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现象的原理与发生步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结晶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4、结晶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结晶原理,结晶操作的影响因素主要考虑晶核形成速率和晶 体成长速率的影响因素,包括过饱和度、温度、搅拌强度、冷却速度 、杂质以及晶种等方面。 (1)过饱和度的影响
晶核生成速率和晶体成长速率均随过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不 稳区,溶液会产生大量晶核,不利于晶体成长。
3、结晶的步骤
3)冷却法 使溶液冷却(冷冻)而达到饱和 产生结晶。此法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 降而减少的物质,例如:硝酸钾、氯 化铵、磷酸钠、芒硝等,这些物质的 溶解度温度系数变化很大,当温度下 降后,这些物质的溶解度下降,形成 了过饱和溶液,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 态,溶质就会自溶液中结晶析出。右 图为部分盐的溶解度曲线。
3、结晶的步骤
晶体形成过程可以用一张简图表示如下:
3、结晶的步骤
(2)晶核的生成 在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点在过饱和度推动力的作用下,向晶核
或者加入晶种运动,并在其表面有序堆积,使晶核或者晶种不断长大 形成晶体。 (3)晶核的成长
晶核一经形成,立即开始长成晶体,与此同时,新的晶核还在不 断生成。所得晶体的大小,决定于晶核生成速度和晶体成长速度的对 比关系。如果晶体生长速度大大超过晶核生成速度,过饱和度主要用 来使晶体成长,则可得到粗大而有规则的晶体;反之,过饱和度主要 用来生成新的晶核,则所得晶体颗粒参差不齐,晶体细小,甚至呈无 定形。
3、结晶的步骤
若要获得比较粗大和均匀的晶体,一般温度不宜太低,搅拌不宜 太快,并要控制好晶核生成速度远远小于晶体成长速度,最好在较低 的饱和度下即将溶液控制在介稳区内结晶,那么在较长的时间里可以 只有一定量的晶核生成,而使原有的晶核不断成长为晶体。
加入晶种,能控制晶体的形状、大小和均匀度,但首要的晶种自 身应有一定的形状、大小和比较均匀,不仅如此,加入晶种还可使晶 核的生成提前,也就是说所需的过饱和度可以比不加晶种时低很多。 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如遇结晶液浓度太低而结晶发生困难时,可适当 加入些晶种,能使结晶顺利进行。
4、结晶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6)晶种的影响 工业生产中的结晶操作一般都是在人为加入晶种的情况下进行的
(二次成核)。晶种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控制晶核的数量,以得到较大 而均匀的结晶产品。
加晶种时,必须掌握好时机,应在溶液进入介稳区内适当温度时 加入晶种。如果溶液温度较高,即高于饱和温度,加入晶种可能部分 或全部被溶化;如果温度过低,即已进入不稳区,溶液中已自发产生 大量晶核,再加晶种已不起作用。此外,在加晶种时,应当轻微地搅 拌,以使其均匀地散布在溶液之中。
3、结晶的步骤
3、结晶的步骤
结晶是从均一的溶液中析出固相晶体的一个操作,常包括为三个 步骤: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晶核的生成和晶体的成长。
a-晶核的生成 b-诱导期 c-结晶成长 d-结晶老化 e-平衡的饱和溶液
3、结晶的步骤
(1)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结晶的首要条件是过饱和,制备过饱和溶液的方法一般有五种:
2、结晶的基本原理
2、结晶的基本原理
将一个被溶解物(溶质)放入一个溶剂中,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必然 发生两个过程:
(1)固体的溶解,即溶质分子扩散进入液体内部。 (2)物质的沉积,即溶质分子由液体中扩散到固体表面进行沉积, 一定时间后,这两种分子扩散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我们将能够与固相 处于平衡的溶液称为该固体的饱和溶液。 溶液浓度恰好等于溶质的溶解度,即达到液固相平衡状态时的浓 度曲线,称为饱和曲线; 溶液过饱和而欲自发的产生晶核的极限浓度曲线称为过饱和曲线 。饱和曲线与过饱和曲线之间的区域为结晶的介稳区。
D不稳定区:溶液处于不稳定态 ,是自发成核区域,瞬间出现大量微 小晶核,发生晶核泛滥。
2、结晶的基本原理
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 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此时的溶液称 为过饱和溶液;
溶液中,离子通过互相碰撞形成微小的晶核——成核过程; 晶核形成后溶液中的构晶离子向晶核表面扩散,并沉积在晶核上 ——晶核生长; 晶核就逐渐长大成晶粒,晶粒进一步聚集、定向排列成晶体;如 果来不及定向排列则成为非晶粒沉淀。
3、结晶的步骤
4)盐析法 在溶液中,添加另一种物质使原溶质的溶解度降低,形成过饱和 溶液而析出结晶。加入的物质可以是能与原溶媒互溶的另一种溶媒或 另一种溶质。 5)抗溶剂法 通过加入能降低溶解度的抗溶剂,如碳酸钠的抗溶剂结晶,在此 结晶体系中,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或者1,2-丙二醇等可加入其水溶液 中,以降低溶解度,产生过饱和度。
所以,过饱和度值应大致使操作控制在介稳区内,又可保持较高 的晶体成长速率,使结晶操作高产而优质。
4、结晶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2)温度的影响(温度梯度) 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其它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速
率应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快。 而实际上由于物料的性质、扩散速率等都与温度有关,更重要的
是溶解度取决于温度,而过饱和度通常是随温度的提高而降低的。因 此,晶体生长速率一方面由于粒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加速,应随温度的 提高而加快,另一方面则由于伴随着温度提高,过饱和度降低而减慢 。
4、结晶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3)搅拌的影响 结晶操作中,通常需要使用搅拌装置,使溶液的温度均匀,防止
溶液产生局部浓度不均、结垢等弊病。同时也提高了溶质扩散的速率 ,有利于晶体成长,晶核散布均匀,加快产生过程,这样可防止晶体 粘连在一起形成晶簇,降低产品质量。
适当地增加搅拌强度,可以降低过饱和度,从而减少了大量晶核 快速析出的可能。 但搅拌强度过大,将使介稳区缩小,容易超越介稳 区到达不稳区而产生细晶,同时也使得大晶粒之间摩擦、撞击而破碎 。
4、结晶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4)冷却(蒸发)速度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真空绝热蒸发冷却是使溶液产生过饱和度的
重要手段之一。冷却速度快,过饱和度增大就快,容易超越介稳区极 限,到达不稳定区时将析出大量晶核,影响结晶粒度。因些,结晶操 作过程的冷却速度不宜太快。 (5)杂质的影响
物料中杂质的存在对晶体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尽量去除杂 质,以提高产品质量。
2、结晶的基本原理
介稳区
不稳区 过渡区 亚稳区
稳定区
1—饱和曲线;2—第一过饱和曲线; 3—第二过饱和曲线
A稳定区:即不饱和区。其浓度 ≦平衡浓度,在这里不可能发生结晶 。
B亚稳区:即第一过饱和区。在 此区域内不会自发成核,当加入晶种 时,结晶会生长,但不会产生新晶核。
C过渡区:即第二过饱和区。在 此区域内也不会自发成核,但加入晶 种后,在结晶生长的同时会有新晶核 产生。
目录
1 结晶与晶体 2 结晶的基本原理 3 结晶的步骤 4 结晶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1、结晶与晶体
1、结晶与晶体
结晶是指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溶液、蒸汽或熔融物中析出的过程。 晶体是指内部结构中质点元素(原子、离子、分子)作三维有序规则 排列排列的固态物质。 晶体可分为三大晶族,七大晶系如下: 高级晶族:立方晶系(等轴晶系) 中级晶族:三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 低级晶族:正交晶系(斜方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
化学反应法 蒸Biblioteka Baidu法
冷却法 盐析法 抗溶剂法
3、结晶的步骤
1)化学反应法 调节pH值或加入反应剂,使生成新的物质,其浓度超过它的溶解 度。氟化钠过饱和溶液的形成,采用的便是此类方法。
2)蒸发法 常用于溶解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例如盐田晒盐(氯化钠)。将海 水或盐卤引入盐田,经风吹、日晒 使水分蒸发、浓缩而结晶出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