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合集下载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意思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意思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意思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成语,封建社会深入日常思维,古训滋养,古今普通,唯以古老的警示,从容提醒。

当德行未达到应有的位置时,必然招致灾祸。

古时汉代曾有过黄忠,他在战场担任将军时,以横枪立地和魏延一战,天赋良好,军事本领高强,曾在南征北战中拥有多次胜利,也曾为汉灭蜀提出著名计谋,所以被尊称为“汉室的福星”。

然而他的德行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却被他的同僚矛盾,甚至被降职,最终连他的根基都被破坏,心有颓,身染重伤,体内病痛而殁。

可见,当德行未达到应有的位置时,必然招致灾祸。

当才能不足以应付本身的职位时,必然会遭受沉重的折磨。

唐朝时有一个张陵,他曾在河北担任太守,政绩也不错,因而被提升为安禄山的副手,随着安禄山的拥戴,张陵的职务也不断被晋升,曾经一度担任朝廷的大臣,然而他的实力有限,一直无法完全胜任朝廷的重任,最终却被安禄山坑害,朝令夕改,张陵失位,可以说,他的失利也是由于自己的才干不足而招致的。

又如唐朝的徐光启,他曾经占据朝廷权力的最高峰,但是由于他的统治理念与当时朝廷老谋子不符,最终也招致了自身的失败。

言之,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却是古今通行的警示。

俗话说:“不以贪心贪,不以浮夸浮;不去盲目贪,不去刻意浮。

”这正是正统朝廷要求官员的要求,但是只有胜任职守,才能收获尊重;而行事得体,进步发展,拔高自己的德行,才能真正拥
有“配位”,才好祝汝长安平。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出处是什么?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出处是什么?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出处是什么?出自《朱子治家格言》,“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伦就是关系,“常”就是永远不变的规律。

“乖舛”是违背、背叛自然规律。

“伦常乖舛”就是违背了伦常大道。

道就是规律、秩序和关系。

一棵树,要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跟阳光、空气、土壤、水分、养料都有关系,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棵树一样,自自然然会和周围有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伦常大道的“伦”。

这种关系不是我们自己规定的,也不是谁发明的,它是天然如此的。

树和水有关系,你偏不让它跟水发生关系,“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树就死了,就这么简单。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要好好做人,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它不是金钱的关系,是道义的关系。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人性,人性本善,这就是德行。

天天照着自然规律去做,你就有德行。

就像下雪一样,今天下点,明天下点,后天下点,天天下,雪越下越厚,这就叫厚德。

厚德才能承受得了“物”。

“物”就是你的福气,就是你的享受,就是你的待遇。

厚德才能承载得了福报。

“德不配位”就是说,这个人不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净做坏事,是个缺德的人,德行太薄了,德行不配你的待遇,“必有灾殃”。

很多年轻人一出名就死了;有些官员一提升就重病;有的人家里有钱,刚买大房子人去世了,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报不相称。

打个比方,你的德行好比一张桌子,这张桌子只能承受十斤的重量,也就是十斤的福报,你非得给它放上十五斤、二十斤、五十斤的重量,那这个桌子就开始发抖就开始变形,最后就会塌了,就是德不配位。

现在人们疯狂追求名利,为了出名不惜代价,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圣人教导我们这叫“不义之富贵”,就是不符合道义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财富、地位。

我们现在天天看,这个车好那个大别墅好,看人家当官当那么大,不行我也要把那个钱挣到手,大家都这么想,完全不懂得道理。

结果会如何呢?“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关于德不配位的诗句

关于德不配位的诗句

关于德不配位的诗句原文及解析
“德不配位”是一个经典的名句,原文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这句话强调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应该与他的地位相适应,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

解析: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无法与他所处的地位相匹配,就会有灾难降临。

它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应该与他的地位相称,否则就会遭受不幸。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德行浅薄却地位尊贵,智能低下却图谋大事,力量微小却负担重任,这样的情况很少有不招致灾祸的。

这句话同样强调了德才匹配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的德行、智慧和能力应该与他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

— 1 —。

系辞传上传:第四章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系辞传上传:第四章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系辞传上传:第四章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

”此之谓也。

【释】孔子说小人者,不会说因为不仁德而引以为耻,也不会说以不义而感到害怕,若是事情没有利益的存在,他是不会有进取心,若是不加以恐吓,他更不懂得替戒;若是说有些小过错,而能给予他适当的惩罚,他就会警戒,而不会闯大祸,这正是小人的福气啊!易经上这么说:“将犯人带上脚镣,虽然说是脚趾头会因此而磨伤擦破,但长久以后就不会有灾害。

”易经上就是这个意思。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也,以小恶而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何校灭耳,凶。

”【释】若是不能累积善行,是不能够成名;只要不累积罪恶,也不致使自己身亡。

一般无知的小人会认为小的善行不会有什么好处,所以也就不愿去做,以致于恶行累积直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而犯罪也到了无法消除的地步。

易经上说在肩上扛着捆绑的枷锁,会磨损耳朵,所以象征凶兆。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与国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释】孔子说危险的产生乃是因自认安全才会发生;至於灭亡,亦是因为自认可以长存以致发生;混乱,更是自认治安好才会发生。

”所以当君子处在安定时候,切不可忘记危险;在存在之时亦不可忘记灭亡;在良好治安下,更忘不得混乱;也就是居安思危,这样自身才能安全,国家始可保存。

易经上说灭亡了!灭亡了!要时常将这句警语挂在口上,就好象把牛马拴在坚固的桑树上。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言不胜其任也。

【释】孔子说广德合非常浅薄,地位却非常尊贵;智慧低陋,却可图谋大业;力量虽然微弱,却能担负重大责任;如此则很容易招致灾祸。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现代社会争着做官的人多,做好官、不做官的人少。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人的道德信仰匮乏和欲望利好使然。

古人深受儒、释、道思想教育,多数尚知天良之心,知道做官的责任和因果。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意思是:做官不为老百姓谋利益,其为人功德不如回家干点自家活高,还不至于造罪业将来受恶报。

今生不做好官便是坏官、贪官,虽得福贵,恐不能长久,怕殃及子孙;更可怕的是,在另一个多维时空里,他会因造罪业而到头来终将“披毛带角还”,会惨遭更多的苦难。

《周易》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意思是说,积累善德的家族(人),这个家族(人)就会有享不尽的福,如果积善之人今世享受不到,来生必有正报(指本人);如果不积累善德(积恶),那么后世必定遭殃。

举两例:孔子创建儒家思想,倡导“仁义”治天下,千古流芳,恩泽后人,为此受人瞻仰,其子子孙孙大多受人崇敬。

道家《太上感应》云:“为善不昌,祖上有余殃,殃尽必昌。

为恶不报,祖上有余德,德尽必报。

”又云:“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举个事例:古时,福建公卿杨荣,其祖先世代以摆渡为生,每当暴雨成灾冲毁民居时,总有人畜货物顺流而下,有人相争捞取货物,只有杨荣的祖先以救人为要,货物一概不取,乡里的人都笑他愚笨,到了杨荣父亲出生时,家境便渐渐富裕。

某日,一位道人路到杨家说:“你祖先积有阴德,子孙必当享受荣华富贵”。

后来杨荣果然年幼就登科,位至三公,并得皇上加封曾祖父、祖父官号。

至今子孙还是荣华不衰,尽多贤达之士。

相比之下,当今社会,知信因果,珍惜福报的人少了。

比如:现在有一些人一出名就死了,有些官员一提升就重病,有的人家里有钱刚盖完房子,人去世了,出车祸了。

根源在于四个字“德不配位”。

意思是: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报不相称,受不了。

鉴于此,大凡信因果的古人,对“受宠”的心理想法与我们现代人往往不一样。

古人得到福报、恩赐,战战兢兢,就会寻思:我的这个德能(福德)吗?能否受得起?如果是当之无愧的,则心安理得地接受,否则拒不领受(享受),恐因福德不够受不起,折煞自己而惊恐。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灾殃无情,财富无价,当德不配位,人不配财,必将遭殃与失,令我们痛悔不已。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这句古老的谚语给我们传达了一个古今中外皆然的道理:能力、条件和本领的配置决定了
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自身的因素也与此交织着。

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在传统的观念中,德表示的是智慧、伦理观念等熟悉积累和日常生活
习惯。

缺乏了这些,那么无论是从大局发展还是从个人发展来看,都
难以让人获得良好的结果。

一个缺少熟悉积累的人,如其没有好的计
划能力和实施能力,那么他的向上努力和抉择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无
形中深深影响到他的未来发展中道路。

另外,缺乏德的人往往会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从而对未来的发展造
成极大的阻碍,甚至是危害。

这也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真理所在。

二、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人不配财当然也是指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一个人如果没有得到
足够的获得财富的能力和门路,那么久无法为地上收获足够的收益。

物质上,人未能拥有一定的财富,不仅会导致这个人在经济上的不富裕,而且会影响未来的生活和发展。

精神上,如果没有正确的财富配置,也会使得这个人的思想开阔和创新停滞,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方
向和作用。

总之,人不配财,必有所失,仅仅能够依靠自身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精力水平、健康状况等因素对获得财富大有贡献,备受获得卓越成就
的可能性,也大大受限。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周易·系辞下》曾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德行浅薄却位居尊位,没有大智慧却要谋划大事,能力小却要承担大任,势必会有灾祸发生。

一个人,若是有名无实,势必会搞垮自己。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古人云:“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善行善德而受磨难,多有后福。

”一个人若是得到了与自己品德不匹配的财富,则会压垮自己,有灾祸发生。

云南省某位高官,从服务员一路升到正厅级,最终因贪污落马。

刚开始的他始终秉承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人民而服务。

随着职位的提升,权利越来越大,开始逐渐迷失自我,心态逐渐失衡。

从受贿走向主动要求别人索贿,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经过调查,这位正厅级的高官,平时很少学习,就连他的忏悔录,字迹也是分外潦草,错字连篇。

品德,学识均与位置不匹配,灾祸到临是迟早的事!有这样一则故事:板凳与桌子是好友,主人回来经常会将衣物放置板凳,一些物品放置桌面。

板凳十分不服,它也像桌子一样,上面摆满琳琅满目的好看物件。

于是,它趁着主人不注意,偷偷将物件摆放在自己身上。

第二天,主人起来,发现板凳已四分五裂,上面的东西也撒落一地。

若是承受不了本身应有的重量,则会走向变形,甚至走向坍塌。

现在许多学生不顾自己的身份,就嚷嚷着要最好的。

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凭什么要最好的?同样,一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殊不知,这样做,恰恰是在消耗他们的福报,会“折福折寿”。

生活中,看见别人发财,心生嫉妒;看见别人升官,心生不平。

也不想想别人的品德与水平,自己身上有没有?若是自己没有德行,享受这一切,反而灾祸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一切所享受的东西都需要德行来承载,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厚德载物。

一个人的品德若是配不上他所处的位置,人性的缺点,自私,贪婪就像是无水之源,随之到处蔓延,灾祸必然临头。

德需配位,方可长久老人常说:“积德行善”,德在于不断累积,善在于不断行施。

只有德行与位置相匹配,才能稳妥的行走,也将走的更远。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出自:《周易·系辞下》。

其原句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通常会把它译为:如果自身的德行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不相匹配,那么就必然会招致灾祸。

如果德行薄弱却身处尊位,智谋低下却谋图大业,力量弱小却背负重任,都是难以成事的。

这也体现了孔子对于德高位重的美好希冀,因为在春秋时代,大部分君主、臣子都处于“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的尴尬境地。

而真正有才的人却难以得到重用。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写出了孔子对于君主能够知人善任的希望与期盼。

例如南唐后主李煜,李煜身为君主却醉心于书法、绘画、音律和诗文,对处理国事兴趣寥寥。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然而仅仅过了十年,李煜就成为了亡国之君——于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为了过生日自己谱写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并让舞女进行舞唱,被宋太宗知道后,认为李煜还怀有复国思想,被赐毒酒而亡。

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祸端”的典型例子,李煜身为一国之主,却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整日沉迷于文学与享乐。

对于一介凡夫俗子来说这并无伤大雅,但是对于一位君主而言却是致命的弱点。

所以才成为亡国之君,最终丧命他国。

每日论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每日论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每日论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每日论语:读故事,学论语(八佾篇总第67章)经典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经典故事智伯之死与三家分晋智伯是春秋末期晋国涌现出来的一位才干出众,智谋过人的领袖,是荀氏家族第五位,智氏家族第三位正卿。

在其执政期间,热衷于扩大智氏家族势力,使晋国朝政呈现出智氏一家独大,力压三卿的局面,已具备独代晋宗的一切物质条件,却最终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那是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室衰微,大权都掌握在六家公卿大夫(即韩、赵、魏、智、范、中行)手中。

作为晋国实权派士族的智宣子,准备立他的儿子智伯为继承人。

族人智果前来劝阻说:“如果要立智伯(即智瑶,又因智氏源于荀氏也称荀瑶。

)为继承人,还不如立智宵呢!”智宵虽然也很优秀,但毕竟为庶子。

因此,智宣子看着智果,轻慢地问道:“智宵面相凶狠。

”智果并不在意,继续诚恳地说道:“智宵狠在表面,而智瑶是很在内心智伯的才干,大家有目共睹,他确实在晚辈后生里面出类拔萃,而且还有五个他人难以企及的优点:其一,身材高大,颜值颇高;其二,射击骑马,武艺超群;其三,才能出众,多才多艺;其四,文辞优美,才高八斗;其五,坚毅刚强,果断勇敢。

智伯当真为智氏好儿孙啊!”听罢,智宣子疑惑地看着智果,看着这位族弟,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心中暗道:“我要立智伯,你说不行,现在你又说智伯出类拔萃,而且还有五个别人难以企及的优点,这是什么意思!”但碍于族人之间的面子,智宣子耐心问道:“既然这样,那为何不能立智伯呢?”智果在族长面前也不含糊,继续说道:“族长有所不知,智伯虽有此五贤,但尚有一恶啊,而且此恶关系智氏家族兴衰灭亡啊!”智宣子脸色阴晴不定,强压怒火。

智果为了智氏家族视而不见,继续说道:“智伯这一恶不是别的,单单是没有仁德之心。

如果他日统领智氏子孙,用他的高颜值、强武艺、多才艺、能说会道、果断刚毅来驾驭别人,而心怀不仁以行事,则智氏必将灭亡。

南怀瑾智慧:德不配位,注定是一场悲剧

南怀瑾智慧:德不配位,注定是一场悲剧

南怀瑾智慧:德不配位,注定是一场悲剧《朱子治家格言》说道:“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意思是,违背伦理纲常,做出离经叛道之事,不会长久嚣张;德行与地位不相匹配,必定会压垮自己。

一个的修养、能力和经验不够,却被推上了高位,势必会膨胀、嚣张,自取灭亡;一个人没有驾驭财富的能力,却天降横财,往往守不住财富。

《周易》中提出“厚德载物”,德行深厚者,如大地一般厚实,才能承载万物,即是承载福德。

一张桌子,只能承载50斤的压力,但是却给压上了100斤的重物,势必会导致桌子的崩塌。

不仅仅是指物,人也是如此。

近几年,“网红”分外火热,一时之间,很多网红达人凭借着吸引眼球的行为横空出世,炙手可热,出尽风头,很多网红经济也相继登场,例如泡面小食堂、脏脏包、冒烟冰激凌等,价格昂贵,却依然被“踏破门槛”但大家还会发现,这些“网红经济”,大多数来得快,去的也快。

虽然外表看起来异常精美,宣传地也十分到位。

却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涵,就像泡面小食堂,小清新装修,世界各地的泡面任你挑选,价格皆是30元以上。

搞得高端大气,实际上就是普通的水煮方便面,虽说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泡面,可味道却都差不多,吃完后的感受,就一个字——“坑”。

这就是典型的“德不配位”很简单的道理,你所提供的食物,配不上相应的价格,迟早都会凉凉,就算有人一时好奇去尝试,试过之后愤懑不平,不会再来第二次,口碑也会变坏。

南怀瑾老师曾表示,人生有三大悲剧:一、德薄而位尊,二、智小而谋大,三、力小而任重。

德行尚未达到一定的火候,却占据着高位,这个位子绝对坐不安稳;智能没有到一定的水平,却心高气傲,只会导致眼高手低,什么都做不好;能力没有达到相应程度,却承担了重大责任,必定能将其搞砸。

“厚德载物”这一词,也被清华大学作为校训,教导着莘莘学子。

南怀瑾老师财富、名利、地位都是人人渴望的福报,属于“物”,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品德、眼光、胸怀、格局就是“德”人只有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品德,积累自己的善果才能够承载住人生所拥有的福报,倘若德不够厚,即使上天给你财富或幸福,也未必可以善终。

《易经》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智慧

《易经》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智慧

《易经》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智慧《易经》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智慧《易经》鼎卦九四爻辞上说: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大意是:鼎足折断,倾覆了公爵的美食,弄得一地狼藉。

象征着倾覆家园,身遭刑辱。

《易传》孔子解释说: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大意是:德性浅薄而身居尊位,才知狭小而图谋大事,力量很小,却担当天下的重任,很少有不及于灾祸的。

这是说才力不足以胜任的危险啊《中庸》中: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大意是:孔子说:“愚蠢但又只凭主观意图行事,卑贱但又好独断专行,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却要恢复古代的做法,这样的话,灾难就要降临在他身上了。

”这也是说才力不足以胜任的危险啊。

《国语》中:智果论智瑶必灭宗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

”宣子曰:“宵也佷。

”对曰:“宵之佷在面,瑶之佷在心。

心佷败国,面佷不害。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

如是而甚不仁。

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弗听。

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及智氏之亡也,唯辅果在。

智宣子想要立儿子智瑶为继承人,智果说:“立智瑶不如立智宵。

”宣子说:“智宵刚愎凶狠。

”智果回答说:“智宵的凶狠在表面,智瑶的凶狠在心里。

内心凶狠要败坏国家,表面凶狠并不要紧。

智瑶比别人好的地方有五项,赶不上别人的有一样。

鬓发美观,身材高大是一好;能射箭驾车,力气充沛是一好;各种技艺无不通晓是一好;巧于文辞,善辩聪慧是一好;刚毅果断是一好。

他有这些长处却很不仁爱。

用他的这五种过人之处去欺凌别人,而干不仁的事,那么谁又能够宽容他呢?如果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家族必然灭亡。

”智宣子不听。

智果于是到太史那里和智氏分族,改姓为辅氏。

等到智氏灭亡时,只有辅果一支保全下来。

当一个人所拥有的权利财富和他所具有的品德才能不相匹配的时候,最终都会被这些东西所反噬,差距越大,反噬得便越严重。

《汉语之谈》第12篇 德不配位

《汉语之谈》第12篇 德不配位

德不配位《朱子治家格言》“伦常乖舛chuǎn,立见消亡。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其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的释义:如果一个人德不配位,那就会遭受灾祸。

(乖舛:违背、出格、偏离、谬误、差错。

)一、详解德不配位是指一个人品德能力,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不相匹配。

就是指尔等自身的德行、福报,要与尔等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

反之,则会得到“必有灾殃”报应。

①“德”是指尔等的“内心的情感、信念、本性、品德、道德,品行。

”②“不”字,本身是副词。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

如:不配、不多。

“不”加在名词、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不法、不才。

③“位”是指尔等得到的“待遇”。

④“配”是指“相配、匹配、般配、符合、相当”。

所以,对“德不配位”的释义:就是指尔等的德行,不配社会、人们所给jǐ予yǔ尔等的福报。

什么层次的德行,就要匹配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德行与人生不能同步而行,那么,一定意外不断。

二、应用人们往往用“德不配位”一词,来指骂一些有权、有势、有钱、有位,却品德能力低下、极为恶劣的人、或组织机构的。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做人要自然刚劲、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厚实和顺、容载万物。

一个自强的人,才能成为英雄。

一个有深厚品德的人,才能成为栋梁。

②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德行浅薄,却身份地位高贵。

智慧能力低下,却偏偏心高志大。

力量微弱,身上却担负着厚重的责任。

“愚而好自用,蠢而好自专。

”这都是德不配位的情况,隐藏着人生的起落,不能长久。

③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栋梁,远离潜在危机,成就未来。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和无德行操守的人,一起共事儿。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意思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意思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意思人们常说,无论你拥有多么出色的才华,如果你没有能够配遣其位,你就会遭受灾害。

同样,无论你拥有多么完美的德性,如果你居于不适当的地位,你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前言提及的这句话,正是用来劝戒人们不要忘记这两点的重要重要性。

首先,要知晓的是,如果德不配位,会有殃灾发生。

德是指个人的道德水准和道义行为,而位则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荣誉和位置。

一般而言,人们往往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德性,并将之决定到他在社会中的地位。

可是,如果一个人的德性超越了这样的标准,而他却居于低下的地位时,他就会处于德不配位的境地。

这时,他的心灵就会难以安抚,他也会遭受到其他人的唾弃,甚至可能会带来他一生的灾祸。

其次,要明白的是,如果才不堪任,必遭其累。

一个人的技能和才能决定了他能在社会中获得什么样的位置和地位。

如果一个人的技能和才能都不够强大,而他却居于一个比他才能水平还要高的职位时,这就是才不堪任。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可能会遭受到行业内同行的轻视,以及社会对他的怀疑。

更糟糕的是,他可能会因自己才能不足而导致业务上的失败,而他也可能会因此而受到指责、折磨和惩罚。

此外,要明白的是,德不配位和才不堪任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会助长大量的邪恶和隐形的长枝,从而影响着这个世界的非常本质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正义平衡了贪婪,知识击败了无知,活力打败了懒惰,自私、自利和财团控制的社会将掩盖这一切”。

所以,即使一个人有着很强的德性,可如果他的德不配位,他的这份德性也可能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被毁掉。

综上所述,要明白的是,如果德不配位或者才不堪任,必然会遭受严重的后果。

当人们心存自欺欺人,社会走向毁灭时,就要想到前面提到的这句话,为自己向正确的方向作出正确的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们珍惜自身,珍惜他人,实现真正的幸福,创立真正的社会文明。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出处是什么?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出处是什么?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出处是什么?“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出自《朱子治家格言》“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这名话的意思是你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你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要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的。

它主要劝导人要百善孝为先、积善修德、胸怀浩荡之气不做奸邪不义之事,而且要遵循五轮规矩,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不得越位,否则会多行不义必自毙。

《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治家格言》,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著。

朱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他的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等。

《朱子治家格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也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意思是说:“德行浅薄却地位高贵,智能低下却心高志大,力量微弱却身负重任,这样的人没有几个是不遭受祸害的。

”这也是所所谓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吧!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中“五伦”关系,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这是五伦大道,是人类存在的五种正常关系,出了这五种关系都是违背伦常的。

“伦常乖舛”中的“乖舛”就是违背、出格、偏离的意思,是否定了伦常,“立见消亡”就是马上就会遭祸(疾病、灾祸、夭折)。

二、中华传统文化讲的是道德,首重德行的修养,道是自然规律,德是按自然规律做事,这样的人是有德行的人,就是按四维五常八德做事,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

”人的德行要同他所在的地位(社会、团体、家庭等等)相配,否则也会招至灾祸。

三、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深度)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深度)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深度)中国人的文化观里,修身养性是首要之事。

人们也便把德行、操守,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

《周易》云:“君子以厚德载物”,“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意思是说,君子依靠德行深厚,来承载万物。

德行浅薄,却身份地位高贵;智慧能力低下,却偏偏心高志大;力量微弱,身上却担负着厚重的责任,都是德不配位的情况,隐藏着人生的起落,不能长久。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栋梁,远离潜在危机,成就未来。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喜欢和无德行无操守的人共事。

什么层次的德行,就匹配什么样的人生。

德行与人生不能同步而行,一定意外不断。

东汉末年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外戚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天下的实权。

但是董卓非常的残暴,德行缺失,不但秽乱宫廷,还屠杀平民。

德不配位,很快天下人都对他反感透顶。

大臣王允就联合将军吕布,趁机把他杀了。

王允掌握了大权,人们本来对他抱着一份希望,却没想到此人同样心胸狭小,不堪重任。

董卓残暴,却善待人才,对大文学家蔡邕极其恭敬。

董卓被杀,蔡邕想起自己因为董卓,结束归隐,出仕做官,并且多次规劝他善待天下人,就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没想到这叹息,引起了王允的不满。

他认为蔡邕是同情董卓,与天下为敌,执意要杀蔡邕以平民愤。

这个举动令所有人震惊,大臣们说:“当初汉武帝都不杀司马迁,还让他写出了《史记》这样的书来,蔡邕不过叹息了一声,不至于到死罪的地步吧?”但王允不这样认为,他不接受大臣们的建议,也不接受蔡邕的道歉,执意把他杀害了。

大臣们私下说:“王公这个人,德不配位。

有道德的人,懂得纲纪,懂得文学著术,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一定不长久。

”果然不久以后,王允也和董卓一样被杀。

人的德行是一切的根源,董卓、王允都没有德行匹配,注定了失败。

因为我们的财富、智慧、名望、地位,都需要德行来承载。

罗斯福说:“有学问而无品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什么意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什么意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什么意思
一个人的道德德行如果不能与他的社会地位相匹配,那么必定会招致灾祸。

人这一生,每个人命里有多少财,都是有数的。

如果你没有大富大贵的命,即使是别人给你一笔财富,也守不住。

出处:《周易·卜辞》孔子春秋
原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翻译:人自身的德行要与所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灾祸。

扩展资料
一个人要有很高的德行,他才能承载这天地赐予的福报,生活才会越过越好。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

古人对于品德操守的要求是很高的,想
达到什么样的位置就要有多高的德望,哪怕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他在被拆穿之前,也一定是众人眼中的正人君子。

而如果德行与财富地位不相匹配的话,就要出大事了!大家一定听过“德不配位”这个词。

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德不配位在古代也是很严重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德不配位”是很严重的指控!。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出处?意思是一个人的德性配不上自己的地位,这个人必然会有灾难。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出处?意思是一个人的德性配不上自己的地位,这个人必然会有灾难。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意思出处?意思是一个人的德性配不上自己的地位,这个人必然会有灾难。

这是现代人概括古人言语,意思是一个人的德性配不上自己的地位,这个人必然会有灾难。

中文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作者:朱熹
类别:谚语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句话误解了多少人
《易经》为群经之首,它是在历代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来完善的哲学典籍。

其中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为《易经》装上了翅膀,注释了《十翼》,其中孔子在《周易·系辞下》有“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1]以上言语可以概括成“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具体分成以下三个部分来分析:
一、德薄而位尊:就是说一个人的道德和人品的高度与这个人所处的领导位置,不成正比。

如一个人的道德与人品的标准很低,也就是钱财够温饱,官居小领导,突然有天发个大财,他就不知道怎么分配这个财富了,拿到钱就胡作非为,吃喝嫖赌,做了不良的事。

因为他的“德与品”低,紧接着灾殃就来了。

有一天此人突然被提拔为正职,负责全盘工作,它的道德和人品不够高,它的官就当不好,就欺压百姓,收受黑礼,作恶多端,时间不长,灾殃就临身了
二、智小而谋大:意思是一个人的思想智慧很小,但他的计划太大,与他个人的能力不相配,其结果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如某人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去开战车或者是去开飞机,最终可想而知,定是灾殃紧随;再如一个人没有任何经验,立马就给患者做手术,也属“智小而谋大”,确定灾殃到来。

三、力小而任重:这句话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的力量达不到其负重,轻者伤身,重者丧命。

德不配位,为何必有灾祸?

德不配位,为何必有灾祸?

德不配位,为何必有灾祸?
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德行,不足以支撑他的权力、名位或者财富,迟早会出现灾祸。

以下的这句古文,可以解释这种说法: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篇》里讲到德与财的关系,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而什么又是德呢?
在《道德经》里,又能找到踪迹: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所谓道,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之规律,自然而然的规律。

而德者,就是遵循、依照规律而行。

如此说来,德行不彰就意味着否定规律,逆天而行。

如果违背人类的规律,必然受到人类法律的惩罚;若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哼哼,无疑会被大自然所制裁。

当一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名位,已经超出他的德行所能支撑,没有支撑的东西,正如无根之木,怎么可能长久?
不能长久的东西,轰然倒塌的那天,对于拥有者来说,岂止是天翻地覆?所谓的灾殃就是如此。

看看文章、陈冠希,还有那些一夜成名又起起落落的人,他们都用自己的人生,在诠释这个古老的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智慧-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容易英年早逝?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出名就死了?为什么有些官员一升官就得重病?为什么有的人家里刚盖完房子,人就出车祸去世了?为什么?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

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

厚德才能承载万物。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

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载就是承载;物就是我们说的福报。

相反是那句话叫德不配位。

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打个比方说,这有一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给它放上15斤、20斤、50
斤的重量,那我们看这个桌子怎么样?它就开始发抖,它就开始变形了,出现崩溃之前的先兆。

所以我们要明白古训“厚德载物”。

金钱、权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报,都是压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载的了吗?
靠什么承载,靠符合万物规律的德行。

比如有当父母的,当爷爷奶奶的,你要经常把珍惜福报这句话跟自己的孩子讲,对他非常有好处。

福报,福报就是我们的享受。

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我能有一万的不穿一千的,能吃十万的我不吃两万的,这些都叫福报。

中国人讲惜食,珍惜的惜,食物的食。

惜食、惜衣,就是我们穿的衣服,你要珍惜它,人贵惜福。

你得积攒自己的福报。

有人说:老师,你讲的我不相信。

那就四
个字送给你,“以身试法”。

过去有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太重要了。

生死还是存亡?有的商人,以非法的手段,去要那些你命里头装不下的东西,你这不是惹祸吗?因此坐牢判刑的例子还少吗?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报不相称。

我用便宜的手机、穿便宜的布鞋,普通的衣物…… 我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认为我没有那么厚的德行,所以我用这些很简朴的东西,我心里很踏实。

若你没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
要奔驰、宝马、豪华别墅,顿顿饭都是上千上万…… 就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折自己的福,您真敢吃,真敢用啊?现在人们疯狂的追名逐利,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挣钱不惜一切手段。

我们现在天天看这个奔驰车好,那个大别墅好,看人家当官当这
么大……心想,我一定要把这个钱挣到手。

大家都是在这样想,完全不懂得道德。

结果会如何呢?“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 现在的学生、孩子也是那样。

他不管自己是什么身分,就是要最好的。

你现在一分钱不赚,你就要最好的,谁教的?电视教的,社会在教,家长也在教,老师也在教;攀比,家长都鼓励~妈妈明天给你买个更好的压倒他。

你看看,完全错误。

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会怎么样?我们老祖宗讲的,这会折你的福报。

我们老年人过去讲“折福折寿”,是有道理的。

大家不要忘了,寿命和福报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个能量体。

我们不会爱孩子,
现在对孩子的那种爱完全是违背常理知识
的。

你越爱,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灾祸,越容易夭折。

年轻人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去世的那么多?三十多岁,突发疾病为什么那么多?因为他的福报、能量快速消耗了。

所以吃的简朴、用的简朴,真有好处。

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厚德载物,你才敢消受。

再说一句《周易》里的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你看着人家发财,你看着人家出名,你看人家当教授,当领导……你心里不平,但你有没有想过人家的祖上有多大的德行。

你有没有?
杆秤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

据古籍记载,远古时期有个商人叫朱公,受打水的横杆启发,发明了杆秤。

他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共十六颗星星为记,在秤杆上刻制十六颗星花,故称为十六两制秤。

卖家如果少给一两就会少福,少给二两就会少禄,如果少三两机会少寿命。

卖家少给点以为自己赚到了,其实的把自己的福禄寿都卖掉了。

这个不是迷信,是道理。

中国老秤代表着中国古代商人行业自律的商业道德,定盘星成为公平、公正、公开的代表,而福、禄、寿三星则代表了商家的德行,代表商业道德的自律,提醒商人千万不要“短斤少两”。

有人问雅典的执政官梭伦:“为什么作恶的人往往富裕,善良的人却往往贫穷?”
梭伦回答:“我们不愿拿自己的道德与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的,而财富每
天都在更换主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