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常见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合集下载

沥青路面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工程质量
管理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本文将介绍这些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通病
1. 沥青路面厚度不足
厚度不足会导致路面承重力不足、易出现裂缝,长期会降低路
面使用寿命。

预防措施:控制施工厚度,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在施工前应测量地基承载力,以确定沥青路面的最小厚度要求。

2. 沥青路面出现网裂缝
网裂缝是指交叉的、不规则的裂缝,由于路面承受交通荷载和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沥青路面伸缩变形,最终导致裂缝。

预防措施:采用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增加路面厚度,减少交通荷载对路面的
影响。

3. 沥青路面结构破坏
形成裂缝后,如果不及时修补,会导致沥青路面结构破坏。

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和修复裂缝,检查路面的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

防治措施
1. 加强选址调查
在选址前应进行相应的调查,掌握地质地貌等信息,确保路面的承载性能与排水性能满足要求。

2. 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
沥青路面属于高速公路特种工程,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3. 加强施工过程监测
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施工质量。

4. 定期进行路面维护
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发现裂缝及时进行修补、养护,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之,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施工不合格、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只有从选址、施工到维护,各个环节都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才能有效预防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的出现。

解析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解析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解析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沥青路面施工是城市建设和道路维护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

本文将对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主要问题1. 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问题沥青混合料是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

有时因为原材料的质量不佳,或者混合比例不合适,导致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不强。

2. 设备问题施工设备老化、性能不佳或者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加工和铺设质量降低。

3. 构造厚度控制不当如果沥青路面的厚度控制不当,可能会出现路面不平整、车辆行驶不稳定等问题。

4. 环境因素影响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都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效果。

二、解决方法1.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比,确保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 定期对混合料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

2. 加强设备管理-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设备。

3. 严格控制构造厚度- 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 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检测,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 结合环境因素进行施工- 根据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调整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确保施工效果。

总结,针对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这些方法,提高施工质量,确保道路的使用效果。

沥青路面常见问题预防及治理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问题预防及治理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问题预防及治理措施1. 引言沥青路面是城市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材料,其质量和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然而,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裂缝、坑洞、起砂等,给道路使用和维护带来了困难。

对沥青路面常见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2. 沥青路面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在实际使用中,沥青路面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裂缝、坑洞、起砂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2.1 材料质量: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与所选用的沥青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

劣质的沥青材料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和坑洞。

2.2 设计和施工:路面设计和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如果设计和施工不当,容易导致路面开裂和损坏。

2.3 环境因素: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气候、车辆荷载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长期累积可能导致路面出现各种问题。

3. 沥青路面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针对沥青路面常见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3.1 选用优质材料:选择优质的沥青材料是保障路面质量的首要条件,可以有效避免路面裂缝和坑洞的出现。

3.2 加强施工管理:在路面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包括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坍塌度等参数,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3.3 加强养护管理:加强对沥青路面的养护管理,包括定期清扫、修复路面损坏等,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4. 沥青路面常见问题的治理措施除了预防措施外,对已经出现的沥青路面问题,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4.1 裂缝治理:对已经出现的裂缝,可以采用填充材料、封闭剂等进行密封,防止裂缝扩大。

4.2 坑洞修复:对于路面的坑洞问题,可以采用热补材料或者冷补材料进行修复,保障路面的平整和安全。

4.3 起砂处理:针对路面起砂问题,可以采取铺设附着层或者进行表面处理,提高路面的抗滑性和耐磨性。

5. 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一个专业的文章写手,我认为预防和治理沥青路面常见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与常见质量问题控制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与常见质量问题控制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与常见质量问题控制
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于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常见质量问题:
1. 裂缝:沥青混凝土路面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裂缝,主要原因包括施工质量不合格、材料质量问题、基层不稳定等。

裂缝会导致水渗透和结构破坏。

2. 坑洞:坑洞是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个常见问题,可能是由于基层不平整、材料不均匀或者施工质量不过关造成的。

3. 波浪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波浪现象主要是由于施工时没能保持良好的平整度。

4. 脸剥落: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脸剥落现象通常是由于不合格材料的使用或者施工工艺不当引起的。

质量控制措施:
1. 施工方面,需要使用合格的材料,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包括基层的处理、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和铺设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施工温度和密实度,确保施工质量。

2. 在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之前,需要对基层进行充分的处理,保证基层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3. 控制施工温度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效果。

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温度控制。

4. 对于材料的选择,需要选用具备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的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施工后的路面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5. 定期检测维护,及时发现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问题,采取措施修复,以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1.车辆荷载:车辆荷载是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时间重载
或超载的车辆会对路面施加较大的压力和冲击力,使沥青路面产生变形、
沉降和裂缝等病害。

2.温度变化:沥青路面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

在高温季节,路面温度
升高,沥青材料会软化和流动,易产生车辙、抓痕和沉降等病害;而在低
温季节,路面温度下降,沥青材料会变硬和脆化,易出现裂缝、坑洞和剥
落等病害。

3.水分侵入:水分对沥青路面的破坏作用较大。

水分可以渗入路面,
使路面材料受潮、膨胀和软化,导致路面变形和剥落。

水分还可以通过路
基和路面之间的渗透作用,使路面下部的土壤软化和失稳,导致路面沉降
和坑洞。

4.施工质量: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病害
形成。

施工中如合理控制沥青配合比、保证热拌温度和均匀性等,可以减
少路面的病害发生。

而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配合比不合理、温度控制不当
或不均匀等问题,会导致路面质量不良,易形成裂缝、坑洞和剥落等病害。

5.环境因素:沥青路面的病害形成还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路面周围的土质湿度、地下水位、降雨等因素会影响路面的稳定性和排水
性能,从而导致病害形成。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主要包括车辆荷载、温度变化、水分
侵入、施工质量和环境因素等。

在路面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
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开裂:沥青砼路面容易出现裂缝,主要有原材料和施工因素导致的。

原材料方面,可能是沥青质量不合格或添加剂不足导致;施工方面,可能是温度控制不当、压实不良或施工速度过快等。

为防治裂缝,可以选用高质量的沥青材料,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并确保适当的温度和压实措施。

2.分层:沥青砼路面的分层问题出现主要是因为材料间的黏着力不足。

可能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不当,或者是温度和压实控制不合理。

要防治分层问题,可以调整配合比例,确保材料的黏着力;同时,施工时要注重温度和压实控制,避免层间分离。

3.松压:松压是指沥青砼路面表面出现凹坑或隆起。

这可能是由于材料的压实不足、沥青发生变形或不均匀压制等原因导致。

为防治松压,可加强对压实过程的监控,确保沥青砼路面的均匀压制。

4.沉陷:沥青砼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沉陷现象,这是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或施工时沥青混合料的厚度不均,以及材料固结不足等原因引起的。

要防治沉陷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路基处理,确保路基的均匀沉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沥青混合料厚度的控制,并采取适当的固结措施。

5.疲劳裂缝:疲劳裂缝是指沥青砼路面上出现的多个细小裂缝,这是因为材料长期承受交通载荷和温度变化导致的。

要防治疲劳裂缝,可以在施工中选用高质量的沥青材料,并加强对路面的监测和维护,及时进行补修和加固。

6.氧化变硬:沥青砼路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氧化变硬,降低了其柔韧性和抗裂性能。

为防治氧化变硬问题,可以选用高质量的沥青材料并加强添加剂的使用。

此外,进行适当的养护和维护工作,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要提高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需要从原材料选择、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监测、以及后期的养护和维护等多个方面入手。

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施工水平和质量意识,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

沥青路面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问题一:表面离析现象。

原因分析:1混合料拌合站装料时未按前一后一中三次装料,装料时混合料局部离析;2、摊铺机螺旋桨反向螺旋叶片磨损严重,不能起到有效防离析作用;螺旋叶片过高,对摊铺机中混合料未充分搅拌;3、摊铺机前挡板下未增加橡胶挡板;4、摊铺机接料口收料时,一次收料过猛;5、摊铺机后离析现象未及时安排人员撒布细料;问题二.路缘石边角缺料,碾压不密实。

原因分析:1、摊铺机摊铺时未摊铺至边角部位;2、路缘石边角部位人工补料不及时;3、小型机具边角部位碾压不及时、碾压遍数不足。

问题三、路面边部塌边现象。

原因分析:1、未安排人员对边部混合料进行拢料处理;2、碾压时压路机吨位过大,导致碾压后边部塌边现象。

问题四.碾压完成后表面发黄.泛白现象。

原因分析:1、压路机水箱未彻底清理锈迹,钢轮表面除锈不彻底;2、压路机碾压时喷隔离剂过量,导致沥青表面层温度散失过快;3、碾压时表面粗集料未嵌挤至下层,个别混合料棱角被压碎;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以下措施:一.针对表面离析现象采取措施:1拌合站装料时安排专人检查装料情况,严格按前一后一中三次装料,杜绝装料时混合料离析现象;2、对摊铺机螺旋桨上防离析反向叶片重新加工,调整摊铺机叶片高度,使摊铺机搅拌轴位于摊铺层厚的1/2处;3、摊铺机挡板前增加安装橡胶挡板;4、摊铺机收料时分多次收料,一次收料不要过猛,容易导致粗集料集中现象,造成离析现象;5、现场配备细料筛网,安排专人对局部离析现象及时撒布细料填补跟进碾压;6、控制摊铺宽度,单台摊铺机摊铺宽度≤6米,减小因摊铺引起的离析。

二、针对路缘石边角缺料.碾压不密实现象,采取以下措施:1对摊布机摊铺不到边的部分,安排专人及时进行人工补撒;2、小型压路机紧跟及时进行碾压,增加碾压遍数,确保边部混合料密实,达到设计及规范相关要求;3、安排专人检查边角部位碾压及密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安排施工人员处理,确保边部填料充足,碾压跟进及时。

沥青常见病害及原因有哪些

沥青常见病害及原因有哪些

沥青常见病害及原因有哪些沥青路面是当今城市道路建设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路面材料,但由于不同原因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害。

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有微裂缝、龟裂、坑槽、车辙、沥青路面变质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病害及其原因。

首先是微裂缝。

微裂缝是指在路面表面上出现的大量细小的裂缝。

造成微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沥青路面的变形和沥青混合料的老化。

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地面会不断变形,沥青混合料水分含量过高、粘度过低、稠化剂含量不足等都会导致路面微裂缝的产生。

其次是龟裂。

龟裂是指路面上连续出现的多个裂缝,形状像龟壳。

龟裂的主要原因是路面下层材料的承载能力不足,以及沥青混合料的衰减。

路面下层材料承载不足,无法承受上层交通荷载,使得路面表层产生破坏,并形成龟裂。

第三种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是坑槽。

坑槽是指沥青路面上出现的不规则形状的低凹区域。

坑槽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荷载的不均匀分布,导致某些区域受到更大的压力而形成坑槽。

此外,水分渗入路面下层材料,引起路面的软化、松散,也会导致坑槽的产生。

第四种常见的病害是车辙。

车辙是指在沥青路面上出现的由车辆行驶形成的纵向凹槽。

车辙的主要原因是慢速滚压疲劳、过度交通荷载、过度使用反复荷载等。

车辙的形成会进一步削弱路面的抗沉降和抗剪切能力。

最后一种常见的病害是沥青路面变质。

沥青路面变质是指沥青路面的材料老化和性能退化,表现为它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变差。

导致路面变质的原因有氧化老化、路面施工不当、外界环境因素等。

总的来说,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主要包括微裂缝、龟裂、坑槽、车辙和路面变质等。

这些病害的出现与沥青路面材料的老化、变质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为了保证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道路交通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复工作,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及时修补裂缝、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等。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 问题概述沥青路面由于其优异的耐磨性、抗滑性、噪音低和施工方便等优点,在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本文档主要对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问题分析2.1 沥青混合料质量不稳定沥青混合料质量不稳定是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因素。

主要表现为沥青用量不当、矿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等。

2.2 施工设备不完善施工设备是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重要条件。

设备性能不稳定、故障率高会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

2.3 施工工艺不当施工工艺是确保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环节。

施工工艺不当会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如压实度不足、接缝不良等。

2.4 环境因素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天气、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和进度有较大影响。

如温度过低会导致沥青混合料凝固,无法正常施工。

3. 解决方案3.1 提高沥青混合料质量(1)合理设计矿料级配,确保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严格控制沥青用量,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3)采用高质量原材料,确保沥青混合料的优质性能。

3.2 完善施工设备(1)选择性能稳定、故障率低的设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3)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设备的使用效率。

3.3 优化施工工艺(1)根据施工条件,合理选择施工工艺,确保沥青路面质量。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同步控制。

(3)针对不同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3.4 应对环境因素(1)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不利天气影响。

(2)在高温天气施工时,采取措施降低沥青混合料温度,确保施工质量。

(3)在低温天气施工时,选用适宜的沥青品种,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

4. 总结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

通过分析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和进度。

沥青路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原因

沥青路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原因

一、沥青路面的开裂沥青路面开裂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由于开裂致使路面上的雨水下渗到基层,加上行车的作用,形成唧浆现象,导致路面基层破坏,从而毁坏路面形成坑洞。

导致路面开裂的原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沥青本身材质的影响,如沥青含蜡量大、易老化;二是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开裂,如修筑在软土地基和路面常出现这种情况;三是路面基层的反射裂缝,由于路面基层的裂缝,反射到路面面层,导致面层开裂的一种情况。

二、沥青路面的泛油、油包、车辙、推拥沥青路面出现泛油、油包、推拥、车辙的原因主要是:1、沥青路面施工规范的缺陷表现在沥青油石比的不准确,象油石比设计主要由室内马歇尔稳定度控制,如满足流值、稳定度、空隙率三大主要指标后,确定油石比,缺乏象日本、美国增加的动稳定度指标、确定油石比和集料配合比。

2、透层油、粘层油对油石比的影响为了保证层与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往往采用洒透层油和粘层油的设计方案,由于这些粘层油和透层油对未来油石比的影响往往被人忽视,因此,很容易导致油石比偏大出现泛油现象,下面我们不妨计算一下:(1)假定粘层油为乳化沥青,设计为O.8kg/m2,沥青加乳化剂和水的比例为50:50,沥青砼表层4cm,密度按2.42g/cm3,由于粘层油的洒布,每平方米增加沥青量0.4kg,而每平方米沥青砼总重量为:100×100×4×2.42g/cm3=96800g.油石比增加量为400÷96800=0.4%(2)规范要求实际沥青用量只能在最佳沥青用量±0.3%之内,可见实际油石比已经超过了规定值。

(3)此外,由于路面基层不可能十分平整,有坑洼现象,而沥青粘层油,则为流动的液体,因此,往往在低洼处粘层油过量集中,这也是导致局部路面泛油严重拥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路面平整度差衰减速度快的原因1、密实度的影响一方面路基密实度不够,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局部下沉,另一方面是沥青砼本身压实度不够,随着车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导致路面局部下沉,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原因之一。

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沥青路面施工是道路建设中常见的一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沥青路面施工中出现的问题1. 沥青烘干不均匀在施工过程中,沥青烘干不均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沥青在路面上存在高低不平的现象,影响整体的路面质量。

2. 沥青温度控制不当沥青温度的控制是决定施工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沥青铺设不均匀、凝固时间过长或太短等问题。

3. 沥青路面压实度不够在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的压实度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

如果压实度不够,会影响路面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给驾车带来不便。

4. 沥青路面出现龟裂龟裂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现象之一,主要原因是由于路面承受交通荷载和温度变化引起的。

若不及时解决,会对路面的行驶安全和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5. 沥青路面出现坑洞坑洞是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同施工步骤中的疏漏或者错误导致。

坑洞的存在给驾车带来风险,并对车辆造成损坏。

二、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 控制沥青烘干情况为了保证沥青烘干均匀,可以采用适当的加热设备,将加热工艺进行精确控制。

此外,施工人员在铺设沥青过程中应检查热力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烘干效果的均匀性。

2. 合理控制沥青温度为了保证沥青施工质量,需要合理控制沥青的温度。

可以通过燃烧系统的调节来控制供热温度,并结合施工要求控制直接铺装温度,确保沥青的熔化状态适宜施工。

3. 加强沥青路面的压实工作为了增加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可以增加压路机的重量和轮胎轮廓,确保良好的连接性和密实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压实的次数和时间,确保沥青路面得到均匀的压实。

4. 及时修复龟裂对于出现龟裂的沥青路面,需要及时进行修复。

可以选择采用密封层和防腐层等方法进行修复,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5. 防止坑洞的出现为了防止坑洞的出现,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七大常见问题、原因和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七大常见问题、原因和措施

01、沥青面层离析形成原因1、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与铺筑面层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2、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3、混合料拌和不均匀,装卸、运输、摊铺过程中发生离析;4、摊铺机工作状态不佳。

防治措施1、适当选择小一级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以与面层厚度相适应。

2、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下限;3、运料装料时应至少分三次装料,避免形成一个锥体使粗料滚落锥底;4、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与集料最大粒径相适应,螺旋布料器上混合料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出螺旋布料器的2/3以上;5、布料器下增设橡胶挡板;6、加长螺旋输送器。

02、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形成原因1、沥青混合料级配差;2、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够;3、压路机质量小,压实遍数不够;4、压路机未走到边缘;5、标准密度不准,6、控制碾压温度过低防治措施1、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良好级配;2、做好保温措施,确保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3、选用符合要求质量的压路机压实,压实遍数符合规定;4、路缘石应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毕,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且紧靠路缘石碾压;5、严格进行沥青马歇尔试验,保证马歇尔标准密度的准确性。

03、沥青面层空隙率不合格形成原因1、马歇尔试验空隙率偏大或偏小;2、压实度未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3、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低;4、油石比控制较差。

防治措施1、在沥青拌和站的热料仓口取集料筛分,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符合规定;2、确保生产油石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3、控制碾压温度在规定范围;4、选用符合要求的压路机,控制碾压遍数;5、严格控制压实度。

04、沥青面层厚度不够形成原因1、试铺时未认真确定好松铺系数;2、施工时未根据每天检测结果对松铺厚度进行调整;3、摊铺机或找平装置未调试好;4、基层标高超标。

防治措施1、试铺时仔细确定松铺系数,每天施工中根据实际检测情况进行调整;2、调整好摊铺机及找平装置的工作状态;3、面层施工前认真检查下封层标高,基层超标部分应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补好下封层,然后再进行面层施工;4、根据每天沥青混合料摊铺总量检查摊铺厚度,及时调整。

常见沥青路面缺陷及治理方法

常见沥青路面缺陷及治理方法

一、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1、沥青材料的质量问题沥青作为路面的主要材料对于整个路面的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国外沥青制造工艺更为成熟,但是由于需要花费较大的资金投入,许多施工企业都会选择采用国内制造的沥青,而国内的沥青制造工艺并不完善,并且还存在一些厂商进行违规生产,不能达到具体的施工要求,完全正规的生产厂商只有少数。

一旦采用了劣质的沥青,在公路使用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裂缝、沉陷等现象。

2、气温变化的影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目前我国的气温都普遍偏高,而沥青路面在持续的高温条件下很容易出现软化,使得路面的结构不稳定,这样更加容易造成路面问题。

其次,当气温达到极低或者极高时,反复变化的日气温差很容易使沥青路面对温度的敏感能力下降,最终不能适应温度的变化发生破损。

然而气温的变化无法受到人工的控制,所以气温变化对沥青路面的影响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3、沥青拌合工艺的控制沥青拌合工艺的要求相对于其他混凝土拌合工艺来说要高很多,沥青在拌合时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一旦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沥青的黏性遭到破坏,在使用之后不能很好地黏合,容易出现路面松散;一旦温度过低就会导致沥青的拌合不能彻底,材料的配合比就无法达标,在使用之后也会导致路面质量的下降。

沥青拌合时的温度控制非常难以把握,所以在进行沥青拌合时应该要选择正规的拌合设备以及专业的拌合人员。

4、施工过程中的路面污染有的公路建设为了赶工期,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同一段公路可能会分为几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完成,所以在施工时人员、设备、车辆都比较多,而不同的施工队的工作内容不同,很容易对附近其他的施工作业产生影响,包括灰尘、废料等。

此外,有的公路在施工时采用单方向车道施工的方法,所以另外一个方向的车道上行驶的车辆很容易对路面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

二、沥青路面常见问题及治理施工工艺1、路面裂缝及治理施工工艺路面裂缝按照形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和不规则裂缝四种,按照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结构性裂缝和温度裂缝两种。

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讲

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讲

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讲沥青路面是目前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之一,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病害,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下面将针对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进行详细讲解。

一、病害类型1.裂缝类病害: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接缝裂缝等。

主要原因是材料老化、固结沉降、温度变化等造成的路面变形和沥青层内外部应力的作用。

2.龟裂类病害:沥青路面出现较大面积龟裂的现象,一般称为龟裂。

主要原因是路面变形、基层不均匀沉降、沥青层质量问题所致。

3.坑洼类病害:沥青路面出现较大的凹坑,主要原因是材料老化、车辆荷载过大以及水分的侵入等造成的路面坍塌和沥青层的损坏。

4.鼓包类病害:沥青路面出现凸起的圆形或椭圆形鼓起,主要原因是基层不均匀沉降、内部空洞形成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沥青层内外部应力不平衡等。

5.脱层类病害:沥青路面出现沥青层与基层分离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材料粘结性差、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膨胀等。

二、原因分析1.材料质量差:沥青材料在生产和铺设过程中质量不合格,或者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2.设计不合理:路面的设计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交通流量和车辆荷载进行科学的选材和厚度等设计,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不足。

3.施工不规范: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沥青热拌施工温度过高或过低、不科学的压实方式等,导致路面材料的质量不稳定。

4.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降雨等,会对路面产生影响,导致路面老化和破坏。

三、防治对策1.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在材料生产和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沥青材料的质量合格,选择高质量的胶结剂和骨料等。

2.科学设计和施工:根据实际交通流量和车辆荷载进行科学的路面设计,合理选择材料和控制厚度,同时施工过程中要规范操作,保证质量和强度。

3.定期养护维修:定期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维修,及时修补裂缝、坑洼等病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可以采用冷补材料、高弹性修补材料等进行修复。

沥青路面常见问题的原因

沥青路面常见问题的原因

l、沥青路面的开裂沥青路面开裂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由于开裂致使路面上的雨水下渗到基层,加上行车的作用,形成唧浆现象,导致路面基层破坏,从而毁坏路面形成坑洞。

导致路面开裂的原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沥青本身材质的影响,如沥青含蜡量大、易老化;二是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开裂,如修筑在软土地基和路面常出现这种情况;三是路面基层的反射裂缝,由于路面基层的裂缝,反射到路面面层,导致面层开裂的一种情况。

2、沥青路面的泛油、油包、车辙、推拥沥青路面出现泛油、油包、推拥、车辙的原因主要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的缺陷表现在沥青油石比的不准确,象油石比设计主要由室内马歇尔稳定度控制,如满足流值、稳定度、空隙率三大主要指标后,确定油石比,缺乏象日本、美国增加的动稳定度指标、确定油石比和集料配合比。

透层油、粘层油对油石比的影响为了保证层与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往往采用洒透层油和粘层油的设计方案,由于这些粘层油和透层油对未来油石比的影响往往被人忽视,因此,很容易导致油石比偏大出现泛油现象,下面我们不妨计算一下:假定粘层油为乳化沥青,设计为O.8kg/m2,沥青加乳化剂和水的比例为50:50,沥青砼表层4cm,密度按2.42g/cm3,由于粘层油的洒布,每平方米增加沥青量0.4kg,而每平方米沥青砼总重量为100×100×4×2.42g/cm3=96800g.油石比增加量为400÷96800=0.4%规范要求实际沥青用量只能在最佳沥青用量±0.3%之内,可见实际油石比已经超过了规定值。

此外,由于路面基层不可能十分平整,有坑洼现象,而沥青粘层油,则为流动的液体,因此,往往在低洼处粘层油过量集中,这也是导致局部路面泛油严重拥包的主要原因之一。

路面平整度差衰减速度快的原因密实度的影响一方面路基密实度不够,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局部下沉,另一方面是沥青砼本身压实度不够,随着车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导致路面局部下沉,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原因之一。

解析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解析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解析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沥青路面施工是道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种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问题一:施工材料选择不当在沥青路面施工中,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至关重要。

如果选择的沥青材料质量不合格或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可能会导致路面质量下降,影响道路使用寿命。

解决方法: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应充分考虑道路的使用环境、交通流量和所需的路面性能。

与专业的材料供应商合作,进行材料测试和评估,确保选择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问题二:施工工艺不当沥青路面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艺进行,否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例如,不正确的施工温度、施工厚度不足等都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解决方法:施工前应充分了解施工工艺要求,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确保施工温度、施工厚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问题三:施工设备不合理沥青路面施工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如摊铺机、压路机等。

如果设备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下降,路面出现问题。

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并确保设备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问题四:施工现场管理不善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如材料浪费、施工质量不稳定等。

解决方法: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和资源使用,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和整改,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问题五:环境保护不到位沥青路面施工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噪音、尘土等。

如果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引发投诉和环境问题。

解决方法:在施工前制定环境保护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噪音和尘土产生。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对周围居民和交通造成过大干扰。

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周围环境整洁。

通过解析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可以帮助施工方更好地进行施工工作,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沥青路面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

沥青路面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沥青路面质量出现问题的具体表现1.1裂缝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有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种。

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尤其在有表面水渗入的情况下,这些地段往往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

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

这种温度裂缝往往随着时间的增长造成沥青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下降。

1.2水破坏所谓水破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

水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

水破坏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施工中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所造成的。

1.3松散松散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渐进过程。

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粘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

可能导致松散的情况还有:(1)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使沥青膜粘结在粉尘上,表面的磨擦力磨掉沥青膜,并使集料颗粒脱落。

(2)沥青混凝土面层要有高密实度才能保证沥青混和料的粘聚力,如果混合料密实度不够,集料就容易从混合料中脱落而形成局部松散。

1.4泛油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

泛油的产生,油石比偏大地段表现的尤为明显。

高温季节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后,如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不足,沥青很快会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产生更严重的泛油现象。

在严重泛油路段,抗滑性能达不到行车要求时往往会造成交通事故。

1.5坑槽沥青路面的坑槽起初局部龟裂松散,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逐步形成坑槽。

首先,压力不足性坑槽。

施工时混合料温度太高,使沥青老化,导致压实不够,粘结不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形成坑槽。

沥青路面修复方案

沥青路面修复方案

沥青路面修复方案1. 背景介绍沥青路面是目前道路建设中常用的路面材料。

在使用过程中,沥青路面可能会遭受损坏,如裂缝、坑洞等。

这些损坏会导致路面的平整性和安全性下降,需要及时修复。

本文将介绍沥青路面损坏的常见原因以及几种常用的沥青路面修复方案。

2. 沥青路面损坏原因沥青路面损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交通载荷车辆的频繁行驶会给沥青路面带来巨大的压力。

长期以来,交通载荷是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车辆的频繁行驶会导致路面的疲劳性损坏和变形。

2.2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也是沥青路面损坏的重要原因。

因为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对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产生巨大影响。

例如,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沥青软化,进而引起路面变形。

2.3 施工质量不合格的施工质量也是引起沥青路面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沥青配合比的不当、摊铺不均匀等问题,都会导致路面质量下降,容易出现损坏。

3. 沥青路面修复方案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用的沥青路面修复方案:3.1 补修裂缝当沥青路面出现裂缝时,需要进行补修。

补修裂缝的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裂缝:将裂缝中的杂物、泥土等清理干净,以保证补修材料的粘接性。

2.切割裂缝:可采用机械切割或手工开裂的方式,将裂缝开到合适的宽度和深度。

3.2 补修坑洞沥青路面出现坑洞时,需要进行补修。

补修坑洞的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坑洞:将坑洞中的杂物、泥土等清理干净,以保证补修材料的粘接性。

2.补充沥青混凝土:将适量的沥青混凝土填充到坑洞中,用铁锹等工具压实。

3.3 预防性维护除了针对具体的损坏进行修复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性的维护措施,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常见的预防性维护措施包括:•定期巡检和维护:定期对沥青路面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预防性补强:可以通过在路面上增加维修层、加铺增强层等方式,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合理设计和施工: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交通载荷和气候因素等影响,选择合适的沥青配合比、进行均匀的摊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沥青路面的开裂沥青路面开裂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由于开裂致使路面上的雨水下渗到基层,加上行车的作用,形成唧浆现象,导致路面基层破坏,从而毁坏路面形成坑洞。

导致路面开裂的原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沥青本身材质的影响,如沥青含蜡量大、易老化;二是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开裂,如修筑在软土地基和路面常出现这种情况;三是路面基层的反射裂缝,由于路面基层的裂缝,反射到路面面层,导致面层开裂的一种情况。

二、沥青路面的泛油、油包、车辙、推拥沥青路面出现泛油、油包、推拥、车辙的原因主要是:1、沥青路面施工规范的缺陷表现在沥青油石比的不准确,象油石比设计主要由室内马歇尔稳定度控制,如满足流值、稳定度、空隙率三大主要指标后,确定油石比,缺乏象日本、美国增加的动稳定度指标、确定油石比和集料配合比。

2、透层油、粘层油对油石比的影响为了保证层与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往往采用洒透层油和粘层油的设计方案,由于这些粘层油和透层油对未来油石比的影响往往被人忽视,因此,很容易导致油石比偏大出现泛油现象,下面我们不妨计算一下:(1)假定粘层油为乳化沥青,设计为O.8kg/m2,沥青加乳化剂和水的比例为50:50,沥青砼表层4cm,密度按2.42g/cm3,由于粘层油的洒布,每平方米增加沥青量0.4kg,而每平方米沥青砼总重量为:100×100×4×2.42g/cm3=96800g.油石比增加量为400÷96800=0.4%(2)规范要求实际沥青用量只能在最佳沥青用量±0.3%之内,可见实际油石比已经超过了规定值。

(3)此外,由于路面基层不可能十分平整,有坑洼现象,而沥青粘层油,则为流动的液体,因此,往往在低洼处粘层油过量集中,这也是导致局部路面泛油严重拥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路面平整度差衰减速度快的原因1、密实度的影响一方面路基密实度不够,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局部下沉,另一方面是沥青砼本身压实度不够,随着车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导致路面局部下沉,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原因之一。

2、沥青配合比的影响沥青配合比是指油石比与集料配合比不当导致油石比大、稳定度小,路面出现泛油、车辙、拥包,这是平整度衰减的一个主要原因。

3、气温的影响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污染破坏,南极臭氧层的减少,全球相继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特别是1997年夏天在华东地区,气温在35℃以上,持续将近40天,属历史罕见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仍采用以往的沥青标号,显然没有适应环境的变化,这说明近几年,路面泛油大、稳定度变差、路面产生变形,是加快平整度衰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4、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先天不足因为摊铺机具落后或路面基层影响,沥青路面施工时就不平整,沥青砼摊铺温度过低。

碾压机具配套或不及时,同样对平整度产生较大影响,这些因素将构成沥青砼路面平整度先天不足。

四、沥青混凝土路面松散、剥落、坑洞原因1、沥青材质问题有些路面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大面积表层松散,其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沥青,这种沥青延度、针入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因此,过一段时间后,混合料就失去粘结力,从而形成松散现象。

2、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有时,由于沥青混合料拌合时温度过高,沥青被烧糊使沥青失去了强有力的粘结力和裹附力,因此,造成路面松散、局部脱落。

3、沥青混合料酸碱结合不好沥青一般情况下呈酸性,而用的石料如果呈碱性则可以达到较好的组合,如果遇到的是酸性骨料相互之间的粘结力将降低,也将产生路面剥落,形成坑洞。

4、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受到严重污染在路基整修与沥青混合料摊铺同时进行,或者层与层之间施工持续时间较长,在铺筑上一层时,对下层的污染没有进行有效处理,使两层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污染夹层,这样下承层与上承层之间缺少有效的粘结力,从而导致沥青路面剥落,局部形成空洞。

五、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以上情况,在我国次等级路面、高级路面时有出现,轻则局部返修,重则大面积返修,既造成经济损失又对行车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产生不良社会后果,而如何进一步搞好沥青混合料工程质量,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寿命,争创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则是每位工程技术人员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沥青混合料施工方面本人平时也注意观察和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下面就如何进一步搞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谈谈个人的看法。

1、加强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选择沥青混合料的选择特别重要,特别是对于重交通量道路,要首选优质沥青,沥青表层更应如此,如进口沥青采用壳牌、埃索、阿尔巴尼亚沥青,而尽可能少采用韩国进口沥青,2001年104国道温州段过境公路使用的就是韩国沥青,取样做各种试验均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但铺筑使用不到一年就出现松散、剥落现象,而壳牌、埃索等沥青经历了金丽温、甬台温、杭金衢高速公路的验证,效果很好。

由于进口沥青比较贵,使路面工程造价增大,近几年一些高等级公路也选用了一些国产沥青,特别象克拉玛依、单家寺、欢喜岭等相继在沪嘉高速、沈大高速、唐津高速得到了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但由于国产沥青技术指标不稳定,含蜡量普遍偏高,抗老化能力差。

因此,选定时要加强试验检测,防止不合格沥青混入。

目前国内许多业主普遍作法是沥青表面层采用进口沥青,而底面层、中面层则挑选国产优质沥青,既满足了重交通质量要求,又降低了路面造价。

对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在寒区和温区建议采用规范规定的沥青标号的低标号沥青,提高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

集料的选定,主要是要判定粗集料、细集料酸碱性,对于有些矿石材料象玄武岩、石英岩、花岗岩等本身就带酸性,由于沥青含有沥青酸显酸性,如果两种酸性物质结合在一起大大降低了互相之间的化学吸附力,因此沥青与集料容易剥离。

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石灰岩、矿碴磨成矿粉或者直接加入一定的抗剥离剂,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化学吸附力。

此外,对粗集料的压碎值应有较高的要求,高等级路面一般不能高于28%,保证路面具有一定的抗压和抗滑能力。

2、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系沥青路面成功与失败之关键,要求试验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才能配制出优质的沥青混合料最佳级配,从组成设计角度来看,沥青混合料的配比应特别注意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3、骨料中和最大粒径的确定级配中的粗集料粒径大小与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强度和抗车辙能力有密切关系,从国内有关科研资料研究表明,当沥青混合料厚h与最大粒径D的比值,大于2时,抗疲劳强度显著提高,但抗车辙能力明显下降,而h/D小于2时抗车辙能力增强,而抗疲劳力减弱,应该说这是一个矛盾指标,为了中和一般情况下取h/D接近2时较理想,即骨料最大粒径取接近厚度的一半,相对而言,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粒径略为偏粗一点,且应采用开级配,本人在查看了有关澳大利亚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资料,受益匪浅,澳国沥青上面层均采用大粒径开级配,这样做有三个方面的好处:第一、粒径较大,棱角分明,增强了汽车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提高了抗滑性;第二、粒径偏大提高了路面抗车辙能力,有效地降低了路面平整度衰减;第三、在雨天由于开级配其内部有大量空隙,表面水可以在内部流动,减少路面悬浮水,减少车辆高速行驶的漂滑现象,更重要的是表面层可以为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水分提供一个消力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路面在潮湿状态时的抗滑能力。

因此,本人主张表面层h/D接近2,并且4.75mm以上粒径应在70%以上,这样的设计能达到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和抗滑性,减少路面平整度的衰减。

4、中面层的设计中面层应采用密级配,这一层是承上启下的结构层,一是要有良好的抗水渗透能力,防止雨水下渗到基层,破坏路面。

二是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能力,因此h/D应略小于2为好,应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5、下面层沥青混合料下面层应该说荷载承载层和应力扩散层的结合部,因此其强度、稳定性、耐久性都比较重要。

本人认为h/D应略大于或等于2,同时采用半开级配较为理想,由于中面层是一个完整的抗水层,雨水不会下渗,因此,不会有过多雨水下渗并通过下面层到路面基层,另一方面,半开级配提高了路面的热稳定性(由于沥青为黑色,夏天太阳暴晒吸热,其内部温度可达50~60℃),同时半开级配有较多的沥青及细粒填充,因此,使该层具一定的耐久性。

6、沥青油石比的选择沥青油石比由室内常规马歇尔试验进行确定,通常是由沥青混合料密实度、稳定度、孔隙率等指标初步确定沥青油石比,再与规范规定的上下值要求进行比较取值,我觉得在油石比确定应遵循下列原则。

7、油石比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综合考虑在寒冷地区冬天较冷,夏天时间较短,则油石比略为偏大较好,提高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和抗老化能力,相反在热带地区,夏天较长温度高,冬季时间短偏暖,则相应油石比取低限,提高路面热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华东地区,夏季高温时间增长,相应冬季变暖,低温时间变短,因此在油石比确定方面,应偏下限,确保沥青路面在夏季的热稳定性能,近几年华东地区建成的几条高等级路,有的泛油严重、车辙现象明显,这与油石比偏大、气温偏高持续时间长有直接关系。

8、重要的高等级路面油石比的确定应引进动稳定度试验传统的马歇尔试验虽然能确定最佳级配,但由于目前国内交通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吨位的车辆越来越多,过去的设计理论:黄河标准轴载及常规的试验手段已满足不了现在交通量增大、车辙增重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高等级路按标准设计、施工单位按规范施工,而路面照样出现问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因此本人主张在车流量集中、车载较大的主要干道,象能源基地、连接港口的道路、大城市之间的道路,沥青混合料除了要进行常规的马歇尔试验外,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动稳定度试验,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实际,由动稳定度鉴定级配和油石比是否合理,这也是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对比总结的一条经验,目前国家也正在试推广执行,因此,作为施工企业应有这方面的意识,虽然目前做这种试验的机构并不普及,且费用较高,但我觉得为了确保路面质量和使用年限,引进动稳定度试验进行检测是值得的。

9、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沥青路面试验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经过理论配比,现场验证后,即可以组织沥青混合料施工的试验段,试验段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通过试验段摸索技术数据:级配情况、油石比偏差、密实度、马歇尔及其它各指标、拌和出厂温度、最佳摊铺碾压温度、路面平整度、摊铺机虚铺系数、厚度、宽度等方面数据。

通过试验段摸索出最佳人员组织:拌和站人员、运输人员、现场指挥人员、施工人员、技术质量控制人员、试验检测人员。

保证各道工序,每道工艺有人去做,又不人浮于事,打乱仗。

通过试验段摸索出最佳机构组合:拌和能力、运输能力、摊铺能力。

碾压能力须相配,如拌和能力过大,摊铺能力过小,既影响拌和站工作效力的发挥,又影响路面质量,其他方面的机构也是如此,通过最佳组织得出相应的必备的各种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