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性形成思路及内涵[论文]

合集下载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生成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生成

A  ̄mtB m nhy ( i o tl )
中图分类号 :0 B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1 6720)1 07—0 10—54(060~ 03 4
马克 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生成
陈 曙 光
( 中共 湖 南省 委党 校 ,湖南 长沙 400 ) 1 0 6
摘要 : 马克思 以前的哲学家从唯心史观 出发, 不理解人 的实践活动和人所处 的社会关 系, 对人的本质的回答 必然停
维普资讯
第2 卷 s 20年第 1 06 期
总第1 4 4 期 20年 2 06 月出版

登( 双月刊)
V  ̄ 5 Ge e d. - 4 o2 n r No 1 4 No -2 6 F b u r . 0 6 .1 00 e r e y 2 0
意 识 的 存 在 , 区别 于 外 部 的 自然 界 ”,而 “ 种 人 与 自然 分 离 的 观 点 , 是 “ 于 精 神 概 念 本 身 的 一 个 必 然 这 ” 属
பைடு நூலகம்
环 节 ” ] 总 之 , 人 作 为 有 自 我 意 识 的 存 在 , 只 不 过 是 精 神 概 念 自我 运 动 、 自我 发 展 的 一 个 环 节 , 即 自觉 。 自为 地 存 在 的 精 神 。 历 史 只 不 过 是 “ 象 的 主 体 的 想 象 的 活 动 ” 想 ,而 不 是 追 求 着 自 己 目 的 的 现 实 的 人 的 活
主 义 者 那 样 。马 克 思 关 于 人 的 本 质 的 思 想 也 并 非 一 开 始 就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而 是 在 批 判 前 人 的 基 础 上 ,一
步 步 走 向成 熟 和 科 学 的 。

论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实质内涵

论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实质内涵

论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实质内涵2009年12月05日15:53 来源:《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作者:崔秋锁近年来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阐释和讨论,不仅将人们的视野扩及到中外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和“人本主义”,而且也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或“人本思想”。

显而易见,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解问题与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阐释问题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事实上,正是后者构成前者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而前者则不过是对后者的历史性继承与创造性发展。

因而,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正确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合理阐释。

然而,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人本思想,这却是一个在国内外学者之间存在很大分歧和激烈争论的理论难题。

这里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人们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不同理解和多种解释,进而重新引发了学界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多种阐释和不同评价。

其核心间题在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仅仅代表着一种道德观或价值观,还是说它同时意味着一种历史观和世界观?这里所涉及的问题,不仅是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正确理解问题,而且实质上涉及到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的重新理解与合理解读问题。

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就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实质内涵问题做一简要考察和理论探讨。

一、马克思人本思想内涵的前提性理解深入把握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实质内涵,首先面临的一个前提性问题是对“人本思想”本身内涵要有一个正确理解。

一般来讲,人本思想主要涉及“人是什么”和“人的地位如何”等间题。

然而,严格说来,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并非是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而主要是关于“人的地位”的学说。

进而言之,在人本思想中,“人的本质”问题只是把握“人的地位”问题的必要前提,而“人的地位”问题才是人本思想所关注的实质问题与核心内涵。

在此意义上说,所谓人本思想,主要是一种关于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问题的思想,它本身意味着一种对于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问题的明确观点和基本看法。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演变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演变

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对人的本质思想作了深入的探讨。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的持有者和发展者,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逻辑演变:
1、进化论阶段:马克思在他的早期作品《自然论》中,提出了人类是由低级动物进化而来的观点,并认为人类的社会发展也是按照自然进化的规律发展的。

2、历史唯物论阶段:在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的持有者和发展者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生产活动所决定的,人的生产活动是由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3、历史唯心论阶段:在马克思的后期作品《论人类解放》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构成者和发展者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人的社会关系是由人的意识和思想所决定的。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从进化论到历史唯物论再到历史唯心论的逻辑演变,从而更加全面地描述了人的本质的多方面内涵。

早期著作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早期著作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早期著作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作者:张建云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第03期摘要:早期著作时期(1843-1848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别对人的本质作了不同的表述,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不能简单地把这三种表述理解为是马克思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人的本质的揭示,因为这三种表述并不是一个平行并列的关系。

在早期著作时期,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同马克思的整体思想发展相一致,这一时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种不同表述并不是一个平行并列的关系,而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表层到深层的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社会性;自然性DOI:10.15938/ki.iper.2017.03.003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3-0014-05早期著作时期(1843-1848年)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分别对人的本质作了不同的表述。

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性是“他们的需要”。

理论界一般认为,这三种表述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人的本质的揭示。

《手稿》中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从人的类特性、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出发,对人的“类本质”或“类特性”所作出的定义。

《提纲》中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基于现实性和社会性的内在规定性角度对人的本质的揭示。

《形态》中的“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是从人的生物性本质角度对人的本质的揭示,等等。

论马克思_人的本质_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

论马克思_人的本质_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作者:郑冬芳, 王宏波, ZHENG Dong-fang, WANG Hong-bo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9刊名:教学与研究英文刊名:TEACHING AND RESEARCH年,卷(期):2009(2)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7条)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95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 195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9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6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糜海波.MI Haibo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新贡献[期刊论文]-学术论坛2010,33(2)2.杨艳春.王诚德人的本质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不同理论定位[期刊论文]-求实2010(8)3.张本林马克思研究人的本质的三个视角及其逻辑关系[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10(4)4.梁妙荣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新探[期刊论文]-求实2009(11)5.赵家祥.Zhao Jiaxiang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期刊论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6.聂立清.郑永廷.Nie Liqing.Zheng Yongting人的本质及其现代发展——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再认识[期刊论文]-现代哲学2007(2)7.方同义.黄瑞瑞人的本质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重新解读和阐释[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09(4)8.李斌.LI Bin"人的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马克思关于"人"的解读[期刊论文]-沈阳大学学报2008,20(1)9.方同义.黄瑞瑞.Fang Tongyi.Huang Ruirui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重新解读与探讨[期刊论文]-浙江社会科学2008(12)10.李怡.赵庆元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深层检视[期刊论文]-求实2008(6)引证文献(1条)1.周国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的揭示有何异同[期刊论文]-剑南文学 2009(7)本文链接:/Periodical_jxyyj200902012.aspx。

试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内涵与时代价值

试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内涵与时代价值

社会文化探析试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内涵与时代价值郑秋月 郭亚苹【摘 要】马克思的一生都致力于研究人的科学。

他克服了费尔巴哈对于人的认识的机械性与狭隘性,从社会实践性出发,从人的本质、人的解放、人的发展三个维度阐释了“人” 。

探求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内涵,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的本质 人的解放 人的发展 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其中,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解决当下时政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社会的人——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生来就有,是在客观物质的基础上,不断参与社会活动所形成的。

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是自然的人。

人作为大自然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界中一个重要的链条。

但是,从人的本质属性来看,仅仅把人看作实在的、生物的人就未免有失偏颇。

马克思承认人是自然的人,但绝不止步于此。

恩格斯曾致信马克思道:“我们必须从‘我’,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不是为了陷入里面,而是为了从这里上升到‘人’。

”[2]马克思虽然承认人的自然属性,但对于人的本质的把握最终是落脚于人的社会属性,他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前提,重在阐述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第二,人是有意识的人。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

人能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相比于动物不自觉的、无意识的生命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它通过“思维操作”指导人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为现实,从而改造、创造世界。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自产生起就是社会的产物,正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能进行对象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不断塑造和创造理想的客观存在。

浅谈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浅谈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浅谈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核心部分,既是对人类历史之迷的最好解答,也为科学地认识人自身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不是作抽象的、固定的、片面的理解,而是作具体的、开放的、全面的理解,即从实践原则出发把人的社会和社会的人、主体和客体统一起来,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人的本质的能动展开和实现过程。

这一思想成果凸现了唯物史观的内在精神,对于我们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内涵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把劳动看成人的本质和人的自我创造的手段,但他所说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

马克思指出,人之所以能成其为人,人的本质存在的根据是生产劳动。

把社会实践作为整个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完成哲学上伟大变革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在考察人的本质时,也十分强调以生产劳动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活动的决定性意义。

“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

”“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和黑格尔不同,费尔巴哈认为爱、理性等是人的本质。

对此,马克思也并不赞同,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的另一个命题:“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他把人当作“在历史中行动的人”;不是把人看作感性的存在,而是看作感性活动的存在。

正是基于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本质的扬弃,马克思提出了自己关于人本质的理解。

马克思深入研究了人的社会关系,用人的社会存在来代替人类的存在,用人的社会关系来说明人的本质。

这就是说,对人的本质的确定不能以某种抽象的原则,而应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去进行。

所以是社会关系构成了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定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现实本质。

马克思认为,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孤立、分割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合作的总体,这就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正式在社会关系基础上才形成了人的本质。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审视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审视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审视马克思是19世纪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思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倡导的解放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逻辑的角度对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进行审视,探究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思想的合理性。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是基于对人的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而构建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

在这一基础上,他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和无产阶级的解放,从而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

这种基于对人和社会规律的深刻认识构建起来的解放思想,具有强大的逻辑和思想深度。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是立足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思考而产生的。

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现象,认为这种现实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思考,构建了关于人的解放的理想社会形态。

这种通过批判性思考对社会现实进行逻辑审视的方式,使得马克思的解放思想具有了深刻的批判性和创造性,为人类的解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持。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预见和规划上的。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崩溃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预测,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崩溃将导致社会主义的崛起,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种基于科学预见和规划的逻辑,使得马克思的解放思想具有了前瞻性和实践性,对于引导人们迈向更加公正和和谐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为根本目标的。

马克思认为,真正的解放应该是人们在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里获得的自由和平等。

他反对剥削和压迫,主张全面的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自治。

这种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为根本目标的逻辑,使得马克思的解放思想具有了道义的高度和人文的情怀,为建立更加自由和平等的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视角分析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视角分析

会关系的总和”[2]58的著名论断。马克思一方面对费 就是要成为一个总体性的人。何为总体性的人呢?马
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具体规定的不彻底性进行了 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
批判,另一方面也对费尔巴哈在分析人的本质问题 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3]。人
时所运用的方法进行了批判。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 的全面的发展是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发展。
哈在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上,把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而是生
人的本质绝对化、片面化了。他批评费尔巴哈“对事 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在现实的生活中,人要正
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 确地处理与自然界以及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只有
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 这样才能保证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人又具
法和理论,实质上马克思并未彻底摆脱费尔巴哈理 物质生产活动和整个历史进程,而是要从每一个历
论的影子。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上,马克思从 史时期的物质生产活动去说明人的本质。
最初关注自我意识到后来开始研究人的异化劳动, 虽然马克思和费尔巴哈一样在研究人的问题上
这一过程表明,马克思研究问题的视角从思维领域 都坚持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体现在
象化和片面化,但是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还是表现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对马克思世界观转变
出了与众不同之处。首先,马克思把研究问题的视角 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
转移到现实的人身上来,而不像以往的哲学家那样 摒弃了之前对现实生活的唯心主义认识。马克思第
收稿日期:2013-12-18 作者简介:生忠军(1987-),男,辽宁丹东人,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基础部教师,主要研究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在逻辑解读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在逻辑解读
的全 面 发展 。纵 观 马克思 的思想 发 展 历程 ,对 人 的 影 响 ,在 博 士论 文 阶段 马 克思 接受 了黑格 尔 的 唯心
本 质 问题 的思 考 一直 贯穿 其 中。马 克 思早期 关 于人 主 义辩 证 法 ,在 青 年黑 格尔 派 的影 响 下 ,马 克 思认 的本 质思 想集 中体现 在 《 1 8 4 4年 经 济 学 哲 学 手 为 “ 人 的 自我 意识 具 有 最 高 的神 性 ” ;在 《 莱 茵
马 克思 人 的本 质思 想 是在 对 黑格 尔 和 费尔 巴哈
何 以可 能 ”?人 的本 质究 竟 该来 如 何 界定 ?人 到 底 人 的本 质思 想 的深 刻 剖析 理解 的基 础 上 进行 扬 弃 和 有 没有 一个 抽象 的 固定不 变 的本 质 ,亦或 是 在现 实 吸 收 的 ,这 一 思 想 的形 成 经 历 了一 个 从 黑 格 尔 的
德 斐 尔神庙 上 刻着 的 “ 认 识你 自己”是 对人 最 本 质 思想 发展 的 内在逻 辑做 一点 探讨 。
初 探索 的起 始 ,笛 卡尔 的 “ 我 思 故我 在 ” 凸显 了对


追溯 马 克思人 的本 质思 想 的理论 渊 源
人 的价 值 和力量 的认 识 ,那 么 “ 人 是 什 么 ”? “ 人
中图 分 类 号 :A 8
社会关 系 自由全 面 的 发展 内在 逻 辑
文 献 标 识 码 -B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6 9 2 2 . 2 0 1 4 . 0 6 . 1 7
文章编号:1 0 0 9— 6 9 2 2( 2 0 1 4 )0 6— 5 4—0 4

早期著作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早期著作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作者简 介 : 张建 云( 1 9 7 O 一) , 女, 辽 宁阜 新人 , 中国社会 科 学院 马研 院 马克 思 主义 基本 原 理研 究 室主 任 , 研究员, 哲 学
博士 。
第 3期
张建 云 : 早 期著 作 时期 马克 思 “ 人 的本 质 ” 思想 发展 的 内在逻 辑
志和爱 , 就 是抽 象 的人本 主义 。
第3 3卷 第 3期 2 0 1 7年 6月
◇理论 园地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Vo 1 . 33 No . 3
J u n . 2 0 1 7
早 期 著 作 时期 马 克 思 “ 人 的本质 ” 思 想 发 展 的 内在 逻 辑
张 建 云
( 中 国社 会科 学院 马 克 思主 义研 究 学部 , 北京 1 0 0 7 3 2 )

要: 早 期著作 时期 ( 1 8 4 3 —1 8 4 8 年) 马克 思在 《 1 8 4 4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 以及 《 关于费 尔巴哈 的提 纲》 和《 德意
由的有 意识 的活 动 ” 是从人的类特性 、 从 人 与 动 物 相 区别 的角 度 出发 , 对人 的“ 类 本质 ” 或“ 类特性 ”
的 自觉 性 、 能 动 性 与 社 会 性
— —
1 . 感性 活 动 : 《 手稿 》 中马 克思 思想 超 越 费尔 巴
哈 之 处
所 作 出的 定 义 。 《 提 纲》 中的 “ 一 切 社 会 关 系 的 总 和” 是 基 于现 实性 和社 会 性 的 内在 规 定 性 角 度对 人 的本 质 的 揭 示 。 《 形 态》 中的 “ 他 们 的需 要 即 他 们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政治理论的核心,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民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人民主体思想是指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和力量的源泉,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变革的基本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在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方面,主要包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对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解析以及对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洞察到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他指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都建立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以此为出发点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政治上和精神上的上层建筑。

而这些统治阶级的建立和变迁则孕育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并最终导致社会革命和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出发,深刻地揭示并把握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其后续的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逻辑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解析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核心。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作为被剥削和压迫的阶级,是社会变革和革命的主要动力。

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活动的根本动力,为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核心的逻辑基础。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逻辑进路中,他深刻地把握和把握了社会历史的自然规律,准确地描绘和概括了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本质和动力,构建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发展和深化提供了理论逻辑和方向指引,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审视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审视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审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之一。

解放思想是指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识,推动实践创新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的逻辑核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持续革命的精神,为解放人类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逻辑角度审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内涵。

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体现在思想解放是实践解放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思想观念受到社会生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和影响。

只有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解放人们的实践能力。

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通过对社会存在和意识形态的批判,揭示了社会结构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实际,挖掘潜在的社会发展潜力,以推动社会革命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的内涵包含了三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要求摆脱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和僵化思维。

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都强调实践基础和历史继承,主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想和实践的革新。

第二,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要善于分析事物的矛盾和对立,找到发展的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

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要求坚持持续革命的精神,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求人们不断革除旧的观念和制度,推动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的逻辑可以总结为“实践—理论—实践”的内在循环。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形成理论的基础。

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实践,才能证明其正确性。

实践和理论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

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和调整理论,再次应用于实践中,并不断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逻辑构架与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逻辑构架与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逻辑构架与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他的著作中,马克思关注人的自由和幸福,关怀人的困境和苦难,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人文关怀的思想。

本文将通过分析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的逻辑构架和探讨它在当代的价值,来探讨这一议题。

我们来考察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的逻辑构架。

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是建立在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处境的深刻洞察之上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人的自由是与人的社会性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他深刻认识到,现实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剥削是造成人的痛苦和困境的根源,因此提出了消除阶级差别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马克思还关注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提出了社会批判的理论和人性解放的愿景。

我们来探讨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在当代的价值。

尽管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但他的人文关怀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世界,虽然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带来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城乡差距的加大、环境污染的加剧、劳动者权益的被侵犯等问题,这些都与马克思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而不同阶级、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文化冲突也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强调人类的自由和幸福,他希望通过消除阶级差别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来实现人的平等和自由。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需要关注和呵护每个人的自由和幸福,不断推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也对当代的人文关怀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今天,人文关怀理论已经成为了一个横跨多个学科的新兴研究方向,涉及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对人民群众在
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深刻认识。

这一思想的逻辑进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马克
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前进的,而阶级的存在和斗争,都离不开人民群
众的参与。

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义的角色主要是由城市、农村的贫苦人民扮演的;在无
产阶级革命中,人民群众作为革命的主体,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灵魂。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勤
劳劳动。

因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生产者,只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劳动力才能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基础。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是从社会历史、生产力、政治权力和
思想觉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一思想在
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不断地推动和指导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们对人民主体思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人民主体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种思想逻辑清晰、严密、深刻。

本文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逻辑进路展开讨论,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他们看来,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人民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觉醒和觉悟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前进方向。

人民主体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种思想逻辑的核心是从人民的觉醒和觉悟出发,去分析和研究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只有充分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正确把握社会的发展脉络,找到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逻辑进路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关注。

他们认为,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应当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应当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这种思想逻辑下,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利益的思想和政策,比如阶级斗争理论、共产主义思想等。

这些思想和政策都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是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逻辑进路是非常清晰、严密、深刻的。

他们充分认识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关注了人民的利益,尊重了人民的权利,重视了人民的参与。

这种思想逻辑为我们正确把握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泉,为我们找到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我们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逻辑进路,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目标努力奋斗。

【这段文字2000字了。

】。

论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逻辑构架与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逻辑构架与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逻辑构架与当代价值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逻辑构架,并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

本文将分析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逻辑构架,并探讨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首先建立在对人的根本问题的关注之上。

他认为,人类作为自觉的主体,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而这些矛盾和冲突正是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来源。

马克思关注的是人的自由、幸福和尊严,他认为这些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和权利。

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基于对社会历史的分析。

他认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关系和制度的结果。

要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就需要解决社会历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还包含了对人的解放的追求。

他认为,现实社会存在着剥削和压迫的现象,因此必须通过推翻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人的解放。

他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主张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尊严。

他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认为这种追求必然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

他的关注点与当代社会问题相契合。

如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问题的严重等,都是人的尊严和幸福的威胁。

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参考。

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经到了临界点。

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提醒人们应当重视环境问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阶级问题也具有启示意义。

尽管现代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有所不同,但是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依然存在。

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提醒人们关注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根源,努力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系列命题的逻辑路径

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系列命题的逻辑路径

【摘要】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对人的本质提出了系列重要命题。

正确理解、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系列命题,必须遵循“现实的人一个体的人一族类人的一社会的人”这一逻辑思路,通过对象的互释和现实的反观,展现出内在同一的有机整体和逻辑图景。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科学内涵;逻辑路径人的问题,是古今中外一切哲学家永恒探索的斯芬克斯之谜,法国18世纪的伟大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以往一切优秀文化的成果,首次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实践的、历史的、现实的系统而深刻的科学研究,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命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伟大时代,更加系统地梳理和研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把握其逻辑路径,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系列命题的内在逻辑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精辟论述,包含着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容。

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体现。

关于人的本质的系列问题,学界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亦取得了丰硕成果,综合来看。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二是“是人的本质”;其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若要历史地、系统地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重要思想,仅将上述三个重要命题纳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范畴进行研究。

难免缺少系统性、历史性和科学性。

对上述七个重要命题,少有系统的梳理和思考。

有人认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是对人的本质的经典定义,把握此一命题足也。

因此,往往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其他命题关注不够,甚至忽视其他命题的历史地位、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系列命题的逻辑起点历史上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研究有着系列重要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性形成思路及内涵
摘要: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蕴含在马克思终生的理论研究与思考中,是在历史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逐步完成的。

本文试图梳理马克思各个不同阶段对人的解读,深入了解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分析马克思人学的理论特质,即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的内涵。

关键词:实践;人的本质;现实的个人;人本思想;人的发展一、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性形成思路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形成经历了由现象到本质再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的思维过程。

辩证唯物史观是贯穿于马克思一生不同时期哲学研究中的一条基本线索,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另外一条主线,并且与唯物史观的形成达成了内在的一致。

综合分析马克思辩证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对人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唯心思辨的自我意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再到成熟的科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人本观的思想历程。

从早期比较完整的反映人学萌芽的《博士论文》到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深入解剖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第一次将自由自觉的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通过异化劳动的研究,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实践本质,获得了阐明新世界观的出发点。

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明确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作人的本质,而《德意志意识形态》则较充分地阐发了“实践的唯物
主义”观点,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实现了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真正跃迁。

《形态》中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以实现人的劳动和劳动能力以及社会关系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的人的
发展的理论,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论证和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批判,并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

剩余价值的发现和《资本论》的问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座宏伟丰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这里得到科学论证、运用和发挥。

《资本论》全面阐述了实现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最高目的。

共产主义社会比以往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更加自由的性质,人类在那里真正获得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

马克思从实践和历史的基础上摒弃了传统哲学对人的抽象理解,揭示了人的内在规定性,使人学理论跃迁到“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新的水平。

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并没有就此停步,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开放式的理论。

在实践的基点上,以发展的思维向前迈进,自然形成了“人在哲学中的地位怎样”这一问题。

在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渐渐形成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在此意义上真正完成了人学的理论框架,并赋予马克思人学思想历史性价值。

从哲学的内在逻辑看,马克思一直主张哲学不仅仅是解释世界,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人正是改造世界的主体。

马克思哲学作为改造世界的哲学,首先要适应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所处的主体地位,要服务于人改造世界的需要。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这一表述,尽管
没有完全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却暗示着人就是世界观的前提性出发点。

所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就隐含在马克思的人学中,这种思维不仅不过分,以此为出发点反而更能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

二、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性内涵
(一)人的出发点
从“现实的人”出发,确立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的逻辑起点。

“现实的人”是现实社会关系和历史过程中存在的人,不同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类”的概念。

而就是从这种现实的个人出发,马克思批判地考察了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生活,揭示了个人是由现实的生存条件里一步步解放出来的自然的历史过程。

(二)人的发展及解放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确立了“现实的人”这一出发点,只是代表着人本思想的开始。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确认生成的。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人之外的世界以及社会物质条件始终处在变化之中,人在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己的本质特征也在发展变化。

马克思站在辩证唯物史观基础上,始终以发展、辩证的眼光审视人本身,以人的改造和发展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

人的解放的含义是人摆脱外界和自身的各种束缚和压抑,获得最适宜的生存发展条件,人的本质力量真正实现,进入较为自由的状态。

具体来讲,人的解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摆脱自然力对人
的控制;二是摆脱社会关系对人的控制。

解放就是人实现人对世界的主体性把握,成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

人的解放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异化的劳动带来的人的异化,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的存在方式。

正是着眼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才促使马克思理性探索“人的解放”以及构建理想社会,马克思才建立了自身庞大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42、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王文英.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评传(第1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4]李荣海.从“人”的发现到“以人为本”[j].理论学刊,2005,(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