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幅著名作品,它以二十四个孝敬父母的故事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崇尚和重视。
该作品由明代画家魏岳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十四孝图》以绘画的形式,通过描绘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整幅画面共分为二十四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通过绘画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孝顺父母的场景。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标题,描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教育意义。
这些故事包括了平时的生活琐事,如修理房屋、洗衣做饭等,也有一些重大的决策,如舍身救母、披发代父从军等。
这些故事既有普通百姓家庭的孝道表现,也有历史人物的孝道事迹,既有男性孝子的形象,也有女性孝女的形象。
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这些孝道故事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孝道的伟大和美好。
《二十四孝图》的主题思想是弘扬孝道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美德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美德”。
孝道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孝顺和照顾。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孝道是一种道德、伦理和文化的象征,是子女对父母的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和家庭责任。
《二十四孝图》通过展示孝道的具体形象和故事,弘扬了孝道的伟大和美好,倡导了人们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理念。
《二十四孝图》的主题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二十四孝图》通过展示孝道的伟大和美好,告诉观众孝顺父母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准则。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历史人物,只要孝敬父母,都会被赞美和称赞。
这种强调孝道的重要性,对于弘扬传统的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倡导尊老爱幼的文化价值观。
《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不仅展示了子女对父母的孝敬,还包括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和友爱。
这些故事告诉观众要尊敬长辈,关心弱小,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这种尊老爱幼的文化价值观,对于传承家庭美德和培养优秀的后代具有重要意义。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之思维导图+情节梳理+音频+精度指导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之思维导图+情节梳理+音频+精度指导【主要内容】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主题思想】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解读内容1针锋相对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不久,当时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十分激烈,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北洋军阀政府一方面疯狂镇压革命运动,一面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二十四孝图》、《百孝图》等沉渣在社会上重新泛起。
以“甲寅派”(专门宣传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一个派别)为代表的封建复古势力争相附和,叫嚷“读经救国”,提倡文言,攻击白话。
所以本文一开始,鲁迅就以犀利的文字对这伙反动的复古势力发出愤怒的诅咒,表示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三个“最黑”的形容词充分表达出鲁迅对这些封建余孽的刻骨仇恨,作者还申明:“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绝不改悔。
”进一步表明同复古派誓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
2不容易的进步接着,作者夹叙夹议,回顾了“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儿童读物的状况,认为与外国相比,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可以看懂,有了进步(鲁迅还特别回顾了童年时候枯燥的读书经历)。
可是这种改革却受到复古主义者的竭力“阻遏”,他们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鲁迅深刻地指出,封建复古主义的反动实质就是“吃人”,他们远胜过《开河记》中蒸食小儿的麻叔谋,因为麻叔谋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却“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作者表示,他的这些话必然要招来敌人的诬蔑和攻击,但这些他都不管。
《二十四孝图》的主题
《二十四孝图》的主题
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孝道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精选18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1捧着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
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
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
而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
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的观点。
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
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承认的是,二十四孝的确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
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你可以称之为荒诞,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
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
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
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
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孝并不像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
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热腾腾的暖茶,看见你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见成绩单上那喜人的成绩。
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让父母舒展眉头的了。
可惜,有人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到,让双亲头上的白发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没有错,它的最终母的只是希望后人更加孝顺,更为懂事。
儒家思想的确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它优秀的一面。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1最近刚刚看完《二十四孝图》,心中颇有感触。
虽说是简短的24个小故事,24幅图画,但是,仍然让人产生不少感想,既有感动,又有个人思考。
其中的心得体会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孝”在我们中华民族5000 年文明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不知流传着多少以孝为主题的传说。
当然,不用说,《二十四孝图》中就收录了24个孝子的故事。
简单的介绍下,时间上,从上古的尧舜时期,直到宋代,内容上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24个故事,时间跨度4000年。
可以说,这24张图,展示了中华民族从其产生到繁荣的这段时期内,孝道发展的全景图。
其中人物丰富,形象丰满,个性十足,地位差异悬殊,上至天子帝王,下至黎民百姓,可谓展示了古代社会各阶层的孝道姿态。
语言上,虽然__是由文言文翻译而来,但是便于理解阅读,确实是教育世人的良好教材,更不用说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籍。
下面我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受:首先,孝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在中国流传了5000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它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
既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自然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先谈谈正面的作用。
看看“孝”这个字,“子”背着“老”,典型的象形字。
古人真是伟大,简简单单,便道出了孝的真谛。
何谓孝,就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爱。
晚辈为了长辈,背着他们,关心与敬爱饱含其中。
正是孝,拉近了家庭成员心与心的距离,于是便有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场景。
再者,孝不仅是维护家庭和睦的支柱,还是巩固社会稳定的基石之一。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首页
末页
情节赏析
《二十四孝图》
朝花夕拾
概 述: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
作者感情:得到《二十四孝图》既高兴又扫兴的原因:
高兴:①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书中的故事似乎
准确无误;④不识字的人,如阿长,只要一看图便能滔滔
讲出一段故事。
扫兴: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
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 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老莱娱亲
•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 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 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 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 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郭巨埋儿
•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 (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 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 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 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 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 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 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 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 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 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 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首页
末页
通读全文,概述文章内容。
• 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 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 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针对当时反对白 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情节梳理+精度指导
解读内容1针锋相对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不久,当时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十分激烈,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北洋军阀政府一方面疯狂镇压革命运动,一面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二十四孝图》、《百孝图》等沉渣在社会上重新泛起。
以“甲寅派”(专门宣传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一个派别)为代表的封建复古势力争相附和,叫嚷“读经救国”,提倡文言,攻击白话。
所以本文一开始,鲁迅就以犀利的文字对这伙反动的复古势力发出愤怒的诅咒,表示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三个“最黑”的形容词充分表达出鲁迅对这些封建余孽的刻骨仇恨,作者还申明:“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绝不改悔。
”进一步表明同复古派誓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
2不容易的进步接着,作者夹叙夹议,回顾了“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儿童读物的状况,认为与外国相比,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可以看懂,有了进步(鲁迅还特别回顾了童年时候枯燥的读书经历)。
可是这种改革却受到复古主义者的竭力“阻遏”,他们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鲁迅深刻地指出,封建复古主义的反动实质就是“吃人”,他们远胜过《开河记》中蒸食小儿的麻叔谋,因为麻叔谋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却“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作者表示,他的这些话必然要招来敌人的诬蔑和攻击,但这些他都不管。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表现了鲁迅捍卫“五四”文化革命成果的坚定立场。
文中鲁迅几处借题发挥,运用杂文笔法,对“现代评论派”的陈西滢之流攻击自己的言论,顺戈一刺,旁敲侧击,予以嘲讽,既增添了杂文意味,又始终未离全文主旨。
3二十四孝图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主要忆述童年时期的生活,他通过自己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孝道”的虚伪性、残酷性和欺骗性。
作者先写自己对“孝”的最初认识,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及至见到《二十四孝图》以后,才知道做“孝子”比这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情 节 赏 析
朝花夕拾
《二十四孝图》
概 述: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 作者感情:得到《二十四孝图》既高兴又扫兴的原因: 高兴:①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书中的故事似乎 准确无误;④不识字的人,如阿长,只要一看图便能滔滔 讲出一段故事。 扫兴: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 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主题思想:虚伪、残酷的封建孝道。严厉地批判了封建复 古主义的倒行逆施。 微 感 悟:儿童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眼中的世 界也应是绚烂夺目的,然而当时的封建礼教只允许儿童读 背四书五经,却不许儿童接触任何有图像的书籍,这无疑 是扼杀儿童热爱美丽、憧憬美丽的正确性,是对儿童成长 首页 末页 的摧残。
首页 末页
首页
末页
冲
刺
训练单篇模拟 Nhomakorabea朝花夕拾
2. 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情节 概述)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 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做,换言之 ,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首页
末页
冲
刺
训
练
单篇模拟
朝花夕拾
3. 选文中评述“郭巨埋儿”的故事,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体验看法) 对封建统治阶级长期以来所推崇的所谓道德模范 的行为无情地抨击、批判,揭露他们虚伪、荒谬 、缺乏人性的丑恶本质。
首页
末页
冲
刺
训
练
单篇模拟
朝花夕拾
(《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 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 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 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 。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 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 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朝花夕拾》第三章(学生版)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知识点一】第三章《二十四孝图》【预习检测】1.阅读《二十四孝图》,概括让鲁迅惊惧的往事。
2.鲁迅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哪来的?3.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4.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着重分析了哪几个孝道故事?5.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着重分析的孝道故事作用是什么?【知识重点】一、主要内容梳理:《二十四孝图》一共讲述了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是为了弘扬封建孝道。
这篇文章重点描写了作者阅读“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故事时候的感受。
在这里作者把故事分成了三类,一类是值得学习的,一些是人力不能做到的,还有一类是需要批判的。
二、常考点梳理:①“老莱娱亲”:老莱子已经五十多岁,为了逗父母高兴而故意扮演成小孩子的样子。
鲁迅评价:把肉麻当做有趣。
②“郭巨埋儿”:郭巨家里面很穷,后面生了一个儿子后母亲经常吃不上饭,他为了让母亲有饭吃,决定把孩子埋杀,在挖坑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黄金,上面还写着:“天赐郭巨,不可抢夺”。
后面郭巨用黄金让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鲁迅评价:“罔顾儿童性命。
”“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三、主题思想:①开头部分写了写了胡麻子的事情,通过写这个吃小孩的人来批判那些抵制白话文的人,对那些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尖锐的抨击。
②通过《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来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以及残酷。
【巩固练习】一、判断名著《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是否正确,正确部分打“√”,错误打“×”。
①《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虽是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②《二十四孝图》写出“孝”的艰难,说明“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③《朝花夕拾》中,自从长妈妈赠“我”《二十四孝图》,“我”才知道做孝子并不容易,还必须要像“老莱”一样不顾性命,才能感动神明,出现奇迹。
最新-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彩26篇)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彩26篇)你看过《新二十四孝》这本书吗?它是一本以“弘扬孝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书。
书中讲述了二十四个生动的小故事,不仅有古代人孝敬长辈的故事,还有当代人如何尊敬长辈的典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今日无事所以多读了几遍,《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的书谈起,回忆了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是先高兴,高兴之余接着是扫兴,知道了“孝”有如此之难,以前妄想做孝子的计划,也彻底从“我”的心底消失了的感受。
从文章字字句句,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孝道的虚伪。
文章中重点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孝道的`故事,指责了封建社会孝道残酷,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做有趣,“以不情为伦纪,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从文章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的强烈抨击。
24孝观后感400字2在周末,我读了24孝故事,有了深深的触动。
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那《采桑救母》了。
故事说:在某朝,有一孝子,为了逃避这民不聊生,而又常闹旱灾的地方,背着母亲去逃荒。
他们来到荒山岭,母亲便饿了,对儿子说:儿啊,娘老啦,走不动了,我一个老骨头了,不想连累你。
你到了县城,就享福了,你就别管我了!那怎么行!“儿答道。
”儿乃娘生,怎能舍娘而去?您等着,我这就找吃的去!儿子说完就走。
他来到一棵桑树下,看见些桑葚,便高兴起来,一边采集,一边说:娘有救了。
就在他说话时两个强盗蹦了出来,张口便要钱,他大叫道,“我真的没有钱!"一个强盗看了看他身上,对另一个说:“大哥,这小子一根毛都没有。
”强盗老大问:“你是谁来干嘛?”那人把前因后果都说了一番,啷个强盗感动了,便把午餐给了他,并把它放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这个人竟用孝心感动了恶人,这是不可思议的,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孝心能感化世间万物,我以后要好好孝敬父母,努力学习,让父母高兴,越活越年轻!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在鲁迅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
03《二十四孝图》内容导读+知识清单+真题演练
《二十四孝图》内容导读及知识清单一、写作背景"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作品讲述了传说中二十四位古人如何孝敬父母的故事。
孝敬父母本来是必须的,是一种基本的道德。
但在封建社会,往往把这个道德要求极端发挥,变成可以牺牲子女的幸福去无条件服从父母,甚至有很多非常苛刻的毫无人性的做法,也成为要人们学习的楷模。
如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一类牺牲后代以孝敬父母的故事,是非人性的。
“五四”时期那些改革的先驱者就激烈抨击儒家这些迂腐的思想。
二、内容概述1、概述: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强烈反感。
2、思路(1)表明态度: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2)谋害白话者,都应灭亡。
比作《开工记》中吃小孩的麻叔谋,比作掩着耳朵的绅士。
(3)对我国孩子读书的同情。
对比私塾内读枯燥之书被打手心。
(4)调侃戏谑某些人言行不一。
举例反驳:陈尔志跋绥夫回答少女的质问。
(5)读《二十四孝图》:高兴→扫兴→绝望“孝”如此之难。
少时:听话、从命:《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桔》。
如今:奇迹、生命之忧:《哭竹生笋》《卧冰求鲤》。
(6)主旨: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
最烦感: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荒谬愚昧,同情担忧自己性命。
3、内容概括:作者先诅咒反对白话者,然后说“文学革命”使孩子总算有了点书读,就这还有人想阻遏,接着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两个孝道故事,深刻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处境。
三、主要事件1、郭巨埋儿:说的是晋代有一孝子郭巨,家贫,有个三岁孩子,还有个老母亲。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它以二十四个孝行故事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念。
在阅读完《二十四孝图》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深刻,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
《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情节生动而感人,每个孝子孝女都展现出了不同的形象和性格。
他们或是忍辱负重,或是舍己为人,或是宁死不屈,无不展现出了孝道的伟大和崇高。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郭巨埋儿》和《董永扶母》。
郭巨在农田里被雷劈,他的母亲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死去,便埋了儿子。
董永则是在母亲去世后,一直扶着母亲的灵柩不放,直到他的母亲复活。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深刻。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深刻地理解了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孝道被视为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孝顺,更是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只有孝顺父母,才能懂得孝顺国家,才能懂得尊重他人。
因此,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当下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孝道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孝道似乎有些被忽视。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重视孝道的传承和弘扬。
因为孝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观念。
在当下社会,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孝道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孝道的重要性,让孝道成为我们社会的共同价值观。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深刻,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
在当下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孝道的传承和弘扬,让孝道成为我们社会的共同价值观。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传承和弘扬孝道,让孝道成为我们共同的美德。
《二十四孝图》感想20字
《二十四孝图》感想20字《二十四孝图》感想《二十四孝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部非常著名的书籍,它以图画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
这些故事以孝敬父母为主题,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家庭伦理观念为核心,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通过阅读和欣赏《二十四孝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家庭美德的力量,也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二十四孝图》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尊敬父母的道德观念和家庭伦理。
在这些故事中,孝顺父母被认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之一,是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书中的二十四孝故事,涵盖了各个阶层和不同年龄段的子女,正是为了强调孝道普遍存在于整个社会。
通过这些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人们被教育和启发,了解到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作用。
其次,《二十四孝图》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一直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尊重家庭伦理和家族观念是人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
《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了家庭责任、亲情和孝道的内涵,传达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这些故事中的形象形容和情节设置,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价值观念,进一步弘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再次,《二十四孝图》引发了我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在当代社会,孝道的观念和实践似乎已经被一些现实的因素所冲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对父母的尊重和孝顺。
相反,个人主义和追求自我价值的思想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借鉴《二十四孝图》中的教益,重新思考尊重父母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生活中付诸实践。
最后,《二十四孝图》通过图画形式的艺术表达,为观看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触动。
这些图画既展示了人物形象和情节,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和技法。
每一幅画都精心设计,细腻入微地表现了角色的情感和氛围,令人赏心悦目。
通过这种视觉艺术的呈现方式,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孝道的力量和美好。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二十四孝图》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作,它以二十四个孝子的事迹为题材,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德伦理观念中的“孝道”精神。
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深深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意义,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十四孝图》以绘画的形式展现了二十四位孝子的事迹,每一幅画都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孝子们的感人场景。
他们或是孝敬父母,或是救母报恩,或是忠于国家,种种感人的事迹让人感叹孝道的伟大。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孝感动天》的故事,画面上一位孝子扛着父亲前往考试,路上遇到了暴雨,孝子为了保护父亲不受雨淋,竟然脱掉自己的衣服给父亲遮雨,最终他们在雨中考试,孝子考取了功名。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孝子的伟大情怀,他们为了孝道可以舍弃一切,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深刻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作为子女应该尊敬父母、孝顺长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们对孝道的重视似乎有所减弱,但是我认为孝道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尊崇的精神。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深邃而丰富的,其中孝道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
孝道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它蕴含着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孝道精神,让这种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之,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深刻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意义,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蕴含着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崇和遵循的。
希望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弘扬孝道精神,让这种美德在当今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小说,由鲁迅先生所撰写。
小说以二十四孝为主题,通过二十四个不同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孝道精神。
这部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后人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中,每一个故事都以孝道为主题,通过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情节,展现了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在讲述孝道的重要性,更是在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人物,向读者展示了孝道的真谛。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不仅仅是孝顺父母的典范,更是在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品德,影响了周围的人,传递了孝道的价值观。
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就是它所展现的孝道精神。
在当代社会,许多人对孝道的理解已经产生了偏差,认为孝顺父母只是一种传统的行为,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
然而,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孝道的真谛。
孝道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和精神。
在这部小说中,每一个故事都在向读者展示,孝道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另外,这部小说还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美好的品质。
在当代社会,许多人已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追求新潮的生活方式,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美好品质。
然而,《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通过二十四个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美好品质,如孝道、忠诚、勇敢等,这些品质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神和许多美好品质。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传统文学作品,更是在向当代社会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
我相信,在当代社会,孝道精神和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品质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通过阅读和学习,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好的传统文化。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二十四孝图》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书籍,通过描绘二十四位孝子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这部书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故事,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阅读了《二十四孝图》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文化的伟大和深远,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二十四孝图》中,每一位孝子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特点,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孝道精神却是相通的。
他们或是孝敬父母,或是忠于国家,或是恪尽职守,无一不展现出了孝道文化的核心价值。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孟母三迁》和《卧薪尝胆》这两个故事。
孟母三迁为了让孟子能够学习,不惜三次搬家,为孟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卧薪尝胆的故事则展现了一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困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文化的伟大和深远,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文化的伟大和深远。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孝顺父母,忠于国家,恪尽职守等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这种孝道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孝子孝女,让他们在家庭、社会和国家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不仅对孝道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和深远,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总之,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文化的伟大和深远,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50字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50字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美德的经典作品,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让人们深刻领
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
在这部作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深厚。
每一个故
事都让我感动不已,比如《卖油翁》中的卖油翁为了孝敬母亲,不
惜冒险去卖油,最终被淹死在河里;《孟母三迁》中的孟母为了让
孟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次搬家,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孝道的真谛,让我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除了孝道,这部作品还展现了忠、信、仁、义等传统美德。
比
如《忠烈杨家将》中的杨家将为了国家利益,舍己为人,最终壮烈
牺牲;《信义母》中的信义母为了守护家族的信义,不惜牺牲自己
的儿子。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传统美德的伟大和崇高,让我明
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原则。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
统美德的博大精深,也更加坚定了我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决心。
我相信,只有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下,我们才能成为品德高尚、道德兼备的人,才能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作品,从中汲取正能量,让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二四孝图读后感
二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它以二十四个孝子
孝女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崇尚和推崇。
这部作
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深刻地展现了孝道的伟大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二十四孝图》中,每个孝子孝女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形象,
他们或孝敬父母,或忠于国家,或救人于危难,或甘愿牺牲自己,
无一不展现了孝道的伟大和崇高。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孝顺父母
的故事,比如《杨妃刺字》、《穆桂英挂帅》等,这些故事中的孝
子孝女们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孝敬父母,这种
伟大的孝道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人们的心灵。
在当今社会,孝道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尤其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孝道的传承和弘扬显得尤
为重要。
《二十四孝图》通过这些孝子孝女的形象,向人们展现了
孝道的真谛和伟大,激励着人们传承和弘扬这种传统美德。
在阅读《二十四孝图》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孝道精神
的伟大和崇高,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在今
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努力做一个孝顺父母,忠于国家的好孩子。
总之,《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展现了孝道的伟大和崇高,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忘孝道精神,努力做一个孝顺父母,忠于国家的好孩子。
鲁迅二十四孝图主题思想
鲁迅二十四孝图主题思想
表达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严厉地批判了封建复古主义的倒行逆施,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二十四孝图》为《朝花夕拾》其中的一篇文章,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鲁迅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呐喊》、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是《新青年》杂志的主要作者之一。
1918年他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采用了笔名“鲁迅”,之后广泛使用这一笔名。
他的一生,创造了大量进步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二四孝图读后感
二四孝图读后感《二十四孝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图画的形式展现了二十四位孝子孝女的感人事迹,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
这些孝子孝女们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都展现出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高尚品质,让人们感叹他们的伟大和崇高,也让我们思考自己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读完《二十四孝图》,我深受感动。
这些孝子孝女们的事迹让我感受到了家庭中的亲情和亲情的珍贵。
他们不计辛劳,不畏艰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
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始终坚守着对父母的孝心,无私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伟大的精神令人敬佩。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孝道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受人重视,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似乎已经逐渐淡去。
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却忽略了家庭中最基本的亲情和孝道。
读完《二十四孝图》,我深切感受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我们应该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首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时刻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尊敬父母,孝顺父母。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和情境,都应该时刻牢记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们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多陪伴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孝心。
其次,我们应该在家庭中传承和弘扬孝道。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孝道意识,让他们懂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家庭观念,让他们懂得亲情的珍贵,懂得孝道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家庭中传承和弘扬孝道,让孩子们懂得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应该在社会中弘扬孝道。
我们应该在社会中宣传孝道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孝道的价值,让更多的人懂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孝道,比如举办孝道讲座、举办孝道文化活动等,让更多的人懂得孝道的重要性,让孝道成为社会风气的一部分。
总之,读完《二十四孝图》,我深切感受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我们应该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人物介绍:
樊中岳,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书法专业导师,三峡印社顾问。
曾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东湖印社副秘书长和《书法报》主任编辑,书法报社社委委员、书记等领导职务。
而立之年师从汉上著名书法家谷有荃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和文字学。
擅长大小篆、章草和玺印。
大篆古静简远,走笔含韧,着意清圆,功夫老道。
近年潜心于楚金文,初见成效,令人耳目一新。
章草,气息雅正,珪璋特达,清新灵动。
篆刻,宗秦汉,追古玺,或古朴、或清雅,意趣简远。
二十年来,编著出版了《章草》、《篆书》、《金文》、《甲骨文》、《汉印》、《鸟虫篆》、《六体书法字典》等十四本书法篆刻工具丛书,在书坛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6 年,“书法篆刻工具丛书”获中国书协第二届兰亭奖。
武汉迎来第一轮酷暑天,忙了几个月的樊中岳捧着刚刚结集出版的《樊中岳“二十四孝”书法篆刻作品集》,长长抒一口气。
“还没忙完呢,要到12日才算告一段落”。
让70 岁高龄的他惦念不已的,是7 月12日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举办的“樊中岳《二十四孝》“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
书法篆刻艺术展“。
这次展览展出的,除樊中岳擅长的书法和篆刻外,他收集的木版水印画“陈少梅画《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旧烟片,“二十四孝”人物古墨也是界难得一见的珍品。
作为著名书法家谷有荃的高徒,樊中岳用一支笔、一把刀,一颗赤子之心重新赋予“二十四孝”时代内涵,“文化人要与时俱进,把二十四孝的积极内容扩展至道德层面。
他最得意的章草作品,是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颁奖词:“大爱无声。
是你们,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生活的真谛;用人间的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
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你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
”
至孝的含义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从小生活在大家族的祠堂,与父母隔屋相伴,这种带着温度的记忆一直伴随樊中岳的城市生活。
他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母亲百岁那年逝世。
几年前,老母亲想看彩电,家里意见不统一,有的说“这大年纪了,看么彩电。
他为了让母亲在人生最后几年生活得愉快一些,说服了家人,满足了母亲的要求。
他和夫人一起看到的一条新闻更是坚定了他做孝文化专题的决心。
“中国有1。
3 亿老人,不少老人一年才能见一次子女”。
樊中岳是幸运的,常常能与子孙们相聚,生活其
乐融融。
尽管人大正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全社会对老人的关爱,樊中岳还是希望以更为丰富的形式,譬如用书法和篆刻吸引人们对孝道的关注。
“有人说二十四孝是封建糟粕,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生在那个时代,无法理解极端环境下的情感。
当然其中一些故事有民间添加的成分,过于传奇。
但大多数内容完全能对当今社会注入积极意义。
”
樊中岳正在准备另一本书“二十四孝合集”,在那本书里,除了书法和篆刻作品,他还将加入个人对二十四孝的新解。
“扼虎救父”讲的是少年杨香在父亲落入虎口之际,置生命于度外,勇斗猛虎,勇气可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鼓励孩子勇于担当。
”他还举了另一个二十四孝故事“鹿乳奉亲”,“我们为人子,除满足父母的衣、食、住、行外,父母想吃的、想玩的也应尽力去满足。
不然,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憾事。
”
将二十四孝的故事推及到更高的道德层面,是樊中岳从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评选中得到的感悟。
有几位道德模范,如杨德碧,伺奉亡夫前妻的父母,所善待的不一定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这让樊中岳联系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才是至孝的含义。
他欣喜的发现被授予“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的故事已远远高于《二十四孝》中“善事父母”的孝行了。
13 件楚金文刻款
樊中岳的书桌上,二十四方印章静静躺在盒子里。
每方印章都在讲述一个孝故事,每个印章都有印拓。
合文印更是樊中岳在这二十四枚印章文字上下的“大工夫”。
以卖身葬父的故事为例,中国人讲“入土为安”,为了更好地表现董永“卖身葬父”的大孝之举,樊中岳立意“葬父”作合文。
董永卖身终于将父葬入棺椁中。
“葬”字假甲骨文一期中的“葬”,“葬”从人在井中,“井”的形意为棺椁之状。
即使是圈外人,看到那一方有艺术创作的印章,也为中国文字的象形功能所惊叹。
孝是什么?孝是宽容:宽容老人总也舍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烂";宽容老人的唠叨;宽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
孝是报答:是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是父亲生日时的一瓶好酒;是久病床前的送汤喂药。
孝是耐心的陪伴:耐心听取老人的话;耐心向老人解释做工作;耐心说服老人。
孝是善意的欺骗:百余元的衣服不妨告诉老人只花了几十元。
孝是常回家看看:回家给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闲暇之余,翻阅朋友的空间时偶然看见《二十四孝图》这本书,看后感受颇深!《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
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纵观《二十四孝图》这本书,孝子们有为父母舍利的,有为父母舍身的,有为父母舍妻子、儿女的,可以说无一不能舍!甚至自己的生命。
舍身、舍心,完全是无我的尽孝。
吴猛《恣蚊饱血》,王祥《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丁兰《刻木事亲》,郭巨《埋儿奉母》……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侍奉父母的精神。
今天,孝敬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重要的是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一个孝子该如何行孝呢?孔子从居、养、病、丧、葬、祭五个方面告诉我们具体的做法。
首先"居则致其敬"。
"致"就是尽心尽力切实做到,而且做得圆满。
就是说对父母要发自内心,完全真诚,没有丝毫保留。
虚伪。
对父母由衷的尊敬,这样的一种敬意就叫"致其敬"。
二是:"养则致其乐"。
孝亲有三个含义: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关键是要做到,让父母欢喜快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
三是:"病则致其忧"。
就是在父母生病时,做儿女的心中要忧心忡忡,问寒问暖,尽快为父母检查治疗,早日痊愈。
四是:"丧则致其哀"。
就是说如果父母过世了,做儿女的要知恩图报,尽其哀情,这是儿女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要注意节哀。
五是:"祭则致其严"。
是讲父母埋葬后,要定期的祭祀,庄严肃穆,恭敬,追忆感念父母祖先的恩德。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的居、养、病、丧、祭五个方面都很好的完成了,基本责任已经尽到,可以说是个大孝子了。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
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
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真正能让我们这些在柴米油盐间折腾着的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
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