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上课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22张PPT)
都说“革命之士”多豪迈,请结合资料链接,说说为什么身为现代 作家、革命战士的郁达夫也像古人一样“逢秋悲寂寥”,笔下的故都之 秋一片“清”“静”“悲凉”呢?明确:“言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郁达夫笔下的秋“清”“静”“悲 凉”,正是他内心情感的写照,也是他不自觉地“以情驭景”的结果。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当局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连年大战,民不聊生, 导致他思想苦闷。②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使然。郁达夫三岁丧父,两次婚变,两次丧子,体 验了生活更多的艰辛,养成了忧郁、沉寂的性格。在日本十年的生活又使他饱受屈 辱和歧视,为他增添了更多的苦闷。③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所致。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 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通世文学”;作者认为,对于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 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故都的 秋姿、秋色、秋味,交融着郁达夫个人的不幸遭际、心路委曲。在作者心中,“悲 凉”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更是他整个人生的感受,时代的写照。
三、细读文本,揣摩情感赏析下列句子,品味其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 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 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 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 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 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 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 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 不愧杀!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 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 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 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三、细读文本,揣摩情感赏析下列句子,品味其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 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 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 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 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 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 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 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 不愧杀!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 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 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 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故都的秋》ppt课件23张
参考板书
北国之秋——南国之秋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比
黄酒 味柔 —— 白干 味烈
喻
稀饭 味浅 —— 馍馍 味深
喻 体
鲈鱼 味清 ——大蟹 味浓
味
黄犬 范围小——骆驼 范围广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烘托 南国之秋:慢、润、淡
4、相当于文本中记叙、抒情的文字,第12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有何用意?找出段落中的表达作者主旨的句子。
2、文章的标题是“故都的秋”,为何要写“江南之秋” 呢?采用了怎样写法?
写江南之秋与故都的秋形成对比,以江南之秋反衬北国之秋的特色, 突出北国之秋更有味,有意境,有姿态,表达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 热爱与向往之情。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3、阅读文本13段,思考这一段语言有什么特点?采用了哪些修 辞手法?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眼中的故都的秋秋意特别清、特别 静、特别悲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实的苦闷和难以言讲的 寂寞这样的心境的真实流露。 故都的秋景原本无感情的景物染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内外 和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产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诗情画意。
活动三:再度赏析
1、阅读文本第二段,思考作者在第二段写了“江南之秋” 的什么特点?(用原文语句回答)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秋槐落蕊
请同学们找出所写之人、事、物、景 标出表现情感的词语,注意一些动词 形容词。从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像花而又不是花
“铺得 ”
“
,声音也没有”“极 极ຫໍສະໝຸດ 落蕊、“一条条”“ ”“清闲”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
的”
有点儿落寞 深沉
秋蝉残嘶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写“秋蝉”文字, 从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故都的秋》ppt课件34张
静
觉得落寞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扫帚痕迹
清
悲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以蝉鸣声“衰弱”却也能被听到,以动衬静,反衬北国之秋的“清静”,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牵动作者心魂,加“浓”了秋味。
秋蝉鸣残图
秋雨话凉图
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赴日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编《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秋院晨景图(3段)
秋雨话凉图(7-10段)
秋蝉鸣残图(5段)
秋日胜果图(11段)
秋院晨景图
秋色:碧空 青天 蓝朵 灰沉沉 青布 淡绿微黄 秋声:驯鸽的飞声 帚声 衰弱的蝉声 风雨声 悠闲的人声
冷
静
环境清幽、萧瑟
Hale Waihona Puke 情感孤寂、落寞秋槐落蕊图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郁达夫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觉得落寞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扫帚痕迹
清
悲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以蝉鸣声“衰弱”却也能被听到,以动衬静,反衬北国之秋的“清静”,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牵动作者心魂,加“浓”了秋味。
秋蝉鸣残图
秋雨话凉图
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赴日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编《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秋院晨景图(3段)
秋雨话凉图(7-10段)
秋蝉鸣残图(5段)
秋日胜果图(11段)
秋院晨景图
秋色:碧空 青天 蓝朵 灰沉沉 青布 淡绿微黄 秋声:驯鸽的飞声 帚声 衰弱的蝉声 风雨声 悠闲的人声
冷
静
环境清幽、萧瑟
Hale Waihona Puke 情感孤寂、落寞秋槐落蕊图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郁达夫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故都的秋》优秀课件PPT课件
思维能力。
结合实际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观察秋天景色,体验秋天氛围, 更好地理解《故都的秋》中所描 绘的秋天景色和所表达的情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故都的秋的影响与评价
故都的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 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 里程碑。
02
故都的秋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散文的经 典之一,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故都的秋对后世的影响
故都的秋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许多作家都受到了它的启 发和影响。
故都的秋的主题思想
01
02
03
对故乡的眷恋
通过对故都秋景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 眷恋之情。
对生命的感慨
通过对秋天特有的景物和 氛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 对生命无常和短暂的感慨。
对自然的敬畏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 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敬畏之情。
故都的秋的修辞手法
比喻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像 喇叭一样的牵牛花”、“像橄榄一样 的枣子树”,使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 形象。
故都的秋的背景
•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作品,创作于1934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故 都的秋通过描绘北平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故都的秋的作者介绍
• 郁达夫(1896-194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浙江富阳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郁达夫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结合实际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观察秋天景色,体验秋天氛围, 更好地理解《故都的秋》中所描 绘的秋天景色和所表达的情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故都的秋的影响与评价
故都的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 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 里程碑。
02
故都的秋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散文的经 典之一,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故都的秋对后世的影响
故都的秋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许多作家都受到了它的启 发和影响。
故都的秋的主题思想
01
02
03
对故乡的眷恋
通过对故都秋景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 眷恋之情。
对生命的感慨
通过对秋天特有的景物和 氛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 对生命无常和短暂的感慨。
对自然的敬畏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 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敬畏之情。
故都的秋的修辞手法
比喻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像 喇叭一样的牵牛花”、“像橄榄一样 的枣子树”,使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 形象。
故都的秋的背景
•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作品,创作于1934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故 都的秋通过描绘北平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故都的秋的作者介绍
• 郁达夫(1896-194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浙江富阳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郁达夫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故都的秋》ppt课件35张
“故都”表明作者写作的地点,指“北平”, 但是作者不说北平的秋天,说“故都”,是要表达深切的眷恋之意。
“秋”是作者全文描写的内容,描写的核心。
“故都”与“秋”结合在一起, 题目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故都 的秋
请用文章语言概括北国秋天与南国秋天的特点
☆北国之秋:来得清,来 得静,来得悲凉。
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 是故都赏景的心态,更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折去( zhé ) 落蕊( ruǐ ) 平仄( zè ) 嘶叫( sī ) 陪衬( chèn ) 廿四桥( niàn )
一椽(chuán ) 落寞( luò ) 岐韵( qí ) 橄榄( lǎn ) 夹袄( ǎo ) 潭柘寺( zhè )
灰沉沉的天(灰色) • 青布单衣 • 枣树(淡绿微黄)
冷色
(冷色调给人以冷清、 萧瑟、落寞之感。)
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 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为了形象地说明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的特点 。“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之秋秋味平淡,北
向往
秋晨院落 秋槐落蕊
观秋色:清
故
记叙
秋蝉残鸣 听秋声:静
品味
都 的 秋
分写 (3—11段)
秋雨话凉 秋日胜果 人皆感秋
品秋味:悲凉
议论
中国文人尤甚
赞美
非到北方不可
总写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12—13段) 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眷恋
☆南国的秋:草木凋得慢, 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故都的秋》ppt课件34张
第二,也跟作家 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
第三,还跟作家的 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时代环境
个人气质
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秋槐落蕊
清、
秋槐、落蕊、扫帚的条纹
静、悲凉
清、静、悲凉
喜爱及淡淡的悲凉
填鸭式阅读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清、静既是 描写,又是 ,而悲凉则更多是 。
小 结
情
景
交
融
清、静、悲凉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
鸽、牵牛花、秋草等
破屋、浓茶、碧天、训
清、静
对秋
晨小院的喜爱与淡淡的忧伤
秋晨小院
清、静、悲凉
、悲凉
填 鸭 式 阅 读
比较鉴赏
改:租人家一间房屋来住着,早上起来,倒一杯白开水,坐在院子里,你也能看到天色,听得到鸽子的飞声。
改:从槐树叶底,朝东数着日光,或在墙壁腰中,对着喇叭花似的牵牛花,也能够感觉到秋意。
中国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能感受得彻底。
北方秋的深味可以用文中哪几个词来概括?请大家齐读第一段,边读边在文中用笔圈点出来。
清 静 悲凉
这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中心句,主旨句,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全文奠定情感基调。
任务活动一 读一读 说一说
请给“清、静”组词。
清:清新、清丽、清爽、清幽、清闲、冷清、凄清······
1
--------走进中国文人笔下的秋
着意绘秋景,闲笔出真情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秋是清新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秋是绚烂的。
第三,还跟作家的 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时代环境
个人气质
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秋槐落蕊
清、
秋槐、落蕊、扫帚的条纹
静、悲凉
清、静、悲凉
喜爱及淡淡的悲凉
填鸭式阅读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清、静既是 描写,又是 ,而悲凉则更多是 。
小 结
情
景
交
融
清、静、悲凉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
鸽、牵牛花、秋草等
破屋、浓茶、碧天、训
清、静
对秋
晨小院的喜爱与淡淡的忧伤
秋晨小院
清、静、悲凉
、悲凉
填 鸭 式 阅 读
比较鉴赏
改:租人家一间房屋来住着,早上起来,倒一杯白开水,坐在院子里,你也能看到天色,听得到鸽子的飞声。
改:从槐树叶底,朝东数着日光,或在墙壁腰中,对着喇叭花似的牵牛花,也能够感觉到秋意。
中国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能感受得彻底。
北方秋的深味可以用文中哪几个词来概括?请大家齐读第一段,边读边在文中用笔圈点出来。
清 静 悲凉
这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中心句,主旨句,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全文奠定情感基调。
任务活动一 读一读 说一说
请给“清、静”组词。
清:清新、清丽、清爽、清幽、清闲、冷清、凄清······
1
--------走进中国文人笔下的秋
着意绘秋景,闲笔出真情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秋是清新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秋是绚烂的。
《故都的秋》ppt课件
自由赏析另外四幅画,品味故都的秋。提示: 用“我从……的描写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 点”的形式表述。
示例:我从秋槐的落蕊中品出了秋的凄清; 我从秋蝉的残鸣声中品出了秋的寂静; 我从秋雨的忽来忽去中品出了秋的凄凉; 我从都市闲人的互答中品出了秋的清闲; ……
秋槐落蕊图
思考与探讨
•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只能感 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问题探究
3.阅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北国的秋”与“南 国的秋”各有什么特点?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4、小组合作: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描绘了 几幅秋景?用绘画方式,将文本描绘出来,并分 别给每幅秋景图命名,各小组展示并分享绘画作 品。
五幅图景
清晨品秋图 秋槐落蕊图 秋蝉残鸣图 秋雨话凉图 庭院秋果图
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 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
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 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生活使他饱受 屈辱和歧视;
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 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 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思考与探讨
作者多次写南国之秋,还写了最让作者 思念的北国之景,有何作用?
郁达夫与孙荃(原配) 郁达夫与夫人王映霞
郁达夫在苏门答腊最后的寓所
郁达夫北京故居(前海北沿11号院)
写作背景
从1921年到1933年间,郁达夫积极参加左翼文 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郁达 夫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 “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 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 秋》。
文本结构
《故都的秋》上课-完整PPT课件
品 秋
静 (王安石) ——听秋声
味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悲凉 (王籍) ——品秋味
“秋天象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河流两岸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梁小斌)
讨 论
悲秋 、颂秋?
交
流
故都的秋真的就只有
? 清 静 悲 凉
1、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 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 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 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 悟。
2、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 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 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
3、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 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讨 秋中有情的眷恋
论
情中有秋的落寞
交
流
这是一曲悲凉的颂歌!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
迁
深沉而含蓄。
中寄寓了深沉的感慨。
金
石
为 开
Hale Waihona Puke 见移延故都的秋是一幅画,
伸
------------------。
故都的秋是---------,
------------------。
结束语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故
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故都的秋
是一首歌,忧伤而苍凉;故都的秋是一杯
精 诚
茶,苦涩而清醇。悲秋不等于悲叹,哀愁 所
不等于沉沦,和前人一样,郁达夫在秋光 至
❖春——
❖夏——
精
诚
❖秋——
所 至
金
❖冬——
石
为
开
从哪些行为可以看出郁达夫对北 平的秋天的情感?
《故都的秋》ppt课件31张
• 大笔如椽 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 :
初读感知 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
划分层次段落
总——分——总
一、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 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二、分写(3-12) 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
象,赞美北国之秋。
三、总结(13-14) 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
题解
故都的秋
地点( 北平)
事物(内容)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含有对故都(北平) 深深的眷恋之情,暗 含一种文化底蕴。
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显现。 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生字词梳理
混混沌沌 (dùn) 潭柘寺 (zhè) 一椽 (chuán)
驯鸽 (xùn) 槐树 (huái) 点缀 (zhuì)
平仄 (zè) 颓废 (tuí) 廿四桥(niàn)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
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5
文体知识
概念: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 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自由的文体,以抒情、 记叙等方式表达。 分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3.哲理散文 特点: 1.形散神聚 2.意境深邃,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
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走近文本
关键词:清、静、悲凉(文眼)
故都的秋总体感 觉是怎样的?
请找出概括故都 秋天特点的词语。
文眼:奠定感情基调,确定文章中心。
请用简练的文字初步概括1~2段中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 的特点。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文眼)
南国之秋——慢、润、淡
《故都的秋》课件 (共29张PPT)
喻 体
烘托 南国之秋:慢、润、淡
思考: 本文是写景文字,为什么插入第12段古今 中外写秋诗文的文字?
内容上:
(1)说明感秋的人处处都有,而中国的文人 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 , 突出了北国之秋更 够味,从而深化文章主题(2)这一段宕开文笔, 纵横议论,显出灵气和开阔的思路。
作者为什么把秋景看得如此“清”“静”与“悲 凉”呢?为什喜欢“清”“静”“悲凉”的故都 之秋呢?
• (1)社会环境的黑暗。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连 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 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 生愁苦与哀痛。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 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感受。 • (2)与作家个人气质和抑郁善感有关。从身世命运来 看,“郁达夫三岁丧父,家道衰贫”,后来又经过 两次婚烟失败,再有两次丧子之痛,在日本十年的 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他的身世命运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忧伤压抑的性格,从而影响着他 在创作上的情趣倾向。
结构上:
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 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照应文题,与“故 都”文题暗合。
探究思考
• 北平有许多胜景,作者却写了这些在 很多人眼中并不起眼的景物,为什么 ?是否表明了作者一定的心境?
《故都的秋》中秋晨、秋槐、秋蝉、 秋雨、秋果所组成的一组有机结合的屏风, 形成了一种萧索、悲凉的情境,体现了作 者落寞、凄凉的心境。
缘情叙景—— 一个心灵世界,一片自然风景。
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又含蓄;
故都的秋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又苍凉。
香山红叶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清晨静观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思念与向往之情。 D .文中"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的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
北国秋蝉之多,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四部分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思考讨论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 都之秋呢?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课内训练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写了"鸽声""蝉声""雨声""人声",这些以声衬静,借助细小的
声音充分体现了北平清静的特点。 B .第⑥段中描写北方的秋雨的排比句,既具有口语的生动性,又兼
有语势连贯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 .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用江南的秋与北国的秋作对比,来表
湘南中学 黄楚雪
故都的秋
知识回忆
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知识回忆
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主观方面: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 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 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 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 倡“静”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北国秋蝉之多,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四部分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思考讨论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 都之秋呢?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课内训练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写了"鸽声""蝉声""雨声""人声",这些以声衬静,借助细小的
声音充分体现了北平清静的特点。 B .第⑥段中描写北方的秋雨的排比句,既具有口语的生动性,又兼
有语势连贯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 .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用江南的秋与北国的秋作对比,来表
湘南中学 黄楚雪
故都的秋
知识回忆
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知识回忆
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主观方面: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 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 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 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 倡“静”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课件(共48张PPT)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全文之“神”)
故故故 都都都 忧的美的深的 伤秋丽秋沉秋 而是而像而像 又一又一又一 苍支落幅含首 凉歌寞画蓄诗
思考与探讨
作者思念的是北国之景,为何多次写南 国之秋,有何作用?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2、3段 南国之秋:慢、润、淡
用以衬托故都的秋“特别来得清,来得 静,来得悲凉”的特点,能够让人玩味到 十足,借以抒发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思念之 情。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天。 杜牧《山行》
有关秋天的诗词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王勃《滕王阁序》
有关秋天的诗词名句
杜 甫 《 登 高 》
——
不无 尽边 长落 江木 滚萧 滚萧 来下 。,
有关秋天的诗词名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有关秋天的诗词名句
有关秋天的诗词名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有关秋天的诗词名句
碧云天,黄叶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 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郁达夫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 的晚上》《薄奠》
《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
弱女子》《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 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 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 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 交融的画面。
《故都的秋》ppt课件34张
中篇小说 《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
散文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我的忏悔》
第二部分:文本探究
情景任务:
李华参加了“故都的秋”知识闯关赛,但他遇到了一些困难。 假设你是李华的好朋友,请你帮他闯关!
赛制:勇敢回答问题记及格分,答错不扣分,答对按点加分。
关卡一:探寻故都之秋的特点。
李华读完《故都的秋》之后,产生了 一个疑问: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呢? ( 分)
关卡四:语言特点探究
关卡四:语言特点探究
2.读第13段,说说第13段的语言有何特点?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 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 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 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大雅大俗,生动形象。 (对比映衬,比喻)
第三部分:主题探究
关卡五:主题探究
李华:自古逢秋悲寂寥,郁达夫也是在悲秋吗? 可我又觉得他在叹秋之美,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 )分
关于郁达夫是否在悲秋,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是文本本 身(课文),另一个是写作背景。
角度一:文本本身
1.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2.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3.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
还记得郁达夫在文章开头写故都的秋有何特点吗?
总写 (1—2段)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江南的秋:慢、润、淡
向往
故 都 的 分写 秋 (3—12段)
记叙 议论
清晨静观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日胜果
观秋色:清 听秋声:静 品秋味:悲凉
人皆感秋 中国文人尤甚
散文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我的忏悔》
第二部分:文本探究
情景任务:
李华参加了“故都的秋”知识闯关赛,但他遇到了一些困难。 假设你是李华的好朋友,请你帮他闯关!
赛制:勇敢回答问题记及格分,答错不扣分,答对按点加分。
关卡一:探寻故都之秋的特点。
李华读完《故都的秋》之后,产生了 一个疑问: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呢? ( 分)
关卡四:语言特点探究
关卡四:语言特点探究
2.读第13段,说说第13段的语言有何特点?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 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 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 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大雅大俗,生动形象。 (对比映衬,比喻)
第三部分:主题探究
关卡五:主题探究
李华:自古逢秋悲寂寥,郁达夫也是在悲秋吗? 可我又觉得他在叹秋之美,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 )分
关于郁达夫是否在悲秋,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是文本本 身(课文),另一个是写作背景。
角度一:文本本身
1.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2.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3.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
还记得郁达夫在文章开头写故都的秋有何特点吗?
总写 (1—2段)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江南的秋:慢、润、淡
向往
故 都 的 分写 秋 (3—12段)
记叙 议论
清晨静观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日胜果
观秋色:清 听秋声:静 品秋味:悲凉
人皆感秋 中国文人尤甚
《故都的秋》ppt课件44张
2、从结构上看,此段议论为最后赞美北国之秋强烈情感的抒发做了蓄势和铺垫。
◆赏析第13段:“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 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南国的秋
对比 比喻 突显北国之秋的浓郁隽永 北国的秋
甘甜可口,回味不永 黄酒 白干 清香后劲足如秋之内蕴
写出环境的清、静、悲凉,作者又用有着京腔京调 的平民来丰富自然风物,用这落寞和感伤的京味来 烘托“清”“静”“悲凉”的北国秋味,反映了作 者心中隐含着的对故都的深厚情感。
秋果奇景图
赏析图画五 如何体现“清、静、悲凉”?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
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在小椭圆形的细 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 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是作者对生命衰亡的 体味,渲染出了北国之秋的萧瑟、悲凉,以动衬静, 牵动作者心魂,加“浓”了秋味。
引秋蝉入景与全文感情基调和谐。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 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 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 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 里的家虫。”
探
阅读3——11段,请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这五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究
秋院晨景 图(3)
秋槐落蕊 图(4)
秋蝉残鸣 图(5)
秋雨话凉图 (6-10)
秋果奇景 图(11)
秋院晨景图
赏析图画一
①碧绿的天色、青天、牵牛花的蓝朵;蓝色 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秋色:冷色调,清冷之感
②西山的虫唱、潭柘寺的钟声、驯鸽的飞声
◆赏析第13段:“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 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南国的秋
对比 比喻 突显北国之秋的浓郁隽永 北国的秋
甘甜可口,回味不永 黄酒 白干 清香后劲足如秋之内蕴
写出环境的清、静、悲凉,作者又用有着京腔京调 的平民来丰富自然风物,用这落寞和感伤的京味来 烘托“清”“静”“悲凉”的北国秋味,反映了作 者心中隐含着的对故都的深厚情感。
秋果奇景图
赏析图画五 如何体现“清、静、悲凉”?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
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在小椭圆形的细 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 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是作者对生命衰亡的 体味,渲染出了北国之秋的萧瑟、悲凉,以动衬静, 牵动作者心魂,加“浓”了秋味。
引秋蝉入景与全文感情基调和谐。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 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 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 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 里的家虫。”
探
阅读3——11段,请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这五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究
秋院晨景 图(3)
秋槐落蕊 图(4)
秋蝉残鸣 图(5)
秋雨话凉图 (6-10)
秋果奇景 图(11)
秋院晨景图
赏析图画一
①碧绿的天色、青天、牵牛花的蓝朵;蓝色 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秋色:冷色调,清冷之感
②西山的虫唱、潭柘寺的钟声、驯鸽的飞声
《故都的秋》ppt课件36张
1934年的郁达夫
郁达夫与孙荃(原配) 郁达夫与夫人王映霞
情 以以 景 景情 交 显驭 融 情景
浑然一体
六、说板书设计
秋槐图
秋院图
故都的秋
秋蝉图
秋雨图 秋枣图 清、静、悲凉(情景交融)
本课小结
(1)品味了郁达夫眼中和心中的故都的秋的清、静、悲 凉,感悟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向往与眷恋,以及作者 流露出的忧郁、孤独、落寞、悲凉的心境。 (2)了解了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作 技巧与对比的修辞手法。 (3)体会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4)学习了鉴赏写景散文的方法:①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把握情与景的关系,尤其注意品味景物所含的主观 色彩。②结合作者个人生活经历和气质,体验作者情 感。
作为高中散文的第一篇,《故都的秋》的 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欣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对后 面的散文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文
文眼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旨
趣的关键性的语句。
眼
文眼有时出现在篇首,那后必有照应;
有时出现在篇末,卒章显志,那前必有
伏笔;出现在篇中,那前必有伏笔后有
照应。文眼一般在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中。
悲凉
静观 细数 静对
动作心态
二、“落蕊轻扫” 清 静 悲凉
看: 槐树落蕊满地
悲凉
想: 梧桐一叶知秋
无
脚踏落蕊
感:
无
声(听觉) 味(嗅觉)
(触觉)
冷清 寂静
微细柔软(视觉) 清闲
灰上扫纹 细
腻
三、“秋蝉残鸣” 清 静 悲凉
秋蝉 衰弱嘶叫 残鸣: 处处啼唱
清静 悲凉
反衬:以动衬静 以有声衬无声
四“秋雨话凉”中的意境
自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以“清党”为由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败退台湾为止。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巩固自 身地位,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主张民主的人士进行政治迫害。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 蝉 残 声
1133
秋雨话凉
1144
秋 果 胜 景
1155
思考: 文章的标题为《故都的秋》,可
第二段与倒数第二段却写了南国的秋, 为什么?
作者借南国的秋的温、润、慢,
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的清、
静、悲凉是南国之秋所无法比拟的,
从而,突出作者对它的向往和眷 恋之情。
课文结构
总起(1、2):写感受,抒发向往之情。
秋晨院观图
故 都 的 秋
记 叙 分写(3—12)
秋槐落蕊图
秋蝉残叫图 清
秋雨话凉图
秋果奇景图
静
悲凉
议论:赞颂自然之秋,北国之秋。
总结(13、14):总结全文,抒发眷恋之情
思考: 郁达夫笔下的秋在哪里?(仿句练习)
秋,在秋院的每一间破屋里 , 在 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 在 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 , 在 秋雨的每一个雨滴里 , 在 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
• 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 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 句子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 几个角度入手的呢?
30
•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 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人从 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北国 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 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味久;而南 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 让人感到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用如 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令人读后回味悠长, 31
思考: 4、第12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作者将议论的落脚点放在哪里?
中心句: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 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 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落脚点: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 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 底。
29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 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 犬之与骆驼。
课堂小结
文章从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 受写起,突出北国之秋“清、静、悲 凉”的特点,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 往之情;接着分述,从记叙和议论两 方面写故都之秋景,赞美北国之秋; 最后总括全文,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 眷恋之情。文章首尾照应,层次井然, 浑然一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
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刘禹锡《秋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故都的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贴近作者心灵,
感悟作者情感。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领悟语 言和情感。 2、联系背景,深入理解主旨。 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 4、鉴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领会意 境。 5、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8
自主 合作 探究
阅读全文,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1、作者笔下的故都秋景有怎样的特点 ?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文章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故都 的秋?用四个字概括每一景观的 内容?
10
秋 晨 院 观
1111
秋 槐 落 蕊
1122
静
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扫帚的丝纹
清
落寞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悲凉
秋蝉残声
“秋蝉的衰 弱的残声。” 柳永有诗句 “寒蝉凄切”
这里用反衬的
手法,以有声 写无声,以动 写静,写出了
故都秋的悲凉 和静的特点。
秋雨话凉
灰沉沉(视) 凉风(触) 悲凉 息列索落(听) 天晴 清静 一层秋雨一层凉 悲凉
秋果胜景
作者及写作背景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 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小说 《沉沦》(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本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 上》,散文《故都的秋》,《北 平的四季》等。他的作品风格清 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 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本文写于1934年7月,那时由于日军侵占东北, 虎视中原,并迫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离开上 海,避居杭州,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这期间写下 了大量的散文。《故都的秋》就是这时期的作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 白居易《琵琶行》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秋天有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一代 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他们笔下的秋天 ,呈现出万种风情,多姿多彩。今天 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秋的现代散文 《故都的秋》,一起品味郁达夫笔下 的秋又显现出何种情思呢?
总写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பைடு நூலகம்门屋 上
口角 给
,、 尘墙 沙头 灰、 土茅 的房 世边
人 一 种
清 、 静
“ 淡 绿 微 黄 ”
界、 之视
(
悲 凉
灶 房
感 。
觉
讨论:故都的秋应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为什
么不写“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 和园,而只写带有“清、静、悲凉” 的秋景呢?
这与他的生活背景、个人情趣有关。郁达夫 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从小失去父亲,体验了生 活的的艰辛,养成忧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又 到日本留学,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更增添苦 闷、消沉的心理,所以他的文风有一些伤感的、 灰冷的调子。再加上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 变之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 反动统治,国家经济的萧条,民不聊生,衰败的 现状使他忧郁、悲观、痛苦,所以他赞美秋天也 选择些冷色的景物来写,流露出他心灵深远的忧 思和孤独者的落寞之感。惟其如此,才真正做到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
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鉴赏简洁清丽并富有音乐美
的语言。
自主 合作 探究
讨论:作者通过怎样的 景物描写来突出故都秋的清, 静,悲凉的特点? (可以一幅图画为例,抓住其 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
清晨静观:
破屋 悲凉 日光 清 牵牛花 悲凉 秋草 悲凉 天色 清 鸽声 静
23
秋槐落蕊
铺得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