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曲折经历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曲折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0037a1ea19e8b8f67c1cb9b7.png)
第一,恩格斯在国际内部领导开展对“ 左”的无政府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 捍卫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第二,在第二国际活动时期涌现了一批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如奥古斯特·倍倍尔 、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弗兰茨· 梅林、克拉拉·蔡特金、拉法格、普列汉诺夫 等。
(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形成及其产生的
第二节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产 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研究
一、十月革命胜利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西方的传播 (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实 践 围绕着如何看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 一问题,西方各国工人运动中存在着革命派、 改良主义派和中派三种基本思想政治派别。
列宁关心着西方国家的革命运动。他强 调:“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不仅在于暴力 ,而且主要不在于暴力。它的主要实质在 于劳动者的先进部队、先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唯一领导 者即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大论战和第二国际的 破产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挑起 了一场大论战。卢森堡(1871一1919)是德国社会 民主党内最早批判伯恩施坦的人。 其他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都纷纷起来批判伯 恩施坦主义,如法国的拉法格(1842-1911),他 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康德的唯心主义》一文 中,指出伯恩施坦是“企图借助康德哲学来粉碎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美国、英国、意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美国、英国、 大利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美国的传播
在以财产和“人权”为基础的美国,盛 行的哲学主要是实证主义。美国马克思主义 哲学家哈·威尔斯在《实用主义——帝国主义 的哲学》—书中率先对这种哲学进行了批判 ,剖析了现代实证主义的三种不同表现:逻 辑实证主义、语义学和实用主义。 美国进步哲学家巴·丹汉姆对辨证法进行了 独特的解释。
略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
![略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850651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d.png)
略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摘要】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其传播历史、理论影响和发展现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的视角。
在西方社会中,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争鸣,探讨其实践运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也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需要通过理论创新来应对。
在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其发展路径和应用前景将为社会变革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持续的影响力和实践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启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西方, 发展前景, 传播历史, 理论影响, 现状, 理论争鸣, 实践运用, 未来发展趋势, 挑战, 机遇, 理论创新, 展望, 发展路径, 应用前景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传播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传播得到了不断扩大和深化。
20世纪初,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成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此后,尤其是在20世纪中叶的冷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更是达到了巅峰,不仅在学术界有了广泛的传播,也在政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这一理论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分化和剥削现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念。
这一理论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和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影响还体现在政治和文化领域。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对西方社会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提出了挑战。
在一些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09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曲折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09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曲折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7d8b357e45c3b3567ec8bd1.png)
一、卢卡奇的“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 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哲学 家、文艺批评家和社会活动 家。他出生于布达佩斯一个 富有的犹太人家庭,190 9年获布达佩斯大学哲学博 士学位,先后在德国柏林和 海德堡等地从事哲学和文艺 学研究。卢卡奇1918年 加入匈牙利共产党,191 9年3—8月担任匈牙利苏 维埃共和国主管文化和教育 的人民委员。20世纪30 年代,他在莫斯科马克思恩 格斯研究院工作。
第一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道 路的哲学探索
• 当十月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的时候,中欧和西欧国家 相继发生的一系列革命却失败了。20世纪20年代 至30年代,欧洲各国共产党的一些理论家开始总结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以及西欧国家革命失败的教 训。在理论上,他们力图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思 考无产阶级革命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看法, 并批判了第二国际某些人物的思想。人们把这种思想 称为“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以区别于以列宁主义为 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
目录
第一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哲学探 索 • 一、卢卡奇的“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 二、柯尔施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 • 三、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文化领导权思想
第二节 20世纪30—8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 面临的挑战与回应 •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辩证法 • 二、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 • 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国家和意识形态理论 • 五、关于人的问题
• 在卢卡奇那里,总体观念还同时包着历史的意义。在他 看来,如果认识事物的思想过程会导致具体的总体,那 么,由这种思想过程所把握的历史也会达到这种具体的 总体,“只有在这种把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历史 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归结为一个总体的情况下,对事实 的认识才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他认为,历史是人创 造的,人会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认识历史。如果说人所 创造的历史构成了一个有联系的总体的话,那么人也在 创造历史中认识历史的总体,而认识历史就是要把握历 史的总体。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经济学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经济学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05b4e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1.png)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经济学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主流的经济理论体系之一。
然而,在全球经济的快速演变下,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经济学发展趋势展开分析与讨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视角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力的价值创造等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与吸收,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社会生产力与劳动价值的研究。
尤其是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一些学者开始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思考经济学问题,例如卡尔·马克思有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问题有一定的启发。
其次,马克思主义视角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危机。
西方经济学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研究时,也开始考虑市场失灵和经济危机等问题。
例如,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强调市场力量不足以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
而在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也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和修正,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
再次,马克思主义视角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实现。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中,阶级斗争被视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之一。
西方经济学也开始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思考经济问题,例如不平等的产生与消除、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公平等。
同时,在一些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福利政策,以实现社会的基本公正。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关注经济全球化与帝国主义的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全球化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机会。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扩大、资本的掠夺和社会文化的同质化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视角的一些学者开始对全球化进行批判,提出了反全球化和反帝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视角给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它引发西方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阶级斗争、收入分配以及全球化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d29fd78783e0912a2162a19.png)
赤子5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流,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重要的精神财产对于全人类都有着重要价值意义,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着其在西方社会的特殊发展,研究这个发展过程对于帮助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就其理论意义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打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框架,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开放性和批判性。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强调了总体性批判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理论地位,之后的学者经过不断的研究反思,继而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的历史发展。
再者,西方马克思主义尝试对不同的学术资源进行理论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领域范围,例如在《物化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以“物化”这个概念为纽带将多种学科进行整合,形成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框架。
这种资源整合对于揭示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探索意义。
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其批判性的分析研究无疑对于我们认识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深刻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从它的发展历程开始着手,了解其的形成起源以及发展过程,才能更好的理解其理论的深层意义。
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革命形式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主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20世纪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20世纪10-3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整体特点主要是“一源”、“四流”。
其中“四流”主要包括,以恩格斯、梅林为代表的“第二国际”、列宁发展的“第三国际”、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拉美“解放神学”等第三世界民族解放国家、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欧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水岭,从某种意义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挑战“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c209d1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1.png)
马克思主义在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西⽅的发展各个阶段意义⼀.马克思主义在西⽅社会的演变过程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马克思主义探索时期(未成为独⽴的社会思潮)主要流派:⿊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卢卡奇匈⽛利著名的哲学家和⽂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分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西⽅马克思主义的创始⼈和奠基⼈。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主要观点:卢尔奇,柯尔施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种⼈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格尔思想的连续性(卢尔奇曾为⾃⼰部分错误的观点道歉)⼩结: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和壮⼤的过程中并不是⼀帆风顺的,也会误⼊歧途,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加深理解,及时纠正。
2.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马克思主义⿍盛发展时期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称新马克思主义)起源:1923年2⽉3⽇在德国法兰克福⼤学成⽴的“社会研究所”,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代表⼈物: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塞库,哈贝马斯,施密特等主要观点:在求得⼈在精神⽅⾯的真正解放,现代社会中包括理性,科学和技术在内的所有意识形态都在批判之列,构建了⾃成体系的批判社会理论⼩结:a. 对⼤众⽂化以及⽂化⼯业的批判和排斥使其理论充满了贵族式的颐指⽓使的⽓息,并使其丧失了客观的⽴场,未能认识到电视这⼀媒介及其⽂化的积极功能。
b.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个宏观的研究媒介的视⾓。
(2)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物:威尔海姆·赖希,艾瑞克·弗洛姆,马尔库塞主要观点:把弗洛伊德的⼼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弗洛伊德主义补充,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a.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b.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种补充c.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简单结合d.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脱离了物产阶级⾰命实践1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马克思主义进⼊了转向时期主要流派: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1)分析马克思主义代表⼈物:埃尔斯特,罗默,布坎南主要观点:⾰命是⼀个团体中⼤多数成员⼀致性积极地参与集体⾏动的过程,从个体⾓度分析,每个个体都有“参加”和“不参加”⾰命的两种选择,但⾰命是否成⾏不仅取决于⾃⼰的选择,还要取决于群体中他⼈的选择。
解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脉络
![解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f0c6b09b168884868662d6c7.png)
解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脉络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世界历史变迁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和发展的。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之后的第二国际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原始扩张的时候,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突出、斗争激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和阶级斗争的分析与这种背景正相契合,因此得到广泛传播。
但由于西方国家深远的自由民主传统,民主制度成为革命方式中受到广泛支持的一种。
因而,第二国际时期的理论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进行阶级斗争、革命可否通过民主选举制度进行来展开的。
到了第三国际时期,列宁对马克思原有理论的突破和发展,虽然马克思列宁主义使苏联得以成立和维持,但它所依靠的先锋队和集中制遭到了很多学者的反对。
随后,一战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借机进行了自我调整,在战后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这使得学者们开始对马克思所预测的资本主义经济必然走向崩溃产生了质疑。
因此,前期的法兰克福学派对打破资本主义经济的可能性很悲观,而后期该学派的学者则开始寻求如何使个人的反抗成为可能。
到了晚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由于国际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强烈反对,为捍卫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的声誉,东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举起了人道主义的旗帜,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个人异化和实现解放的关照。
异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较早期的一个概念,开始重新受到关注。
在北美和西欧,由于法兰克福学派研究阵地的转移,理论阵地也开始转变。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普遍崇尚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倾向结合,产生了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
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学者们,意图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偏重阶级分析的倾向,使个人和阶级之间联合起来,并且避免党的先锋队思想可能带来的极权主义,突出个人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契合了晚期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对商业自由理念的需要。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人们愈加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必然产生的经济危机并没有消失,只是由于其自我调整而趋于和缓、周期更长,人们受到的剥削也没有在本质上改变。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ffeb14230066f5335a812145.png)
对西方马克主义的认识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苏维埃俄国的崛起了,西方(即中欧、西欧)一些国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也进行了类似的尝试,但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却失败了,加上接踵而来的“大萧条”,这引起了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反思。
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和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丧失,革命意识淡薄了,所以革命才失败。
而这又是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所导致的。
与此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革命道路在中西欧是行不通的。
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就分别著书,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始人。
这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时期,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倾向和不相同的流派。
(1)20世纪20—30年代,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
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寻找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这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只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一种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还没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2)20世纪30—60年代末,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
这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逐步演化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
(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多元的转向时期。
这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向多元化发展,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分化,并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
三、近代社会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词,常常被用来指称西方和东欧一些与苏联“正统”理论相别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思想倾向。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d89b1b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7.png)
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社会理论,在西方国家也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理论扩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独特的观点。
本文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主要思想和影响进行介绍。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并试图将其与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相结合。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法兰克福学派,他们的成员包括阿多诺、霍克海默、马尔库塞、本雅明等。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以批判理论和文化批判著称,他们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试图揭示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20世纪后半叶,西方马克思主义继续发展壮大。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影响逐渐扩展,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另一方面,不同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如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制度主义等。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1. 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大特点是批判理论的使用。
批判理论强调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关注社会的制度性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在批判理论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结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结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注重社会结构的分析和历史发展的研究。
他们关注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影响,强调社会结构和历史条件对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
3. 制度主义和制度转型:制度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另一个重要派别,他们关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制度主义学者研究国家、法律、机构等制度的变迁和转型,探讨制度变迁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理论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和借鉴。
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对现代社会运动和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c019a94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6.png)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产生的一种哲学和社会学理论体系,由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
其核心思想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等。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迅速传播并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政治运动和学术研究。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影响与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最早在欧洲兴起并传播至世界各地。
在西方世界,马克思主义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尤其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思想起到了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对西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西方国家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原则为指导的政党,或在某些时期实行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
二、马克思主义在亚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亚洲的传播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和中期。
在中国、苏联、越南和朝鲜等国家,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特别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过本土化改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亚洲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然而,在一些亚洲国家,马克思主义仍然被视为思考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当时许多非洲国家正在进行反殖民主义与解放斗争。
一些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发,并试图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国家建设过程。
许多非洲国家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并实行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非洲国家逐渐转向市场经济和多党制政治。
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仍然对非洲社会学和政治学研究产生影响。
四、马克思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丁美洲的传播主要发生在20世纪中后期。
受到库巴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得到了发展。
一些国家实行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例如古巴和尼加拉瓜。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拉丁美洲的马克思主义运动经历了衰退。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方马克思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2b2e6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d.png)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和社会理论,从19世纪中叶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也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了一些与当地实践相结合的派别和流派。
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两个主要的流派,它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一些差异和特点。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发展在欧洲和美洲等西方国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的理论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融合了众多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形成了众多不同的理论观点。
例如,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了“批判理论”的概念,强调批判社会现象和制度的能力;结构主义派强调社会结构和文化符号的作用;后现代主义派则质疑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真实性。
这种多元性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拥有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特点。
2. 强调社会制度与个体自由的平衡: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制度与个体自由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相比于较为集中力量的东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注重民主制度的保护和公民权利的承认,主张通过社会改革和革命来实现社会主义。
3. 关注政治行为和社会变革: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政治行为和社会变革的实践。
在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活跃于学术界,也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争取社会变革和阶级平等。
这种积极参与政治的立场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
二、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东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发展在亚洲和非洲等东方国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东方马克思主义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理论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与具体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相融合。
东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吸收和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将其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2. 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东方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注重发展生产力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16a7cf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6.png)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全球性的思想体系,被广泛运用于各国各个领域。
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两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虽然都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但在一些主要观点和实践应用上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展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始于20世纪初,当时一些留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带回国内,并在中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推广。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执政党的纲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更加强调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做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相结合,通过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时俱进。
中国马克思主义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通过实践检验、修正和发展理论,从而不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种特点使得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二、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和变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被引入西方国家。
然而,在实践中,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更加注重个体权利和民主价值观的实现,强调国家和市场的有机结合。
在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往往与其他学科相交叉,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思想氛围。
例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对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变革、阶级分析、资本主义批判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西方马克思主义也经历了自我反思和调整。
一些西方国家在实践中逐渐放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转向了与社会现实更加契合的理论体系。
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后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和派别,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0554b02c281e53a5802ff21.png)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重新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和重建,但却逐渐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新时期建设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回归文本是前提,立足实践是根本,开展对话是条件。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路径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十月革命后,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了无产阶级武装起义,革命席卷了德国、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但这些革命最终流于失败,这一现象引起了西欧共产党内理论家的反思。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从不同角度对革命进行了总结,探求西欧工人阶级为什么没有取得革命成功的原因。
在他们看来,俄国式的革命道路在中西欧国家是行不通的。
因为在这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的统治日益带有总体的性质,不仅依靠国家暴力,而且更多地凭借意识形态的控制。
因此他们提出了总体性革命。
所谓总体性革命就是认为西方革命不仅包括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还包括思想文化革命,而思想文化革命应当成为先导。
中西欧革命的失误就在于忽视了思想文化革命,忽视了对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因而他们提出西方革命的首要任务不是直接夺取政权,而是首先要夺取意识形态方面的优势,唤醒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0世纪20年代末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不但没有进展,反而出现了法西斯主义。
面对法西斯的崛起,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把批判法西斯主义作为首要任务,他们信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革命理论,急于弄清法西斯主义的起因,力图使西方国家从独裁主义的暴政下解脱出来,由于他们大多受到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因而用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本哲学去补充马克思主义,力图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并以人道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虽然极富激情,但却无法触及实质,更没有与工人运动联系起来,结果使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激进的批判话语。
马克思主义在东方与西方的演绎
![马克思主义在东方与西方的演绎](https://img.taocdn.com/s3/m/77e6263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1.png)
马克思主义在东方与西方的演绎在东方与西方地区,马克思主义的演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在东方地区,如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革和实践探索,其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运动中。
而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和美洲国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包括了对理论的批判和重新解读。
一、东方地区的马克思主义演绎马克思主义在东方地区的演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是由知识分子引入,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理论指导。
在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开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指导,包括农村土地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等方面。
与中国不同,其他亚洲国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方式和实践经验存在差异。
例如,越南、朝鲜和古巴等国家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指导思想,但在实践中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点。
这些国家普遍遵循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以工人阶级为主导的无产阶级专政,并致力于反帝斗争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
二、西方地区的马克思主义演绎在西方地区,马克思主义的演绎相较于东方地区更加多元和复杂。
在欧洲,尤其是东欧地区,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历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苏联的兴起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这些事件对该地区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西方地区,马克思主义受到更多的挑战和争议。
在20世纪后半叶,西方许多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并提出新的理论框架和观点。
例如,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文化研究和哲学相结合,提出了“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等概念与理论。
此外,在西方国家,一些学者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新解读和重塑。
例如,斯拉沃热·齐泽克等学者强调了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消费文化的批判,同时保持对于社会主义理想和民主平等的关注。
三、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方互动与融合尽管在东方和西方地区,马克思主义的演绎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西方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也变得愈发密切。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07e9f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9.png)
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最初是在19世纪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中发展出了各种派别和变种。
本文将主要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欧洲和北美。
在这一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并试图将其与当地的政治和社会现实相结合。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阶段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理论和思想层面,试图重新解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
其中一种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是弗兰克福学派,该学派最初由德国知识分子所创建。
弗兰克福学派的核心成员包括赫伯特·马尔库塞、马克斯·霍尔克海默和特奥多尔·阿多尔诺,他们试图将马克思主义与作为统一体的文化批判结合起来。
弗兰克福学派强调认识形态对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并试图揭示跨学科的相关性。
弗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非常关键。
他们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普遍的压迫和社会不平等。
他们试图探索不仅仅是经济结构,而且是社会文化和心理结构对于社会变革的作用,并提出了“意识形态批判”的概念。
弗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对于权力关系的挑战以及对于社会变革的追求,激发了其他学者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
例如,在英国,斯图亚特·霍尔和伦纳德·托姆逊等学者开展了与弗兰克福学派类似的研究,试图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析来理解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北美地区,西方马克思主义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盖伦·斯托克斯和赫伯特·格尔曼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和政治学教育相结合。
他们试图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理解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
此外,在法国,法国共产党内的一些学者和知识分子开始形成所谓的“学院马克思主义”,他们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与后现代思想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https://img.taocdn.com/s3/m/53137b184a7302768e9939fc.png)
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探索时期(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主要流派: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主要观点:卢尔奇,柯尔施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卢尔奇曾为自己部分错误的观点道歉)小结: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误入歧途,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加深理解,及时纠正。
2、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又称新马克思主义)起源: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塞库,哈贝马斯,施密特等主要观点:在求得人在精神方面的真正解放,现代社会中包括理性,科学和技术在内的所有意识形态都在批判之列,构建了自成体系的批判社会理论小结:a. 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的批判和排斥使其理论充满贵族式的颐指气使的气息,并使其丧失了客观的立场,未能认识到电视这一媒介及其文化的积极功能。
b.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研究媒介的视角。
(2)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威尔海姆·赖希,艾瑞克·弗洛姆,马尔库塞主要观点: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小结:a.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b.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补充c.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简单结合 d.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脱离了物产阶级革命实践1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转向时期主要流派: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1)分析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埃尔斯特,罗默,布坎南主要观点:革命是一个团体中大多数成员一致性积极地参与集体行动的过程,从个体角度分析,每个个体都有“参加”和“不参加”革命的两种选择,但革命是否成行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还要取决于群体中他人的选择。
略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
![略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21e086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d.png)
略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前景【摘要】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其影响力逐渐扩大至今。
西方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接受。
在学术界,马克思主义虽然受到质疑,但仍有其地位。
在政治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也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趋势仍有待观察,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其前景或许更加广阔。
分析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前景,制定发展策略,探讨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考虑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推动学术研究,积极参与政治运动,拓展文化领域合作,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西方, 发展前景, 传播历史, 影响, 社会接受程度, 学术地位, 政治运动, 文化领域, 发展趋势, 前景分析, 发展策略,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传播历史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首次发表,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关注和讨论。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西方传播,并逐渐在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中产生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崛起,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面临着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阶级斗争的理论,呼吁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这一理论深受西方工人阶级的欢迎,成为他们反抗压迫的思想武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逐渐壮大,形成了各国的共产党组织和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在各国不断发展,形成了各种学派和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在西方各国的知识分子和学者中产生影响,并引发了不同的讨论和争议。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传播历史可以看作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它为西方社会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但它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潜力。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df5c8db5022aaea998f0f49.png)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竖起了不朽的丰碑。
马克思主义涵盖了社会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军事、人类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有着极其丰富与深刻的内涵。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在现代西方国家,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出现了许多新流派,但大部分为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与欧洲各国共产党内,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派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它于1930年形成于德国法兰克福,要代表人物有M.霍克海默他们发挥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其他一些流派的理论,批判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和人的异化,主张建立一个符合人的本性的,以自由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这与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建立平等自由社会观点相一致,否定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阐释的权威性,主张对马克思主义作批判性的考察,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并反对教条主义,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
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其它重要流派还有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是第一代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主要任务为匈牙利的卢卡奇。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1c835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4.png)
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革命 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 量,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 现社会变革。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己 的理论是科学理论,具有 客观真理性。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是由物 质力量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充满矛 盾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0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趋势
与当代西方哲学思想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当代西方哲学思想融合,表现出 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种融合有助于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野和应 用范围。
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强调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资本 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核心问题。这种倾向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 应用于解释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
在这一时期,生态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学者试图将生态学理论与 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0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分析
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理论
01
02
03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认为只有 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 知识。
分析马克思主义
在这一时期,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逐渐兴起。该学派通过 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细致分析,试图澄清一些基本概念和 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争论与批判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这一学派试 图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传统相结合,探索新的理论和 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各个阶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演变过程
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探索时期
(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主要流派: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
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主要观点:卢尔奇,柯尔施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卢尔奇曾为自己部分错误的观点道歉)
小结: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误
入歧途,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加深理解,及时纠正。
2.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
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又称新马克思主义)
起源: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塞库,哈贝马斯,施密特等
主要观点:在求得人在精神方面的真正解放,现代社会中包括理性,科学和技术在内的所有意识形态都在批判之列,构建了自成体系的批判社会理论
小结:a. 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的批判和排斥使其理论充满了贵族式的颐指气使的气息,并使其丧失了客观的立场,
未能认识到电视这一媒介及其文化的积极功能。
b.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宏观的研究媒介的视角。
(2)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威尔海姆·赖希,艾瑞克·弗洛姆,马尔库塞
主要观点: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小结:a.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
b.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补充
c.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简
单结合
d.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脱离了物产阶级革命实践1
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转向时期主要流派: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
(1)分析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埃尔斯特,罗默,布坎南
主要观点:革命是一个团体中大多数成员一致性积极地参与集体行动的过程,从个体角度分析,每个个体都有“参加”和“不参加”革命的两种选择,但革命是否成行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还要取决于群体中他人的选择。
只有大家都选择参加革命,革命才能最终成行。
只有选择参加革命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革命成功的机会才会大大增加。
小结:分析马克思主义者将博弈工具引进传统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分析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路子,具有方法论创新的意义。
(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奥康纳,莱易斯,阿格尔
主要观点:以生态危机否定经济危机;消费异化直接导致生态危机
小结:生态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揭示了资本主义和生态危机并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才能避免整个人类的毁灭,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逊
主要观点:鲜明地批判了“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就永远不会过时。
小结: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的理论活动,是批判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的产物,他们既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和基本立场,也要对“受到后现代威胁”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调整和发展,
力图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做出理论解释,努力重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因此他们的理论探索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
4. 90年代初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又从哲学、文化问题转向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研究重心从对资本主义批判转向研究市场社会主义
主要流派:前苏联东欧正统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合流。
主要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詹姆森(Fredric Jameson)
20世纪后半期,面对西方纷繁复杂的历史理论思潮,詹姆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致力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恢复与重建,批判地吸收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
“詹姆森的历史理论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兼容性、策略性、学院性、实践性、问题性、延展性等方面,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兼容性,这种“能兼收并蓄地直面由一切思想和出版物组成的庞大阵地”的兼容性特点,在当代西方可能只有他和德勒兹的理论才具有。
”3
二.个人的感悟与总结
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思想,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予以指导。
但马克思主义也并不是万能的,我们要结合自己生活的现实,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理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马克思主义中有许多的流派和代表人物,他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相似的,更有相异的,我们不能片面的只看其中的一种观点,应该从大局上,整体上出发,加以我们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关于马克思主义看法的理论体系
3. 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兼并性,融合了很多其他学派和学科的观点,比如心理学的弗洛伊德理论等,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的进步发展。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与那些倾尽一生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相比,还只是刚刚接触马克思主义核心观点的幼童,可能我们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 但我们要抱着一颗谦虚谨慎的心,努力去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
让我们一起期待着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继
续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2论文《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的理论回应》3论文《詹姆森历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