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落实《巴黎协定》的政策和行动

中国落实《巴黎协定》的政策和行动



新常态下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增加非化石能源供应满足,CO2排 放基本稳定。

2005~2013年,非化石能源年均增速10.3%, CO2排放增速5.4%; CO2排放量 从2005年5990 MtCO2上升到9126 MtCO2。 2013~2016年,非化石能源年均增速10.9%, CO2排放基本持平,2016年比 2015年下降0.9%。

170524—清华-WRI
5. 经济新常态下低碳转型加速,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的调整起了关键作用 (1)

新常态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GDP能耗强度下降加速。

高耗能原材料产品产量下降,高耗能产业在经济中占比降低。2013~2015年, 粗钢产量下降5.1%,水泥产量下降2.5%,而2005~2013年,其年均增长率分 别为11%和10.8%。


全面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促进能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深 度融合,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网络。
170524—清华-WRI
9.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控制能源 消费总量 (1)

能源战略不仅保障供给,同时要引导和调控需求,提高能效,控 制能源消费总量。

170524—清华-WRI
3. 中国制定《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及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提供保障 (1)

2017年4月底,中国公布《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2016~2030》,明确了战略导向、重点任务、实施措施和政策保 障。 重申并强化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2030年GDP的CO2强度比2005 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 右,2030年左右CO2排放达到峰值且努力早日达峰。 明确到2050年初步建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化能 源体系,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 以2030年NDC目标为引导,分解并体现在每个五年规划的约束性 指标之中。

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2017年,全国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7.7%,远超年度目标4月25日,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在谈到2018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时,李干杰提出的年度主要预期目标是:在城市空气质量方面,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79%;全国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2%。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明显,尤其是京津冀等重点区域降幅更为显著,得益于治理措施推进和环保执法的高压态势。

而对于未达标城市而言,2018年的压力将会更大。

PM2.5年均浓度仍超标22.9% 李干杰介绍,2017年,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环境保护年度目标: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7.7%,好于年度目标4.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3%,好于年度目标0.1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3.1%、3.6%、8.0%、4.9%,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报告》显示,在大气环境状况方面,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99个城市达标,占29.3%;全年优良天数比例7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2.5%;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超标22.9%;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75微克/立方米,超标7.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均达标。

针对去年的空气质量状况,李干杰认为,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局部时段有所反弹,如去年1~2月,全国PM2.5浓度同比上升12.7%,京津冀区域同比上升48.0%;重点区域继续改善,个别地区污染仍然较重,汾渭平原优良天数比例逐年下降;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臭氧超标问题日益显现,在颗粒物浓度逐年下降的同时,全国臭氧浓度同比上升8.0%,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汾渭平原等升幅较大,成为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

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

第6期2018年12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6Dec.2018㊃专题研究:改革开放40年与生态文明建设㊃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薄㊀凡1㊀庄贵阳2(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2.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摘要:中国自1979年参加首届世界气候大会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议题,到1992年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正式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建章建制,迄今已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气候政策体系㊂当前,中国作为世界碳排放量排名第一的国家,正面临经济转型和减排的双重压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有必要总结已有气候政策的成效,明晰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候治理方案㊂本文系统地梳理中国气候政策三十余年的演进历程和阶段性特征,解析国内减排行动和气候外交的变迁,总结中国气候治理经验,旨在为中国坚定减排信心㊁明确气候治理工作方向提供依据㊂中国气候政策取得了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其经验在于对内统筹推进减缓与适应行动,将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对外坚持与国际社会共建气候治理多边机制;未来中国应加快国内转型发展进程,以卓越的减排成效和先进的转型理念扮演好全球气候治理 引领者 的角色㊂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政策;政策演进;气候外交;气候治理方案中图分类号:F062 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8)06⁃0014⁃11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2017YCXZD007)作者简介:薄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庄贵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㊂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①气候持续变暖,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平均速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雾霾㊁臭氧污染等新的环境问题显现,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㊂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新世纪之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到如今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经三十余年磨砺,成绩可圈可点㊂然而,中国仍41①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信息通报“,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年,第111页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薄㊀凡㊁庄贵阳: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中期,能源消耗需求持续攀高,减排压力巨大;国际气候治理格局一再变更㊁减排目标难以落实,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对于中国和世界而言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㊂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 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㊁贡献者㊁引领者 ,这既是对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做出的客观评价也是基本要求㊂本文旨在梳理三十余年中国气候政策演进历程,评估气候政策总体成效,从过去的减缓和适应行动中汲取经验,为继续落实减排目标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依据㊂本文行文逻辑结构如下:首先,按照国内气候政策建制历程,分阶段概括核心内容和主要特征,从总体上评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效;其次,具体考察中国气候治理的 内政外交 ,提炼国内气候治理行动亮点,剖析气候外交中的角色变迁,从而客观认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所做的努力和所处的方位;最后,总结上述气候政策经验,为未来中国继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建议㊂㊀㊀一、中国气候政策阶段性特征和总体建树中国自1979年参加首届世界气候大会起,积极关注全球气候治理议题,直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为全球首个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文件),中国作为‘公约“非附件一国家,就此置身于全球气候治理潮流,展开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㊁建制㊁深化和推广㊂㊀㊀(一)中国气候政策的阶段性特征中国从1990年起正式制定气候政策,建章建制,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健全气候政策体系,设定与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减排目标,迄今经历了起步期㊁夯实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起步期(1990 2006),将气候问题作为发展问题㊂中国政府在1990年设立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更名为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指导参加有关国际谈判,制定气候政策,日常气候工作由过去的国家气象局负责改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即现在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表明中国政府将气候问题视为一项发展问题来应对㊂①1994年中国正式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作为国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但强调经济增长是解决发展问题的首要条件㊂ 九五 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节能率达到平均每年5%, 十五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减少主要污染排放10%以上,正式将节能减排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㊂从2002年起科技部㊁中国气象局㊁中国科学院等多个部委共同组织对中国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先后于2007年㊁2011年㊁2015年出版了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为中国气候治理奠定了科学基础㊂②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夯实期(2007 2014),正式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建章建制㊂中国从2007年起逐步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建设,彼时正值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环境矛盾凸显㊁减排压力骤增㊂根据美国能源署对源于化石能源(煤炭㊁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统计,中国于2003年以40 52亿吨的排放量超过欧盟28国的39 42亿吨,2006年以59 12亿吨超过美国的56 02亿吨,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国㊂③值51①②③张海滨:‘中国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1期,第21-30页㊂丁一汇㊁王会军:‘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新认识“,‘科学通报“,2016年第10期,第1029-1041页㊂IEA, CO2EmissionsfromFuelCombustionOnlineDataService(2017edition) ,2017年10月1日,http://www.iea.org/statistics/relateddatabases/co2emissionsfromfuelcombustion/,2018年8月30日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18年第6期此转型节点,200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随即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 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 的目标; 十二五 规划纲要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7%的目标,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均被列为发展的约束性指标㊂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相关政策制定㊁国际谈判㊁能力建设和碳市场建设等具体工作,多个省市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处专项职能机构㊂中共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㊁公平原则㊁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更加明确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基本路径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化期(2015至今),以减排为约束目标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㊂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力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使经济增长摆脱能源消耗路径依赖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 2020)“出台成为指导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纲领㊂ 十三五 规划纲要设立专章部署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并将资源环境类指标扩大至10项,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5%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增加3%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等㊂面对新阶段㊁新矛盾㊁新目标,中国启动了新一轮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划入生态环境部,为环保与气候治理协同规划㊁统筹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㊂持续的减排行动为中国经济转型和气候治理积累了丰厚经验,赋予中国更多 底气 ,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前,中国政府向‘公约“秘书处提交‘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明确提出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 65%,努力实现碳排放强度和总量目标 双控 ㊂㊀㊀(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总体建树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经成为最大的碳减排国,各项约束性指标基本如期实现,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应对气候变化顶层设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㊂第一,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控制均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与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脱钩趋势初步显现(表1)㊂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2%,超额完成 十二五 规划目标(11 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 4%㊂①在GDP保持中高速增长㊁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煤炭占比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步提高,水电装机容量㊁核电在建规模㊁太阳能集热面积㊁风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㊂碳排放强度控制方面㊂ 十二五 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20%,超额完成 十二五 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17%);2016年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6 6%,②实现 十三五 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进展态势向好,有望超额完成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㊂61①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2016年10月,www.ndrc.gov.cn/gzdt/201611/t20161102_825493.html,2018年9月1日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2017年10月,www.ndrc.gov.cn/gzdt/201710/t20171031_866090.html,2018年8月30日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薄㊀凡㊁庄贵阳: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表1 五年规划节能减排约束目标及实现情况㊀㊀㊀㊀规划减排指标(%) 十一五 规划(2006 2010)十二五 规划(2011 2015) 十三五 规划(2016 2020)规划目标实现情况规划目标实现情况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单位GDP能耗降低2019 21618 415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2018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30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08 611 41215数据来源:根据 十一五 十二五 十三五 规划纲要整理所得碳排放总量控制方面㊂ 十二五 以来中国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碳排放持续增长的势头得以遏制(图1),从 十二五 开局之年起(2011),中国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在2015年首次下降,扭转了多年来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㊂Tapio脱钩指数①从2011年开始逐渐减少,2015年㊁2016年呈现负值,表明经济增长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逐步降低㊂经济增长与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脱钩趋势初步显现(图2)㊂尽管2017年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有所增加,减排任务依然艰巨,但碳排放强度仍逐年下降,经济增长方式向低碳转型的趋势不会改变㊂图1㊀中国经济增长率与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增长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2018“‘BP能源统计年鉴2017版“②第二,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多层级管理体系和政策制度㊂在组织机构建设上,中国经历了中国气象局㊁国家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到生态环境部的职能变迁,初步形成由国务院生态环境部统一协调管理㊁有关部门和地方分工负责㊁智库机构有力支撑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㊂在政策体系上,中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重要国际文件,并制定了多项国内行动方案㊂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成为制订国内气候政策的基本依据㊂从200871①②此处Tapio脱钩指数是指由源于煤炭㊁石油㊁天然气三类化石能源燃烧碳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对变化率除以经济增长的二氧化碳相对变化率㊂根据‘BP能源统计年鉴2017版“相关数据计算所得,仅限于来源于煤炭㊁石油㊁天然气三类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下同)㊂阅江学刊:2018年第6期图2㊀Tapio脱钩指数与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2018“‘BP能源统计年鉴2017版“年开始,中国政府连续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阐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和基本路径㊂‘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3 2020年)“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 2020年)“的出台,将 减缓 和 适应 共同纳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㊂青海㊁黑龙江㊁四川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立法陆续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为国家层面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提供了实践基础㊂①第三,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不断加强㊂在资金方面,中国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政府资金渠道,包括国家科技计划投入应对气候变化的经费㊁节能减排专项资金㊁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等,同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㊂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方案目标,2005年至2015年中国已投入10 4万亿元,2016年到2030年将继续投入30万亿元㊂②在科技方面,自 八五 时期以来,中国通过国家科技攻关计划㊁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㊁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组织了一系列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科技项目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十三五 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文件相继出台,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行动纲领㊂199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专门负责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为制定气候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作为历次评估活动的贡献者,参与其中的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影响程度逐渐提升㊂③在人才方面,建立一支跨领域㊁跨学科的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专家团队,建成一批国家级科研基地,基本建成国家气候监测网等大型观测网络体系,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㊂教育部鼓励中㊁高等院校自主设置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专业,培养气候变化领域专业人才㊂④㊀㊀二㊁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减缓与适应 双轮驱动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支柱㊂减缓重在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涉及生产81①②③④赵竹青:‘秦大河委员:建议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2009年3月11日,http://news.sina.com.cn/c/2009-03-11/192017386987.shtml,2018年9月5日㊂解振华:‘未来15年中国将投入30万亿人民币应对气候变化“,2016年4月23日,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423/14341545_0.shtml,2018年9月5日㊂肖兰兰:‘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㊁影响及后续作为“,‘国际展望“,2016年第2期,第59页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2017年10月,www.ndrc.gov.cn/gzdt/201710/t20171031_866090.html,2018年8月30日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薄㊀凡㊁庄贵阳: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型㊂适应气候变化强调提高适应能力,灵活应对和管理气候风险,对兼顾发展需求及应对气候风险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㊂㊀㊀(一)减缓气候变化行动与成效 十一五 时期以来,中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㊁清洁能源革命,推广绿色产品㊁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实施防护林建设㊁荒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保证了生态系统碳汇的增加,从而在末端上促进碳排放沉降与吸收;低碳城市㊁碳交易市场建设等发展策略的创新,为平衡减排和发展目标㊁统筹推进各部门和各领域的减排工作提供了实践手段㊂第一,去产能㊁调结构,打造现代化绿色经济体系㊂中国在 十一五 时期提出重点整合煤炭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将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发展战略,支持了多个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㊂①‘ 十二五 工业领域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确定了19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㊂与此同时,‘ 十二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㊁新一代信息技术㊁生物㊁高端装备制造㊁新能源㊁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㊂② 十三五 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系统推进 中国制造2025 和 互联网+ 行动,促进工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㊂2012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与第二产业持平,2015年达到50 2%㊂③2018年服务业比重上升到51 6%,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初步显现㊂第二,节能减排,建立清洁化能源体系㊂2007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小组成立,将节能减排放在突出地位,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㊂‘ 十二五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以节能改造工程㊁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㊁节能产品惠民工程㊁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等,随后相继实施了 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㊁节能标准标识管理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㊁重点用能单位 百千万 行动㊁开展公共机构节能考核㊁严格控制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领域能耗等措施㊂目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强度逐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2000年的6 9%提升到2016年的13 3%,⑤能源结构明显得以优化㊂第三,建立绿色消费模式,与绿色生产形成双向约束机制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逐渐由投资转向消费,2017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8 8%,⑥减少消费环节㊁生活领域的碳排放将成为未来减排的重心㊂ 十五 规划纲要首次提出 提高全面环保意识,推进绿色消费方式 ㊂1999年国家经贸委㊁环保总局等部委联合倡议并实施了 提倡绿色消费㊁培育绿色市场㊁开辟绿色通道 的 三绿 工程,促进绿色消费理念深入居民生活㊂此后,节能产品认证㊁绿色食品认证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㊁91①②③④⑤⑥解振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转型“,‘经济日报“,2014年12月3日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2016年10月,www.ndrc.gov.cn/gzdt/201611/t20161102_825493.htm,2018年9月1日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 2016“计算得到㊂‘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5日,www.mod.gov.cn/topnews/2018-03/05/content_4805962.html,2018年9月1日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 2011“计算得到㊂‘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5日,www.mod.gov.cn/topnews/2018-03/05/content_4805962.htm,2018年9月1日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18年第6期限塑令等工作相继推出,依靠制度推动消费领域的节能减排㊂阶梯电价㊁阶梯水价㊁资源税改革等政策改革,充分反映了资源能源稀缺性,促进了资源节约利用㊂在城市建设领域,2006年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台,开启了绿色建筑的开发应用;新能源汽车㊁公共交通运输体系㊁绿色物流链等措施的推广,旨在严控交通领域的碳排放㊂第四,植树造林,增加碳汇㊂ 十二五 规划纲要将增加森林碳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并开展了京津冀蒙生态林业建设和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等重点工程㊂①201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 2010年 2015年中国是世界上净增森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为全球树立了榜样 ㊂② 十三五 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大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力度㊂目前中国主要开展了清洁发展机制(CDM)㊁核证自愿减排(CCER)㊁国际核证减排(VCS)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四类林业碳汇交易项目,推进森林经营管理,并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修复㊁草原生态保护建设㊁发展海洋蓝色碳汇等行动,保证从多渠道增加碳汇㊂第五,以低碳城市试点和碳交易市场建设推动低碳发展㊂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0年㊁2012年和2017年先后开展了三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各试点按照国家部署和实施方案要求,先行先试编制低碳发展规划,探索低碳发展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㊂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的2012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试评价考核显示,列入试点的10个省市2012年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平均幅度约为9 2%,高于全国6 6%的总体降幅㊂③此外,低碳生态试点城(镇)㊁低碳社区试点和近零排放区示范工程与低碳城市互为补充,形成多层次的低碳试点示范体系㊂碳交易试点是另一项自上而下的重要减排举措㊂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建立北京㊁上海㊁天津㊁广东㊁深圳㊁重庆和湖北7个碳交易试点,各试点省市在2013年㊁2014年相继正式运作,探索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的市场手段㊂截至2017年11月,7个试点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超过46亿元,且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了双降的趋势,起到了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㊂④2017年底,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未来将有序纳入化工㊁石化㊁钢铁㊁有色金属㊁建材㊁造纸和航空业等,将通过碳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为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㊂㊀㊀(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与成效‘中国21世纪议程“首次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概念㊂2007年‘公约“缔约方第13次会议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减缓气候变化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同年中国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系统阐述了各项适应任务㊂2013年发布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将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纳入政府的发展规划,并将全国重点区域划分为城市化㊁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三类适应区,指明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框架㊂第一,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㊂针对雨洪管理问题,住建部于2015年㊁2016年设立了两02①②③④‘中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2016年12月,http://qhs.ndrc.gov.cn/dtjj/201701/t20170123_836104.html,2018年9月7日㊂‘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近五年中国净增森林面积全球居首“,2015年11月5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11/04/content_2960277.htm,2018年9月7日㊂‘发改委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试考核“,2014年2月16日,http://legal.people.com.cn/n/2014/0216/c188502-24372967.html,2018年9月7日㊂公欣:‘稳中求进循序渐 紧 “,‘中国经济导报“,2017年12月22日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薄㊀凡㊁庄贵阳: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批共30个海绵城市试点,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影响开发之路,使城市在灾害面前具有良好的 弹性 ㊂针对城市建设中的 马路拉链 空中蜘蛛网 等现象,2015年起,住建部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建设集城市供水㊁排水㊁燃气㊁热力㊁电力㊁通信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于一体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系统㊂针对城市扩张和生态系统破坏的矛盾,2015年住建部将三亚市列为 城市修补㊁生态修复(双修) 首个试点城市,并于2017年设立了三批共57个城市双修试点,全面修复城市生态系统㊂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的内涵更为广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根据不同城市的气候风险㊁城市规模㊁城市功能,提出到2020年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从基础设施㊁生态系统㊁管理体系等全域角度入手提升城市适应能力,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28个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率先开展适应行动㊂第二,提升农业适应能力建设㊂中国农业生产劳动力高度密集,且受土地资源㊁水资源约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对农作物生物机理的直接作用和通过影响水对农业生产产生作用㊂①为此,中国将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推进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动节水灌溉工程,在东北四省区 节水增粮行动 ;在华北㊁西北和西南11个省(区㊁市)建设11个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㊂在农作物生产上,推进保护性耕作,开展 到2020年农药使用和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开发了能源林业㊁农产品加工㊁生态旅游等多种可持续生计产业㊂2013年农业部与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在粮食主产区开展为期5年的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的试验与示范,增强作物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㊂第三,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生态系统保护㊂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上,加强防洪工程㊁供水工程㊁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初步建成大江大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㊁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和水资源保护体系;②以 河长制 湖长制 推进流域协同治理,实现31个省(区㊁市)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全覆盖; 十三五 期间启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向控制,开展农业节水增产㊁工业节水增效㊁城镇节水降耗等全民十大节水行动计划㊂在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上,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荒漠化趋势扭转,沙化土地面积连年持续缩减,尤其是最近5年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净减少1980平方公里;③实施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工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㊂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上,2008年以来中国建立了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业务工作体制,④建立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响应机制㊁设立典型海洋生态恢复示范区㊁加强海岸带管理等,截至2017年7月共建立各级㊁各类海洋保护区约260处㊂⑤第四,完善防灾减灾体系㊂从2009年起中国制定了‘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 2020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 2020年)“‘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办法“等规划,形成气候防灾减灾的基本制度框架㊂2014年国家级预警信息实现自12①②③④⑤张晶:‘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必须越来越实“,‘科技日报“,2015年12月27日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8“,2008年10月,http://www.fmprc.gov.cn/ce.ceun/chn/xw/t521511.htm,2018年8月30日㊂黄俊毅:‘荒漠化防治的中国奇迹“,‘经济日报“,2017年9月11日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2009年11月,http://max.book118.com/html/2018/0215/153286981/shtm,2018年8月30日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2017年10月,www.ndrc.gov.cn/gzdt/201710/t20171031_866090.html,2018年8月30日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总结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总结

哥本哈根宣言 14 2009-12
/a/20091209/0 02700.htm
中国宣布到2020 年单位GDP 的CO2 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 比重达到15% 左右。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15 2009-5
/view/2469 868.htm
2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发布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 2007-8 展规划》
/view/6224 109.htm
正式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提出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GDP 能耗比2005 年降低 20%。
23
成立以国家总理为组长 的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 2007-6 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要围绕到 2015 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0 年下降 17%的目标,大力开展节能 降耗, 优化能源结构, 努力增加碳汇, 加快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 2015 年, 到 形成 3 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 2010 年下降 16%。 。研究产品“碳足迹” 计算方法,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制定低碳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办法,开展相应 试点,引导低碳消费。钢铁、建材、电力、煤炭、石油、化工、有色、纺织、食品、造纸、交通、 铁路、建筑等行业要制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方案,按照先进企业的排放标准对重点企业要提 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要求,研究确定重点行业单位产品(服务量)温室气体排放标准。选择重点 企业试行“碳披露”和“碳盘查” ,开展“低碳标兵活动” 。 建立由证监会牵头, 有关部门参加的 “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 (以下简称联席会议) 制度。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清理整顿违法证券期货交易工 作,督导建立对各类交易场所和交易产品的规范管理制度,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联席会 议日常办事机构设在证监会。商务部要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下,负责对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作者:郇庆治来源:《绿色中国·B》2019年第04期中国是一个处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大国,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因而,实施低碳发展战略,不仅是中国主动担当全球气候安全责任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长期以来,中国本着负责任大国的态度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主动采取多种形式的减排举措,将低碳理念融入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在新常态下实现绿色发展转型的重大机遇和驱动力,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

目前,中国已经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

在国际气候变化应对与治理层面上,中国不仅是第一批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及其《京都议定书》(1997年)的国家,还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京都议定书》规定,世界各国都有积极采取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责任,但依据其现实与历史的差异,欧美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义务分担上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即所谓的“双规制”原则,而中国不属于必须承担约束性减排责任的“附件I”国家(发达国家与经济转型国家)。

依此,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面阐述了在2010年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举措。

它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中的第一个国家方案。

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阐释了中国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与行动,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

2009年末,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尽力促成了《哥本哈根协定》,并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將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 1 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 报发布
近 Et,生态 环境 部 发 布 了 《2017中 国生 态环 境 状况 公 报 》。 公报 指 出 ,2017年 ,全 国大气 和水 环 境 质 量进 一 步 改善 ,土壤 环 境风 险 有所 遏 制 ,生 态 系统 格 局总 体 稳 定 ,核 与辐 射安 全有 效 保 障 ,人 民群众 切 实 感受 到 生态 环 境质 量 的积 极 变化 。 公 报 显 示 ,2017年 ,全 国 338个 地 级 及 以上 城 市 中 ,有 99个 城 市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达 标 , 占全 部 城 市 数 的 29.3% ;239个 城 市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超 标 , 占 70.7%。338个 地 级 及 以上 城 市 平 均 优 良天 数 比例 为 78.0%, 比 2016年下 降 0.8个 百分 点 ;平 均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22.0%。 各 指 标 分 析 表 明 ,PM2 5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10~861xg/m , 平 均 为 43 g/m。, 比 2016年 下 降 6.5% ;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12.4%, 比 2016年 下 降 1.7个 百 分 点 。PM 。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23~1 54txg/m ,平 均 为 75 g/m ,比 2016年 下 降 5.1%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7.1% ,比 2016年 下 降 2.3个 百 分 点 。0 日最 大 8 h 平 均第 90百 分位 数 浓度 范 围为 78~218 g/m ,平 均 为 149Ixg/m , 比 2016年上 升 8.0% ;超标 天 数 比例 为 7.6% ,比 2016年 上升 2.4个 百 分 点 。SO:年均 浓 度 范 围为 2~84 g/m ,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均 为 1 8 g/m , 比 2016年 下 降 18.2%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0.3% ,比 2016年 下 降 0.2个 百 分 点 。NO 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9~59 g/m , 平 均 为 31 g/m , 比 2016年 上 升 3.3%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1.5%, 比 2016年 下 降 0.1个 百 分 点 。CO Et 均 值 第 95百分 位 数浓 度 范 围为 0.5~5.1mg/m。,平 均 为 1.7mg/m , 比 2016年 下 降 l0.5% ;超 标 天 数 比 例为 0.3%,比 2016年 下 降 0.1个百 分 点 。 公 报 显 示 ,201 7年 ,74个 新 标 准 第 一 阶段 监 测 实施 城 市 (包 括 京 津 冀 、长 三 角 、珠 三 角 等 重 点 区 域 地 级 城 市 及 直辖 市 、省 会 城 市 和计 划 单 列 市 , 以下 简 称 74个 城 市 )平 均 优 良天 数 比例 为 72.7%, 比 2016年 下 降 1.5个 百 分 点 ;平 均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27.3%。22个 城 市 优 良 天 数 比例 在 80%~100% 之 间 , 42个 城 市 优 良天 数 比例 在 50%~80% 之 间 ,10个 城市 优 良天数 比例 低 于 50%。以 PM, 为首 要 污染 物 的 天数 占污染 总 天数 的 47.0%,以 0 为首 要污 染 物 的 占 43.1% ,以 PM 。为 首要 污 染物 的 占 7.8% ,以 NO 为首 要 污染 物 的 占 2.4% ,以 SO,为 首要 污染 物 的不足 0.1%。 各 指 标 分 析 表 明 ,PM 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20~86 g/m ,平 均 为 47 g/m , 比 201 6年 下 降 6.0% ; 超 标 天 数 比 例 为 14.1%, 比 2016年 下 降 2.5个 百 分 点 。19个 城 市 PM 年 均 浓 度 达 到 二 级 标 准 , 占 25.7% ;55个 城 市 超 二 级 标 准 , 占 74.3%。PM 。。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37~1 54 g/m ,平 均 为 80 g/m , 比 2016年 下 降 4.8%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8.4%, 比 2016年 下 降 2.7个 百 分 点 。 1个 城 市 PM 。年 均 浓 度 达 到 一 级 标 准 , 占 1.4% ;31个 城 市 达 到 二 级 标 准 , 占 41.9% ;42个 城 市 超 二 级 标 准 , 占 56.8%。0 日 最 大 8 h平 均 第 90百 分 位 数 浓 度 范 围为 117~21 8 g/m ,平 均 为 167 g/m , 比 2016年 上 升 8.4%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12.2% , 比 2016年 上 升 3.6个 百 分 点 。26个 城 市 0 浓 度 达 到 二 级 标 准 , 占 35.1% ;48 个 城 市 超 二 级 标 准 , 占 64.9%。SO2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6~54IXg/m。, 平 均 为 17 g/m , 比 2016年 下 降 19.0%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0.2%, 比 2016年 下 降 0.1个 百 分 点 。56个 城 市 SO:年均 浓 度 达 到 一 级 标 准 , 占 75.7% ;1 8个 城 市 达 到 二 级 标 准 , 占 24.3%。NO2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12~59 g/m ,平 均 为 40Ixg/m , 比 2016年 上 升 2.6%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4.0%, 比 2016年 下 降 0.2个 百 分 点 。39个 城 市 NO 年 均 浓 度 达 到 一 级 标 准 (与 二 级标 准值 相 同 ), 占 52.7% ;35个 城 市 超 二级 标 准 , 占 47.3%。CO 日均 值 第 95百 分 位 数 浓 度 范 围 为 0.8~3.8mg/m ,平 均 为 1.7mg/m , 比 2016年 下 降 10.5%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0.4%, 比 2016年下 降 0.2个百 分 点 。74个 城 市 CO 浓度 全 部达 到 一 级标 准 (与二 级标 准 值 相 同 )。 《2017中 国生态 环境 状况 公 报 》由生 态环 境 部会 同国家 发 展和 改革 委 员会 、 自然 资源 部 、住房 和城 乡 建设 部 、交 通运 输 部等 11个 部 门共 同编制 完 成 ,不仅 反 映环境 质 量状 况 ,同 时更加 突 出 生态 形势 ,增 加 了气 候变化 、农 业面源 、国家重 点生态 功 能 区等 方 面的 内容 ,详 实 地反 映 了 2017年全 国的生态 环境状 况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18.11.21•【文号】办生字〔2018〕186号•【施行日期】2018.1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的通知办生字〔2018〕1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2017年,我局和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和《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6—202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扎实推进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为进一步宣传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方针政策,充分展示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营造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氛围,我局组织编制了《2017年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见附件)。

现印发给你们,供工作中参考。

特此通知。

附件:2017年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2018年11月21日附件2017年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17年,国家林业局和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和《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6—202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扎实推进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哈尔滨市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哈尔滨市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哈尔滨市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2021年2月11日晚,农历春节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全国人民共迎新春、欢庆团圆,这也是近百年来首件从()回国的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雕。

A.美国B.德国C.日本D.英国【答案】:C2.2021年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碳市场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关系提供了有效途径。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

A.碳汇B.碳中和C.气候改善D.环境改善【答案】:B3.下列哪一项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A.储蓄需求B.出口需求C.消费需求D.投资需求【答案】:A4.中国古代乐器分为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和竹。

伯牙,子期“以琴觅知音,1/ 15摔琴祭友人”故事中的“古琴”属于八音中的()。

A.丝B.木C.竹D.金【答案】:A5.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行政管理法规,条例确立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其中改革的亮点是:A.公开招聘、人事代理、养老保险、福利待遇B.职级聘任、工资收入、管理体制、社会保险C.按劳付酬、绩效管理、引入竞争、深化管理D.公开招聘、聘用制度、社会保险、工资收入【答案】:D6.垄断指少数大资本家为了共同控制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实行的一种联合。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垄断行为的存在严重干扰了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以下情形不属于垄断的是()。

A.某饮品厂家与某酒店达成协议此酒店只能销售这个品牌的饮品B.某市二十多家烤肉店贴出告示统一收取5元烤盘费C.通讯行业三大运营商合作共同推出新款通讯套餐D.某电脑配件的生产厂商只对指定的电脑品牌商单一配送零部件【答案】:C7.公共组织领导者的领导职责主要指()。

中国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0年度报告

中国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0年度报告
用 房 及 附 属 设 施 建 设 项 目获 准 列 入 国家 林 业 局 2 1 0 0年 基 建 项 目 ,新 建 的 竹 藤 工 汞 渗 入 地 下 , 可 造 成 大 约 3 0吨 水 受 6
程 材 料 实 验 用 房 建 筑 面 积 约 1 0 方 米 ,将 建 成 竹 藤 科 技 的 集 成 基 地 、 中 试 基 污 染 。 由 此 计 算 ,~ 只 废 弃 节 能 灯 , 5 0平 地 和 成果 转 化 基地 ,为提 高 我 国 竹 藤 产 业 的 科 技 水 平 和 综 合 效 益 ,巩 固 我 国 竹 藤 如 处 置 不 当 ,可 能 污 染 9 至 10吨 0吨 8 产 品 在 国 际 市 场 上 的 领 先 地 位 , 促进 竹 蘸 资 源 的 可 持 续 利 用 , 实 现 生 态 、社 会

北京今冬燃气 日用气量最 高
超6 0 万 方 00
北 京 市 燃 气 集 团相 关 负 责 人 称, 预 计 今 冬 日用 气 量 最 高 达 6 7 0 8万 立 方 米 ,小 时 用 气 量 高 峰 达 2 1 立 方 米 , 8万
比去年增加 4 4万立方米 。正式供 暖第
天 , 市燃气用量达 33 全 2 3万 立 方 米 。

是 综 合 管 理 与 分部 门协 作 的 关 系 。四 是 国 际 履 约 与 国 内 保 护 管理 的关 系 。
带 动 将 近 2万 亿 的 社 会 投 资 。
国家林业局 西南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揭牌
国家 林 业 局 西 南林 业 碳 汇 计 量 监 测 中 心 揭 牌 仪 式 在云 南 省 昆 明市 举 行 , 家 林 业 局 副 局 长 张永 利 、 国 云 南 省 副 省 长 孔 垂 柱 为 中心 揭牌 。 国家 林 业 局 西 南 林 业碳 汇 计 量 监 测 中 心 设 立 在 国 家 林 业 局 昆 明勘 察 设 计 院 ,将 在 国 家林 业 局 造 林 司 ( 对 气 候 变 化 办 应 公 室 ) 的统 一 指 导 下 ,重 点 承 担 西 南 地 区 林 业 碳 汇

最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最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企业自身低碳技术发展模式以及掌握低碳核心技术,不仅反映企业 的社会责任和公众形象,更重要的是体现企业自身竞争力和自身可 持续发展。
中国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关系,关键在 于掌握先进核心技术,尽快形成先进低碳能源工业体系。在能源系 统各个产业链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
全球低碳技术创新和我国快速经济增长的强劲需求,为我国先进能 源技术和产业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可持 续发展
目录
1.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的挑战 2. 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3.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4)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
增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
我国人均CO2排放,
上升,人均排放低的优势逐渐消失
成为世界大国夺取核心竞争力的重 要领域,也将成为重塑世界经济、 技术和贸易竞争格局的强大力量
促进《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和 技术合作,加强自主技术创新
(5) 应对气候变化将伴随激烈的技术、经济和贸 易领域的竞争,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将带
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续)
全球限控碳排放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将产生重大影响,
也是我国改变出口产品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的机遇
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1738亿美元,相当于GDP 的66.9%,成为世界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基地
2005年,我国出口产品的内涵能源为4.75亿tce,与进口产 品内涵能源相抵后,净内涵能源出口为2.11亿tce,占全国 总能耗9.4%。相应承担国外CO2转移排放6.3亿吨,占当年全 国总排放量的12.1%
GDP
B
D
A
现状:A-A
基准情况:B-B
减排目标:B-C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作者:张建平沈博来源:《当代世界》2018年第05期内容提要 201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累累硕果,可以称得上是经济发展的“奇迹”。

这一经济奇迹体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上。

中国40年来的经济发展不仅为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中国已经找到一条完整的经济发展新道路。

中国需要正确对待自身在改革开放4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新时代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从而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成就;世界影响DOI: 10.19422/ki.ddsj.2018.05.0042018年正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从1978—2018年的40年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世界为之侧目。

这场经济发展奇迹不仅仅改变了中国自身的发展轨迹,同时也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2018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时明确指出,“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1]。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主动融入世界既是当前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对中国的要求。

显然,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成就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建立在中国耀眼的经济发展成就基础上的。

从数量规模上看,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2.2万亿美元,见图1),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仅次于美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来源:《财经界》2011年第02期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世界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大势所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禀赋不足,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

中国也是一个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

2009年和2010年,中国受到了严重的气候灾害侵袭。

2009年遭受了夏季高温和冬季多年不遇低温的袭击;2009-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春持续特大干旱。

2010年人汛后华南、江南地区连遭14轮暴雨袭击;北方和西部地区连遭10轮暴雨袭击;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

气象灾害的异常性、突发性、局地性十分突出,极端气象事件多发偏重,并引发其它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利益出发,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建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一)节约能源与提高能效节约能源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一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了节能工作力度,井以此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法规标准、加大问责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点工程、推动技术进步、强化政策激励、加强监督管理以及开展全民行动等措施,推动节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1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中国将“十一五”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且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地方政府官员进行问责。

2009和2010年,中国政府继续对全国31个省级政府和千家重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价考核,并向社会公告考核结果。

专题13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专题13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
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
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
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表明什么?
材料一表明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 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2. 2018年7月10日发布的《2017年卫生健康事业 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新出生婴儿数 为1 758万人,比2016年减少88万。这表明 ( D )
A. 人口基数大不再是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B.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过时
C. 新增人口多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特点
D. 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增速趋缓的特点
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1日起,中国首部以环境保护为目标 的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环保税 的征税范围为直接向环境排放的大气、水、固体和噪声 等污染物。在具体征收标准方面,环保税法规定,大气 污染物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 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4元至14元。固体废物按不同 种类,税额标准为每吨5~1 000元。噪声按超标分贝数, 税额标准为每月350~11 200元。 材料二 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初 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 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违反法律 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生态 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做到应赔尽赔。
阅读下面图表,据此回答3~4题。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度报告(中英文对照翻译)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度报告(中英文对照翻译)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一)(中英对照)摘要: China’s Policies and Actions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2012)一、减缓气候变化I.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2011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将“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努力增加碳汇,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Control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s not only a key task in China’s efforts to address global climate change, but also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country’s drive to accelerate the shift in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promot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2011,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sued the Work Plan for Control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hich assigns specific carbon intensity reduction targets to all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hina has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in low-carbon development by optimizing industry and energy structures, vigorously conser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creasing carbon sinks.(一)调整产业结构(I)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英)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英)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China's Policies and Actions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full text)前言Foreword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气候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ts adverse effects are a common concern of mankind. Ever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uman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massive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by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have increased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produced conspicuous impacts on the natural ecosystems of the Earth, and posed severe challenges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现实的威胁,主要体现在农牧业、林业、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等领域以及沿海和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中国的迫切任务。

环境经济政策年度报告2017(全文)

环境经济政策年度报告2017(全文)

环境经济政策年度报告2017(全文)2017年,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仍处于快速推进期,原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在创新运用市场和经济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持续增加,环境资源价格手段调控效应显著,环境税费改革深入推进,跨省界流域横向补偿探索不断加快,绿色金融迅猛发展,环境市场机制不断健全。

原环境保护部作为环境经济政策改革的主要职能部门,在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和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牵头编制了《“十三五”环境政策法规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到2020年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路线图。

这也是原环境保护部牵头编制的第二个以推进环境政策改革为主要目的的专门性、部门性、政策性五年期规划,对深入推进“十三五”时期国家环境经济政策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2017年,党的十九大成功召开,明确了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方向,高度重视环境经济政策手段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市场化和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等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任务要求,为未来的环境经济政策改革提供了崭新动力,也为下一步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

环境财政投入增加,补贴覆盖多领域,有力促进了污染减排节能环保支出预算较2016年增长0.5%2017年3月28日,财政部公布了经全国人大批准的《2017年中央财政预算》。

2017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数29595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增加1813.96亿元,增长6.5%。

节能环保支出预算数为297.07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增加1.58亿元,增长0.5%。

其中,节能环保支出预算中污染减排、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污染防治类预算增长较快,预算数分别为2016年执行数的151%、135.9%和136%。

另外,环境监测与监察、退耕还林、循环经济类预算收紧,预算数分别为2016年执行数的77%、61%和30%。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年度报告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年度报告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减缓气候变化二、适应气候变化三、基础能力建设四、全社会参与五、参与国际谈判六、加强国际合作七、“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政策行动八、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基本立场结束语前言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近年来,全球酷暑、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显现。

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能源资源匮乏,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发展很不平衡。

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2.9万元人民币,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还有上亿贫困人口,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

同时,中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06年,中国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2007年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中国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采取了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今后5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

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一直发挥着积极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谈判进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使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特发表本白皮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