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教材1第一章第1课时教案:几个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材分析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

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教学过程:[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与实验的关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

2.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理论建立和验证。

3. 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关系。

4. 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

-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开始上课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苹果落地、水沸腾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强调物理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

通过介绍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发现,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解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理论建立和验证,并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这些方法的应用。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归纳。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物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报告,主题是“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生活或进行简单实验来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实用性的认识,并锻炼他们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来判断教学内容是否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并根据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第一节细胞的发现与研究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细胞的发现历程和细胞学说的发展。

3. 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 能够描述细胞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细胞的发现历程和细胞学说的发展。

难点: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细胞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光学显微镜和玻片。

3. 细胞学说的发展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细胞的电子扫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5分钟)1. 介绍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2. 解释细胞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三、讲解细胞的发现与研究(20分钟)1. 简要介绍细胞的发现历程,包括胡克的发现和他提出的细胞学说。

2. 介绍细胞学说的发展,包括核质说、细胞液说和细胞膜说。

四、实验操作:观察细胞的光学显微镜(20分钟)1. 学生分组,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的细胞。

2. 引导学生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五、讲解细胞的分类及其特点(15分钟)1. 介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2. 讲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及特点。

六、作业布置及评价(5分钟)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细胞的概念、发现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集合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集合教案

⼈教课标版⾼中数学必修1第⼀章集合与函数概念集合教案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教学⽬的:(1)使学⽣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初步了解有限集、⽆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法教学难点:运⽤集合的两种常⽤表⽰⽅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步应⽤集合的语⾔表述⼀些问题在⼏何中⽤到的有点集⾄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基本的逻辑知识在⽇常⽣活、学习、⼯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具这些可以帮助学⽣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数学语⾔的基础例如,下⼀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先从初中代数与⼏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表⽰⽅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集合的例⼦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是引发学⽣的学习兴趣,使学⽣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起就成为⼀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复习引⼊: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公约数和最⼩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3.集合论的创始⼈——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4.“物以类聚”,“⼈以群分”;5.教材中例⼦(P4)⼆、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些数、⼀些点、⼀些图形、⼀些整式、⼀些物体、⼀些⼈组成的.我们说,每⼀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起就成为⼀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起就成为⼀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起就形成⼀个集合(简称集)(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数集及记法(1)⾮负整数集(⾃然数集):全体⾮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2)正整数集:⾮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3,2,1*=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210±±=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 注:(1)⾃然数集与⾮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然数集包括数0(2)⾮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属关系(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3)⽆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定的顺序(通常⽤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写的拉丁字母表⽰,如A 、B 、C 、P 、Q ……元素通常⽤⼩写的拉丁字母表⽰,如a 、b 、c 、p 、q …… ⑵“∈”的开⼝⽅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三、练习题:1、教材P 5练习1、2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个集合吗?(1)所有很⼤的实数(不确定)(2)好⼼的⼈(不确定)(3)1,2,2,3,4,5.(有重复)3、设a,b 是⾮零实数,那么bb aa +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4、由实数x,-x,|x |,332,x 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A )2个元素(B )3个元素(C )4个元素(D )5个元素5、设集合G 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 +b 2(a ∈Z, b ∈Z )的数,求证: (1) 当x ∈N 时, x ∈G;(2) 若x ∈G ,y ∈G ,则x +y ∈G ,⽽x1不⼀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 +b 2(a ∈Z, b ∈Z )中,令a=x ∈N,b=0,则x= x +0*2= a +b 2∈G,即x ∈G证明(2):∵x ∈G ,y ∈G ,∴x= a +b 2(a ∈Z, b ∈Z ),y= c +d 2(c ∈Z, d ∈Z )∴x+y=( a +b 2)+( c +d 2)=(a+c)+(b+d)2 ∵a ∈Z, b ∈Z,c ∈Z, d ∈Z ∴(a+c) ∈Z, (b+d) ∈Z ∴x+y =(a+c)+(b+d)2 ∈G ,⼜∵211b a x +==2222222b a b b a a --+-且22222,2ba bb a a ---不⼀定都是整数,∴211b a x +==2222222b a b b a a --+-不⼀定属于集合G四、⼩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序性 3.常⽤数集的定义及记法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附录:康托尔简介发疯了的数学家康托尔(Georg Cantor ,1845-1918)是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者1845年3⽉3⽇⽣于圣彼得堡,1918年1⽉6⽇病逝于哈雷康托尔11岁时移居德国,在德国读中学1862年17岁时⼊瑞⼠苏黎世⼤学,翌年⼊柏林⼤学,主修数学,1866年曾去格丁根学习⼀学期1867年以数论⽅⾯的论⽂获博⼠学位年在哈雷⼤学通过讲师资格考试,后在该⼤学任讲师,1872年任副教授,1879年任教授由于研究⽆穷时往往推出⼀些合乎逻辑的但⼜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数学家唯恐陷进去⽽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穷宣战他靠着⾟勤的汗⽔,成功地证明了⼀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个平⾯上的点⼀⼀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样多”,后来⼏年,康托尔对这类“⽆穷集合”问题发表了⼀系列⽂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的结论康托尔的创造性⼯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了尖锐冲突,遭到⼀些⼈的反对、攻击甚⾄谩骂有⼈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说康托尔是“疯⼦”来⾃数学权威们的巨⼤精神压⼒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真⾦不怕⽕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放光彩1897年举⾏的第⼀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的⼯作”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6⽇,康托尔在⼀家精神病院去世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康托尔在研究函数论时产⽣了探索⽆穷集和超穷数的兴趣康托尔肯定了⽆穷数的存在,并对⽆穷问题进⾏了哲学的讨论,最终建⽴了较完善的集合理论,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康托尔创⽴了集合论作为实数理论,以⾄整个微积分理论体系的基础17世纪⽜顿(I.Newton,1642-1727)与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创⽴微积分理论体系之后,在近⼀⼆百年时间⾥,微积分理论所缺乏的逻辑基础和从19世纪开始,柯西(A.L.Cauchy,1789-1857)、魏尔斯特拉斯(K.Weierstrass,1815-1897)等⼈进⾏的微积分理论严格化所建⽴的极限理论克隆尼克(L.Kronecker,1823-1891),康托尔的⽼师,对康托尔表现了⽆微不⾄的关怀他⽤各种⽤得上的尖刻语⾔,粗暴地、连续不断地攻击康托尔达⼗年之久他甚⾄在柏林⼤学的学⽣⾯前公开攻击康托尔⼀个薪⾦较⾼、声望更⼤的教授职位使得康托尔想在柏林得到职位⽽改善其地位的任何努⼒都遭到挫折法国数学家彭加勒(H.Poi-ncare,1854-1912):我个⼈,⽽且还不只我⼀⼈,认为重要之点在于,切勿引进⼀些不能⽤有限个⽂字去完全定义好的东西集合论是⼀个有趣的“病理学的情形”,后⼀代将把(Cantor)集合论当作⼀种疾病,⽽⼈们已经从中恢复过来了德国数学家魏尔(C.H.Her-mann Wey1,1885-1955)认为,康托尔关于基数的等级观点是雾上之雾菲利克斯.克莱因(F.Klein,1849-1925)不赞成集合论的思想H.A.施⽡兹,康托尔的好友,由于反对集合论⽽同康托尔断交从1884年春天起,康托尔患了严重的忧郁症,极度沮丧,神态不安,精神病时时发作,不得不经常住到精神病院的疗养所去变得很⾃卑,甚⾄怀疑⾃⼰的⼯作是否可靠他请求哈勒⼤学当局把他的数学教授职位改为哲学教授职位健康状况逐渐恶化,1918年,他在哈勒⼤学附属精神病院去世流星埃.伽罗华(E.Galois,1811-1832),法国数学家伽罗华17岁时,就着⼿研究数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般π次⽅程求解问题许多数学家为之耗去许多精⼒,但都失败了直到1770年,法国数学家拉格朗⽇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才算迈出重要的⼀步伽罗华在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群论的⽅法从系统结构的整体上彻底解决了根式解的难题他从拉格朗⽇那⾥学习和继承了问题转化的思想,即把预解式的构成同置换群联系起来,并在阿贝尔研究的基础上,进⼀步发展了他的思想,把全部问题转化成或者归结为置换群及其⼦群结构的分析上同时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学分⽀——群论,数学发展史上作出了重⼤贡献1829年,他把关于群论研究所初步结果的第⼀批论⽂提交给法国科学院科学院委托当时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家柯西作为这些论⽂的鉴定⼈在1830年1⽉18⽇柯西曾计划对伽罗华的研究成果在科学院举⾏⼀次全⾯的意见听取会然⽽,第⼆周当柯西向科学院宣读他⾃⼰的⼀篇论⽂时,并未介绍伽罗华的著作1830年2⽉,伽罗华将他的研究成果⽐较详细地写成论⽂交上去了以参加科学院的数学⼤奖评选,论⽂寄给当时科学院终⾝秘书J .B .傅⽴叶,但傅⽴叶在当年5⽉就去世了,在他的遗物中未能发现伽罗华的⼿稿1831年1⽉伽罗华在寻求确定⽅程的可解性这个问题上,⼜得到⼀个结论,他写成论⽂提交给法国科学院于群论的重要著作当时的数学家S .K .泊松为了理解这篇论⽂绞尽了脑汁尽管借助于拉格朗⽇已证明的⼀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所要证明的论断是正确的,但最后他还是建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30⽇,临死的前⼀夜,他把他的重⼤科研成果匆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叶保存下来,从⽽使他的劳动结晶流传后世,造福⼈类年5⽉31⽇离开了⼈间死因参加⽆意义的决⽃受重伤1846年,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尔着⼿整理伽罗华的重⼤创作后,⾸次发表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2)教学⽬的:(1)进⼀步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熟记常⽤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初步了解有限集、⽆限集、空集的意义(3)会运⽤集合的两种常⽤表⽰⽅法教学重点:集合的表⽰⽅法教学难点:运⽤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复习引⼊:上节所学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的概念(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起就形成⼀个集合(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数集及记法(1)⾃然数集:全体⾮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2)正整数集:⾮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 ,3,2,1*=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所有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3、元素对于集合的⾪属关系(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3)⽆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定的顺序(通常⽤正常的顺序写出) 5、(1)集合通常⽤⼤写的拉丁字母表⽰,如A 、B 、C 、P 、Q ……元素通常⽤⼩写的拉丁字母表⽰,如a 、b 、c 、p 、q …… (2)“∈”的开⼝⽅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讲解新课:(⼆)集合的表⽰⽅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列举出来,写在⼤括号内表⽰集合例如,由⽅程012=-x 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为{-1,1}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2)a 与{a}不同:a 表⽰⼀个元素,{a}表⽰⼀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个元素2、描述法:⽤确定的条件表⽰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括号内表⽰集合的⽅法格式:{x ∈A| P (x )}含义:在集合A 中满⾜条件P (x )的x 的集合例如,不等式23>-x 的解集可以表⽰为:}23|{>-∈x R x 或23|{>-x x所有直⾓三⾓形的集合可以表⽰为:}|{是直⾓三⾓形x x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如:{直⾓三⾓形};{⼤于104的实数} (2)错误表⽰法:{实数集};{全体实数}3、⽂⽒图:⽤⼀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个集合的⽅法4、何时⽤列举法?何时⽤描述法?⑴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描述法表⽰,只能⽤列举法如:集合},5,23,{2232y x x y x x +-+⑵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遗漏地⼀⼀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列举出来,常⽤描述法如:集合}1|),{(2+=x y y x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例集合}1|),{(2+=x y y x 与集合}1|{2+=x y y 是同⼀个集合吗?答:不是}1|),{(2+=x y y x 是抛物线12+=x y 上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集合}1|{2+=x y y =}1|{≥y y 是函数12+=x y 的所有函数值构成的数集(三)有限集与⽆限集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限集: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Φ,如:}01|{2=+∈x R x三、练习题:1、⽤描述法表⽰下列集合①{1,4,7,10,13} }5,23|{≤∈-=+n N n n x x 且②{-2,-4,-6,-8,-10} }5,2|{≤∈-=+n N n n x x 且 2、⽤列举法表⽰下列集合①{x ∈N|x 是15的约数} {1,3,5,15} ②{(x ,y )|x ∈{1,2},y ∈{1,2}}{(1,1),(1,2),(2,1)(2,2)}注:防⽌把{(1,2)}写成{1,2}或{x=1,y=2}③=-=+}422|),{(y x y x y x )}32,38{(-④},)1(|{N n x x n ∈-= {-1,1}⑤},,1623|),{(N y N x y x y x ∈∈=+ {(0,8)(2,5),(4,2)} ⑥}4,|),{(的正整数约数分别是y x y x{(1,1),(1,2),(1,4)(2,1),(2,2),(2,4),(4,1),(4,2),(4,4)}3、关于x 的⽅程ax +b=0,当a,b 满⾜条件____时,解集是有限集;当a,b 满⾜条件_____时,解集是⽆限集4、⽤描述法表⽰下列集合:(1) { 1, 5, 25, 125, 625 }= ;(2) { 0,±21, ±52, ±103, ±174, ……}= 四、⼩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有限集、⽆限集、空集2.集合的表⽰⽅法:列举法、描述法、⽂⽒图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1.2 ⼦集、全集、补集教学⽬标:(1)理解⼦集、真⼦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3)掌握有关⼦集、全集、补集的符号及表⽰⽅法,会⽤它们正确表⽰⼀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的符号表⽰的能⼒;(4)会求已知集合的⼦集、真⼦集,会求全集中⼦集在全集中的补集;(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符号及图形(⽂⽒图)准确地表⽰出来,培养学⽣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6)培养学⽣⽤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教学重点:⼦集、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教学⽤具:幻灯机教学过程设计(⼀)导⼊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知识.【提出问题】(投影打出)已知,,,问:1.哪些集合表⽰⽅法是列举法.2.哪些集合表⽰⽅法是描述法.3.将集M、集从集P⽤图⽰法表⽰.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符号表⽰出来.将集N中元素3与集M的关系⽤符号表⽰出来.6.集M中元素与集N有何关系.集M中元素与集P有何关系.【找学⽣回答】1.集合M和集合N;(⼝答)2.集合P;(⼝答)3.(笔练结合板演)4.集M中元素有-1,1;集N中元素有-1,1,3;集P中元素有-1,1.(⼝答)5.,,,,,,,(笔练结合板演)6.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的元素.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的元素.(⼝答)【引⼊】在上⾯见到的集M与集N;集M与集P通过元素建⽴了某种关系,⽽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本节将研究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新授知识1.⼦集(1)⼦集定义:⼀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的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的教案

第一章从试验学化学课程标准:本章为中学必修模块的开篇第一章,从试验入手,重点介绍了化学试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化学试验应留意的平安事项、混合物的分别和提纯、物质的检验等,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另外,在做化学试验时,取用的药品都是可以称量的,但分子、原子、离子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是难以称量的,为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可将确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确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

物质的量与其由此导出的其它物理量如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是中学化学的计算核心,也是进行定量试验的计算依据。

第一节化学试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树立平安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试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平安标识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平安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3.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试验平安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平安标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试验习惯。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关损害的事务特别多,你知道哪些哪些与化学有关请你说出来与同学们共同沟通,并加以预防。

学生思索、探讨。

有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对化学试验,尤其要留意试验平安,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学习了哪些试验平安问题对你有什么启示老师应与时确定学生的成果,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爱好。

学生回顾、探讨沟通,让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新知学习新知学习投影有关一些典型的损害实例和违规试验操作所发生的损害。

通过血的事实,告知学生试验平安的重要性。

学生观看,感受颇深。

归纳整理化学试验中应留意的平安问题学生总结,沟通,相互补充。

思索沟通思索沟通要做到试验平安,你认为应留意哪些问题学生思索、沟通、整理,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偶发事务的处理练一练1.进行化学试验必需留意试验平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马上水洗,边洗边挤眼睛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马上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可用水将其扑灭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确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渐渐加入浓硫酸巩固练习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接触药品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C.试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D.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试验台上2.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马上用湿抹布扑盖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C.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马上用水冲洗,边洗边挤眼睛,不行用手揉眼睛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马上用水冲洗3.运用酒精灯时,错误的操作是( )备课参考参考答案:练一练1.AB 2.B巩固练习:1.C 2.D 3.B 4.D 5.C 6.D 7.D 8.D 9.C 10.B11.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若无爆鸣声,说明氢气纯净;若氢气不纯,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必需验纯。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程安排》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程安排》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程
安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必修1的教学内容和研究要求。

2.掌握第一章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数学必修1第一章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运用代数记号和符号进行数学运算。

3.解决与线性方程组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安排
1.课堂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数学必修1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

3.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线性方程组的解题练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4.研究巩固: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听讲和课堂练,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实时评价。

2.组织小组合作研究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

五、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其他辅助材料:相关的练题和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主要围绕数学必修1第一章的教学内容展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采取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通过教学评价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课时)教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必修一首要内容,旨在通过本课为学生说明细胞的重要地位和为什么我们将在高中阶段首要学习细胞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需要孩子们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阅读,提取信息,总结。

并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

但能力要求不高,也旨在通过这节课对学生相关能力进行评估和诊断。

三、教学目标
1.说出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简要说明其对生物学发展的意义
2.能从课本中提取出证据并运用归纳法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说出具体动、植物实例的生命层次,并解释为什么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附件:任务型阅读(预习作业)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请你根据已有的生物基础尝试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2.请你阅读P3~4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谁首先观察到了细胞并命名?
(2)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施莱登和施旺是通过怎样的科学方法提出细胞学说的?
(3)通过阅读整个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认为科学发展有哪些特点,对此你有哪些启示?
3.通过阅读,你能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细胞学说它有怎样的意义,为什么教材会把它放置在首要内容进行呈现?
4.请你在书中找到并勾画出证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的证据。

5.请你说明为什么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
6.如何理解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1.1 原子和元素- 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使用。

- 教学内容:-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元素符号的表达- 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原子和元素的概念,与学生讨论常见元素的例子。

2. 讲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分类方法。

3. 指导学生研究并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

4. 使用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周期性和规律。

- 教学重点:原子的基本概念、元素符号的使用、元素周期表的掌握。

- 教学时长:2课时1.2 化学键和化合物-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理解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 教学内容:- 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化合物的定义和命名规则- 教学步骤:1. 回顾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分类。

2. 介绍化学键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3. 详细讲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4. 教学示范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并进行练。

- 教学重点:化学键的分类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 教学时长:2课时1.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掌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变化的观察方法。

- 教学内容:- 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观察物质性质变化的实验方法- 教学步骤:1. 分类讨论常见物质的例子和它们的性质。

2. 介绍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 指导学生进行一些观察物质性质变化的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 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性质变化的实验方法。

- 教学时长:2课时第二章: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1 离子的组成和命名- 教学目标:理解离子的概念和组成方式,掌握离子的命名规则。

- 教学内容:- 离子的定义和组成方式-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命名规则- 常见离子的名称和符号- 教学步骤:1. 梳理离子的定义和组成方式,解释离子的带电性质。

新课标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教案

新课标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教案

课题:§1.1 集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1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二)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教案
识记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定义,理解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
回归课本原文,掌握基本概念。
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联系的模式图。
2. 尝试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联系的模式图。
1. 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认识细胞外液之间的联系。
2. 通过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联系的模式图,构建细胞外液之间的联系网络,深刻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1.展示血液分层图,提问每一层都是什么。
2.提问血细胞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1.说出血液分层后每一层含有的物质名称。
2.说出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而不是血液。
区分血液和血浆,理解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和淋巴液
1.描述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定义。
2.引导学生分析组织液和淋巴液分别是哪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区分不同细胞生活在不同内环境中。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课本问题探讨,分析草履虫和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提问:血细胞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分析比较草履虫和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异同。
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阐明体液、细胞外液的组成,区分细胞内液和内环境;
2.建构思维导图阐释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3.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教案课程名称: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版本:人教版编写人:XXX教学时间:XX周教学目的:1. 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运算法则。

2. 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3. 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简单二次方程的方法。

4. 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5. 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第一单元:函数的基本概念第一课:函数的基本概念与函数的图象教学内容:1. 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函数的图象和函数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掌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二课: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教学内容:1. 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应用。

3.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4.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定义和性质。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应用。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熟练应用相关知识解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

难点: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应用。

......注:此为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

3.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的结构。

4.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

2.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的结构。

3.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概念与基本理论(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2)物质的性质:物质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能够观察到的变化。

(4)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5)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一定质量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子的化合物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化学计量(1)物质的量:化学反应是基于物质的量发生的,物质的量用化学计量单位摩尔表示。

(2)摩尔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配比关系,计算物质的量。

(3)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4)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关系: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物质的计量关系。

3.化学元素和周期表(1)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

(2)元素的基本性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非金属不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而排列的。

(4)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

4.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

(2)平衡化学方程式:平衡化学方程式保持物质质量和原子数守恒。

(3)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酸碱反应。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详细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4)物体可被看作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作质点。 ②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 作质点。 ③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典例透析1】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 游泳小将叶诗文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 获得四百米混合泳的金牌,并在随后的 200米混合泳中再次获得金牌,破奥运 会纪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叶诗文在游泳过程中,一定能被看作质点 B.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作质点 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叶诗文看作质点 D.是否能将叶诗文看作质点,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解题探究】对于加速度的描述,请回答: (1)加速度的定义式及物理意义是什么? ①加速度的定义式:__a____vt___。 ②物理意义:_描__述__物__体__速__度__变__化__的__快__慢__。 (2)如何根据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判断物体加速还是减速? 提示:判断物体的速度增加或减小,要看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 系。二者同向,物体加速,反向则减速。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 速度及速度变化量无必然联系。
(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
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v=是x 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t
(3)粗略计算时我们可以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求某时刻
的瞬时速度。
【变式训练】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1 一次照,
10
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5400m远,若此人向上游和下游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的速率相
【变式备选】(多选)(2013·大同模拟)下列描述的运动中, 有可能的是()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 B.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 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D.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标题: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物理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主要研究方法;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3. 物理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理解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3. 理解物理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2. 物理学科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3. 实验室设备或实验箱。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例如一个摆钟、一个电磁炉或者一个天文望远镜。

2. 引导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对物理学科的认识。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物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主要研究方法。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1.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和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Step 4:实验探究(20分钟)1. 进行一个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简单实验,例如利用杠杆原理演示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果。

Step 5: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和体会。

2. 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和阅读任务,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学科的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通过参观科技馆、浏览物理学科的科普书籍等途径,深入了解物理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应用领域。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1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教学内容概述“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内容的核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

实验室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

二、本节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应的教学理念。

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第一节,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的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建议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模块学习要求》补充说明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1.1创设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初步学会物质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⑵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和方法的理解;学会选择物质检验和分离的方法。

⑷通过复习粗盐的提纯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⑵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优秀】pdf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优秀】pdf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优秀】pdf标题:高一生物必修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概念:生命、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 生物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进化、生态平衡、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3. 生物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分类、模拟。

4. 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进化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引导,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探究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生物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生物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进度1. 第一周:生物的基本概念2. 第二周:生物的基本原理3. 第三周:生物的基本方法4. 第四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5. 第五周:生物学的应用6. 第六周:生物学的未来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材2. 教学课件: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3. 实验器材: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4. 网络资源:教师推荐的生物学网站和资源七、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物学的问题。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的研究过程。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 细胞的特点:细胞具有自主生长、自主繁殖、能进行代谢和遗传等特点。
3. 细胞的分类:细胞根据有无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 细胞的重要性: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实现的基础。
5. 细胞的研究:细胞学说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6. 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各种生物现象均源于细胞。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积极思考,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理解。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制作细胞模型,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部分提出问题,与组内同学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清晰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细胞的基础知识。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细胞如何支持生物体的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完成了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中观看PPT和视频,对细胞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了解。
- 思和疑问。
3. 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动案例和实验操作,学生对细胞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表现出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4. 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共同解决问题。这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 教学互动工具:准备一些教学互动工具,如提问卡片、小组讨论题目等,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7. 教学反馈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准备一份教学反馈问卷,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及建议,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质点、坐标、参考系
教学内容:质点、坐标、参考系
教学目标:1、知道质点、坐标、参考系等的概念;
2、分析和解答有关这些概念的练习题;
3、掌握概念的学习方法,及物理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理想模型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难点:位移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①观察视频资料:《运动的描述》
②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看看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吗?(→运动的绝对性)。

那么怎样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引入参考系)。

凡物体运动就涉及到物体的位置变化,那怎样来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引入位移的概念)。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引进哪些物理量,怎样来描述运动?(→引入时间与时刻、路程、速度等)。

但往往物体又具有复杂的形状,不便于描述,怎么办?(→理想化→引入质点)。

等等。

先提一些问题,然后由学生看书并总结一些概念。

最后解答相关的习题。

一、质点
1、概念: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大小,把物体看成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条件:当被研究物体的大小相对于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当质点处理。

3、理解:质点是理想的、简化的物理模式。

是没有形状和大小、但具有质量的几何点,实际上并不存在。

4、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在研究某一个问题时,一个物体可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个问题时该物体也一定可以视为质点;D.象地球或太阳这样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E.分子原子等肯定是质点;
F.物体能否可以视为质点与物体大小无关,与具体问题有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时,可以把列车当作质点;
B.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速度时,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
C.在研究汽车从长沙到北京的运动快慢时,可以把汽车当质点;
D.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可以当质点。

二、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2、理解:
①参考系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②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物体,会有不同的结果;
③要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相同的参考系;
④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该是为了问题研究的方便。

⑤一般情况下都是选地面为参考系。

3、练习:
(1)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穿云而过,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
A .月亮
B .云
C .地面
D .星星
(2)分别找出下面几句话中作者所选取的参考系
A .坐地日行八万里;
B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云转;
D .汽车开动了,请大家不要动
E .喜马拉雅山的高度是8888米。

F .刻舟求剑
三、坐标系
1、概念:
2、作用:
3、种类:
直线坐标系(一维坐标系):
直面坐标系(二维坐标系、直角坐标系):
立体坐标系(三维坐标系):
4、要素:
坐标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等
四、练习:
教材练习1:
教材练习2: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解释: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

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

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

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神怡呀! 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

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教材练习3:
x
x y
x
y 0 z 一维坐标系 二维坐标系 三维坐标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