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利用教案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利用教案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掌握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方法和技能,从地理图表中获取知识,并运用图表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特点2.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3.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 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方法和技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地形挂图、投影片等教学媒体,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谈话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关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自然资源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特点:教师利用地形挂图、投影片等教学媒体,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耕地、草地、林地等)及其特点(耕地比重较小、草地占比重较大等)。

3. 教学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理图表,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地理意义。

4. 教学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师通过实例、漫画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如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等)。

5. 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方法和技能: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地理图表,引导学生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的意义。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教学目标】1、利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构成特点。

2、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

3、以耕地为例,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特点。

4、列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土地资源分布图、中国地形图、干湿地区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课件【教学过程】当国民党将领楚云飞败走台湾时,抓起一把院子里的泥土,用红布包好带走。

时要带一捧祖国的泥土?地作为奖赏?将:我值多少钱?兵:告诉你也无妨,活捉敌将,良田五亩。

提问:在刚才同学展示的利用方式中,涉及到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提问: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些图片总结: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其中和重较大;、比重较小。

(教师出示:土地资源分布动画、地形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干湿地区图)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总结:我国资源总量,但各类土、下面的漫画反映了土地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从电影片段导入,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三部分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一、初识土地:认识土地利用类型;二、认识国情:从构成特点、分布、数量特点三方面探究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三、制定国策:一局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制定法律法规和基本国策,合理利用土地;同时,在土地利用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通过播放一段动画,及漫画展示,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谈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案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案

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2.通过读图认识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3.通过读图理解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及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教学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2.我国的土地国策及基本农田【教学难点】:1.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原因,利用图文资料进行讲解2.我国的土地国策【学情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活动范围较少,对外部世界缺少感性认识,利用地图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土地资源的帆布是本节课的难点。

各地地形复杂,气候知识也是较难的内容,各类土地资源分布的原因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多媒体(优先),黑板教学,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用具】:课件,地图,课本,黑板。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过程】:【导入】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老师一天出去闲转,在一个地方就看见有个牌子,上面写着“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还有的有一个碑性质的写着“基本农田保护界桩”,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吗?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好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我们这么做的原因。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自然资源中的一种——土地资源。

就拿西双版纳来说:每一个地方,山上山下的坝子的土地利用方式都各不一样,有的有橡胶林、有的是稻田,建设用地那么我们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划分为几种?学生:林地、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老师总结:林地、耕地和草地为农业用地,后面的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依次展示景观图让学生回答,最后展示结果。

【过渡】我们学习了土地资源的类型,那么在中国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利用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

引导学生看课本57页图3-1-1(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和展示四幅景观图)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思考并总结。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调动课堂的气氛)学生:………老师:土地类型多样齐全,其中草地和难利用的土地比重比较大,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小。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案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案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二)能力目标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土地资源三、教学过程:主要问题设计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复习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1、自然资源分为那两类?2、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今天具体学习一下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分布。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1、出示幻灯片提问:从刚才的图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活动: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1)在这些图片中哪些是农业用地?(2)哪些是非农业用地?小结: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幻灯片展示)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读图了解,后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特征。

(总类齐全,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承转:下面让我们再看一看土地资源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

2、创设问题情境: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读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和图“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思考下列问题:(1)哪些属于可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2)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3)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小结: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过渡: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是如何分布的?(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3、出示幻灯片“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让学生读我国土地利用图后找出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地区。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第2课时)示范教案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第2课时)示范教案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理解我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3.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国策。

【教学难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师:在乡村,我们经常能看到基本农田保护牌。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为什么要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生:(可能的)保护农田(板书)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 土地利用的问题师:土地是立国之本,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

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土地的需求非常大,但是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而土地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矛盾还在加剧。

(板书)人多地少矛盾加剧承转: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师:阅读教材和材料,你能说说有哪些问题吗?生:(可能的答案)水土流失(板书)水土流失生:(可能的答案)土地荒漠化(板书)土地荒漠化生:(可能的答案)乱占耕地(板书)乱占耕地生:(可能的答案)土地污染(板书)土地污染师:你能总结一下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问题吗?承转:土地利用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呢?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已学知识,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可能的答案)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板书)2.合理利用土地的对策制定、颁布法律法规生:(可能的答案)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在生态脆弱地区还需要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草)工程。

(板书)退耕还林等工程生:(可能的答案)科学规划用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土地资源教案(精选8篇)

土地资源教案(精选8篇)

土地资源教案(精选8篇)土地资源篇1指导思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 1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

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课堂活动一:看用途──了解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土地整治学教案

土地整治学教案

土地整治学教案教案标题:土地整治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土地整治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土地整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能够分析和解决土地整治中的问题4.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教学内容:1. 土地整治的概念和意义2. 土地整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4. 土地整治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土地整治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土地整治的概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土地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土地整治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土地整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问题分析能力等。

2.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总结等,检验学生对土地整治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测验:设计相关的测验题目,考查学生对土地整治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相关的教材和教辅资料,辅助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

2. 多媒体: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土地整治的相关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土地整治案例资料,用于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参考教案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参考教案
总结:土地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对于身边出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要大力宣传,制止。
学生读图,讨论,结合课本,找出四种类型:耕地、草地、林地,建 设用地。
类型
季风
干湿
地形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
平原,丘陵
林地
季风区
湿润
山地,丘陵
草地
非季风区
干旱,半干旱
高原,盆地
耕地:乱占耕地,水土流失等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理由 类型和特征
2、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区。
3、理解我国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土地资源的分布
【教学用具】
我国 土地利用类型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今天具体学习一下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分 布。
2、读课本57页插图,总 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特征。
讲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是林地耕 地比重小,后备土地少。
板书: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利用类型
2、构成特征
读我国土地利用图,找出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地区,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其原因。
补充:耕地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
林地:乱砍滥伐
草地:草地退化,荒漠化等。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 认识,提出了乱占耕地,乱砍滥伐等现象。
【作业设计】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转承)那么,我们在利用土地的时候,产生了那些问题呢?
板书: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阅读60页材料,找出我 国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教案

土地利用规划教案
齐齐哈尔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土地利用规划
任课教师
庞子营
计划学时
48
第一章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土地及土地的功能、土地利用的概念,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懂得我国土地资源概况、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手段:
首先讲解居民点的基本感念,然后简单讲述初始化问题,对城镇体系规划、居民点规模和布局详细讲述。
启发式讲授法。
重点、难点:
重点:居民点规模和居民点布局。
难点: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居民点布局的原则、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
作业及阅后记事:
居民点有哪些类型?什么是居民点用地?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是什么?
48
第四章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土地供给量预测内容,理解土地供给量预测的各种方法的含义、懂得进行土地供给量预测的程序,掌握基础数据预测、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利用潜力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手段:
基础数据预测部分要注意预测方法也公式的讲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部分注意联系实例;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利用潜力估算部分要注意联系自然地理知识。
课程名称
土地利用规划
任课教师
庞子营
计划学时
48
第三章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懂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掌握土地利用宏观研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手段:
从全课整体出发,讲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突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位,然后循序渐进的讲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内容、程序,最后阐述土地利用宏观研究的概况。

地理课教案: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

地理课教案: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

地理课教案: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一、土地利用的概念与意义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的活动。

它涉及到农业、工业、交通、居住等各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土地利用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需求。

1. 土地分类与功能为了更好地进行土地管理,我们通常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类型,并给予其相应的功能。

常见的土地分类有农田、林地、草原、湖泊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宜的利用方式。

2. 土地规划与布局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与设计,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自然资源保护协调统一。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城乡规划中的主要问题1. 城市扩张与耕地减少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张,导致大量的耕地被占用,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在城乡规划中需重视保护好宝贵的耕地资源。

2.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在城乡规划中,需要注重合理布局工矿区、建设环保型企业,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

3. 城乡发展不均衡我国城乡发展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性。

一些地区城市高度集中,而乡村经济相对较弱;一些地区又存在城市过剩现象,而郊区和农村服务设施不完善。

因此,在城乡规划中需推动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促进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与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明确规定土地用途、限制不合理开发等措施,推动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稳步进行。

2. 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要加强土地数据信息化建设,完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体系,准确了解土地资源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规划,充分利用每一寸宝贵的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篇一」中国土地资源教案中国土地资源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作用即利用类型。

并分析得出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2、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思考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地图,进行图像引导,让学生通过图形分析,并从实际生活出发,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三维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教师:中国的基本国情课件展示:中国地图,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和人口13亿的内容引导学生得出一、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多媒体显示)过渡:那我们生活的这一片土地有哪些作用呢,给你一片土地,你会用它来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山地、草原、平原、城市景观图问题:请根据左边的景观图说说土地的作用(学生回答)师总结:我们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课件展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说明我们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齐全)(课件出示板书)二、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类型齐全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农业耕地林地农业用地草地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提供图表]1992年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土地类型面积(万平方千米)世界地位(第几位)中国人均(平方米)世界人均(平方米)土地总面积9603810027762耕地95.148022501林地128.6510857170草原313.3226446235[提问]从这个表中,你能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略 (请学生回答)(课件展示第二个特点)2、绝对总数量大,人均相对量少过渡: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所占比例是否一样呢?课件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引导读图] 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教师稍微解释宜农宜林荒地)[学生讨论、回答]略课件展示3、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草地面积大,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比例不合理)[转折]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比例不合理,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是否均匀呢?(你认为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会分布在哪些地区呢,它们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与气候、地形有关课件展示我国降水分布图和地形图,帮助同学们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活动]引导学生读图,思考:每种类型在干湿地区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如何分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采用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来验正同学们的分析,让他们有成功感(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师生共同概括土地资源的'分布(用文字表述)耕地: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丘陵(秦淮以北为旱地,秦淮以南为水田)。

【中学教案】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中学教案】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中学教案】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

2. 培养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高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习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土地的定义、土地资源的种类。

2. 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分布、利用状况。

3. 土地资源的利用: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利用。

4. 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

5.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地资源的相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

2. 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3. 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分析各种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其效果。

4. 讲解土地资源的保护,提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

5. 讲解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国情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的了解。

4. 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的相关章节。

2. 课件:用于展示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我国土地资源国情、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等。

地理教案: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

地理教案: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

地理教案: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一、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的关系1.1 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的概念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自身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居住、交通、水利等方面的土地利用。

人口分布则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即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密度和分布状态。

1.2 土地利用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土地利用的不同方式对人口分布产生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适宜的农业土地可以保证粮食供应,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工业用地可以吸引投资,促进城市化进程;居住用地可以建设优质住房,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1.3 人口分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人口分布的差异会影响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

人口多的地区需要更多的农田和居住用地,同时也需要满足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需求。

人口少的地区则可以将更多的土地用于自然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

二、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的案例分析2.1 农业发展与人口分布农业作为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人口分布起到重要影响。

以中国为例,农业发展集中在人口较多的东部地区,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并且相对容易形成农产品销售市场。

因此,东部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多,城市化程度较高。

而人口较少的地区,则相对集中在西部地区,农业规模较小,主要以牧业为主。

2.2 工业发展与人口分布工业是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也是人口分布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由于工业的集中发展需要大规模的用地,通常会吸引大量人口的流入。

例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也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

由于工业用地的需求,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以工业为主,带动了人口的集中。

2.3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分布城市化是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

城市化需要大量的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工业用地来提供就业机会。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性质和特点2.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及其问题3.掌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4.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难点: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1.土地资源的性质和特点2.土地利用现状及其问题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4.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讨论法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可通过展示照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感受到地球上土地资源的珍贵性,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概述学生首先了解土地资源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土地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第三步:分析学生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及其问题,如土地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过度开发导致的水土流失等。

第四步:合理利用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栽培方式等,并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第五步:保护学生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如开展绿化行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土地资源的性质和特点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及其问题3.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4.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七、教学拓展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行星类星球中的土地资源,提出不同的利用建议,并给出实施方案。

八、教学反思本次地理教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体现了科学、人文和思维的统一,已经初步达到了教学设计和预期目标。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研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幼儿园乡村教育:土地资源利用教案

幼儿园乡村教育:土地资源利用教案

幼儿园乡村教育:土地资源利用教案幼儿园乡村教育:土地资源利用教案幼儿园乡村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如何利用土地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农耕文化,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幼儿园乡村教育,以及如何利用土地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教案设计。

1. 幼儿园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城乡差距日益加大的社会背景下,幼儿园乡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乡村教育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乡村教育,幼儿能够亲近自然、了解农耕文化,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2. 土地资源利用教案的设计理念针对幼儿园乡村教育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一份土地资源利用教案,需要兼顾多方面的考量。

教案的设计应以幼儿的成长发展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教案要注重与农耕文化的结合,将农耕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了解农业生产,培养对土地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土地资源利用教案的相关活动在教案的设计中,可以设置多种活动,以利用土地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可以开展“播种养护”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蔬菜,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也可以组织“田园体验”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大自然,了解农产品的生长过程。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更能够增进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培养对土地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乡村教育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

通过土地资源利用教案的设计,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能够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我也深深地理解到,幼儿园乡村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壮大。

总结幼儿园乡村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土地资源利用教案的设计则是实现乡村教育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

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推动幼儿园乡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试讲——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教案)

试讲——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教案)

试讲——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的概念;2. 掌握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的原则和方法;3. 分析和评价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的影响和挑战。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涵盖以下内容:1.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的定义和背景;2.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的原则和方法;3.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的影响和挑战。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案例,引起学生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的兴趣;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的定义和背景;3. 原则和方法:讲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的原则和常用方法;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具体的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的重要性和挑战。

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相关案例资料;3. 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我们将进行以下评估活动:1. 课堂讨论: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观点进行评估;2.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的短文,评价一个实际案例。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理解,我们建议学生进行以下延伸研究:1. 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了解不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的实践和经验;2. 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本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划分情况。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地理课教案: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

地理课教案: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

地理课教案: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一、介绍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它关乎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的概念入手,介绍它们的重要性及实践意义。

二、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的概念及目标1. 土地利用的概念与目标: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

其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2. 城乡规划的概念与目标:城乡规划是对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宏观布局和细部设计,以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土地的使用要求。

其目标是协调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建设,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与品质。

三、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的关系1. 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的相互影响:城乡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指导和保障,土地利用则是城乡规划实施的主要手段。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共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 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的统一性: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需要在统一性原则下进行,即在整体规划中统一城乡发展的目标和路径,统一土地利用的标准和要求,统一土地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四、土地利用的原则与模式1. 土地利用的原则:土地利用需要遵循保护优先、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重要生态功能区应优先保护,开发利用要遵循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 土地利用的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土地利用可以采取集约利用、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等不同模式。

例如,在城市中可以通过高层建筑和混合用地开发来实现集约利用;在农村中可以通过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来实现综合利用。

五、城乡规划的内容与实践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的用地规划、功能布局和建筑设计。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中学教案】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中学教案】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中学教案】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利用状况和保护措施。

3. 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定义与分类2. 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3. 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4.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5. 学生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重要性;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重要性;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 调查法:学生分组调查身边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

3.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

4. 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如何被利用。

5. 讲解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6.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7. 学生实践活动:分组调查身边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概念、分类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状况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与土地利用互为因果关系,交通设施的建设拉动沿线的土地利用,相反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人们出行活动的变化,从而诱发交通的生成,促进交通设施的建设。

本章作为交通规划的基础,主要讲述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土地的用途决定分析、预测交通小区住宅开发户数的汉森模型、预测交通小区土地利用模式所需的住户及就业者的分布模型—劳瑞模型以及最优化城市开发模型等。

此部分包含以下各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第三节土地利用模型∙复习思考题第一节概述交通设施与土地利用(Land Uses)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系统中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描述。

Peter Hall 与Fagen(1956) 将系统定义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的一系列组成部分的集合”。

因此,土地利用( 批发市场、工业、商业、住宅、娱乐设施等) 与交通设施( 交通网络、枢纽、港口、站场等) 都是我们所研究的该特定系统的组成部分,而连接它们的媒体就是交通。

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始于20 世纪30 年代。

1930 年,瑞利(Reilly) 通过对来自于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商品流通调查,进行了若干重要研究。

Christaller 和L?sch 等于20 世纪30 ~40 年代,进行了理论研究。

推动空间影响力模型在城市规划研究中的应用并取得重要进展的是最大熵(Wilson, 1967, 1970) 理论与效用最大化理论(Neidercorn and Bechdolt, 1969) 。

它们为空间影响力模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70 与80 年代的理论研究将这两种方法联系起来,进一步提出了Logit 形式的影响力模型(Anas,1983) 。

目前大多数应用中的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是20 世纪60 与70 年代各种文献中提出的思想和模型。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对土地利用与交通的理论研究以美国为中心展开。

由于道路交通量的持续增长产生了大量不必要的交通拥挤和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交通污染增长的明显结果是城市污染,仅来自公路汽车运输的排放一项即占碳氧化物总量的70% ,占氮氧化物的39% ,VOCs 的30% ,PM-10 的28%(Curran 等, 1992) 。

1970 ~1990 年间,道路车公里数年增长率为3.2% ,美国道路运输能耗在全部能耗中达22% ,其中94% 为石油。

它直接导致了1990 年净化空气修正法案(CAAA) 和地面联运效率法案(ISTEA) 的出台。

城市机动交通出行量增长的直接效果是石油进口的增加,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促进出行数量的减少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人们讨论最多的政策措施包括鼓励减少出行,缩短出行距离,使出行向利用率高的车辆或非机动出行方面转移,将出行安排在非拥挤时段等。

英国最早对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的是利兹大学的Wilson 和他的同事(Wilson and et al ,1977) 以及后来伦敦大学的Mackett 。

Mackett 在构造及标定利兹一体化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包(LILT) 及基于微观模拟的MASTER 模型系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Mackett, 1983, 1990b, 1991a, b) 。

后来,剑桥大学的Echenique 及其同事构造并成功地开发了MEPLAN 模型系统并使其商业化,该模型被用于西班牙及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第三世界国家的部分城市。

澳大利亚在该领域的开创性工作是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后取得的,它很大程度是以TOPAZ(technique for otimal placement of activities in zones) 模型系统为基础的(Brotchie,1969) 。

Monash 大学的Young 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基于博奕模拟的土地模型(Gu et al, 1992) ,提出了PIMMS(Pricing and Investment Model for Multi-Modal Systems) 模型(Hensher,1993) 。

加拿大在一体化的交通土地利用模型方面最初的工作是在Hamilton 都市区完成的,研究的重点是模拟汽车燃料消耗及排放。

日本一体化都市模型包括CALUTAS 模型(computer-aided land use transport analysis system)(Nakamura et al, 1983) 、大阪模型(Amano et al, 1985) 。

其他地区的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包括Eindhoven 城市地区的van Est 模型,意大利都林和罗马的模型(Bertuglia et al,1981) 及瑞典斯德哥尔摩采用的模型等。

中东地区的模型有德黑兰规划与政策模型(Garnett,1980) ,Martinez(1992a,b) 最近在智利圣地亚哥的应用中标定了他自己提出的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

目前采用的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模型重点是在一体化城市分析模型的开发方面。

目前的模型可以综合处理最大熵与地区可达性最优间的协调,这也是效用最大化经济合理说明的空间影响理论与消费者选择的基础。

数学上,这些模型利用了非线性数学规划方法、区域间投入产出方法,而最近的计量经济学和微观模拟方面的进展可综合解决出行需求、居住、就业、服务和城市用地建模问题。

第二节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土地利用这一术语来自农业经济学,最初用来描述一块土地以及它的经济学用途(牧场、农田和采石场等),后来被用于城市规划中(Chapin, 1976) 。

“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意义是城市功能范畴( 如居民区、工业、商业区、零售区、政府机关空间及休闲区) 中的空间分布或地理类型。

传统上,土地利用是指对地面空间的利用( 或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利用) 。

一、我国城市土地的用途分类我国1991年3月颁布的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将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表3.2-1表示了城市用地的大类,每一大类又可分为若干中类,例如居住用地大类分为四中类,即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为市政公共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低层为主的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为市政公共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中、高层为主的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为市政公共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工业等用地混合交叉的居住用地;四类居住用地为以陋房简屋为主的居住用地。

多数中类又分为若干小类,例如公共设施用地大类下的体育用地中类,又分为体育场馆用地及体育训练用地两小类。

详细情况可参考上述国家标准。

表 3.2-1 我国城市用地分类表二、国外城市土地用途分类每个国家均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制定自己国家的城市土地用途分类标准。

日本的《城市规划法》规定了居住类、商业类和工业类3大类、12小类土地用途,如表3.2-2所示。

图3.2-1给出了12类土地用途在城市中的布置情况。

表 3.2-2 日本的城市土地用途分类图 3.2-1 12类土地用途在城市中的布置情况德国的福兰克夫于1891年、柏林于1892年分别将城市土地分成了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两大类;美国土地用途采用分区制(zoning) 分类并由各州政府制定,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三、土地利用分析变量一般地,土地利用模型包含的变量包括:人口、土地利用限制、就业地点政策、零售设施布局、出行费用、特定运输方式的出行速度及其网络结构、运输投资的时序、一般经济环境。

在交通规划研究中,小区活动可以根据它们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分为三部分:(1) 基本部分。

这部分的就业满足非本地需求,它产生货物及服务,可输出到城市外部地区。

它产生向心的资金流,流入城市,导致增长及剩余,多数工业部分的就业属于这类。

一般认为这部分不太受城市位置问题约束,因为地区市场不是最主要的关心点。

这种考虑是劳瑞(Lowry) 模型的一个外部因素,必须是已知的。

(2) 非基本部分( 零售部分) 。

这部分的就业满足本地需求。

它不输出任何货物及服务,且将该地区作为主要的市场地区。

它主要考虑零售、货物及建设之类的服务。

由于这部分严格服务于本地/ 区域需求,本地是一个重要的焦点。

就业水平也可假定与本地人口相关联,这种考虑是劳瑞模型的一个内在因素。

(3) 居住部分。

居住的数量与基本部分及零售业就业岗位数量相关,居民区的选择也紧密地关联于工作地。

这种考虑也是劳瑞模型的一个内在因素。

这里,“基本部分”指制造出口商品的工业部门,尽管也会有部分本地需求。

基本部分的就业影响着人口和服务性就业的空间分布。

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的核心是区域经济预测,它预测并分配基本就业部分的位置。

第三节土地利用模型Clark(1951, 1968, 1982) 可以被认为是最早将科学方法用于研究城市人口密度和区位理论的研究人员之一。

第一代模型中,劳瑞(1964) 模型所取得的突破为第二代模型(Hutchinson,1974; Batty,1975) 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土地利用模型是描述地区内部经济活动的选址行为及其作用结果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分为预测模型和优化模型。

预测模型是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对各种经济主体的选址行动结果的土地利用形态的跟踪模型。

优化模型是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社会效益目标最大化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状况。

目前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很多,多数是在上世纪60 与70 年代地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汉森模型由以上可知,汉森模型中有两个变量,即可达性( Accessibility ) 和开发可能的土地面积。

可达性是指表示某小区所具有的、产生与其他小区相互作用机会可能性的度量,可以用式(3.3-1)表示。

(3.3-1)式中-i小区对j小区的某活动主体的可达性值;-j 小区内某活动主体的规模,例如就业人口等;-i 小区与j 小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参数。

因此,i小区的总可达性可以表示为:(3.3-2)这样,汉森模型研究城市中某小区作为住宅开发时,所具有的可达性对住户数的影响。

它将任意时点的两小区之间的住宅开发可能比作为各小区具有的住宅地,定义为利用可能的土地面积比。

于是,认为从所在时点到达经过了某一期间的时点,因市总人口的增加所需要的住宅数用该比进行分配。

因此,实际分配的小区之间的住宅开发现状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由各小区所具有的可达性来说明。

这样,有:住宅开发率Dj= 住宅开发现状比/住宅开发可能比(3.3-3)例如,雇用的可达性与住宅开发率Dj的关系:(3.3-4)式中K -为系数。

假设,每户的居住面积一定,那么,住宅开发现状比将可能预测。

(3.3-5)式中Pi-小区i 的新增住户数;Pt-全市t 时点的新增户数;Oi-小区i 的新增住户可能比;Oj-小区j 的新增住户可能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