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的起因

合集下载

白细胞减少症是怎么回事,病因有哪些因素?

白细胞减少症是怎么回事,病因有哪些因素?

白细胞减少症是怎么回事,病因有哪些因素?发表时间:2020-05-08T11:36:51.860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8期作者:曾敏[导读] 作为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白细胞肩负这免疫系统巡逻兵的重任。

很多人在进行血常规检查的过程中,白细胞的变化往往是医生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共同组成的细胞,对于正常人而言,其体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是4~10×10^9/升,当人体中白细胞水平低于这个标准的情况下(什邡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618000)作为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白细胞肩负这免疫系统巡逻兵的重任。

很多人在进行血常规检查的过程中,白细胞的变化往往是医生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共同组成的细胞,对于正常人而言,其体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是4~10×10^9/升,当人体中白细胞水平低于这个标准的情况下,就回出现我们所说的白细胞减少症。

通常情况下引发白细胞减少症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体中性粒细胞减少。

当人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小于一定程度的时候被称为中性粒细胞,当这种中性粒细胞又低于一定成的情况下就会成为细胞缺乏。

1 白细胞减少的危害作为人体中最重要的“白色卫士”,白细胞有着良好的免疫各种细菌的功能,让人体中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下,就会十分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进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疾病。

各种病原微生物对于人体的侵害严重程度而言,主要是去决定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有一些相较轻的患者并没有过于明显的症状,或者会出现轻度的低烧、失眠、心悸、纳差、头晕、疲倦以及乏力的症状,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泌尿道疾病以及胆道疾病等。

但患者身体中白细胞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突发性病症,伴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通常都会出现关节疼痛、全身肌肉疼痛、头痛、高热以及寒战等情况。

白细胞减少与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与粒细胞缺乏症

•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 白细胞减少症和(或)粒细胞减少症原发者(原因 不明)少见,多为继发性。常见的发病机制为:① 粒细胞生成减少 如感染、电离辐射、肿瘤骨髓转移、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抗肿瘤或其他药物影响等;② 粒细胞成熟障碍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等;③粒细胞破坏增多 如脾亢、感染、炎 症或免疫异常;④粒细胞分布异常 循环池内的粒细 胞迁移至边缘池,可造成假性粒细胞减少,外周血 粒细胞计数减少,注射肾上腺激素后,粒细胞从边 缘池进入循环池,计数恢复正常。
• 五、治疗 • 1.去除病因; • 2.治疗原发病; • 3.预防感染; • 4.治疗感染; • 5感染; •2.肛周感染; •3.活动无耐力。
• 七、护理措施:
•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主要是体温的变化,定时复查血常规,遵医嘱做好抗炎、降温处理。
2.做好保护性隔离,最好安置单间,住层流床,限制探视,嘱患者卧床休息,勿到公共场所活动, 房间内用紫外线照射。
白细胞减 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血液科
• 一、概述 • (一)定义 • 白细胞低与抗体的感染密切相关,低于0.5X10E9/L, 极可能有严重感染。
• 成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4×109/L称白细胞减 少症,成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 为粒细胞减少症,<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 有临床症状、血象、骨髓检查、诊断不难。
• 反复多次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小于4.0X10E9/L,骨 髓检查支持。
• 注意:1.病史,服药史,接触射线史。
• 性白血病。
2.排除肿瘤转移,再障,低增生
• 四、临床表现
• 白细胞减少症常继发于多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原发病为主。大多 数患者起病缓慢,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低热、失眠、咽喉炎及黏 膜溃疡等。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因而粒细 胞减少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易有反复的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 性粒细胞计数多少、减少的速率以及其他免疫系统受损的程度直接相关。 慢性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见于儿童和成人,感染较轻或不发生感 染,多数患者一年内自行缓解,少数可持续多年。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 少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病程迁延多年,呈一定的规律 性发作,常间隔21天(12~35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3~6天,发作时 全身不适,头痛、发热,伴有咽部或其他部位感染,部分患者有关节痛、 脾及淋巴结肿大。药物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5周,最长可 达7周,但也可在数小时内发病,临床表现主要是乏力、易疲劳,严重 者可出现寒战、咽痛、肺炎、发热、骨痛等。

白细胞少是什么原因?

白细胞少是什么原因?

正常成年人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一般为6000―7000个/立方毫米,其最低值为4000个/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约占50%―70%。

一般来说,当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000个/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或稍降低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由中性粒细胞减少所引起的。

如果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1800个/立方毫米就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数降至500个/立方毫米以下,甚至缺如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仅是在体格检查时发现,或者患者出现乏力、头晕、失眠、食欲不振等表现。

当白细胞减少较为严重时,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表现为高热、咽喉疼痛、溃疡,也可以发生直肠、肛门等处坏死性溃疡,很容易继发败血症,应当引起重视,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1、感染(1)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

(2)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

(3)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4)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2、物理化学因素(1)长期接触铅、汞、苯、放射线及放疗的病人。

(2)使用影响骨髓造血的药物,如氯霉素、消炎痛、硫氧嘧啶、甲磺丁脲、笨妥因钠、抗癌药等。

3、继发于某些疾病(1)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癌、白血病前期、骨髓纤维化。

(2)结缔组织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Felly综合征。

4、脾功能亢进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淋巴瘤等引起脾肿大,还有原发性脾性粒细胞减少症。

5、遗传因素如小儿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家庭性良性粒细胞减少症、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6、其他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恶病质、营养不良、过敏性休克等。

对于你的情况,并不存在中国与美国在检验方面的差异,因为没有症状的时候,大多数场合是采用观察的办法,按照上述所列出的病因,你可以做相应的检查,没有查出问题是件高兴的事。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白细胞减少并非都是白血病引起事实上,白血病患者一般都出现白细胞增高,只有少数类型的白血病患者,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等,才会出现白细胞减少。

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低外周血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9—10×10^9/升,低于4×10^9/升都称作白细胞减少症。

的确,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常见病因,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红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但是,非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更多见病因。

首先,严重的感染,特别是病毒性感染可以造成白细胞一过性减低。

例如,病毒性感冒后的2周内出现一过性的轻度白细胞减少很常见,重度结核感染也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

感染导致白细胞减少的特点是自限性和一过性,即感染一旦控制,白细胞就会自动恢复正常。

其次,药物因素也很常见,目前已知多种药物如止痛药、部分抗生素如磺胺类、化疗药和免疫抑制剂等,都有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一般停药2周后血象都能恢复正常。

再次,人体如果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最后,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是其原因。

中性粒细胞数量决定感染危险很多人都知道,白细胞是人体内的“卫兵”,是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重要防御工具,如果白细胞减少了,人就可能发生严重的感染。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细胞包含很多类型,其中一种名为“中性粒细胞”的类型对于预防感染最为重要。

因此,与其说白细胞减少容易引发感染,不如说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多少与感染的机会直接相关。

一般而言,如果白细胞轻度减少,只要中性粒细胞不少于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除非在严重应激状态例如创伤、手术等下才容易感染。

但是,当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升时,就比较容易出现感染;而当中性粒细胞少于0.5×10^9/升时,则极易出现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和结核菌的感染。

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原因是什么1.感染:感染是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当人体遭受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侵袭时,中性粒细胞会被引导到感染部位,使其比例下降。

2.药物:一些药物,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会影响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生成,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例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利福平可引起肾毒性,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3.骨髓异常:骨髓异常也是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一些遗传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会导致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此外,骨髓疾病和骨髓转移癌也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释放。

4.免疫系统疾病: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这些疾病会干扰正常的免疫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5.骨髓受损:骨髓受到毒素、放射线或其他物理损伤,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受阻,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6.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生成和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素,会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7.骨髓转移癌:一些癌症会在骨髓中生长,干扰骨髓中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这种情况在恶性淋巴瘤、骨髓瘤和肺癌等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

8.先天性疾病: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这些疾病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影响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功能。

9.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这些疾病会干扰正常的免疫功能,使中性粒细胞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10.其他原因:其他一些原因,如骨髓抑制性药物、脾功能亢进、过度锻炼、放射线治疗等,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总之,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药物、骨髓异常、免疫系统疾病、骨髓受损、营养不良、骨髓转移癌、先天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等。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科普知识PPT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科普知识PPT

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严重情况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经历出血倾向 、淋巴结肿大等。
这些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取 决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和病因。
了解个人健康状况可以帮助识别症状。
如何治疗和管理白细胞减少症 和粒细胞缺乏症?
如何治疗和管理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治疗方案
骨髓活检可以帮助评估骨髓的健康状况。
如何诊断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病史与体检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检结 果,以辅助诊断。
及时的病史收集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病因。
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感染、发热、疲劳等症 状。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引起 的。
某些化疗药物常常导致白细胞和粒细胞的减 少。
为什么会发生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 可能导致粒细胞的生成不足。
家族病史可能是重要的风险因素。
为什么会发生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辐射也会损害骨髓 ,从而影响白细胞的生成。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科 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2. 为什么会发生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 乏症?
3. 如何诊断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
4. 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5. 如何治疗和管理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 缺乏症?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 缺乏症?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两者的关系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计数(白细胞总数)&time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作用于骨髓骨髓损伤(1)药物:包括细胞毒和非细胞毒。

(2)放射线。

(3)化学物质:苯,DDT、二硝基苯酚、砷酸、铋、一氧化氮等。

(4)先天性和遗传性中性粒细胞的减少Kostmann伴先天性白细胞缺乏的网状发育不全、伴粒细胞产生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5)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6)感染:伤寒、副伤寒、布鲁菌病、粟粒性结核等细菌性感染。

肝炎、艾滋病等病毒感染。

(7)血液病:如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淋巴瘤、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等。

成熟障碍(1)获得性:如叶酸缺乏、维生素缺乏、B12缺乏、恶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等。

(2)恶性等克隆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二、作用于外周血1、中性粒细胞外循环池转换至边缘池(即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遗传性良性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获得性:如严重细菌感染、恶性营养不良、疟疾等。

2.扣留血管如由补体介导的白细胞凝集素引起的肺内扣留、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脾内扣留等。

三、作用于血管外1、利用增多:如细菌、真菌、病毒或立克次体感染、过敏性疾病等。

2、破坏增多:如脾功能亢进等。

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

如果没有合并感染,往往没有临床表现。

如果长期粒细胞减少,有些患者可能会抱怨疲劳和困倦。

一旦合并感染,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会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而出现。

临床表现为高烧、寒颤、疲劳。

慢性病多伴有低热、疲劳,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可能代偿增加。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计数(白细胞总数)&time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血象,血细胞计数通常表明白细胞数量减少,分类中粒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淋巴细胞数量相对增加。

白细胞减少是什么原因

白细胞减少是什么原因

白细胞减少是什么原因在我们的身体中,白细胞就像是一支保卫健康的“军队”,它们时刻准备着与各种病原体作战,保护我们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然而,有时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这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威胁。

那么,白细胞减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首先,一些药物可能是导致白细胞减少的“罪魁祸首”。

比如说,某些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磺胺类药物等,它们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对骨髓的造血功能产生抑制,从而使得白细胞的生成减少。

感染也是一个常见的原因。

当身体遭受严重的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时,比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会大量消耗白细胞,导致其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

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不能被忽视。

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免疫系统会出现紊乱,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白细胞,造成白细胞数量减少。

另外,血液系统疾病也是导致白细胞减少的重要因素。

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会使得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无法产生足够的包括白细胞在内的各类血细胞。

营养不良同样会引发这一问题。

如果身体长期缺乏维生素 B12、叶酸等营养物质,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和生长,包括白细胞,从而导致其数量减少。

物理和化学因素也可能是“元凶”。

长期接触放射线、苯等化学物质,会损害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

一些先天性的疾病,如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由于遗传因素,从出生就存在白细胞生成障碍。

脾脏功能亢进也是一个原因。

脾脏是身体的“过滤器”,但如果它功能亢进,会过度清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减少。

此外,一些严重的疾病,如肝硬化、恶性肿瘤等,会导致身体的整体机能下降,影响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

对于白细胞减少的情况,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一旦发现白细胞数量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以明确病因。

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预防白细胞减少的发生。

白细胞偏低的原因

白细胞偏低的原因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原因不明和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认为其病因可由急性感染,物理、化学因素,血液系统疾病,伴脾肿大的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过敏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获得性或原因不明性粒细胞减少等。

定义和病因定义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

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

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

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

其中获得性占多数。

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

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

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病因当周围血液的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以下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由于白细胞中的成分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尤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

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1.8)×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一般白细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伤寒等、也有因为药物引起的。

如图系药物白细胞减少症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适当应用生白药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锂、茜草双酯、多抗甲素等。

停止接触放射线或其他化学毒物。

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白细胞减少症状群,是由于原因不明和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认为其病因可由急性感染,物理、化学因素,血液系统疾病,伴脾肿大的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过敏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获得性或原因不明性粒细胞减少等。

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和危害

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和危害

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和危害中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也被称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或中性粒细胞计数。

它们是最常见和主要的白细胞类型,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计数应该在绝对值的范围内,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时,就被认为是中性粒细胞偏低。

1.先天性或遗传性原因:一些人可能天生中性粒细胞偏低,这可能由于遗传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

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2.骨髓问题: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器官,在骨髓中产生的中性粒细胞数量不足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就会偏低。

这可能是由于遗传性骨髓问题、感染、药物或化疗等原因引起的。

3.免疫系统问题: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偏低。

例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过低的情况。

4.感染: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抗感染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当人体受到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被动员起来对抗病原体,因此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增加。

然而,严重的感染或长期存在的感染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1.免疫能力下降:中性粒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类型之一,负责抵抗病原体。

当中性粒细胞计数偏低时,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削弱,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2.容易感染:由于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导致容易感染各种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和真菌。

3.长期感染:由于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很容易在体内滋生和传播,导致感染变得难以治愈。

4.感染性并发症:由于免疫能力下降,可引起感染性并发症,例如败血症、肺炎等。

5.化疗和放疗副作用:一些化疗药物和放疗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偏低,这可能是治疗癌症过程中的副作用。

这会导致病人易感染和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中性粒细胞偏低不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还容易引起各种感染和并发症。

对于中性粒细胞偏低的个体来说,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免疫状况,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定期进行血液检查、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个人卫生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中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中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中粒细胞偏低的原因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是血液中最常见的一种白细胞,负责身体对抗感染的主要任务。

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或减少都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存在问题的指示。

中性粒细胞偏低(neutropenia)是指中性粒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

那么,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呢?1.骨髓损伤或疾病:骨髓是中性粒细胞产生的地方,因此长期或严重的骨髓损伤或疾病(如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骨髓受到毒素、放射线治疗或恶性肿瘤的侵袭也会造成中性粒细胞减少。

2. 其他血液疾病:一些血液疾病,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白血病等,也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3.一些感染:感染是导致中性粒细胞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一些病毒(如登革热、流感、麻疹)、细菌(如伤寒、布鲁氏菌病)或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都有可能引发中性粒细胞减少。

4.免疫系统异常: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以干扰中性粒细胞的正常生成和功能。

5. 遗传因素: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ongenital neutropenia)或Kostmann综合征,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长期偏低。

6.药物:一些药物,特别是化疗药物、抗生素(如氯霉素、阿米卡星)或抗过敏药物,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7.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可能影响中性粒细胞的生成。

8.其他因素:放射性物质暴露、重金属中毒、酒精滥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如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偏低,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以确定具体的原因。

可能的检查包括骨髓穿刺、遗传检测、全血细胞计数、免疫学检测等。

治疗的方法将根据原因而定,可能包括治疗感染、治疗基础疾病、调整药物使用、营养支持等。

白细胞低是什么情况呢

白细胞低是什么情况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白细胞低是什么情况呢
导语:我想在平常的生活当中一定有很多的人都遇到过白细胞低的情况,但是很多人都并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白细胞低是什么情况呢?我想这一定是许
我想在平常的生活当中一定有很多的人都遇到过白细胞低的情况,但是很多人都并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白细胞低是什么情况呢?我想这一定是许多人因为的疑惑,为了帮我大家解答心中的疑惑,我特意咨询了有关专家,总结出来了下面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
(一)生成减少
1.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最常见原因,可直接作用于干细胞池和分裂池,破坏、损伤或抑制造血干/祖细胞及早期分裂细胞。

某些药物可干扰蛋白质合成或细胞复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另一些药物的作用与剂量无关,可能是由于过敏或免疫因素引起。

2.影响造血干细胞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由于中性粒细胞生成障碍而引起减少。

骨髓造血组织被白血病、骨髓瘤及转移瘤细胞浸润也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3.异常免疫和感染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是通过综合性机制起作用的,异常免疫因素(如抗造血前体细胞自身抗体)及感染时产生的负性造血调控因子的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

4.某些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如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缺陷而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二)成熟障碍
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或代谢障碍,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

白细胞减少原理

白细胞减少原理

(一)骨髓损伤:1.药物引起的损伤: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可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药物抑制或干扰粒细胞核酸合成,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细胞分裂。

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与药物剂量相关。

其它多类药物亦可有直接的细胞毒性或通过免疫机制使粒细胞生成减少。

2.化学毒物及放射线:化学物苯及其衍生物、二硝基酚、砷等对造血干细胞有毒性作用,X线和中子能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造成急性或慢性放射损害,出现粒细胞减少。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是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于粒系分化的不同阶段,致骨髓损伤,粒细胞生成障碍。

常见于风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

4.全身感染:细菌感染如分支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及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等。

5.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癌肿骨髓转移、造血系统恶性病及骨髓纤维化等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

6.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影响DNA合成,骨髓造血活跃,但细胞成熟停滞而破坏于骨髓内。

某些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也存在着成熟障碍,而致粒细胞减少。

(二)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释放入外周血的粒细胞部分进入血液循环中,称为循环池。

另一部分附着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及血管外的组织中,称为边缘池,约一半进入边缘池。

在疟疾、病毒血症、全身感染、溶血等情况下,粒细胞过多附着于毛细血管壁,致循环池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称为“假性粒细胞减少”。

血液透析时,中性粒细胞滞留于肺血管内,也造成粒细胞减少。

注射肾上腺素或应激状态下,粒细胞可由边缘池迅速转入循环池,使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全身感染下可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的获得性假性粒细胞减少反应,随着治疗和感染的控制粒细胞计数可恢复正常。

(三)血管外组织内的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粒细胞在血管内一般仅逗留数小时,即移游至血管外进入组织,执行其防御病原体及清除废物的功能,约1-2天内死亡。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概述】周围血液白细胞计数低于4000/mm3称为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

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是由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1800~2000/mm3称为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低于500~1000/mm3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常伴有严重的难以控制的感染。

上述三类情况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大致相同,但病情的严重程度不等。

【诊断】白细胞计数是最主要的实验诊断依据。

白细胞计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可有较大的波动,所以往往需要多次重复检验始可诊断。

粒细胞浆内可有毒性颗粒和空泡,常提示存在细菌性感染。

单核细胞比例常代偿性增多。

如杆状核的比例增加(>20%)提示骨髓有足够的粒细胞生成能力。

骨髓象随原发病而异。

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内各阶段的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粒细胞有明显的毒性改变或成熟受阻。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可增多,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大致正常。

病情好转时外周血中晚幼粒细胞及较成熟粒细胞相继出现,个别可呈类白血病血象。

诊断的第二步是寻找白细胞减少的病因。

要注意追问有无可能引起本病的药物或化学物接触史;有无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基础疾病,例如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无反复感染史等。

下列特殊检查可辅助了解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骨髓粒细胞贮备功能测定用致热原如初胆烷醇酮、脂多糖及强的松(或氢化考的松),通过中间产物——“中性粒细胞释放因子”的作用,促使骨髓粒细胞释放,了解粒细胞的释放功能。

如用强的松40mg口服五小时后白细胞计数较服药前增加2×109/L以上或用氢化考的松200mg静脉注射3~4小时后白细胞计数较用药前增加4×109~5×109/L以上者均为正常。

(二)肾上腺素试验皮下注射0.2mg后20分钟测白细胞数,如升高2000/mm3或较原水平高1倍以上,提示血管壁上有粒细胞过多聚集在边池。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4.0×109/L。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0.5×109/L。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成人低于2.0×109/L,在儿童≥10岁低于1.8×109/L或≤10岁低于1.5×109/L。

治疗一、病因治疗细胞毒类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Felty综合症)、感染(病毒感染、败血症)脾功能亢进二、防治感染轻度(≥1.0×109/L):无需特别预防中度(0.5~1.0×109/L):减少出入公共场所次数,保持皮肤口腔卫生,去除慢性感染病灶。

重度(<0.5×109/L):无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血、尿、痰及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胸片、B超,明确感染部位和类型。

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覆盖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若3~5天无效,可加用抗真菌治疗。

病毒感染加用抗病毒药物。

三、升粒细胞药物重组人粒系(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机理:可使中性粒细胞迅速增多,并增强其吞噬、杀菌及趋化功能。

剂量:2~5μg/(kg.d)不良反应:发热、肌肉骨骼疼痛、皮疹等。

碳酸锂:机理:刺激骨髓生成粒细胞剂量:0.6~0.9 g/d不良反应:轻度胃灼热、恶心、乏力等,有肾疾病者慎用。

四、免疫抑制剂适应症: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和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

制剂:糖皮质激素利血生片,20mg×48,用法:10-20mg,3/日,口服。

用于放疗、化疗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再障、血小板减少维生素B4,10mg/片,用法:20mg,3/日,口服。

用于放疗、化疗、苯中毒、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沙肝醇片1片肌苷片,0.2g/片,用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慢性肝炎。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一个人白细胞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们身体的好坏,它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个判断的标准之一。

所以我们要引起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一个人白细胞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们身体的好坏,它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个判断的标准之一。

所以我们要引起重视,那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还不是很了解,小编给大家总结了几点,下面给大家详细的介绍。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很多。

分类方法不一,可分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也可根据粒细胞生成减少、无效增殖、破坏过多、复合原因及假性粒细胞减少等而分成五大类:
(一)粒细胞生成减少或成熟停滞
1.药物直接作用在骨髓
常见的有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烷化剂如环磷酰胺等。

抗生素中以氯霉素导致的粒细胞减少最多见。

2.放射性物质的作用
对脊椎、骨盆和胸骨等部位进行放射治疗,可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而致粒细胞减少。

3.遗传性粒细胞减少症
又名婴儿致死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少见的粒细胞减少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网状组织发育不全伴有先天性白细胞缺乏症
5.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有免疫球蛋白异常血症
约半数患儿有家族史,为性联遗传。

预后不良,多于生后数年内死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一般外周血白细胞低于4.0&times;109/L者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因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绝大多数,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故白细胞减少通常是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且大多数也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的降低,因此白细胞减少通常指的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times;109/L、10~14岁儿童低于1.8&times;109/L、10岁以下儿童低于1.5&times;109/L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严重者低于0.5&times;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

其中获得性占多数。

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

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一般轻度减少的患者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

中度和重度减少者易发生感染和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对可疑的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应立即停止接触。

继发性减少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经过治疗病情缓解或控制后,粒细胞可以恢复正常。

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

基本知识医保疾病:否患病比例:0.001%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并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常识就诊科室:内科血液科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治疗周期:2-6个月治愈率:90%常用药品:心脑健片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温馨提示有药物过敏史或发生过用药后粒细胞减少者,应避免服用同类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的起因
导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般表现为血液中的白细胞出现总量减少,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说明身体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可大可小,因此一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般表现为血液中的白细胞出现总量减少,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说明身体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可大可小,因此一定要积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如出现较为严重的感冒,出现肿瘤等,因此一定要有所重视,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

中性粒细胞减少表现是白细胞总数减少,但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 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如流感。

(2)血液系统疾病:粒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都分急性白血病、严重缺铁性贫血。

(3)物理、化学因素:放射线、化学物质及药物均可以引起粒细胞减少。

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氯霉素)、磺胺药、部分降糖药等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功能亢进、某些恶性肿瘤。

(5)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休克等也可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以上可以看到,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很多,如肿瘤患者进行化疗等治疗时、白血病患者以及一些免疫力疾病等,做为这样的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一定良好的调养,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