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唯物主义之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观唯物主义,还是实践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唯物主义之比较

袁泉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邮编400715

【摘要】: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思考人的活动与现实世界关系的逻辑基点,将以往哲学从抽象上谈论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的关系,变为从人的实践活动以及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发展的感性世界来把握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这样的唯物主义,我们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关键字】:直观唯物主义实践实践唯物主义

受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近代唯物主义的研究以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为基础,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因此马克思把近代唯物主义称为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然而,旧唯物主义的这种主、客体相分离的研究方法,必然在面对由于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时,陷入人与环境二律背反的两难境地,这是直观唯物主义局限的必然结果,直观唯物主义把社会生活当作一个“给定”的对象,一个外部的、静止的对象加以研究,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困境。这表明,自然科学中主体、客体想分离的方法原则不适用于社会历史现象的研究,因此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哲学,致力于在唯心主义框架内克服主体和客体的对立,于是,费希特诉诸于大写的“我”,而黑格尔则设定了既是实体又是绝对主体的“绝对观念”作为其哲学体系的出发点。

一、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历史性突破及局限

(一)历史性突破

费尔巴哈认为,要实现主体与客体在社会历史中的统一,关键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费尔巴哈把黑格尔抽象思辩所表达的东西还原为真实的存在,用“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从现实的人出发,将人从理性世界重新带会到感性世界,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把形而上学的绝对精神归结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从而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同时也巧妙地拟订了对黑格尔的思辩以及一切形而上学的批判的基本要点。”[1]此外,

费尔巴哈针对黑格尔用绝对精神否定感性存在进行了批判,认为在黑格尔那里“物质是精神的自我异化。所以物质本身就获得了精神和理性;但同时它又被看作不实在的、不真实的本质,因为只有从这种异化中复生的本质,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具有真正形式的本质。可见,自然的、物质的、感性的世界在这里所遭到的否定,就跟被原罪所败坏的自然在神学中所遭到的否定是一样的。”[2]这里费尔巴哈说的感性世界,已经不是原来英法唯物主义者说的那个与人相对立的感性自然界,而是人本身的感性存在和感性生活;也不是与人相对立的对象世界,而是与人相统一的生活世界。因此,费尔巴哈将现实的人作为其唯物主义的基础,试图把他的唯物主义引向社会生活领域,这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突破和超越。

(二)局限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一样,在本体论上仍然是从抽象性上谈问题,把世界看成是两个实体:自然和人。费尔巴哈谈论的自然界不是他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而是抽象的自然界,只是从客体方面或者说是从直观上理解自然界,把自然当作感性对象,没有从主体性上也就是没有从实践出发理解自然,没有把自然当作人生活于其间的、受人的感性活动影响的自然。而费尔巴哈说的人也不是现实的人,而是抽象的人,不仅拖着德国庸人的“辫子”,而且拖着整个旧哲学的“辫子”。费尔巴哈说的人是单个的人,他认为“现实的人类活动也就是一群单个的人的活动。”[3]这是因为他把人看成是抽象的存在、类存在,他不理解人的真正本质是实践的,人其实是受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制约的,他不懂得人在从自然到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也不懂得人将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的中介性作用,即没看到人通过对象化活动给自然打上人的烙印。归根结底,是因为费尔巴哈不懂得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恩格斯说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是“半截子”的唯物论,一进入历史领域就会陷入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局限性在于“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4]

二、不能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化

(一)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等同于一般唯物主义

我们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传播者那里,听到的最流行的说法就是,马克思哲学是批判的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即唯物论)而形成的。这种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一般唯物主义等同起来的观点,是非常站不住脚的。首先,马克思的唯物论正是在对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前提和基础上的批判上建立起来的。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前提和基础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分离的抽象的自然观,是站在自然之外观自然,马克思对这种自然观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种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在其中生活的那个自然界,也不是那个除去在澳洲新出现的一些珊瑚岛以外今天在任何地方都不再存在的、因而对费尔巴哈说来也是不存在的自然界。”[5]也就是说,马克思新唯物主义颠覆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前提,即将抽象的、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分离的自然界转变为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发展的现实的自然界,马克思称其为“人化自然”。马克思本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的表达了他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之间的本质差别:“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6]所以,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是以实践活动为其根本特征的的唯物主义,不能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等同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

(二)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等同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

这种对马克思新哲学的误解主要来自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一部分人,将全部马克思哲学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化,以弗洛姆为代表,他们认为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的成熟时期的著作(否认该手稿是马克思青年时候的著作,当时马克思在很大程度上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以篇概全,既不承认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又不承认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本质差别;另外一部分人,将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等同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以阿尔都塞为代表,他在反对把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的同时,却把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等同起来。尽管,马克思在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还受到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