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概论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植物化学保护学学》农药的合理使用 课程论文

《植物化学保护学学》农药的合理使用 课程论文

合理使用农药摘要: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化学农药的使用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 也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也引发了日益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只能从调整农药的品种结构, 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产品, 开发复合高效、环保型新品种, 改进使用技术等, 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

关键词:化学农药合理使用农业污染农药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产品。

近几年来,我国在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蔬菜生产上,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和数量增加、面积扩大、危害加重,农药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使用量越来越大。

但随着农药的不合理利用而带来来的农药残留也日趋严重。

一、农药的使用现状据统计,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万吨除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和土壤及农产品。

使全国1.4亿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全世界每年有200万人农药中毒,其中约4万人死亡,其次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是害虫产生抗药性,50年代要抗药性害虫10种,而目前已增加到447种。

害虫产生抗药性越来越快,是化学农药杀虫效率降低,为此不得不加大农药用量。

加之化学农药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形成恶性循环,残存的农药散布在田野上,渗透到土壤里,侵入作物的秸秆和果实,并由此生物链循环面对这一严重问题世界各国都逐渐停止某些化学农药的使用。

美国从1964年开始至今已停止使用50种化学农药,我国从1983年开始停止使用有机氯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就是要以最少的药剂,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

同时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人畜和作物的安全因次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首先要了解农药的基本性能,防治对象济环境条件三者间的关系。

才能做到合理用药,达到经济,有效,安全的防止目的。

二、合理使用农药的关键1.了解农药性能,选择适宜药剂各种农药都有它一定的防治范围,如杀虫剂只能防治害虫,杀菌剂只能防治病害,除草剂只能防除杂草,植物生长调节剂只能调节植物的生长。

农药学概论

农药学概论

农药学概论
农药学是研究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的科学。

农药是指用于杀灭或控制农田、果园、蔬菜园、种植园以及畜牧业、渔业和农村公共卫生的害虫、杂草、病虫害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

农药学的目标是研究和开发安全、高效、环保的农药,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有害生物问题,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产量和品质,并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农药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农药的合成与制备、毒理学、药理学、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效应、农药的识别和分析、农药在作物上的应用技术等。

农药学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理使用农药能够控制各种有害生物,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收益。

然而,不当使用农药也会带来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因此,农药学研究也包括农药的风险评估和监管,以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环境友好。

农药论文

农药论文

草甘膦脱酸工艺摘要:70年代初,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制备了大量氨基甲基膦类化合物,并从中筛选出一个优秀的有机磷除草剂:草甘膦。

草甘膦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有机磷芽后除草剂,世界上危害最大的杂草有78种,草甘膦能有效的控制其中的76种,因其性能优越而受到世界农药行业的关注,就在注册的那年(1974),即被美国评为当年最优秀的农药,并被誉为现代农药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目前草甘膦已发展成最大的除草剂品种。

关键词:草甘膦,脱酸,包装,贮存概述:本品是一种有机磷除草剂。

它是一种非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除草剂,20世纪70年代初由孟山都公司开发,通常使用时一般将其制成异丙胺盐或钠盐。

其异丙胺盐是著名除草剂商标“Roundup”的活性成分。

使用技术:防除苹果园、梨园、茶园、桃园、葡萄园、桑园和农田休闲地杂草,对看麦娘、牛筋草、马唐、稗、狗尾草、苍耳、藜、繁缕、猪殃殃等一年生杂草,每亩用10%草甘膦水剂400-700克;对车前草、小飞蓬、鸭跖草、双穗雀稗草,每亩用10%水剂750-1000克;对白茅、芦苇、香附子、水蓼、狗牙根、蛇莓、刺儿菜等,每亩用10%水剂1200-2000克。

一般阔叶杂草在萌芽早期或开花期,禾本科在拔节晚期或抽穗早期每亩用药量兑水20-30公斤喷雾。

已割除茎叶的植株应待杂草丙生至有足够的新生叶片时再施药。

防除多年生杂草时一次药量分2次,间隔5天施用能提高防效。

注意事项:1.为灭生性除草剂,施药时切忌污染作物,以免造成药害。

2.在药液中加适量柴油或洗衣粉,可提高药效。

3.对多年生恶性杂草,如白茅、香附子等,在第一次用药后1个月再施1次药,才能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4. 草甘膦具有酸性,贮存与使用时应尽量用塑料容器。

5.在晴天,高温时用药效果好,喷药后4-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6.喷药器具要反复清洗干净。

作用机制:主要是阻碍芳香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即苯丙氨酸、色氨酸及酪氨酸通过莽草酸途径的合成。

农药学概论论文模板

农药学概论论文模板

赣南师范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农药学概论》课程论文行政班级:园艺1301 学号:131603054 姓名:周于一选课班级:园艺1301 任课教师:胡威成绩:农药对水的污染目录1,农药对地面水的污染2,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3,农药对饮用水的污染4,水体农药污染的途往5,水体中农药污染的状况6,水体中农药的迁移、降解7,水污染型农药8,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农药对地面水的污染日常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供水水源中已检出可观数目的一般农药。

许多地面水源中检出了除草剂,特别是阿特拉津。

苯氧基链烷基酸化合物(除草剂),特别是2甲4氯丙酸,2甲4氯,还有24-滴和2甲4氯丁酸也已在可耕土地和深耕细作的农业区内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水源检出。

其它农药,诸如难于降解的有机氯化合物,偶而也被检出。

说明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面水都已被农药污染。

地面水中检出的主要农药是2甲4氯丙酸,阿特拉津,西玛津,乐果和林丹,在主要监测点处都必定会次次检出它们。

有10%的地下水监测位置检测到乐果,2甲4氯和阿特拉津,但是浓度在环境标准容许之内。

2,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在某些地区地下水的污染特别涉及到硝酸盐的污染和难于降解的农药污染两方面。

当某些农药在水中很快地被水解(农药和水本身进行反应)时,许多其它农药并未以此方式降解,从而污染了地下水:阿特拉津是个例子。

如果用泵抽地下水以为饮用,公众有可能暴露于低水平的农药之中。

3,农药对饮用水的污染饮用水中也检测出某些化学品对人有害,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还没有对长期饮用是否有害的证明。

我国大连近海海湾多种农药水平超标;近两年,江苏省内13 个省辖市25个饮用水源和25个饮用水厂水共检出有机污染物504种,能确切定性的213种,其中农药10种以上。

北京重要水源官厅水库近年来污染严重,共检出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等),多氯联苯,及氯代烃类等污染物数十种,其挥发性有机物总含量为19.4-101微克/升,污染严重,不能做水源使用。

植物源农药论文

植物源农药论文

植物源农药论文本科生学号:2020级植物源农药课程论文植物源农药研究的一样程序学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课程名称植物源农药本科生任课教师完成时刻 2020年6月中国河南郑州植物源农药研究的一样程序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形,重点讨论了其中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新技术的原理以及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最后,对植物源农药的进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现状及前景;活性物质;提取;分离纯化;进展方向正文:1.植物源农药的现状及前景20世纪80年代往常的农药要紧是指对有害生物具〝杀死〞作用的传统化学农药。

这类农药以其药效高、品种多、防治对象广泛、作用方式多样在植物爱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化学农药大量长期使用引起繁荣公害日趋严峻,所产生的〝3R〞问题,即残留(residue)、抗性(resistance)及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引起人们对其成效的高度重视和重新评判。

并由此对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成效评判方法产生了异议。

害虫防治不一定要用猛烈的方式将其杀死,而是采取包括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的各种手段,尽可能使害虫的危害处于经济阈值以下,农药对害虫的功能不应是强调单一的杀死,而是着眼于调控、干扰和杀伤。

在这更合理的病虫害防治理论基础上。

农药被定义为〝生物合理农药〞、〝理想的环境化合物〞、〝生物调剂齐〞、〝抑虫剂〞、〝抗虫剂〞、〝环境和谐农药〞等。

尽管有不同的术语表达。

但今后农药的内涵核心是〝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

植物作为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00000种(Swain,1977),其中的大多数化学物质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酚类、专门的氨基酸和多糖等均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

目前已发觉具有农药活性成分的植物约4000余种,其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达2000余种;具有杀菌活性的植物约有1400余种;具有除草及植物生长调剂活性的有数百种。

农药毒理学论文

农药毒理学论文

农药毒理学论文
农药毒理学是研究农药对非靶生物和环境的危害性的一门学科。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性也日益凸显。

因此,研究农药毒理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首先,农药毒理学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残留物,长期的累积残留会对土壤、水体、空气等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农药对于非靶生物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例如,在生态环境中存在大量的靶标外的昆虫、鱼类等非靶生物,它们的数量和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药对于这些非靶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也产生了不可回避的影响,因此,研究农药毒理学对于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农药毒理学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过量的农药残留可能会进入人体,长期的积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农药残留限量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农业生产企业存在违法使用和排放农药的情况。

因此,加强研究农药毒理学,对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农药毒理学的研究能够为农药的研发和制造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农药毒理学的研究,能够找到对生态环境和非靶生物影响较小的物质,进一步提高农药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此外,对于已经生产的大量农药,也需要进行毒理学评估和监测,确保其使用不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过多的危害。

总之,农药毒理学研究对于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农药科研制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农药毒理学研究,为推动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药毒理学论文

农药毒理学论文

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摘要:概述了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发展状况及其在资源昆虫、防治害虫和其它方面的应用,简述了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存在的问题和应用意义,并展望了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保幼激素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应用发展前景一、引言曾经,化学杀虫剂以其使用简便、见效快、效果显著等特点而被广泛的使用,农药万能论的思潮袭遍全球。

然而现在,“3R”即农药残留(residue)、害虫抗药性(resistance)及再猖獗(resurgence)日益加剧,长期大量的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生态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为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为了人类健康,“生物合理农药”(Biorational Pesticides)、“非杀生性农药(antibiocidal)”或“环保和谐农药”(Environment Acceptable Pesticides)的新型杀虫剂备受宠爱[1],比如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ion,简称IGR)已成为全球农药研究与开发重点领域之一,它符合了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有着传统杀虫剂没有的优势与潜力,因而被誉为“第三代农药”。

昆虫生长调节剂包括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就是在这个潮流趋势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其研究成功的应用种类数仍在不断刷新。

现合成的保幼激素类似物数以千计,常用的有ZR-515,ZR-777,ZR-512,ZR-619等十多种,室内和田间应用于森林、果树、仓库和卫生害虫的防治中,对蚧虫、蚜虫、蛾类幼虫、蚊、蝇等都有明显效果[2]。

二、正文1昆虫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1936年,英国人威格尔斯沃思(V.B.Wigglesworth)首先在吸血蝽(Rhodnius prolixus)体内发现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的存在,并首次证明昆虫的蜕皮与变态受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调解。

农药药理学(课程论文)

农药药理学(课程论文)

阿特拉津的生物毒理学研究进展摘要:1.阿特拉津对水生生物和两栖动物的毒性阿特拉津能在水生生物体内产生富集,对水体中的低等动物毒性极大。

它主要富集在鱼的大脑、胆囊、肝脏和肠道中,它在鱼体内富集的浓度可以达到周围水环境浓度的11倍。

暴露在0.5µg/L阿特拉津的水环境中的金鱼发生明显的行为变化。

Saglio等人发现,阿特拉津的代谢产物可根据其六位的取代基而分为两类:一类是毒性与阿特拉津相似的脱烷基代谢产物DEA(deethylatrazine)、DIA (deisopropyl-atrazine)和DACT(diaminochlorotriazine),另一类是毒性很小的羟基取代代谢物HA(hydroxy-atrazine)、DEHA(deethylatrazyne-2-OH)、DIHA (deisopropylhydroxy-atrazine)。

美国阿特拉津生产商Ciba公司向EPA提供的数据表明,阿特拉津的降解产物DEA、DIA和DACT具有与阿特拉津相似的毒性。

一些研究表明,阿特拉津对水生动物和两栖动物产生某些生殖毒性。

Dodson 等人的研究发现,水蚤Daphnia在胚胎形成期,低浓度0.5-10µg/L阿特拉津的暴露就可使它的雌性后代出生率增加。

将蝌蚪放在含有不同浓度阿特拉津的水中饲养,0.1µg/L的阿特拉津水溶液就能导致青蛙产生雌雄同体现象。

研究者们还将雄性青蛙放在浓度为25µg/L的阿特拉津水中观察,青蛙体内睾丸激素的浓度显著下降。

阿特拉津对蛙类的形态发育也会产生影响,蛙类在含有阿特拉津的水体生活3周,蛙类产生变态发育,5周后,形态发生变化。

此外,能够对弹琴蛙蝌蚪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细胞数产生严重影响。

2.阿特拉津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阿特拉津对哺乳动物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基因毒性、生殖毒性等危害。

阿特拉津对人类和哺乳动物有中等的毒性,它可以通过口、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进入血液,常常能引起腹痛、腹泻呕吐,刺激眼睛、粘膜和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学概论课程论文题目
1、我国农药的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2、化学防治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化学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世界农药发展现状与趋势
5、农药的科学使用与农产品安全
6、我国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与产业化
7、我国五种有机磷杀虫剂停用后杀虫剂的结构变化趋势
8、我国农药剂型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9、农药微乳剂的加工技术与质量评价
10、从农药毒性角度认识农药管理和科学使用的意义
11、我国农药使用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12、化学防治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作用与地位
13、我国农药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4、我国生物杀虫剂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15、我国杀虫剂混剂开发现状
16、杀虫剂作用靶标研究进展
17、杀虫剂在昆虫体内代谢研究进展
18、我国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开发与应用现状
19、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结构类型与应用特点
20、氯化烟酰类杀虫剂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21、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22、我国目前使用的杀螨剂的特点与应用的关系
23、地下害虫防治用药品种与使用方法
24、我国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种类与应用现状
25、储粮保护剂的发展和应用
26、杀虫剂在棉花主要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使用技术
27、我国甜菜夜蛾化学防治现状
28、我国小菜蛾的化学防治现状
29、我国水稻螟虫的化学防治现状
30、我国水稻稻飞虱的化学防治现状
31、我国茶树害虫和害螨的化学防治现状
32、我国柑橘害虫和害螨的化学防治现状
33、我国苹果红蜘蛛的化学防治现状
34、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的农药使用
35、绿色食品(水果)生产中的农药使用
每人选一个题目,撰写2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