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合集下载

共筑生命家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共筑生命家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可并落实我国环境基本国策。

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

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健全人格: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的重难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做法,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教学方法:讲授法,探讨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平度市市长关于大泽山景区的推介导入新课。

)二:子议题一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和做法活动一:屏幕播放8.90年代大泽山的山景和大泽山人的讲述设问:1.当年这样的大泽给人们带来了什么?2.大泽之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得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边说边展示关系图)过渡:同学们的认识非常到位。

正是因为人和自然是这样的一种关系,所以我们要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生,那么如何做呢?让我们再次聚焦大泽。

活动二:播放大泽山党委书记的访谈录设问:姜镇长的话告诉我们泽山人是怎样努力和泽山和谐共生呢?探讨得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贯彻了国家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开放,协调,绿色,创新和共享发展理念。

活动三:(法律之窗)在资源法中明确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环保法中规定,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

拓展:展示国际社会从《环境宣言》到去年的《昆明宣言》归纳:说明生态文明的建设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综上所学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下》第六课的主题是“建设美丽中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通过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真实,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实践中还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

此外,学生在面对环保问题时,往往感到无能为力,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环保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环保行动的实践与创新。

2.教学难点: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实体模型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途径。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可能还不够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生命,保护家园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生命,保护家园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会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命的多样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案例分析: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得出结论。

4.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5.总结提升: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6.课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共筑生命家园1.生命的多样性2.人类与自然的关系3.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同时,我还会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环保行为的实践,看他们是否真正树立起了环保意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共筑生命家园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掌握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知道绿色发展理念,明晰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要求;通过实际案例懂得如何实现绿色发展道路,并联系实际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认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态度认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重难点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教师小结:地球只有一个,我们生存的家园也只有一个。

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保护地球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

(二)讲授新课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篇师生共同分析视频,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小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人类开发和利益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索篇展示图片:2018地球卫士奖——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余村视频:《余村的过去》小组讨论:①余村的书记为什么困惑?②习近平所说的话给余村发展带来什么启示?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教师小结:习近平:一定不要走老路,不能迷恋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结论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习近平: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都是高明之举。

结论2:要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材料:2003年,按照习近平亲自启动的浙江生态省建设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当地政府提出将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并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构建生命共同体的意义,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但在生态环境、生命关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共同体的概念,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关爱他人,保护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构建生命共同体的意义,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关爱他人,主动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深入理解生命共同体的概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4.引导启发法:教师善于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生命,引出本课主题。

2.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生态环境破坏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认识到构建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讲解生命共同体的概念,阐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生命价值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环保信息较多,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

此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环保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3.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生命价值和环保意识的目的。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表和思考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表和思考题,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操练(20分钟)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环保口号创作等。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案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你从诗中可以看到哪些景色?这些景色今天还能看到吗?(2)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有几个沙场?有几个垃圾倾倒场?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怎么样?(3)你的家乡有几座山?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道路状况怎样?矿山(或者石场)周围居民的生活怎么样?教师讲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

正因为如此,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勇气、智慧和信念!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某个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

据了解,此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

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当中央环保督察组给出反馈意见后,便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2.小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材料呈现:材料一:1952年12月5日,一场浓密而有毒的大雾开始笼罩着伦敦,5天时间内至少4000人死亡,另有15万人入院治疗。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曾这样描绘伦敦的雾:“这一天,伦敦有雾。

这场雾浓重而阴沉。

有生命的伦敦,眼睛刺痛,肺部郁闷。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如何参与共建。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而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环保意识,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和自身参与的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提高实践能力。

4.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典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内容。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观点。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好讨论交流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好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4.创设相关情境,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共筑生命家园》。

2.呈现(15分钟)介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观点,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人教部编本初中道法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道法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优质教案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

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

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3.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三)建设生态文明1.材料呈现: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课题《共筑生命家园》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2.知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措施。

3.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能够提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

重点知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思考:亚马逊森林大火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提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人类破坏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重点问题: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4、怎样建设美丽中国?引出本课主题—共筑生命家园学生观看视频,根据火灾原因,谈谈亚马逊森林大火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学习塞罕坝的事迹,体会塞罕坝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塞罕坝发生的巨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师生得出结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授新课第一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思考:1.55年来,塞罕坝发生了什么变化?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塞罕坝”是历史上“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末的开围放垦加上山火不断,到解放初期,这里的原始森林已变为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

1962年,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

几代务林人战风沙、斗严寒、抗干旱,营造今天的百万亩人工林海。

55年后的今天,高岭之美浩荡重现。

2.开围放牧,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

思考:塞罕坝发生的巨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提示: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共筑的生命家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理解到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生命、环境、社会责任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生命家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命家园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共筑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如何做到关爱他人、保护环境?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材还介绍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入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美好之处,引出本课主题。

2.案例分析:呈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讨论交流:分组让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份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报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成果分享:各小组展示报告,共同总结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初三九年级政治(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附答案)【部编版适用】

初三九年级政治(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附答案)【部编版适用】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

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

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3.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三)建设生态文明1.材料呈现: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案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1、知道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和方式,把握坚持绿色发展的做法。

2、懂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必要性,学会建设生态文明。

3、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观念。

重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难点: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是什么?2、如何坚持走路色发展道路?3、走路色发展道路的意义?新课导入2017年12月5日,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

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时间里,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

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终于换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73岁的塞罕坝林场退休职工陈彦娴是林场第一批建设者中的一员,是前来内罗毕领奖的三位林场代表之一。

她说,“这将激励我们去创造新的绿色奇迹,也将激励更多的中国人行动起来,争当地球卫士、环保英雄,我们共同的家园一定会在这种激励与行动中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师: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

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终于换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又该如何鱼子让和谐相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共筑生命家园》。

知识点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性【活动设计】(1)阅读教材P79阅读感悟。

(2)阅读教材P79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问题思考】(1)阅读感悟的内容说明了什么?(2)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3)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答案提示:(1)告诉我们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与自然和谐共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视频、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好相关问题。

3.准备好实践活动的方案,以便学生进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生命和生态环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妙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3、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

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

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一. 教材分析《建设美丽中国》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共筑生命家园。

教材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课时主要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美丽中国的概念和内涵还比较模糊。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环境问题,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认识美丽中国,树立环保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美丽中国的内涵,认识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学会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培养为社会、为民族负责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美丽中国的内涵,认识到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

4.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案例:收集一些环保方面的案例。

4.视频:准备一些环保方面的视频资料。

5.实践活动:安排一次环保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引发学生对美丽中国的向往。

然后提问:什么是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