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的培养方法
草履虫的培养方法精编版

一、草履虫(Paramecium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的纤毛纲,是一类体型较大的原生动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又容易采集和培养,是观察研究原生动物的好材料。
草履虫种类很多,其中体型最大和最常见的是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1.采集草履虫通常生活在水流速度不大的水沟、池塘和稻田中,大多积聚在有机质丰富,光线充足的水面附近。
当水温在14~22℃时,繁殖最旺盛,数目最多、草履虫的这些习性,是确定采集地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
(1)到水沟、池塘采集草履虫。
水沟和池塘是草履虫的主要生活场所。
在气候温暖的季节,到水质没有污染的水沟、池塘岸边,选择枯枝落叶多的地方,用广口瓶沿水面采集池水,这样的池水往往含有许多草履虫。
为了更有把握,可在不同地点多采几瓶。
采集后,广口瓶内要放置少许水草,瓶口不要加盖,以免草履虫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回到实验室后,要把盛有池水的广口瓶放在温暖、明亮、阳光又不直射的地方,使瓶中的革履虫迅速繁殖。
三五天以后,对着光线用肉眼观察,如果看到水中有许多小白点在不停地游动,很可能就是草履虫。
这时,用吸管吸取一滴带有小白点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在视野中会看到各种微小生物。
如果发现有象倒置的草鞋一样的小动物,不停地螺旋运动,那就是草履虫,采集就成功了。
(2)到稻田采集草履虫。
在稻田灌水期间,寻找田中的旧稻茬,用广口瓶在稻茬附近取水,随后放进几根旧稻草。
这样的水中往往会有许多草履虫。
返回实验室后,放在温暖明亮处,三五天后,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草履虫存在。
(3)从新鲜稻草上采集草履虫。
当环境变得干旱或寒冷时,草履虫能向身体表面分泌一层蛋白质的薄膜,虫体不吃不动,进入休眠状态。
这种状态叫作包囊。
在稻田水抽干时,草履虫便形成许多包囊,附着在稻草近根部的几节茎上。
因此,可选取新鲜稻草近根部的几节,剪成3~4厘米长的小段,放入广口瓶中,注入清水,放在明亮温暖处,一周以后,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草履虫。
草履虫培育的技巧

草履虫培育的技巧
草履虫是一类微小的节肢动物,是原核生物中的代表之一。
它们在实验室中被广泛研究,因为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对许多领域都有重要意义,例如农业、医学和生物学。
下面是草履虫培育的技巧:
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草履虫需要一种简单、无菌的培养基,通常使用葡萄糖、水、硫酸镁和维生素B12作为营养物质。
还需要添加一些其他成分,例如碳酸氢钠和碳酸钾,以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
2. 控制温度:草履虫需要在25°C左右的温度下生长,这有助于它们繁殖和分裂。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草履虫的生长和发育。
3. 添加抗生素: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的抗生素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体感染。
但是,如果草履虫被感染了,它们可能会产生毒性的抗生素耐药性。
因此,需要谨慎使用抗生素。
4. 增加氧气含量:草履虫需要足够的氧气才能生长和繁殖。
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氧气可以有助于提高氧气含量,促进草履虫的生长。
5. 定期更换培养基:草履虫的培养基需要定期更换,以确保它们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和适当的环境。
更换培养基的频率取决于草履虫的数量和生长阶段。
6. 控制湿度:草履虫需要一定的湿度才能生长和繁殖。
在培养基中增加一些水分可以有助于控制湿度,避免培养基过于干燥。
草履虫的培育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监测,以确保它们得到适当的环境和营养物质。
通过合适的培养基、温度、抗生素和湿度控制,可以培育出健康、高效的草履虫。
草履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草履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草履虫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本文将介绍草履虫的养殖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帮助人们了解并正确进行草履虫的养殖活动。
正文:1. 草履虫的分类与特点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中的单核虫类,体长约为100微米左右,可以通过肉眼观察。
其身体呈细长圆柱形,前端具有伪足,后端有尾巴和鞭毛。
草履虫主要以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为食,是很好的自然净化水体的生物。
2. 草履虫的养殖场地选择草履虫可以在室内和室外进行养殖,选择合适的场地是成功养殖的第一步。
室内养殖可利用试管、培养皿等小型容器,室外养殖需要选择水质清澈、氧气充足的塘池或鱼缸等场所。
3. 草履虫的养殖培养基制备草履虫可以以细菌、酵母或营养液作为食物。
制备培养基时,可以选择富含无机盐、有机碳源和氮源的培养液,并进行消毒处理。
根据所需养殖量的大小,可根据比例配制对应数量的培养基。
4. 草履虫的养殖技术要点(1)采集合适的饲料:草履虫主要以各类细菌为食,因此,在进行养殖前要收集水样,通过显微镜观察准确判断水样中是否含有足够的细菌。
(2)适宜的培养温度和光照条件:草履虫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至28℃,光照强度适宜在1000勒克斯以上。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光照条件。
(3)提供适量的氧气:草履虫是需要氧气呼吸的生物,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确保水体的氧气充足。
可以通过加氧设备、增加水面曝气等方式提供足够的氧气。
(4)定期更换培养基:草履虫的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会逐渐减少,影响其生存和繁殖能力。
因此,要定期更换新鲜的培养基,以保证草履虫的生长发育。
5. 草履虫的注意事项(1)勿滥用草履虫:草履虫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放任或滥用。
在进行草履虫养殖时,要合法合规,了解当地相关规定。
(2)精心观察与管理:草履虫的养殖需要仔细观察,及时调整养殖条件,注意严禁暴露在光线直射下,避免对草履虫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草履虫(洄水)的培养

草履虫(洄水)的培养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的重要代表,也是初学动物学最先接触的动物。
以草履虫为代表的纤毛虫在水质净化及监测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实验主要是介绍草履虫的纯化和多种培养方法,并通过观察,掌握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进而更好地理解有关原生动物的其他知识。
一、实验准备(一)材料:干稻草、旧稻草垫子、干玉米雄花穗、干荷叶、小麦粒、离芭叶、干酵母、动物内脏(肝、胰、甲状腺等)、蛋黄、牛肉汁(50g 牛肉、 100 g水,煮熟)。
(二)用品:显微镜、放大镜、电炉、恒温培养箱、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微吸管、解剖针、烧杯、培养皿、凹玻璃片、纱布、吸水纸、大头针、琼胶、质量分数为3%的甲基纤维素溶液、碘液、葡萄糖、氯化钠、质量分数为1%的洋红溶液、质量分数为0.1%的中性红溶液。
(三)采集和培养:1.采集:选取多处进行采集。
凡是有机物含量丰富的污水,均可采250~500 mL水样,当场用放大镜检查。
水样镜检,凡呈乳白色,个体较大,圆柱状,一端稍圆一端稍尖的动物,就是草履虫。
如果多次检查均未发现草履虫,水样可弃之,另选别处采集。
水样取回,经显微镜检查,凡含有草履虫的水样,要在离水样瓶10~20cm处,放置一盏灯,经以24 h照明,使草履虫向水的上层聚集。
2.培养液制备:制备方法较多,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用。
(1)稻草培养液干稻草10g,剪成3Cm长,放人烧杯,加水1000 m1,煮沸10~15 min,放凉,补足失去水分。
在1000 mL水面处划一刻度线,便于日后失水再补。
(2)玉米雄花穗培养液干玉米雄花穗15 g,剪成3Cm长,加水1000 m1,煮沸10~15 min。
(3)荷叶培养液干荷叶50 g,适当撕碎,加水1000 mL,煮沸15~20 min。
(4)麦粒培养液小麦粒100颗,加水1000 mL,煮沸10~15 min。
(5)离芭、稻草混合培养液离芭叶25 g,加水500 m1,煮沸5 min,补足失去的水分后,再加稻草培养液500 m1。
草履虫实验

草履虫实验
草履虫实验是一种经典的生物实验,用于研究草履虫的趋光性。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具有趋光性即对光的正向或负向行为反应。
进行草履虫实验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培养基:制备适合草履虫生长的培养基,例如硫酸铵培养基。
2. 培养草履虫:从已有的草履虫培养物中取出一部分,加入到培养基中,放入培养皿中。
3. 准备实验装置:在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皿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
4. 观察初步趋光性:将培养皿倾斜放置于实验装置中,使草履虫分布均匀。
然后在一侧加入光源,观察草履虫的行为。
5. 观察草履虫趋光性:根据初步观察结果,可以在实验装置的不同位置加入光源,并观察草履虫的行为反应。
6. 记录观察结果:记录草履虫在不同光源位置的聚集情况或远离情况,以及反应时间和强度。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草履虫对光的趋性反应,进一步研究单细胞生物的行为特征和光感受机制。
文本:草履虫的培养

草履虫的培养一、所需材料、工具可乐瓶、矿泉水瓶或是烧杯等透明容器;稻草(最好是当年新稻草)或是玉米芯、玉米粒、桔杆等;纱布;吸管(最好是微吸管);显微镜二、采集方法一:凡是不流动的,富含有机质的水域内都生活着草履虫。
比如说长有水草(或有较多落叶)的池塘、稻田等。
采集时要注意,取水面上层水源,采集后可当场用肉眼对着光源进行观察,凡呈乳白色,一个个到处乱窜的小点(很小的一点,针尖那么点),那就是草履虫。
方法二:若是位于大城市的学校,可能在周边确实找不到适合采集草履虫的水域,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比较方便的获得草履虫。
草履虫在环境恶劣时,会分泌一层粘液把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让自己处于休眠状态。
由于这一特性,使得稻草根部会粘附有大量的草履虫包囊。
根据这一特点,取若干当年新鲜稻草(越新鲜越好,时间久了,稻草根部的草履虫包囊可能已经死亡了。
),在稻草根部剪下十厘米左右,剪短放入烧杯中(稻草长度不要超出烧杯的高度),注入清水。
在烧杯口用双层纱布盖住,扎紧(目的是为了防止空气的中其他微生物进入),放在明亮温暖处,一周后就会有草履虫出现。
三、培养1.初级培养:根据容器的高度,将新鲜干稻草剪成若干小段(应不超出液面高度),放入采集到含草履虫水源的容器内,容器口用纱布(双层)扎紧,若是像试管之类小口容器,管口可用脱脂棉封住。
将容器放在墙角、床脚边等有光线,但又不会被太阳直射的地方,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可培养出大量的草履虫(将水样取出用肉眼观察,可发现水体呈云雾状)。
经过初级培养后,一般就可供学生实验使用了。
虽然初级培养简单、方便、快捷,但也有不足之处:从池塘里取来的水源中,不会只含有草履虫一种,往往还有其它的原生动物,为提供营养而添加进去的稻草也极有可能附着有其它原生动物。
这就对实验的观察带来了干扰和影响。
为了排除干扰,顺利完成对草履虫的观察,可在初级培养的基础上提纯,进行二级培养。
2.二级培养:(1)培养液的制取玉米粒(最好是玉米渣)若干,放人烧杯,加水适量(玉米粒和水的比例大约100:1),煮沸10~15min,放凉,补足失去水分。
培养优质草履虫的方法与原理

培养优质草履虫的方法与原理一、引言草履虫(Paramecium)是一种常见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丰富的遗传变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实验和教学中。
本文将介绍培养优质草履虫的方法与原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培养优质的草履虫。
二、培养基的制备与选择培养基是培养草履虫的基础,合适的培养基可以提供草履虫所需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常用的培养基有皮肤粉培养基、草浆培养基等。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使用无菌操作,保证培养基的无菌。
三、草履虫的采集与接种草履虫可以通过采集自自然环境中的水样或从已有的培养物中接种获得。
采集时,需选择清澈透明、无污染的水样,并使用无菌容器收集。
接种时,将采集到的草履虫悬浮液加入培养基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四、培养条件的控制与调节1. 温度控制:草履虫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草履虫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因此,在培养草履虫时,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2. 光照控制:草履虫对光照有一定的要求,过强的光照会导致草履虫聚集在培养器壁上,影响其正常生长。
因此,应选择适宜的光照条件,一般可放置在光线较弱的地方。
3. pH值控制:草履虫对环境的pH值也有一定的要求,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草履虫的生长产生影响。
在培养草履虫时,应保持培养基的pH值在6-8之间。
4. 氧气供应:草履虫对氧气的需求较大,因此应保持培养液充分通气,避免氧气不足。
五、培养器具的选择与处理在培养草履虫时,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器具,如培养皿、显微镜、移液管等。
这些器具应保持干净,并进行无菌处理,以避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六、草履虫的观察与繁殖草履虫的观察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注意调节显微镜的倍数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观察图像。
草履虫的繁殖能力较强,可以通过观察其分裂过程来了解其繁殖方式和速度。
七、细菌的防治在培养草履虫时,细菌的污染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防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快速培养草履虫的方法

快速培养草履虫的方法
一、准备
1、首先,准备一个养虫盒子,大小要适合容纳草履虫的小型玻璃罐可以做容器;
2、准备一些草履虫的食物,根据其口味,可以选择苹果、梨、胡萝卜等;
3、准备一些干草或湿草来给草履虫提供栖息地;
4、最后,准备一些水,让草履虫可以湿润的生长环境。
二、新建环境
1、首先,将苹果、梨、胡萝卜之类的食物放到养虫盒子中;
2、然后,将干草或湿草放到养虫盒子中,让草履虫可以有一个舒适的环境;
3、在罐子里加上一些水,这样可以使草履虫可以更好地在里面生存;
4、最后,将草履虫放入养虫盒子中,便可以开始培养草履虫了。
三、每日照料
1、每天早晨要打开养虫盒子,检查一下草履虫的状态,看看它们有没有生病,如果发现有什么不正常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2、每天都要给草履虫添加新鲜的食物,以保证它们的营养充足;
3、每周应该更换养虫盒子中的水,保证它们的环境清洁;
4、当草履虫的体重明显减轻时,应该考虑增加食物摄入量;
5、当草履虫的环境明显变热时,要及时散热,以保证环境的舒
适。
四、定期检查
1、定期给草履虫进行体重检查,以保证它们有良好的体重;
2、定期检查它们的身体状况,检查是否有什么疾病;
3、定期检查它们的排泄物,来检查它们的营养和新陈代谢状况;
4、定期检查养虫盒子的温度,保证它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5、定期清洁养虫盒子,以保证环境的洁净。
五、养草履虫有一定的风险,要注意防护,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草履虫(Paramecium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的纤毛纲,是一类体型较大的原生动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又容易采集和培养,是观察研究原生动物的好材料。
草履虫种类很多,其中体型最大和最常见的是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1.采集草履虫通常生活在水流速度不大的水沟、池塘和稻田中,大多积聚在有机质丰富,光线充足的水面附近。
当水温在14~22℃时,繁殖最旺盛,数目最多、草履虫的这些习性,是确定采集地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
(1)到水沟、池塘采集草履虫。
水沟和池塘是草履虫的主要生活场所。
在气候温暖的季节,到水质没有污染的水沟、池塘岸边,选择枯枝落叶多的地方,用广口瓶沿水面采集池水,这样的池水往往含有许多草履虫。
为了更有把握,可在不同地点多采几瓶。
采集后,广口瓶内要放置少许水草,瓶口不要加盖,以免草履虫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回到实验室后,要把盛有池水的广口瓶放在温暖、明亮、阳光又不直射的地方,使瓶中的革履虫迅速繁殖。
三五天以后,对着光线用肉眼观察,如果看到水中有许多小白点在不停地游动,很可能就是草履虫。
这时,用吸管吸取一滴带有小白点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在视野中会看到各种微小生物。
如果发现有象倒置的草鞋一样的小动物,不停地螺旋运动,那就是草履虫,采集就成功了。
(2)到稻田采集草履虫。
在稻田灌水期间,寻找田中的旧稻茬,用广口瓶在稻茬附近取水,随后放进几根旧稻草。
这样的水中往往会有许多草履虫。
返回实验室后,放在温暖明亮处,三五天后,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草履虫存在。
(3)从新鲜稻草上采集草履虫。
当环境变得干旱或寒冷时,草履虫能向身体表面分泌一层蛋白质的薄膜,虫体不吃不动,进入休眠状态。
这种状态叫作包囊。
在稻田水抽干时,草履虫便形成许多包囊,附着在稻草近根部的几节茎上。
因此,可选取新鲜稻草近根部的几节,剪成3~4厘米长的小段,放入广口瓶中,注入清水,放在明亮温暖处,一周以后,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草履虫。
2.配制培养液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细菌。
为了培养繁殖草履虫,必须配制含有大量细菌的培养液。
培养液的配制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
(1)稻草培养液。
取新鲜洁净的稻草,去掉上端和基部的几节,将中部稻茎剪成3~4厘米长的小段,按1克稻草加清水100毫升的比例,将稻草和清水放入大烧杯中,加热煮沸10~15分钟,当液体呈现黄褐色时停止加热。
这样的液体,由于加热煮沸,只留下了细菌芽孢,其它生物已均被杀死,为培养草履虫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了防止空气中其它原生动物的包囊落入和蚊虫产卵,烧杯口要用双层纱布包严。
然后放置在温暖明亮处进行细菌繁殖。
经过3~4天,稻草中的枯草杆菌的芽孢开始萌发,并依靠稻草液中的丰富养料迅速繁殖,液体逐渐混浊,等到大量细菌在液体表面形成了一层灰白色薄膜时,稻草培养液便制成了。
由于草履虫喜欢微碱性环境,如果培养液呈酸性,可用1%碳酸氢钠调至微碱性,但pH值不能大于7.5。
(2)麦粒培养液。
将5克麦粒(大麦、小麦均可)放入1000毫升清水中,加热煮沸,煮到麦粒胀大裂开为止。
然后在温暖明亮处放置3~4天,便制成了麦粒培养液,此时培养液中已繁殖有大量的细菌。
3.接种接种是指将采集来的草履虫转移到培养液的过程。
接种草履虫时必须提纯,否则会混入其它小动物。
这不但会影响草履虫的纯度,而且一旦混入草履虫的天敌水轮虫(Rotaria),将会使培养液中草履虫的数量急剧下降。
接种时,先将含有草履虫的水液吸到表面皿中,再将表面皿置于低倍显微镜或解剖镜下检查,发现有草履虫后,用口径不大于0.2毫米的微吸管,将表面皿中草履虫逐个吸出,接种到培养液的广口瓶中进行繁殖。
如果要培养纯系的草履虫,可按上述方法,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从表面皿中吸出一个草履虫,放入盛凹玻片中,上面再覆盖一片凹玻片,用以防止培养液干燥。
待草履虫经过横分裂达到20~30个个体时,移到培养液的广口瓶中进行繁殖。
4.培养(1)将接种有草履虫的培养液的广口瓶,放在温暖明亮处进行培养,培养液的容器口要用纱布包严。
大约1周后,就会有大量草履虫出现。
(2)如果是长期培养,就要定期更新培养液。
这是因为随着虫体大量繁殖,培养液中营养逐渐减少,而虫体排出代谢物却又不断增加,这就会引起草履虫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每隔3天左右须更新一次培养液。
更新时,用吸管从广口瓶底部吸去培养液及沉淀物,每次要吸去一半培养液,加入等量新鲜培养液。
这样可使草履虫长期得到保存。
1、采集地点:在比较肥沃、水不太流动的污水沟、河沟或池塘里,沟水较浅,淤泥黑色,泥表有一乳白色的薄膜。
方法:用器皿轻轻刮取白膜,连同少许的水放于瓶中;或用器皿从表层取一些水,向光观察,如果发现其中有针尖大小的小白点在游动,这可能就是草履虫和其他原生动物,可以采回来。
2、分离牛肉汁分离法取载玻片平放在台上,先用清洁的吸管吸取牛肉汁,滴一滴在玻片左端;再用另一根小吸管吸取草履虫液,滴在玻片右端。
用解剖针从牛肉汁一端引一条沟,把这两个液滴连接起来。
草履虫对牛肉汁反应较敏感,它们很快经过小沟被引到牛肉汁一端来。
待草履虫聚集后用吸水纸切断水线,用吸管吸取牛肉汁中的草履虫,接种到培养液内,就可培养出大量草履虫供实验用。
3、培养牛奶液培养将牛奶液搅拌均匀后,移入草履虫,温度保持在摄氏22度,二三日后,草履虫迅速繁殖,并且出现处于分裂生殖状态的草履虫。
5日内虫体数量达到高峰,以后每隔2星期在原有的培养液内再加入牛奶液,可长期维持草履虫的生活。
1 草履虫种源的釆集在无化学污染的湖泊、池塘、小河和城市公园内水域,用500ml烧杯取一些水,在水中取一些落叶放入烧杯,投入15粒小麦。
20~28℃静置10d后镜检,可发现许多草履虫。
另一种方法是取水体内水生植物在杯内洗,反复数次,用防蚊网过滤,滤下液静置5~8d,投入15粒小麦,水面附近有白色移动的水纹,取之可作为草履虫培养的种源。
2 草履虫纯培养常规接种方法,用微吸管在解剖镜下取一个草履虫移到厚凹玻片(1ml)内,反复用备好的培养液洗5次,再移入备有20ml培养液的试管内培养。
1~2周后扩大培养。
3 草履虫短期高密度快速培养方法3.1 培养液配方小麦粒培养液:将10~12粒小麦放入500ml湖水,煮沸5min,加盖冷却24h后接种。
蛋白胨培养液:1g蛋白胨融入500ml自来水,煮沸,加盖冷却24h后接种。
牛奶培养液:将鲜牛奶以1:200的比例调配(酸奶更好)后接种。
大米培养液:将10粒米浸入500ml自来水中,加盖放置24h后接种。
栅藻培养液:实验室培养的栅藻,稀释4倍后接种。
湖水培养液:从无污染的湖中取水,煮沸,加盖放置24小时后接种。
3.2 培养方法培养初期,小麦粒培养液是最好的方法,在试管内放入1粒煮过的小麦粒,置于无太阳光直射的地方,2周后用100ml的烧杯扩大培养,杯内投入5粒煮过的麦粒,每天滴入1滴稀释3倍的鲜奶。
使用蛋白胨和牛奶要注意加入的量不要过多;移入500ml烧杯后,每天加入1~2滴牛奶,十天左右可以得到高密度的草履虫种群,不需要进行种群**,即可用于教学实验;蛋白胨不能长期放置,会发臭,变质,利用蛋白胨培养草履虫比利用牛奶更难控制。
牛奶和蛋白胨的投放量与草履虫数量成正比。
初次操作,应把培养液平均5份,置于5只100ml烧杯,编号1~5;培养的第一周,在编号1~5的烧杯里分别投放1、2、4、7、12滴稀释10倍后的牛奶,每天观察2次;第二周饵料的投放量总结第一周的培养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湖水和栅藻培养液只能维持草履虫10~16天的营养,用于初期的少量培养比较好操作。
大米培养液的水质较浑浊。
培养期间,烧杯口需要用3~4层纱布封口,以防其他原生动物包囊进入培养液。
另外,需要每天早晚2次进行检查,发现草履虫**于水底,表明溶液中养料不足,倒掉一半上清―――――――――――――――1. 本学院2003级学生;2 .本学院2002级学生;3. 本学院2000级学生;4. 通讯作者:wang118@液,加入适量营养液;发现草履虫**在烧杯上部或水线以下的玻璃壁上,表明溶液中溶氧不足,原因是草履虫密度过高或是水环境恶化。
应立即把草履虫移入新液或扩大培养;发现草履虫日渐减少,可能有吸管虫等草履虫天敌,此时应倒掉所有培养的草履虫,将器皿清洗干净,重新接种培养。
4 高密度草履虫种群的常年培养与管理4.1 培养取带绿色的湖水200ml于250ml的锥形瓶中,投入10粒小麦,取4层纱布封口,煮沸5min,静置两天。
接种数毫升已经提纯的草履虫,置于阴暗背光处。
10~15d后准备3~5个1000ml锥形瓶,每个瓶盛湖水750ml,投入20粒小麦,纱布封口,煮沸5min。
2d后每个瓶接种草履虫50ml。
培养温度10~28℃(一年室内温度变化范围)。
4.2 管理每周观察一次,如果草履虫分布于锥形瓶底,上层分布很少或没有,应立刻煮麦粒加入。
如果当天无时间煮麦粒,可先加入一滴牛奶;如果草履虫**在瓶壁或培养液上层,表明培养液缺氧或营养过剩,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滴加过多牛奶后的第2d,或加入过多麦粒后的3~4d,或培养液加入过多,水面上升,水面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变小而造成草履虫缺氧,应立即把上层的草履虫移到干净的锥形瓶,加入适量滤纸过滤的湖水。
每2~3周更新一次麦粒,用13号水生生物网过滤一次培养液,网上物洗入大烧杯作为小型淡水涡虫的饵料或稀释后接种水蚤或轮虫。
5 草履虫采集液、培养液和废弃液的综合开发利用草履虫培养液和置换出来的废液将其稀释3倍后接种水蚤,2~3周后会出现许多水蚤;将其稀释2倍后接种轮虫(Rotaria),2~3周后会出现许多轮虫。
草履虫是小达氏涡虫(Microdalyellia)、杰氏涡虫(Gieysztoria)等小型淡水涡虫的理想饵料,一只饥饿的中国小达氏涡虫(Microdalyellia sinensis)1min内能捕食20~40只草履虫。
也是实验室人工孵化东方蝾螈、小型观赏或实验用鱼的开口饵料。
轮虫是培养大口涡虫的优质饵料,一只饥饿的管大口涡虫(Macrostomum tuba),5min内能捕食30多只旋轮虫【1】。
草履虫培养废液稀释3倍后倒入大瓷盘,实验室夜间开窗,不久有许多摇蚊幼虫滋生,取羽化前的摇蚊幼虫喂淡水三肠目涡虫,可以3~5个月不换水。
在50kg容量的玻璃缸内注满清水,植入3~5条水草,并用剪草法控制水草数量,靠窗,3d后把废弃的草履虫采集液或培养液2000ml倒入玻璃缸,移入枝角类,2周后移入数条三肠目、大口虫目涡虫,可以维持水蚤、水螅、涡虫生长繁殖达3~5个月。
水螅、三角涡虫、大口涡虫、草履虫、轮虫可以混养;水蚤被水螅捕食;水螅的排泄物和被水螅杀死沉于水底的死水蚤被涡虫摄食,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涡虫的排泄物被细菌分解,细菌和有机碎屑又被草履虫、轮虫和水蚤捕食;草履虫、轮虫又是大口涡虫的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