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架立筋贯通筋通长筋

合集下载

架立筋和通长钢筋的区别

架立筋和通长钢筋的区别

要弄清架立筋和通长钢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先要了解箍筋的具体含义,因为钢筋混凝土梁总要设箍筋的。

有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一般说来,梁的上部均设有负筋,不管它是受力的或是构造的。

根据受力或构造,梁设双肢箍或四肢箍。

如果是四肢箍,上、下势必有四个角点。

如果不让四个点空着,则梁上、下也须相应设有四根钢筋。

如为框架梁,梁的两端负筋为受力钢筋,在理论上,梁靠中间1/3区段,不受力或只受很小的力。

那么,梁上部的这一区段,就不用配纵向钢筋了。

可是,上面说了,箍筋又不能空摆着,就要设根数与箍筋肢数相应的构造钢筋,这些构造钢筋,直径要比受力钢筋小,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架立筋。

上面讲的架立筋中,有可能包含了所谓的通长钢筋。

通长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

当上部通长钢筋的数量少于箍筋的肢数时,就要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把箍筋空着的角点填补起来。

通长钢筋总是放在外侧,架立筋放在中间。

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

贯通筋是梁的受力钢筋,在跨中受压而在支座处承受负弯矩。

架立筋是由于钢筋根数小于箍筋的肢数时,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

03G101-1最早版本,框架梁中提的是贯通筋,新版本已改为通长筋。

大概的区别是这样的:1.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2.通长筋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因为抗震规范只对通长钢筋的配筋量做出了要求,并没有规定要同直径钢筋。

所以按新版的03G101-1就不存在通长筋和支座负筋的匹配问题(因为可以是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形成通长筋嘛)。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

捋清受力筋、架立筋、贯通筋

捋清受力筋、架立筋、贯通筋

捋清受力筋、架立筋、贯通筋1、架立筋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距,不能缺少(架立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筋。

架立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2、腰筋又称“腹筋”,它的得名是因为它的位置一般位于梁两侧中间部位而得来的,是 梁中部构造钢筋,主要是因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条连接筋 (梁侧的纵 向构造钢筋实际中又称为腰筋)。

在梁高 450mm 处,沿梁高两侧应设腰筋, 所以数量上就不会少于2根。

腰筋的最小直径为10mm ,间距不应大于200mm , 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同时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 0.3%,在梁两侧的纵向 构造钢筋(腰筋)之间还要配置拉结钢筋。

一般民用建筑的腰筋直径采用16mm 和18mm 就可以了,拉结钢筋采用?8。

3、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吊筋等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1) 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项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 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

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 的钢筋全部是受(分布(受力筋户力筋。

2)以钢筋直径区分:钢筋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

3)以布置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部的钢筋为受力筋,其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部的钢筋为分布筋,其上钢筋为受力筋。

4、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属于构造钢筋(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5、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建筑技术知识

建筑技术知识
贯通筋是梁的受力钢筋,在跨中受压而在支座处承受负弯矩。架立筋是由于钢筋根数小于箍筋的肢数时,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
03G101-1最早版本,框架梁中提的是贯通筋,新版本已改为通长筋。
大概的区别是这样的:
1.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2.通长筋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因为抗震规范只对通长钢筋的配筋量做出了要求,并没有规定要同直径钢筋。所以按新版的03G101-1就不存在通长筋和支座负筋的匹配问题(因为可以是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形成通长筋嘛)。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架立筋是构造钢筋,与通长筋不同,搭接长度只要150。
①实心砖墙、空心砖墙及石墙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嵌入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柱、梁、圈梁、挑梁、过梁及凹进墙内的壁龛、管槽、暖气槽、消火栓箱所占体积。不扣除梁头、板头、檩头、垫木、木楞头、沿缘木、木砖、门窗走头、砖墙内加固钢筋、木筋、铁件、钢管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凸出墙面的腰线、挑檐、压顶、窗台线、虎头砖、门窗套的体积亦不增加,凸出墙面的砖垛并入墙体体积内。
2、楼梯工程量计算方法
⑴楼梯的水平投影面积
现浇混凝土楼梯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计算。
“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
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

建筑中架立筋和通长筋的区别

建筑中架立筋和通长筋的区别

架立筋从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筋,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两角,这就是架立筋,从计算上没有受什么力,但实际上也受压。

用于定位的后来可以不用,无须计算,而结构架立筋则须计算。

架立筋起一定的受压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载力。

这是两个互相交叉的概念。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

要弄清架立筋和通长钢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先要了解箍筋的具体含义,因为钢筋混凝土梁总要设箍筋的。

有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一般说来,梁的上部均设有负筋,不管它是受力的或是构造的。

根据受力或构造,梁设双肢箍或四肢箍。

如果是四肢箍,上、下势必有四个角点。

如果不让四个点空着,则梁上、下也须相应设有四根钢筋。

如为框架梁,梁的两端负筋为受力钢筋,在理论上,梁靠中间1/3区段,不受力或只受很小的力。

那么,梁上部的这一区段,就不用配纵向钢筋了。

可是,上面说了,箍筋又不能空摆着,就要设根数与箍筋肢数相应的构造钢筋,这些构造钢筋,直径要比受力钢筋小,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架立筋。

上面讲的架立筋中,有可能包含了所谓的通长钢筋。

通长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梁通长筋、架立筋、贯通筋定义与区别

梁通长筋、架立筋、贯通筋定义与区别

xx长筋、架立筋、贯通筋定义与区别1、架立筋架立筋是一种构造钢筋,是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因为钢筋混凝土梁设置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梁上部钢筋在梁净跨的处就断开了,中间的距离没有纵筋,但是梁的箍筋没法固定,这种情况就需要加设架立筋。

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

架立筋的直径主要根据梁的跨度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6-2规定: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直径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2、通长筋通长钢筋是受力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

通长筋在梁上部和底部均有布置,架立筋只在梁上部布置。

通长钢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机械连接或者焊接的钢筋。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

通长筋是受力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长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

通长筋的配筋量主要根据计算确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3.4-1规定了最小配筋量: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级、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梁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通长筋与架立筋区别:1)通长筋是受力钢筋,而架立筋是不受力的;2)通长筋是框架梁(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的要求,架立筋是非抗震梁的要求(抗震梁在通长筋的量以外也可用架立筋);3)通长筋可采用搭接、机械连接或者焊接,架立筋采用搭接;4)通长筋在梁上部和底部均有布置,架立筋只在梁上部布置;5)通长筋搭接长度按规范的搭接要求,架立筋搭接长度一般为150-250。

架立筋与通长筋的区别

架立筋与通长筋的区别

1、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

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

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

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

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钢筋基础知识

钢筋基础知识

1、通长钢筋就是指在所标的区段内通长设置,直径可以不相同,可以采用搭接连接形式,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个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抗拉强度,而且两端应按受拉锚固的钢筋。

2、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3、构造筋: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4、架立筋主要是梁中固定间距和受力筋位置所配置的钢筋。

5、受力筋:通过力学结构计算,对受弯剪压扭拉等受力部位或构件配置的钢筋,主要用来承受荷载,满足结构功能。

6、分布筋:设置在现浇板中,用来固定受力钢筋,抵抗在计算时忽略的弯矩和各种不确定内力,这就是属于构造钢筋。

7、负筋: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

8、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构件(梁或者柱)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

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 时,不宜小于8mm。

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

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下料的计算方法: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建筑中钢筋分类及作用

建筑中钢筋分类及作用

架立筋和吊筋的主要区别是:他们的形状(如图)和作用都不一样。

1、架立筋: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距,不能缺少。

(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1)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2)架立筋的作用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

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设有支承。

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2、吊筋:吊筋是将作用于混凝土梁式构件底部的集中力传递至顶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形状如元宝,又称为元宝筋。

(1)在连续梁中,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在负弯矩作用下截面上部处于受拉区使混凝土出现裂缝,故可以在主梁上用附加钢筋或吊筋。

吊筋设置于集中荷载处,以增强局部抗剪能力,如主次梁交接处的主梁设置吊筋,或梁生柱处的梁设置吊筋。

(2)吊筋的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破坏,将该集中力传递到梁顶部,同时使梁体的材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生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总而言之,吊筋作用对抗剪有利。

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吊筋等。

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向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

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

-以钢筋直径上来区分:钢筋的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以布置上来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钢筋的种类

钢筋的种类

..钢筋的种类:受力筋、负筋、正筋、散布筋、结构筋、箍筋、架立筋、通长筋、贯串筋、拉结筋、拉筋、腰筋、吊筋、加腋筋、交叉钢筋、锚筋、马凳筋等。

受力筋:受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受弯、压、拉等基本构件配置的主要用来蒙受由荷载惹起的拉应力或许压应力的钢筋,其作用是使构件的承载力知足结构功能要求。

蒙受拉应力的平常称为纵向受拉钢筋、受拉钢筋,蒙受压应力的平常称为纵向受压钢筋、受压筋,统称受力筋。

负筋 :就是负弯距钢筋,弯矩的定义是下部受拉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层钢筋在支座地点依照受力一般为上部受拉,也就是蒙受负弯矩,所以叫负弯钢筋。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应当是只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有的也叫扁担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就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梁或板的面筋就是负筋)。

腰筋:又称“腹筋” ,他的得名是由于他的地点一般位于梁的两侧中间部位而得来的,是梁中部结构钢筋,主假如由于混凝土缩短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的竖向裂痕,同时梁太高时,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

拉筋:在梁高 450mm ,就应沿梁高两侧应设腰筋,所以数量上就不会少于 2 根。

腰筋的直径最小的直径为 10mm ,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同时面积配筋率不应毛毛雨百分之 0.3 ,在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之间还要配置拉结钢筋。

一般民用建筑的腰筋直径用16 和 18 就能够了,拉近用圆8.箍筋:用来知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系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其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地点而使梁内各样钢筋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是梁和柱抵挡剪力配置的环形(自然有圆形的和矩形的)钢筋,是口字型的,将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固定起来,同时抵挡剪力。

吊筋:吊筋的作用是用于梁的某部碰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的损坏,同时使梁体的资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部署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备该部位产出过大的裂痕,惹起结构的损坏。

贯通筋架立筋

贯通筋架立筋

贯通筋:有时也指通长筋,一直穿过多跨,中间接头需要绑扎或机械连接,质量却有保证时,也可用焊接。

支座负筋:此类钢筋往往伸入相邻跨1/3处截断,不是贯通筋多数时也是受力筋,一般在梁上部跨中布置,应原位标注。

架立筋:梁的支座是柱子,梁是线性构建,故其受到线性荷载,在荷载作用下梁产生弯矩,产生的效果是梁下部的钢筋受拉,上部受压,因为砼是抗压较强受拉较弱的构建,所以在梁中钢筋和砼共同受力,使得梁底部钢筋抗拉,梁上部砼受压,而在梁的支座处,由于柱子的支座作用,导致梁在支座附近产生负弯矩,也就是上部受拉下部受压,所以梁中间上部就不必配置太多钢筋,钢筋在梁净跨1/3处截断(支座负筋)。

但是钢筋断了,箍筋不能断,因为箍筋是绑扎在主筋上的,所以这时候就把该部位靠近两边支座的钢筋连接上,起到固定、架起箍筋的作用,这就是“架立筋”。

也就是指梁上部连接两支座负弯矩钢筋的连接的、起稳固箍筋的作用的构造钢筋。

计算时不考虑受力,一般与支座负筋搭接长度≥15d或≥150mm,仅为满足箍筋肢数要求,保证梁的整体性,纸上不需要标注。

例如2B22+(4B20)括号里面的叫做架立筋。

如何从第54页的图上看出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构造?1、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构造在第54页的图上看不出来。

2、在第54页图的标题下面有题注:“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

有人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当梁上部无通长筋时,架立筋搭接长度按LlE计算。

是不是这样呢?1、先解答第一个问题。

03G101-1图集第54页图中“Ln/3”处的搭接点,既是上部通长钢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点,又是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点。

二者并不混淆,也不矛盾。

不少人提出此类问题,都是由于对画图规则(“视图”)和钢筋的工程结构(钢筋的位置)不甚了解所至。

从钢筋的位置来讲,梁的两根上部通长钢筋都位于箍筋的两个顶角,如果画出梁的“俯视图”,则是在梁的两侧;而架立筋则在梁的当中位置。

详解混凝土梁通长筋、架立筋和贯通筋

详解混凝土梁通长筋、架立筋和贯通筋

详解混凝土梁通长筋、架立筋和贯通筋、架立筋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形成钢筋骨架、实际不参与受力的钢筋,称为架立筋。

2、通长筋的作用通长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混凝土规范》(2010版)条文说明,11.3.7~11.3.9 沿梁全长配置一定数量的通长钢筋,是考虑到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可能出现的移动。

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都配置有这部分钢筋。

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梁顶负弯矩。

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主要根据受力确定,其次还需满足《混凝土规范》(2010版)11.3.7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面积)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3、贯通筋贯通筋是03G101-1之前版本中提出的概念,梁的受力钢筋,在跨中受压而在支座处承受负弯矩。

4、三者之间的区别1)在整根梁中的分布长度不一样贯通筋和通长筋均贯通整根梁,而架立筋可只布置在连续梁中的某一跨,甚至只布置在某一跨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2)钢筋直径不同贯通筋和通长筋均为受力筋,其直径大小与外力大小有关,且与抗震构造要求相关。

而构造筋由于不参与受力,直径较小,一般为12mm(砼规9.2.6)。

3)连接时对钢筋直径是否相同要求不一样通长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因为《混凝土规范》(2010版)条文说明提到,通长筋并不意味着不允许这部分钢筋在适当部位设置接头。

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4)搭接长度不一样架立筋是构造钢筋,搭接长度只要150。

而通长筋之间的搭接长度满足规范构造要求。

5、通长筋的数量如何确定?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首先根据受力确定。

架立筋、贯通筋、通长筋的概念

架立筋、贯通筋、通长筋的概念

架立筋、贯通筋、通长筋的概念架立筋、贯通筋、通长筋的概念提要:上面讲的架立筋中,有可能包含了所谓的通长钢筋。

通长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架立筋、贯通筋、通长筋的概念要弄清架立筋和通长钢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先要了解箍筋的具体含义,因为钢筋混凝土梁总要设箍筋的。

有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一般说来,梁的上部均设有负筋,不管它是受力的或是构造的。

根据受力或构造,梁设双肢箍或四肢箍。

如果是四肢箍,上、下势必有四个角点。

如果不让四个点空着,则梁上、下也须相应设有四根钢筋。

如为框架梁,梁的两端负筋为受力钢筋,在理论上,梁靠中间1/3区段,不受力或只受很小的力。

那么,梁上部的这一区段,就不用配纵向钢筋了。

可是,上面说了,箍筋又不能空摆着,就要设根数与箍筋肢数相应的构造钢筋,这些构造钢筋,直径要比受力钢筋小,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架立筋。

上面讲的架立筋中,有可能包含了所谓的通长钢筋。

通长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

当上部通长钢筋的数量少于箍筋的肢数时,就要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把箍筋空着的角点填补起来。

通长钢筋总是放在外侧,架立筋放在中间。

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

贯通筋是梁的受力钢筋,在跨中受压而在支座处承受负弯矩。

架立筋是由于钢筋根数小于箍筋的肢数时,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

03G101-1最早版本,框架梁中提的是贯通筋,新版本已改为通长筋。

大概的区别是这样的:1.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2.通长筋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因为抗震规范只对通长钢筋的配筋量做出了要求,并没有规定要同直径钢筋。

钢筋的种类

钢筋的种类

钢筋的种类:受力筋、负筋、正筋、分布筋、构造筋、箍筋、架立筋、通长筋、贯通筋、拉结筋、拉筋、腰筋、吊筋、加腋筋、交叉钢筋、锚筋、马凳筋等。

受力筋:受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受弯、压、拉等基本构件配置的主要用来承受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者压应力的钢筋,其作用是使构件的承载力满足结构功能要求。

承受拉应力的通常称为纵向受拉钢筋、受拉钢筋,承受压应力的通常称为纵向受压钢筋、受压筋,统称受力筋。

负筋:就是负弯距钢筋,弯矩的定义是下部受拉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层钢筋在支座位置根据受力一般为上部受拉,也就是承受负弯矩,所以叫负弯钢筋。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应该是只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有的也叫扁担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就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梁或板的面筋就是负筋)。

腰筋:又称“腹筋”,他的得名是因为他的位置一般位于梁的两侧中间部位而得来的,是梁中部构造钢筋,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的竖向裂缝,同时梁太高时,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

拉筋:在梁高450mm,就应沿梁高两侧应设腰筋,所以数量上就不会少于2根。

腰筋的直径最小的直径为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同时面积配筋率不应小雨百分之0.3,在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之间还要配置拉结钢筋。

一般民用建筑的腰筋直径用16和18就可以了,拉近用圆8.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环形(当然有圆形的和矩形的)钢筋,是口字型的,将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固定起来,同时抵抗剪力。

吊筋:吊筋的作用是用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的破坏,同时使梁体的材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出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

贯通筋:是只贯通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受力筋、架立筋、贯通筋、拉结筋怎么区分

受力筋、架立筋、贯通筋、拉结筋怎么区分

受力筋、架立筋、贯通筋、拉结筋怎么区分1、架立筋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距,不能缺少。

(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2、腰筋又称“腹筋”,他的得名是因为他的位置一般位于梁两侧中间部位而得来的,是梁中部构造钢筋,主要是因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条连接筋(梁侧的纵向构造钢筋实际中又称为腰筋)在梁高450mm,就应沿梁高两侧应设腰筋,所以数量上就不会少于2根。

腰筋的直径最小的直径为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同时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百分之0.3,在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之间还要配置拉结钢筋。

一般民用建筑的腰筋直径用16和18就可以了,拉筋用圆8。

3、受力筋4、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吊筋等。

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项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

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

以钢筋直径上来区分:钢筋的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以布置上来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4、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属于构造钢筋。

(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5、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贯通筋、架立筋和通长筋的含义与区别

贯通筋、架立筋和通长筋的含义与区别

贯通筋、架立筋和通长筋的含义与区别
1.贯通筋包含通长筋和架立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2.通长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3.架立筋是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力筋也有贯通的。

架立筋是梁上部钢筋在梁净跨的1/3处就断开了,中间的1/3距离没有纵筋,但是梁的箍筋没法固定,这种情况就需要加设架立筋,一般为直径14的钢筋。

4.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

5.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连。

角部纵筋写加号前面,架立筋写加号后面括号内。

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例如:2B22用于双肢箍;2B22+(4B12)用于6支箍,其中2B22为通长筋,4B12为架立筋。

6.大部分设置架立筋的情况有两种:箍筋肢数多于通长筋时需设置,省钢筋不设通长筋而采用架立筋。

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

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

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
通长筋和架立筋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两种钢筋,它们在混凝土结构中
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这两种钢筋的标注
十分重要。

通长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沿着一定方向布置的钢筋,它们通常被用
来承受水平荷载。

在标注通长筋时,需要注明其直径、间距、长度等
参数。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布置通长筋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要求,以保证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架立筋则是指垂直于通长筋的钢筋,它们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结构的
抗压能力。

在标注架立筋时,需要注明其直径、间距、长度等参数,
并且应注意其与通长筋之间的交错布置关系。

除了以上基本参数外,在标注通长筋和架立筋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标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 标注应清晰明了,以便工人能够正确理解并按照标注进行施工;
3. 标注应考虑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避免出现过于密集或
过于稀疏的钢筋布置。

在实际施工中,标注通长筋和架立筋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合理、准确地标注这些钢筋,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标注通长筋和架立筋,并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受力筋、架立筋、贯通筋,筋筋分不清?我帮你捋一捋

受力筋、架立筋、贯通筋,筋筋分不清?我帮你捋一捋

受力筋、架立筋、贯通筋,筋筋分不清?我帮你捋一捋1、架立筋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距,不能缺少(架立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筋。

架立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

2、腰筋又称“腹筋”,它的得名是因为它的位置一般位于梁两侧中间部位而得来的,是梁中部构造钢筋,主要是因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条连接筋(梁侧的纵向构造钢筋实际中又称为腰筋)。

在梁高450mm处,沿梁高两侧应设腰筋,所以数量上就不会少于2根。

腰筋的最小直径为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同时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在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之间还要配置拉结钢筋。

一般民用建筑的腰筋直径采用16mm和18mm就可以了,拉结钢筋采用Ø8。

3、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吊筋等。

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1)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项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

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

2)以钢筋直径区分:钢筋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

3)以布置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部的钢筋为受力筋,其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部的钢筋为分布筋,其上钢筋为受力筋。

4、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属于构造钢筋(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5、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架立筋和通长钢筋

架立筋和通长钢筋

要弄清架立筋和通长钢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先要了解箍筋的具体含义,因为钢筋混凝土梁总要设箍筋的。

有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一般说来,梁的上部均设有负筋,不管它是受力的或是构造的。

根据受力或构造,梁设双肢箍或四肢箍。

如果是四肢箍,上、下势必有四个角点。

如果不让四个点空着,则梁上、下也须相应设有四根钢筋。

如为框架梁,梁的两端负筋为受力钢筋,在理论上,梁靠中间1/3区段,不受力或只受很小的力。

那么,梁上部的这一区段,就不用配纵向钢筋了。

可是,上面说了,箍筋又不能空摆着,就要设根数与箍筋肢数相应的构造钢筋,这些构造钢筋,直径要比受力钢筋小,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架立筋。

上面讲的架立筋中,有可能包含了所谓的通长钢筋。

通长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

当上部通长钢筋的数量少于箍筋的肢数时,就要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把箍筋空着的角点填补起来。

通长钢筋总是放在外侧,架立筋放在中间。

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

贯通筋是梁的受力钢筋,在跨中受压而在支座处承受负弯矩。

架立筋是由于钢筋根数小于箍筋的肢数时,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

03G101-1最早版本,框架梁中提的是贯通筋,新版本已改为通长筋。

大概的区别是这样的:1.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2.通长筋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因为抗震规范只对通长钢筋的配筋量做出了要求,并没有规定要同直径钢筋。

所以按新版的03G101-1就不存在通长筋和支座负筋的匹配问题(因为可以是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形成通长筋嘛)。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

造价人员应区分钢筋的称呼

造价人员应区分钢筋的称呼

造价人员应区分钢筋的称呼我们在结施图上看到一片片的钢筋配筋图,各种钢筋因位置或是作用不同而产生很多种称呼。

今天我把我所知道的作个小结分享给大家。

架立筋和贯通筋有什么区别?在钢筋布置上,架立钢筋是布置本跨的1/3.也就是说,本跨梁存在左右支座钢筋.通长钢筋是全长布置架立筋从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筋,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两角,这就是架立筋,从计算上没有受什么力,但实际上也受压。

用于定位的后来可以不用,无须计算,而结构架立筋则须计算。

架立筋起一定的受压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载力。

这是两个互相交叉的概念。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

负筋:就是负弯矩钢筋,弯矩的定义是下部受拉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层钢筋在支座位置根据受力一般为上部受拉,也就是承受负弯矩,所以叫负弯矩钢筋。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应该是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

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

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梁或板的面筋就是负筋)拉结筋:在无法同时施工的两个或多个构件之间预留的起拉结作用的钢筋就是拉结筋。

贯通筋和通常筋的概念和区别

贯通筋和通常筋的概念和区别

贯通筋和通常筋的概念和区别一、贯通筋的概念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立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立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立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立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的是架立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

二、通长筋的概念“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接长且两端不一定在端支座锚固的钢筋。

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地震作用下弯矩的方向可能顺时针也可能逆时针),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通长筋可分为受力筋和分布筋,两者作用不同。

受力筋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分布筋作用主要是防止板面温度裂缝。

三、贯通筋和通长筋的区别通长筋是抗震构造要求,他是受力筋,可以采用搭接连接形式,直径可以不相同,搭接长度满足ln,而贯通筋可以受力可以不受力,可以指通长筋也可以是架立筋起骨架作用,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详细讲解1、架立筋架立筋是一种构造钢筋,是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因为钢筋混凝土梁设置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梁上部钢筋在梁净跨的1/3处就断开了,中间的1/3距离没有纵筋,但是梁的箍筋没法固定,这种情况就需要加设架立筋。

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架立筋的直径主要根据梁的跨度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架立筋、贯通筋、通长筋?
要弄清架立筋和通长钢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先要了解箍筋的具体含义,因为钢筋混凝土梁总要设箍筋的。

有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一般说来,梁的上部均设有负筋,不管它是受力的或是构造的。

根据受力或构造,梁设双肢箍或四肢箍。

如果是四肢箍,上、下势必有四个角点。

如果不让四个点空着,则梁上、下也须相应设有四根钢筋。

如为框架梁,梁的两端负筋为受力钢筋,在理论上,梁靠中间1/3区段,不受力或只受很小的力。

那么,梁上部的这一区段,就不用配纵向钢筋了。

可是,上面说了,箍筋又不能空摆着,就要设根数与箍筋肢数相应的构造钢筋,这些构造钢筋,直径要比受力钢筋小,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架立筋。

上面讲的架立筋中,有可能包含了所谓的通长钢筋。

通长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

当上部通长钢筋的数量少于箍筋的肢数时,就要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把箍筋空着的角点填补起来。

通长钢筋总是放在外侧,架立筋放在中间。

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

贯通筋是梁的受力钢筋,在跨中受压而在支座处承受负弯矩。

架立筋是由于钢筋根数小于箍筋的肢数时,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

03G101-1最早版本,框架梁中提的是贯通筋,新版本已改为通长筋。

大概的区别是这样的:
1.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2.通长筋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因为抗震规范只对通长钢筋的配筋量做出了要求,并没有规定要同直径钢筋。

所以按新版的03G101-1就不存在通长筋和支座负筋的匹配问题(因为可以是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形成通长筋嘛)。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

架立筋是构造钢筋,与通长筋不同,搭接长度只要150。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

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
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
■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
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
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
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
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
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
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
■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
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
钢筋。

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
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
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
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
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
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

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
■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

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

●梁问题(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


■答梁问题(2):laE是直锚长度标准。

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

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
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梁问题(3):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
“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
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


然而在后面两本图集中,这一条不见了,但“图4.2.4a”依然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
行原位标注的实例。

再以《03G101图集》的“图4.2.7”为例,在KL3、KL4、KL5的中间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法还是很适用的。

建议在《03G101图集》中,肯定《96G101图集》“原位标注”中的“第4条”。

■答梁问题(3):应该在03G101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