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典故及解释.

合集下载

三十六计解释及典故

三十六计解释及典故

三十六计解释及典故《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兵法著作,被誉为兵家经典之作。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六计,共计三十六计。

这些计策和典故在中国历史上广泛应用,并且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计:瞒天过海。

这个计策源于战国时期郭嘉瞒天过海的故事。

瞒天过海要求我们在战争中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采取虚张声势的手段,迷惑敌人。

这计策告诉我们,善于运用隐蔽、欺骗的手段,在关键时刻发起进攻,可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第二计:围魏救赵。

这一计策出自战国时期韩信的故事。

围魏救赵劝我们善于利用敌人的势力,瓦解敌人的联盟关系,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

这计策告诉我们,战争中能够灵活运用外交手段,争取与敌人的朋友结盟,削弱敌人的实力。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故事源于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关系。

借刀杀人要求我们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和纷争,让其自相残杀,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这计策告诉我们,善于观察敌人的矛盾和弱点,并运用正确的策略,可以瓦解敌人的力量,获得胜利。

第四计:以逸待劳。

这一计策出自战国时期孙膑与丁奉的故事。

以逸待劳要求我们运用巧妙的战略,消耗敌人的实力,待到敌人疲惫时再发起进攻。

这计策告诉我们,应该善于避实击虚,巧妙地利用敌人疲劳的时机,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第五计:趁火打劫。

这个计策源于战国时期吴起趁楚国失火的时机攻打楚国的故事。

趁火打劫要求我们善于抓住敌人危机的时机,采取激进的战略,取得最大利益。

这计策告诉我们,战争中应该善于洞察敌人的困境,并果断地采取行动,争取胜利。

第六计:声东击西。

这一计策出自西汉初期霍去病的故事。

声东击西要求我们采取假象、迷惑敌人的战术,使其分兵应对。

这计策告诉我们,战争中应该善于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的决策,让其陷入被动。

《三十六计》中的每一计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在战争中取得优势。

但作为现代人,我们需要将其用在适当的场合,比如商业、政治等领域。

同时,我们在学习《三十六计》时也不能只局限于策略的运用,更要注重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规范,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十六计(原文+翻译)建议收藏!

三十六计(原文+翻译)建议收藏!

NO.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

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

第一计瞒天过海【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典】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第七计无中生有【原典】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度陈仓【原典】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典】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原典】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原指桃、李共患难。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原典】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顺手就牵了羊。

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

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原典】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

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翻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翻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国三十六计故事最新分享_三十六计典故及解释

三国三十六计故事最新分享_三十六计典故及解释

三国三⼗六计故事最新分享_三⼗六计典故及解释在我国最有名的战争策略中,不得不说《三⼗六计》,《三⼗六计》或称“三⼗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三国三⼗六计故事最新分享,供⼤家参考。

三国三⼗六计故事1围魏救赵——孔明⼀纸救江东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五⼗⼋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

但是,他⼜担⼼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

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

于是,马腾带领次⼦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

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三⼈也惨遭杀害。

此后,曹操⾃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

江东闻报之后,⽴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

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地对刘备说:“既不⽤动江南之兵,也不⽤动荆州之兵,我⾃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

”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有退兵之策。

”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最担⼼的就是西凉之兵。

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之仇定使马超刻⾻切齿。

主公只要修书⼀封,派⼈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关。

这样⼀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喜,⽴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马超听说⽗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哭,悲伦倒地。

他咬⽛切齿,痛骂曹贼。

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

马超拆书⼀看:刘备在信中除了⼤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

指出,现在曹操与马超⼜结下不共天地、不同⽇⽉之深仇。

他建议马超率西凉之兵以攻曹之右,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

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仇可报,⽽且汉室可以复兴。

马超看罢,⽴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

三十六计故事及讲解

三十六计故事及讲解

三十六计故事及讲解《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著作之一,其内容系统、精辟,被誉为“兵家圣典”。

《三十六计》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六条计策,共计三十六条。

这些计策都是从战争实践和经验中总结而来,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二、故事及讲解1. 空城计故事:东周时期,诸侯齐国的大将军孟尝君率领军队攻打赵国。

赵国国王决定采用“空城计”,让城门大开,没有士兵在城墙上守卫。

孟尝君看到城门敞开,以为赵国已经被攻下,于是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城中。

没想到,城内的百姓平静无事,城门敞开也只是因为国王听说了孟尝君的名头,故意设下这个陷阱。

讲解:空城计是一种以虚张声势来吓阻敌人的计策。

当你面对强敌时,你可以利用这个计策来制造虚假信息,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达到减少损失的效果。

2. 围魏救赵故事:战国时期,赵国正面受到魏国的攻击,危在旦夕。

赵国的大将军廉颇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计策,他在魏国的后方放出消息称赵国已经派兵进攻了魏国的首都,魏国的主力部队于是被迫回援首都,赵国的危机得以缓解。

讲解:围魏救赵是一种以势压人的计策。

当你面对强敌时,你可以通过制造虚假信息,让敌人感到危机四伏,从而分散其力量,达到瓦解敌人的效果。

3. 借刀杀人故事: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争如火如荼,刘备率兵前来投奔曹操,但曹操怀疑刘备的诚意,派人暗中监视。

刘备知道这一点后,便故意和曹操的监视人员起了争执,并将其打伤。

曹操得知后,便对刘备怀有戒心,不再将其视为威胁。

讲解:借刀杀人是一种以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计策。

当你面对强敌时,你可以通过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来分化敌人,达到分化瓦解敌人的效果。

4. 假道伐虢故事: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将军平公用“假道伐虢”的计策,假装要从虢国的北面攻打,但实际是通过南面的小道攻入虢国,最终取得了胜利。

讲解:假道伐虢是一种以欺敌制胜的计策。

当你面对强敌时,你可以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来引导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36计孙子兵法故事解析

36计孙子兵法故事解析

36计孙子兵法故事解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军事典籍,被誉为“兵家圣典”,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三十六计”。

这些计策不仅运用在军事战场上,也常用于政治、商业、个人生活等各个领域。

下面对其中的一些故事进行解析,以期能更好地理解“三十六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故事梗概:楚国和齐国交战,楚国想在齐国背后偷袭,但齐国警觉,已经防备万全,楚国出兵不利。

这一计策的核心在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让敌人被迷惑,从而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

同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学会言行不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以便更好地掌握局势,保持先机。

第二计:围魏救赵故事梗概:赵国被韩、魏两国围攻,韩国军力强大,赵国无法抵抗,赵武王决定借助魏国的力量来救赵,于是赵国出使魏国,以金帛求援,最终魏国答应出兵救赵,故事以赵国成功脱险告终。

这一计策的关键在于巧妙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达到自己的益处。

同样,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商业竞争中,掌握这一计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从而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第十六计:声东击西故事梗概: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合作攻打曹操,刘备率兵南下,孙权则率军东渡长江袭击曹操的后方,构成声东击西之势,最终曹操大败。

这一计策的核心在于用虚假的行动引诱敌人转移注意力,从而牵制其兵力,达到防御胜于攻击的效果。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在与人交往时采取这种策略,以误导对方的注意力。

以上是《三十六计》中的几个计谋故事,它们在军事、政治、商业、个人生活等方面都有实际的运用价值。

它们的成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谋略和智慧、兵士的勇气和执行力、以及团队整体的协调配合。

而理解和掌握这些计谋,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自己的胜算,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36计及白话文解释

36计及白话文解释

36计及白话文解释◎第一计-瞒天过海◎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

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的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并能保存自己的实力。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敌。

◎第四计-以逸待劳◎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人的功击,一面养精蓄锐,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再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再败魏军於马陵、陆逊以逸待刘备。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著人家的家里失火时,闯入屋内掠夺财物,也就,是说趁著敌人处於危险混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刘邦毁约灭项羽、齐国趁虚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计-声东击西◎利用巧妙的方法诱敌,使敌人产生错觉,再乘机消灭敌人。

古时有名的有:官渡之战、周亚夫敉平七国之乱。

◎第七计-无中生有◎所谓无中生有是将没有假装成有,使出虚虚实实的手段,以混淆对方判断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张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战、张仪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此计和声东击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装要出兵攻击,诱使敌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备,我方却从另一个方向予以突击。

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吕蒙巧夺荆州、邓文识破敌计。

◎第九计-隔岸观火◎静观对岸火势,按兵不动,不论遇到任何事,就静静的观察变化。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表面上露出笑容,态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备,而自己却秘密策划,准备充份后,一举打败对方,这是表面柔和,却暗藏杀机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机智除患、荆轲示好刺秦王、关羽大意失荆州。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注太:大;阳:公开的;阴:秘密的;译:防备周到就容易放松警惕,看惯了的就不再怀疑;秘计隐藏在暴露的行动中,而不和暴露的行动相抵触;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注阳:正;阴:奇;敌阳:正面击敌;敌阴:奇兵制胜;译:与其攻击兵力集中之强敌,不如设计分割敌方兵力,避实就虚,各个击破;堂堂正正之阵,不如出奇制胜之兵;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译:攻击的目标已经确定,而友军犹豫不定,设计诱导友军攻击敌人,保存我方实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这个道理可以用损卦来推演;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译:设计迫使敌之兵势处于困顿无为之地,把握战局而不急于出击,坚壁清野,不给敌人反扑之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注刚:强势;决:击;柔:弱势;译:敌人内忧外患、处境艰难,我方应抓住时机,乘机出击,以优势力量战胜弱势之敌;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注萃cuì:古同“悴”,憔悴;不虞:没有预料;译:敌人惊惶失措、斗志萎靡,无法应付和抵挡预料不到的攻击,这是易经·萃卦“坤下兑上”之卦象,有利于我方趁敌人不能自控之机,消灭它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注诳kuáng :欺骗,假的;少阴:部分隐蔽,虚实之间;太阴:非常隐蔽;太阳:非常公开;译:假象,未必就是假的,其实,那是利用假象掩盖着的真实的军事行动;虚实莫测的军事行为蕴藏着非常隐秘的军事意图,非常隐蔽的军事行动悄悄进行着即将发起的公开的军事打击;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注主:主见,主观;益动:适时而动;巽xùn :风也;译:故意用小的军事行动麻痹敌人,待其不以为然而防备松懈时,全力出击,一举获胜;此计可用于消灭那些只求自保、不思进取之敌;把握时机、适时而动、动如疾风;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注阳:公开的迹象;乖,呆板,不协调;阴:静;逆:叛;暴戾恣睢:凶残横暴,任意胡为;顺以动:顺势出击;豫yù:通“预”,预测;译:敌方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方静观其变;敌人穷凶恶极,自相仇杀,势必自取灭亡;敌势进一步恶化,我方不失时机,顺势出击,取得胜利,这是事先就预测到的结果;因此,对敌势的准确判断与预测,把握好攻击敌人的最佳时机,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注信:诚信,友好;安:安抚;阴:暗地里;图:图谋,谋取;译:外示友好,麻痹敌方;内藏机谋,暗伏杀机;为了确保战争胜利,我方必须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伺机击敌而不为敌人所察觉,这是刚蕴于中而柔表其外的计策;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注阴:局部;阳:全局;译:当战局发展到损失已不可避免时,要主动放弃局部,以求换取全局的优势;第十二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注少阴:小失误;少阳:小胜利;译:有小的机会,就要及时利用;有小的利益,决不放过;变敌方之小失误为我方之小胜利,积小胜为大胜;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注叩实:核实,侦察;阴:秘计,谋略;媒:相关的事物、方法;译:敌方行踪诡秘就要去侦察,掌握实情才能确定行动;反复侦察、精心分析,是发现敌人阴谋,根据敌情制定克敌之策的必要手段;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注有用者:1.才智高于我者;2.有小智而爱弄巧者;不能用者:愚庸而顺从者;借:借助,使用;匪:非;我:这里指智者;童蒙:不懂事的孩子,愚者;译:才智高于我的人,不为我用;有小智而爱弄巧的人,不可用;愚庸而顺从的人,可用;拿愚庸而顺从的人来使用,是智者驾驭愚者,而不是愚者驾驭智者;第十五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注蹇:跛,行走困难;往蹇来返:往返艰辛、进退两难;译:抓住有利时机困扰敌人,派人去诱骗、瓦解敌人,逼敌于艰险困顿、进退两难之地,伺机消灭敌人;第十六计欲擒故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注需:待;孚fú:诚信;光:明,荣誉,成就;译:逼敌太紧就会遭到反击,纵敌逃跑便可削其气势;紧随其后而勿逼,藉此消耗敌人的体力,瓦解敌人的斗志,待其军心溃散,我方乘势出击,以最小的代价消灭它要善于隐忍、等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光明畅达;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注类:相同;蒙:愚昧,不明;译: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去迷惑敌人,趁其尚未洞悉我方意图,攻击它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摧毁敌人的坚固防线,擒获敌人的主帅,敌势迅速崩溃瓦解;这就好比蛟龙失去了可以凭藉的深渊而暴露于郊野,力拙技穷,回天无术了;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注兑:阴卦,为柔,为阴势;乾:阳卦,为刚,为阳势;译:不去直接抗击敌之锋芒,硬接硬拼,而是运用计策间接地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削弱其战斗力,这是易经.履卦“兑下乾上”之卦象,以柔克刚的原理;第二十计混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注主:主意,主见,安邦定国之策;随:顺从,顺应;向晦:傍晚,天将黑;宴息:休息;译:趁敌人内部混乱,国弱主昏,内无安邦之策,外无御侮之士,顺势取之;夺其国,安其民,得之天而应乎时;荣辱兴衰,随遇而安;天黑了,就该休息;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注巽xùn:巽为风为柔,为阴势;蛊:惑,懵在鼓里;译:为了有效地掩护我方正在进行的军事转移,必须保存我方原有的阵地形状,完备的战斗势态,使友军不怀疑,敌军不敢妄动;此计如风过林谷,不见其踪,不知所止;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我方已经顺利完成主力转移的军事行动,进可击敌,退可保全;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注剥:脱,这里指敌人逃脱;不利有攸往:不利于继续追击;译:对付弱小的敌人,力求围而歼之;如果纵敌逃脱再用大部队去追击,则会劳师而无功,是很不明智的;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译:受地理条件、形势格局的限制,宜先攻取附近的敌人,而不宜千里劳师去攻击远隔的敌人;火往上升,水向下流;道虽不同,亦可为谋;远交近攻,一计用而六国亡;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注困:困顿,艰难;译:处在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倘若受到敌方的武力威胁,必须立即出兵援助,显示我方实力;小国有难,我方救之,能不取得它的信任吗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注抽:调动;曳yè :拉,拖;译:设计破坏敌人完整的阵势,用疑兵调动敌人的军队,在它疲于奔波,露出破绽时,攻击它拖住轮子,就控制了车辆的运行;设奇谋、伏疑兵牵制着敌人,就等于握住了敌人的命脉;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译:强者通过训诫、诱导来慑服弱者,刚强、果敢的个性赢到大家的拥戴,决策大胆、善用险招让众人信服、顺从;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注屯tún:聚集,储存;译:宁可假装不懂而被误认为是无所作为,也不要假装聪明去轻举妄动;处事深沉稳重而不露心机,犹如云层蕴藏着雷霆,蓄势待发;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注毒:荼毒,这里指绝境;位不当:举措失当;译:故意露出破绽,诱敌深入,断其后援,陷敌于绝地;敌人贪功冒进,举措失当,身陷绝境,自取灭亡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注渐:进也,这里指飞翔;译:善于行兵布阵之将帅,通过借助山川地势之形胜,布成坚不可摧的阵势,使原本不太强大的军势显得声势浩大;这就好比鸿雁在靠近地面的上空飞翔时铺开它那扇动的翅膀,展示它那丰满、华丽的羽毛和威仪、强健的体魄;第三十计反客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注扼è:控制;译:借机乘隙,插足对方事务,掌握对方机要;循序渐进,直至控制其首脑机关,反客为主;第三十一计美人计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注颓tuí :消沉,委靡;御:驾驭,控制;寇:敌人;译:对付强大的军队,要设计制服它的主帅;对付足智多谋的将帅,要设法扰乱他的情绪;将帅无能,士气萎靡,势必自败,不堪一击;运用这些策略来驾驭战争,制服敌人,是为了有效地保存我方实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第三十二计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注刚:强势;柔:弱势;译:兵力空虚就照样摆出空虚的样子,敌人生疑就设法让它更疑而不敢冒进;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而又无法避敌保全的关键时刻,不得已而采用这一战术来吓退敌人,真是精彩绝伦,奇妙无比啊;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注比之:对比、权衡,这里指把握、控制;自内:在我方;不自失:无损于我;译:于疑阵中再布疑阵;利用敌之间谍行我方反间之计,是送上门的好处,于我无损,何乐而不为第三十四计苦肉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注童:小孩;蒙:愚昧;吉:得到好处;巽xùn :卑顺;译:人们一般都不会自己伤害自己,受到别人伤害必然会被认为是实情;假假真真、真真假假,间谍凭借这些伎俩猖狂活动;愚蠢的人得到便宜就洋洋得意,乖乖地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第三十五计连环计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注师:军队;吉:得到好处,这里指胜利的喜讯;承天宠:得到上天的恩宠;译:敌人兵多将广、实力强大,不能与之硬拼;要运用计策去分化瓦解敌人,使其秩序混乱、自相钳制,以削弱其战斗力;优秀的将帅指挥的军队,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犹如天降神兵;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注左:副也,古人多以右为正左为副;左次:退而求其次;咎jiù:过失;译: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不利形势下,全军退却,避开强敌,保全自己;因势孤力薄而撤退避敌,不是什么过错,而是较为稳妥灵活的军事策略,完全没有违背正常的军事常理;文/竹林小屋999。

三十六计典故及解释

三十六计典故及解释

三十六计典故及解释【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前言“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便附会实用三十六计如下:第一套K胜战计』第01计目茜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第02计围救共敌不如分敌,故阳不如故阴。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第05计趁火扌丁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06计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第07计第08计日音渡仓示之以动,利其舒而有主,“益动而巽”。

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躱戻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 > 豫顺以第09计动0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

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第11计代4扌兆僵I势必有损,损阴以°川页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第12计第三套K攻战计』第13计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

借不能用者而用之。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赛来返。

第16计欲擒攻古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緊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 > 兵不血刃。

需,有孚,光。

第17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心昆战计』第19计釜底扌由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昆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

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

巽而止蛊。

第22计关门捉贼小故困之。

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

上火下泽。

36计故事简便版

36计故事简便版

三十六计故事简便版第一计:瞒天过海【解释】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30万大军直指高丽。

一天,大军到海边见白浪滔天,芒芒无际,太宗不免泛起愁来,心生退兵之意。

前部总管张士贵的下属薛仁贵胸有成竹的说“这有何难,此处有一位仙人,可让三岳让路、江海开道。

”后来张士贵按照薛仁贵的计谋,将太宗引到一个由帷幔遮蔽的通道,来到一处华丽的小殿堂,殿堂内,大臣们已经在里面等候着,太宗十分高兴的召见了这位仙人,赐宴群臣,并与仙人共饮。

一段时间后,突然狂风四起,殿堂也摇摇晃晃的,大宗一脸茫然,这个时候张士贵如实向太宗说了薛仁贵的计谋,用帷幔遮住了船,现在他们已经航行到大海上了,并将要安全靠岸。

第二计:围魏救赵【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将领庞涓奉魏惠王的命令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国急忙向齐国求助,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兵救赵国。

孙膑给田忌献策说,如今魏国精兵包围邯郸,自己国内肯定只剩老弱残兵,我们不如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庞涓收到消息必定会急急忙忙回救大梁,我们可以在半路伏击,这样既解了邯郸之围,又能乘魏军疲惫的时候将他们打败。

田忌用了孙膑的计谋,庞涓果然中计,在桂陵(今河南长坦西北)遭到齐军伏击,溃不成军,大败而归。

第三计:借刀杀人【解释】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春秋末期,齐国的田常准备作乱,为了让群臣信服,准备去讨伐鲁国,来获取名声,得到支持。

子贡为了救鲁国,奔走齐、吴、越、晋齐国:子贡来到齐国,用“忧患在内部应该进攻强国,忧患在外部则应该进攻弱国”的格言,说服田常转攻吴国,田常认为他已对外说攻打鲁国了,转攻吴国不合适,子贡说他会去说服吴国出兵帮助鲁国攻打齐国。

吴国:子贡来到吴国,跟吴王说齐国攻打鲁国是公然与吴国争强,吴国出兵救鲁,可以名显诸侯,讨伐齐国又可获得大利。

三十六计详解及典故(精选篇)

三十六计详解及典故(精选篇)

三十六计详解及典故(精选篇)第一套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

亢龙有悔。

第一计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

太阳,太阴③。

【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

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

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

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

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释义】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浅解】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按语】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

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

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

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因袭南徐州,拔之。

【解析】“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

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

《三十六计》及解析

《三十六计》及解析

《三十六计》及解析第一计:瞒天过海浅析:此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瞒天过海”有三个要点需要注意:当防备十分周密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麻痹大意,因为平时看惯的现象常常使人不再怀疑;秘密的诡计常常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因此称为“佯”;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物。

“瞒天过海”是使用伪装的手段作掩护,以利用机会乘人不备来获得成功的策略。

所谓“瞒”就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它是利用人们存在常见不疑的心理进行伪装、隐藏,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出奇制胜。

这在军事上称为佯动或佯攻。

善瞒的智谋之人总是会把诡计深藏于心中,每一计都能牵制敌人。

“瞒”是手段,而“过海”才是最终目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浅析:此计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古人云:“治兵如治水。

”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盲目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如避其锋芒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其分流再逐一消灭,或者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袭击敌人要害部位威胁它,或绕到敌人背后打击它。

如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目标而返身解救自己的危难。

“围魏救赵”的核心是“避实击虚”。

虚实是古代兵法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在《孙子兵法》中就有《虚实篇》讲求“避实而击虚”;《管子》提出“乘瑕则神”;《吴子》提出“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等待。

“围魏救赵”体现了哲学矛盾分析法中“抓主要矛盾”的方法论。

此计“击虚”的要义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敌人虚弱之处同时是要害之处,否则击之也对全局不发生作用;二是敌人要害并非虚弱,攻之也夺取不下,反而于己不利。

因此击虚的关键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三计:借刀杀人浅析:此计名出自明代汪廷讷的戏剧《三祝记·造陷》。

《三祝记》说的是北宋时期范仲淹的政敌密谋策划,让没有打仗经验的范仲淹领兵征讨西夏,其目的是借兵强马壮的西夏军队这把“刀”除掉范仲淹。

“借刀杀人”所引卦辞“以损推演”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三十六计详解及典故

三十六计详解及典故

三十六计详解及典故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被誉为“兵家必读之书”。

它包含了三十六个策略,每个策略都有详细的解释和典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十六计的内容和典故,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策略。

第一计: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是指用虚假信息来迷惑敌人,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典故是南宋岳飞率领的官兵在对抗金军时,制造了大量的假船,让金军误以为宋军要渡海攻打他们的后方,从而分散了金军的兵力,为宋军取得了胜利。

第二计: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指在敌人强大的时候,利用其它敌人的力量来分散其注意力,使其无法全力对付自己。

典故是战国时期,赵国被魏国围攻,韩国在赵国的请求下出兵救援,魏国为了防备韩国的进攻,不得不分兵抵御,最终赵国得以解围。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指利用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让敌人的敌人来帮助自己。

典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苏秦和张仪分别游说赵国和魏国,使得赵魏两国相互攻击,最终被秦国所灭。

第四计:以逸待劳以逸待劳是指在敌人疲劳不堪时,趁机发起攻击,取得胜利。

典故是三国时期,孙权在对抗曹操时,先让曹操疲于奔命,然后趁机发起攻击,最终取得了胜利。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是指在敌人遭受打击之后,趁机发起攻击,取得胜利。

典故是唐朝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先是遭受了大败,然后又发生了宦官之乱,这时吐蕃趁机入侵,最终占领了长安。

第六计:声东击西声东击西是指利用假信息来迷惑敌人,从而分散其注意力,为自己取得胜利。

典故是三国时期,曹操想攻打孙权的都城建业,但在攻城的同时,派人在东边打起了旗号,孙权被迷惑,最终曹操得以攻占建业。

第七计: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指利用虚假的信息来迷惑敌人,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典故是南宋时期,官军攻打金军的时候,用烟雾弹制造了假的火势,金军误以为官军要攻打他们的营地,最终分散了金军的兵力,为官军取得了胜利。

第八计:暗渡陈仓暗渡陈仓是指利用隐秘的方法来进攻敌人,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最全系列)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最全系列)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非常严密时,更容易麻痹大意,对于习以为常的事,就会失去警戒。

秘密常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易形成最隐秘的潜藏。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这样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

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分最有效。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

以《损》推演。

译文:敌人的情况已明,友方的态度未定,利用友人的力量去灭敌,不必自己付出代价。

这是从《损》卦义推演出的计谋。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译文:耗损敌人的力量,可以采用静守不战的战略。

因为这自然是减弱强势而增强了弱势。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

刚决柔也。

译文:敌方内部矛盾越尖锐,越是有利于我方乘机用兵。

因为事物从来都是刚强存在于柔弱中。

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攻之。

译文:敌人混乱时,必然会出现意料不到的空隙,就像处于高山地面的沼泽,溃决之势已成,应利用其混乱无主这一点战胜它。

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人为地制造假象,并非完全是虚假的,而是以假为手段,由虚假开始,并把虚假态势发展至极端,最终转化为真实。

第八计暗度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公开显示假动作,有利于暗中进行的真正行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无尽的。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良态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以顺动。

译文:违逆正常越发展越乱,阴阳变化有序,才稳定大局。

残暴凶恶,反目成仇,必然自取灭亡。

顺其自然,当有所得,阴阳顺理,不能强求。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译文:让敌人相信我,没有任何防备,就可以暗中图谋他;事情准备好而后行动,不要使敌人早知有变。

三十六计故事有哪些

三十六计故事有哪些

三十六计故事有哪些《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那么你知道三十六计故事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十六计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十六计故事1混水摸鱼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

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注释】①乘其阴乱:阴,内部。

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

随,卦名。

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

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

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

随,顺从之意。

《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按语】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

《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

”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

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解析】局面混乱不定,一定存在着多种互相冲突的力量,那些弱小的力量这时都在考虑,到底要依靠哪一边,一时难以确定,敌人又被蒙蔽难以察觉。

这个时候,己方就要乘机把水搅浑,顺手得利。

古代兵书《六韬》中列举了敌军的衰弱征状:全军多次受惊,兵士军心不稳,发牢骚,说泄气话,传递小道消息,谣言不断,不怕法令,不尊重将领……这时,可以说是水已浑了.就应该乘机捞鱼,取得胜利。

运用此计的关键,是指挥员一定要正确分析形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把水搅浑,主动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探源】混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

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乘之机。

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二十五、指桑骂槐: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听从齐 泰、黄子澄的建议,大举削藩。朱棣得道衍和尚蘘助,化 被动为主动,指责齐、黄两人为佞臣,打着“清君侧”大 旗,发动“靖难之役”,直捣京师
• 二十六、反客为主:赵构在前往金邦当人质的路上,一个臣子提醒他, 要乘机观望,勿去送死。赵构观望不前,终于等到了宋徽宗、钦宗被 金人掠去,而捡到了皇位。 • 二十七、笑里藏刀:清太宗皇太极猝死,庄太后为了争取儿子福临 (顺治帝)继位,接受谋士范文程的建议,让福临叔父多尔兖当摄政 王。她又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多尔兖,接着连她自己也委身下嫁。最后, 她寻机给予致命的一击,稳定天下。 二十八、欲擒故纵:晋朝大将羊祜用“欲擒故纵”之计征服东吴; 一方面坐视荒淫暴虐的吴王孙皓把国力、人才耗尽;一方面广施德政, 使暴政下的吴国百姓相继来归,造成吴国明心士气瓦解。 二十九、树上开花:明朝在经历了“延击案”、“红丸案”、“移 宫案”等三大宫延奇案之后,由十万太监组成的宫延势力,左右了大 局,他们借傀儡皇帝这棵树,来开自己的花。
• 一、瞒天过海:战国末期,卫国大商人吕 不韦与他的庞妾赵姬,共同推动一件将政 商合一、以换取最大投机报酬的“企划 案”、把被视如敝屣的秦国王孙异人,一 步一步推向秦王宝座,合演了一出惊心动 魄的“切鼎切”,并协助秦王赢政统一了 六国。
• 二、围魏救赵:孙膑与庞涓斗智的故事。
• 三、借刀杀人:新兴的大清势力,为了拔 掉袁崇焕这个明王朝的中流砥柱,在谋士 范文程策划下,利用乱世危局下的人性弱 点,挑动崇祯皇帝的猜疑、孤傲心理而杀 害了袁崇焕,导致大明江山的灭亡。

十三、调虎离山:北周武帝一改弟承兄业之帝统,导致 皇室内部矛盾对立,政局暗潮汹涌。权臣杨坚得谋士李德 林、高颍之助,二度使出调虎离山秘计,将诸位王爷轮番 遣离或调回京都,并将之一一诛杀,最终建立隋朝。

诵读《三十六计》全集(典故+原文+译文)

诵读《三十六计》全集(典故+原文+译文)

诵读《三十六计》全集(典故+原文+译文)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又称“三十六策”,所谓的三十六策,只是一个大约数,形容计策很多的意思。

后人则据此总结演变成为一套兵法,称为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产生于何时,出自何人之手,目前没有明确记载,只能根据其内容做出一些推断。

三十六计中的计名,很多都是元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因此当今学者多认为三十六计出现在明末清初甚至更晚一些。

有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借用由来已久的三十六计传说,收集了民间流传的计策典故等,拼凑成三十六条计策。

后来又有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暗语,于是成为我们看到的三十六计。

我们把“三十六计”原文和译文诵读出来,欢迎您聆听。

如果喜欢,欢迎您转发、分享。

谢谢!。

三十六计的故事

三十六计的故事

1、瞒天过海自认为军事防备十分周密,别人不会轻易进犯时,其斗志就会容易放松,从而麻痹轻敌;平时常见的事物,看惯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机的计谋与公开的形式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开张扬的行为之中。

这就是易理中阴阳互相为用的道理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亲率三十万大军准备平定东土。

一日,行至大海边,只见眼前白海滔天,茫茫无际,唐太宗内心惧怕,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传报有一个近居海边的富户请求见驾,并声称已经准备好了三十万大军的过海军粮。

太宗大喜,急忙率百官随富户来到“屋”内,百官也纷纷入座,开怀畅饮。

谁也没有注意,这件神气的房子已经渐渐移动开来了。

不久风声四起,涛声如雷,良久不止。

太宗惊起。

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禁愕然,目之所及皆是茫茫海水,原来大军已经航行***之上了!这正是薛仁贵策划的“瞒天过海”之计。

唐军征东,军队的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大因素。

如果士兵因渡海不适应,导致心惊胆颤和体力下降。

那么,不用敌人攻击,整个部队的战斗力也就丧失的差不多了。

2、围魏救赵攻击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它后再打,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打击气势衰落的敌人。

公元前355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令田忌为将,并起用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大军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他说:“目前魏国的军队已经把邯郸围上了,现在去救已经晚了,现在魏国精兵顷国而出,若我们直攻魏国,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

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

”于是田忌率军队直接向魏国都城冲去。

魏国主力全被派往围攻邯郸去了,国内军力空虚,根本无法阻挡齐军。

魏惠王急令庞涓撤军回国。

庞涓接令后,日夜行军向回赶。

在路上中了齐军的埋伏。

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3、借刀杀人当敌人的动向已经明了时,而盟友却举棋不定,观望的时候,应该诱导自己一方盟友攻击敌方,自己尽量不出兵或少出兵。

这样势必使盟友受到了损失,但却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六计典故及解释【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前言“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便附会实用三十六计如下:第一套〖胜战计〗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

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第11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第13计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

借不能用者而用之。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欲擒姑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需,有孚,光。

第17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第19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混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

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

巽而止蛊。

第22计关门捉贼小敌困之。

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

上火下泽。

第24计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

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第25计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

曳其轮也。

第26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

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

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

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反客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第31计美人计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

将弱兵颓,其势自萎。

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

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反间计疑中之疑。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苦肉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

假真真假,间以得行。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连环计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走为上全师避敌。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帝看热闹。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难。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

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

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

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

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

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

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这是谦虚的话。

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

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也作“浑水摸鱼”。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

虢,诸侯国名。

也作“假道灭虢”。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哭槐树。

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哭那个。

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

借指与人密谈。

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

反客为主: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

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空城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

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

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连环计】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

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走为上计】指战争中看到形势极为不利时溜之大吉和逃离。

现多用于做事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三十六计;至今还极具活力,广为传用与行军用兵、商海谈判;例如在毛泽东领导的反围巢和红军长征多次运用“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等克敌制胜的计策;甚至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方法也给大家带来了诸多方便】《瞒天过海》战国末期,卫国大商人吕不韦与他的庞妾赵姬,共同推动一件将政商合一、以换取最大投机报酬的“企划案”、把被视如敝屣的秦国王孙异人,一步一步推向秦王宝座,合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切鼎切”,并协助秦王赢政统一了六国。

《围魏救赵》:孙膑与庞涓斗智的故事。

《借刀杀人》:新兴的大清势力,为了拔掉袁崇焕这个明王朝的中流砥柱,在谋士范文程策划下,利用乱世危局下的人性弱点,挑动崇祯皇帝的猜疑、孤傲心理而杀害了袁崇焕,导致大明江山的灭亡。

《以逸待劳》:唐代,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势正盛。

帝王之师李泌为肃宗规划“以逸待劳”的策略,由山西出兵,忽东忽西,作势要攻打叛军所占的范阳、洛阳及长安三地,让他们为彼此救援,在数千里的军道上疲于奔命……《趁火打劫》:五代时期,后唐皇帝李从珂篡位后,便与他的妹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同床异梦、势同水火。

契丹明主耶律德光在策略家韩延徽的规划下,逐步离间了李从珂、石敬瑭,促使两人鹬蚌相争……《声东击西》:汉明帝时,将军窦固、东平王刘苍,与班超共同似定“声东击西”策略,由班超前往西域经营,以谋取整个西域。

然后再以西域诸国之力量牵制匈奴,扰其后方,乱其阵脚。

汉朝远征军乘虚征伐,终于一举扫平匈奴,奠定汉朝对西域的长远影响。

《暗渡陈仓》:楚霸王项羽强势作为,分封诸王。

策略家张量在刘邦前往封地途中,将悬崖上的栈道烧毁。

这一招等于宣示刘邦一入汉中便不再回头,使项羽失去戒心。

后又以“明休栈道”蒙蔽敌人,以“暗渡陈仓”突袭三秦,扭转了楚汉的竞争态势,改写了历史。

《隔岸观火》;北宋赵普与赵光义、高怀德等内讧,纷争四起。

正当这些恩怨情仇一波一波地流过之时,“后周”符皇后利用形势,让赵光义的儿子们陷入互相残杀境地使赵光义江山坐而不稳……《李代桃僵》: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孤儿”的故事。

《顺手牵羊》:周世宗驾崩不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摇身一变,顺手牵羊坐上龙椅,取走了大力栽培他的柴荣的天下。

但另一畅顺手牵羊”大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他袭来。

《打草惊蛇》:西晋前秦帝国,皇帝符坚推翻了哥哥符生,即位为帝,命策略家王猛放手改革,打击不法。

此一“打草”之举,使得王市集团惴惴不安,终于全面举兵反叛。

符坚在周全的部署之下,予以各个击破……《借尸还魂》:西晋末,从小在汉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匈奴冒顿单于后刘渊,乘“八王之乱”而崛起,醛晋”室而代之。

他在谋士的策略安排下,利用“人心思汉”的心.理因素,伪托刘邦之后,建立起“大汉国”来,加速推动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调虎离山》:北周武帝一改弟承兄业之帝统,导致皇室内部矛盾对立,政局暗潮汹涌。

权臣杨坚得谋士李德林、高颍之助,二度使出调虎离山秘计,将诸位王爷轮番遣离或调回京都,并将之一一诛杀,最终建立隋朝。

《抛砖引玉》: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奔走于魏、楚、秦之间,让魏、楚彼此猜忌,又以“商於之地”诱引楚怀王,使其彻底与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决裂。

《擒贼擒王》:唐初,为了彻底解决长期的边患突厥,李靖定策设计,生擒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让突厥群龙无首,各自溃散,计成后,再用怀柔政策将颉利君臣留在京城,并安置降众,实现长久的“擒贼擒王”。

《釜底抽薪》: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作乱。

军事谋略家李塑临危受命,对敌将一个一个招降,并且大胆任用。

顽敌之强大阵容如同釜底被抽去薪柴一般,形势为之逆转。

《关门捉贼》;金国四太子完颜兀术为擒高宗赵构,率十万剽悍骑兵席卷中原,直驱水乡江南。

他孤军深入,一步步踏进韩世忠缜密布下的天罗地网。

此“黄天荡之战”奠定了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

《假道伐虢》:春秋时期,晋国的策略家荀息,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

他利用虞公贪婪的心理弱点,赠送以玉壁、良马与美女,使虞公完全解除武装。

但晋国班师回国途中,又顺手牵羊地灭了虞国。

《偷梁换柱》:秦始皇死后,赵高矫旨赐死了太子扶苏与将军蒙恬,更立胡亥为帝,杀尽秦始皇的子孙,斗垮李斯,一步一步完成他的“乱秦亡秦”计划。

《无中生有》:汉武帝时,太监苏文利用“十四月怀胎”的谎言,以及武帝的猜疑心理,暗中筹划夺嫡大计。

无中生有,以埋盅为手段,陷害仁厚的太子刘据。

而曾经自诩英明的武帝,在这场残酷的斗智游戏中彻底失败,在“思子宫”里孤独地度过晚年。

《混水摸鱼》:宋代,赵匡胤策动“陈桥事变”,夺取后周的江山。

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弟弟赵光义用“混水摸鱼”之计,先把赵普排挤出京,接着毒杀两位开国将领,又将奉命调查此一命案的亲赵匡胤势力一一除去。

最后,利用前朝的亡国女子小周后、花蕊夫人的复仇心理,在万岁殿布下一个“烛影斧声”的夺权之夜……《金蝉脱壳》: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刺,兵败被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