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渡江战役相关信息

目录

资料链接一:渡江战役 (1)

资料链接二:揭秘60年前“渡江战役”始末 (2)

资料链接一:渡江战役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沉重打击下,国民党政治、经济、军事陷入总崩溃。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伺机卷土重来,企图依托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一方面宣告“引退”,由“代总统”李宗仁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加紧部署长江防线。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1000公里地段上。同时,以海军2个舰队和空军4个大队支援陆军作战。

1949年二三月间,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100万人,统归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广大地区。同时决定,第四野战军以12万人组成先遣兵团,由平津地区南下武汉以北、以东地区,归第二野战军指挥,牵制白崇禧集团。3月31日,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将第二、第三野战军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战法,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然后向南发展,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毛泽东提出了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人民解放军为此数度推迟渡江南进的时间。当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已达成的和平协定上签字后,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于1949年4月21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0日晚至21日晚,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发起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渡江作战。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22日,国民党军实施总退却,分别向浙赣路、杭州和上海撤逃。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突破江防之后,由第三野战军组成的中、东两集团东西对进,29日将由南京、镇江撤逃的国民党军5个军8万余人围歼于皖南的郎溪、广德地区。5月3日第7兵团解放杭州。与此同时,由第二野战军组成的西集团渡江后向南疾进,先后解放九江、南昌,斩断了浙赣路,割断了汤恩伯与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

随后,第9、第10兵团指挥8个军(后增加2个军)及特种兵纵队近30万人,于5月12日向上海发起攻击,从浦东、浦西两翼迂回,以吴淞口为目标向心突击。为求完整地

接收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避免市区遭受战火破坏,作战中尽量不使用重武器。至27日,完全攻占上海。汤恩伯集团除约5万人经吴淞口登舰逃跑外,15万余人被歼灭。6月2日,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在此期间,第7兵团解放了浙东、浙南广大地区,第二野战军解放了闽北、赣中大部地区。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在完成牵制白崇禧集团,不使其向东增援汤恩伯集团的任务后,于5月15日发起渡江作战,17日解放武汉三镇。

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资料链接二:揭秘60年前“渡江战役”始末

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就是解放战争中著名的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

渡江战役历时40多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毛主席在当时的北平双清别墅闻讯后,欣然命笔,写下了光辉的史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负隅顽抗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正规军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军事,会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指挥的部队组织长江防御。

到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1000公里地段上。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长江下游江面宽达2至10余公里,水位在每年4~5月间开始上涨,特别是5月汛期,不仅水位猛涨,而且风大浪高,影响航渡。沿江广阔地域为水网稻田地,河流湖泊较多,不利大兵团行动。防守该地段的汤恩伯集团,除以一部兵力控制若干江心洲及江北据点作为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