文句,翻译不准确的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教师点拨补充。

(三)、文言知识积累:1、通假字: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扣舷而歌之:扣,通“叩”,敲打②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2、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他所思慕的人。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3、词类活用: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的类型并解释其意义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②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③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④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⑤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⑦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侣鱼⑧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4、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①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翻译:我的心里想得很远啊②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翻译:有吹洞箫的客人③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翻译:(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④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翻译:可如今又在哪里呢?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翻译: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5、重点句子翻译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②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翻译: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6、成语①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②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③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四、堂清重点文言字词及含义五、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文言知识。

2、结合课文注释疏通第四、五自然段。

第三课时能力发展目标:1、回顾上两节所学知识,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能准确翻译翻译课文4、5段。

2、结合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能推敲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预习提纲:1、回顾上节所学内容。

2、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口头翻译课文4、5段。

学生活动过程及方法:一、课前五分钟:教师抽查学生上一节课所学文言知识。

二、预习检测:抽学生复述上节所学内容梗概。

三、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小组讨论为辅),学生研读第四、五自然段。

(一)、抽学生读4、5段,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二)、抽学生翻译文句,翻译不准确的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教师点拨补充。

(三)、文言知识积累:1、词类活用: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的类型并解释其意义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2、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句式:判断句翻译: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3、重点句子翻译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②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4、成语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堂清重点文言字词及含义五、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第四、五段文言知识。

第四课时能力发展目标:在诵读和翻译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