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活血化瘀药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 ppt课件
PPT课件
35
活血化瘀药——丹参
丹参对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大剂量复方丹参方能明显升高脑组织内Ach含量,抑制AchE 活性的升高,即复方丹参方能改善胆碱能系统的功能,调节脑 组织Ach生理代谢,从而达到改善记忆的目的。复方丹参方能 使痴呆大鼠海马内5-HT含量升高,而以大剂量组尤为明显,提 示复方丹参方能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其能升高 痴呆大鼠脑海马内的5-HT含量有关。复方丹参方重用丹参 补血活血,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脑细胞的耗氧量,增加清除自由 基的酶体系活性,使大脑神经细胞RNA活性增高,抗血栓形成。
PPT课件
10
有形之瘀与无形之瘀
有形之瘀:如血栓、红肿结块、皮肤 瘀斑、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动脉粥样 硬化等; 无形之瘀:如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 动力学障碍、病灶组织液增多所致的 炎症等。
PPT课件
11
血瘀证动物模型
外伤型:以杠杆压力器在家兔后肢大腿内侧肌内 丰厚处7*7cm面积上加压75kg,1.5小时; 热毒型:静脉注射绿脓杆菌; 寒凝型:-20℃低温冰袋冷冻家兔两后肢1.5小时; 气滞型:家兔双耳皮下电针; 血虚型:家兔右股动脉放血体重的3%
七、活血化瘀方药
PPT课件
1
血瘀证—概念
“瘀”,最早的记载出自《楚辞》“形销 铄而瘀伤”。 《说文解字》“瘀,积血也”。 血瘀证包括恶血、留血、凝血、瘀血、血 结、干血、黑血、结血、积血、污血、瘀 血、蓄血、血症、败血、离经之血、紫血、 老血、宿血、死血、血瘕等。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PPT课件
30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肾功能的影响
丹参加入腹膜透析液后,能增加腹膜对溶质小分子的清除,这 由于丹参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使原来不开放的毛细 血管充盈;丹参不增加蛋白质的丢失,机制是丹参对腹膜内源 通透性影响较小。丹参在透析液中能促进小分子尿素氮和肌 酐的转运增加,但不影响水的超滤,提示丹参可能不引起腹膜 炎性反应。丹参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大鼠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表明丹参提取物对 ARF有防治作用,初步证实其作用与腺苷受体有关。
中药学课件 活血化瘀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功效主治】活血化 瘀、理气止痛,用于 胸中憋闷、心绞痛;
• 【药理作用】 • 1 增加冠脉血流量; • 2 增加心肌耐缺氧能
力、保护缺血心肌;
• 3 抗血小板聚集防止 血栓形成;
• 4 改善微循环。
•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 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 病,冠心病,脉管炎。
• 祛瘀生新。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心经。
•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调经、破血消
•
癥、疗伤消肿、活血消痈。
• 适应症:各种瘀血证
•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 胸腹头痛如针刺,部位固定;癥瘕积聚;
• 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出血色紫夹瘀;
• 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
• 日久;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疮疡。
•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 临床应用:
• 血瘀气滞诸痛:
• 止痛佳品“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
• 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 心血瘀阻胸痹心痛+丹参、川芎
•
或+瓜蒌、薤白;
• 胃脘痛偏寒+桂枝、高良姜;
•
偏热+川楝子; 偏气滞+木香;
•
偏血瘀+丹参、五灵脂;
•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柴胡、郁金;
• 疝气睾丸肿痛+橘核、川楝子;
• 含义: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 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
• 活血化瘀的近义词: – 活血—和血、和营、调血(弱); – —活血、行血、散血、通血(中) – —破血(强); – 祛瘀—化瘀、消瘀、散瘀(弱); – —通瘀、行瘀(中); – —破瘀、逐瘀、攻瘀(强)。
• 【功效主治】活血化 瘀、理气止痛,用于 胸中憋闷、心绞痛;
• 【药理作用】 • 1 增加冠脉血流量; • 2 增加心肌耐缺氧能
力、保护缺血心肌;
• 3 抗血小板聚集防止 血栓形成;
• 4 改善微循环。
•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 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 病,冠心病,脉管炎。
• 祛瘀生新。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心经。
•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调经、破血消
•
癥、疗伤消肿、活血消痈。
• 适应症:各种瘀血证
•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 胸腹头痛如针刺,部位固定;癥瘕积聚;
• 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出血色紫夹瘀;
• 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
• 日久;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疮疡。
•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 临床应用:
• 血瘀气滞诸痛:
• 止痛佳品“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
• 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 心血瘀阻胸痹心痛+丹参、川芎
•
或+瓜蒌、薤白;
• 胃脘痛偏寒+桂枝、高良姜;
•
偏热+川楝子; 偏气滞+木香;
•
偏血瘀+丹参、五灵脂;
•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柴胡、郁金;
• 疝气睾丸肿痛+橘核、川楝子;
• 含义: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 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
• 活血化瘀的近义词: – 活血—和血、和营、调血(弱); – —活血、行血、散血、通血(中) – —破血(强); – 祛瘀—化瘀、消瘀、散瘀(弱); – —通瘀、行瘀(中); – —破瘀、逐瘀、攻瘀(强)。
活血化瘀药精品PPT课件
作用表现为:
① 改善微血流:使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 原因:改善浓、粘、凝、聚的血液流变学特性。
② 微血管形态改善:解除微血管痉挛,袢顶瘀血减轻,or消失。 微血管轮廓清晰,形态趋于正常。
③ 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微血管周围渗血↓或消失。
4、其它作用
(1)加强子宫收缩作用
(2)镇痛作用:疼痛是血瘀的重要症状。 镇痛机理: * 中枢抑制作用:如元胡对CNS抑制作用很强。 * 活血化瘀改善器官组织供氧
凝血速度 加快 聚: 血红细胞聚集性↑ 指标:红细胞电泳速度↓血沉越快 血小板聚集性↑ 指标:血小板聚集率↑
血液流变异常的原因
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受损伤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 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大量渗出,造成血液浓缩等 等,是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
正常人血液流变学指标
124例 全血粘度 (与水比) 男4.29±0.51 女3.85±0.31
(1) 微血流缓慢、瘀滞、微血管变形 临床可观察手指甲皱 眼球、结膜、眼底 等部位微血流 舌尖、口唇 实验室常观察 蛙肠系膜、大鼠、家兔、豚鼠肠系膜 兔球结膜、兔耳微循环。 可观察到血瘀症患者 微血管中血细胞流速↓ 微血管襻顶端扩张or血液积聚形成无效的 “微血池”
(2)微血管周围出血、渗血:
荧光微血管造影: 10%荧光素钠剂量100mg/kg静注。 I正常:显影清晰,血柔和自然;Ⅱ级显影模糊,管周围有黄绿
纤溶酶 ↓
凝血酶
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形成
FSF ↓
Ca2+
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
抑制血小板聚集
(体内、体外)实验均证实能抑制 ADP 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胶元
机理分析:
1、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液的浓、粘、凝、聚倾向缓解; 2、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 3、可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降低TXA2活性,含量↓
① 改善微血流:使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 原因:改善浓、粘、凝、聚的血液流变学特性。
② 微血管形态改善:解除微血管痉挛,袢顶瘀血减轻,or消失。 微血管轮廓清晰,形态趋于正常。
③ 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微血管周围渗血↓或消失。
4、其它作用
(1)加强子宫收缩作用
(2)镇痛作用:疼痛是血瘀的重要症状。 镇痛机理: * 中枢抑制作用:如元胡对CNS抑制作用很强。 * 活血化瘀改善器官组织供氧
凝血速度 加快 聚: 血红细胞聚集性↑ 指标:红细胞电泳速度↓血沉越快 血小板聚集性↑ 指标:血小板聚集率↑
血液流变异常的原因
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受损伤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 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大量渗出,造成血液浓缩等 等,是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
正常人血液流变学指标
124例 全血粘度 (与水比) 男4.29±0.51 女3.85±0.31
(1) 微血流缓慢、瘀滞、微血管变形 临床可观察手指甲皱 眼球、结膜、眼底 等部位微血流 舌尖、口唇 实验室常观察 蛙肠系膜、大鼠、家兔、豚鼠肠系膜 兔球结膜、兔耳微循环。 可观察到血瘀症患者 微血管中血细胞流速↓ 微血管襻顶端扩张or血液积聚形成无效的 “微血池”
(2)微血管周围出血、渗血:
荧光微血管造影: 10%荧光素钠剂量100mg/kg静注。 I正常:显影清晰,血柔和自然;Ⅱ级显影模糊,管周围有黄绿
纤溶酶 ↓
凝血酶
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形成
FSF ↓
Ca2+
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
抑制血小板聚集
(体内、体外)实验均证实能抑制 ADP 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胶元
机理分析:
1、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液的浓、粘、凝、聚倾向缓解; 2、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 3、可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降低TXA2活性,含量↓
活血化瘀药ppt课件
郁金
1.寒性。 2.解郁:用于血瘀 肝郁之胁肋疼痛。 3.利胆退黄:用于 肝胆湿热黄疸。 4.清心凉血(开 窍)。
14
姜黄
为姜科多年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
15
功用
活血行气 血瘀或兼气 滞之脘腹疼痛、 胸胁疼痛、痛 经、闭经、产 后腹痛。
通经止痛 治肩臂痛之 良药。 此外:治痈 疮、牙痛、 高血脂症。
改善血液流变性
调节血脂
促进肝细胞再生
24
红花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 物红花的筒状花。
25
桃仁
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桃或山桃的成熟种仁。
26
红花
桃仁
共同点
活血祛瘀,用于多种血瘀较重证:
(1)跌打瘀肿疼痛。 (2)血瘀之闭经、痛经。 (3)癥瘕积聚。 (4)心腹瘀痛。
27
不同点
红花
活血兼能通经、 止痛,用于斑疹透 发不畅、 脱疽。
近治:冠心病心 绞痛、脑血栓。
桃仁
1.祛瘀之功较强, 善泄血分之雍滞。
2.润肠通便,用于 肠燥便秘证。
此外:止咳平喘, 治咳嗽气喘。
28
益母草
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 本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29
牛膝
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 (怀牛膝)和川牛膝等的根。
生用牛膝、川牛膝:长于活血祛瘀,引火下血; 熟用牛膝、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腰膝。
王不留行
为石竹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 植物麦蓝菜的成熟种子。
35
月季花
为蔷薇科常绿或半常绿灌木月 季的花蕾或初开放的花。
36
蟄虫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 地鳖雌虫的全体。
37
自然铜
为天然黄铁矿的含硫化铁矿石。
中药学课件活血化瘀药PPT课件
.
止痛 行气解郁清心 凉血止血 利胆退黄
31
郁金
本品性寒,既活血、 行气,又解郁,故
善治 “肝郁热瘀”
临床应用:
一般配木香,如颠倒木金散;
肝郁气滞胁痛,配柴胡、白芍、香附等;
气滞血瘀疼痛
肝郁有热、血瘀气滞痛经等,配柴胡、栀 子、川芎等;宣郁通经汤
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丹参等; 癥瘕痞块 ,配鳖甲、莪术、青皮等;
甘润 降泄
入大肠
润肠通便
.
61
临床应用:
桃仁 祛瘀力强-破血
瘀血证常用。
经闭、痛经,配红花、川芎等,桃红四物汤 产后瘀滞腹痛,配炮姜、川芎等,生化汤
瘀血证
癥瘕痞块,配桂枝、丹皮、赤芍等,桂枝茯苓丸 经闭跌打损伤,配红花、当归、大黄等,复元活血汤
.
62
桃仁
临床应用:
肺痈,配苇茎、冬瓜仁,苇茎汤
活 血
.
24
郁金
出处:《药性论》 命名: 来源:为姜科植物郁金或姜黄、或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块根。
采收加工:生用,或明矾水炙用。
处方用名:郁金、玉金、乙金、益金,川郁金、
温郁金、广郁金
.
25
郁金
.
26
郁金
.
27
郁金
.
28
郁金
.
29
郁金
.
30
性味归经
郁金
功效
辛散苦泄 走气血
活血 行气
苦寒清热
入心 入血 入肝胆
胁肋刺痛,配桃仁、柴胡、大黄等,复元活血汤; 跌打损伤,配苏木、乳香、没药等,
或制成油剂、酊剂。治跌打要药。
斑疹色暗,配紫草、大青叶等,当归红花饮
中药学课件活血化瘀药PPT课件
.
8
川芎
临床应用:
胸痹心痛,配丹参、桂枝、檀香等;
活
胁肋疼痛,配柴胡、香附、白芍等, 血
——柴胡舒肝散
血瘀气滞痛证 积聚痞块,配桃仁、红花等,
化 瘀 行
气
——血府逐瘀汤 止
痛
跌打损伤肿痛,配乳没、三七等。
.
9
临床应用:
川芎
1、本品下行血海, 治各种妇科经产瘀 血证,为妇科要药。 2、常配当归
月经不调,配当归、益母草等,
.
32
临床应用:
郁金
痰热蒙蔽心窍之神昏,配石菖蒲、栀子等, 如菖蒲郁金汤;
癫痫,配白矾,如白金丸。
取其清心、解郁、开窍
.
33
临床应用:
郁金
血热出血——吐、衄血,倒经,尿血、血淋,配清热、凉 血、止血药。
湿热黄疸、结石——取其清利肝胆湿热。 治黄疸,配栀子、茵陈等; 治胆结石,配金钱草、鸡内金等。
郁金 性寒清热,凉血,利胆退黄,行气解郁力强
主治血热瘀滞、湿热黄疸、热病神昏。
行气止痛
治血瘀气滞证 姜黄 性寒温,祛瘀力强,
善治寒凝血瘀、上肢痹痛。
.
40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
41
丹参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 采制加工:生用或酒炙。 处方用名:丹参、紫参、血参、紫丹参、红丹参
3、肝阳上亢头痛慎用。
头痛
上行 头目, 祛风 活血
风寒头痛,配羌活、白芷、细辛等,川芎茶调散
风热头痛,配菊花、石膏、僵蚕等,川芎散;
瘀血头痛,配桃仁、红花、麝香等,通窍活血汤; 风湿头痛,配羌活、独活、防风等,羌活胜湿汤;
六经头痛,“头痛须用川芎,若不愈各加引经药” -痰浊头痛,配陈皮、半夏、细辛等,芎辛导痰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气解郁
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等。清源自(解郁)热病神昏,癫痫发狂。湿温病湿浊蔽窍,神志不清。
利胆(开郁)退黄 湿热黄疸及肝胆结石。
凉血
应用:血热妄行的吐衄及妇女倒经。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畏丁香。
郁金,以功效为名,则可知主要功能在于解郁。 既入气分以疏肝解郁,复入血分以活血调经,且 能化痰湿以开心窍,凉血热以止吐衄。至于黄疸 之症,用之能利胆退黄,配合应用,亦有一定功 效也。
功效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主治 特点:通达气血,为“血中气药”。 应用:气滞血瘀的胸痛、胁痛、痛经、半身不遂、外伤瘀痛等。
特点:善上行头目,为头痛要药。 应用:头痛,风湿痹痛。
【应用】
特点:上行头目,下调经水(达血海),中开郁结。 尤为妇科调经要药。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等药同用; 治胸胁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 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 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治头风头痛,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
降香
化瘀——血瘀气滞之胸胁心腹疼痛。 止血——创伤出血,跌打瘀肿疼痛。 理气止痛——善降气辟秽、和中止呕用于秽浊内阻,呕吐腹痛。
部位:胸、胃。
★郁金《药性论》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郁金、广西莪朮、姜黄或莪朮的干燥块根。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肝、胆、心、肺经。
功效
主治
活血(祛瘀)止痛 气滞血瘀的胸胁刺痛、月经不调、痛经及癥瘕等。
延胡索之应用
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
活血力弱,止痛力佳,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单味用亦效。
治疗胃脘疼痛,可配伍川楝子同用; 治疗寒凝气滞血瘀、胸痹疼痛,可与瓜蒌、薤白同用; 治疗痛经,可与当归、川芎、白芍、香附同用; 治小肠疝痛,可配伍小茴香、乌药、吴茱萸; 用于跌打伤痛,可配伍当归、川芎、乳香、没药; 近年来临床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配伍活血行气药同用。
功效
主治
活血行气止痛
特点:善行血中气滞,为止痛良药。 应用:气滞血瘀的多种疼痛。 (心痛欲死,速觅元胡)。
【一般用量与用法】
3-10g,煎服。研末吞服,每次1.5-3g。 【使用注意】
1.罂粟科,夏季采,陈旧良,宜醋制。 2.辛苦而温,入肝脾心,功善止痛,作用广泛, 能用治一身上下诸痛,无论气滞疼痛、血瘀疼痛 咸有效验。
○姜 黄《新修本草》
外科的疮疡肿痛。 四、分类
1活血止痛药:主要适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各种疼痛,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 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及跌打伤痛等。 2活血调经药:主要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 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等证。 3活血疗伤药:主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伤骨折及金疮出血等伤科病证。 4破血消癥药:主要适用于癥瘕积聚,血滞闭经等瘀血重证。
概述 一、概念: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瘀血病证的药物,
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中活血作用较强者,
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二、药性特点:
性味多为辛、兼苦,部分动物类药味咸,入心、肝两经。
味辛则能散、能行,味苦则通泄,且均入血分,故能行血活血,使血脉通畅,瘀滞消散 三、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瘀血阻滞证。遍及内、外、妇、儿、伤等各科。 内科——胸、腹、头痛,痛如针刺,痛有定处,体内的癥瘕积聚, 中风不遂,肢体麻木以及关节痹痛日久; 妇科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 伤科的跌仆损伤,瘀肿疼痛;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淤血概述 血液为人体重要物质之一,但必须通行流畅以濡养周身,阻
滞则往往发生疼痛、肿块等病症;
活血祛瘀药功能行血散瘀,解除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各种病症
瘀血形成的病机
气虚致瘀:载气者为血,运血者为气,气血充盛则循运正常。 气滞致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气机失畅, 血液运行亦可因之阻塞。 血寒致瘀: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若感受外寒,或阴寒内盛,寒邪入于经 脉,则使经脉挛缩而拘急,血因凝涩不得畅通,进而形成瘀血。 血热致瘀:热入营血,煎灼营阴,血与热互结,或使血液粘滞而运行不畅,或 热灼脉络,迫血妄行。故《医林改错》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 熬成块。” 外伤致瘀:是指各种外伤,诸如跌打损伤,或过度负重努伤等,则外可伤皮 肤,内可伤脏腑,从而使血离经隧,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形成瘀血。 情志内伤或饮食起居失宜致瘀:情志内伤,可使气机郁滞,气郁血滞,久而 成瘀。此外,古代医家认为,饮食起居失宜,亦可导致血瘀而变生它病。故 《证治准绳》说:“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
六、使用注意
1 本章药物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 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 2 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五、配伍 选药及配伍: 1.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效用特点而随证选用 2.针对引起瘀血的原因进行配伍,以标本兼治。 寒凝血脉者,当配温里散寒、温通经脉药; 热灼营血,瘀热互结者,宜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 痰湿阻滞,血行不畅者,当配化痰除湿药; 风湿痹阻,经脉不通者,应伍祛风除湿通络药; 久瘀体虚或因虚致瘀者,则配补益药;癥瘕积聚,配伍软坚散结药。 3.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使用活血祛瘀药时,常配伍行气药,以增强 和提高活血散瘀的功效。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药性特点:多具辛味,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之中兼有很好的行气止痛的作用。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各种疼痛,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 后腹痛,肢体痹痛及跌打伤痛等。
★川芎《神农本草经》
【药用】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处方用名】川芎、鞠芎(洗净,晒干,切碎用)灸川芎(清炒至微焦
【一般用量与用法】 3-10g,煎服。研粉吞服每次 1-1.5g。
【方剂举例】川芎茶调散(《和局方剂》):治风寒感冒头痛。
川芎、细辛、白芷、羌活、防风、荆芥、薄荷、甘草;
★延胡索《雷公炮炙论》
【药用】罂粟科草本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肝、脾、心经。
【处方用名】 生延胡索(晒干用) 延胡索、玄胡索、延胡、玄胡(醋拌制后切片用) 酒炒延胡索(黄酒拌后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