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说课课件
初中数学说课比赛的课件课件
初中数学说课比赛的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教材第七章《平面几何图形》的第三节“角的度量与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度量单位,如何使用量角器,以及角的性质和相关定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角的定义,能区分不同类型的角。
2. 学会使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度数。
3. 掌握角的性质和相关定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角的度量单位换算,角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重点: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度量,角的性质定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量角器,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校园内的角度实例(如国旗的倾斜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角度。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3)角的度量:介绍量角器,讲解角的度量方法。
(4)角的性质定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的开合大小有关。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如何利用量角器测量角度,并举例说明角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练习本和量角器测量角度,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2. 角的分类3. 角的度量方法4. 角的性质定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判断其类型。
(2)利用角的性质定理,证明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2. 答案:(1)锐角、直角、钝角(2)证明: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所以两个底角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角的度量和性质定理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角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中的力的分解、地理中的方向测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阐述;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安排;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初中数学说课ppt
3、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 ⑴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菱形的重要性质; ⑵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 性质; ⑶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⑷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初中数学说课ppt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 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 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 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说课ppt
二、 教法分析
1、 教学设计思想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 的一切性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 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首先由生 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 相互交流,形成共识。讲解例题时根据学生特点帮助他们 分析题意,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解题。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 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 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 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 索的乐趣。
初中数学说课ppt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 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初中数学说课ppt
2、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 “创设情境→观察探索 →总结归纳→知识运用” 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 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思 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 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合作、交流 的气氛下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 探究的学习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 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解决教学 难点。
初中数学研课标说教材PPT课件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 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 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 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一 、
目 标 要 求
(二)阶段目标
体会模型
建立意识
数学思考
知识技能
阶
段
目
标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数学活动
课题学习
体会数学 价值
(三)内容标准
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变化
图形与坐标
环境与工具
生成性资源
文本资源
利资 用源 建开 议发
和
记得肖川教授说过:完美的教学能够唤
起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封闭 的心智。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 利用学生这无形的资产,让每一节课都透射 出生命的活力。
MODE
RN
谢谢大家
1、虽然信念有时薄如蝉翼,但只要坚 持,它 会越来 越厚的 。 2、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 不努力 却什么 改变也 没有。 3、人生那么多事可以做,鸡毛蒜皮并 不足以 成为你 的全世 界。 3、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 待,没 有机遇 会为你 停留, 成功也 需要速 度。 4、生活不能游戏人生,否则就会一事 无成; 生活不 能没有 游戏, 否则就 会单调 无聊。 5、你要求的次数愈多,你就越容易得 到你要 的东西 ,而且 连带地 也会得 到更多 乐趣。 6、把气愤的心境转化为柔和,把柔和 的心境 转化为 爱,如 此,这 个世间 将更加 完美。
MODE RN
北 中学部
师 大
zhongxuebu
版
本
李梦君
说课流程
编写意图
内容标准
内容整合
说教材
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里程碑上的数说课课件
活动四: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1. 一个两位数,数字之和为8,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互换后所成的新数比原数小18,则原数为 ( )
A. 26
B. 62
C. 53
D. 35
(二)处理引例问题的设计思路
本题的重点是: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 本题的难点是: 1.通过审题,找出汽车在三个时间段匀速行驶的相等关系; 2.根据里程碑上的数字变化,表示出汽车行驶的路程。 (这一点 在课前热身已经突破)
突破以上难点具体做法是:如何找出汽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 的相等关系,教材中只给出了“从路程相等上找相等关系”的思 路,但是对于引例而言,不仅仅可以从路程相等找相等关系,还 可以从速度相等或里程碑上的数字和行驶路程的关系来找相等关 系,根据八年级的特点,我的设计是,不给暗示,不把学生的思 维限制在教材预定的程序中,而是给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小组讨 论,并及时作出中肯的评价,让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获得信息。这 种设计使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难点层层得 以突破,顺利完成引例的教学目标。
2. 已知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为x,十位上的数字为y,百位上的数字为z,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
为( )
A. xyz
B. x+y+z
C. 100x+10y+z D. 100z+10y+x
3. 已知一个两位数,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个数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则所得的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小9,
设原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个位数字为y,则可得到方程正确的是 ( )
➢评价反思
✓教材学情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评价反思
初中数学说课课件2
环节三:归纳定义
课堂小结与练习: (1)本节课所学知识及依据; (2)去分母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最后做课堂 练习,巩固本节知识。
环节四:拓展延伸
x 1 2x 1 解方程: 3x 3 2 3 设计意图:
利用变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去分母和以前知
四、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归纳定义
反思小结
拓展延伸
环节一:创设情境
引言 : 这件是英国伦敦博物馆珍藏的珍贵文物 —— 纸莎草文书, 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 特殊的草上的著作,至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文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 · 其中有一个 这样的问题: 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 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 (1)能不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2)能尝试解这个方程吗? (3)不同的解法有什么各自的特点?
一、教材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教 学 重点:会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 学 难点:探究通过"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 一次方程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 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 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 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 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 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 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概念理解没有到位; 2、缺乏应变能力; 3、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 二、今后教学思路 1、强化纲本意识,注重“三基”教学 2、强化全面意识,加强差生转化工作 3、强化过程意识,培养思维过程 4、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 析能力。 5、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章说课课件(共20张PPT)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资源 利用教材现有的思考、探究活动、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数 学教参的知识拓展与延伸等资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序的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实践、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完成 认识上的飞跃 课外资源 数学课外活动小组 充分利用课外学习小组进行一系列的实 际操作活动,比如寻找超市的位置,测量河的宽度,激发学生 探究知识的欲望; 计算机、多媒体 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通过演示三 角形平移、翻折、旋转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对应边、对应角的概 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全章说 课课件
目 录
课程目标
说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 教材编写特点
说教材
教材编写体例及目的 内容结构 立体整合
教学建议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目标
探索并掌握全等三角 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 定定理;掌握基本的 作图技巧以及推理证 明的格式及基本的推 理技能;体会证明的 必要性;
评价建议
对于课堂的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但是评价的方向不是结果的对错,引导学生通过这道题所 得到的方法技巧是什么,即总结的“副产品”。 课下的评价,借助后黑板,有“谁是数学状元”的活动。同 时可借助作业本、章节测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结束不进行当堂检测,我习惯于课前检测,这样可以留 给学生一天的缓冲时间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课前检测很好把学生 的注意力拉过来。
优秀数学说课课件ppt课件ppt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竞赛等,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课堂互
动性。
课外拓展
布置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 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学习反馈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04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设计
情境导入
通过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情境,引起学生 的兴趣和思考。
复习导入
说课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说课,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 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 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说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 能力。
02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概述
01
02
03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一元二次 方程的解法。
涉及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配方法、公式法、因式 分解法等。
练习题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拓展
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数学文化、历史背景等,拓宽学生视野。
思维训练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05
教师素养与要求
教师基本素养
专业知识储备
01
教师需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和
公式,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优秀数学说课课件ppt
目录
• 引言 • 教学内容分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师素养与要求 • 教学效果评估
01
引言
课程背景
当前数学教育的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数学教育越来 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
数学课程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说课稿课件.doc
初中数学说课稿课件初中的数学,同学们知道怎么样才能学好?相关的知识了哪些?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提醒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开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根底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知识与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开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感受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数学.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测和推理的能力.他们在小学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另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教法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稳固”的模式, 选择引导探索法。
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身观察,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实验操作,模型构建3.回归生活,应用新知4.知识拓展,稳固深化5.感悟收获,布置作业(1)图片欣赏勾股定理数形图1955年希腊发行美丽的勾股树xx 年国际数学的一枚纪念邮票大会会标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2)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反映了数学实际生活,产生于人的需要,也表达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引出下面的环节.1.等腰直角三角形(数格子)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补)问题一: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有何关系?设计意图:这样做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问题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也有这个关系吗?(割补法是本节的难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根底,让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通过以上实验归纳总结勾股定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雏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了从特殊——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解决开头情景中的问题,前呼后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根底题,情境题,探索题.设计意图:给出一组题目,分三个梯度,由浅入深层层练习,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开展.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根底题: 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3,斜边为5,另一直角边长为X,你可以根据条件提出多少个数学问题?你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吗?设计意图:这道题立足于双基.通过学生自己创设情境,锻炼了发散思维.情境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生活,也表达了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法分析
1、情景教学法:展示日食的过程,让学生感受 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 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有充 分的时间和空间开展探索与讨论。 1、自主探究: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 学生去自主探究; 2、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增强集体观念。
例3 如图,⊙O的半径为5 cm,点P是⊙O 外一点,OP=8 cm.以P点为圆心作⊙P与⊙O相 切, 则⊙P的半径是多少?
解:(1)设⊙O与⊙P外切于点A, 则 PA=OP-OA 所以PA=3 cm, (2)设⊙O与⊙P内切于点B, 则 PB=PO+OB 所以PB=13 cm.
B
O
A
P
环节五、课堂练习
1、你学会了吗? 如果两圆只有两个交点,则这两个圆________ ; 如果两圆没有公共点,则这两个圆__________; 如果两圆有唯一公共点,则这两个圆________。
填空题:1.⊙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4,设d=O1O2 : (1)当d=8时,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2)当d=7时,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3)当d=5时,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4)当d=1时,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5) 当d=0.5时,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6)当d=0时,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学法分析
说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作业布置
新知探究
课堂练习
例题讲解
课堂小结
环节一、情景引入
月亮与 太阳的 圆形轮 廓有哪 几种位 置关系?
环节二、新课探究
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归 Nhomakorabea纳
两圆的位置关系
相离
相交
相切
外离 内含
相交
外切
内切
圆是轴对称图形, 两个圆是否也组成 轴对称图形呢?如 果能组成轴对称图 形,那么对称轴是 什么?我们一起来 看下面的实验.
图 形 性质及 判定 公共点 个数
外离
d>R+r
外切
d=R+r 外离R-r <d<R+r内切 d=R-r 内含 d<R-r
两个 一个 没有
没有
一个
两个圆一定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两圆连心 线.当两圆相切时,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当两圆相交时,
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环节四、例题讲解
课题名称: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缪家营中学 余彦芬
说教材
说课程序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地位作用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知 1 、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上两圆的位置关系。 2 、了解两圆的五种关系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 是学生对圆的知识应用的基础,也为今后到高中继 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续研究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球与球的位置关系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经历探索两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 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想象、分析的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重点:两圆相对运动产生“交点个数”的形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成过程及两圆的半径与圆心距的数量关系 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互相交流探索出圆和 通过探索两圆的位置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 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及两圆圆心距d,半径R 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 和r 数量关系的过程。 性;
环节六、作业布置
必做题:教材P101练习2、3; 选做题:教材P103拓广探索17
再见!
两圆的位置关 系中两圆圆心 距与两圆半径 间有怎样的数 量关系?
结
论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R>r.
两圆外离 两圆外切 两圆相交 两圆内切 两圆内含
d Rr
d Rr
Rr d Rr
d Rr
d Rr
环节三、课堂小结
两圆五种位置关系中,两圆半径与圆心距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