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7课 重复的魔力14-苏少版
重复的魅力说课稿
《重复的魅力》说课稿说课内容:本课为苏教版美术教材第十四册第7课《重复的魔力》,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第一课。
一、说教材:教材简介:重复构成属于平面构成,是一种最常用、较为简易的表现手法,它不同于绘画,不同于图案,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某种规律性的、抽象性的设计。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方法,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重复构成的要素和构成形式,了解重复构成在生活、生产等领域里的广泛应用。
2.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利用剪贴、手绘等方法,设计制作有趣的重复构成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体验生活中重复图形的美感,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
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完全重复构成的要素。
着重对学生进行创造的培养及审美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是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让设想付诸实施。
二、说教法、说学法本课教学中,首先要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重复现象,认识到重复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体会重复产生的秩序美、规律美、统一美,然后进一步分析并归纳出重复构成的组成要素和设计制作方法,最后结合生活实践,指导学生设计一件重复构成作品,让学生感受重复构成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通过自身的动手体验,启发学生认识重复构成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并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在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法、引导发现法、设问法、讨论总结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讨论/合作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重复图案让学生观察。
2、问:这些图都有什么共同点呢?(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重复构成的概念。
一个单独的形。
我们称其为“单形”。
当这个单形按照某种方法重复排列,形成一定的数量,就可以设计出一件重复构成的作品。
《第7课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复”这一艺术手法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重复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3. 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理解重复的魔力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重复的魔力”展开,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视频,了解重复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图案设计:学生需运用所学的重复手法,设计一幅具有独特风格的重复图案。
设计时要注意图案的构图、色彩搭配和线条的流畅性。
3. 素材准备:学生需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笔、颜料、纸张等,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4. 创作实践:学生需按照设计的图案,在纸张上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重复的魔力。
创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和创意的发挥。
三、作业要求1. 图案设计要具有创新性,能够体现出重复手法的魅力。
2. 色彩搭配要合理,构图要均衡,线条要流畅。
3. 实践操作时要注意安全,保持教室清洁。
4. 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作品上注明姓名、班级和日期。
5.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作业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线条流畅性等方面。
2. 鼓励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3. 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激励学生积极创作。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质量,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2. 鼓励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便更好地理解重复手法的应用。
3. 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重复手法的应用,还能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重复的魔力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教师的反馈和学生的互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
重复的魔力优秀教案
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美术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各种彩纸、卡纸、剪刀、胶水。
5、老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范图、剪刀、彩纸、胶水。
四、教学重点:1、认识平面构成,重复构成,基本形概念,了解重复的形的特征及规律。
2、学习利用剪贴的方法制作一张重复构成的作品。
五、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重复的形,能巧妙设计新颖的图案,并能在日常生活、设计中灵活运用重复的形。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超市货架商品照片师:当我们走进这家超市的时候,一排排的货架和琳琅满目的商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生:数量多、排放整齐师: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生:吸引消费者师:商品的数量多是指商品的重复排列,商家用重复的手法摆放商品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从而达到成功销售的目的。
教师回放图片,并适当提示引导,从数量和排列上说出特点,回归课本——引出课题:重复的魔力(多媒体打出课题)(二)欣赏重复.1.播放《千手观音》舞蹈视频:(进一步来感受重复的魔力)师:这段舞蹈同学们熟悉吗?生:非常熟悉。
师:舞者是用什么方法让你记住这段舞蹈的?你看到了什么?生:不断重复的姿态和手势师:非常好,不断重复画面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不断刺激我们的视觉,强化我们的记忆,所以我们很容易记住这段舞蹈,2.播放一段国庆阅兵视频:师:看完这段视频和图片,相信同学们感受很深刻,心里一定充满了自豪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观看后的感受。
生:整齐、统一壮观、震撼人心、漂亮、、激动人心等师:整齐划一的队形和一致的步伐同样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让人们产生一种壮观的感觉。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超市货物、两段视频资料的赏析,通过欣赏与观察,学生切身感受到了重复现象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力,让学生对重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课程的深入做好铺垫。
(三)感受体验:a.思考:在自然界和生活中,这种由单个形不断重复而呈现出美感的例很多,请大家列举一下。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七课《重复的魔力》说课稿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七课《重复的魔力》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重复的魔力》,本课选自苏教版美术教材第十四册第7课,属于设计应用课。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教法学法等七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说教材众所周知,重复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重复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本课主要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欣赏重复产生的秩序美、统一美、规律美,学习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并能用剪贴的方法进行有创意的表现。
由于本课是本册设计领域的第一课,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该领域后面几课的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课共分为两课时,我主要对第一课时——完全重复构成的教学进行设计。
二、说说学情我觉得,上好一节课,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好学生的“脉”,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
初一的学生对重复的现象,有一点的感性认识,在十三册《物品上的花廊》一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对理解重复构成的骨式很有帮助,但学生的想象力正遭遇瓶颈,较难设计出造型美、别具一格的重复作品,还需教师有序的指导。
三、说说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重复构成的要素和变化形式;了解重复构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能利用剪、贴等简单的方法,创造有趣的重复图形。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体验,开拓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表现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A、了解重复构成的变化规律B、引导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C、培养学生创造力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难点设定为:教学难点:掌握重复构成的变化方法;挖掘学生创造力。
四、说媒体的使用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其直观性和生动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和感知重复的魔力,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
“重复的魔力”教案
“重复的魔力”教案教案:重复的魔力教学目标:1.了解“重复”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使用“重复”提高技能和效率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材料:纸、铅笔、红笔、计时器;2.教学媒体:投影仪、计算机、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主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重复的事物。
你们能列举一些例子吗?”2.学生回答问题并将例子写在纸上,然后展示给全班。
二、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重复”的定义和重要性。
2.教师展示诸如“重复的力量”之类的名言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使用“重复”提高技能和效率的方法。
a.学习新技能时,通过反复练习巩固;b.解决问题时,寻找重复的模式;c.完成任务时,使用时间管理工具。
三、实践(30分钟)1.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一系列重复练习。
a.练习1:以最快的速度写下26个字母;b.练习2:20秒内做尽量多的俯卧撑;c. 练习3:尝试把“Hello, world”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5个不同的人;d.练习4:用纸和铅笔反复写下一个单词,例如“重复”。
2.教师计时并记录每个小组的成绩,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重复对提高技能和效率的影响。
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复的重要性。
2.教师分享一些成功的经历和名人的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作业(5分钟)1.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重复的短文,并讨论他们如何使用“重复”的方法改善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评估:一、小组活动表现评估(10分钟)1.教师收集小组活动成绩记录,并与学生一同分析每个小组的表现。
2.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例如:“你们在练习中使用了什么技巧?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二、作业评估(5分钟)1.学生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作业,教师评估他们对“重复”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效果评估(5分钟)1.教师以简要的问题回顾课堂内容并与学生讨论。
重复的魔力教案
重复的魔力教案教案标题:重复的魔力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重复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重复的积极态度和学习习惯。
3. 提供多种重复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引用一句关于重复的名言或谚语,如“熟能生巧”,来激发学生对重复的思考和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认为为什么重复对于学习和提高技能很重要?”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
探究(10分钟):1. 向学生解释重复的定义:反复做同一件事或学习同一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重复的好处,如加深记忆、提高技能、强化理解等。
3. 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如音乐家、运动员或科学家,他们通过反复练习和学习取得了成就。
实践(15分钟):1. 提供学生一个练习或任务,要求他们通过重复学习来提高技能或记忆。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乐曲、一个体操动作或一个科学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练习和学习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分享他们如何通过重复克服这些困难的经验。
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强调重复的重要性和价值。
2. 提供一些重复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如分段学习、复习计划、使用闪卡等。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运用重复学习的策略。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其他学科或兴趣爱好中如何利用重复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经验和故事。
2. 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作业,要求他们记录一周内的学习和练习时间,并反思重复学习对他们的影响。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或任务,评估他们对重复学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课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教案扩展:1. 在后续课程中,引导学生将重复学习应用到其他学科或技能的学习中,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重复学习习惯,并定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了解到重复学习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利用重复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第7课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复”这一艺术手法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操作理解重复的魔力。
3. 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美术素养。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重复”的概念及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并展示相关实例,如建筑、绘画、设计等领域的重复运用。
2. 观察实践:学生需选择一件身边的物品(如文具、生活用品等)进行观察,分析其外观上的元素是否有重复出现的情形,并尝试分析这些重复出现元素对于整体视觉效果的影响。
3. 创意设计:学生根据自己对“重复”的理解,结合所选物品的特点,进行创意设计。
要求学生使用重复的元素进行组合或排列,创作出具有新意的图案或造型。
4. 制作实施:学生利用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工具,将自己的设计构思以美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是通过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实现。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理解“重复”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2. 观察实践部分:选择的物品要具有代表性,观察要细致入微,分析要准确到位。
3. 创意设计部分:设计要富有创意,能体现出对“重复”的理解和应用。
4. 制作实施部分:作品要美观、整洁,使用的材料要合理,色彩搭配要和谐。
作品要体现出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观察实践分析、创意设计的独特性以及制作实施的完成度进行评价。
2.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作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3. 评价标准包括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针对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验。
3.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将作品带回课堂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其他同学和老师提出建议和意见。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对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7课 重复的魔力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第1课时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器物、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技能目标:充分应用重复构成的视觉变化,并将这些重复构成的设计变化有效地应用到具体的物象或图式中。
情感目标:通过重复构成的视觉变化,体会和感悟视觉中单个到多重的视觉变化与影响力,体验这些变化的美学意义,获得设计语言中由重复构成带来的审美经验,并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小组合作意识,加强同学们相互之间的学习纽带作用。
2学情分析班里一共有32个学生,学生普遍有一定的审美和造型基础以及鉴赏的能力,并懂得举一反三,课下也会自主提前做好美术课的相关准备工作,但个别学生会有能力欠缺的表现,并在上课时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骼的定义及其形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将重复构成中的骨骼形式变化形成重复构成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有关重复构成的小知识点;将这些骨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器物、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2、通过重复构成的视觉变化,体会和感悟视觉中单个到多重的视觉变化与影响力,体验这些变化的美学意义,获得设计语言中由重复构成带来的审美经验,并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小组合作意识,加强同学们相互之间的学习纽带作用。
4.1.2学时重点了解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骼的定义及其形式变化的规律。
4.1.3学时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有关重复构成的小知识点。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录像导课1、多媒体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片段,学生欣赏并谈感受,陈述原因。
2、思考:假如击缶只有一个人,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带着思考进入课题《重复的魔力》。
活动2【讲授】寻找重复1、呈现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重复现象的图片,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
2020—2021学年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7课重复的魔力
重复的魔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重复构成,了解重复构成的基本要素,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
过程与方法:了解重复构成的特点和组成要素,分析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利用剪贴等方法,设计制作有趣的重复构成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与体验,开拓艺术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表现的能力,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分析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难点:拓展学生思维,进行平面构成造型的构思和实施,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同种实物若干、重复构成范作、其他辅助材料等。
2.学生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纸、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导入·运用图片来传达重复现象。
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术现象——重复构成。
·运用视频增强视觉感受体会(动物迁徙视频)老师: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大家都会收集各种图片和视频,愉悦心情。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段纪录片片段,大家体会一下其中蕴含的美术现象。
老师:在这段视频中,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壮观的视觉效果是由什么引起的?学生:(回答)老师:这种大量相同事物组合在一起造成视觉冲击的美术技巧就叫重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重复的魔力》,了解重复构成的定义及其分类。
(板书“重复的魔力”)新授一重复构成的定义老师:你觉得重复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单独的形,我们称其为“单形”,把这个“单形”按照某种方法重复排列,形成一定数量,就可以称之为重复构成。
二寻找——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师:在我们身边有着大量重复的现象。
(展示图片)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
(大家齐声回答我,这些图片哪儿有重复现象?)(展示图片)人类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学会了运用重复的方法来构造,这在建筑中最为常见,注意观察这些建筑表面的装饰。
·小活动(1)(寻找身边的重复现象)老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在这间教室里寻找一下,哪儿有着重复的现象,把它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七年级美术下册《重复的魔力》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复”这一艺术表现手法,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重复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重复手法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能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本章节《重复的魔力》旨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重复手法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创作中体现个人特色和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重复手法相关的美术书籍或文章,了解重复手法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5.观察记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重复现象,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6.小组分享:组织学生在下一节课前,进行小组内部分享,讨论各自作业的完成情况,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
6.课后拓展,提升审美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重复手法进行创作,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艺术,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具有重复元素的自然景观、建筑、图案等,引导学生感受重复的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破重点
2020—2021学年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7课重复的魔力(1)
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7课《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重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重复构成也是平面构成中最简易和最常见的一种构成,它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和全新的造型理念迅速成为当今各艺术门类、设计的新鲜血液,极大地拓展了现代艺术的审美领域,丰富了艺术及其设计的思维以及表现手段。
它富有推理性的构思设计、哲理性的概括表现、秩序性的组织结构,蕴含着一种时代精神和时代美。
本课分2课时,第1课时主要学习完全重复构成,第2课时主要学习非完全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此教学设计针对第1课时。
■二、学生分析:十四岁左右的青少年是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学生经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本课所要讲授的重复构成内容,也具备感性认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方法,拓展艺术设计思维方式,尝试现代艺术设计构想与创作,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敏锐的观察力,引发学生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成功创造美,并为学生终身享受艺术作好铺垫。
■三、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主要从生活中的重复图形和重复现象入手,在制作简单的重复图形中理解重复构成,体验重复构成的奇妙之处。
通过课程的学习,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平面设计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课,在教学中应注意探究、讨论、协作等因素,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器物,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应用重复构成中的形式变化并将这些重复构成的设计变化有效地应用到具体的物象或图式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重复构成的视觉变化,体会和感悟视觉中单个到多重的视觉变化与影响力,体验这些变化的美学意义,获得设计语言中由重复构成带来的审美经验。
《第7课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重复”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力和独特作用,能够观察和感受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掌握基础的美术构图和创意方法,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的内容主要围绕“重复的魔力”这一主题展开。
1. 观察与记录:要求学生寻找并记录身边存在的重复元素,如街上的招牌、家里的家居物品等,观察并分析这些重复元素如何构建空间秩序,提升视觉效果。
2. 创作实践: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重复”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作品形式可以是绘画、拼贴、摄影等,要求体现出“重复”的创意和美感。
3. 作品说明:学生需为作品撰写简短的说明文字,解释作品中“重复”元素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其背后的意义和美感。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记录:学生需细致观察,准确记录身边的重复元素,包括其位置、形态、色彩等细节信息。
2. 创作实践: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大胆尝试,合理运用各种美术手法和材料,将“重复”的魔力充分表现出来。
作品应具有创意性和独特性。
3. 作品说明:说明文字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表达作品的意图和创意。
同时,应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将从作品的创意性、美观性、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
同时,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作品的说明文字也将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2. 评价方式: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交流。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反馈和参考。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2. 学生反馈:学生需根据教师的评价和指导,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
通过以上内容为初中美术课程《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
《第7课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理解“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重复的规律和表现形式。
2. 技能与操作:学生能够运用重复的技巧,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美术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的美术创作态度,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重复的魔力”这一主题展开,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创作练习。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选择:学生需选择一个与“重复”有关的主题进行创作,如“重复的花纹”、“重复的建筑”等。
2. 素材准备:学生需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水彩笔、颜料等)和画纸等绘画材料。
3. 创作过程: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线条、色彩等手段,在画纸上进行创作。
要求作品中至少包含一种重复的元素,并体现出重复的规律和美感。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作要求:学生需按照所选择的主题进行创作,确保作品中的重复元素符合主题要求,同时要求作品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2. 色彩搭配:学生需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使作品色彩丰富且协调。
3. 画面布局:学生需合理布局画面,确保作品整体协调、美观。
4. 提交方式:学生需将完成的作品以图片形式提交至班级群或教师邮箱,并附上作品名称和创作思路。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创意性:评价学生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2. 技术性:评价学生运用重复技巧的能力和绘画技巧的掌握情况。
3. 表现力:评价学生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和艺术效果。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通过教师评语、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
以上是初中美术课程《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的第一课时内容,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重复的魔力”这一主题,掌握重复图案的设计与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中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与运用。
重复的魔力(教案)
重复的魔力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用拼贴的方法制作重复图案。
操作目标:培养发散性思维,完成有个性的重复构成组合练习。
情感目标: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培养新的造型观点和审美情趣。
二、学生课前准备:各种便签贴、卡纸、剪刀、胶水,彩色吸管,一次性餐盘等。
老师课前准备:课件、范图、剪刀、彩纸、胶。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重复的魔力是一节图案设计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重复的形的现象,感受这种现象产生的美感,初步理解重复的魔力平面构成知识,学习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并能利用剪贴的多种方式实行表现。
四、教学重点:1、理解平面构成,重复构成,基本形概念,理解重复的形的特征及规律。
2、学习利用拼贴的方法制作一张重复构成的作品。
五、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重复的形,能巧妙设计新颖的图案,并能在日常生活、设计中灵活使用重复的形。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行走校园的记录》系列照片,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重复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统一感、节奏感、秩序感。
2.欣赏生活中的重复排列的照片。
二、引出课题:重复的魔力(多媒体打出课题)1.提问:什么叫重复?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按原来的样子再次做。
在美术中,我们这样说:一个完整独立的形象,被称为“单形”。
单形若同时出现两次以上,就构成了重复的形式。
三、感受体验:古今中外,人们利用重复的图案,装饰物品,从而达到美化生活的目的。
1、试试看,用手中的材料,做重复的图案。
并说一说,你是用哪一个单形重复排列的?2、请大家思考并讨论:同样的单形,能够做哪些方面的改变使自己的重复图案与众不同?方向、颜色、大小,图片感受,教师示范。
3欣赏图片,比较三幅图,同样的单形,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为什么会不同?a、重复构成要素:基本形、骨骼。
基本形:一个完整、独立的被用来重复的形象。
骨格:单形的编排秩序,即图形的构成组合方式。
《第7课 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重复的魔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复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3. 让学生理解重复的魔力在生活和艺术中的实际应用。
二、作业内容:1. 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下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建筑、图案、色彩等。
要求至少观察三个不同的物品,并拍照或画图记录下来。
2. 创作重复图案:学生根据提供的图案或自己设计图案,使用各种材料(如:彩纸、画笔、颜料等)进行重复图案的创作。
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图案,也可以是复杂的几何图案。
要求至少完成三个不同的作品。
3. 观看重复艺术作品:学生观看一些重复艺术的视频或图片,了解重复在艺术中的运用,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模仿或创新。
4.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创作过程,讨论重复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三、作业要求:1. 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作业需要拍照或画图记录,并在作业完成后提交;2. 创作重复图案时,学生需要使用多种材料,完成至少三个不同的作品;3. 观看重复艺术作品时,学生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写出简单的观后感;4. 小组讨论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代表发言。
四、作业评价:1. 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的评价标准包括:是否发现了重复现象、记录是否清晰、是否有创新观察;2. 创作重复图案的评价标准包括:作品的完整性、材料的运用、重复效果的体现;3. 观看重复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包括:是否认真观看作品、是否理解了重复的运用、是否有所创新。
五、作业反馈:在作业评价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反馈和建议。
对于完成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将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同时,教师也会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通过这次作业,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重复的魔力,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7课 重复的魔力-优秀
第七课《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野徐中学姚文密【教学内容】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重复的魔力》。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思考、寻找自然或生活中的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单元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二)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方法,充分应用重复构成中的形式变化,并进行有创意的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与体验,开拓艺术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探究。
【教学过程】(一)走近重复1、教师展示两段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
(1)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片段。
(2)“黄金搭档”广告。
2、教师提问:(1)刚才的两段录像在形式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重复的现象:肢体的重复、声音的重复)(2)这些重复的现象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通过欣赏与观察,学生切身感受到了重复现象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力,揭示课题——重复的魔力。
(二)初识重复1、观赏重复: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
(图1—图4)图1 图2 图3 图4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许多重复的现象,情绪受到感染。
2、寻找重复:请学生举例自然界还有哪些重复的现象。
3、思考重复:请学生回答图片中是什么元素进行的重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视觉感受。
(图5—图6)图5 图64、再找重复:请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重复构成,深化对重复构成的理解,使学生对重复构成与生活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悟到重复构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感悟重复1、一个单独的形,我们称其为“单形”。
把这个单形按照某种方法重复排列,形成一定的数量,就可以设计出一件重复构成的作品。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体验尝试在卡片上用手里的谷物做重复排列,并请学生自己介绍如何进行排列组合的。
3、出示两幅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图片中的基本形是什么图形。
引导学生寻找基本形的排列方式,了解骨格和骨格线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重复的魔力》属“设计·应用”领域,也是“设计·应用”的第一节,体现了平面构成独特的设计语言和造型理念,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对于现代艺术的审美。
另一方面,重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重复构成也是平面构成中最简易和最常见的一种构成,学生们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学习过剪纸等基本方法,本课在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从而加以提高。
本节是从形的重复产生的视觉魔力来研究自然和生活中有序的设计的美。
教材中的四个小标题,是符合学生由体验感悟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接受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感受渐变与分解重复充满的设计的趣味性。
学情分析:
1、初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而且对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认知的水平和认知规律,学生不能真正理解重复构成的要素和和重复构成的形式。
2、十四岁左右的青少年是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尝试现代艺术设计构想与创作,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引发学生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成功创造美,并为学生终身享受艺术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欣赏、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了解重复构成的形式和设计方法,尝试把重复构成的设计理念应用到作品中。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与体验,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重复图形的美感,开拓艺术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精神,体会创造的乐趣,丰富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重复构成的特点和组成要素,了解基本形和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重复构成中的变化规律设计重复构成作品,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复构成范作、卡纸、剪刀、颜料等。
2.学生准备:
图画本、铅笔、尺子、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视频“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击缶”
提问: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是一个人击缶会有这种感受吗?
单个图案到多倍重复的图案,重复的现象会给人一种震撼力,视觉的冲击力……
二、新授感知:
通过欣赏与观察自然中的重复、生活中的重复、艺术作品中的重复,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重复现象给人视觉的强烈冲击力。
1.看重复
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
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艺术作品中的重复现象
2.认识重复
重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
重复:把单形按照某种方法重复排列,形成一定的数量,就可以设计出重复构成。
3.巧克力礼盒举例说明
问:这盒巧克力有哪些组成呢?(巧克力和纸盒)
换两个词语,就是我们重复构成的重要元素。
巧克力——基本形
纸盒——骨格
重复构成的两个组成要素——基本形、骨格。
教师顺势引导强调基本型和骨格。
(重复魔力的源泉)
基本型: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骨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
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
4.寻找基本型和骨格
重复构成的范例图片,寻找基本型与骨格排列形式。
(加强知识点的理解)
三、实践分析:
1.试重复
探究活动一:
利用方块卡片,改变基本型和骨格的排列方式,设计出一组方块的重复构成。
小组讨论交流,上讲台展示(黑板演示)
教师总结:相同的基本形,可以通过变化它的方向和骨格排列等来获取不同式样和风格的重复构成。
2. 析重复
赏析草间弥生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重复构成的不同方式。
赏析她的圆点是怎么变化的呢?
a•《无尽的爱》对称的重复
利用镜面产生的重复构成
b•《南瓜》渐变的重复
圆点的重复,大小的渐变
四、拓展延伸:
1.探究活动二
小组讨论探究尝试运用变化方式来重复排列方块(利用剪刀/颜料),感受渐变的重复中不仅包括大小,还有颜色,宽窄……
渐变的重复:单形在重复的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将形的大小、宽窄或色彩逐渐变化,就构成了渐变重复的形式
2.分解的重复
把一个简单的几何形看作“母体”然后找到一种分解的方法对这个母体进行分解,分解下来的形要求与母体一致,然后再分解,不断重复,最后组合成图形,这就是分解的重复构成
五、创作体验:
1.生活中的重复构成运用
2.学生重复构成作品练习欣赏
3.课堂创作:
以基本形为三角形,骨格排列方式自定,灵活运用重复构成的规律设计三角形的重复构成图案。
六、展示与评价交流:
1. 展示作品并自评:
学生展示优秀作品,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
2. 教师点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