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课文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复习兴仁市第三中学八(3)班姓名: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新闻文体链接(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一个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3)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4)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5)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

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6)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 复习要点

01 消息二则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泄(xiè)气督(dū)战要塞(yào sài)业已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败势力被迅速摧毁。

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kuì)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

形容平静无事。

锐不可当(dāng):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不料: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

二、文学常识《消息二则》是毛泽东主席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撰写的消息。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著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新闻作品集》等。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们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通过报道渡江战役的情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四、知识点1、消息写作的“五要素”消息的五个要素,现在国内外新闻界一致公认的所谓“五何”或“五个W”: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

这五项是缺一不可的,缺了任何一项,消息就不完整,不容易使读者理解了。

现在西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除了五个“W”,还有一个“H”(如何)或(何果),这就是新闻六要素说。

2、结构层次消息的结构层次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主体部分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的胜利;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展开: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过的人数;西路军渡江情况(同时辅以议论);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小说《消息二则》,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风格。

2.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探讨人物身世、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等。

3.探究小说中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哲理,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教学内容1.阅读小说:《消息二则》2.探讨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身世、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等。

2.探究小说中表现的人生价值观和哲理。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并能结合文本中的具体情节进行探讨。

2.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生哲理的关系,分析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简短的引言,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背景和主题思想。

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价值观等内容,并进行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维活动。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个情节,以便深入探究文本内容。

1.教师做好《消息二则》的阅读笔记、分析笔记和教学PPT等准备工作。

2.学生准备好针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等问题的探究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观看小说的封面,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导读小说的内容简介,引发学生对小说的探究兴趣。

3.通过展示小说中的某一段文字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第二节阅读分析1.带着问题阅读小说,包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完成小说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就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交流。

3.教师发放深度阅读材料或教育资料,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涉及到的人物和情节。

第三节交流讨论1.整理学生的探究笔记,进行讨论。

2.教师引领学生探究文本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3.组织学生就小说中涉及到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进行交流讨论。

第四节总结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向学生提出反思问题,引导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中思考和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全册知识梳理及过关训练 字音、字形.pd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全册知识梳理及过关训练 字音、字形.pdf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解析版)字音字词班级姓名完成情况1、识记全册课后字音、字形第一课《消息二则》一、重点字词注音溃退【kuìtuì】泄气【xièqì】督战【dūzhàn】要塞【yào sài】业已【yèyǐ】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锐不可当【ruì bù kědāng】二、重点词语解释溃退: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战斗力微弱。

溃:在此意为溃散、溃败。

泄气:本意为自气球或轮胎中排出空气或其他气体,也引申为泄劲、放弃。

督战:在前线监督作战要塞: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

也解释为构筑了堡垒的地方业已:已经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

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重点字词注音颁发【bān fā】遗嘱【yízhǔ】建树【jiàn shù】仲裁【zhòng cái】巨额【jùé】二、重点词语解释颁发:公布;发布。

遗嘱:一个人说明他死后如何处理其动产和不动产的书面文件。

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仲裁: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巨额:巨大的数额。

第三课《“飞天”凌空》一、重点字词注音凌空【líng kōng】翘首【qiáo shǒu】酷似【kùsì】潇洒【xiāo sǎ】轻盈【qīng yíng】悄然【qiǎo rán】由衷【yóu zhōng】新秀【xīn xiù】屏息敛声【bǐng xīliǎn shēng】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二、重点词语解释凌空:意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空中。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读读写写注音及解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读读写写注音及解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读读写写注音及解释第一课《消息二则》1.溃退: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2.泄气:引申为泄劲、放弃。

3.督战:在前线监督作战。

4.要塞:指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

5.业已:表示已经完成或已经发生。

6.摧枯拉朽:指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7.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颁发:表示公布或发布。

2.遗嘱:指一个人说明他死后如何处理其动产和不动产的书面文件。

3.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4.仲裁:指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5.巨额:指巨大的数额。

第三课《“飞天”凌空》1.凌空:表示___到天上或耸立空中。

2.翘首:指仰起头来眺望远处,形容盼望之切。

3.酷似:表示极其相似。

4.潇洒: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5.轻盈:形容姿态、动作轻巧优美。

6.悄然:形容安静而无声,浑然,依然。

7.由衷:表示衷心的,出自内心的。

强调自发,不是假装的。

8.新秀:指新近涌现的杰出人才。

9.屏息敛声:指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10.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11.如梦初醒: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

第四课《一着惊海天》1.桅杆:指木质的长圆竿或金属柱,通常从船的龙骨或中板上垂直竖起。

2.浩瀚:本意为水盛大貌,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

3.娴熟:形容老练、熟练或灵活,表示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私塾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在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开设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___指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和接济。

宽厚可以指宽容厚道、深沉浑厚或宽阔厚实。

仁慈是指仁爱慈善的特质。

连夜指当晚整个夜晚。

慰勉是指抚慰和勉励。

不辍也可以写作不惙,是指不止、不绝。

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怕辛苦,也不怕别人的责备。

八上语文消息二则笔记

八上语文消息二则笔记

八上语文消息二则笔记
一、重点字词
1.重点实词:
锐不可当(dāng) 歼灭(jiān) 封锁(fēng) 长途跋涉(bá shè)
2.重点虚词:
因为 几乎 从而 所以 就 既 又 于是 至于 此外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标题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3.正文: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4.结语: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作者: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
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2.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4月23、
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向南挺进。

3.消息特点:内容真实、报道及时、立场鲜明、语言简明扼要。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语言积累与运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语言积累与运用

《消息二则》语言积累与运用(1)积累重要的词句溃(kuì)退泄(xiè)气督(dū)战业已芜湖(wú)荻港(dí)歼灭(jiān)要塞(sài)锐不可当(dāng)【辨析】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摧”与“催”的辨析“摧”含有毁坏、破坏、折断、挫败、讥刺、伤等意思,如摧残、摧折、无坚不摧、摧枯拉朽等“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催促”(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如“催他来信”、“催你回家”等;另一种是“促,使”(使事物的产生和变化加快),如催生、催眠等。

下列几则病例即是把“催”误用为“摧”。

那一大段描写真是摧人泪下!急如星火的“羽檄”带来了战斗动员令,幽并游侠摧马扬鞭,跨越堤防,飞肥启妒方。

我久久地站在绣工旁边……在倾听劲摧花事的表的脚步。

“横”的辨析①横渡:强调一扫千钧、势不可挡的气势。

②蛮横(hèng):强横不讲道理。

③横行霸道:这里指蛮横,孔武有力,不讲道理。

④我自横刀向天笑: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决心。

⑤野渡无人舟自横:随意,闲适。

⑥远处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突兀,不协调。

(2)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①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分析“已”、“广大”、“正”的作用。

【解析】“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已经突破敌阵;“广大”表明占领地区的范围;“正”表明进击正在进行中。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解析】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牢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又”两词具有嘲讽意味。

汤恩伯过高评价了东面防线的牢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汤恩伯本来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

既嘲讽了汤恩伯的盲目自大,也表现了作者自豪得意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一、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理解“二则”中的寓意和作用。

•学习《消息二则》课文的语言知识、思想内容和阅读方法。

•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二则”寓意和作用,学习课文的语言知识和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在理解“二则”和掌握阅读方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3.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发问、讲故事等方式,引出课文的主题和内容,并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复述让学生复述“二则”的寓意和作用。

(3)阅读通过老师的导读和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掌握本课的阅读方法,理解语言的意义和逻辑关系。

(4)分析通过分析课文的语句结构、修辞手法、意义表达等方面,让学生深入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

(5)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方法,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6)评价通过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 教学反思评估本节课教学效果,认真总结做好教学反思,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二、知识点1. 寓言《消息二则》是一篇寓言类的文章。

寓言是一种把动物或人类的特征和行为放在其他事物上以传达某种思想或道德的文学形式。

寓言是一种娓娓道来、轻松幽默的叙述方式,常用于教育与讽刺。

2. 语言技巧课文中用了很多语言技巧,包括比喻、排比、对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文采和气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3. 词语解析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如“消息”、“飞蛾”等,在字面意义上并不能完全理解其内涵,需要理性思考并进行解释。

4. 阅读技巧阅读技巧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注重语言表达的细节等方面,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和产生深刻的思考。

5. 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其思想、艺术特征、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0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作者简介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 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领袖” 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 • 雪》《七律 • 长征》《七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二、故事背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 1949 年 4 月 22 日、24 日《人民日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 1949 年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 20 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 日 2 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理解词义1. 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2. 摧枯拉朽:“枯” 指枯草,“朽” 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四、问题归纳1.“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 年 4 月 22 日 2 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

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里用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 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 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基础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基础知识梳理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
..(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
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笔记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笔记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 消息的定义与特点。

- 定义: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

- 特点:- 真实性: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 时效性:强调迅速及时地把消息传播出去。

- 准确性:包括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语言准确等。

- 简洁性: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事件。

1. 内容概括。

- 这则消息报道了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事实。

2. 结构分析。

-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部分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即渡江人数和渡江的大致时间。

- 主体:从“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到结尾。

详细叙述了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经过等情况。

如具体说明了渡江的起始时间是二十日午夜,战线范围是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还描述了我军的英勇状态,如“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3. 语言特色。

- 简洁有力:如“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短短十几个字就描绘出了渡江时的景象,既写出了环境的有利,又体现了我军的磅礴气势。

- 用词准确:“经营”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国民党反动派为构筑长江防线所做的准备,而“摧枯拉朽”则生动地表现出我军在渡江作战中的强大力量,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

1. 内容概括。

- 报道了1949年4月21日开始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 结构分析。

-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 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们品读与回味的。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课《消息⼆则》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的真实准确。

3.感受⼈民解放军排⼭倒海、所向披靡的⽓势和⼀往⽆前、压倒敌⼈的⼤⽆畏精神。

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法,是教学重点 2.运⽤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则标题是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渡江战役1949年4⽉20⽇晚开始,6⽉2⽇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泽东亲⾃撰写《⼈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民和全军将⼠以极⼤⿎舞,对于⽡解敌军⽃志,⿎舞我军⼠⽓发挥了极⼤的作⽤。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类战争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像,千⾥江⾯上,万船齐发,冒着炮⽕,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可以想像,⽇⽇夜夜盼解放的江南⼈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江阴,长达⼀千余华⾥。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军渡江的进展,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玩弄的和谈阴谋⽡解了⽃志。

这篇新闻,⽓势磅礴。

⽑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势,表现了恢宏的⽓度。

这篇新闻,语⾔准确精练,铿锵有⼒,书⾯语和⼝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2024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

2024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目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归纳•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拓展延伸与实际应用•课堂互动与检测反馈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及课文来源时代背景本文所选的两则消息分别发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大事件。

通过学习这两则消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课文来源《消息二则》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是教材中的重要课文之一。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消息写作的基本特点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作者生平与创作特点作者生平本文的作者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

创作特点毛泽东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革命精神,语言简练、明快,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他的消息写作更是简洁明了,能够迅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反映事实。

文学地位及影响文学地位《消息二则》作为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消息作品,更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

影响通过学习《消息二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本文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也对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02文本解读与赏析介绍《消息一》发布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为读者理解消息提供必要的历史背景。

报道背景主要内容重要意义概述《消息一》的主要事件、涉及人物、地点等关键信息,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消息的核心内容。

阐述《消息一》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它对于后续事件发展的推动作用。

030201介绍《消息二》发布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与《消息一》进行对比,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报道背景概述《消息二》的主要事件、涉及人物、地点等关键信息,与《消息一》在内容上形成呼应或对比。

主要内容分析《消息二》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它对于人们认识历史、理解现实的启示作用。

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课堂笔记

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课堂笔记

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

2. 体裁。

- 消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

它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简明性的特点。

1. 内容梳理。

- 标题。

-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我军(三十万大军)的军事行动(南渡长江)及其结果(胜利)。

- 导语。

-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部分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即三十万大军渡过长江这一事件,时间是二十一日。

- 主体。

- 从“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到文章结尾。

详细叙述了渡江战斗的时间(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长江沿线)、经过(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以及结果(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其中描写我军渡江情景时“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通过描写长江的平静,衬托出我军渡江时的磅礴气势和强大力量。

2. 语言特色。

- 简洁准确。

- 如“二十日午夜开始”准确地交代了渡江战斗的起始时间;“大约三十万人”中的“大约”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因为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很难精确统计出渡江人数。

- 富有气势。

- 像“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短短八个字,生动地描绘出我军渡江时千帆竞发、勇往直前的壮观场面,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1. 内容梳理。

- 标题。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中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直接点明了新闻的主要事件,突出了我军兵力之多、规模之大以及渡江作战这一关键内容。

- 导语。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课文
知识点复习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课文知识点复习第1课《消息二则》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
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
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
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
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
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