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第三章 相互作用)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三章 相互作用知识条目考试要求 ▲9.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①力的图示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测量 ③重心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c c a a ▲10.弹力 ①弹性形变和弹力 ②弹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 ③劲度系数 ④胡克定律及应用 bb ac ▲11.摩擦力①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判断 ②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③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判断 ④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 的应用 ⑤动摩擦因数⑥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b b b c a c【全真训练】1.( 11.4)下面所叙述的力,属于万有引力的是( ) A .马对车的拉力B .地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力C .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D .摩擦后的橡胶棒对小纸片的吸引力2. (14.1.13)质量为50kg 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

用大小为310N 的水平力推箱子但没有推动,则箱子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A.30N B.186N C.300N D.310N3.(08.5)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A .推力小于摩擦力B .推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C .推力大于摩擦力D .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4.( 12.5)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将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

现增大手对书的压力,则书 A .将沿墙壁滑动B .受到的合外力增大C .对墙壁的压力不变D .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5. (09.10)如图所示,皮带运输机把货物运到高处,货物在皮带上没有滑动则货物受到的摩擦力A.是滑动摩擦力,方向沿皮带向下B.是滑动摩擦力,方向沿皮带向上C.是静摩擦力,方向沿皮带向下D.是静摩擦力,方向沿皮带向上6.( 11.5)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弹簧比较“软”,有的弹簧比较“硬”,用相同的力拉这两种弹簧,“软”弹簧的伸长量较大.弹簧“软”、“硬”的科学表述是指弹簧的 A .弹力大小B .质量大小C .劲度系数大小D .形变量大小7.(13.6.7)将原长10cm 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当下端挂200g 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12cm ,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1N/mB .10N/mC .100N/mD .1000N/m8. (13.7)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κ的轻弹簧,下端悬挂木块A ,弹簧的伸长量为△l(处于弹性限度内),则木块A 所受重力的大小为 A .△l B .k △lC .k l∆D .lk ∆ 9.( 12.7)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弹簧秤,左端通过细线与固定木板相连,右端用细线经定滑轮悬挂着一质量为0.4kg 的物块,则弹簧秤示数和其所受合外力大小分别为A .0, 0B .0, 4.0NC .4.0N , 0D .4.0N , 4.0N10.(10.7)一根轻质弹簧未悬挂重物时,指针正对“O ”刻度.在弹性限度内,当挂上40 N 重物时,指针正对“10”刻度.要使指针正对“5"刻度(如图所示),应挂重物的重力大小是A.10 N B.20N C.30N D.40 N11. (09.9)铁架台上悬挂着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弹簧的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伸长量等于(弹簧的伸长在弹性限度A.0B. mgkC.kmgD.mk12.(08.9)如图所示,重为10N的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时,弹簧伸长了2cm.现换用另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形变仍在弹性限度内),这时弹簧的弹力大小、劲度系数分别是A.10N。

2014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相互作用

2014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相互作用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14.[2014·广东卷] 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14.A [解析] 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M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N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选项C、D错误.14.[2014·山东卷]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 F2变大A.F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14.A [解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在轻绳被剪短前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板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即F1=0 N.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F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2F2cos θ=G,轻绳剪去一段后,θF2变大.选项A正确.14.[2014·浙江卷]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14.B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有关,选项A错误;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选项B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互成一定的夹角,选项C错误;动摩擦因数描述相互接触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与材料有关,选项D错误.[2014·重庆卷] (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根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题6图3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 cm处(标记为C点)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 P和T 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点到C点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 P、T 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题6图4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点与P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 P”或“T Q”)的曲线.②在重物从P移到Q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__(选填“P”或“Q”)点所在的立柱.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0=________ N,它与L、D、m和重力加速度g 的关系为T0=________.[答案] (2)①60(56~64之间的值均可) T P②Q③4.30(4.25~4.35之间的值均可) mgL L2-D2 2(L2-D2)[解析] (2)①从曲线Ⅱ可读出,拉力最大时C点与P点的距离为60 cm左右,对绳子的结点进行受力如图所示,重物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有T P sin α=T Q sin β,当结点偏向左边时,α接近零度,sin α<sin β,则T P>T Q,故可推断曲线Ⅱ为T P的曲线,曲线Ⅰ为T Q的曲线.②通过①的分析结果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受到最大拉力的是Q点所在的立柱.③曲线Ⅰ、Ⅱ相交处,T P=T Q=T0,根据力的正交分解,可列方程如下,T0sin α=T0sin β,得α=β,T0cos α+T0cos β=mg,对绳子,设左边长度为l1,由几何关系有l1sin α+(L-l1)sin β=D,以上方程解得T0=mgL L2-D22(L2-D2).21.[2014·浙江卷]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图(a)第21题图1第21题表1(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 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 、B 的示数L A 和L B 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由表Ⅰ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第21题图221. [答案] (1)(15.95~16.05)cm ,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2~12.8) N/m 能[解析] (1)由图2可知刻度尺能精确到0.1 cm ,读数时需要往后估读一位.故指针示数为16.00±0.05 cm.(2)由表1中数据可知每挂一个钩码,弹簧Ⅰ的平均伸长量Δx 1≈4 cm ,弹簧Ⅱ的总平均伸长量Δx 2≈5.80 cm ,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 N/m ,同理也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23. (10分)[2014·新课标Ⅱ卷]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取9.80 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 图像.图(b)(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③__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④__N/m.23.[答案] (1)①81.7 ②0.0122 (2)略(3)③1.75×103n(在1.67×103n~1.83×103n之间均同样给分) ④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同样给分)[解析] (1)①k =mg Δx =0.100×9.80(5.26-4.06)×10-2=81.7 N/m ;②1k =181.7m/N =0.0122 m/N. (3)由作出的图像可知直线的斜率为5.8×10-4,故直线方程满足1k=5.8×10-4n m/N ,即k =1.7×103 n N/m(在1.67×103n ~1.83×103n之间均正确)④由于60圈弹簧的原长为11.88 cm ,则n 圈弹簧的原长满足n l 0=6011.88×10-2,代入数值,得k =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正确).11.[2014·江苏卷]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题11­1图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 1和F 2的方向分别过P 1和P 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 3的方向过P 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 1=3.30 N 、F 2=3.85 N 和F 3=4.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 1和F 2的合力.(题11­1图)(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题11­2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题11­2图) (题11­3图)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11­3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11.(1)(见下图,F合=4.6~4.9 N都算对) (2)F a=F b(3)BD (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解析] (1)用力的图示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并量出其大小.(2)画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橡皮筋的拉力F与手的拉力F手的合力F合总与重力G平衡,故F cos θ=G,两次实验中的θ角相同,故F a=F b.(3)相同时,橡皮筋第2 次的长度较长,A错误,B正确;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 次受到的拉力较小,C错误;根据轨迹越向右相差越多,说明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D正确..。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全书目录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全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直线运动
第二章相互作用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曲线运动
第一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二节平抛运动
第三节圆周运动
第五章万有引力
第六章功和能的关系
第七章力学实验
第八章静电场
第一节电场力的性质
第二节电场能的性质
第三节电容器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九章恒定电流
第十章电学实验
第一节电阻及电阻率的测量
第二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第三节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第四节多用电表的使用
第五节电表内阻的测量及电表的改装
第六节传感器
第十一章磁场
第一节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第二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第三节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
第十三章交变电流
第十四章传感器
第十五章机械振动机械波
第十六章光学。

2014高考真题(相互作用)

2014高考真题(相互作用)

【2014高考真题】1.【2014·广东卷】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2.【2014·山东卷】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A.F1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3.【2014·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4.【2014·重庆卷】(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根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题6图3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 cm处(标记为C点)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 P和T 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点到C点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 P、T 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题6图4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点与P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 P”或“T Q”)的曲线.②在重物从P移到Q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__(选填“P”或“Q”)点所在的立柱.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0=________ N,它与L、D、m和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为T0=________.5.【2014·浙江卷】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第21题图1第21题表1(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 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表Ⅰ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第21题图26.【2014·新课标Ⅱ卷】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取9.80 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cm.(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 ­n 图像.图(b)(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③__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___④__N/m.7.【2014·江苏卷】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题11-1图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题11-1图)(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题11-2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题11-2图)(题11-3图)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11-3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答案】(1)(见下图,F合=4.6~4.9 N都算对)(2)F a=F 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2013高考真题】(2013·新课标II卷)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相互作用1.如图,两条间距L =0.5m 且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直导轨,与水平地面成30α=︒角固定放置,磁感应强度B =0.4T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导轨所在的斜面向上,质量0.1kg ab m =、0.2kg cd m =的金属棒ab 、cd 垂直导轨放在导轨上,两金属棒的总电阻r =0.2Ω,导轨电阻不计.ab 在沿导轨所在斜面向上的外力F 作用下,沿该斜面以2m/s v =的恒定速度向上运动.某时刻释放cd , cd 向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其速度达到最大.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求在cd 速度最大时,(1)abcd 回路的电流强度I 以及F 的大小; (2)abcd 回路磁通量的变化率以及cd 的速率. 【答案】(1) I =5A ,F =1.5N (2)Δ 1.0Wb/s ΔtΦ=,m 3m/s v = 【解析】 【详解】(1)以cd 为研究对象,当cd 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有:sin cd m g BIL α=①代入数据,得: I =5A由于之后两棒均沿斜面方向做匀速运动,可将两棒看作整体,作用在ab 上的外力:()sin ab cd F m m g α=+②(或对ab :sin ab F m g BIL α=+) 代入数据,得: F =1.5N(2) 设cd 达到最大速度时abcd 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ΔΔE tΦ=③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I r=④ 联立③④并代入数据,得:ΔΔtΦ=1.0Wb/s 设cd 的最大速度为v m ,cd 达到最大速度后的一小段时间t ∆内, abcd 回路磁通量的变化量:ΔΔ()Δm B S BL v v t Φ=⋅=+⋅⑤回路磁通量的变化率:Δ()Δm BL v v tΦ=+⑥ 联立⑤⑥并代入数据,得:m 3v =m/s 【点睛】本题是电磁感应中的力学问题,综合运用电磁学知识和力平衡知识;分析清楚金属棒的运动过程与运动性质是解题的前提,应用平衡条件、欧姆定律即可解题.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2kg 的滑块从半径为R =0.2m 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顶端A 处由静止滑下,A 点和圆弧对应的圆心O 点等高,圆弧的底端B 与水平传送带平滑相接.已知传送带匀速运行的速度为v 0=4m/s ,B 点到传送带右端C 点的距离为L =2m .当滑块滑到传送带的右端C 时,其速度恰好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g =10m/s 2),求:(1)滑块到达底端B 时对轨道的压力; (2)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此过程中,由于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 【答案】(1)60 N (2)0.3(3)4 J【解析】试题分析:(1)滑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 =12mv B 2 解得22/B v gR m s ==在B 点: 2BN v F mg m R-=代入解得,F N =6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 N ′=F N =60 N ,方向竖直向下。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分类汇编(含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分类汇编(含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 直线运动 专题2. 相互作用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4. 曲线运动专题5. 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专题6. 机械能 专题7. 静电场 专题8. 恒定电流 专题9. 磁场专题10. 电磁感应 专题11. 交变电流 专题12. 光学专题13. 原子物理 专题14. 动量专题专题15.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直线运动14.[2014·新课标Ⅱ卷]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A [解析] 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 正确,C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 1+v 22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 错误;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D 错误.14. [2014·全国卷] 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于x =5 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x =3 mB .x =8 mC .x =9 mD .x =14 m14.B [解析] 本题考查v t 图像. v t 图像与x s 1-s 2=3 m ,由于初始坐标是5 m ,所以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臵为x =3 m +5 m =8 m ,因此B 正确.(2014上海)8.在离地高h 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她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 ,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 )(A(B)(C(D[答案]A13.[2014·广东卷] 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3.B[解析] 0~3 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错误;v 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 s内和第4 s选项B正确;v 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1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错误;第3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0~2 s和0~4 s内位移相同,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D错误.5.[2014·江苏卷]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AC5.A[解析] 设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1,则由运动学公式得2a1x=v2,由此可知选项C、D错误;设刹车时汽车的位移为x0,速度为v0,其后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减速过程有v2-v20=2a2(x-x0),这里的v20=2a1x0,x>x0,则v2=2a1x0+2a2(x -x0)=2(a1-a2)x0+2a2x,即v=2(a1-a2)x0+2a2x(x>x0,a2<0).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15.[2014·山东卷] 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A.t1B.t2C.t3D.t415.A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图像.速度图像中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t1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也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2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反向;t3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也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4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反向.选项A、C正确.1.[2014·天津卷]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1.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的正负代表了运动的方向,A 错误;图线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B 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了物体的位移,C 错误,D 正确.22. [2014·全国卷] 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 ;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 1、x 2、x 3、x 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 和斜面的长度s .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9.80 m/s 2.单位:cm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2.(1)4.30(填“4.29”或“4.31”同样给分) (2)物块加速度小于g hs =5.88 m/s 2(或: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解析] (1)根据逐差法求出加速度a =(x 3+x 4)-(x 1+x 2)(2T )2=4.30 m/s 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g sin θ=g hs =5.88 m/s 2,由于a <a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相互作用14. [2014·广东卷] 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在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14.A [解析] 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M 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N 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 向上,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选项C 、D 错误.14.[2014·山东卷]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F1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14.A[解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在轻绳被剪短前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板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即F1=0 N.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F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2F2cos θ=G cos θ减小,故F2变大.选项A正确.14.[2014·浙江卷] )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14.B[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有关,选项A错误;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选项B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互成一定的夹角,选项C错误;动摩擦因数描述相互接触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与材料有关,选项D错误.[2014·重庆卷] (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根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题6图3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 cm处(标记为C点)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 P和T 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点到C 点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 P、T 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题6图4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 点与P 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 ,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 P ”或“T Q ”)的曲线.②在重物从P 移到Q 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__(选填“P ”或“Q ”)点所在的立柱.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 0=________ N ,它与L 、D 、m 和重力加速度g 的关系为T 0=________.[答案] (2)①60(56~64之间的值均可) T P ②Q③4.30(4.25~4.35之间的值均可) mgL L 2-D 22(L 2-D 2)[解析] (2)①从曲线Ⅱ可读出,拉力最大时C 点与P 点的距离为60 cm 左右,对绳子的结点进行受力如图所示,重物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有T P sin α=T Q sin β,当结点偏向左边时,α接近零度,sin α<sin β,则T P >T Q ,故可推断曲线Ⅱ为T P 的曲线,曲线Ⅰ为T Q 的曲线.②通过①的分析结果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受到最大拉力的是Q 点所在的立柱. ③曲线Ⅰ、Ⅱ相交处,T P =T Q =T 0,根据力的正交分解,可列方程如下,T 0sin α=T 0sin β,得α=β,T 0cos α+T 0cos β=mg ,对绳子,设左边长度为l 1,由几何关系有l 1sin α+(L -l 1)sin β=D ,以上方程解得T 0=mgL L 2-D 22(L 2-D 2).21. [2014·浙江卷]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图(a)第21题图1第21题表1(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 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 、B 的示数L A 和L B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由表Ⅰ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第21题图221. [答案] (1)(15.95~16.05)cm ,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2~12.8) N/m 能[解析] (1)由图2可知刻度尺能精确到0.1 cm ,读数时需要往后估读一位.故指针示数为16.00±0.05 cm.(2)由表1中数据可知每挂一个钩码,弹簧Ⅰ的平均伸长量Δx 1≈4 cm ,弹簧Ⅱ的总平均伸长量Δx 2≈5.80 cm ,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 N/m ,同理也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23. (10分)[2014·新课标Ⅱ卷]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取9.80 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 ­n 图像.图(b)(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③__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④__N/m.23.[答案] (1)①81.7 ②0.0122 (2)略(3)③1.75×103n (在1.67×103n ~1.83×103n 之间均同样给分) ④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同样给分)[解析] (1)①k =mgΔx =0.100×9.80(5.26-4.06)×10-2=81.7 N/m ;②1k =181.7m/N =0.0122 m/N. (3)由作出的图像可知直线的斜率为5.8×10-4,故直线方程满足1k =5.8×10-4n m/N ,即k =1.7×103 n N/m(在1.67×103n ~1.83×103n之间均正确)④由于60圈弹簧的原长为11.88 cm ,则n 圈弹簧的原长满足n l 0=6011.88×10-2,代入数值,得k =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正确).11.[2014·江苏卷]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题11-1图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 1和F 2的方向分别过P 1和P 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 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题11-1图)(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题11-2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题11-2图)(题11-3图)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11-3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11.(1)(见下图,F合=4.6~4.9 N都算对)(2)F a=F 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解析] (1)用力的图示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并量出其大小.(2)画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橡皮筋的拉力F与手的拉力F手的合力F合总与重力G平衡,故F cos θ=G,两次实验中的θ角相同,故F=F(3)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 次的长度较长,A错误,B正确;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 次受到的拉力较小,C错误;根据轨迹越向右相差越多,说明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D正确.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1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7.A[解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受力分析.设橡皮筋原长为l0,小球静止时设橡皮筋伸长x1,由平衡条件有kx1=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1=l0+mgk,加速时,设橡皮筋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此时橡皮筋伸长x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kx2sin θ=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2)sin θ=l0sin θ+mgk,因此小球高度升高了.18.[2014·北京卷]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18.D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分析、超重和失重.加速度向上为超重向下为失重,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定有一段加速过程,即超重过程,从加速后到手和物体分离的过程中,可以匀速也可以减速,因此可能失重,也可能既不超重也不失重,A、B错误.手与物体分离时的力学条件为:手与物体之间的压力N=0,分离后手和物体一定减速,物体减速的加速度为g,手减速要比物体快才会分离,因此手的加速度大于g,C错误,D正确.19.[2014·北京卷]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19.A本题考查伽利略理想实验.选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题目中给出斜面上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小球的位臵逐渐升高,不难想象,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没有能量损失,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臵,这是可以得到的直接结论,A正确,B、C、D尽管也正确,但不是本实验得到的直接结论,故错误.15.[2014·福建卷Ⅰ] 如下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A BC D15.B[解析] 设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θ,滑块在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上下滑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μg cos θ-g sin θ,故D 项错误;由速度公式v =v 0-at 可知,v -t 图像应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故C 项错误;由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可知,B 项正确;由位移公式及几何关系可得h =s sin θ=⎝⎛⎭⎫v 0t -12at 2sin θ,故A 项错误. 8.[2014·江苏卷]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8.BCD [解析]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f 1,A 对B 的摩擦力为f 2,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f 3,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1与f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 1和f 2的最大值均为2μmg ,f 3的最大值为32μmg .故当0<F ≤32μmg 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F ′-2μmg =2ma ′,对A 、B 整体,有F ′-32μmg =3ma ′,解得F ′=3μmg ,故当32μmg <F ≤3μmg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F >3μmg 时,A 相对于B 滑动.由以上分析可知A 错误,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2μmg =3ma ,解得a =μg 3,B 正确.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F m =2μmg -32μmg =12μmg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D 正确.7.[2014·四川卷]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 =t 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7.BC [解析] 若P 在传送带左端时的速度v 2小于v 1,则P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当P 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绳的拉力时,P 做加速运动,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加速运动,第二种是先做加速度运动,当速度达到v 1后做匀速运动,所以B 正确;当P 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时,P做减速运动,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从右端滑出;第二种是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反向加速运动,从左端滑出.若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的速度v2大于v1,则小物体P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使P做减速运动,则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第二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受到绳的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第三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所受的静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则P将继续减速直到速度减为0,再反向做加速运动并且摩擦力反向,加速度不变,从左端滑出,所以C正确.5.[2014·重庆卷] 以不同的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5.D[解析] 本题考查v-t图像.当不计阻力上抛物体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像为一倾斜直线,因加速度a=-g,故该倾斜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g.当上抛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率成正比时,对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k v=ma,可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通过图像的斜率比较,A错误.从公式推导出,上升过程中,|a|>g,当v=0时,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此时a=-g,而B、C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均小于g,故B、C错误,D正确.2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__(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b)可知,a -m 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 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22.(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解析] 本题考查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1)根据图中描出的各点作出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故小车的加速度和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2)图像不过原点,小车受到拉力但没有加速度,原因是有摩擦力的影响.(3)平衡摩擦力之后,在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得出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的结论.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24.2 m/s(或72 km/h)[解析] 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 =ma 0①s =v 0t 0+v 202a 0② 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25μ0③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mg =ma ④s =v t 0+v 22a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20 m/s(72 km/h).⑥24.C5[2014·新课标Ⅱ卷] 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 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像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4.[答案] (1)87 s8.7×102 m/s(2)0.008 kg/m[解析] (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 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gt①s=12gt2②根据题意有s=3.9×104 m-1.5×103 m③联立①②③式得t=87 s④v=8.7×102 m/s⑤(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 v2max⑥由所给的v-t图像可读出v max≈360 m/s⑦由⑥⑦式得k=0.008 kg/m ⑧23.(18分)[2014·山东卷] 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 =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求:图甲。

2014年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2014年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2.应注意的问题 (1) 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 作用力混淆. (2)对于分析出的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其来 源,即每一个力都应找出其施力物体,不能无中生有.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必修一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金版教程
必修一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受力分析
1.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外力 受力图 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
分析. 2.受力分析的顺序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接触力(弹力、 先找场力 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找接触力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选用 原则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注意 受力分析时不要再考虑系统 一般隔离受力较少 问题 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的物体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必修一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2)假设法 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 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 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B.3 个 D.5 个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必修一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解析] 对斜面体 P 受力分析时,先把已经确定的力如 重力、弹簧弹力画出来,再根据斜面体 P 的状态确定压力和 摩擦力. 以斜面体 P 为研究对象,很显然斜面体 P 受到重力和弹 簧弹力 F1 作用,二力共线. 若 F1=mg,二力使 P 处于平衡,如图(甲)所示.

2014高考物理(第05期)模拟题精选分类解析专题02 相互作用(含解析)

2014高考物理(第05期)模拟题精选分类解析专题02 相互作用(含解析)

2014高考物理(第05期)模拟题精选分类解析专题02 相互作用(含解析)1.(2014上海十三校调研)如图所示,两梯形木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之间的接触面倾斜。

A的左侧靠在光滑的竖直墙面上,关于两木块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2014湖北省黄冈中学期末)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上面,B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3.(2014洛阳联考)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一起向上做匀速运动,两者的接触面是一斜面,墙壁竖直,则对两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上4.(2014西安名校联考)质量m1=3 kg、m2=2 kg、m3=1 kg的三个物块按照如图所示水平叠放着,m1与m2、m2与m3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水平面光滑,不计绳的重力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作用在m2上的水平力F=8 N.(g=10 m/s2),则m2与m3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5.(2014洛阳重点高中联考)物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2m ,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对B 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F ,稳定后A 、B 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 1;若撤去拉力F ,换成大小仍为F 的水平推力向右推A ,稳定后A 、B 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弹簧长度为l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弹簧的原长为l 1+l 22B .两种情况下稳定时弹簧的形变量相等C .两种情况下稳定时两物块的加速度不相等6.(2014洛阳联考)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斜面体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 拉物体m 使其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M 始终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轻弹簧的弹力为mg/3C.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轻弹簧的伸长量为33k mgD.套在一水平光滑横杆上轻弹簧的形变量为33k mg【参照答案】.(1)3mg/2 (2)1.5m。

2014年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2014年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悬挂法 可用悬挂法确定.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必修一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并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重 力作用.本质上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力、浮力、动力、阻力 力、浮力、动力、阻力 等
力的单位 牛顿 牛 顿,用N表示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必修一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注意
性质相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 力的图示及示意图 (1)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的有向线 段(包括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受力分析时,作出的表示物体受到某
C.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 D.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 重力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必修一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解析:物体受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 A 错.重 力实际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绕地球 自转的向心力),万有引力方向指向地心,重力方向不一定指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作用点和方向的图象 . 一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的图象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必修一
第二章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相互作用1.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kg,g取10 m/s2.试求:(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2)轻杆BC所受力的大小.【答案】(1)200N(2)4003N和2003N【解析】试题分析:(1)对人而言:.(2)对结点B:滑轮对B点的拉力,由平衡条件知:考点:此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及平行四边形法则.2.如图所示,在倾角=30°的斜面上放一木板A,重为G A=100N,板上放一重为G B=500N的木箱B,斜面上有一固定的挡板,先用平行于斜面的绳子把木箱与挡板拉紧,然后在木板上施加一平行斜面方向的拉力F,使木板从木箱下匀速抽出此时,绳子的拉力T=400N。

设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求:(1)A、B间的摩擦力和摩擦因素;(2)拉力F的大小。

【答案】(1)A、B间的摩擦力f B为150N;摩擦因数μ2=;(2)拉力F的大小为325N。

【解析】【详解】(1)对B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沿斜面方向有为:G B sinθ+f B=T…①代入数据,解得A、B间摩擦力为:f B=150N方向沿斜面向下,垂直斜面方向:N B=G B cosθ=500×=250N…②A、B动摩擦因数为:(2)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得:F=f A+T-(G A+G B)sinθ…③N A=(G A+G B)co sθ…④f A=μ1N A…⑤联立③④⑤解得:F=325 N【点睛】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注意在解题时能正确选择研究对象,作出受力分析即可求解,本题要注意虽然两A运动B静止,但由于二者加速度均零,因此可以看作整体进行分析。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之整体法和隔离法应用(含答案)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之整体法和隔离法应用(含答案)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1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物块B、C间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斜面体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不论B、C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D.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答案:C 2如图所示,一根铁链一端用细绳悬挂于A点,为了测量这个铁链的质量,在铁链的下端用一根细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待整个装置稳定后,测得两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和β,若tanα:tanβ=1:3,则铁链的质量为()A.m B.2m C.3m D.4m答案:B3如图所示,物体甲和物体乙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斜面体固定,甲、乙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B.甲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摩擦C.甲的质量可能等于乙的质量D.甲的质量一定大于乙的质量答案:C4如图所示,水平固定且倾角为37°(sin 37°=0.6,cos 37°=0.8)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1 kg的小球A、B,它们用劲度系数为k=200 N/m的轻质弹簧连接,弹簧的长度为l0=20 cm,现对B 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推力F,使A、B均在斜面上以加速度a=4 m/s2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的长度l和推力F的大小分别为()A.0.15 m,25 N B.0.25 m,25 NC.0.15 m,12.5 N D.0.25 m,12.5 N答案:B5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光滑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轻质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将物体B缓慢拉动一定的距离(斜面体与物体A始终保持静止)。

在此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水平力F大小不变B.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逐渐变大C.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逐渐变大 D.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变大答案:D6如图,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两个小球A和B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杆与水平面成θ=37°,不计所有摩擦。

专题3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原卷卷)-十年(2014-2023)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3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原卷卷)-十年(2014-2023)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35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一、多选题1.(2022·辽宁·高考真题)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为6(0)Q Q >的球1固定在倾角为30︒光滑绝缘斜面上的a 点,迅速移走球1后,球3沿斜面向下运动。

g 为重力加速度,球的大小可忽略,下列关于球3的说法正确的是( )2.(2021·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一匀强电场E 大小未知、方向水平向右。

两根长度均为L 的绝缘轻绳分别将小球M 和N 悬挂在电场中,悬点均为O 。

两小球质量均为m 、带等量异号电荷,电荷量大小均为q (q >0)。

平衡时两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45°。

若仅将两小球的电荷量同时变为原来的2倍,两小球仍在原位置平衡。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2015·浙江·高考真题)如图所示,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把一个质量为0.1kg 的小球A 悬挂到水平板的MN 两点,A 上带有63.010C Q -=⨯的正电荷.两线夹角为120°,两线上的拉力大小分别为1F 和2F .A的正下方0.3m 处放有一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B ,B 与绝缘支架的总质量为0.2kg (重力加速度取210m/s =g ;静电力常量9229.010N?m /C k =⨯,AB 球可视为点电荷)则A .支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NB .两线上的拉力大小12 1.9N F F ==C .将B 水平右移,使M 、A 、B 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两线上的拉力大小为121.225N, 1.0N F F ==D .将B 移到无穷远处,两线上的拉力大小120.866N F F ==4.(2014·浙江·高考真题)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绝缘斜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一根轻质绝缘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系有一个带电小球A ,细线与斜面平行,小球A 的质量为m 、电量为q 。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学部分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学部分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学部分1. 选择题 2000夏季高考物理天津江西卷 一大题 3小题 4分考题: 3.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路面造得外高内低,即当车向右拐弯时,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要高一些,路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

设拐弯路段是半径为R 的圆弧,要使车速为v 时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即垂直于前进方向)摩擦力等于零,θ应等于A .Rg v 2sin arcB .Rg v 2tg arcC .Rg v 22sin arc 21D .Rgv 2ctg arc2. 非选择题 2001夏季高考物理广东河南卷 二大题 12小题 5分考题: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 、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ABC =α,AB 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 是垂直于斜面BC 的推力. 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 .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1. 非选择题 2005夏季高考大综广东卷 二大题 33小题 7分考题: 33. 21世纪是全世界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

为了人类和平利用海洋资源,今年我国环球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首次执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

(7分)如果“大洋一号”在海洋中以速度v 0做匀速直线航行,忽略风力的影响,请回答:(1)船除受到推进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外,还受到________的作用,船沿航行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大小_____________。

(2)假设船所受的阻力与船速的平方成正比,当航速为0.9v 0时,船的推进功率是原来的百分之几?2. 选择题 2004春季高考理综北京卷 第I 卷大题 17小题 6分考题: 17.图中a 、b 上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形物块,它们的质量相等。

F 是沿水平方向作用于a 上的外力。

已知a 、b 的接触面,a 、b 与斜面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

正确的说法是A .a 、b 一定沿斜面向上运动B .a 对b 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C .a 、b 对斜面的正压力相等D .a 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等于b 受到的合力滑水平方向的分力3. 选择题 2002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广西河南卷 一大题 6小题 4分考题: 6.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量为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 A .a=1.0m/s2,F=260N B .a=1.0m/s2,F=330N C .a=3.0m/s2,F=110N D .a=3.0m/s2,F=50N4. 选择题 2004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 一大题 7小题 4分 考题: 7.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 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 已知ac 和b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030和060,则ac 绳和bc 绳中的拉力分别为A.1,22mg mg B.1,22mg mg C.1,42mg mg D.1,24mg mg5. 选择题 2001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内蒙安徽卷 一大题 10小题 4分 考题: 10.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 ,如图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B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C .当a 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D .当a 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6. 选择题 2002春季高考理综全国卷 第I 卷大题 23小题 6分 考题: 23.质量为m 的三角形木楔A 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水平力F 作用在木楔A 的竖直平面上,在力F 的推动下,木楔A 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 向上滑动,则F 的大小为: A .θθμθcos )]cos (sin [++g a m B .)sin (cos )sin (θμθθ+-g a mC .)sin (cos )]cos (sin [θμθθμθ-++g a mD .)sin (cos )]cos (sin [θμθθμθ+++g a m7. 选择题 2002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 第I 卷大题 14小题 3分考题: 14.下图是上海锦江乐园新建的“摩天转轮”,它的直径达98米;世界排名第五。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二章相互作用第2单元 力的合成与分解(50张ppt)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二章相互作用第2单元  力的合成与分解(50张ppt)

[尝试解题] 法一 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法
绳子 OC 的拉力 FC 等于重物重力 G。将 FC 沿 AO 和 BO 方向分解,两个分力分别为 FA′、 FA′ FC FB′,如图甲所示,可得: F =tan θ, =cos θ,又 FB′ C FA′=FA,FB′=FB, G 所以 FA=Gtan θ,FB=cos θ, 故 A、C 正确。
[例1]
一物体受到三个共面共点
力F1、F2、F3的作用,三力的矢量关
系如图2-2-6所示(小方格边长相等),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2-2-6
A.三力的合力有最大值F1+F2+F3,方向不确定 B.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3F3,方向与F3同向
C.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2F3,方向与F3同向
D.由题给条件无法求出合力大小
答案:AC
力的合成问题 1.几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的合成 类型 互相垂直 作图 合力的计算
F= F12+F22 F1 tan θ=F 2
两力等大,夹 角θ
θ F=2F1cos 2 θ F 与 F1 夹角为2
两力等大且 夹角120°
合力与分力等大
2.合力的大小范围 (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F1-F2|≤F合≤F1+F2 即两个力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力同向时,合 力最大,为F1+F2。 (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 ①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1+F2+F3。 ②任取两个力,求出其合力的范围,如果第三个力在 这个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如果第三 个力不在这个范围内,则合力的最小值为最大的一个力减 去另外两个较小的力的和的绝对值。
答案:A
[随堂巩固落实]
1.如图2-2-12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

【志鸿优化设计】(浙江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教学案

【志鸿优化设计】(浙江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教学案

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一、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几个力同时作用的共同效果与某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____,那么这一个力可作为那几个力的____,那几个力可作为这一个力的____。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________关系。

2.力的合成与分解(1)求几个已知力的____叫做力的合成;(2)求一个已知力的____叫做力的分解;(3)力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__________定则。

3.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1)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共点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____作平行四边形,这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三角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F2的合力,可以把F1、F2首尾相接地画出来,从F1的始端向F2的末端画有向线段,此线段就表示合力F合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甲所示。

如图乙所示,将力F2平移到图中虚线位置,可知三角形定则实际上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简化。

甲乙4.矢量与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非共线的矢量求和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遵从代数运算法则。

二、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根据三角形定则可知,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和它们的合力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

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就是三角形的三个边的关系。

因此,合力可以____分力,可以____分力,也可以____分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F合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F合≤F1+F2。

3.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F合的大小与它们的夹角θ(0≤θ≤π)的关系:当F1、F2的大小不变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____;夹角θ越小,合力越____。

(选填“大”或“小”)4.共点力F1、F2的夹角θ=90°时,F合=F21+F22,F合与F1的夹角α=________________;若F1=F2,θ=120°,则F合=____________;若F1=F2,则F合所在直线平分角θ。

2014年高考物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01 相互作用与物体的平衡.doc

2014年高考物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01 相互作用与物体的平衡.doc

1. 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质量为M 的梯形木块的左上方,梯形木块 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物体可能仅受两个力的作用B .梯形木块与小物体间的弹力可能为零C .地面与梯形木块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D .地面对梯形木块的支持力小于(m +M )g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置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的P 点,小球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弹簧的伸长量为 ( )A.mg kB.3mg 2kC.3mg 3kD.3mg k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 点,在外力F 的作用下,小球A 、B 处于静止状态。

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保持30°不变,则外力F 的大小 ( )A.可能为33mg B.可能为52mgC.可能为2mg D.可能为mg4. 如图所示,MON为固定的“L”形直角光滑绝缘板,ON置于水平地面上,P为一可移动的光滑绝缘竖直平板。

现有两个带正电小球A、B,小球A置于“L”形板的直角处,小球B靠在P板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小球A、B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若将P板缓慢向左平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对P板的压力变大B.A对ON板的压力变小C.A、B间的距离变小D.A、B系统的电势能减小5.如图所示,甲物体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乙物体上,乙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增大外力F,两物体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对甲的摩擦力一定增大B.乙对甲的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上C.乙对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乙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增大6.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A.等于零B.不为零,方向向右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7. 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则()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8. 如图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OO1、OO2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O1、O2转动,在O点悬挂一垂物M,将两相同木块m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F f 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F N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O1、O2始终等高,则()A.F f变小B.F f不变C.F N变小D.F N变大9. 如图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10.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小球,小球用一绝缘轻线悬挂于O点.现给电容器缓慢充电,使两极板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π/6.再给电容器缓慢充电,直到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π/3,且小球与两极板不接触.求第二次充电使电容器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易错起源1 确定研究对象错误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 B=24 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A=22 kg的木箱A放在木板B上。

【志鸿优化设计】(浙江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第三节共点力的平衡教学案

【志鸿优化设计】(浙江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第三节共点力的平衡教学案

第三节 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______或力的______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平衡状态物体处于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状态,该状态下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______为零,即F 合=____。

将各力正交分解,有⎩⎪⎨⎪⎧F 合x = F 合y = 推论1.二力平衡时,二力____、____、共线2.三力(非平行)平衡时,三力共面、共点,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____、____、共线3.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某一个力跟其余力的合力____、____、共线1.某同学学完共点力平衡后得到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 .若物体的速度为零,则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 .若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D .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一定处于平衡状态2.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

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于P 点。

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 =mgtan θB .F =mgtan θC .F N =mgtan θD .F N =mgtan θ3.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吊环王”陈一冰以无可挑剔的完美动作赢得所有观众的叹服,虽然裁判的不公评判而屈居亚军,但陈一冰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奥运冠军,其中有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先双手撑住吊环,然后身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如图所示位置,则在两手之间的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吊环的两根绳的拉力F T (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及它们的合力F 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A .F T 增大,F 不变B .F T 增大,F 增大C .F T 增大,F 减小D .F T 减小,F 不变4.易错辨析:请你判断下列表述正确与否,对不正确的,请予以更正。

(1)合力为零,则任一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15.力学实验(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15.力学实验(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15.力学实验1.(2014年安徽卷)21.(18分)I.图1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

(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

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2中y-x2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

(3)图3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为5.0cm、y2为45.0cm,A、B两点水平间距Δx为40.0cm。

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v C为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m/s2)。

【答案】(1)ac(2)c(3)2.04.0【解析】(1)“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斜槽轨道末端保持水平为了保证水平初速度。

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为了保证每次使用水平初速度相同。

a、c正确。

(2)平抛物体运动规律:212x v t gt==,y得:222gy xv=,y-x2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c正确。

(3)由于212y gt t=得则t1=0.1s、t2=0.3s,所以平抛小球的初速度212.0/xv m st t∆==-。

而/==Cyv s,故C点的速度4.0/==Cv m s。

2.(2014年大纲卷)22.(6分)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

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

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

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

数据如下表所示。

2014年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2014年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 5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新课标 · 物理
主干回顾固基础 典例突破知规律 特色培优增素养 高考模拟提能训 限时规范特训
2.弹力 弹性形变 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 (1) 定义:发生 ____________
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2)产生的条件. 弹性形变. 接触 ;②接触处发生___________ ①物体间直接______ 相反. (3)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24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新课标 · 物理
主干回顾固基础 典例突破知规律 特色培优增素养 高考模拟提能训 限时规范特训
2.五种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
常见的弹力 弹簧两端的弹力 轻绳的弹力 面与面接触的弹力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 杆的弹力 弹力的方向 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而指向受力物 体 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答案:C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20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新课标 · 物理
主干回顾固基础 典例突破知规律 特色培优增素养 高考模拟提能训 限时规范特训
1. 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 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与研究对象所处状 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 “ 撤离 ” ,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若能,则与接触
a、b间无弹力作用.同理,C选项中a、b间没有弹力.对于D选
项,也可以假设a、b间有弹力,则a(斜面)对b的弹力将垂直于斜 面向上,因此, b 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即 b不可能处于静止状 态,故 D 选项中 a 、 b 间无弹力作用. B 选项,假设 b 对 a 没有弹 力,则a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不可能静止,故a、b间一定存在

01.相互作用(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01.相互作用(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01.相互作用1. (2014年 广东卷)14、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的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14.【答案】:A 【解析】: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切线垂直,M 处支持力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所以A 正确N 处的支持力方向与MN 垂直向上,所以B 错误 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切线平行,所以C 、D 错误2.(2014 海南卷)5.如图,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 点,右端跨过位于O /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OO ‘段水平,长为度L ;绳子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

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物体上升L 。

则钩码的质量为A .M 22B .M 23 C .M 2 D .M 3 5. 【答案】D【解析】平衡后,物体上升L ,说明环下移后,将绳子拉过来的长度为L ,取环重新平衡的位置为A 点,则'OA O A L ==,则如图易知mg =,选项D 正确。

3. (2014年 山东卷)14.如图,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的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

某次维修时将两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

木板静止时,1F 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2F 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A .1F 不变,2F 变大B .1F 不变,2F 变小C .1F 变大,2F 变大D .1F 变小,2F 变小14、【答案】A 【解析】木板静止,所受合力为零,所以F 1不变,将两轻绳各减去一小段,木板再次静止,两绳之间的夹角变大,木板重力沿绳方向的分力变大,故F 2变大,正确选项B 。

4.(2014上海卷)9.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 端与水平面相切。

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 作用下,缓慢地由A 向B 运动,F 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 .在运动过程中A .F 增大,N 减小B .F 减小,N 减小C .F 增大,N 增大D .F 减小,N 增大 【答案】A【解析】小球一直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作用,根据共点力平衡,有:F =mg sin α,N =mg cos α(α是重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随着夹角的增大,支持力逐渐减小,拉力逐渐增大,A 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14.[2014·广东卷] 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14.A[解析] 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M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N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A正确,选项B 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选项C、D错误.14.[2014·山东卷]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不变,F2变大A.F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14.A[解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在轻绳被剪短前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板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即F1=0 N.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F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2F2cos θ=Gθ减小,故F2变大.选项A正确.14.[2014·浙江卷] )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14.B[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有关,选项A错误;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选项B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互成一定的夹角,选项C错误;动摩擦因数描述相互接触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与材料有关,选项D错误.[2014·重庆卷] (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根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题6图3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 点10 cm 处(标记为C 点)系上质量为m 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 、QC 的拉力大小T P 和T Q .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 的位置,每次将P 点到C 点的距离增加10 cm ,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 P 、T Q 与绳长PC 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题6图4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 点与P 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 ,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 P ”或“T Q ”)的曲线.②在重物从P 移到Q 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__(选填“P ”或“Q ”)点所在的立柱.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 0=________ N ,它与L 、D 、m 和重力加速度g 的关系为T 0=________.[答案] (2)①60(56~64之间的值均可) T P ②Q③4.30(4.25~4.35之间的值均可) mgL L 2-D 22(L 2-D 2)[解析] (2)①从曲线Ⅱ可读出,拉力最大时C 点与P 点的距离为60 cm 左右,对绳子的结点进行受力如图所示,重物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有T P sin α=T Q sin β,当结点偏向左边时,α接近零度,sin α<sin β,则T P >T Q ,故可推断曲线Ⅱ为T P 的曲线,曲线Ⅰ为T Q 的曲线.②通过①的分析结果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受到最大拉力的是Q 点所在的立柱. ③曲线Ⅰ、Ⅱ相交处,T P =T Q =T 0,根据力的正交分解,可列方程如下,T 0sin α=T 0sin β,得α=β,T 0cos α+T 0cos β=mg ,对绳子,设左边长度为l 1,由几何关系有l 1sin α+(L -l 1)sin β=D ,以上方程解得T 0=mgL L 2-D 22(L 2-D 2).21. [2014·浙江卷]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图(a)第21题图1第21题表1(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 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 、B 的示数L A 和L B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由表Ⅰ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第21题图221. [答案] (1)(15.95~16.05)cm ,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2~12.8) N/m 能[解析] (1)由图2可知刻度尺能精确到0.1 cm ,读数时需要往后估读一位.故指针示数为16.00±0.05 cm.(2)由表1中数据可知每挂一个钩码,弹簧Ⅰ的平均伸长量Δx 1≈4 cm ,弹簧Ⅱ的总平均伸长量Δx 2≈5.80 cm ,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 N/m ,同理也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23. (10分)[2014·新课标Ⅱ卷]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取9.80 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 ­n 图像.(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③__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④__N/m.23.[答案] (1)①81.7 ②0.0122 (2)略(3)③1.75×103n (在1.67×103n ~1.83×103n 之间均同样给分) ④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同样给分)[解析] (1)①k =mgΔx =0.100×9.80(5.26-4.06)×102=81.7 N/m ;②1k =181.7m/N =0.0122 m/N. (3)由作出的图像可知直线的斜率为5.8×10-4,故直线方程满足1k =5.8×10-4n m/N ,即k =1.7×103 n N/m(在1.67×103n ~1.83×103n之间均正确)④由于60圈弹簧的原长为11.88 cm ,则n 圈弹簧的原长满足n l 0=6011.88×10-2,代入数值,得k =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正确).11.[2014·江苏卷]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题11-1图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 1和F 2的方向分别过P 1和P 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 3的方向过P 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 1=3.30 N 、F 2=3.85 N 和F 3=4.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 1和F 2的合力.(题11-1图)(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题11-2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题11-2图)(题11-3图)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11-3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11.(1)(见下图,F合=4.6~4.9 N都算对)(2)F a=F 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解析] (1)用力的图示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并量出其大小.(2)画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橡皮筋的拉力F与手的拉力F手的合力F合总与重力G平衡,故F cos θ=G,两次实验中的θ角相同,故F=F(3)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 次的长度较长,A错误,B正确;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 次受到的拉力较小,C错误;根据轨迹越向右相差越多,说明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