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六民生问题480共24页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六民生问题课件_480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六民生问题课件_480
关闭
C
答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2345678
6.(2016·四川广安)小明在学习某历史事件时了解到以下内容:农奴 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由此可以推断出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匈牙利改革 C.俄国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关闭
C
答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2345678
7.(2016·江苏盐城)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 亿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 是(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12.2 万幢 66.4 万英里
新桥梁 新机场 地下水道 7.7 万座 285 个 2.4 万英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时间 内 容
影响
赫鲁晓 1956 夫改革 年
戈尔巴乔 1985 夫改革 年
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 破点,推行一系列发展 农业的措施:削减农业 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大 规模开垦荒地
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改革最初全部集中于 经济领域
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没有 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 式
经济每况愈下,市场出现 了极为严重的供不应求 状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多维度设问 1.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怎样的启示? 唐太宗重视以民为本,减轻人民负担,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 面。由此可见,只有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关爱他
人,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使农奴获得了解放,为资 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 由劳动力,使俄国走上了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教育最新K12中考历史 社会保障 关注民生专题复习之中考6大热点4 新人教版

教育最新K12中考历史 社会保障 关注民生专题复习之中考6大热点4 新人教版

社会保障关注民生——聚焦中国的民生问题材料一: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

中央发布2015年一号文件的内容主要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材料二:2015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促进创业就业。

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古代以来的农业政策1.中国古代的农业政策2.民主革命时期的农业政策建国以来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教育、社保、就业两会中的民生问题1.“两会”的重要作用(1)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两会”十大热点民生问题①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全面深化改革,“起跑忧愁”;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不让乡愁变忧;④反腐败持续发力,作风建设常态化;⑤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⑥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⑦上学、看病、住房,老难题期待新举措;⑧守护“舌尖安全”,落实“四严”要求;⑨收入分配改革再发力,贫富鸿沟逐步缩小;⑩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创业环境。

(1)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四次农业生产调整命题。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复习:民生问题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复习: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专题一.热点背景“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

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

民生问题,任何时候都是热点。

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更热。

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开展的“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网上调查显示,位居关注度前十位的热点问题中,八个直接事关民生:医疗改革、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就业问题、环境保护、住房问题、教育公平、社会保险。

二.高考考纲1.中国古代史:(1)先秦:商纣王厚赋税、用炮烙之刑残害人民,还实行“人祭”、“人殉”。

周厉王残酷剥削百姓,并令人监视百姓。

商和西周时期,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接受奴隶主的剥削。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水利工程的兴修,有利于改善民生。

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秦国的度量衡,有利于民生。

老子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正在得民”,反对“虐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2)秦汉:秦朝的灵渠有利于农业生产,秦长城的兴修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中考综合复习专题:民生

中考综合复习专题:民生

民生专题1、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安全2、你认为党和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民生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保障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3、请就如何解决这些民生问题,为政府提出三条具体建议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强对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出台相关政策抑制房价;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落实劳动合同法,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你认为党和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民生问题?(答案见第2题)5、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免除农业税推动新农村建设修订义务教育法通过物权法实行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出台相关政策抑制房价,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通过劳动合同法,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6、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实施什么战略和国策?落实什么样的发展观?8、我国为什么把民生问题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做,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案例一:2001年11——12月间,外地来京的无业人员张某、李某等4人,趁天黑用铁锤将独行的妇女从背后打晕,然后抢走财物。

中考历史专题:关注民生

中考历史专题:关注民生

关注民生无穷期河北王金芳【热点综述】所谓民生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也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古往今来,中国历代政府都注重和解决民生问题。

从儒家的民本思想,到近代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到现在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

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摘自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由此可见关注民生无穷期。

民生问题,任何时候都是热点。

尤其现在国际金融危机,更会成为历史中考关注的重要问题。

【教材链接】一、中国古代史1.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以后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2.禹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深受人们的爱戴。

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4.战国时儒家学派孟子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统治者“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主张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

5.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备战】中考历史 复习热点专题汇总

【备战】中考历史 复习热点专题汇总

中考历社复习专题一: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知识解读】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六个方面:(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民生?(1)民生问题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关系着社会的安宁,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

(2)这是党和政府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也是维护稳定这一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谈谈党和政府应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3)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4)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努力解决好物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问题。

4.我国古代有哪些思想家和统治者的思想体现了关注民生?(1)孔子主张“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2)孟子主张“仁政”,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家。

(3)唐太宗把百姓比作水,把君王比作舟,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

5.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诸多民生问题,这说明了什么?(1)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属性: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变(2)人民生活处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现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政府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消费券和一次性生活补贴以及规定最低工资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什么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热点回放】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的重点:(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深化收人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合理的收人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只有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条件。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基础,关系干家万户的幸福。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健康权是最重要的权利。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关链接】1.2007年8月1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务院7月11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国务院决定,200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续、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做好这一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201X中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六 民生问题课件(1)

甘肃省201X中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六 民生问题课件(1)

精选ppt
2




一、中国古代的民生
时期 人物
思想或者措施
孔子
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主张 “为政以德”
春秋 孟子 战国
反对战争,主张统治者以“仁政”治国,主张“民 贵君轻”
商鞅 汉文帝 汉朝 汉景帝
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可以免除徭役;承认土地私有 减轻农民徭役、赋税和兵役负担,“休养生息”, 奖励农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文景之 治”局面
行社会救济
日 1868 本年
明治维新:允许土地私有 和买卖,大力发展资本主
义工商业
影响
减少了失业人口,稳定了社 会秩序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 展,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 地国家的危机
精选ppt
8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民生
时间 内 容
苏联新经 1921 规定农民交了粮食税 济政策 年 后,余粮归自己支配
专题六 民生问题
精选ppt
1




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生计与生活的问题,也就是与百姓生活 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的问题,它 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关乎 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切实保障民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稳定基石, 持续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本专题主要梳理中外 历史上的民生问题,旨在告诉我们要关注民生问题。
关闭
C
精选ppt
答案15
12345678
4.(2017·河北)宣传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共同反 映了我国( )
A.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B.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CA.改革开放的历程 D.国有企业案16

2024四川中考历史考点研究专题 民生问题 (课件)

2024四川中考历史考点研究专题 民生问题  (课件)

救助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等;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 赫鲁晓夫改革
制,改行收购制
建立社会保障 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使广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
制度
活得到保障
线索3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跨学科·地理]
时期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主要发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颁布 解放区
《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土地改革
土地政策
推动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
时期 改革
措施
共同影响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 都有利于提
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高人民的生
现代
开展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走集体 活水平;都
贡献 规律、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等重要思想
意义
从技术方面指导 农民的生产实践 ,有利于粮食产 量的增长
共同影响
农业科学家对农业 生产技术的总结和 新品种的研发,保 障了粮食安全
项目
概况
意义
共同影响
明朝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有利于传播和推广先进农
》,全面总结我国古代的 业生产经验和技术,使粮 农业科学家对
及农业种植
及经 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大面
理念的发展
营理 积推广;清代种植技术的改进 复种技术的推广和耕 为粮食产量
念的 ,推行双季稻和北方旱田改造 种技术的改进,有利 的提高创造
进步 等
于粮食产量的增加 了条件
项目
概况
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
科学 术》,介绍了农业生产技术
家的 ,提出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
,有利于保障成都平 都江堰,建成至今,仍在发挥防

2015年中考历史热点复习专题六 户籍制度改革与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民生

2015年中考历史热点复习专题六 户籍制度改革与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民生

要点整合
线索一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一、古代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名称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大化改新
查里·马特改革
时间
公元前 356 年
494 年
646 年
公元 8 世纪
内容
(1)政治:①奖励军功;②建立 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 理。(2)经济:①国家承认土地 私有,土地可以自由买卖;② 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民族融合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促进了以土地为纽 带的封建等级制度 的形成
(1)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只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改革,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国家才能振 启示 兴;(2)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改革开
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能国富民强
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 展,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
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唐朝 时期
唐太宗 武则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所以 在他统治期间形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 使得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 程,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 下,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美 国经济得以缓慢地恢复起来
认识
(1)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扫除前进道路上 的障碍要不断通过改革未发展。(2)坚持对 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对外来文化 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槽柏,为我所用的 态度。(3)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要坚 持“科教兴国”战略
滞不前的局面

(青海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6 民生问题(三年两次)试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青海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6 民生问题(三年两次)试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专题六民生问题(三年两次),专题预测本专题是历年中考中的重要内容。

命题方式总体上以材料题和综合题居多,其次是选择题。

本专题主要梳理了古今中外历史上历朝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的相关史实,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改善民生。

中考一般从这样几个角度命题:一是中国古代清明王朝君主发展经济,重视民生的做法及出现的盛世局面;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和影响;三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发展过程中,为巩固统治制度采取的改革措施。

通过考查,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知识梳理一、中国历史上的民生问题1.古代的民生问题时期人物主张或做法春秋孔子“仁者爱人”,以德治民,爱惜民力战国孟子反对战争,“民贵君轻”,施行“仁政”商鞅奖励耕战,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三国三国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实行屯田,养蚕织锦;开发江南,推广农耕技术唐代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贞观之治”)武则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唐玄宗选贤任能,大力发展生产(开2.近代的民生问题3.现代民生问题(建国后对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续表二、世界历史上的民生问题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大力发展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工商业【拓展提升】1.近年来我国民生问题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

(1)物质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不断完善(如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医疗制度等);(3)法律保障: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4)政治保障;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5)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2.谈谈你对中外民生问题的认识。

民生(中考政治时事专题复习)

民生(中考政治时事专题复习)

【练练回答问题】
一、“有尊严,有体面”,体现了教材那些观点? 1、彰显出我国政府对劳动者的基本人权的充分尊重和深切关怀, 2、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深刻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5、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如何才能让民众有尊严地“实现体面劳动”? (国家怎么做) 1、必须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地位 ; 2、必须尊重劳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3、必须不断增加劳动者的收入,缩小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三、 “体面劳动” 指的是什么? 1、意味着劳动者要有充分的就业和可观的工资, 2、意味着完善的福利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 3、人人享有公平劳动的机会、劳动成果分配的公平、对劳动者权利的充分尊重和 保障。 四、 “实现体面劳动”对我们中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提高自身素质;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关注社会,为实现体面劳动积极建言献策。
专题四:关注民生民情
问题一:民生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
问题二:今年的相关民生热点
1、“三农”(“新农保”、中央“一号文 件”) 2、医改 3、就业
4、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5、实生问题?所谓民生问题,即有 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其具体内容随 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 2、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4、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看看热点材料】
热点1:温家宝总理两会前夕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 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良知,社会财富 的这块“蛋糕”要做大,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 好,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 任,那么,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那就是政 府的良知。“三公消费”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 “三公消费”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 热点2:P116

初中历史专题总复习5中外历史上的民生问题

初中历史专题总复习5中外历史上的民生问题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民生问题2.中国近现代的民生问题设问角度一、有关改革的考查1.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得到的启示有哪些?革命与建设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和生搬硬套别国经验。

2.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1)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3)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4)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3.中外政治制度的创立和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任何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同时,任何政治制度都不是刚开始就很完美的,必须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进行改革,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改革者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时刻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作贡献。

(2)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3)实事求是,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4)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5)热爱祖国,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等。

5.从不同性质国家的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勇于探索和创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二、有关民生问题的考查1.民生问题包括哪些方面?请你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几点建议(1)民生问题具体包括: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分配公平问题。

(2)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些建议:①优先发展教育,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公平。

②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③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④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⑤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⑦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如何正确看待孙中山的民生主义?(1)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主义从同盟会纲领中的“平均地权”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有利于团结当时中国社会的不同阶级、阶层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