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
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分析其作用
第二节:判定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分析其作用一、文章结构安排及其作用文章的结构,通俗说是一篇文章各个局部的整体安排,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更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
它由四大局部组成,分别为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线索与脉络、段落和层次。
〔一〕、开头与结尾1.判定文章开头的方式文章的开头,有两个作用,吸引读者和引出下文,中考阅读题中,通常要求考生判定文章是如何做到上述两点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五方面:〔1〕引入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或社会现象在作文的开头便引入读者所关心的话题或社会现象,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展现精彩片断一部大制作电影还没正式放影前,我们先看到的是它的宣传片花,短短的只有几分钟的片花,它最终将吸引更多的人前往电影院想去欣赏整部电影。
而这个片花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要起的作用——将故事精彩片断展现出来,吸引人们去欣赏其中的细节。
〔3〕可以设置悬念开头设置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求知愿望,吸引读者更好地阅读后面的内容。
〔4〕可以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通常为先列出某种社会现象或事件,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
读者知道你会在文章中给出你自己的答案和对这一现象或事件的解读。
因此,读者会继续阅读下文。
(5〕介绍背景通过介绍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到达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总述,当中考阅读题问到,这篇文章开头好在什么地方需要结全上面的途径答题,参考答案为:“这篇文章的开头通过设置悬念,巧妙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文章更有吸引力〞。
2.文章结尾的方式与作用文章结尾只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绾结全文,二个是令人回味,绾结全文是从写作的角度讲的,这一处知识点,与阅读关系不大,不作为考核点。
中考阅读考得较多的是令人回味,实现令人回味有三种途径:(1〕、言未尽答题结构:作者说的话或者是人物要说的话并没有直接说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深思,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2〕、事未完答题结构:在文章结尾处,文中故事好似并没有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问题描述怎样理清现代文的结构?怎样归纳文章要点?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二、复习范围1.论述类文章的结构(1)基本结构①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题。
好的引论要简明新颖。
②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
③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是解决问题。
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2)论证结构①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
②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丰富认识。
③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林庚的《说“木叶”》,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
④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文章的写作结构
文章的写作结构文章的写作结构,是一篇文章的组成形式和基本框架。
可以理解为人体的骨架,大树的根茎,房屋的地基。
具体到行文的过程中,就是指各部分内容之间组织与排列的次序。
比如,在确定了核心观点之后,你要怎么安排这个观点,放在文中什么位置?是放在开头,开门见山地点明中心?还是放在结尾,卒章显志以升华主题?明确的结构,能够体现作者写作的思路和线索,有条理,有层次,能更好地表现全文内容。
常见的文章的写作结构一般有下面四种:一、总分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是谋篇布局中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结构形式。
在文章的开头,先用一句话点明中心,接着围绕这个中心分别论述。
很多人在行文过程中,都会遇到思维混乱,不知如何下笔的情况。
此时,总分式结构,往往最能解决这种问题。
先把你想表达的内容写下来,当成自己的核心观点放在文章开头。
然后再按图索骥,查找资料找出支撑这个观点的事实或案例。
在安排和组织文章时,总分式结构的好处,在于刚开始就有核心观点出来“镇场”,能够起到先声夺人、引领全篇的作用。
二、对比式结构对比,简单来说,就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或同种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作比较。
对比可以区分差异点,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只有对比才能分出好坏。
比如前两天曝光的郑爽天价片酬事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个热点写一篇文章:首先介绍整个事件的过程和背景,然后说明普通打工人的心酸和不易,再然后列出郑爽之前的种种行为,最后亮出自己的观点,引导情绪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框架,但我用到的就是对比。
再完善一下,也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热点文。
一边是拿着天价片酬但却行为不端,一边是工作兢兢业业只够勉强过活。
两则案例放在一起,读者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情绪和共鸣,一下子就都有了。
这就是对比式结构的好处,通过反面对比,或是侧面对比,可以做到高下立判,根本不用多费什么笔墨。
三、并列式结构文章的各部分内容之间平均用力,不侧重和偏向任何一方,这就是并列。
并列的结构形式,可以分解文章主题,使其成为独立的几个部分,从而发掘不同的角度。
文章结构分析的技巧总结
文章结构分析的技巧总结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对文章结构进行准确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路,还能提升我们自身的写作水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些实用的文章结构分析技巧。
一、明确文章的类型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所分析的文章属于哪种类型。
常见的文章类型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等。
不同类型的文章往往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
记叙文通常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来组织内容。
例如,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可能会采用时间顺序,从童年、少年到成年依次展开。
议论文则一般包含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和得出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作者会通过列举事实、引用数据、引用权威观点等方式来论证自己的论点。
说明文主要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功能等进行说明,其结构可能会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形式。
散文的结构相对较为灵活自由,但通常会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通过联想、抒情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二、寻找文章的线索线索就像是文章的脉络,能够将各个部分串联起来。
线索可以是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
时间线索在记叙文中较为常见,作者会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
比如,描述一天的经历或者一个历史事件的发展。
空间线索则多用于描写景物或介绍某个场所。
作者会按照空间位置的转换,依次介绍不同的地方。
以人物为线索时,文章会围绕人物的活动和经历展开。
事件线索则以某个核心事件为中心,逐步揭示其前因后果和相关影响。
情感线索在散文中较为普遍,作者的情感变化贯穿始终,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三、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段落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文章结构起着关键作用。
常见的段落关系有并列、递进、转折、总分、分总等。
并列关系的段落通常在地位和重要性上是平等的,共同服务于文章的主题。
递进关系则是后一段的内容在前一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或拓展。
转折关系则是前后段落的内容形成对比或反差。
总分关系中,总述段落会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分述段落则对其进行详细阐述和说明。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应当注意不同文体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以及同一文体在结构上的变化。
如,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层次有以下方法:1、按时间先后划分;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描述内容的不同角度划分;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分析说明文有以下常见的结构形式:1、并列式;2、连贯式(按时间、空间顺序);3、递进式(按逻辑顺序);4、总分式(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议论文划分层次时可根据引论—本论—结论的总体结构来划分。
具体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逐层深入的“纵式”结构,另一类是并列展开论述的“横式”结构。
(二)准确概括段意的方法1、抓住表明文章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中心句)。
2、有些段没有中心句,就要抓住贯穿全段文章的中心意思。
概括段意的有效办法有三种:①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②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③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三)中心思想的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归纳中心思想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的核心。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中心思想的表现形式是有差别的: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是文章中心思想的集中表现;在说明文中,介绍事物的牲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的主题;在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包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以下方法:1、从分析标题入手。
(如《白杨礼赞》)2、从分析材料入手。
(如《孔乙己》)3、从分析首段入手。
(如《背影》)4、从分析篇末入手。
(如《故乡》)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如《白杨礼赞》)6、从概括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7、联系作品背景。
(如《孔乙己》)概括记叙文的中心一般规律和常用格式:①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概括中心思想时侧重抓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层次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层次文学作品是一种以文字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艺术形式。
而作为艺术形式的文学作品,其结构与层次的安排对于故事的展开、情节的发展以及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层次。
一、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文学作品的开端,通过引入故事的背景、人物以及主要的情节冲突,为读者营造出一个熟悉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在引言部分,作家通常会运用各种手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巧妙的开头、生动的描写等。
同时,引言部分也可以为后续的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奠定基础。
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是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阐述的重点所在。
为了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作家常常会采取一些策略来布局主体部分。
首先,结构上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故事的情节需要有起伏,扣人心弦,避免平淡无奇的叙述。
可以运用前后呼应、对比矛盾等手法,使情节的发展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在主体部分,层次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设置多个层次的故事情节或开设多个视角,可以让作品更有层次感,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
同时,层次的设置还有助于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关系的处理以及主题的阐发。
三、高潮部分高潮部分是文学作品的精髓所在,也是整个故事走向的转折点。
在这一部分,作者通常会通过设置冲突、打破常规以及引发触动人心的事件来达到高潮效果。
高潮部分的设置应当紧凑紧张,让读者的心情随之起伏。
通过高潮部分的处理,作家可以更好地展示作品的主题,让读者有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四、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是文学作品的收束之处,也是情节的结束和思想的总结。
好的结尾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的情感有所共鸣。
在结尾部分,作者可以运用不同的手法来收尾,如悬念、反转、回归等。
通过巧妙的结尾,作家可以给读者留下一个深思熟虑的空间,让读者在作品结束后依然沉浸在其中。
五、结构与层次的关系作品的结构与层次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结构是作品的骨架,而层次则是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和设置。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txt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乐观和悲观对这个世界都有贡献,前者发明了飞机,后者发明了降落伞。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掌握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文章表情形式的方法。
二、知识结构(一)文章的结构层次1.不同文体的不同说法①议论文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②记叙文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等③说明文并列式等2.从形式方面分析3.从内容方面分析(二)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略)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要求考生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综合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新迹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应成为中学生的能力之一。
我们在阅读中只有达到本能力的要求,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及采用的表现形式,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
”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
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无论什么文体的文章,作者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安排材料,这就是布局。
作者的布局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就是结构层次,结构层次根据文体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如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记叙文的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这种考查是对全文层次的分析,在高考中不占主位,高考命题趋向于分析一篇文章内部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所以,下面,我们着重讲解语段结构层次的划分。
划分语段层次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1.从形式方面分析:(1)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2)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如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五节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五节分析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考纲要求掌握划分结构层次、分析表情形式的方法。
二、知识结构的结构层次不同文体的不同说法①议论文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②记叙文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等③说明文并列式等从形式方面分析从内容方面分析分析的表现形式二、知识点、能力点提2K要求考生对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综合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新迹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应成为中学生的能力之一。
我们在阅读中只有达到本能力的要求,理清结构层次及采用的表现形式,才能真正理解。
分析的结构层次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的作者是决不乱走。
”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
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的结构,理清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达到读懂的目的。
无论什么文体的,作者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安排材料,这就是布局。
作者的布局在中的表现形式就是结构层次,结构层次根据文体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如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记叙文的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这种考查是对全文层次的分析,在高考中不占主位,高考命题趋向于分析一篇内部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所以,下面,我们着重讲解语段结构层次的划分。
划分语段层次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从形式方面分析: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掌握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如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
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分析段内表达方式。
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对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从内容方面分析:根据句意归类。
文章结构分析的实用方法
文章结构分析的实用方法在我们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文章结构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作品,还能提升我们自己的写作水平。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章结构分析呢?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类型。
常见的文章类型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不同类型的文章往往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
记叙文通常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篇章。
比如,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可能会采用时间顺序,从童年、少年到成年依次展开;描述一个旅游景点则可能会运用空间顺序,从入口、内部景观到出口逐步介绍。
议论文的结构相对较为固定,一般包括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和得出结论三个部分。
论点是文章的核心观点,论证则是通过列举事实、引用数据、举例说明等方式来支持论点,结论部分则是对论点的再次强调和总结。
说明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某个事物或现象,其结构通常是先介绍事物的概况,然后详细说明其特点、功能、原理等,最后可能会对其应用前景或影响进行展望。
了解了文章的类型后,我们可以从宏观层面来分析文章的结构。
这就像是给文章绘制一个“地图”,帮助我们把握其整体框架。
看看文章的开头,作者是如何引入主题的?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提出一个问题,还是直接阐述观点?开头部分往往能够为整篇文章定下基调。
接着,关注文章的中间部分。
这是文章的主体内容,不同类型的文章在这部分的展开方式有所不同。
记叙文可能会有丰富的情节和细节描写,议论文则会充满各种论据和论证过程,说明文则侧重于对事物的详细解释和说明。
再看看文章的结尾,作者是如何收尾的?是总结全文、提出展望,还是留下思考?一个好的结尾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文章更加完整。
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深入到微观层面,分析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段落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流畅?作者是否使用了过渡词或过渡句来引导读者的思维?比如“首先”“其次”“然而”“总之”等词语,能够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让读者更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课件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课件一、引言在阅读和写作中,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作者的思路,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本课件将带您系统地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二、文章结构层次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文章结构层次文章结构层次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布局,包括段落的划分、主题的呈现顺序、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二)结构层次的重要性良好的结构层次能够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三、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一)总分总结构这是一种常见且经典的结构。
开头提出总论点,中间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和论证,结尾再对总论点进行总结和强调。
(二)总分结构先提出总的观点或主题,然后通过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但没有专门的总结部分。
(三)分总结构先分别论述各个方面,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总体结论。
(四)并列结构几个部分之间地位平等,分别从不同方面共同支持主题,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五)递进结构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等顺序逐步展开,层次不断深入。
四、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的方法(一)抓关键语句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段落的开头和结尾,这些地方往往包含着关键的信息和主旨。
(二)明确段落大意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
(三)梳理逻辑关系分析段落之间是并列、因果、转折还是递进等逻辑关系。
(四)绘制结构图通过简单的图表或思维导图,直观地展示文章的结构层次。
五、实例分析以一篇议论文《读书的意义》为例:开头:“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途径。
”提出总论点。
中间:分别从“读书能够开阔视野”“读书可以丰富心灵”“读书有助于提升个人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结尾:“综上所述,读书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让我们在书的海洋中不断遨游,汲取智慧和力量。
”总结强调读书的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分析其作用
第二节:判定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分析其作用一、文章结构安排及其作用文章的结构,通俗说是一篇文章各个部分的整体安排,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更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
它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线索与脉络、段落和层次。
(一)、开头与结尾1.判定文章开头的方式文章的开头,有两个作用,吸引读者和引出下文,中考阅读题中,通常要求考生判定文章是如何做到上述两点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五方面:(1)引入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或社会现象在作文的开头便引入读者所关心的话题或社会现象,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展现精彩片断一部大制作电影还没正式放影前,我们先看到的是它的宣传片花,短短的只有几分钟的片花,它最终将吸引更多的人前往电影院想去观赏整部电影。
而这个片花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要起的作用——将故事精彩片断展现出来,吸引人们去观赏其中的细节。
(3)可以设置悬念开头设置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求知愿望,吸引读者更好地阅读后面的内容。
(4)可以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通常为先列出某种社会现象或事件,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
读者知道你会在文章中给出你自己的答案和对这一现象或事件的解读。
因此,读者会继续阅读下文。
(5)介绍背景通过介绍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达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总述,当中考阅读题问到,这篇文章开头好在什么地方?需要结全上面的途径答题,参考答案为:“这篇文章的开头通过设置悬念,巧妙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文章更有吸引力”。
2.文章结尾的方式与作用文章结尾只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绾结全文,二个是令人回味,绾结全文是从写作的角度讲的,这一处知识点,与阅读关系不大,不作为考核点。
中考阅读考得较多的是令人回味,实现令人回味有三种途径:(1)、言未尽答题结构:作者说的话或者是人物要说的话并没有直接说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深思,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2)、事未完答题结构:在文章结尾处,文中故事好像并没有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1、抓住文体特征进行分析
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层次有以下方法: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③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④按描述内容的不同角度划分;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议论文的特点是“以理服人”,不仅要求语言严密、逻辑性强,而且文章的结构也是灵活多样的。
但它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它的结构方式大致有两种:逐层深入的纵式结构和并列展开的横式结构。
说明文有以下结构方式:①并列式;②连贯式(按时间、空间顺序组合);③递进式按逻辑顺序组合);④总分式。
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分析
关键性句子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的首句尾句。
关键性词语有:①表指代性的词语,如“这样、这些、这种、这个问题、这种情况”;
②关联性词语,如:表语意转折的“相反”“否则”“与此不同”;表递进的“更加”“而且”;表承接的“首先”“其次”;表因果的“因此”“那么”“由此看来”;表并列的“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③衔接性词语,如“也”“于是”等。
3、通过语句间的组合关系分析
文章是由段落组合的,其内容是根据各语段的大意来综合的,各个语段、各个层次之间,不论怎样排列,但它们所要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各个语句之间都有一定的语脉。
阅读时,把握住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分析其作用
第二节:判定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分析其作用一、文章结构安排及其作用文章的结构,通俗说是一篇文章各个部分的整体安排,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更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
它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线索与脉络、段落和层次。
(一)、开头与结尾1.判定文章开头的方式文章的开头,有两个作用,吸引读者和引出下文,中考阅读题中,通常要求考生判定文章是如何做到上述两点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五方面:(1)引入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或社会现象在作文的开头便引入读者所关心的话题或社会现象,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展现精彩片断一部大制作电影还没正式放影前,我们先看到的是它的宣传片花,短短的只有几分钟的片花,它最终将吸引更多的人前往电影院想去观赏整部电影。
而这个片花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要起的作用——将故事精彩片断展现出来,吸引人们去观赏其中的细节。
(3)可以设置悬念开头设置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求知愿望,吸引读者更好地阅读后面的内容。
(4)可以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通常为先列出某种社会现象或事件,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
读者知道你会在文章中给出你自己的答案和对这一现象或事件的解读。
因此,读者会继续阅读下文。
(5)介绍背景通过介绍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达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总述,当中考阅读题问到,这篇文章开头好在什么地方需要结全上面的途径答题,参考答案为:“这篇文章的开头通过设置悬念,巧妙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文章更有吸引力”。
2.文章结尾的方式与作用文章结尾只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绾结全文,二个是令人回味,绾结全文是从写作的角度讲的,这一处知识点,与阅读关系不大,不作为考核点。
中考阅读考得较多的是令人回味,实现令人回味有三种途径:(1)、言未尽答题结构:作者说的话或者是人物要说的话并没有直接说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深思,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2)、事未完答题结构:在文章结尾处,文中故事好像并没有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文章结构分析的实用方法
文章结构分析的实用方法在我们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结构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作者的思路,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章结构分析呢?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明确文章的类型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所分析的文章属于哪种类型。
常见的文章类型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等。
不同类型的文章往往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
记叙文通常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讲述一个故事或经历。
议论文则通常有明确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结构较为严谨,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说明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事物或事理,其结构可能会按照事物的特征、性质或者功能等方面进行组织。
散文则相对较为自由,结构可能会比较灵活,但也会有一定的线索或主题贯穿其中。
二、寻找文章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整篇文章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事件、时间、空间、情感等。
通过找到线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以时间为线索的文章中,作者会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件的发展;以空间为线索的文章,则会随着空间的转换来展开描述;以人物为线索的文章,会围绕人物的经历和活动来构建情节。
三、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
开头通常会引出主题,吸引读者的兴趣,为下文的展开奠定基础;结尾则会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者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有些文章的开头会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则会通过设置悬念、引用名言、讲述故事等方法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结尾部分,有的会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有的会深化主题,有的则会以富有哲理的话语给人以启示。
四、划分段落层次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段落层次,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出文章的结构。
一般来说,每个段落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段落之间会通过过渡句或过渡段来实现自然的衔接。
文章结构分析的技巧解析
文章结构分析的技巧解析在阅读和写作中,文章结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
它就像一座建筑的框架,支撑着整篇文章的内容,决定了信息的传递效果和读者的理解程度。
掌握文章结构分析的技巧,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他人的作品,还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使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
一、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1、总分总结构这是一种最为常见且基础的结构。
文章开头提出主题,中间通过多个段落分别阐述观点和论据,最后在结尾部分对主题进行总结和升华。
例如,一篇论述“读书的重要性”的文章,开头点明读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中间分别从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培养思维等方面论述,结尾再次强调读书的价值,并呼吁大家多读书。
2、并列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个段落之间的地位平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来阐述主题。
比如,一篇关于“旅游的好处”的文章,可以分别从放松身心、增长见识、结交朋友等几个并列的方面来展开。
3、递进结构文章内容按照逻辑上的递进关系逐步深入。
例如,讨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先从良好的学习习惯说起,然后讲到合理的时间管理,最后深入到心态调整和自我激励等方面,层层递进,逐步深化主题。
4、对比结构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事物、观点或现象,来突出主题。
比如,“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通过对比两者在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清晰地呈现各自的特点和优劣。
二、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1、关注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会点明文章的主题或引出核心问题,而结尾则通常会对主题进行总结或给出结论。
通过仔细研究开头和结尾,我们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大致方向和重点。
2、划分段落层次将文章按照内容的不同划分成若干段落,并分析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这样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文章的布局和逻辑关系。
3、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关键词和关键句往往能够体现文章的核心观点和段落之间的过渡。
例如,“首先”“其次”“然而”“总之”等词语,常常提示着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4、绘制思维导图对于较为复杂的文章,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文章的主题、各个段落的要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现出来,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结构。
第五讲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2020年8月7日星期五第五讲分析文章结构、层次一、什么是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文章的结构,实际上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层次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
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段落内部的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
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
二、分析结构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结构分析的目的:分析结构、理清层次,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层次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事实上,高考试题直接考查结构分析的试题并不多见,而需要凭借结构分析来正确回答试题的频率是相高的。
1、阅读下列文字,答题。
①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
②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
③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
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
④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⑤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的豪绅的气焰之盛,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
⑥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
⑦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这段文字的段内层次应怎样划分为宜?这个段落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第一层次是①②③句,写鲁迅与柔石互相来往的时间和地点。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按照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前后时间分析;如《藤野先生》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址转换分析;如《最后一课》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如《皇帝的新装》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址分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情感的转变分析。
如《背影》、《紫藤萝瀑布》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转变,即空间转变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转变,即时间转变分析。
记叙文的结构(一)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类型:一、并列式:不同的空间、角度、内容,各层之间是并列关系。
二、连贯式:按事情的发展进程或时间的前后顺序安排结构,各层之间彼此连贯。
3、总分式:(1)总——分——总。
(2)总——分(3)分——总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
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上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咱们两个人的各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
笑呀,闹啊四合院的处处充满咱们的声音。
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的坐不住了。
一天,她对咱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和世香彼此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
是啊,什么叫累呢?咱们从没想过。
累,离咱们何等遥远啊。
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
”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
当咱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你们为何不去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呢,多好玩呀?”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夹在一本薄薄的书里。
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感觉糖纸有什么好玩。
世香却来了兴致,“您为何要咱们攒糖纸呀?”“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可以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我和世香惊呆了。
电动狗或许不让今天的孩子稀奇,但在二十连年前我童年的那个时期,表姑的许诺足以使咱们激动好久。
如何分析文章层次,把握行文思路
如何分析文章层次,把握行文思路文章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式和章节结构。
如形式结构、开头结尾、章节段落、过渡衔接、伏笔照应等。
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不同。
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
如观点材料、部分和整体等等。
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如何分析文章层次,把握行文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内容入手,抓文章整体。
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解答阅读题的第一步。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而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弄清文章段意、层意,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考生务必要认真读懂全文,在此之前,不应该匆忙做题。
2、从文体入手,抓结构特征。
不同的文体,其行文思路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就社会科学类文章来说,一般是议论文。
议论文常按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组织文章结构。
本轮部分常采用的论证结构有:(1)并列式结构,主要用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2)对照式结构,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是用另一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实(或意见)的结构方式;(3)层进式结构,在论证中,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不不推进的结构方式;(4)总分式结构,论证的层次是总分关系的结构层次,又分为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三种。
3、从语言入手,抓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如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的起始句或收尾句。
关键词语,如表语意转折的“相反”“与此不同”,表递进关系的“更”“而且”,总结性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指代性的“此”“即”,强调性的“尤其”等。
这些语句和词语对理解文章的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各语句之间都有一定的语脉,语段内部往往会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词语,如“于是……”“然而……”“与此同时……”等,这些词语清楚地表明语段内部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如《藤野先生》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如《最后一课》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如《皇帝的新装》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如《背影》、《紫藤萝瀑布》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结构(一)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类型:1、并列式:不同的空间、角度、内容,各层之间是并列关系。
2、连贯式: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各层之间互相连贯。
3、总分式:(1)总——分——总。
(2)总——分(3)分——总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
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
笑呀,闹啊四合院的到处充满我们的声音。
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的坐不住了。
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
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没想过。
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
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
”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
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你们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呢,多好玩呀?”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夹在一本薄薄的书里。
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
掌握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文章表情形式的方法。
二、知识结构
(一)文章的结构层次
1.不同文体的不同说法
①议论文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
②记叙文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等
③说明文并列式等
2.从形式方面分析
3.从内容方面分析
(二)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略)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要求考生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综合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新迹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应成为中学生的能力之一。
我们在阅读中只有达到本能力的要求,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及采用的表现形式,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
”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
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无论什么文体的文章,作者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安排材料,这就是布局。
作者的布局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就是结构层次,结构层次根据文体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如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记叙文的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这种考查是对全文层次的分析,在高考中不占主位,高考命题趋向于分析一篇文章内部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所以,下面,我们着重讲解语段结构层次的划分。
划分语段层次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1.从形式方面分析:
(1)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
(2)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如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
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3)分析段内表达方式。
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对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从内容方面分析:
(1)根据句意归类。
一个语段由许多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句子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
(2)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
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靠它们,我们便可弄清某层次开头、结尾的界限。
(二)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
文章的表现形式是指布局谋篇、运用表达方式和运用语言的技巧。
如:文章线索,前后呼应,悬念伏笔,衬托渲染,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等。
文章的结构布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精心构思,刻意安排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
因此,分析结构布局,可根据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层次的确定、叙述的先后,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文章的线索等。
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是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
不同的文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也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语言是文章的主体,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需要不同的语言,如议论文讲求严谨周密,说明文讲求简明准确,记叙文有的讲求朴素自然,有的讲求生动形象,也有的追求新颖精美等。
再有的文章语言清新飘逸,有的深沉凝重;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悲哀低沉……阅读文章,可从语言的表现力看到文章的特色。
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的分析考查的试题类型有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如1991年第27题;也有让考生自主完成语段层次的划分,如1995年第24题;也有以简答题方式出现的,如1993年高考第24题,等等。
考题例析
例1.1991年高考第27题:本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选择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
①→②③→⑤⑥⑦⑧⑨
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分析:仔细阅读原文,不难发现这一段的层次应分为三层:先总述,接着介绍坟墓,然后再从树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所以说b项是正确的。
这题考查的是把握、归纳文章一段内的结构层次。
例2.1995年高考第24题:第一自然段由四句话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
根据作者的思路,该段的第一层应划分在哪里?用“”在下面的标记符号中表示。
①②③④
分析:这题考查考生能否把握段落的结构层次,我们通读语段之后发现①②③结合得很紧,②③之间是并列关系,“其一”、“其二”是语言标志,②③两句是对①句的分说,④句则是对前三句的承接,表述角度也发生了变化,答案为:①②③④。
这道题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划分。
例3.1993年高考第24题:本题中自a到j有10处没有标点,其中有几处应加分号,其余均为逗号。
应该使用分号的是(只填字母)
分析:这里考查的实际上是划分语段内层次的分析能力。
10个语句单位,实际上只能分为4个意群,在c,f,h三处用分号断开,这样才能明确显示这个长句构成的语段内部的层次。
仔细阅读,不难看出这样四个并列的意思:abc——概念的内涵固定化;def——对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gh——强调记忆和聚敛性思考练习;ij——情感因素不足,这道题如果考生能理清这个思路,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四、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这段文字先后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这段文字可分为几层?如何划分?
参考答案:
1.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按观察的角度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静而动。
2.分五层
第一层:“曲曲折折……舞女的裙”
第二层:“层层的叶子中间……碧天里的星星”
第三层:“微风过处……渺茫的歌声似的”
第四层:“这时候……凝碧的波痕”
第五层:“叶子底下……更见风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