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太原理工大学教学工作标志性成果
1997年-2016年太原理工大学重要事件回眸【精选资料】
1997年-2010年太原理工大学重要事件回眸1997年★3月17日,国家教委颁发教计【1997】19号文件,批准太原工业大学与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为太原理工大学。
7月5日,太原理工大学正式挂牌成立。
1998年★6月1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下文批准机械电子工程等四个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批准应用数学等七个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至此,我校共有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29个,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博士点数量位居第二。
★9月2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为工程硕士授予权单位,我校成为全省唯一可以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高校。
★国家教育部发文同意我校与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合作的“中澳煤气化中氮化物的生成与抑制”等10个项目立项。
以谢克昌教授为主持人的这一合作项目是地方大学唯一获准的中澳政府间合作项目。
★12月9日,国家人事部批准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改写了山西省无博士后流动站的历史。
★杨世春教授等完成的“滚磨光加工工艺及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和熊诗波教授等完成的“纵切割头掘进机振动特性研究”两项成果获国家科研进步三等奖。
★12月上旬,徐重教授等发明的“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获华人发明博览会金奖。
★12月3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联合行文,向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太原理工大学“211工程”立项申请,至此,我校的“211工程”国家立项工作已全部完成,首批1000万元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也全部到位。
1999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
★学校理论研究硕果累累,获奖或收编论文87篇,被授予“全国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对外报道工作成绩显著,一年来关于我校内容的对外电视报道90条,文字报道130余篇,图片新闻15幅,评论5篇,各种媒体还刊载我校图片252幅。
★12月9日,谢克昌教授被国家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焊热解、气化和高温净化过程的基础性研究”首席科学家。
太原理工大学:力促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成长成才
太原理工大学:力促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成长成才作者:杨华忠,刘颜玲来源:《山西教育·管理》 2016年第12期杨华忠刘颜玲编者按:抓创新创业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创业就是谋未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足见其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多年来,我省各高校锐意改革,广大学子不断进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11月l3日,一个寻常的周末,一条不长的新闻,在太原理工大学平静的校园里又一次掀起波澜:11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高校NOC活动)决赛在江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千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经过激烈角逐,太原理工大学斩获12项一等奖,并被授予“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奖”,全国仅有三所高校获此殊荣。
就在此前不久,10月12日,由团中央、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创青春”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丁程学院学生贾里、王帅,在金燕教授、樊保国副教授的指导下,凭借参赛项目“绿色高效煤粉燃烧器”,过关斩将,最终荣获大赛创意组全国第四名,捧得银奖。
这是我省在该项赛事中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10月15日,历时半年、竞争激烈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华中科技大学圆满落幕,最终产生金奖36名、银奖115名。
太原理工大学荣获银奖一项、铜奖两项。
近年来,百年老校太原理工大学在国内外有关创新创业的一系列群雄逐鹿的重要级别赛事和重大活动中屡获佳绩、捷报频传,一颗颗创新创业明星纷纷闪烁于菁菁校园。
赵鹏飞,太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2016届硕士毕业生、山西粮易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由“电商平台下乡易但农民触网难、农产品上网易但农民卖粮难”等问题催生创业梦想和“粮易模式”,2016年4月带动注册成立山西粮易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始创业之路。
2019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特等奖(30项)
2019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特等奖(30项)序号成果完成单位成果名称完成人1山西大学对接煤电产业需求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程芳琴、王琦、田俊梅、李东雄、郝艳红、曹丽琼2知识、实践、创新、审美: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课程群“四元结构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邢媛、李隽、刘烨、管晓刚3以培养化学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化学实践课程体系改革郝俊生、张越、于海英、阴彩霞、郭炜4科学研究如何反哺本科人才培养——哲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孙岩、陈敬坤、王航赞、宁俊伟、周斌5地方高校优势学科引领下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马杰、宿星亮、李鹏、熊立婷、刘文权6太原理工大学基于“五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李明、高航、张琤、李卫国、赵慧、孙桓五、王涛、韩振华7面向“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的“三合”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吴玉程、宋燕、邵沁妍、郝根彦、程永强、丁娟、张勇、王志勇8“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李鸿燕、张雪英、郝润芳、萧英喆、贾海蓉9“新工科”背景下地质类专业国际化课程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李彦荣、白晓红、霍俊杰、刘萍、王蓉、韩鹏举、李斌10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矿井提运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与研究寇子明、吴娟、李军霞、高贵军、杨丽凤11研究生生源质量工程的设计与实践树学峰、李钢、贾占林、高利岩、冯军鹏、姚美琴、姚晓红1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实践王时英、李文辉、丁艳红、张杰、姚新改13国家虚拟仿真“金课”引领下产-学-研多维融合化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王俊文、张玮、申峻、程永强、董晋湘14地矿类专业岩石力学课综合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冯国瑞、吕义清、刘东娜、王朋飞、李斌15山西农业大学农科院校植物学精品课程特色化建设与实践梁建萍、杨珍平、乔永刚、申少斐、王卫峰16山西医科大学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贺培凤、于琦、张亮、骞宪忠、晋晓强、郑金平、袁永旭、何小峰、吕艳华、邰杨芳17卓越公共卫生医师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王彤、张岩波、张文平、姬成伟、余红梅、雷立健、覃凯、刘继斌18山西师范大学提升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素养的行动研究杨晓、卫建国、张旭如、刘岗、杨红萍、逯慧1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研究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赵跃先、潘新喆、王晓荣、杨源、胡志远20山西财经大学《审计学》研究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吴秋生、上官泽明、范文萍、李保伟-2-21《中级财务会计》moocs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杨瑞平、王晓亮、李荔、黄义、药茜22中北大学双创意识、知识、素养、能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中北实践曾建潮、高春强、赵正杰、屈腊琴、姬文芳23国防特色院校“四位一体”国防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尹建平、蔺玄晋、王志军、薛实军、张海明、周毅、曹红松24“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践锤炼”-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苗鸿宾、乔峰丽、梅瑛、薄瑞峰、孙虎儿25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仪器类人才培养模式刘俊、曾建潮、刘文怡、郝晓剑、石云波26太原科技大学基于SPOC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王希云、孙宝、申理精、王欣洁、张新鸿27特色引领、科教融合、多元协同构建新工科机械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实践马立峰、马丽楠、朱艳春、马文娟、张鹏翀、宋建军、张志鸿、李宏娟、薛爱文、岳一领28融合信息技术,创建“兴趣导向,能力供给”课堂教学新范式何秋生、赵志诚、刘彬、李虹、郭锐29山西大同大学实施“一院一品”深化产教融合地方高校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与实践冯锋、赵建国、王润梅、宁掌玄、赵慧勤、武熙、李珍梅、于有荣、卢玉和30晋中学院传统文化进课堂--“非遗”系列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李山岗、王燕、赵云海、刘慧玲、闫慧、常晓菲、钱永平、白春香、刘小旦-3-2019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66项)序号成果完成单位成果名称完成人1山西大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哲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视角陈敬坤、郭剑波、薛良喜、傅星源2语法立体教学与创新能力培育研究史秀菊、白静茹、白云、李小萍、赵巧玲3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李志坚、李保春、张丽红、师玉军4多层次全辐射提升本科生逻辑思维能力——逻辑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郭建萍、王航赞、谷成城、王碧红、管晓刚5构建“四位一体”教学服务体系,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吕国英、曹付元、高嘉伟、郭威、门昌骞6基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体系研究赵兴勇、张海荣、阎晓霞、张学军、段志芳7中国哲学经典类课程“虚拟书院”教辅平台构建研究李细成、赵继明、宁俊伟、陈清春、王玉彬8基于数模竞赛,深化本科教育,回归大学之道的探索与实践李顺勇、靳祯、刘桂荣、翟成波、曹学飞9太原理工大学面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智能控制”精品课程群的建设李国勇、程永强、阎高伟、任密蜂、杨丽娟10“双一流”地方高校基于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张建文、王旦霞、张海峰、侯红卫、魏毅强11地方高校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任家骏、李峰、常艳红、郭策、秦晓峰、李秀红、杨琨12注塑成型机电液控制系统及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权龙、宋桂珍、姚爱英、李月仙、付俊宇13多媒介、多模态、多维互动的大学外语课程教学新范式段荣娟、刘亚敏、杨晓笛、祁瑶、张旺斌-4-14面向“双一流”建设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刘兵、王奕凯、徐野威、张军、颜斌15学科攀升与研教融合培养机械电子工程创新型高端人才的实践熊晓燕、权龙、黄庆学、任家骏、武兵16激发学术志趣培养创新人才----材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王晓敏、吴玉程、章海霞、邓坤坤、许美贤17MOOC教学背景下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112”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杨玲珍、刘红利、郝玉英、杨毅彪、张明江18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刘元珍、段鹏飞、张瑞、李立军、焦晋峰19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赵耀江、王毅、杨艳国、李治刚、王雪峰、郝朝瑜、刘赫男20机械专业“卓越计划”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王义亮、丁华、常宗旭、王淑平、暴庆保21基于优秀文化传承工科院校传统体育健身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张和平、何素艳、李光全、张元河、郭俊安22山西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冯翠萍、云少君、常明昌、王晓闻、朱俊玲、刘志宗23低成本强化实践性三互动提升获得感——高校思政课3+2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王冬冬、赵跃先、姚琳、白亚锋、王蕊、荆玉杰24以计算思维为导向、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李菊霞、燕红文、黄锋华、车秀梅、李利锋25山西医科大学PBL与SSP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探索韩清华、史宏涛、刘达瑾、段丽琴、靳春荣、郭晓晶26医教协同下护理专业案例资源库的建立与实践金瑞华、淮盼盼、康凤英、袁丽荣、宋秋香、柳彦、马丽和、丁永霞27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胜任力培养相关体系的构建李冰、武秀萍、罗晓晋、冯云霞、李丽华28山西师范大学基于标准:生物教师教育课程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张荣华、张海珠、吕亚萍、姜晋国、吉青青-5-29以平行授课机制为突破口的高师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张进军、程留永、潘俊星、崔艳、李俊生、侯俊华、任引哲、张彩云、张清泉30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贾绘泽、赵秀芳、黄雪丽、赵笑蕾、胡春林31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建设闫建璋、范哲锋、任艳艳、何喜均、李跃飞32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动物学阶段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阴环、芦荣胜、高瑞如、杨纯、贾俊丽33山西财经大学社会责任引领会计专业基础课“二二四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王玉兰、李端生、许燕、张海燕、孙妍玲34十五年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高进、李健康、王雁、杨升平、王树宏35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财经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尚成国、张国瑜、陈亚丽、肖宁、常利伟36立体化uooc《微积分》的建设与实践刘振洁、王荣、冯海星、关汉奎、王林37中北大学基于“校企联合”的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提升与实践赵捍东、魏志芳、张树霞、张会锁、胡瑞萍38兴趣驱动、平台交互和工程实践一体化的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董小瑞、尉庆国、张翼、韩文艳、杨世文、仝志辉39重创新要素,强全链培养,地方高校工科类专业学生多元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郝晓剑、孟立凡、张晓华、刘文怡、刘俊、秦丽、石云波、刘文耀、梁庭、甄国涌40太原科技大学基于项目任务驱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郭银章、张国晨、王晓、荀亚玲、刘爱琴41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陈慧琴、王荣峰、郑建军、安红萍、帅美荣、郑晓华、刘光明42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晋民杰、韩智强、杨春霞、范英、贾志绚43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学术英语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董艳、刘晓虹、郭智勇、郭霞、雷海燕44卓越焊接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吴志生、赵菲、李科、李岩、刘翠荣45地方高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赵志诚、邵雪卷、张井岗、孙志毅、谢刚-6-践46长治医学院基于“三空间体系”深度融合构建医学免疫学“自助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王金胜、庞慧、李水仙、刘明社、李莉47移动互联网多向协作育人为本——“三三三”混合式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贺艳斌、王金胜、高慧、杨金香、许学华、李银涛、李俊波48山西中医药大学基于《各家针灸学说》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田岳凤、李玮、翟春涛、李娟、乔云英49山西大同大学地方高校煤炭主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徐青云、李永明、鲁杰、张磊、耿铭50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李春燕、苏鹏、郝春涛、黄淑珍、葛福鸿5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孙瑜、李珍梅、闫宏彬、富中华、康敬亭52口述史方法在中国现当代史教学中应用的探索与实践李珍梅、李美荣、周永军、何建国、吴彦芳53太原师范学院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中国民族音乐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韩晓莉、谈大为、陈楠、赵怡54新时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以太原师范学院30年实践为例王尚义、阎元红、张志刚55基于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化学教育类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李鹏鸽、左玉、赵祁红、张虹利、李好样56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行动研究王卫平、史克学、刘峰、刘刚喜、韩龙淑、李荣荣、张媛媛、李叶彤57忻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全程实践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罗小兰、胡志军、郝耀军、任丽婵、王静等58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曹建芳、郝耀军、陈立潮、贺国平、毕玉璋59CDIO+IAI模式下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王爱珍、任国凤、田竹梅、李海霞、巩玲仙-7-60晋中学院数学建模融入高等代数教学实践及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梁建秀、张国志、李志秀、杨高才61长治学院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白海艳、史宝忠、铁军、袁爽爽、李莉62太原工业学院构建“五位一体”能力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吴跃焕、李鑫、赵建义、赵永强、左义海63山西传媒学院基于地方和行业需求,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型影视制作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魏晓军、夏东锋、温建梅、隋津云、王乐文64演播室新闻摄像技术虚拟实验教学项目郭卫东、鄢睿、滑翔、刘朝霞、温建文、王晨辉65山西工商学院“大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牛三平、王臻荣、魏星、张遂、张帅66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全方位育、全时空教、全过程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新范式的实践梁志剑、吴其洲、井超、靳雁霞、杨喜旺-8-2019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80项)序号成果完成单位成果名称完成人1山西大学档案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创新研究马维强、邓宏琴、郭永平、曾伟、李垚2综合性大学药学研究生学科交叉能力培养模式探索秦雪梅、高晓霞、闫艳、李震宇、张建琴3物理学科教融合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王申、刘宇峰、秦成兵、周海涛4高校舞蹈编导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育模式研究赵星、王力蓉、姚宝瑄、贾迪、张翔5太原理工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改进的动力机制研究与实践郝雪玲、樊荣、孙桓五、李杉、张琤6基于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与质量提升探索与实践郭育霞、冯国瑞、戚庭野、苏学贵、王俊峰7山西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乔永刚、牛颜冰、李武峰、李宏、宋芸8地方农业高校文科研究生“学术素养”培养探索与推广实践何云峰、宋兰娥、王秦俊、王宇雄、张丽、张霞9基于CDIO的“项目驱动、技术递进”模式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贾宗维、冯灵清、刘艳红、车秀梅、刘宇晶10《南方果树栽培》“三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纪薇、侯雷平、范秉相、李春琳、高美英-9-11《果品蔬菜贮运学》课程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刘亚平、王愈、李泽珍、狄建兵、石建春12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王文清、郝建峰、王静、梅婷、梁文魁13山西医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校社直通,双工联动”专业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与应用李薛嘉、姚尚满、王志中、王丽、李建霞、刘霞、张美玉、马威、张媛媛14基于社会需求的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梁瑞峰、张志红、杨守林、白剑英、张红梅15基于中药鉴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白云娥、高建平、葛睿、吉姣姣、陈乐16三维医学实验动物学创新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宋国华、陈朝阳、高继萍、庞文彪、王春芳17基于岗位胜任力需求导向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韩颖、郑建中、覃凯、刘楠、孟彩霞、李燕、王晶、姬建鑫18线下机能实验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郭建红、刘福、杨艳萍、刘清华、焦向英19山西师范大学搭建信息化教研平台探索创新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李志河、王永军、赵嵬、周娜娜20“互联网+”背景下《酶工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梁丽琴、王文科、贾震虎、梁金燕、袁丽环21“互联网+”时代高校混合式学习设计研究与实践刘景宜、孙枝莲、晋军、刘志坚22“271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健美操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闫艾萍、刘宏超、刘静、王彤、刘新丽-10-23“校地联合,研教统一”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朱晓民、许大峰、王承吉、范晓东24山西财经大学《资本论》教学改革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李玲娥、郭海霞、康旭华25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梅莉、张晓霞、薛继东、宋瑞卿、王玉娟26“体系+专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王素萍、白琦瑞、张晓、顾昭明、谢永栋27《生态旅游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程占红、牛莉芹、高楠、高颖、梁紫燕28中北大学产学研深度融合面向数字化工厂的进阶式工控实验平台构建与实践李晓、赵俊梅、刘长明、李传大、高丽珍、李世伟、杨志勇、李旭妍29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赵公民、武勇杰、焦建美、吕微、刘俊生30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教师全方位发展中北实践吴淑琴、董兵、张素华、王慧31利用教学咨询与学生反馈,推动课堂革命的探索与实践李迎春、李洁、王文生、付一政、王志云32依托优势平台基地团队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多方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刘亚青、周少锋、赵斌、张丛筠、杜瑞奎、赵贵哲33多级管理体制下强化顶层设计的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刘文怡、高艳阳、王红亮、曹慧亮、高宏图34太原科技大学“全人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郭玉冰、刘瑛、常洁、冯霞、田新翠35环境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钱天伟、丁庆伟、刘晓娜、李一菲、杨改强36以核心课程群建设提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薛永兵、刘振明、张翠英、赵凤琴、苏深、王迎春37以“算法与数据结构”为示例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研究张荣国、杨海峰、胡静、时振涛、李富萍、张素兰、李晓明、王俊艳、张国有38大学生责任素质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刘传俊、吴世泽、王峰、李虹、王丽39长治医学院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循证医学为载体,提升医学生核心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平卫伟、郑建中、郭崇政、曹文君、杨建洲40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阶梯式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陈云霞、王金胜、张雄鹰、程红兵、崔国艳41医学院校音乐治疗专业建设的研究张丽芳、宋晓亮、栗红河、吴飞飞42山西中医药大学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认知、实验、探索”一体化的物理化学教学体系王颖莉、任蕾、张朔生、白莉、任婧43研究生招生考试题库与智能命题系统建设郝慧琴、李明磊、邵晨、杨婕44专业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研究吉广庆、苏果云、王鑫、陈淑娟、王萍45“结构引导教学法”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张淑蓉、刘晓芳、郭爱玲、王堃、杨丽霞46山西大同大学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在地方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探索刘立云、葛福鸿、高晓晶、王永花、张晓红47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王秀慧、张丽萍、王永花、闫晓艳、张成功48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法在地方高校妇儿科课程的实践研究朱壮彦、郭春红、富晓敏、常青、畅学艳49文化引领、多元协同、实践创新——地方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赵慧勤、殷旭彪、周世菊、冯丽露、吝春妮50数学物理方法与电动力学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教学方法的探讨张子珍、田翠锋、马孟森、王丽华、苏新武51太原师范学院汉字学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汉字教学潘杰、杨文文、刘丽芳、王璐瑶52以革命教育文化为引领的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研究王先峰、张晔、韩来庆、张惠元、甄华杰53忻州师范学院摔跤挠羊赛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张翔、李福林、杜彩凤、孟祥军、曲葆青54基于“五步循环”翻转课堂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王引兰、徐晓琴、汤修元、代训锋、刘欣55以教学实践为主导的师范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任金花、裴云、尹小石、王华荣、翟宇婷56运城学院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应用型高校《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施邵桂荣、畅福善、杨立、杨德、黄晶57《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滕红梅、李宝平、王玲丽、崔东亚、杜磊58基于“认知-实践-创新”能力递进式提升的《食品化学》教学模式改革孙元琳、王艳萍、李楠、刘瑞、马国刚59数学建模驱动的数学类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胡运红、孙国伟、买阿丽、谢瑞金、狄根虎60长治学院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英语演讲艺术”课程体系多维创新与实践光彩虹、郭佳、彭剑娥、杨晚英、尚喜梅61应用型院校明晰式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龙晋巧、郭佳、王文霞、靳俊杰、杨晚英62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李艳玲、张剑妹、马桂芳、王文溥、杜丽美63基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视阈下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刘建伟、黄学梅、袁爽爽、杨芳、武书平6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杨晓娟、苗露露、任红霞、常静、宋渊渊65太原工业学院以企业需求为驱动、基于OBE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孔令德、郭芸俊、王铮、傅宏智、杨慧炯66WPF开发技术应用性课程改革与探索刘晋钢、刘晋霞、李丽、刘云萍、侯欢欢、王俊秀67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群构建与教学创新研究谢玮、宋云、袁玲、樊婧、高剑峰68岗位能力导向的视觉传达专业“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刘岩妍、袁毅、宋云、任静莉69吕梁学院应用技术型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总结王三虎、刘继华、刘兴明、白凤凤、兰静70山西传媒学院传媒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韩建中、韩永清、覃晓燕、任阳梅、隋超宇、田文勇、卫晓京71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融合BIM技术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王芳、陈永峰、胡新萍、张志强、阎玮斌72山西能源学院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穆丽娟、张子英、吴凤彪、任晓霞、赵浩成、秦香果、梁芳楠73山西警察学院公安院校治安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研究与实践梁桂英、刘元、张静、杨跃杰、孟瑶74信息犯罪与计算机取证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刘三满、张婷婷、郭丽蓉、刘荷花、王晓燕75基于大数据的情报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研究张蕾华、石坚、张惠绒、朱吉龙、李晋毅76山西工商学院产教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高校朗诵表演艺术团建设为例张俊卿、李甜、张敏、庞韵叶、纪军、霍晋峰77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3+3+3”教学模式秦晋芳、徐爱花、贾军霞、孙列梅、郭秀敏78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杨海霞、杨继平、刘海燕、程选、董有尔79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郝丽、暴丽艳、史洁、蔡依轩80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新工科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李海虹、郭宏、刘畅、白峭峰、王艳丽。
工作报告之太原理工大学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实习报告【篇一: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实习报告学习形式函授层次专升本教学站点铭典姓名幸雪峰专业班级 2012专升本指导教师徐素国目录一、井田概况二、煤田地质三、生产系统四、回采工艺五、掘进工艺六、通风与安全七、自我总结毕业实习报告三年的成人教育学习即将结束,作为一名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在同煤集团燕子山矿毕业实习。
通过一周的煤矿认知实习,使我加深理解了煤矿开采方法及工艺流程,掌握了矿井初步设计的基本步骤及标准要求,为今后走上煤矿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时间很短,但我觉得学到的的经验却是很珍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煤矿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了解到做一名好矿工的不易,每一吨煤里都有这些矿工辛苦的汗水。
下面我将在燕子山矿收集了解到的有关矿井资料总结一下:一、井田概况1、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燕子山井田位于大同煤田西北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带。
北界处为十里河河床。
井田内发育4条南北向较大沟谷,侧向支沟呈树枝状展布,大沟之间则为坡度宽缓的黄土梁峁。
总观井田,沟谷纵横,梁峁绵延,地形比较复杂。
井田范围总的地势为南高北低地形最高点为西南边界附近山梁,海拔1457.68m,最低点为东北边界处十里河南岸,海拔1200.00m,地形最大相对高差257.68m,为中低山区。
2、水系井田附近的河流主要为十里河,于井田北界外由西向东流过,向东经大同转南汇入桑干河,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内较大沟谷有马脊梁沟、苦水湾沟和土磨沟,由南向北纵穿井田。
沟内有常年水流,雨季稍大,旱季微小,分别于井田北界外汇入十里河。
3、交通条件燕子山井田东距大同市27km,西距左云县城15km,以大同西接轨的云岗支线至燕子山矿,市郊列车每日往返大〔同〕新〔高山〕。
大同站与北同蒲、京包、大秦等主要干线相接,可通往全国各大城市。
井田北缘有109国道大〔同〕—左〔云〕公路段横贯,同时配有燕子山矿至大同煤矿集团所在地平旺的公路和平旺经忻州窑矿至晋华宫矿的五九公路,均与109国道相接,每日有班车往来,交通十分方便〔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
太原理工大学有哪些特点太原理工大学的优势
太原理工大学有哪些特点_太原理工大学的优势太原理工大学有哪些特点工科专业优势:太原理工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学校在工程技术、材料科学、能源化工等领域拥有较为突出的专业优势。
尤其在煤炭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国内影响力。
实践教育重视:太原理工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致力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设有一流的实验室、实训中心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和机会。
科研实力突出:太原理工大学重视科学研究,拥有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在材料工程、能源与环境保护、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学校积极推动科研项目的转化和应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太原理工大学的优势在哪里紧密的产学研结合:太原理工大学与众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
学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应用,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毕业生就业率高:太原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并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就业合作。
学风优良:太原理工大学倡导勤奋治学、严谨求实的学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校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太原理工大学住宿费收费标准(1)男生住宿费:1000元/年(六人间);(2)女生住宿费:1200元/年(四人间),1000元/年(六人间)。
太原理工大学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22太原理工大学学费是多少院校名称专业名称学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该校外语语种英语)4太原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4太原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4太原理工大学法学4太原理工大学法学4太原理工大学英语(英俄双语方向)(外语语种英语)4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4太原理工大学英语(英日双语方向)(外语语种英语)4太原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4太原理工大学英语(外语语种英语)4太原理工大学英语(英日双语方向)(外语语种英语)4太原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4太原理工大学英语(外语语种英语)4太原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试验班)4太原理工大学英语(英俄双语方向)(外语语种英语)4太原理工大学会计学4太原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4太原理工大学行政管理4太原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4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化学4太原理工大学统计学4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力学4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力学(试验班)4太原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太原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4太原理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车辆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智能感知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试验班)4太原理工大学冶金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太原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试验班)4太原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4太原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4太原理工大学通信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人工智能4太原理工大学智能测控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自动化4太原理工大学机器人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机器人工程(试验班)4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试验班)4太原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太原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4太原理工大学区块链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试验班)4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测绘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4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试验班)4太原理工大学制药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精细化工4太原理工大学地质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煤炭智能化)4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试验班)4太原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纺织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农业水利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环境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入校后加试美术,不合作者转其他专业)5太原理工大学城乡规划(入校后加试美术,不合作者转其他专业)4太原理工大学安全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安全工程(试验班)4太原理工大学应急技术与管理4太原理工大学智能医学工程4太原理工大学工程管理4太原理工大学会计学4太原理工大学物流管理4太原理工大学物流管理(航空物流)4太原理工大学王牌专业名单国家双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艺、材料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应用数学、运动人体科学山西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信息与计算科学、采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重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山西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固体力学、机械电子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电路与系统、机械设计及理论、电机与电器、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方案
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方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该计划,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施“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使我校切实向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一、指导思想以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主要依托,建立本科科研与工程实践体系;结合学校的建设目标,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我校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运作模式和长效机制,营造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环境,产生一批高水平的学生科技成果。
二、工作思路建立校院两级组织机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激励政策,以学院为实施主体,以项目形式具体落实;充分利用学科基础资源,激励科研经历丰富的教师参与指导;注重结合学校特色,紧跟当前国家经济建设形势;注重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强调学生要自主设计、管理和完成实验项目。
三、项目设置和预期效果每年设立50-100项创新实验项目,以研究型和创新型项目为龙头,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通过“计划”的实施,以点带面,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管理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探索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努力达到使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产品化、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等效果。
通过“计划”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优质的研究生生源,形成科学研究后继有人的局面。
四、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对“计划”实施校院(研究所)两级管理。
院级领导组: 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为组长。
学院负责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宣传、项目初选、申报等工作。
校级领导组:成立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
太原理工大一百一十年大事记 (校史复习资料)
太原理工大学一百一十年大事记第一部分(1901-1902)1901年3月26日英人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由上海到北京,会晤李鸿章手下要员,呈《上李傅相办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条»,在第三条中提出用教案罚款在山西设立中西大学堂。
李鸿章即表赞同,并把学校筹办工作交李提摩太负责,让他与山西巡抚岑春煌面商具体办法。
1902年4月30日李提摩太抵太原,建议将中西大学堂与山西大学堂合并办理,岑春煌派沈敦和与李提摩太协商,经40天商讨,双方同意,订立了合同23条。
中西大学堂改为西学专斋,专教西学,由李提摩太主持,以十年为期,到期后,交由中方经理,而原奏成立山西大学堂改为中学专斋,专授中国学问,由华人负责。
两斋并立,教务分属,统称之为山西大学堂。
5月13日山西巡抚奏准在原令德堂基础上开办山西大学堂。
6月9日岑春煌下令拨皇华馆学台衙门西院为西学专斋校址。
中学专斋设在太原文漏湖南的乡试贡院内。
6月26日西学专斋正式上课,巡抚岑春煌和省城重要官员出席了开学典礼,注册学生98名。
由李提摩太任西学专斋总理并聘请英国人敦崇礼任总教习。
9月山西大学堂在太原市侯家巷购民地200 亩,由敦崇礼负责,建设新校址。
本年,李提摩太从西学专斋办学经费中,每年拨出一万两白银,在上海江西路惠元里口开办了山西大学堂译书院。
第二部分(1949-1957)1949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庄严雄伟的北平入城仪式,迁移至北平的国立山西大学师生列队在北平前门大街欢迎解放大军人城。
2月5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主任钱俊瑞主持召开了在平国立院校座谈会。
国立山西大学校长徐士瑚出席了座谈会。
2月22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委员会代表张宗麟和联络员文安、苏哲等同志,正式接管了国立山西大学。
4月24日太原解放。
4月26日根据北平军管会指示,国立山西大学民主青年工作先锋队支部立即发动师生做返回太原的组织准备工作,工学院与其他学院的师生,于5月上、中旬先后返回太原,5月中旬复课,郑文华教授任工学院院长。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评选2010年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的通知-晋教高函[2010]19号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评选2010年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的通知正文:----------------------------------------------------------------------------------------------------------------------------------------------------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评选2010年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的通知(晋教高函[2010]19号)各普通高等院校: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山西省教育发展重点工程有关文件的通知》(晋政办发[2008]14号)中有关高等教育强校工程的目标任务和《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四个实施办法》(晋教高[2008]6号)的有关规定,现将评选2010年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申报要求的通知下发你们,希望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力争取得更好的建设成果。
请各高校于2010年4月10日起,登录山西教育网主页(http:///),查看本次评选文件及项目,下载有关表格。
申报材料(含电子版)务必于2010年4月23日报送我厅高教处。
附项目:1.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建设项目2.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3.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4.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项目5.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项目6.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二○一○年四月六日项目1: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建设项目一、评选范围我省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含举办本科教育的专科学校)中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
已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的教师不再参加评选。
二、表彰名额及奖励办法2010年评选名额为50名左右。
我厅为入选省级教学名师的教师授予教学名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荣誉徽章和奖金。
双师型特质教学团队建设和本科生培养
独立建院
2004年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 学院概况
2.学科情况:
博士学位授权:环境工程(二级学科) 环境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硕士学位授权: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二级学科学位点)
——1978年开始招收第一个硕士研究生 •市政工程(二级学科学位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讲师 5人 本科生 263人 在校生 硕士研究生 86 人
博士研究生2,2%
硕士研究生24.1%
本科生73.7%
博士研究生 8人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 专业概况
2. 科研方向(近五年) 集中供热技术及能效提升技术研究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系统研究 农村和农业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可再生能源与余、废热利用技术研究
• 火力发电厂冷凝热供热技术研究 • 土壤源热泵在黄土高原寒冷地区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 • 低温太阳能喷射器及低温太阳能喷
射式制冷机组的研究
➢ 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 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的研究 • 开放性露天堆场散尘机理及抑尘系
统优化研究 • 原辅料无菌采样环境控制的研究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科研课题(近五年)
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研究 室内气流组织与人体热舒适研究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 3.主持科研项目数量(近五年)
国家级:国家自然基金面上2项、青年基金3项、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
部级: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支撑1项、国际合作1项、中小 企业创新基金1项、住建部2014科学技术计划1项
本专业教师15人,8名教师具有注册工程师资质;其中14人具有工程背景, 具有30年以上工程经历的3人,20年以上工程经历的5人,10年以上工程经历 的3人,2年以上工程经历的3人;至今还有8位老教师长期活跃在工程设计和技 术咨询服务的第一线
太原理工大一百一十年大事记 (校史复习资料)
太原理工大学一百一十年大事记第一部分(1901-1902)1901年3月26日英人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由上海到北京,会晤李鸿章手下要员,呈《上李傅相办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条»,在第三条中提出用教案罚款在山西设立中西大学堂。
李鸿章即表赞同,并把学校筹办工作交李提摩太负责,让他与山西巡抚岑春煌面商具体办法。
1902年4月30日李提摩太抵太原,建议将中西大学堂与山西大学堂合并办理,岑春煌派沈敦和与李提摩太协商,经40天商讨,双方同意,订立了合同23条。
中西大学堂改为西学专斋,专教西学,由李提摩太主持,以十年为期,到期后,交由中方经理,而原奏成立山西大学堂改为中学专斋,专授中国学问,由华人负责。
两斋并立,教务分属,统称之为山西大学堂。
5月13日山西巡抚奏准在原令德堂基础上开办山西大学堂。
6月9日岑春煌下令拨皇华馆学台衙门西院为西学专斋校址。
中学专斋设在太原文漏湖南的乡试贡院内。
6月26日西学专斋正式上课,巡抚岑春煌和省城重要官员出席了开学典礼,注册学生98名。
由李提摩太任西学专斋总理并聘请英国人敦崇礼任总教习。
9月山西大学堂在太原市侯家巷购民地200 亩,由敦崇礼负责,建设新校址。
本年,李提摩太从西学专斋办学经费中,每年拨出一万两白银,在上海江西路惠元里口开办了山西大学堂译书院。
第二部分(1949-1957)1949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庄严雄伟的北平入城仪式,迁移至北平的国立山西大学师生列队在北平前门大街欢迎解放大军人城。
2月5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主任钱俊瑞主持召开了在平国立院校座谈会。
国立山西大学校长徐士瑚出席了座谈会。
2月22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委员会代表张宗麟和联络员文安、苏哲等同志,正式接管了国立山西大学。
4月24日太原解放。
4月26日根据北平军管会指示,国立山西大学民主青年工作先锋队支部立即发动师生做返回太原的组织准备工作,工学院与其他学院的师生,于5月上、中旬先后返回太原,5月中旬复课,郑文华教授任工学院院长。
实验教学案例简介 - 太原理工大学
实验教学案例简介1、10112-2-d-1 设计型实验: Zn(Mg、Ni)-Al类水滑石的组成分析2、10112-2-d-2 基础化工类综合性实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实验研究3、10112-2-d-3 创新实验—扩展实验:Pt shell-Ni core/C核壳型纳米微粒的制备及氧还原电催化性能10112-2-d-1 设计型实验: Zn(Mg、Ni)-Al类水滑石的组成分析本视频教程约15分钟,内容属于基础化学实验课化工类专业模块的基础性实验(4课时),由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谢鲜梅教授讲授。
依据基础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主讲人在类水滑石分析方面的研究结果,将Zn、Mg、Ni配位滴定的实验教学内容融于类水滑石的分析,在介绍类水滑石的应用、特点的基础上,对三种离子分析的原理、思路等进行了讲解。
通过课程的讲授:(1)熟悉配位滴定的原理,了解配位滴定的特点;(2)掌握配位滴定分析法的一般步骤;(3)掌握Zn、Mg、Ni等多种离子溶液中准确测定每个金属离子的含量。
讲授内容及目录1. 类水滑石概念及应用简介1.1类水滑石的概念1.2类水滑石的应用及特性2.实验原理2.2 配位滴定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2.3 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3.混合离子分析的方法简介3.1 原子吸收法3.2 重量法3.3 掩蔽法、解蔽法3.4 实验思路,分析方法的设计4.实验目的、内容4.1 实验目的4.2 实验内容4.3 开放对象10112-2-d-2 基础化工类综合性实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实验研究本视频教程约15分钟,内容属于基础化工类综合性实验(4课时),由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王俊文副教授讲解。
本视频教学案例根据基础化工实验大纲的要求,结合主讲人多年从事本实验教学的经验,在介绍SCE-CO2技术的发展、应用、特点、原理的基础上,对SCF-1装置的自主研发思路、工艺流程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按照中心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和理念,介绍了本综合性实验的性质以及开放对象。
风雨百年 沧桑婵娟 争为人先 成就卓越——热烈庆祝太原理工大学建校110周年
点 , 个博 士后流 动站 , 6 4个专业硕 士学位授权 点 , 工程硕 士学位授权 点覆盖 了 2 0 个工程领域 ,0个高校教 师领域有 高校教 师硕 士学位授 予权 ; 1 拥有 3个 国家重点
风雨百年
— —
沧桑婵娟
争为人先
成就 卓越
热烈庆祝太原理工大学建校 10周年 1
Hale Waihona Puke 艳阳五月 , 春风送 暖; 红柳 绿 , 花 莺歌 燕舞 。在全党全 国各族人 民喜迎党的十 八 大召开之 际, 我们欣喜地迎来 了太 原理工 大学建校 10周年 , 来 了四面八方 1 迎 宾客和海 内外万千校友 !高朋满座庆 华诞 , 龙年福寿话沧桑。值 此喜庆之 际让我 们共 同举杯 , 恭祝太原理工大学盛世辉煌 , 同贺太 原理工 大学青春新 岁! 太原理 工大学 的前身是创 立于 10 92年 的 国立 山西大 学堂西学专斋 , 是我 国 最早成立的三所 国立大 学之一。经过 百余年 的传承 与发展 , 学校 业 已建设成为 一 所 以工为主、 理工结合 、 多学科协调发展 的高等 学府 , 国家“ 1 工程” 点建设 是 2 1 重
学科 , 国家级实验教 学示 范 中心 , 国家级特 色专 业建设 点 , 3个 5个 4个教 育部 重 点实验 室,3个 山西省重 点学科 , 山西省 重点实验 室 ,O个 山西省 工程研 究 1 5个 1 中心 , 个 山西省优 秀教 学 团队, 山西省教 学示 范 中心 , 山西省人才培养 3 8个 3个 模 式创新 实验 区, 山西省研 究生教 育创 新 中心 ,6个 省级 品牌专 业 ,3门省 9个 1 2 级精 品课程。同时, 学校还 拥有省部共建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国家级教学 团 队、 国家级精 品课程、 国家级双语教 学示范课程和教育部工程研 究中心等。 学校 师资力量雄厚 , 专任教师达 到 20 7 , 中教授 、 0 名 其 副教授 等高级专业技 术人才 134名 , 5 博士生导师 1 1 ; 中国工程 院院士 5名 , 国杰 出专 业技术 2名 有 全 人才 2名 , 中国青年 科技 奖获得者 4名 , 育部科 技委 学部 委 员 2名 , 教 国家杰 出 青年基金获得者 4名 ,新世纪 百千 万人 才工程” “ 国家级人选 5 , 育部 新世纪 名 教 优秀人 才 6名 , 中央联 系的高级 专家 1 0名 ; 有两人 学位论 文获全 国百篇优秀博 士论 文 , 山西省 “ 新世纪 学术技术 带头人 33人 才工程”8名 , 3 1 山西省科技功 臣 4 名 , 级优秀 专家 1 名 , 省 1 省级教 学名 师 3 O名 , 山西省委联 系 的高 级专家 6 1名 , 享 受政府特 殊津贴教授 15名 ;4 2 10余名 国 内外著名 学者 被我校聘 为名誉教授 、
太原理工创新项目
郑婷兰
25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李朋伟 桑胜波 胡 杰 李 刚 菅傲群
胜 杜欣慧 伟 张怀平 贾好来 罗居杰 武晓刚 赵治军 李春叶 贾 陈 兰 静 谷红兵
28 非土木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29 高校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的研究
李永胜 张绪树 李 哲 张 莉
李居英
30 安全工程专业立体化教材建设与梯队式毕业设计 李治刚 王 飞 郭红光
践与探讨 56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成效评估调查
王绪柱 武彩萍 薛 温 蕾 孙晓东
娜 郝永花 陈 张 勇
王汉斌
王利舟
55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的实 武晓东 李金强 张 祺
谢 刚 赵安源 张金萍 王一平 张照昱 阎高伟 张永波 付红梅 韩俊萍 高文超 韩晓霞 许月华 彭宏丽 陈军锋
胡银春 杨丽萍 靳宝全 高 雷 妍
武晓东 乔铁柱 兰芳鹏 邵 霖
王志勇 李维强 杨崇艳 何耀宇 常广志 刘 婧 王 东
红 张晓霞
李恩平 陈龙梅 李鸿燕 贾海蓉
任光龙
武娟萍
22 面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 李金强 付鑫金 李 红 郭章新 孙小娟
改革的研究 23 工业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产学研培养模式研究与 李娟莉 姚静媛 创新平台建设 李娟娟 张建民 24 《工科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与实践 26 具有电气工程专业特色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 李 建设研究 27 科技创新视角下我校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长效机 李 制研究 彭 婧 王东保
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 71 理论力学考核及考试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张甲雷 张红鸽 段妙珍
70 《嵌入式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系统创新 张军朝 宋建成 马春燕 贾好来 张 灵
建工学院工作总结-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学习资料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年度工作总结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
在全院教职工的辛勤工作和竭诚努力下,实现了年初预定的目标,各项工作成绩喜人,现简要总结如下:第一部分:行政工作一、师资队伍建设1、重抓校外优秀博士的引进工作,韩江龙、张家广两位正式入职;李翔宇、安毅、赵林、何斌四位已获学校批准,不久将陆续报到。
2、重视校内人员的招聘,靳世宏、赵刚、段利军、李宝江、韩俊萍五位的加入,缓解了实验人员紧缺的局面。
3、聘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博士生导师曹亮功先生为太原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和我院建筑学专业的首席顾问,全面指导建筑学专业的评估和建设。
4、重视学院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董晓强荣升教授,韩卫成荣升副教授,韩鹏举副教授荣升博士生导师,刘元珍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深造一年,王崇恩公派赴台湾学术交流两个月,王瑛、王蕊赴英访学归来,高静应邀赴韩访学。
二、本科教学1、在保证教学质量和专业品牌的指导思想下,本科招生规模稳中有增,2015年土木工程、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三个专业共招生250名,目前学院共有39个班,1081名学生。
2、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共毕业249名学生,就业率达到73.5%。
3、在保证本科教学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焦晋峰、章敏、程欣三位教师获得太原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见表1。
白晓红、雷宏刚、杜红秀、续晓春、董晓强五位获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见表2。
4、在张海英、康峰、张蒙等7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学生达到109人次,共获得科技竞赛国家级奖5项,省级奖8项,见表3。
第三届太原理工大学建造节举办,参与人数专业组及非专业组学生人数达到249人,创历年新高。
5、在学院的再三呼吁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学生全部回到本校区,成为全校唯一。
6、建筑学评估后的整改工作成效显著。
工程教育认证--太原理工大学
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传统的教学设计(课程导向)
专 业课 专业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通识基础课
1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产出导向(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
行业需求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资源
1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基于课程
–教学计划的核心是确定要上哪些课程,而确定 哪些课程的根据是对于该学科的“理解”
是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创新型国家, 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是全球化浪潮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推 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与国际接轨、实 质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的必由之路
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要性
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提高工程教育的 质量
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提高工程教 育人才培养产业适应性
1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思想
–强烈地关注顾客。 –坚持不断地改进,没有最好,不断改进。 –改进组织中的每项工作的质量。 –精确地度量
1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 合格评价(专业合格 所有学生合格) 同行评价(相同/相近的专业领域) 外部评价 实证评价(Evidence-based Accreditation
2015年近400个申请点,受理158个,进校考 查?
2015年第一次认证机械专业受理10个专业, 进校8个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
24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现状
–燕山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 及控制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业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一个多世纪以来,太原理工大学秉承“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传统精神,努力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业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8万余名栋梁之材,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1590名,博士研究生667名、硕士研究生4642名;设有75个本科专业,126个硕士点,49个博士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20个工程领域,10个高校教师领域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3个山西省重点学科,6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0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1个山西省教学示范中心, 3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16个省级品牌专业,23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950名,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917名,博士生导师147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名,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10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名;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3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19名,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3名,山西省科技功臣4名,省级优秀专家11名,省级教学名师30名,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6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127名,15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近五年太原理工大学教学工作标志性成果-太原理工大学-教务处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负责人
奖励金额
(万元)
教学名师
省级
张雪英
4
李文斌
4
彭新光
4
田慕琴
4
王淑丽
4
栗继祖
4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建设)
国家级
刘燕萍
4
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
张建文
0.5
教改项目
省级
刘振霞(思政)
0.5
朱颖原(思政)
0.5寇子明0源自5李文斌0.5李海星
0.5
0.8
李志刚(力学类)
0.8
刘振霞(教学能手)
0.8
省级一等
焦晋峰
0.5
郭睿
0.5
王磊
0.5
骞大军
0.5
杨晓艳(物流奖)
0.5
省级二等
赵静
0.3
王鹤峰
0.3
张美珍
0.3
李燕
0.3
高凤莲(物流奖)
0.3
李刚(物流奖)
0.3
刘萍(水利奖)
0.3
省级三等
李霞
0.2
牛晓峰
0.2
张永波
0.5
李玉瑛
0.5
宋建成
0.5
周安朝
0.5
白静
0.5
刘元珍
0.5
田慕琴
0.5
郭丽芳
0.5
王晋
0.5
张和平
0.5
贾月梅(现代)
0.5
李爱萍(现代)
0.5
杜欣慧(现代)
0.5
朱林彦(现代)
0.5
教师教学竞赛
太原理工大学科研论文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太原理工大学科研论文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19年第11期
太原理工大学科研论文2018年10月26日,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这不仅是该校首次在这份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以第一单位发表研究成果,也是山西省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晋平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具有铁-过氧阴离子位点的金属有机框架物用于乙烷/乙烯分离》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在线发表,标志着其研发成果已站在全球同行业的最前沿、最尖端,將对乙烯产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
该科研成果打破了传统思路和方法,在工业化、产业化上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可以大幅度降低煤化工转化工序中的能耗,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对山西乃至全国的煤层气清洁利用、煤化工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太原理工大学校史
太原理工大学校史(82—92)•太原理工大学:1981年合并山西煤炭化工大学。
•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
•历任校长:刘梅(不详~1983年底任太原工学院院长)•杨桂通(1984年4月7日~1995年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杨桂通介绍:(1931—)杨桂通,力学家,塑性动力学专家。
我国最早倡导并从事生物力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在计算塑性动力学和生物固体力学领域开展了系统的、富有成效的研究。
勤奋耕耘,培育了大批人才。
•1984年以来,杨桂通一直担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他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他十分注重学科建设,指出“一所好大学要有领先学科、杰出学者和优良学风。
所以办大学要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全力做好三件事: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风建设。
”对于太原工业大学来说,他认为不能单一学科,要在众多学科交融中培育出高水平的、有自己特色的龙头学科;他大胆地破例为青年学者创造工作生活条件;他从总体上倡导“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治学精神和优良学风。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原来的6系1部的单一工科院校变成了一所拥有14个系、4个中心、8个研究所的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业大学。
学校的校舍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合理的学术梯队已基本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目前,全校9000名师生员工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正在为振兴山西经济和教育而奋斗。
纪馨芳:1989年12月至1992年5月任太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1989年5月9日、10日,山西太原发生了大批游行示威的学生冲击省委、省政府,冲击当时正在举行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民间艺术节的事件。
包括太原工业大学的学生在内的请愿团要求省委解释省委盖豪华办公大楼和六名省委常委300平米住宅。
事件平息后,太原工业大学被省委列为清查清理工作的重点。
在这次风波中,太重向北京学生发了致敬电;太钢也有大批工人上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省级一等
教学成果奖
省级二等
省级三等
教学名师
省级
国家级
精品资源共享课
省级
负责人
杨兆建 常晓明 吕明 杨强 武正簧 段 富(合作单位) 张建文 姚晓红 魏毅强 李恩平 郝 玫(现代) 赵慧 吴建华 王澜 赵平花(现代) 李银香(现代) 梁美生(现代) 王绪柱 史彦虎 刘兵 宋建成 李国勇 葛永慧 轧刚 李国勇 张雪英 李桂莲 张建文 刘进生 魏毅强 王淑丽
张蓉
张朝霞
顾铁凤(现代)
李 玮(现代)
张海峰(现代)
郝雪玲(现代)
教指委
段富 相洁
教师教学竞赛
部级二等
杨春艳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奖励
国家级 省级
杜 舒(王时英指导)等 10 项 殷亚然(申迎华指导)等 26 项
张荣霞
路国运
李海旺王淑红ຫໍສະໝຸດ 毕业设计(论文)特优
刘旭光 王红涛
阎高伟
谢珺
李永刚
轧刚
优秀
于万锁等 89 篇
说明:1、奖金发放形式和个人所得税的交纳按有关规定执行。 2、特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详见教务处主页-通知公告-关于公布
2013 届本科毕业生特优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3、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详见《太原理工大学 2013 年度优秀毕
业设计(论文)摘要选编》。
视频公开课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特色专业建设点
部级 国家级 省级 省级
教改项目
省级
栗继祖 史彦虎 李玮 李海芳 彭新光 吴桂英 陈昭仪 杨玲珍 康爱国 杨胜强 王时英 田慕琴 葛永慧 赵耀江 刘兵 张玮 强彦 孙桓五 梁伟 宋建成 王铁 李银香(思政专项) 冯爱红(思政专项现代) 陈少平 董宪姝 冯秀芳 刘兵 林万明 吕永卫 孙桓五 王崇恩 阎高伟 闫晓鹏 张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