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运动的描述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运动的描述。

哎,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运动这玩意儿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少了它可真没滋味。

那我们就来一探究竟,看看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吧!1. 什么是运动?运动,说白了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东西从这儿跑到那儿。

就好像你从家里跑到学校,或者从沙发上爬到床上,这都是运动。

听起来简单吧?但其实,它的描述可是大有学问的呢!1.1 运动的基本概念首先,运动的基本概念就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

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车上坐着,车子在跑,窗外的景物快速后退,那就是你在运动。

而你坐在车里,车里的一切(比如你自己的手臂)看起来是不动的,这也是运动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1.2 运动的种类运动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周期运动等等。

直线运动就像你在滑滑梯一样,一路向下。

曲线运动呢,比如你在玩蹦床,身体跳得又高又远。

周期运动则像是钟表的摆锤,一下子往这边摆一下子往那边摆,不停地重复。

2. 速度的描述了解了运动的基本概念,那速度就是运动的“快慢”了。

我们平时说的速度就是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距离。

打个比方,你跑步时,如果每秒钟跑10米,那你的速度就是10米每秒。

这就像开车时,车速表上的数字,越大表示跑得越快。

2.1 速度的计算速度计算起来也很简单,记住这个公式:速度 = 距离÷ 时间。

比如你从家到学校一共跑了400米,花了10分钟,那你的速度就是40米每分钟。

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其实,速度就是这么个简单的玩意儿。

2.2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说到速度,我们还得聊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就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计算出的速度,就像你整个跑步的时间和距离综合得出的速度。

而瞬时速度呢,就是在某一瞬间的速度,比如你跑到学校门口时的速度,可能就比你在中间跑的时候快点儿,或者慢点儿。

3. 加速度的描述加速度嘛,就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初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概括

初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概括

初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概括物理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它将物理世界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得它们的内在规律。

物理知识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运动,它是物理学中研究最深入、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个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无处不能看到运动的存在。

本文将从运动的描述性知识、运动的物理规律、物体运动的轨迹及轨迹上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原理、物体运动的物理依据等几个方面对初二物理课程第二节中的运动知识进行概括。

一、运动的描述性知识运动的描述性知识包括运动的定义、运动的分类和运动的特征。

(1)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固定点的位置发生改变,而被发生改变的物体称为运动物体。

(2)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根据运动物体是否经历相同距离,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不匀速运动;根据运动物体是否有力作用,可以将运动分为有力运动和无力运动。

(3)运动的特征:运动物体的运动具有速度、方向、距离和时间等特征。

二、运动的物理规律运动的物理规律是指物体运动中必然存在的物理量的变化原理和对应的关系。

根据此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定律。

(1)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经历的距离。

它可以用公式表示为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物体行进的距离,t 表示时间。

(2)加速度定义: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大小及方向上的变化。

它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米格尔圆周运动定律:米格尔圆周运动定律指的是圆周运动物体的轨迹被外力推动,它的速度改变时,其运动的距离也会随之改变。

三、物体运动的轨迹及轨迹上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原理(1)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同的速度沿一直线行进,此时速度和距离都是不变的。

(2)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同的速度在切线作圆周运动,此时速度是不变的,但圆心的距离却不断在增大。

八年级物理2.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2.运动的描述
1.相同时间比路程: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通过 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__快____。 2.相同路程比时间: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所用的 时间越少,运动得越__快____。
2.运动的描述
四 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通过__路_程_____与___所__用_时__间__的比叫 做物体运动的速度。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图2-2-4
2.运动的描述
[解析]兔子和乌龟是同时、同地点出发的,某一时刻观众看 到兔子跑在前面说明相同的时间内兔子运动的路程长,是通 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的。 裁判员记录兔子和乌龟运动相同路程的时间,是通过比较通 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的。
2.运动的描述
[方法指导]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的路程越
2.运动的描述
类型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2 如图2-2-3所示,把书放在桌上,书上放一支笔,用手缓 慢地推动书,使它带动笔沿着桌面向前移动。相对桌面,笔是 __运__动_的___;相对书,笔是静止的,说明 __运_动__和_静__止__是_相__对_的________________。 [全品导学号:13502009]
2.运动的描述
课堂小结
机械运动
描述应选择 参照物
比较物体运 动的快慢
运动和静止 的相对性
2.运动的描述
课堂反馈
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一切物体都可能被选作参照物 C.参照物就是绝对不能动的物体 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
2.运动的描述
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1一、设计思想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

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

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

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课件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课件
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 中是绝对不动的
D.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 置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 对不动的
5、下列各例现象与相对静止无关是( D)
①飞机空中加油; ②跑动给马拉松运动员递饮料; ③太阳从东方升起; ④彩云掩月; ⑤“手抓子弹”的奥秘; ⑥如影随行 A 、② ③ ⑥ B、 ② ④ ⑤ C 、① ③ ⑤ D、 ③ ④
运动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 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 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汽车上站着的是小华,为什么司机和路边 的人对他的判断不一样?
3.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
以__地__面__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 看到乙车在向后退,该乘客是以__甲__车____作为 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较,____甲__车__车开得
快。
4.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是 绝对不动的
B.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 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1.根据下图所示情境,讨论两个小车的运 动情况。(注:“左西右东”)
a: ①向东(右)运动 ②静止 ③向西(左)运动, 只是比风的速度慢
2.根据下图所示情境,讨论两个小车的运 动情况。(注:“左西右东”)
b:
向西(左)运动, 而且比风的速度快
3.根据下图,能否判断风的情况?
①如果小车静止,则风向 东刮 ②如果小车在向左(西) 运动,风的情况可能是: 向东 无风 或向西(只是风速比车慢) ③如果小车向东运动,则 风向可能是: 向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位移、路程等。

但他们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2.掌握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物体运动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3.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实例和图片。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的运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可以看到这些物体的运动吗?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呢?”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介绍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定义和公式。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

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认识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

认识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

认识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运动规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规律。

通过对运动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行为,预测未来的运动状态,并且可以应用于工程设计、交通运输、天体物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和运动的规律。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物体: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的实体。

3. 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4. 时间:运动发生的持续时间。

5. 运动状态: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状态。

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变化。

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三、运动的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四、运动规律的应用1. 运动的机械能守恒: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 运动的动量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3.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 圆周运动的规律:物体在圆周运动时,受到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半径成正比。

五、运动规律的实验验证1. 自由落体实验:通过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和位移,验证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斜面实验:通过测量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和位移,验证物体在倾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3. 弹簧振子实验:通过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和频率,验证物体在弹簧振动中的运动规律。

总结:通过对运动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行为,并且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设想活动:设计实验,如小车沿斜面下滑,测量不同时间点的速度,绘制速度-时间图像,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引导学生通过绘制物理图像,将抽象的运动规律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信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设想活动:提供实际案例,如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让学生绘制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6.教师应适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设想活动:设置课后辅导时间,为学生提供答疑机会,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7.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测验等,以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想活动:设计综合性的评价任务,如让学生撰写关于物体运动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运动规律的掌握程度。
4.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设想活动:设计“最佳赛车路线”等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规律,计算和比较不同路线的优劣。
5.加强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设想活动:小组合作,探讨不同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并互相解释各自的观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教师强调运动描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第二章2.运动的描述课后习题,重点巩固位移、路程、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的计算和应用。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理解题意,规范书写,认真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物理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2. 运动描述方法:图形法、表格法、语言描述法。

3. 运动类型的判断: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法、表格法、语言描述法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类型的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联系。

2. 教学重点:运用图形法、表格法、语言描述法描述物体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悬挂的风铃,思考风铃的运动状态。

2. 新课导入: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3. 课堂讲解:a. 讲解位移:以教室里的学生为例,说明位移的概念。

b. 讲解速度:以学生从教室走到操场的过程为例,说明速度的概念。

c. 讲解加速度:以学生从静止开始跑动的过程为例,说明加速度的概念。

4. 方法讲解:a. 图形法:以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为例,说明如何用图形表示运动状态。

b. 表格法:以表格形式展示学生从教室走到操场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表格法。

c. 语言描述法:以学生从教室走到操场的过程为例,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运动状态。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同类型的运动。

6.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加深对运动描述方法的理解。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位移:概念、物理意义、表示方法。

2. 速度:概念、物理意义、表示方法。

3. 加速度:概念、物理意义、表示方法。

4. 运动描述方法:图形法、表格法、语言描述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运动类型,并说明理由。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运动的描述(第2课时)教案 教科版(2021-2022学年)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运动的描述(第2课时)教案 教科版(2021-2022学年)

教学目标1速度的定义、公式.ﻫ2.知道速度的单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换算关系.ﻫ3.速度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知道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明确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知道速度单位的组成和由来,会对不同速度单位进行换算。

会用速度公式求速度,能对不同单位的速度比较大小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引入1、学生重温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2、比较乌龟和兔子在不同阶段的快慢(1)1龟兔赛跑开始阶段谁快?判断依据是什么?(2)最后谁快?判断依据是什么?小结:一、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路程比较时间;2、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如果路程不同时间也不相同,那又怎么比?例: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学生讨论并比较,从而引出速度)师:对,比速度(转化为相同时间比路程).二、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ﻬ3、速度的意义:4、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单位:路程时间速度米(m)秒(s)米每秒(m/s)千米每时(km/h)单位换算:引导学生得出 1 m/s=3。

6km/h5、列举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练习:单位换算和利用v=s/t 计算速度例:教材讲v=s/t => s=vt t=s/v 和解物理计算题格式解题的一般思路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计算题中常见的问题: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2.没有统一单位.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ﻬ板书设计要点一、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二、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运动的描述

2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一、知识要点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

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

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二、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C.海水奔腾D.流星似剑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3.姚明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上的房子B.路边的树木C.他身旁的座椅D.走过他身边的乘务员4.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D.关着的车门5.如图,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扶梯C.墙壁D.天花板6.《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

九年级物理说课稿:运动的描述

九年级物理说课稿:运动的描述

九年级物理说课稿:运动的描述一、引言运动是大自然中最古老的现象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物。

对于运动,人们有很多的认识和描述,但在物理学中,运动是一个十分严格的概念。

通过本文,我们将介绍物理学中对运动的描述和分析,以及与其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公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运动这一自然现象。

二、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对运动的描述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在描述运动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时间、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以便用数学方法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静止和运动静止是指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下没有位置的变化。

而运动则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线、曲线、圆周等。

四、运动的类型根据物体的速度或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两类。

其中匀速运动是指物体速度不断保持一定数值,而变速运动则是物体速度在不同时间段内发生变化的运动。

五、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我们最为简单的运动方式之一。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相等的。

其数学表达式为s=vt,其中s表示物体的位移,v表示物体的速度,t表示时间。

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等参数。

六、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可以描述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下的位置和速度的变化规律,其中速度是随时间变化的。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可能是加速度(速度增大)、减速度(速度减小)或者匀速(速度不变)的。

为了更好地描述变速运动,我们通常会使用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

七、加速度加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加速度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表达式为a=v/t。

在物理学中,加速度通常作为一个正值。

如果加速度是负值,则表示物体正在减速运动。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²),它反映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在物理学中,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变化的速度越快。

加速度的数值与物体所受的力有关。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2节运动的描述
在这段时间里,我每天坚持进行一小时的户外跑步。

无论是在清晨
的阳光下,还是在傍晚微风中,我都享受着这段属于自己的时间。

起初,我只是想通过运动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但渐渐地,我发
现跑步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好处。

每当我迈开脚步,跑过风景
如画的街道,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

我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一切烦恼都随着每一个踏出的步伐而消失不见。

在跑步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加专注和坚定。

每一次跑步,都需要
我集中精神,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这种毅力和耐力的培养,让我在
日常生活中也变得更加坚强和不屈。

我学会了不轻易放弃,不畏惧困难,勇敢向前。

另外,跑步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

每当我感受到
清晨的阳光洒在脸上,或是傍晚的微风拂过耳畔,我都意识到自己生
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里。

我开始珍惜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感恩身
体的健康,感悟生命的意义。

总的来说,通过这段时间的跑步锻炼,我不仅变得更加健康和强壮,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我会继续坚持下去,享受
跑步带给我的快乐和收获。

愿每一次踏出的步伐,都是在追逐更加美
好的自己的路上。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运动是人体生长发育和保持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扩大活动范围和形成运动习惯,有利于多种身体及心理活动,特别是消除应力反应,从而起到调节机体节律,有益健康。

运动的主要形式有健身和体育,体育有两个分支:球类运动和运动会运动。

球类运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球类活动,通常有足球、网球、乒乓球、棒球等。

运动会运动是指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的体育项目,通常有田径、铁人三项、射击、游泳、体操等。

运动有许多优点,可以促进身体发育,提高心肺功能和体质,增强人体对寒冷和耐力,训练身体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增加体内免疫力,增加体重管理能力,保护心血管系统,保护神经系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维护气血和元气,防治老年痴呆等疾病,调节神经短路,解烦虑,增进友谊等作用。

运动的健身训练通常分为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

有氧训练又称耐力训练或持久训练,主要是指它能促进人体各项有氧代谢,如血液循环、呼吸等,达到最高生理指标,减少每次运动之间的恢复时间,有助于心肺定期运动。

这类运动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系统,提高耐力能力,并在一定时间内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可以促进肌肉的发育。

无氧训练是指一种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高强度的运动,以提高力量,可以改善肌肉细胞的健康情况,还可以减少表皮小血管的增加,使皮肤在活动中更有弹性。

运动中的安全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不要贪心。

贪心因素有高强度运动、不适宜的环境、不饱和的饮食和运动时间远大于休息时间等。

此外,每次前5分钟温身,有助于提高体温,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以便更充分地进行运动;每次运动后要休息一段时间,以达到有效地控制温度的目的;最后,要重视休息,睡眠充足,坚持每天有规律的生活,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八年级物理5-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运动快慢的比较)优秀课件

八年级物理5-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运动快慢的比较)优秀课件

a:可能静止
b:一定向左运动,
可能向右运动
且比风速度快
可能向左运动但比风速度慢
6.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 乙所示),请借助如下图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 两种方法,其中甲是___相__同__时__间__比__较_路__程___; 乙是____相__同__路__程__比_较__时__间_____________。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用时越少,跑的越快。〔裁判法〕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跑的越快。〔观众法〕
小亮1s内行驶的路程: 小明1s内行驶的路程:
60 2 30

200 2.5 80
小明1s内走的路程比小亮多, 所以小明走得比小亮快
1.在物理学中,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
比叫做物体运动的速度。
速度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一、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运动时间相同时,运
动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观众法) 二、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运动路程相同时,
运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裁判法〕 三、利用物理量速度比较快慢。〔综合法〕
运动的描述
概念
参照物
选择
快慢比较
观众法 裁判法 综合法
速度公式
公பைடு நூலகம்应用
1. “小小竹排江中游,魏巍青山两岸走。〞在这两句
的,是因为选取的参照物是( B )
A.草地 B.袋鼠妈妈 C.天空 D.灌木丛
4.游客乘橡皮艇顺水漂流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C是
() A.以河岸为参照物,橡皮艇是静止的 B.以橡皮艇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岸是运动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橡皮艇是运动的
5、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 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右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分析a、 b两车的运动情况。

《2.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

《2.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

2.2运动的描述第2课时《快与慢》教学设计一、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的定义、公式、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掌握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通过利用速度公式的计算加深对速度意义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好物理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公式求速度,能对不同单位的速度比较大小;规范物理计算格式。

三、教学难点初次接触物理学中的速度概念和单位,如何理解速度定义、物理意义及进行单位换算对于学生有些困难;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等教学方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运用多媒体展示运动的世界中的两种不同动物的运动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同学们通过观察有什么发现?由此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世界中,不同的物体运动存在着快与慢。

设问:那么我们又是怎么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呢?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快与慢(二)新课教学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田径赛场上的比赛视频。

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谁跑得快呢?引导学生从观众和裁判的角度来分析。

问:如果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看谁跑在最前面。

问: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看谁跑完全程用的时间少。

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

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运动的描述与测量

运动的描述与测量

运动的描述与测量运动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常常参与各种类型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篮球等。

运动的描述与测量是了解和衡量运动活动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运动的描述和测量的主要内容,以及一些常用的测量方法。

1.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是指对运动的基本信息进行详细描述。

包括运动的类型、目的、场地、规则等。

下面以跑步为例进行描述。

跑步是一种常见的有氧运动,人们通过快速地移动双脚,以身体前倾的姿势在地面上推进自己的身体。

跑步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跑步的目的主要包括锻炼身体、增强心肺功能、减肥和享受户外自然环境。

跑步的规则一般没有严格限制,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距离和速度。

2. 运动的测量运动的测量是指对运动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指标进行测量和记录。

常用的测量参数包括时间、距离、速度、心率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运动的测量方法。

a) 跑步距离的测量:有多种方法来测量跑步的距离。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计步器或者计步手机应用程序来计算步数,然后根据平均步幅来估算距离。

较为精确的方法是使用GPS手表或手机应用程序来测量跑步的实际距离。

b) 跳绳时间的测量:跳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有氧运动。

跳绳时间可以通过使用秒表或者手机上的计时功能来进行测量。

c) 心率的测量:心率是判断运动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以使用心率监测器或者智能手环来实时测量心率。

一些跑步机和健身设备也可以测量心率。

d) 游泳速度的测量:游泳速度通常通过计时整个游泳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来测量。

可以使用手表或计时器进行计时。

3. 运动数据记录与分析运动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对于了解运动的效果和进步非常重要。

现代科技提供了各种工具来记录和分析运动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动数据记录与分析工具。

a) 运动APP:使用手机应用程序可以记录和分析跑步、游泳等运动的数据。

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帮助记录跑步距离、速度、耗时等参数,并生成图表和报告。

b) 运动手表:运动手表配备了GPS和心率监测器等功能,可以准确记录跑步、骑行等运动的数据。

(新)教科版物理八上《2.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案)

(新)教科版物理八上《2.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案)

2.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参照物。

2.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

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参照物。

2.通过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常见的两种方法。

4.知道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1. 通过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 知道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一书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便一把把它抓了过来。

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竟是一颗子弹。

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学习完本节的知识后,相信你的这些疑惑就会得到解答。

教学活动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参照物;〔2〕动与静;〔3〕快与慢。

一、参照物组织学生看课本P23,讨论:小明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火车中的小明,小明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火车、火车旁的三位同学和小明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小明所说的同学们都在后退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小明看到火车旁的三位同学在后退,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以车厢为标准,火车旁的三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的位置的发生了改变,所以说三位同学是运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运动状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 态的描述 是相对的 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2. 两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 都相同。这时它们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
知2-讲
【例2】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嫦娥一号”卫星
已成功发射。在火箭推动卫星上升阶段,卫星是被 固定在火箭上的,如图所示。在这一阶段,下列正
知3-讲
探究活动一:观众是怎样比较运动员快慢的?
答案: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
探究活动二:裁判是怎样比较运动员快慢的?
知3-讲
答案: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 1. 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 2. 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知1-讲
知3-讲
思考: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快慢?
总结
知3-讲
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记 住如下规律: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及相对方位都不 变,则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的。
相对静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宇宙 飞船只有和空间站相对静止,才能顺利对接。
知3-练
1 拖拉机和收割机一起在田野里收割小麦,为了保证作 业顺利进行,关于拖拉机和收割机的运动状态,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两者同向行驶,拖拉机的速度大于收割机的速度 B.两者同向行驶,拖拉机的速度等于收割机的速度 C.两者同向行驶,拖拉机的速度小于收割机的速度 D.两者相向行驶,拖拉机的速度等于收割机的速度
汽车2s行驶40m
鹰4s飞行60m
知3-讲
(来自《典中点》)
知3-练
2 【中考·兰州】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 桥迎面而来,这是以___船_____为参照物,若他感到 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向___东_____(填 “西”或“东”)行驶。
(来自《典中点》)
知识点 3 速度
知3-导
思考: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2. 运动的描述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速度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知识点 1 参照物
知1-导
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 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感觉呢?
知2-讲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知2-讲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含三层含义。(拓展)
运动是 绝对的
静止是 相对的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相对于所选取参照物 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为参照物 的物体也在运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 的物体不存在)
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D )
A.路边树木
B.远处高山
C.公路路面
D.他自己
(来自《典中点》)
知1-练
2 【中考·淮安】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
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
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D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
知1-讲
【解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应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 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 员与地面的距离是变化的,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选项A 错误,选项B正确; •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随之同时运动,两者之 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选项C错误; •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随之同时运动,两者之间的位置 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选项D错误。
不唯一 性
参照物的选择不唯一,同一物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若选用了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的描述往往是不同 的
通常情况下,为了研究机械运动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
方便性
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可不指 明参照物;如果选取了其他物体作为参照物,则一定要
指明所选定的参照物
知1-讲
【例1】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总结
知1-讲
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采用如下四步来分析:
一定 二选 三分析
四判断
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选择一个参照物
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距离 或方位的变化
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则物 体是静止的;若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就是
运动的
知1-练
1 【中考·湘西】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发现路
(来自《典中点》)
知识点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2-导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 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 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 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 抓住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小或一样,它们之间 近似相对静止。
知1-讲
定义 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选取参照物的五个原则
知1-讲
原则
说明
假定性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任意性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 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排己性
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因为若以自己为参照物, 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变化的,即永远是静止的
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如图 为“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乘员景海鹏、刘旺、 刘洋固定在舱内的情景。在“神舟” 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正确的说法 是( B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 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 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是运动的 (来自《点拨》)
确的说法是( A )
A. 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 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 以卫星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来自《点拨》)
知3-讲
【解析】 •火箭和卫星一起上升的过程中,卫星和火箭的运动速 度和运动方向都相同,以它们中的任何一个物体作为 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两者都是运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