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期中
七年级上册历社期中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社期中知识点历史和社会学科是七年级上册的两大主要课程内容,它们的考试结果往往会对学生的总评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本期中考考过的一些历史和社会学科的知识点,供大家复习。
一、历史知识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2. 建国后通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时候实行的?
1953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举行。
4.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7月7日。
5. 红军长征的时间是?
红军长征发生在1934年10月。
二、社会学科知识点
1.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国家制定并公布实施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的统称。
2. 什么是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是通过人类自身劳动和技能创造出来的物品。
3. 家庭中的成员有哪些?
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4. 什么是交通规则?
交通规则是为了保障公共交通安全和有序,控制交通流量以及保护行人和车辆,制定并公布实施的一系列规定。
5. 什么是公德心?
公德心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表现为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大局的认同,以及对个人行为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协调和保护。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历社期中考试中的一部分历史和社会学科的考试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结合平常的学习来进行复习。
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①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厘米)比例尺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比例尺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小大略)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只是北方(东E、西W、南S、北N)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③图例:包括各种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与大洋一、人类的栖息地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仅占29%,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2.大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
岛屿:四面环水的小块陆地。
大洲: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
半岛:三面环水,一面连接大陆。
3.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识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5.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识记:太大印北,5543)6.赤道穿越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位于赤道以南的大洲有南极洲;位于赤道以北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7.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6.世界主要海峡和运河及需要掌握的国家。
①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②直布罗陀海峡,在欧洲与非洲之间,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
7.海洋给人类提供的便利:①给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②给人类提供了鱼盐之利、能量之源③开辟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④填海造陆,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第二课自然环境1.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深圳的地形是丘陵,深圳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87285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一、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数字式:例如,1:5000000(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
(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一)乡村聚落: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二)城市聚落: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知识点归纳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知识点归纳历史属于文科,应该将背诵作为重点,所以七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归纳整理好要背的知识点。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知识点一、商鞅变法: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二、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
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
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
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著作是《韩非子》。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知识点归纳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对现在的事情能够起到参考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指向标定方向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300N00 (赤道)300S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W ES图例和注记2、社区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范文(5篇)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精选5篇)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精选5篇)1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第一次月考也已结束,试卷也发下来了,这次的月考我考的最不好就是数学。
望着试卷上的分数,我很惊讶。
因为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分数。
我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平时我也没有养成细致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我现在应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根号和实数这个两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阅读题占比较多的分数。
新课学习中最重要的是预习,也就是我要在老师讲新课之前,我得先自己学习一下课本,在预习中要尽量地解决不懂的问题,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做个记号,上课的时候与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这次我的英语也退步了很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上课没认真听讲,老师讲的那些难题,我都没有认真听,也不会写,导致我在考试的时候只能写完那些会的,不会的只能在那里看着。
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听讲了,把之前那些漏掉的都补回来。
这次我的历史与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但是我并不满足我现在历史与社会的成绩,因为现在还是很差,我要在争取下次取得一个好成绩。
我历史与社会这次的失分点主要在没有仔细复习,所以我以后考试要认真复习了。
这次考试我的科学,本来可以上65分的,但是由于我发烧了,导致我丢掉了25分的白痴分,这些分数,我们班上大部分人都拿到了,可是我却没有拿到,都是因为我在紧要关头发烧。
这次我的语文考的分数,在我们班是属于中等的,所以我还需要加油。
我上语文课要认真,下课之后认真背书和预习。
争取在下次期中考试的时候追上那些考高分的同学。
这次考试虽然没有考好,但是我相信,我只要照着我上面写的学习方法做,我的成绩一定会变好的。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概述一、古代文明的起源1. 人类起源:了解人类起源的基本理论和考古发现。
2. 农业革命:掌握农业革命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古代文明:学习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二、古代中国1. 夏商周:了解中国早期的三个朝代,包括其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 春秋战国:学习这一时期的分裂与争霸,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3. 秦汉统一: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汉朝的开疆拓土。
三、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希腊文明: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和希腊哲学、艺术、科学的发展。
2. 罗马帝国:学习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和罗马帝国的扩张。
3. 其他文明:探索印度、中东等地的古代文明。
四、中世纪时期1. 欧洲封建社会:理解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结构。
2. 亚洲的帝国:学习唐朝、宋朝的治理和对外交流。
3. 宗教影响:探讨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对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五、文艺复兴与探索时代1. 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及其对艺术和科学的贡献。
2. 探索时代:学习欧洲探险家发现新大陆的过程及其影响。
六、近现代世界的变迁1.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2. 民族国家的形成:了解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国家统一运动。
3. 世界大战:学习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七、现代社会的发展1. 全球化:理解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和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
2. 社会问题:探讨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保护、人口问题等挑战。
3. 科技进步:了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发展。
八、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1.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 社会调查:学习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
3. 跨学科学习:鼓励结合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学习。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深化理解和记忆。
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1.世界史概述:包括人类起源、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中世纪的崛起、近代历史等。
2.中国古代史概述: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统一中国、两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3.中国古代文明:包括夏商周的先民文明、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商
业文明、手工业文明、科学技术文明等。
4.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科举制度、地方自治等。
5.世界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
希腊罗马文明、古阿拉伯文明等。
6.世界近代史:包括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
战争、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等。
7.中国近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庚子事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
8.世界现代社会制度:包括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的比较。
9.世界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包括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生物科技等。
10.中国现代社会制度变革: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放、现代
化建设等。
这些知识点需要通过学习历史文献、教科书以及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进行学习和了解。
同时,理解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期中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一、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 例如, 0 50100 千米文字式: 例如,“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0 千米”数字式: 例如, 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 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 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 详 细(大、小、详) ;比例尺越 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 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 简略(小、大、略) 。
注意单位换算, 1 千米 =100000 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 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
( 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定向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 P6 页图 1-6 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主要功能: 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一)乡村聚落: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 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 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与重点试题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与重点试题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2、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管理。
(能加以区别)P73、聚落可以分为聚落与聚落,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了解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是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等高线向高处突出的是,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的是,等高线发生重合的地方是,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是。
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是。
另外盆地特征是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
同步34练习题1.居委会管理流动人口的户籍登记工作,这是社区的()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管理功能2.“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适应看地图的情况是()A、所有地图B、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C、带经纬网的地图D、带指向标的地图3.当你到一个城市旅游时,你选择那种地图较为合适()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城市地形图D、城市旅游交通图4.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绘制中国地图比福建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B、绘制福建省地图时,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C、绘制厦门市地图时,图的内容较福建省地图更为简略D、绘制实验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5.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政区和交通图”上,量得福州与北京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A、150千米B、600千米C、1500千米D、6000千米6.如果两地的实际距离是50千米,那么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两地间的直线距离应是:()A、10厘米B、4厘米C、2.5厘米D、0.4厘米7.四种比例尺,最大的是:()A、1:5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C、1:5000000 D、0 50千米8.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图,回答问题:(1)判断A、B、E所在地点的地形部位名称:A__ __,B____________,E_________.(2)某班学生组织一次登山活动,计划分为两组分别从F、G 两地沿线路①、②进行登上C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复习提纲1.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比例尺、定向和图例。
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通常用数字式、文字式或线段式表示。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和内容详细程度有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定向是指地图上的方向标识,可以使用指向标定方、经纬网或上北下南等方式。
图例则是地图上用来解释各种符号和颜色含义的说明。
2.社区的概念和功能社区是一个有一定数量人口的共同体,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看法和相关利益,是一种比较密切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社区由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组成,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四大功能。
社区的类型有自然形成的社区、人为形成的区域和以行政管理范围为基础的社区。
不同社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色和联系,包括物产、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3.社区的特点和联系社区总是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社区的规模和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明显。
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存在着不同特色的社区。
自然景观、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等也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口数量和分布方面,不同社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些社区主要从事农业、渔业或牧业。
气候各异,植被丰富。
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
气候各异,包括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植被丰富,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2)自然灾害频繁,如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自然灾害频繁,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灾害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包括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
这些破坏不仅影响了自然环境的平衡,也对人类自身造成了威胁。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地理分类山地一般高度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山脉排列有序,脉络分明,被称为“大地的骨架”。
【精】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要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经纬度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大洲和大洋1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欧亚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4、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南极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各种地形16、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七年级历史期中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期中知识点总结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人类活动的反映和总结,是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主要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初步知识,包括了从远古时期到秦朝的发展历程。
在期中考试中,对于这一段时间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我们将对七年级历史期中知识点进行总结。
1. 人类史前时期人类史前时期指的是人类进入历史阶段之前的时期,主要特点是使用石器,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
人类史前时期的主要分期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等。
在这一时期中,人类开始了自我创造的历程,也为后世人类文明的进步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 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了三个重要阶段: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
期间,中国先民以土地和气候为依托,自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精神和物质条件。
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非常丰富,例如,夏商传统的婚姻制度、甲骨文、西周的礼制、春秋战国的分封制度和兵器的发展等。
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孔子思想的推广和影响,其推崇“仁爱的道德行为”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文化、道德和教育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也是非常丰富的,例如《诗经》、《楚辞》、《论语》、《庄子》等,在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是世界著名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成果之一就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后世人类科技的进步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5.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有两种,即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和中华民族的奴隶制度。
在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民族融合,形成了统一的中央政府。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与社会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过去与现在的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逐渐扩散到全球;农业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文明的诞生: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等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东方和西方,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亚欧非文明的交流:通过商业联系和征服扩张,形成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文明的相互影响:如希腊罗马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影响,以及中华文明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3.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水利工程、农业发展和造船技术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如夏商周和秦汉等。
4. 社会发展与人权社会阶级的形成: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为主要阶段;人权意识的兴起:从古代的思想家到现代的人权宣言;社会不平等的挑战:如种族隔离、性别歧视和贫富差距等问题。
5. 世界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印度教和佛教对印度文化的影响;希腊罗马古代文明:民主政治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非洲古代文明:尼罗河文明和西非草原文明等。
6. 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特点:以封建领主与农民的关系为核心;教会的权威:天主教教会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十字军东征:基督教国家对伊斯兰教圣地的征服行动。
7.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运动:源于意大利,强调个人才能和人文主义思想;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的航海探险及殖民活动;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科学和人权思想的新时代。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变化,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进步的社会做出贡献。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以下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通过迁徙和适应不同环境的演化发展成为现代人类。
2. 农业革命:人类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生活方式,开始定居并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
3. 各地区的历史文化:七大洲上有许多不同地区,每个地区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
4. 农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形成农业文明,例如古埃及、古印度等。
5. 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制度之一,在古代社会存在广泛,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6. 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古代文明之一。
7. 古埃及与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是古文明中最早之一的国家,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8. 近东文明:近东地区是古代历史上文化发达的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等。
9. 铁器时代的到来:铁器时代的到来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铁器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0. 希腊与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现代文化和文明有深远影响。
11. 秦汉之际的中国:中国在秦汉之际取得了统一,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12. 南北朝与隋唐之际的中国:隋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13. 南海丝绸之路:南海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国与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4. 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教会的统治等。
以上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历史与社会】七上知识点总结
杭州·小初高全科培训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 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 土壤和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 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 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的特点是家庭农场为主,高度机械化。
3.湄公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比较表
特点
湄公河平原
美国中部平原
位置
低纬度
中纬度
地形
地势平坦
地势平坦,地广人稀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耕地类型
水田
旱地
农作物
水稻
玉米、大豆和小麦
耕作方式
精根细作,依靠人力
高度机械化,少量人力
民居特点 悬空架设,“高脚屋”(竹木)
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 3.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 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 说明。 5. 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 动的场所。 7.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 落规模大,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 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 渔村、林场和牧村等。 9. 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 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 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 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 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 的地下管道系统。 11.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 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12.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 补,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 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 的起伏状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 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内,发展生产;同时制,组建强大的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七年级社会上册期中知识点
七年级社会上册期中知识点社会学是一门关注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学科。
学习七年级社会上册所涉及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发展。
本文将依据七年级社会上册期中考试所需,总结重点知识点。
第一部分:古代文明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很多文明,七年级社会上册学习的内容重点涵盖了古代印度和中国文明。
这些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文明之一,文明的中心城市是哈拉帕,文明的遗址中包括了城市、宫殿、神庙和墓地等遗迹。
印度河流域文明在城市规划、灌溉系统、贸易和冶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中国古代文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三个重要的朝代,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包括了思想、文学、哲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成果。
第二部分:地理与环境地理与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自然因素,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1.地球的结构和地理位置地球是一颗行星,由内核、外核、地幔、地壳等不同层次组成。
地球位于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2.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如灾害和污染等,会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三部分:政治和经济政治和经济是社会运行的两大重要方面,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是国家政治组织的基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体系,如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等。
2.经济发展和经济体系经济发展和经济体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了生产、分配和交换等方面的经济活动。
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系不同,如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一、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数字式:例如,1:5000000(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小、大、略)。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
(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一)乡村聚落: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二)城市聚落: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3、城市聚落的景观:一般有公共建筑、住宅楼群、交通网络、商业中心、园林绿化以及地下管道系统等。
4、城市聚落的功能差异:任何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汇集了多功能。
(如以政治活动为主(首都);以商业、经济活动为主;以历史文化和文艺特色为主)一般城市聚落内部也有不同特色的功能。
(如:高科技园区、商业区、生活小区、工业区、高教园区等)5、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聚落类型乡村聚落城市聚落聚落规模小大主要产业(经济结构)农、林、牧、副、渔业工、商、服务业等非农业建筑景观低矮稀疏高大密集人口密度稀疏稠密人际关系密切、血缘关系地域、产业关系公共设施少、落后多、齐全交通方式落后发达(三)往来在区域之间:1、区域间发生联系的原因:不同区域,由于受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区域发展需要的影响,需要发生联系。
2、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3、交流(联系):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人才等各方面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海拔及相对高度: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地面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注: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4、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5、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看地形):褐色越深,海拔越高,绿色越深,海拔越低,黄色区域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绿色区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
6、地形剖面图(直观看出高低起伏)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一、大洲和大洋 (一)人类的栖息地1、海陆分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71%。
陆地:29%)因此被称为“水球”或“蓝色的星球”。
2、陆地: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大陆是指面积广大的陆地(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岛屿是指面积较小,四面环水的陆地(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组成了大洲。
3、七大洲从大到小排序及分布: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海拔最高、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最大的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4、各洲分界线:(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 (4)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四大洋:太平洋(最大的大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海洋的狭窄通道。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为人类提供了空间资源(海峡、运河和港口,促进物资交流)(2)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水循环) (3)为人类提供渔盐资源。
(盐类和鱼类) (4)为人类提供了矿产资源(石油和锰结核等) (5)为人类提供了能量资源(海水运动)(6)为人类提供了旅游资源(珍惜独特的生物、多姿多彩的景观)3、运河和海峡是海洋运输中的重要通道,是海上的交通要道,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马六甲海峡 苏伊士运河 (落实到图) 二、自然环境 (一)地形多样1、不同地形的特征:类型平原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海拔一般低于200米超过500米超过500米 低于500米不一定起伏状况平坦(低平)起伏大,坡度陡(高陡)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峭(高平)起伏小,坡度和缓(低缓)中间低,四周高2、知道世界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山脉)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高原)世界屋脊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3、地形特点的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来描述。
4、亚洲地形的特点及对河流走向的影响:(1)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表起伏很大,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它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2)影响: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二)气象万千1、气候的基本特点是气温和降水。
影响气候的三个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气候图见课本P34)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及降水柱图:注:判读规律:①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7月温度高为北半球,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②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以“温”定“带”,主要看最冷月温度。
热带>15℃;亚热带0℃-15℃之间;温带<0℃;寒带最热月<5℃。
③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以“水”定“型”④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比较:A.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同:全年各月均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异:降水量多少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有渐变现象。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异: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异: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
降水季节分配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D.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同: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异: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干燥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例如,生活在热带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穿厚厚的衣服;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2)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不同,所以,同一种农作物,在有的地区生长良好,在有的地区却不能生长。
(3)有时候,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例如,气温异常升高或降低,降水异常增多或减少,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5、风光迥异: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动物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多样的地形和多种气候是景观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6、各种气候特点:气候类型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雨热同期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一月均温大于0℃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一月均温小于0℃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极地气候终年严寒,皆为冬季高山气候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升高1000米,降6℃)(三)众多的河湖1、河流: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分为常年河(分布在湿润地区,水量丰富,常年不断,如尼罗河);时令河(又称季节河,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水源不足,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丰水季节,形成水流,如塔里木河);人工运河(人工开凿的河流,如苏伊士运河)2、世界主要河流特点及分布: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黄河——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刚果河——非洲第二长河,世界第二大河3、世界主要湖泊及分布:湖泊被称为大地的明珠。
里海——最大的咸水湖;苏必利尔湖——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最深的湖泊;死海——海拔最低的湖泊;纳木错——海拔最高的湖泊4、亚洲的主要河流(见P38页图)5、亚洲河流与地形的关系: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决定了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随地势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分别向东、向南、向北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6、河流、湖泊对人类的重要作用:(1)为人们提供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2)形成了平坦的平原,带来肥沃的土壤(3)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修建水电站,还能蓄水防洪,调节气候)(4)提供了便利的运输通道,利于发展航运(5)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渔盐之利)(6)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发展旅游业,供人们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