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配套检测

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②。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②石曼卿《红梅》中有“认桃无缘叶,辨杏有青枝”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冰容”二字运用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和孤傲超群的品格,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解析:选AC A项,只是表达了对红梅的赞美。C项,“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没有透露出无奈,而是说红梅斗雪凌霜的本性。

★(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请作赏析。(6分)

答:

解析:逐句分析这首诗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虑。作答时,先指明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诗歌鉴赏]

苏轼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首联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

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颔联“故做小红桃杏色”句,写出“红”的缘由。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颈联诗人把梅的内心——“寒心”与外表——“春态”对立起来,用“未肯”来连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而对红色的出现,诗人轻松地解释道:美人刚喝过酒,“酒晕”浮上了“玉肌”。尾联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重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菩萨蛮

李晔①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

[注]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襟。”(《旧唐书·昭宗纪》)②大内:皇帝殿宇。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秦宫殿”实指唐宫殿。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隐。

B.词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词人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C.“千山”“万丘”既是阻挡词人视线的大景、近景,也是词人内心高低起伏的深刻写照。

D.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唐昭宗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极致。

E.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心志,写景处豁人耳目。情真语真,浑朴苍凉。

解析:选BC B项,“双飞燕”不是虚写,文中景物描写都承自首句“登楼遥望”,故而为实景;“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理解错误,本词写家国情怀,不掺杂儿女之情。C项,“千山”“万丘”不是近景,是远景。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片。(6分)

答:

解析:题干明确考查“情景关系”,故思考的方向应为该词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情景之间,无非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再兼顾情感的乐哀和景物描写的乐哀。本词写词人遥望

远方之景,长安宫室,双飞之燕,渭水长流,千山迢迢,借景物抒发忧愤之情,使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另外,词人心怀国都被破之悲,却眼见双飞之燕快乐飞翔的乐景,以乐衬哀,倍增其哀。

参考答案:①乐景衬哀情。(1分)词人登上齐云楼,遥望长安的宫室,目力不及,只见燕子快乐双飞。词人用燕子的快乐反衬自己的失意和痛苦。(2分)②寓情于景。(1分)遥望远方,渭水长流,千山阻隔,表达了词人思念旧日宫殿却欲归不能的忧愤之情。(2分) [诗歌鉴赏]

本词首句“登楼遥望秦宫殿”,直笔陡起,如开门见山。自王粲写作《登楼赋》之后,古人登楼往往与无穷的忧愁联系在一起。李晔贵为天子,却被叛臣凌逼,仓皇避难华州。其内心的忧愤,不难想见。何况华州节度使韩建早有不臣之心,更使李晔于忧愤之外,还有危惧之感,亟盼返回京师。但京师尚在叛臣控制之下,欲归不得,只能以遥望暂慰愁肠。下片头两句,虽然是写遥望所见,但情感已经深化一步。词人力图从无可奈何的忧愤中挣脱出来,以求改变这种类似软禁的境遇。他的目光已由遥望宫殿转向探寻出路。这种探寻是徒劳的。远望天际,唯见“烟笼碧树”而已。这凄迷的景象,犹如一团裹于心头的愁云惨雾,驱之不散。

本词以“望”字统摄全篇。上片写登临极目所见所感,由景生情,又融情于景;下片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通篇结转出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而无矫揉造作之态,故词的思想内容虽无足论,而艺术上却有可取。这首词情真语真,浑朴苍凉。持平而论,其艺术价值不减唐代名家之作。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戏题牡丹

韩愈

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注]。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注]经营:指蜂儿于花间盘旋采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幸”字流露了作者担心、紧张的情绪,“何须”则带有劝告语气,呼应题中“戏题”二字,写了牡丹同开皆隐约,又写了它们的“斗轻盈”。

B.第二联就牡丹的性格做进一步描绘,“并作”仍强调同样的特征,同上联“同”“俱”相呼应,说明“斗轻盈”的不必要。

C.第三联写“双燕”轻轻掠过,却是没有心机的,一个“还”字点出了繁忙;“游蜂”劳动经营,却是多情的,着一“正”字也表明忙碌。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

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 (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

古诗鉴赏三: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涉及最多的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难点。对诗歌技巧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常常体现为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其中表现手法广义上也和表达技巧相似,所以中学阶段我们不作区分。 一、抒情手法 二、描写手法

三、修辞手法 四、构思技巧 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使用了什么手法) 2、阐运用(结合诗句说明诗人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3、谈作用/析效果/表感情(这种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题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注】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②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③若个:哪个。 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案《马诗》借物抒情,(第一步)写出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第二步)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慨,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第三步); 《南园》直抒胸臆,(第一步)连用两个反问句,(第二步)表达了自己急切的杀敌报国的愿望和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第三步) 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诗中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 答: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专题强化卷含解析(已审阅)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考点21表达技巧 5颗星 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5颗星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①。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 )( )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在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昔往鸧鹒②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③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③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六句“殊隔过商参”写征夫奔赴战场,途经商参,离家越来越远,旅途凄苦。 D.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E.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4.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一、知识整合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反复、双关、设问、反问、用典、通感等 2.表现手法:用典、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比兴等 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 景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乐景哀情等)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 借古讽今 正侧、虚实、动静、点面、明暗 描写方式 视听嗅触各种感官、形声色态、远近高低俯仰 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 4.构思立意: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托物言等 二、考点突破 1.常见命题 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2.答题步骤及要点 ①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②阐运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 ③析效果。(意境、情感、旨趣) 3.答题示例 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解析】 “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诗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见。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阑干”,纵横貌。古人往往用“阑干”形容星斗,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 ②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阐运用)。 ③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析效果)。 三、实践演练 练习1(2016·山东卷): 水仙子?舟中 [元]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6分) 表达技巧

高中生必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三看:题目,作者,小注)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2)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主要有:不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爱恨情长 2物象(即意象) “意”是指是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使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答题时需把握的依据。 主要有: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 梅:坚强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兰:淡泊名利 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 菊(黄花):隐逸高洁、不畏权贵 松:正气凛然、坚贞高洁 草:1.象征顽强的生命力2.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3.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4.寄托离愁别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杨柳(柳絮):寄托离愁别绪,游子思归、好友相别,或感叹自己飘泊不定 落花:表达年华易逝的感伤,或表达惜春伤春之情 落叶(落木):营造秋风萧瑟的氛围,表达惆怅落寞的情感 梧桐:抒发悲秋之情,象征孤独失意者 芭蕉:孤独忧愁,离愁别绪 桑梓:代指家乡,表达思乡之情 孤蓬:飘泊不定、孤独寂寞 飞鸿(鸿雁):营造雄浑悲壮的意境,表达思乡之情 蝉:1.象征高洁2.悲秋,悲凉 猿:凄凉悲伤,孤寂悲苦 杜鹃(子规):忧愁忧思 鹧鸪:离别,悲情,相思,或昔盛今衰、世事无常 沙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产生的情感

鸿鹄:志向高远 夕阳(斜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惆怅、思乡、怀古等感情 浮云:在外漂泊不定 流水:1.愁绪2.人生短暂,年华易逝,盛衰兴亡变化 月:1.离别思乡2.寄托喜悦或凄美祝愿3.冷清凄凉 露:人生短暂,时光飞逝 西风(秋风):烘托衰败之景,落寞惆怅 长亭:送别之所,离愁别绪 关山:接指遥远地方,征人思乡(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吴钩:报效祖国 栏杆(阑干):思念,寂寞,忧愁 *古诗词典故* 投笔:班超投笔从戎,弃文从武 破楼兰:建功立业“不破楼兰终不还” (苌弘)化碧:苌弘无辜获罪自杀,血化成玉,指正直的人为正义的事业蒙冤受屈 尺素:书信的代称 青鸾:西王母出行让青鸾送信,代指送信的人 东篱、三径:归隐田园 劳歌、南浦:送别歌,送别地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的悲痛 红豆:爱情或相思 鸡黍:招待客人的饭菜 关山月:征戍离别之情 3意境:指作者的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是诗歌突出的特征。把意境比作一个建筑的话,那么意象就是这个建筑的每一块砖石。 4塑造形象常见手法:1比兴2细节刻画3烘托渲染4对比衬托 5分析意境意象题答题技巧 问法: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描绘了一幅……图2.诗意地简短进行翻译3.概括营造出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概括特点:恬静优美、恬淡闲适;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幽深僻远、清幽明静;瑰丽清新、清新自然;孤寂冷清、凄苦悲凉(总之最好用四字短语概括) 例题)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 题组一表达方式类 1.(2015·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访秋①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①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是诗人的所见,“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岭被映成一片红色。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像美景一片,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蕴其中的异乡情调,以及客居异地在日暮时分很容易勾起的乡国之思。尾联中诗人登楼而访,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红枫。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富有深情。而“只是”二字,一方面真实地写出了桂林地暖的自然特点,另一方面也婉转地表示出诗人在桂林的孤独处境和落寞情怀,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倒远不如看似无情实多情的丹枫亲近,诗人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首联写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西风吹来,酒意全消,于是登楼远望,一片苍茫。一个“望”字,点明了诗题中的“访”,并领起全篇。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再写烟白霞红的景象,表明秋色不浓,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只有一树树红枫,给人一点难得的慰藉。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苏秀道中① 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019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知识卡片: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结构技巧)、风格流派等方面的技巧。 学习目标: 1、了解表达技巧的考察方式 2、掌握技巧题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步骤 3、熟悉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构思立意) 考察方式: ●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手法(或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本诗是如何描写的?怎样表现的?怎样体现的? 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全诗/某联。 解题思路: ①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手法)(总述)。 ②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来体会运用了技巧的句子或词语,并还原诗境(分述)。 ③明确此技巧(手法)的表达效果,它描写了事物怎样的特点,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手法+原因(结合诗句内容)+效果(特点/意境/感情) 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一、诗歌内容分类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 )、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 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 字)、长调(96 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 、“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从题材角度分 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胸中积愤 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 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阅读理解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下面是六类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模式。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知识联系】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 三、表达技巧类 【设问方式】 手法类: 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近大——小高——低俯——仰虚——实动——静) 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古代诗歌赏析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赏析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 强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 推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的分类 (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 .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丰满。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④根据景物的特点,描写可分为动静、虚实、明暗(昼夜)、点面等。 a .动静结合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b .虚实结合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有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已逝去之景之境,如苏轼的《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的史实;设想未来之景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实”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 古代诗歌中的“虚”与“实”相结合的作用一般表现为: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中的虚景就为“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为“尽荠麦青青”写词人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对比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写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虚实相生,从而将离别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c .明暗结合比如,《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映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相关知识 2、掌握高考诗歌中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高考诗歌中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考点透视: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含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修辞手法: 考点解读:古典诗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修辞手法,为古典诗歌增添了许多风采、情趣和内涵。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仗、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鉴赏修辞手法要辩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其对塑造形象、表现感情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2、表达方式: 考点解说:古诗词常使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即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即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抒情即抒发和表现诗人的情感;议论即对景物、事件及相关人物的命运的态度和评价。 鉴赏诗词的表达方式要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分析其在诗词中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3、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为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优秀古典诗词都使用丰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知识点一: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1.理解诗歌的内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古诗词考查的一项基本内容。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往往很含蓄,对阅读量有限,理解水平不高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那么,如何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审视标题 诗歌的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内容的钥匙,因此,从标题入手,可以理解诗歌的内容。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如果仅就诗句来看,要理解其思想内容,难得其要领,而题目告诉我们这诗是抒发观书后的感想。“观书”与“方塘”有什么关系呢经进一步分析,就可以明白,诗人是将方塘喻为明镜,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所以这首诗意在告诉人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②了解作者 古人读书有一条重要经验——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义在课内我们学过陆游的诗,对陆游的生平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明乎此,就可以明白,诗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 ③理解诗句 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最根本的还是要对诗句进行分析理解。理解诗句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诗眼”。我国的古诗词讲究凝练,讲究一字传神,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诗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这关键词语和“诗眼”里。因此,我们要善于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情思。如: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从题目看,这诗是作者呈给张丞相的。那么,呈给张丞相要干什么呢颈联的下句“端居耻圣明”给我们透露了信息:在这圣明之世,诗人不愿闲居着。显然,这是一首“干谒诗”,作者是求张丞相能推荐自己做官,为朝廷效力。 ④分析形象 ) 客观存在的景色,事物及活生生的人,一旦被拢挫于笔端,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 三、知识回顾 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 四、真题体验 1、考向一——表达方式 (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3分) (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 题干信息我的解读 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说明至 少应该有两种 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 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 (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 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 秋原人外闲:远离喧嚣人群,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空阔,是静景。

最全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满满的套路

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思路 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中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 (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常用方法: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3.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中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写景技巧: (1)各种修辞手法;

2019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练习

专题专项突破 演练29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鉴赏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春题湖①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湖,即杭州西湖。 ★(1)下列各句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做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景点做了细致描绘。 C.颔联中“排”字形象、生动,用比喻的手法,写山峦起伏,环湖而绕,且排列整齐。 D.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E.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解析】选BC。B项,“西湖全部景点”概括不当;C项,颔联中“用比喻的手法”不当,“排”字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做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运用了白描、设喻、做铺陈的写作技巧。借助白描突出景物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