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变名师教案
九上历史第14课的笔记
九上历史第14课的笔记
一、内容梗概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社会,涉及了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状况和文化发展等方面。
其中,重点讲述了欧洲的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二、重要知识点
1.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骑士制度、教会统治和城市兴起。
2. 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13世纪初,英王亨利二世实行改革,建立强大的王权;14世纪初,英格兰民族国家逐渐形成;15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民族国家。
3. 法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15世纪下半叶,法兰西王国成为民族国家。
4. 意大利的统一过程: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实现了统一。
5. 德意志的统一过程:19世纪下半叶,德意志实现了统一。
6. 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加速了世界近代史的进程,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难点解析
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其对世界历
史的影响。
需要通过对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状况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了解,综合分析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同时,也需要认识到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理解其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的影响。
四、备考建议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尤其是对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要深入学习和理解。
同时,也需要关注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的变化,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建议考生加强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训练,多做题和练习,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复习提纲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班级:姓名: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1、克里木战争(1)1853-1856年。
(2)背景:西欧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俄国仍然固守封建农奴制度;俄国统治者不思进取,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方诸国。
(3)交战双方:俄国和土耳其(土耳其的背后支持者是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和法国)(4)战争装备比较:俄国运输军事物资的是牛羊和帆船,英法已经使用蒸汽机驱动的船只。
(5)结果:克里木战争中俄国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沙皇统治陷入危机之中。
(6)失败原因:封建农奴制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原因:①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②直接原因: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2)时间:1861年。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3)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4)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②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或叫份地)和宅园地,但这些耕地在法律上仍然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使用权;③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这种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方法称之为“赎买”,为了控制这些农民,沙皇政府还规定,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5)实质: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与掠夺,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①积极影响(意义):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时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经济方面,农民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政治方面,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变名师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变名师教案北师大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现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目标五、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暂时陷入了革命低潮,俄国的封建势力甚尘上。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上的发展。
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的步伐,资产阶级进行了斗争,农奴也起来反抗农奴主的压迫和剥削。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沙皇决定进行变革。
课文共分为三个子目,“帆船与汽船的较量”介绍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自上而下解放农奴”介绍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对它的评价。
“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介绍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弊端。
三目标题之间其实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本届学生我是从初二下学期带上来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了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高,但是对问题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对历史语言的理解力较强,能够配合教师的思路,课堂授课的效果较好,班额较小比较容易驾驭课堂教学,便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学习任务的目标达成,资源提供,学习方法,评价落实,真正为学生而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曾提出一个“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主张。
三、教材处理【帆船与汽船的较量】这一目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
鉴于学生对世界史的知识了解不多、本目的内容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根本无法解决,农奴制制已经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18~19世纪,俄国无论在经济上或政治上都大大落后于西方先进的国家。
九年级上册历史14课知识点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14课知识点提纲一、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化人类的起源:进化论和创世论的冲突与融合人类的原始文化:石器、火的使用、居住形态人类的文明起源:农业革命的意义和影响二、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源流: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嬗变:夏、商、周封建制度的建立:封土、农耕、天命观念三、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文化封建社会制度:王权的形成与稳固天子与诸侯:河图洛书的象征意义儒家文化与思想的兴起:孔子的学说和影响道教、儒家、佛教的融合与共存四、中国的统一与分裂统一的汉代:刘邦的功绩与儒家思想的推广势力分裂的时代:三国鼎立的背景与原因统一的隋唐:大运河的修建与广场舞的起源五代十国:虚弱与分裂的局面五、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四大发明的兴起: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书院文化的兴盛:科举制度与文化的繁荣宋朝的科技进步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六、中国古代的外交与贸易周朝与外交使节:香家辅的使命与目的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帝国时代的贸易保护与闭关政策七、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农村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东京、长安的兴盛农村社会的特点: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与布衣之百姓的生活八、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葡萄牙航海家的探险与陶渊明的反思文艺复兴的兴起:伦巴第人的出现与欧洲文化的复兴世界历史文化大同的追求:文明的多元与共存九、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封建制度的动摇: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胡适、梁启超与五四运动的精神传承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启示总结:九年级上册历史14课的知识点提纲如上所述。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化,更能领略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文化、中国的统一与分裂、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的外交与贸易、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农村、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流、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革。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进展与终结第14课幸免革命的改革教案北师大版2
第14课幸免革命的改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明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要紧内容,培育学生念书、查阅资料的能力。
熟悉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阻碍,提高客观评判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指导学生编写讲义剧、演出讲义剧,培育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演出的能力。
通过重现“核心访谈”,给学生设计一种情境,培育学生客观评判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切身的体会,感悟改革是社会进展的需要,它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阵痛,但从历史的进展来看,它将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
通过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庞大成绩对照,熟悉到在现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要紧内容.熟悉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阻碍教学难点: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农奴制改革三、知识结构:第14课幸免革命的改革一、全然缘故: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二、直接缘故:克里木战争中俄国战败3、时刻:1861年。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在取得自由的同时赎买一块份地4、要紧内容:农人只有土地的利用权,没有所有权。
农人归“村社”治理五、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六、实质:是对农人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7、阻碍:俄国走上资本主义进展道路,改革很不完全,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四、教学进程:温习导入:温习英法美革命的全然缘故导入,和革命的方式。
出示目标,尝试探讨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一、出示自学目标,布置自学任务:1)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进展仍然缓慢的缘故复备栏目2)致使克里木战争失败的本源?3)俄国统治者如何来应付这场农奴制危机?二、教师认真巡视,或参与学生讨论3、检查学生自学成效,构建知识网络4、探讨问题,学会方式。
二)自上而下的解放农奴一、自学试探:a) 什么缘故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呢?b) 1861年改革的要紧内容?b) 1861年改革有什么局限性改革的实施者是谁二、教师认真巡视,或参与学生讨论3、探讨讨论引导学生对照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与英法有什么不同.试探如何评判俄国1861年改革?三)近代化的繁重步伐一、阅读试探:什么缘故讲义以'近代化的繁重步伐'作为小题目?二、合作探讨在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以后的俄国,近代化的步伐依旧超级缓慢的缘故3、教师点评:五、小结:熟悉到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制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进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进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学生熟悉到在现今世界形式下,改革开放是各个强盛的必由之路.六、随堂练习一、俄国历史上使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变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B.1861年改革C.明治维新D.大化改新二、俄国1861年改革的最全然的目的是A.巩固阶级统治,缓和阶级矛盾B.扩大政权基础C.进展资本主义D.消灭本国农奴制度3、1861年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A.伊凡四世B.彼得大帝C.亚历山大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4、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要紧依据是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复备栏目复备栏目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进展道路D.改革是对农人的一场残酷掠夺五、“农人在取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九上历史第14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庄园经济逐渐衰落和瓦解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等方式获得自由,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2、.农业与手工业的变化(1)背景: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2)表现:建立租地农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3)影响: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3、现代农业的出现: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他们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补充:1、、租地农场背景:庄园制下的小块土地不适应新的经营活动;有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使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发展:出租领主直营地;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特点:采用新的方式进行经营;产品面向市场2、、13至14世纪,手工业也不断发展,手工工场由分散到逐渐集中(工场主、商人与工人之间形成雇佣关系,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总之,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富裕农民形成原因:贵族抵押或变卖土地,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
影响: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市民阶级组成:手工业者、商人享有权利: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特殊法律保护;政治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欧洲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考点复习新的生产和经验方式o土地关系变化:背景:11世纪,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自治:垦殖者们开发的地方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课件(共33张PPT)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 冷漠,缺少人情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突出了人性
中世纪
禁欲苦行
压抑人性 麻木顺从 愚昧迷信
文艺复兴时期
追求现实幸福 张扬人性 追求自由
追求理性、科学
人性至上
神权至上
1.时间:14世纪--16世纪 2.地点:
意大利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资产阶级
3.根本原因:
“蒙娜丽莎”
“谜一般的微笑”、
“神秘的微笑”、 “魅惑的微笑”、
“永恒的微笑”
蒙娜丽莎》表 “邪气的笑”…… 现了人内心的 真实感情
《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走 进 达 芬 奇 的 世 界 ·
达人 芬体 奇解 手剖 稿图
·
走 进 达 芬 奇 的 世 界 ·
机械设计草图
达· 芬奇手稿
飞行器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复兴的原因和经过;掌握文艺复兴
的实质和指导思想; 2.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学习内容
文艺复兴
时间、地点、根本原因、领导阶级、主
张、指导思想、方式、实质、代表人物及 其作品、意义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16世纪
但丁(1265-1321年)
抵制教皇插手内政,遭到教皇迫害,被 判终身流放,流落意大利各地20年,最 后客死拉韦纳。 代表作《神曲》。
《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共100歌,描写了诗人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经过。 诗中通过隐喻的手法来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 了市民阶层的感情与理想。
达·芬奇 莎士比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变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现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目标五、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暂时陷入了革命低潮,俄国的封建势力甚尘上。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上的发展。
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的步伐,资产阶级进行了斗争,农奴也起来反抗农奴主的压迫和剥削。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沙皇决定进行变革。
课文共分为三个子目,“帆船与汽船的较量”介绍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自上而下解放农奴”介绍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对它的评价。
“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介绍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弊端。
三目标题之间其实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我是从初二下学期带上来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了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高,但是对问题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对历史语言的理解力较强,能够配合教师的思路,课堂授课的效果较好,班额较小比较容易驾驭课堂教学,便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学习任务的目标达成,资源提供,学习方法,评价落实,真正为学生而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曾提出一个“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主张。
三、教材处理
【帆船与汽船的较量】这一目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
鉴于学生对世界史的知识了解不多、本目的内容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根本无法解决,农奴制制已经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18~19世纪,俄国无论在经济上或政治上都大大落后于西方先进的国家。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
起义频繁,农奴制真面临着灭顶之灾。
【自上而下解放农奴】这一目主要介绍了185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略加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在理解改革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这场改革的实质。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师一定要通过讲解、解释、分析,让学生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
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近代化的沉重步伐】这一目介绍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对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结论,明确其对俄国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并针对其局限性进行讲解说明。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读书、查阅资料的能力。
认识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表演课本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表演的能力。
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切身的体会,感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阵痛,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它将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
通过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比,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
五、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俄国自上而下和平变革方式是由国际和国内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俄国唯一可以选择的道路。
对改革的评价应当用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来充分认识它。
六、教法、学法、教学手段
从分利用学案,并以此为载体,运用县教研室“步步高”教学模式,紧扣《课标》根据初三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本内容可以运用谈话法、讲解法、讲述法、分组讨论、编排历史剧等教学法等形式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理解历史,认识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七、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导入语:可以用课文前言的导入语。
也可以如下设计:
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在西欧、北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并将这一制度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如俄国、日本等。
俄国不像英法美那样进行一场轰轰烈烈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通过1861年改革使俄国开始缓慢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设计意图】以旧带新导入,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课堂导入。
它是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和衔接,进而平铺直叙顺利导入新课内容。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设计效果】虽然以上导语设计缺乏趣味性和新奇感,但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认知目标
【设计意图】认知目标有的放矢。
自主梳理
【设计意图】学生细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空。
组内交流、纠错。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预期效果】学生预习课文并完成知识结构。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预期效果】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知识拓展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注意现实生活、现实社会与历史知识相联系,善于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谈古论今,由今及古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这种现实感和时代感,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价值。
【预期效果】把握现实与历史教育的结合契机,创设新颖的历史问题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
真正的达到学习历史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自主检测
【设计意图】高效的练习反馈正是为了实施有效的教学,重视了课堂练习的高效反馈,能够使我们的历史课堂练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期效果】巩固基础,反馈教学。
课堂小结
结束语:
亚历山大二世根据俄国社会现实,立足国情进行改革,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虽然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是却使俄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它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正如《易经》有句名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的是事物处于穷尽局面则必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
这句话强调事物的动态魅力、发展变化,重视事物的新生、日新、更新、上进,主张积极的变革。
【设计意图】感悟历史,升华认识。
八、板书设计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2导火线: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激发矛盾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1时间:1861年
2领导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目的:巩固沙皇专制统治,缓和矛盾,避免革命
4、主要内容:自由、份地、赎买和村社。
(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归农民所有)
5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6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设计说明】内容式板书是以全面概括课文内容为主的板书,它便于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
这种板书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