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素问·生气通天论-黄帝内经教学讲义ppt课件
7-内经-中编-生气通天论
![7-内经-中编-生气通天论](https://img.taocdn.com/s3/m/3773d5691eb91a37f1115c32.png)
生气通天》 《生气通天》篇阳气论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理论: 理论 后世重阳思想的理论滥觞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天之大宝
临床: 临床
“劳”、“损”之病,采用 “温之”之法,以补阳气 劳 温之”之法, 之病, 为先。 为先。 气血两虚或大失血之候, 气血两虚或大失血之候,也首重固护阳气当归黄芪汤 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 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等阳气 失常病症, 采取“冬病夏治” 失常病症, 采取“冬病夏治” 。
寒 邪
肉理
痈肿 善畏 惊骇 风疟
五脏 半表半 里
轻证:发热、喊出、心烦、 轻证:发热、喊出、心烦、喘渴 (二)因于暑
实为谵语
重证:前症+静则多言 重证:前症 静则多言
虚为郑声
(三)因于湿 1、初期:首如裹(湿邪阻遏清阳) 、初期:首如裹(湿邪阻遏清阳)
大筋緛短:拘 大筋緛
2、发展:湿郁化热,久而不攘 、发展:湿郁化热,
第一段 生气通天
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 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 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 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 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 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 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 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 卫气散解,此调自伤,气之削也。 卫气散解,此调自伤,气之削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b3be8e3b3567ec112d8ace.png)
精:聪慧也。精神爽慧。
-
6
三、阳气失常为病 (一)寒、暑、湿、气(风)伤阳致病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 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 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 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 气乃竭。
人气:指阳气。 气门:此处指汗孔。 形乃困薄:指形体困顿而衰薄。
-
31
★1. 论阳气日节律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 而
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阳气在一日之中有平旦阳气始生,日中阳 气旺盛,日西阳气衰减,汗孔敛闭的规律变 化。
-
32
2.保养阳气,因时养生的具体方法 ——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
2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 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 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 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1、因时之序: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序。 2、传精神:即精神专一。《内经辨言》:“传,读 为抟,聚也。”
3、服天气: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服,顺也。 4、通神明:达到天人阴阳变化协调统一。神明,指 阴阳的变化。
-
25
(一)、阳失卫外,寒邪入侵 1. 神:邪气由经腧内传五脏,扰及脏神-善畏、 惊骇
2. 形: a. 寒邪留滞经络,筋脉拘急——大偻 b. 邪气深陷经脉,气血不通-瘘(溃疡、瘘
管)温阳——阳和汤 c. 营气逆于肉理,血郁热聚为脓-痈肿 d. 自汗体弱阳虚,风寒内闭俞穴——风疟
-
26
病因 病 位 症状
《黄帝内经素问》第3章:生气通天论!
![《黄帝内经素问》第3章:生气通天论!](https://img.taocdn.com/s3/m/b900356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2.png)
《黄帝内经素问》第3章:生气通天论!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生气通天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翻译】黄帝说: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大如九州之域,小如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天气相通。
天气衍生五行,阴阳之气又依盛蟀消长而各分为三。
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那麽邪气就会伤害人体。
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根本。
【原文】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翻译】苍天之气清净,人的精神就相应地调畅平和,顺应天气的变化,就会阳气固密,虽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加害于人,这是适应时序阴阳变化的结果。
所以圣人能够专心致志,顺应天气,而通达阴阳变化之理。
如果违逆了适应天气的原则,就会内使九窍不通,外使肌肉塞,卫气涣散不固,这是由于人们不能适应自然变化所致,称为自伤,阳气会因此而受到削弱。
【原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翻译】人身的阳气,如象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
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原文】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翻译】由于寒,阳气应如门轴在门臼中运转一样活动于体内。
若起居猝急,扰动阳气,则易使神气外越。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93fe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9.png)
重点篇章
特色
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 为指导思想,注重整体调理和预防为 主。
如“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 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 虚,气门乃闭”等。
作品的影响和价值
01
02
03
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后世的中医 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五行(木、火、土、金、水) 与人体脏腑相联系,相互作用 和制约,维持人体动态平衡。
脏腑理论
脏腑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包 括心、肝、脾、肺、肾等。
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脏腑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 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因此调理脏
腑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
病因病机理论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等。
技术瓶颈。
06
结论
对《素问·生气通天论》的总结评价
理论价值
《素问·生气通天论》是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 关系,以及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这一理论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实践意义
该理论不仅为中医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还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对 于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借鉴《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理论,从调整生 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入手,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健康观念的影响
引导人们注重养生保健, 强调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现代人的健康观念仍有 启示作用。
对医学发展的贡献
为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医 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03
《素问·生气通天论》的主要观点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e709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e.png)
人体与天地之气的相通是中医养生、治疗疾 病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通过调节自身的生 气,可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身心健 康。
人体通过呼吸、饮食、皮肤等途径与 天地之气进行交换,保持内外环境的 平衡。
03 四季养生与生气通天
春季养生与肝气疏泄
春季气候特点与肝气相应
春季阳气生发,气候温暖多风,与肝气疏泄、 条达的特性相应。
调养心神,宁心静气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烦躁、焦虑等不 良情绪对心脏的损伤。
饮食调养,增苦少咸
多吃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如苦瓜、 绿茶等;少吃咸味食物以防心火过旺。
运动锻炼,适量出汗
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如游泳、慢跑 等,以促进汗液排泄,调节体温。
秋季养生与肺气收敛
秋季气候特点与肺气相应
调养呼吸,深呼吸以养肺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 注意运动安全,避免运动损伤。
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和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活质量。
学会调节情绪,遇到挫折时能够及时 调整心态。
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增进彼 此间的理解和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中药养生
中药养生注重根据个体体质和自然界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食物, 以达到调和阴阳、补益气血、延缓衰老等目的。
02 人体生气与天地之气相通
人体生气概念及特点
人体生气是指人体内的生命力,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
人体生气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 复、自我更新等特点,能够保持
身体的平衡状态。
人体生气的强弱与个体的体质、 年龄、性别、情绪等因素有关。
3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课件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9eaf2be45c3b3566ec8b57.png)
自然界
五
人
体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五 六 五 形 情 五 变
音味色化气方季
脏腑官体志声动
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
徵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肠
鼻
皮 毛
悲
哭
咳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胱
耳
骨
恐
呻
栗
二、论阳气的重要性 (一)阳气的功能特点 1. 卫外功能:“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2. 温养功能:“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二)引起阳气受伤为病的因素
1. 阳失卫外,六淫为患
因于寒— 寒主收引,阳气为寒邪所束闭—起居如惊, 神气乃浮,体若燔炭— 辛温发散,使寒从汗 解— 麻黄汤、大青龙汤之类
因于暑— 暑为阳邪,本质为火,其性酷热— 汗,烦则 喘喝,神昏谵语
因于湿—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有形,易困遏清阳,阻 滞
(四)对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 炎等, 采取“冬病夏治” 。
三、人体内阴气与阳气的相互关系
(一)生理上:阴精与阳气之间,具有互生、互用、互 制而宜保持协调的关系。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二)病理上:阴阳失和则会产生疾病,甚至引起死亡。 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共41页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共41页](https://img.taocdn.com/s3/m/55cb4c0428ea81c759f57824.png)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精读《黄帝内经》精品PPT课件
![精读《黄帝内经》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1ab72f51e79b8969022627.png)
❖ 《内经》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其内容 至精、广搏、深奥,文字简迭,用心学 习,精益求精,收益无穷,应用甚广。
❖ 《素问》王冰序文中说:“其文简,其 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至道在微, 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 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 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 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 籍。
❖ 通过这些不同注解的分折,不仅可以了 解到各注家的学术思想,而且还能培养 我们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学习《内经》不在于文理,而重在于 医理
❖ 通过文理知识来通读原文,关键是要掌握 《内经》的理论体系及其学术思想,理论观 点。在学习时,就不应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 或受到某些译文的影响你对《内经》本意理 解。必须善于发挥独立思考和分折问题的能 力,透过现象去探求其本质。如果只局限在 文字表面上的理解,或只是为了某些场合的 寻章摘句,这就失去了学习《内经》的意义。
❖ 例如“能”字,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俛仰, 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 能(耐)冬不能(耐)夏。阴胜则身寒, 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 腹满,死,能(耐)夏不能(耐)冬。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态)也。”
❖ 工具书,包括的种类很多,例如解决疑 难字、词的字典、辞典,查找陌生书名 的目录书,了解学术动态的论文索引之 类的书籍等。此外还有研究文字产生、 演变和字形结构与字义之间的关系等的 《说文解字》以及训诂学方面的书等。
❖ (二)参阅历代的注释及有关资料
❖ 由于《内经》文字古奥,旨义深精,初 学者很不易理解《内经》原文的蕴义, 特别是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共29页文档PPT共31页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共29页文档PPT共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0ab325f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7.png)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素问·生气通天论》共59页文档
![《素问·生气通天论》共5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a28d09d941ea76e59fa0433.png)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素问·生气通天论》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素问·生气通天论共41页
![素问·生气通天论共41页](https://img.taocdn.com/s3/m/9a1a00d6fc4ffe473268ab3e.png)
பைடு நூலகம்
素问·生气通天论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卫外正常,人体与外 界环境相应,健康无病。 阳气====卫气 病理:卫外失常,人体与外 界不协调,外邪侵犯而发病。
七、关于“阴平阳秘”的学术思想 “平”:均等、平衡 “秘”:秘藏保存
阴阳二者清静宁谧、媾和维系、 互藏互生,——协调统一,保持生命 活动正常。
维持“阴平阳秘”的条件: (一)、互根互用: 阴精——不断供给阳气,阳气才能发 挥其功能。 阳气——护卫于外,阴精才能守于中 而不致泄漏。 (二)、互制
一共有( 5 )句话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咕咕的歌 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 飞鸟?往上一看,一群鸽子在头上 盘旋它伸长脖子向上喊道:“鸽兄, 看样子天上数你飞得最高了吧?”
一共有( 3 )句话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 井沿上。青蛙问小鸟“你从哪里来 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 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 水喝。” 一共有( 4 )句话
府——皶痤
腠理:开泄腠理、迫津外出——汗
暑邪
心肺:暑热内扰心神、上迫于肺—
—
烦、喘喝、多言
头: 湿困清阳——首如裹
湿邪 筋: 湿热不攘、气机郁遏——
筋脉拘挛,或纵缓
皮腠:汗出见湿,阳气郁于皮里—
—
痤疿
五、情志过激、起居失节、饮食不当致伤 阳气
(一)、大怒伤肝,气血逆乱,郁积于 上而致昏厥——薄厥
(二)、过于烦劳,阳气过亢,阳亢伤 阴,久而阴精衰竭,逢夏季盛阳之气,内 外之热相合,发为煎厥。
(三)、高粱厚味,助热生痰,郁遏营 卫,易发疔疮之病。
六、本文为后世重视阳气的医学流派提 供了理论依据。
后汉、张仲景《伤寒论》论寒邪伤阳 之证,治疗重在保护、扶助阳气。
明代、张景岳《大宝论》认为“天之 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 一息真阳。”提出“阳非有余”。
标自然段和数句子的方法
简单标点使用儿歌:
• 一句话,没说完,用逗号;说完了,用句号。 • 喜怒哀乐用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 “某某人说(喊、叫、问、回答等)”后用冒号,
说的话带标点,全部引在引号里。引号就像双胞 胎,一前一后相呼应。 • 并列的词语用顿号,并列的分句用分号。 • 书报影视歌曲名,前后加上书名号。 •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用上省略号。 • 一年级的学生,句子加标点要记牢。
小白兔没有钟,不知道时间,它请小 山羊帮忙想办法。小山羊送给它三盆花。
太阳出来了,牵牛花开了,张开了小 喇叭。中午,午时花开了,张开了笑脸。 天黑了,夜来香开了,张开了小嘴轻轻地 唱歌。
这篇短文有( 2 )段话。
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去收菜。他们走到萝卜地里。羊 妈妈拔了一个萝卜。
小羊要吃萝卜叶子。羊妈妈说:“萝卜的根最好吃。” 他们走到白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棵小白菜。 小羊要吃白菜的根。 羊妈妈说:“白菜的叶子才好吃呢!” 他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羊妈妈 说:“要吃西红柿的果实呀!”
失于制约,阴阳偏胜偏衰,脱离恒定模
式,偏离正常系数,产生疾病。
(三)、突出阳气在“阴平阳秘”中的 主要地位。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一则防止外邪侵袭
阳气充盛,固护于外 二则保证阴精内守
八、列举了外感、内伤导致阴阳失调而产 生的病变。
外因:瘘、寒热、洞泄、痎疟、痿厥、 温病。
内伤:狂、痔、气逆
九、“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之说是后世“伏 邪学说”的理论依据
阳主外
平旦——阳气生 日中——阳气隆
生理活动增强, 抵抗力增强。
日西—— 阳气虚——抵抗力减
弱、生理活动减弱。
以上阳气生理活动的规律,也是人体
阳气与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相通应的反映。
据阳气消长,总结保护阳气之方法: 1、一年之中:因时之序,顺应四 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 、一日之中:顺应三时,平旦养 “生”气,日中养“长”气,日入养 “收藏”之气。
发而为病。
十、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养:“阴之所在,本在五味”,五味
化生精微滋养五脏。 伤:“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五味
太过损伤五脏,破坏五脏间相互平衡, 导致病变。
“谨和五味”是防病治疗重要法则之 一。
思考·讨论 1、试述阳气在人体的重要作用及其 失常所发生的病变。 2、如何理解“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的含义?阳气在阴阳协调中的地位如何? 3、比较煎厥与薄厥之异同。
一共有( 4)句话
有一次,王羲之外出散步,看 见路边有一个老婆婆在卖扇子。她 叫了半天,还是没有人来买扇子。 王羲之看到她那失望的样子,十分 同情她,便随手取过扇子,在上面 写了些字,叫老婆婆再拿到市场上 去卖。
一共有( 3 )句话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 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 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 次。
十、素问·生气通天论-黄 帝内经
[题 解]
生气:生命之气,此指人体内的阴阳 二气。
天:自然界 总言人体生命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 息息相通,彼此相应。
[原文内容]
一、人之阴阳与自然界之阴阳内外相通而 为生命之根本。
(一)、自然界阴阳之气清净无异常 变化,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苍 天之气清净”
(三)、昼夜消长规律
• 数句子: 句号、问号、叹号、省略号,一句 话结束要记牢。
• 自然段: 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表示一自 然段。
按标点来判 断
。!?…… 有这些标点的句子为一句话
练一练
初夏,石榴花开了。远看, 那红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近 看,一朵朵石榴花像一个个小喇 叭。淡黄色的花蕊在风中摇动, 就像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
四、阳失卫外,六淫为患 肌表:寒邪束表、阳气闭郁——体若燔炭 筋: 寒邪痹闭于背,筋失温养——大偻
寒邪 脉: 寒邪陷脉,经脉败漏——瘘 五脏:寒邪内迫、五脏神伤——善畏、 惊骇 肉里:营卫失调,血泣不通——痈肿
俞穴:俞穴以闭,邪不外达—风疟
肺: 风邪犯肺,水道通调失司——
风邪
肿(风水)
皮腠:形劳汗出,风邪外薄、寒凝玄
感而即发(冬):体若燔炭 寒
伏而后发(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感而即发(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暑 伏而后发(秋):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感而即发(秋):首如裹,筋脉拘挛或
湿
松驰
伏而后发(冬):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感而即发(春):发为寒热 风
伏而后发(夏):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即发—卫阳失常
病机
后发—脏气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