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课件足三阴经 14.足厥阴肝经

合集下载

针灸学教学ppt课件

针灸学教学ppt课件

头部
• 部位起止点: • 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
寸。 • 说明:如:前后发际
不明,从眉心量至大 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 发际3寸,大椎穴至后 发际3寸。
27
天突
胸腹部
耻骨联合
脐中 耻骨联合上缘
28
腰背部
• 部位起止点: • 大椎以下至尾骶为21
椎(直寸);两肩胛骨脊 柱缘之间为6寸(直寸) 。 • 说明:一般临床取穴, 两肩胛骨下角联线相 当于第七胸椎;髂嵴 相当于第四腰椎棘突
• 3、特殊作用—(1)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如: 针天枢能止泻,又能通便。(2)相对的特异性。 如:大椎退热、丰隆驱痰。
25
腧穴的取穴方法
• 1、骨度分寸法—将人体不同部位规定出 一定的长度或宽度,并使其折成若干个等 份,每一个等份作“一寸”,以此“一寸”来作 为量取穴位的方法,称之。(见下表)
26

胸 手三阴经 腹
足三阳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16
表里属络规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肝经 肺经 脾经 心经 肾经 心包经
胆经 大肠经 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三焦经
17
流注规律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胆经
肝经
《经脉举痛篇》“经脉流行不止,环周
不休”—逐经相传,周而复始,如环无
端。
18
奇经八脉
• 不直属脏腑,无表里关系,与十二经合 称为“十四经”。
*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脾经
走在中线,肝经走在前线,直至内 踝上八寸处交叉后,两者走回原位。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医学向世界传播
❖ 公元六世纪,针灸被传到东方和西方国家; ❖ 公元541年,针灸医学被传入朝鲜和日本; ❖ 公元17世纪,针灸传入欧洲(法国、德国、意大
利等); ❖ 1971向全世界公布针麻成功。 73年尼克松访华
掀起“针灸热”。 针灸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从业 人员达到 20余万 。
❖ 针灸医生培训:巳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培训针灸医生,并有联合办学等多种模式。
针-银针-不锈钢针 ❖ 灸法的变化:八木之灸-艾叶-直接灸-间接灸-
雷火针-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等。 ❖ 针和灸互相补充。“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 “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
具针种各
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上古至春秋时期:《足臂十一脉灸经》、《阴 阳十一脉灸经》。为迄今有关经络与灸法的最 早著作。该书有经无穴、有灸无针,对研究经 络学说的形成有重大意义。
❖ 宋金元时期,1026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为北宋王惟一所著,考订了354个穴位。次 年,创铸了两具铜质人体经穴模型。作为教 学与观赏使用。
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重视灸术和 压痛点取穴。
❖ 金元:窦汉卿《标幽赋》提出“八脉交会 穴”。
❖ 元代公元1341年:滑伯仁《十四经发挥》三 卷。首次将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两脉与十二 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穴”。发展了 经络腧穴的理论。
❖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李学川《针 灸逢源》经穴361个、廖润鸿《针灸集成》 为代表作。 1840年-民国,针灸的衰落期。近代承淡 安先生:中国针灸事业的复兴者、开拓与 传播者。
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普及
❖ 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中医学教学课件:第五节 足三阴经络与腧穴

中医学教学课件:第五节 足三阴经络与腧穴

(二)常用腧穴
本经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个穴位。这 里只介绍常用腧穴。
1.隐白 SP1 井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 距趾甲角0.1寸(指 寸)。
图3-5-2
[主治] (1)妇科病症:月经不调,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
行。 (2)消化系统病症:肠鸣,腹胀,腹痛,饮食不化及
便血。 (3)其他病症:胸痛,癫狂,妄言,嗜睡,多梦,惊
(2)对兔腘淋巴结,输出淋巴液及淋巴细胞的影响针刺 兔的“三阴交”30分钟时,腘淋巴结输出淋巴液平均 升高3.24倍,淋巴细胞升高16.06倍,出针30分钟 则逐渐恢复,此时淋巴液为针前的1.74倍。淋巴细 胞为针前的4.15倍,通常淋巴液增加时淋巴细胞的 密度亦相应增加。淋巴细胞如此迅速成倍的增加,
风,晕厥。
[操作] 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注释]
据报道点刺放血,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每日或 间日1次,有较好效果;亦可在该穴上施灸,治疗子宫 功能性出血,每日1~5次,治疗效果较好。
2.大都 SP2 荥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
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 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 陷处。
第五节 足三阴经络与腧穴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太阴肾经
一、足太阴脾经络与腧穴
(一)经络循行 从大趾末端开始,沿大趾内侧赤
白肉际,经第一趾骨小头后,上向内 踝前边,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交 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膝股内侧前边, 进入腹部,属于脾,络于胃,通过膈 肌,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膈 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目系”的支脉:从“目系”下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 肺,于手太阴肺经相接。

针灸学十二经脉图解

针灸学十二经脉图解

阳经与阳经:同名阳经在头 面部交接。
阴经与阴经:在手心或足心 交接。
经脉流注顺序
手太阴肺经-手 阳明大肠经-足 阳明胃经-足太
阴脾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
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手 太阳小肠经-足 太阳膀胱经-足
少阴肾经
手太阴肺经
03
十二经脉的穴位分布
分布:分布于头部、躯干和四肢
交接:手三阳经在头部交接,足 三阳经在足部交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走向: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三 阳经由头走足
对应关系: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 分别对应人体阴阳五行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末端,沿内侧赤白肉际,过内踝前缘,沿胫骨内缘上行,在内踝 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 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向上沿足背内侧进入足离骨经内踝前1寸处,向上 在大腿内侧中点,私处毛际部和小腹,向下经过崩直走阴部。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下边,斜走足心沿内踝尖渗入足跟,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穿过私 处,至腹部从脐两旁。向上穿过膈肌到肺。
02
十二经脉的交接和流注
经脉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的阴 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手三阳经
分布:手三阳 经分布于上肢
外侧
走向:手三阳 经从手走头, 依次经过手太 阳小肠经、手 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主治:手三阳 经主要治疗头 面、目、咽喉、 神志病以及经 脉循行部位的
其他病证
配穴:手三阳 经的配穴多用 于治疗头面、 目、咽喉、神 志病以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

针灸疗法 ppt课件

针灸疗法 ppt课件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络脉
别络(大络) 浮络 孙络 血络
连属部分
外连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内属 五脏六腑
第二节 十二经脉Βιβλιοθήκη 一、命名(一)概念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又称 十二正经
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 经、足三阴经
(二)命名原则:结合手足、阴阳、脏腑来命名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五、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按十二经脉的前后衔接的 顺序,依次流注而循环往复的。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 次传至足厥阴肝经,最后又回到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 端
《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 调虚实,不可不通。”
张从正:“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李梃:“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一)概念 经络,即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 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 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 能平衡的通路系统。
(二)手阳明大肠经
• 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 部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 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 到第七颈椎棘突下与督脉 交会,再折向前下行入缺 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 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 大肠
•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 经颈部到面颊,入下齿中, 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 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 交于足阳明胃经
明代﹒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共载经穴 359个,是继《甲乙经》的第三次总结。

针灸学14足厥阴肝经

针灸学14足厥阴肝经

中医教研室
太冲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2
• 激光照射太冲能使妊娠12周内先兆流产孕妇 血浆中的孕酮水平明显增高。较肌注孕酮组 血浆中孕酮增高明显,且妊娠状况改善明显 早于孕酮治疗的妇女 • 太冲穴治疗目疾机制之一是改善眼部微循环, 增加血运。 • 太冲穴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对嗜酸性白细 胞的调节作用亦很敏感。
中医教研室
太冲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1
针麻常用穴之一 现代常用于治疗: 神经精神:癫痫,癔病,神经症,高血压,头痛, 失眠,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 痹,面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 头面五官:结膜炎,角膜炎,视神经炎,青光眼, 鼻炎,鼻出血,咽炎,扁桃体炎,喉炎,颈 部淋巴结炎,甲状腺机能亢进, 消化:膈肌痉挛,胃炎,肠炎,肝炎, 泌尿生殖:尿路感染,遗尿,疝,功能性子宫出 血,睾丸炎
中医教研室
太冲刺灸方法
• 刺法: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 胀或麻向足底放射。 • 向外下斜刺1.0~1.5寸,透涌泉穴, 有时出现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 灸10~20分钟
中医教研室
期门 “阳明病……但头汗出者,刺期
门。”
定位取法:锁骨中
线的第六肋间隙 解剖特点:同日月 主治功效:平肝潜 阳,疏肝健脾 现代临床运用及研 究 刺灸方法
• 3:你们所学的穴位具有镇痛作用的有哪几个?
• 4:刺激哪些穴位有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 • 5:你认为针灸治疗哪些疾病疗效较好? • 6:你对针灸学教学有哪些不满或建议?
中医教研室
期门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
• 现代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肝炎,肝肿 大,胆囊炎,胸膜炎,腹膜炎,心肌炎,胃 肠神经症,肾炎,高血压等。 • 现代研究: • 针刺期门穴,能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增高。 • 对针刺期门穴使肝血流量明显减少慢性肝炎、 早期肝硬化及药源性肝硬变有疗效。 • 对肝硬化病人期门穴贴敷药膏发现可以降低 肝硬化者的门脉压力。 • 针刺期门,可见胆管口括约肌紧张收缩,停 针时松弛,并有助于胆囊运动。

《针灸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针灸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
外生 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
殖器, 内生 殖器
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 会于巅。
相关 联疾

鼻咽腔后部
连目系的 两条经,
传统阴经不上头, 所有阴经到达最
心经和肝 经
高位
体表:起于足大趾外侧端, 从足背经内踝前,沿胫 骨内侧上行,在内踝上8 寸交到脾经的后面,再 沿大腿内侧中间上行, 绕阴器,经小腹,止于 乳头下第六肋间。
穴找到形质。
肝为“将军之 官”,主怒。生 气指的就是发火, 或郁而不发,或 干生闷气。人体 能量在“怒”时, 往往走的是“肝 经”路线。
肝经的原穴便会 显现出一些信号, 表现为有压痛感, 温度或色泽发生 变化,对外界更 为敏感,甚至于 软组织的张力发 生异常。
太冲为 “出气筒” 太冲穴 又称“消 气穴”最 适合那 些爱生 闷气, 有泪往 肚子里
疝气取大墩” 《胜玉歌》:“灸
罢大墩除疝气”
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 诸症
大墩自古以来被视为镇 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
应用:配三阴交、关元、百会治小儿夜尿症。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备考:井穴。
行间
行,行走、流动。间,二者当中, 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

肝主 疏泄
调理冲任 二脉
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胎,冲任二脉 与足厥阴肝经相通而隶属于肝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经之气调 畅则任脉通利,太冲脉盛,月经、
足三阴经主治比较
经名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本经主治特点 脾胃病 肝病
三经相 同主治
前阴病, 妇科病

手足阴阳十四经脉走向示意图

手足阴阳十四经脉走向示意图
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
疾病,精神病,风湿病和皮肤病,
甲状腺病,淋巴腺结核及月经不调 等。
三、足阳明胃经
• 联络的脏腑:络睥,属胃;
并和心、小肠、大肠 有联络。
• 病候:胃经病变的主
要病状如下:
• 第一是不思饮食,宿
食不化;
• 第二是胃痛; • 第三是恶心呕吐。
• 主治疾病:胃经由于循行路经较长,所
有储藏人体一切精微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即 肝、心、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传导、排 泄的活动功能,属阳,共有六,即胆、小肠、胃、大 肠、膀胱、三焦。六腑六脏,各发出一条经脉,因为 它直接发源于脏腑,起主导作用,所以叫十二正经, 亦称十二经脉。经脉和脏腑一样,分为阴阳两个属性。 根据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毁灭等规律,把阴阳也 各分为三个阶段。阴气初生,叫少阴,阴气大盛叫太 阴,阴气将尽叫厥阴;阳气旺盛叫太阳,阳气盛极叫 阳明,阳气衰弱叫少阳。

经络在刮痧健康法上的应用
• 经络在人体正常生理情况下,是气血循环维持
生命活动的道路,它输送气血到人体内外、上 下、左右、前后,濡养脏腑、筋脉、肌肉、骨 骼、皮毛、腠理等周身各部分,发挥营内卫外 作用,达到协调内外,平衡阴阳的目的。若经 络失去人体阴阳、气血的生理作用,那么在气 血运行的经络、脏腑方面,就会失去营内卫外 的作用。一方面外感之邪由皮毛、经络、循经 脉而入脏腑;另一方面也因七情、房劳、饮食、 劳倦等内伤之邪由脏腑,经经脉、循络脉而出 于皮毛。《内经.皮部论》中说:“凡十二经脉 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
• 第三是癃闭、淋沥:此为膀胱气化功能失常的
主症。
• 主治疾病:膀胱经对循行所达之处的一些脏腑
器官的疾患,有更明显的治疗作用是一个特点。 头部段治疗五官科疾病,背部段主治胸腔疾病; 背下及腰上部段治疗腹腔器官的疾患,腰部治 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另外,该经的足端经穴, 对头部和其它脏腑有明显的远隔治疗效应。

中医针灸学足厥阴肝经PPT课件

中医针灸学足厥阴肝经PPT课件
5
足少阴肾经
6
足三阴经主治比较
经名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本经主治特点
三经相 同主治
脾胃病
前阴病
肝病
妇科病 肾病、肺病、咽喉病
7
本经共14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 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重点掌握8穴)
8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侵, 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急脉穴,章门常对期门深。
2
m 2
(二)病候
《灵枢·经脉》: 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㿉 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 色。 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 狐疝,遗溺、闭癃。
3
• 主要病候
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 疝气,少腹肿等。
• 主治要点
肝胆病:胁痛,黄疸,目赤肿痛。 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 带下,淋证,遗尿,癃闭,疝气。 本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
胁痛,下肢痿痹。 • [刺灸法]平刺0.5~0.8寸。
17
9
• 7、膝关 (LR7) • [定位]正坐或仰卧,
屈膝。在小腿内侧, 当胫骨内上髁的后 下方,阴陵泉后1 寸,腓肠肌内侧头 的上部。 • [主治]膝股疼痛, 下肢痿痹。 • [刺灸法]直刺1- 1.5寸。
18
m 1
•0 8、曲泉* (LR8)合穴 • [定位]正坐或仰卧,屈 膝。在膝内侧,屈膝, 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 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 缘,半腱肌、半膜肌止 端的前缘凹陷处。 • [主治] • (1)小腹痛,小便不 利,淋症,癃闭。(2) 遗精,阳痿,阴挺,阴 痒,月经不调,痛经, 带下。(3)膝股疼痛。 • [刺灸法]直刺1~1.5寸。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 经穴:分布于十四经脉上的穴位,总计361个,
双穴309个,单穴52个 • 奇穴:不归属于任何一条经脉,而有特殊的主
治功效的穴位 •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没有固定的名
称与部位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远治作用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喉 手厥阴:心胃 手少阴:心
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经(火) 合(土)
五腧穴
井:所出为井---分布于十指末端 荥:所溜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旁边 输:所注为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所行为经---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所入为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合 经 输 荥 井
手三阴三阳五腧穴
足三阳三阴 井.荥.输.经.合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特殊作用
威灵,精灵--腰痛 四缝--疳积 外劳宫--落枕 任脉:回阳、固脱、强壮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十四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有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 部经穴)两大规律。
(一)分部主治规律

针灸学课件足三阴经足少阴肾经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针灸学课件足三阴经足少阴肾经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通过对背诵此歌诀,腧穴的具体位置基本明了。
2024/11/16
经脉
3.主治要点
妇科、前阴病:月经不调,带下,阴挺, 遗精,遗尿,癃闭。
肾虚证:耳鸣,耳聋,腰痛,咽痛,气 喘,下渴、齿痛。
外经病:足心热,下肢痿痹,股内后侧 痛。
2024/11/16
经脉
4.特殊作用
太溪治失眠、耳鸣。 照海治癫狂、失眠。 复溜治汗证。 阴谷治前阴病。
2024/11/16
经脉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作用:调补肝肾,清热利湿。
主治:癫狂、痫证、呕吐、疝气、小腿内侧痛。
应用:配膀胱俞、三阴交主治尿赤尿痛。
配百会、人中主治癫狂、痫证。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备考:阴维脉郄穴。
2024/11/16
经脉
阴谷 Yingu KI10
定位:在眼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 肌腱之间。
作用:益肾壮阳,通络止痛。
主治: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 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应用:配肾俞、关元主治阳痿、小便难。
配曲池、血海主治阴痒、阴痛。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备考:合穴。
2024/11/16
经脉
大赫 Dahe KI12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 线旁开0.5寸。
作用:补益肾气,调理下焦 挺,遗精,遗尿,癃闭。
肾虚证:耳鸣,耳聋,腰痛,咽痛, 气喘,下渴、齿痛。
外经病:足心热,下肢痿痹,股内后 侧痛。
2024/11/16
经脉
本经共27穴:涌泉、然谷、太溪、 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 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 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 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 俞府。

针灸学课件足三阴经 14.足厥阴肝经

针灸学课件足三阴经 14.足厥阴肝经

通过对背诵此歌诀,腧穴的具体位置基本明了。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3.主治要点:

肝胆病:胁痛,黄疸,目赤肿痛。

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带下, 淋证,遗尿,癃闭,疝气。 外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

4.特殊作用:
大敦治疗遗尿。 期门治疗胸胁痛。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肝胆病:胁痛,黄疸,目赤肿痛。 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带 下,淋证,遗尿,癃闭,疝气。 外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足三阴经主治比较
经名 本经主治特点 三经相同 主治 前阴病,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2012-8-29
脾胃病 肝病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二)主要病候 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 疝气,少腹肿等症。 (三)主治概要
肾病、肺病、咽喉病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妇科病
(四)腧穴
本经共14穴:大敦、行间、太冲、中 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 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足厥阴肝经腧穴的属性歌诀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 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穴,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期 门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 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 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配肝俞、公孙、中 脘、太冲、内关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 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 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募穴。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大敦 行间 太冲
常用腧穴
曲泉
中封
章门
期门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大 敦




【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 背神经。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 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 少腹痛。 【配伍】配内关、水沟治癫、狂、痫和中风昏 仆;配膻中、天突、间使治梅核气。 【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用三陵针点刺 出血;可灸。 【附注】肝经井穴。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足厥阴肝经小结



1.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足大趾外侧端,从足背经内踝前,沿 胫骨内侧上行,在内踝上8寸交到脾经的后面,再 沿大腿内侧中间上行,绕阴器,经小腹,止于乳 头下第六肋间。 体内:属肝,络胆,连目系,与督脉会于巅顶。 支脉从目系下颊部,环口唇。肝部支脉上膈,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取期门。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足厥阴肝经分寸歌




LR十四是肝经,起于大敦期门终, 肠腹诸疾前阴病,五脏可治胆亦灵, 大敦拇趾外甲角,行间纹端趾缝寻, 太冲关节后凹陷,踝前筋内取中封, 踝上五寸蠡沟穴,中都踝上七寸擒, 膝关阴陵后一寸,曲泉屈膝横纹上, 阴包膝上方四寸,五里气冲下三寸, 阴廉气二动脉中,急脉阴旁二五分, 季肋下缘章门穴,乳下二肋寻期门。
注入肺中。

联系脏腑:肝、胆、胃、肺、阴器、目、唇。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2.取穴要点: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取大敦。
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取行 间。
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取太冲。


当膝关节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 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取曲泉。
通过对背诵此歌诀,腧穴的具体位置基本明了。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3.主治要点:

肝胆病:胁痛,黄疸,目赤肿痛。

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带下, 淋证,遗尿,癃闭,疝气。 外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

4.特殊作用:
大敦治疗遗尿。 期门治疗胸胁痛。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行 间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 肉际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 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 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 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配伍】配睛明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合谷、风 池、百会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肝 俞、胃俞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孔最治肝火犯肺 干咳或咯血。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荥穴。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太 冲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 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 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 下肢痿痹。 【配伍】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 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 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治贫血、羸瘦;配间使、 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输穴、原穴。
肾病、肺病、咽喉病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妇科病
(四)腧穴
本经共14穴:大敦、行间、太冲、中 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 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足厥阴肝经腧穴的属性歌诀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 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穴,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肝经经穴。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曲 泉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 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产后腹 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 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丘墟、阳陵泉治胆道疾患;配肝俞、肾俞、 章门、商丘、太冲治肝炎;配复溜、肾俞、肝俞治肝肾 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配支沟、阳陵泉治心腹疼痛、 乳房胀痛、疝痛;配归来、三阴交治肝郁气滞之痛经、 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附注】肝经合穴。

肝胆病:胁痛,黄疸,目赤肿痛。 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带 下,淋证,遗尿,癃闭,疝气。 外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足三阴经主治比较
经名 本经主治特点 三经相同 主治 前阴病,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2012-8-29
脾胃病 肝病
5.操作要点:

大敦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期门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 以免伤及内脏。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中 封

【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 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主治】疝气,阴茎痛,遗精,小便不利,黄 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胆俞、阳陵泉、太冲、内庭泄热舒 肝,治黄疸、疟疾;配足三里、阴廉治阴缩入 腹、阴茎痛、遗精、淋症、小便不利。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章 门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 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配伍】配足三里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 天枢、脾俞、中脘、足三里治肝脾不和之腹胀、 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肝俞、水道、 京门、阴陵泉、三阴交、阳谷、气海治肝硬化腹 水、肾炎。
足厥阴肝经
2012-8-29
经脉
足厥阴肝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足大趾外侧端,从足背经内踝前, 沿胫骨内侧上行,在内踝上8寸交到脾经的后 面,再沿大腿内侧中间上行,绕阴器,经小腹, 止于乳头下第六肋间。 体内:属肝,络胆,连目系,与督脉会于巅顶。 支脉从目系下颊部,环口唇。肝部支脉上膈, 注入肺中。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2012-8-29
经脉《经络腧穴学》——曹耀兴讲 稿
(二)主要病候 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 疝气,少腹肿等症。 (三)主治概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