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发达的古代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课标提示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点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考点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①刀耕火种②青铜农具③犁壁④铁犁牛耕⑤曲辕犁

⑥垄作法⑦代田法⑧一年一熟⑨都江堰⑩筒车

考点二①铁农具②封建土地所有制③交纳赋税④自给自足⑤基本模式⑥精耕细作

[巧学妙用]

漫画证史——牛耕的出现

图解历史——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图示解史——耕作方式与农业经济的演进

易错易混——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区别

考法1小农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

【考题1】(2016·福建高三质检)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

『答案』 D

『方法突破』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首先,准确理解题干意思;其次,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题干反映了民户出钱雇人应役,保证了农业劳动时间和劳动力。服役主体仍是农户没变,也没有出现新型生产关系,更不可能改变民穷的现状,故可排除A、B、C三项。

『史论链接』小农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自身缺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

考法2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

【考题2】(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

B.注重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发达

D.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 B

『方法突破』准确理解历史概念是正确解答选择题的重要条件。精耕细作即精心细致地耕作,指对庄稼的耕种经营十分认真细致。题干材料讲述了对不同的田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注重精耕细作。对于土地的处理并不能增加耕地的面积,故D项错误。

『史论链接』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善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考法3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问题

史料一

史料二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身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史用史』

(1)史料一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人口在数量上和区域分布上的特点。结合图示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提示趋势:总人口不断增加,区域人口呈现“南增北减”。

原因:经济发展(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等);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2)史料二认为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内环境,而且更受制于外环境的影响。史料二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史料二的观点?

提示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

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

认识:我国农业经济在封建社会早期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

『方法突破』“图表型”试题是以历史图片、图表等作为载体来“图说历史”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解答图表类型主观题需要从以下因素入手:标题:看清标题的内容;时间:搞清楚图表涉及的年代;数据:重视数量关系的对比;图示:明确图表中各种符号的具体涵义;注释:往往包涵解题的关键信息源。据此可全面认知图中信息回答“变化趋势”,“原因”可结合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加以分析概括。根据史料二“(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可知内环境;据“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可知外环境;“认识”可根据材料最后两句进行归纳概括。

『史论链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结构看: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

(2)从生产力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3)从生产方式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法4农业的发展与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史料

《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