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分析.DOC【共9页】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分析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分析引言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指金融机构不仅从事传统的金融服务,如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还涉及非金融领域的经济活动。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对金融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进行分析。
1. 混业经营政策的推动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推动源于国家对金融行业的改革开放政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行业逐渐实行市场化改革,鼓励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2007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金融机构开展混业经营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金融机构可以跨界经营的范围和条件,为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 混业经营的优势金融业混业经营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混业经营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通过开展多元化经营,金融机构可以规避特定行业的风险,实现风险分散。
其次,混业经营可以增加金融机构的收入来源。
传统的金融服务受到市场竞争和利润压缩的影响,而混业经营可以通过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来增加收入。
再次,混业经营可以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通过与其他行业合作,金融机构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 混业经营的挑战金融业混业经营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混业经营需要金融机构具备跨界经营的能力。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经营规则和法律法规,金融机构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开展混业经营。
其次,混业经营可能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
涉足非金融领域的经济活动可能导致金融机构面临更多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
最后,混业经营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和利益冲突。
金融机构需要管理好跨界合作中的利益关系,确保不会损害客户和金融市场的利益。
4. 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首先,混业经营将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监管。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监管部门将加强对混业经营的监管力度,确保金融机构的跨界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趋势
模式 和理念也产生了决定性 影响
也说明 行资产结构单一 . 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具有举 着我国金融业发展已步 入法制化轨道 . 二、 我国 实行金 融业混业经营的不利因素 与西 方发达 国家相 比, 我国的金融业起步
而证券 资产与其他资产所 占的 了完善健全的金融监管依据业 已生成 . 其次, 竞争环境 金融全球 化的发展趋势 , 足轻重 的作用 , 特别 决定 r 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然 金融全球 化是 比重很小 这种资产结构存在很大风险 , 导 当前 国际金融 发展的趋势 . 主要表现为国际 资 是在 当前 国有企业普遍处于困境 的情况下 ,
同时加强 了内控 制度建设 , 自律动机和 自 我约 未来发展趋势 , 这是国际 、 国内形势所决定的 , 况下才能做到 第四 . 在动 力 内 中国金融业的经 营现状 . 束机制的增强 和完善 又迈 出一大步 三是以中 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以中央银行 、 证监会和保 我国金 融业现 央金融工委为领导 . 首 先. 技术的支持 信息技术 的进步 , 模糊 迫使金融业改 变旧的经营模式 行的分业经营 、 分业监管制度 , 与国际金融改 监会 为主体 的全新富 有权 威的金 融监管体 系 r单一金融业务之 间的界限 随着科学技术尤
必然方向
一
身的经营效益 。 这应是金融业的经 营理念 客 以来的金 融改革 已使市场金 融制度 的框架基
、
我 国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然性
户对金融商品的需求是多种多样 的, 而且 大多 本确立并 日 趋完善 , 整个金 融体系和金融结构
其
客 一站式 ” 的运行基本体现 了市场 化原则 , 是国有商业 这 昕谓金融业的混业经营 , 一般指 同一金融 是综合性需求 因此 , 户都希望是“
浅析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
浅析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金融业不断创新的增强,世界金融业由分业经营模式转为混业化经营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行业的正式对外开放,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益加剧。
我国金融业应主动去适应混业经营趋势,以提高经营效益,分散金融风险。
本文通过举例分析的论证方法,分别列举了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混业化经营的发展状况,阐述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并对我国金融业未来混业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控股公司,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即各个国家对金融业经营活动给以限极少的限制,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渗透经营和提供服务。
混业经营是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
混业经营有诸多公认的好处,如:通过全面、多样化的开展,可以深入了解客户情况,有利于做好存款、贷款工作;有利于金融各领域之间协同发挥作用,增强资金的流动性;调节银行中各项业务的盈亏,减少风险,有利于增强行业经营稳定性等。
[1]但从中国现状看,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还不成熟。
为此,本文从科学客观的角度,通过与美、德、英国家的对比,详细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金融业混业经营简介(一)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金融业混业经营,指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的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相互交错经营,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业务的范围之内。
[2]分业经营则是指金融机构仅从事自身业务。
例如银行只从事银行业务,证1券公司只从事证券业务等。
(二)混业化经营模式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了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虽然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都有所不同。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模式:以德国和瑞士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以英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3]1.全能银行模式全能银行源于德国,现为瑞士、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金融机构实行。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前景研究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前景研究【摘要】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前景研究摘要: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研究。
在探讨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混业经营的定义和特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混业经营带来的挑战、混业经营的发展机遇以及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前景。
结论部分总结了混业经营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并展望了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混业经营、金融业、发展前景、现状分析、挑战、发展机遇、影响、未来发展、结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混业经营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混业经营指的是一家公司不仅仅从事一种特定类型的金融业务,而是同时涉足多个金融领域。
这种经营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国家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尝试混业经营,希望通过跨界经营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混业经营所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在金融业混业经营中,不同业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和风险传导,管理起来更为困难,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支持。
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为相关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前景,分析混业经营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未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混业经营的概念和特点,为后续分析打下基础;二是通过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的分析,揭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三是探讨混业经营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总结其带来的利与弊;四是探讨混业经营所带来的机遇,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五是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和预测,为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制定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分析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分析发布时间:2021-03-04T03:03:47.34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3期作者:王海宇[导读] 从世界金融业的现状来看,当今许多国家的金融业正从分业走向混业,金融混业经营已逐渐明晰起来,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摘要:从世界金融业的现状来看,当今许多国家的金融业正从分业走向混业,金融混业经营已逐渐明晰起来,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融业的客户需要金融业提供简便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企业需要金融业更好地融资及高效,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金融业也需要强强联合扩大自身的实力和利益。
金融本来就是资金融通,将社会闲散的资金用于社会中急需资金的行业。
只有资金更有效地融通,经济才能更快速地发展。
如果金融业在改制中过于保守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金融业发达的国家。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纷纷走向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道路。
关键词: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分析一、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的动因(一)从社会需求看混业经营之必然性1.金融各行业利润的追求和风险分散的需要由于金融业务界限的日益模糊,业务趋同,竞争弥加激烈。
金融机构的利润率不断下降,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都不得不拓展新业务。
实行混业经营有利于对各种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的整合,创造利润和客户资源共享等。
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可以在混业经营体制下实现优势互补,产生连动效应,依靠业务的交叉而创新的中间业务来实现多处开花,增加利润。
同时,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实现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又可有效地分散风险,使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趋于稳定。
在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是银行主导型。
在长期的积沉中,银行普遍建立起比保险公司庞大得多和完整得多的营销网络和电子银行产品体系,与此相适应是是庞大的“后台人员--柜面员工--客户经理--银行专家”等纵深式服务队伍,相比而言,无论是从网点和服务人员的数量,还是营销服务体系的完整性来讲,银行的渠道资源都对保险公司销售大众型产品有较强的吸引力,对保险公司挖掘新的客户,新的业务机会,更深层地接触高端客户以提升保险服务的价值来说更是一笔宝贵财富,实际中也有银行为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的现象。
混业经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起 , 而 使 全 能 银 行 更 好 地 充 当 储 蓄 与 投 资 者 的 中 介 人 。 第 从 四 , 利 于 降 低 金 融 风 险 。 于 商 业 银 行 混 业 经 营 , 务 多 样 有 由 业 化 , 行 的 一 部 分 亏 损 可 由其 他 业 务 活 动 的盈 利 来 补 偿 , 银 这
叉 并 购 成 为新 热 点 . 银 行 全 能 化 与 综 合 化 经 营 成 为 大 势 所 大
趋 。新 的 重 组 浪 潮 不 仅 包 括 银 行 之 间 的 兼 并 , 且 包 括 商 业 而 银 行 与 投 资 银 行 、 险 公 司 之 间 的跨 业 兼 并 。 世 界 范 围 看 , 保 从 美、 日等 国 家 先 后 允 许 银 行 与 证 券 、 险公 司 合 并 。 融 业 的 保 金 传 统分业 经 营体 制在 合 并 中被打 破 , 行 、 券 和保 险 业 日 银 证 益 紧密 地 融 合 在 一 起 。 国花 旗 银 行 与 旅 行 者 集 团 之 间 的 合 美 并 是 三 业 合 并 的典 型 , 并 后 的 花 旗 集 团 成 为 集 银 行 、 券 、 合 证 保 险 、 托 、 金 等 全 方 位 金 融 业 务 于 一 体 的 “ 融 超 级 市 信 基 金
市 场 上 , 质 的金 融 资 产 在 价 格 上 趋 于 等 同 。 同 近几 年来 , 球 爆发 了规模 空前 的金 融 业并 购热 潮 , 全 除 了银 行 合 并 出 现 大 型 化 、 断 化 趋 势 以 及 合 并 活 动 趋 于 全 球 垄 化 、 国 化 外 , 为 突 出 的 是 , 业 银 行 与 投 资 银 行 之 间 的交 跨 更 商
浅议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初稿,大家给予点评并提出好的建议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议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姓名:学院:系:专业:金融学年级:学号:指导教师(校内):职称:副教授指导教师(校外):职称:浅议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摘要]随着全球经济进程的加快和金融业不断创新的增强,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转为混业化经营已是大势所趋。
同时,我国已加入WTO,金融业完全对外开放,面临国际竞争也日益加剧。
我国金融业应主动去适应混业经营趋势,以提高经营效益,分散金融风险。
我们应抓住自身发展之时机,客观分析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吸收国际成熟的金融业经营方式,以加快金融改革步伐。
本文首先阐述我国混业经营的演变与现状,其次是围绕我国混业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金融机构转移自身的贷款风险、搭售问题、市场被垄断现象、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管力度大;最后就混业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考虑市场竞争条件、尽快统一监管模式、改革制度与机制。
[关键字] 混业经营问题对策引言..........................................................................4 一、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演变和现状..............................................5 (一)1979-1993年的自然混业阶段...............................................5 (二)1993年至今的分业经营阶段.................................................5 二、中国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所存在的问题.........................................9 (一)金融机构可能会转移自身的贷款风险.........................................9 (二)混业经营可能引发搭售问题.................................................10 (三)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可能存在金融市场被垄断现象.............................10 (四)我国现有金融制度不完善,实行混业经营引发较大风险..........................10 (五)监管难度加大.............................................................10 三、推进混业经营的对策问题.....................................................10 (一)混业经营必须考虑市场竞争条件.............................................10 (二)就金融监管来看,尽快建立我国金融的统一监管模式............................10 (三)改革金融机构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10 结论........................................................................12 致谢语........................................................................13 参考文献......................................................................14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
金融混业经营监管趋势与制度缺陷(一)
金融混业经营监管趋势与制度缺陷(一)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初步阐述了金融混业趋势下金融监管的制度缺陷,并提出设立监管“防火墙”以适应金融混业发展的构想。
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企业兼并、重组风起云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品种不断交叉,金融各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客观上,国际金融业已经走上了交叉发展的道路。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日本、美国等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国家纷纷走上混业道路,混业经营体制逐步成为了国际金融业的主流。
“金融分业经营”的本来企图是在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防止商业银行过多地将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防止风险跨行业传播,进而降低系统性风险。
但从我国1998年以来金融分业经营的实践看,此模式没有有效地降低系统性风险。
截至2001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已经剥离了14000多亿元不良贷款的基础上,仍有不良贷款17600多亿元,不良贷款占25.37%,其中约有6000多亿元将成为实际损失,占全部贷款的8%。
分业体制下,商业银行被限制在狭窄的存贷业务领域内,资产形式单一,难以实现资产的最优化配置,这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持续上升的原因之一。
资本市场也由于分业的规定,从商业银行进行融资的渠道被堵塞,证券业的发展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支持,举步维艰。
结果导致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两败俱伤。
实行混业经营·,金融机构则能够充分发挥业务多元化下的风险分散优势和资源共享带来的效率优势,实现利润来源多样化,增强竞争力。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后,外资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不再有地域和客户限制,享受国民待遇。
我国金融业将直面综合性的全能型的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
面对挑战,我国金融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入世后5年保护期,积极塑造和培育全能型金融集团,营造金融混业经营的良好条件。
目前,我国金融业正呈现出混业经营的新趋势,近年来监管当局对金融分业经营的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1999年8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颁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符合条件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获准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
混业经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混业经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一、现阶段实行分业经营的必要性“九五”期间,我国政府相继颁布《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确立了分业经营的体制框架。
实践证明,这样做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
目前我国金融业仍有必要实行分业经营体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分业经营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4大国际银行的现状是,一方面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却又吸收着高额的居民储蓄。
近年来央行连续降息,投资工具的多样化,投资者开始积极寻求其他的投资保值方法,若不良贷款得不到妥善解决,一旦储蓄的增量弥补不了不良贷款的增量,金融危机就可能爆发。
只有在分业经营的管理体制下,才能够有效保护投资人存款人的利益,分业经营模式在现阶段是必需的。
此外,如果允许银行从事证券、保险等混业业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其资金优势而形成金融寡头,不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2.证券业: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将会助长证券市场的投机活动,造成证券市场虚假繁荣。
而采取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模式,有利于证券市场的规范和稳定发展。
3.保险业:近年来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保险经营手段不够规范,理赔机制不够健全,保险公司自身缺乏有效的自律手段,险种不够丰富等隐患,一旦发生动荡性的事件,容易产生金融风险。
4.金融监管:目前监管水平不高,有关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手段措施也比较落后,专业人员和高质量信息缺乏,金融监控资源和经验都不足。
因此我国目前还不具备混业经营的监管环境和能力,金融监管体制和监管水平还远未达到混业监管的要求。
由此可见,在我国金融机构风险意识不强、内控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现阶段实行分业经营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是金融体系的安全的保证。
但是安全并不等于效率,混业经营体现了金融市场内部沟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混业经营是适应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和大规模资产重组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主流趋势,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资本;发展混业经营,允许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相互持股,可优化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增强综合竞争力。
最新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趋势-精品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趋势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混业经营发展趋势研究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回顾金融业经营制度的变迁(一)介绍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变迁1.自然混业阶段。
1993年之前,混业模式经营流行于世界各国。
所谓的自然混业阶段是自发形成于经济效益的刺激。
美国作为最典型的例子,那时金融业在美国的实施主要是以实行最低限度的管理为原则从而平衡竞争秩序。
随着美国对金融监管政策不断的放松,银行控股公司在美国迎来了飞速发展阶段,这标志的美国开始实施混业经营模式。
2.严格的分业阶段。
199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一条分水岭,这四年的大萧条对于实施自然混业经营的美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银行,证券大量的倒闭,这种混业的金融运作模式助长了股市投机,造成了股市混乱,对于股市暴跌。
随即,1993年经过国会的商议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美国的分业经营时代由此开启。
3.回归混业阶段。
进入了20世纪70年代,金融创新发展迅速,传统的商业银行面对金融创新的严重冲击开始衰退,业务收入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全能型银行的跨国经营给严格执行跨国经营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美国社会开始呼吁放宽金融管制,允许银行再次进行混业经营。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一法案的通过,标志分业经营体制的瓦解,混业经营成为主流。
(二)介绍一下我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变迁1.混业经营。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重新建立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当时并没有严格区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都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
1986年,随着一批经营范围广泛的现代化意义上的银行的介入,四大银行凭借自身的资金优势和经营优势纷纷经营证券,信托,保险等相关非传统金融业务。
从此推动了我国混业经营格局的形成。
2.分业经营。
1993年是我国实施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分水岭。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分析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分析一、金融混业经营理论浅析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是指在科技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指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
i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
规模经济在金融混业经营中呈现的现象是,在假定银行和保险公司现有的产品组合不发生变化,成本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银行以持有股份的形式入股保险公司,联合后的金融机构可以共同开发金融组合产品和客户资源,可以共享客户信息,形成规模优势。
如今全球金融业并购浪潮很高,金融机构规模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究竟是规模经济的推动,还是企业本身所的内在扩张欲望。
对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研究首先必须假定它们现有的金融产品组合是不变的。
否则容易与范围经济混淆,但这一点在实践中是很难做到的。
2、范围经济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是指由厂商因为经营范围而不是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就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产生范围经济的原因很多,从金融服务的供给角度来看,混业经营的金融公司可以由其控股或全资拥有的投资银行、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咨询公司,向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了存贷款、投资、放债、资产管理业务、保险等业务。
范围经济最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获取:一是混业金融集团信息的共享。
混业经营金融集团下各分支金融机构可以从客户与其它分支金融机构进行交易的过程中获得有用信息,同时可以降低信息收集与处理成本,获得范围经济。
浅谈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
浅谈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摘要:所谓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在业务上相互融合、渗透与交叉,它突破了分业经营业务模式的局限,借助金融创新手段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内涵,提高金融市场资金运用效率,为有价值的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奠定架构基础。
本文就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一、我国金融业进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混业经营模式源自德国全能性银行,其后相继被美国、欧洲大陆和日本等国家金融业效仿,并由此推动了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
随着金融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技术日益成熟,金融混业经营逐渐成为现代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
我们要明确混业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不会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改变。
(一)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我国金融业必须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大多是综合性需求。
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是金融混业的市场压力。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随着收入的日益增加,对投资品种的多样性和金融服务便利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我国金融业必须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而实行混业经营则是最优的出路。
客户对金融商品需求的综合化,促使金融业改变陈旧单一的经营理念。
客户除了对传统金融业务如存款、贷款、结算等有需求,对保险、基金、债券、股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客户希望获得一站式全程金融服务,即在一家金融机构能得到多种不同的金融服务,这就要求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不断推进金融创新,组建金融超市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二)金融市场的开使得放实行混业经营的需要更迫切中国的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以混业经营方式为主的跨国金融集团公司将从各种渠道分别进入中国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
从分业逐步走向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服务贸易业的过度摩擦。
如果未来在银行和证券市场之间继续保持过于严格的管制、分割,缺乏良性的资金互动机制,工具和业务品种单一凝固,将严重制约我国银行和证券市场各自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在外来竞争的压力下,我国银行和证券业各自的生存危机空前加剧。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趋势初探
的竞争力, 对突破分业经营制度的束缚, 实行混业经营的
模式的趋势 。目前金 融理论 界 、 实务界和管理层似乎已经 要求越来越强烈 。 基本形成一个 共识 :金融控 股公 司是 我国从分业 走向混 业 的有 效制度选 择 。是 我国金融业 管理模 式改 革的发展
方 向。
二 、国 内金融控股 集团混业 经营模 式
司和保险公 司具有各 自不 同的优劣势 ,按照比较优势原
年生效的《 证券法》 确立了中国现阶段银行 、 证券、 保险实 理 , 三者之 间应该 能够合 作 , 以达 到优势 互补 , 高效率 提
行分业经营 、 分业管理 的金融体 制。然而 , 伴随经济 全球
的 目的 。
。-
on11 . 士
其中最有代表 性的是光大 集团 。这种模 式比较符合中 国 的现状 , 为“ 称之 光大模式”其次是中银模 式。所谓“ : 中银 模式 ” ,是指银行先利 用海外可 以进 行混业经营的规 定 ,
成立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 全资附属子公司)或者将其 ,
海外机构 改造成 混业经营 的子公司 ,当这些 机构 在海外 的经营达到一 定的规模以后 ,然后让这些机构进 入中 国 大陆 。 以 ,中银模式 ” 所 “ 的优点在于它在海外 的子公 司由
.z 珏 ‘
由
行
业 砥
奔
总之 . 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作为在我 国现行法律允许的
从国际金融业 的实践看 , 作为金融综合经营的模式选 择, 金融控股集 团存在特 定的优势 : 第一 , 火墙 效应 , 防 即
范围内实行混业经营的一种模 式 , 强大的生命力 , 具有 虽
但我 们可以通过各种可 能的手段去尽量 金融控股集团与各个子公司之间的独立法人关系,特别 说也有其弱势 ,
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一直坚持分业经营制度,随着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加入我国的金融市场,这一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竞争的需要,跨国金融公司在中国同时开办银行与证券公司,资金就可以由母公司在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自由划拨,中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证券公司将无法与之竞争,虽然混业经营面临较大风险,但是开放和竞争的压力迫在眉睫,我们必须适应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逐步创造条件,建立混业经营的金融体系。
一、中国发展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一)商业银行的发展要求实行混业经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在1993 年以前也是实行金融混业经营,但最终由于管理和经营的过于混乱而告终。
随后为了治理当时乱拆借、乱集资和乱放款的“三乱”问题,我国仿照美国1933年的格拉斯-斯迪格尔法案,建立了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
但是美国则迫于其国内金融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于1999 年通过了《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告别了半个多世纪的分业经营做法,重新回归混业经营。
而正是由于缺乏内在监督机制、丧失风险隔离墙的混业经营,才导致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并演化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
金融业分业经营在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竖起一道防火墙,是为了防止了金融风险的跨业传播,从而降低了系统内风险。
然而从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实践情况看,1998 年以来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对商业银行、证券业、保险业的业务范围分别作出限制,它不但没有降低系统内风险,反而进一步加大了金融风险。
分业经营对商业银行来说实际是把业务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这将会集中和扩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经营业务多样化可以使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去调节经营活动的机构,发挥总体的优势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利用其内部的补偿机制来稳定商业银行的利润收入来源,真正实现风险控制,使银行和整个金融制度更加趋向稳定。
从金融的发展过程来看,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开发使证券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相反银行的作用则萎缩了。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分析规划(doc 8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传统的行业分工和業务界限日趋模糊,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似已成为国际性的潮流。
本文拟对这一趋势进行探讨,并就我国的应对之策提出一些建议。
一、对金融分业,混业的理解金融分业、混业既涉及经营层面又涉及到监管层面,就经营层面而言,即所谓的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就监管层面而言,即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问题,是当前金融监管制度选择的一个重要内容。
金融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都限定在各自的传统业务领域内经营,不得超越既定业务范围。
金融混业经营则是指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之间在不同层次上的融合,即上述金融机构都可以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经营。
近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已转向混业经营,不过对银行与保险、证券的混业,金融机构涉足非金融业务,不同国家的具体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微观的经营层面分析,金融分业经营既表明不同的经营状态,也是金融活动中不同的经营策略。
在金融发展历史上,确实经历了多次金融分业、混业经营的循环演进现象。
应该属于企业微观决策范畴。
作为市场主体,金融机构要依据市场环境、金融资产专用性程度、消费者偏好筹因素以及自身优势,在比较成本与收益等综合分析基础上来决定是采取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策略。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传统的行业分工和業务界限日趋模糊,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似已成为国际性的潮流。
本文拟对这一趋势进行探讨,并就我国的应对之策提出一些建议。
一、对金融分业,混业的理解金融分业、混业既涉及经营层面又涉及到监管层面,就经营层面而言,即所谓的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就监管层面而言,即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问题,是当前金融监管制度选择的一个重要内容。
金融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都限定在各自的传统业务领域内经营,不得超越既定业务范围。
我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分析
服务。 .
关 键 词 : 融 机 构 ; 业 经 营 ; 新 金 混 创 中 图 分 类 号 : 8 25 F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9 2 7 2 0 0 - 0 1 0 A 1 0 - 2 7( 0 2) 3 0 5 - 4
长 的一个 十分 重要 的 问题 。 金 融 机 构 混 业 经 营 的 内 在 必 然 性
一
风 险 的 过 程 中 ,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的 内 控 机 制 建 设 明
显 增 强 。 四是 中 央 银 行 金 融 调 控 手 段 的 市 场 化 改
革 有 了 实 质 性 突 破 。如 借 鉴 国 际 经 验 , 资 产 负 债 以 比例 管 理 的 风 险 管 理 取 代 贷 款 规 模 指 令 性 管 理 , 大 幅 度 下 调 法 定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适 时 多 次 降 低 存 款 贷 款 利 率 ,扩 大 中 小 金 融 机 构 贷 款 利 率 浮 动 范
摘 要 : 国 金 融 机 构 混 业 经 营 不 仅 有 其 内 在 的 必 然 性 , 且 有 其 可 行 性 。 但 实 行 混 业 经 我 而
营 必 须 适 时 修 订 《 业 银 行 法 》, 励 银 企 结 合 , 鉴 国 际 规 范 , 调 发 展 货 币 市 场 和 资 本 市 商 鼓 借 协 场 ; 极 推 行, 有 商 业 银 行 实 行 股 份 制 改 造 , 强 银 行 内控 制 度 创 新 ; 全 中小 金 融 机 构 , 积 国 加 健 全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和策略分析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和策略分析1999年11月1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至此由美国首先创立、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金融分业管理模式,又在它的诞生地被废止了。
此举标志着传统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的“柏林墙”已轰然倒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时代已经来临。
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历史渊源金融业的分业与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业务是否允许互相交叉、互相渗透。
概念虽然简单,但涉及金融业发展中复杂的制度变迁,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
美国在1929年至1933年大危机中,有1万多家银行倒闭或被兼并。
为稳定金融秩序和保护存款人利益,美国国会及时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规定银行不得经营股票和包销公司债券,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而明确地划分开来,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分离,以保证商业银行免遭证券业的风险,由此开创了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先河。
此后,英国、日本等紧步其后尘,纷纷建立起与其相类似的金融体制,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运作模式得以在西方迅速推行。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自诞生时刻起就好象是畸形儿。
一方面,它在特定历史时期起到了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作用;另一方面,它违反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给美国金融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妨碍了金融机构追逐利润、扩充规模和分散风险,使得美国银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面对欧盟和日本“万能银行”的一体化垄断竞争,难以一展雄长。
而且外国银行在美国势力咄咄逼人,国内非银行的公司集团纷纷侵占银行传统的贷款投资业务,使美国银行的市场与利润受到严重冲击。
在国内,1980年《放松存款机构管理和货币管制法》、1982年《加恩圣日尔曼法》以及后来的一系列法律,放松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制,对商业银行的分业管理却没有多大改观。
加上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和脱媒现象的出现,非银行金融机构抢走了银行许多业务,如储贷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都允许经营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与金融监管
摘要:面对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大潮,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改革压力。
虽然混业经营也是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但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有条件的。
目前无论从宏观监管环境,还是微观主体的制度基础都不具备混业经营条件,分业经营还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选择。
与此相应,面对混业经营在我国初露端倪的新形势,我国的金融监管应根据金融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调整,而且要顺应金融业发展潮流。
通过分析混业经营下国际金融业监管改革的趋势为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建议。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出于竞争和金融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世界许多国家纷纷放松对本国金融业的限制,实行金融自由化,由此推动了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和金融监管改革。
本文拟就我国金融业混业趋势和相关的监管问题作肤浅探讨。
一.混业经营的界定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一)对混业经营的界定综观全球的混业经营,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1.商业银行在其法人实体内部设立非银行金融经营部门,一个法人多种金融业务;2.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投资,设立控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其投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是母子关系,一个法人一种金融业务,母公司是金融机构,来实现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
3.一家非金融的母公司控股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关系是兄弟关系,它们同属于同一个母公司。
这种兄弟关系的混业经营,也能通过业务的协同,来实现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析利益共享,但不能直接从其它金融机构中取得利润,只能通过业务关系或关联交易来实现。
我国光大集团,及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是该模式。
严格来讲,第1种混业是绝对的混业经营,如德国的全能型银行;而第2种混业含有分业的性质,从机构上体现出分业的迹象,如英国、日本,我国的中信也是第2种模式,信托公司控股银行、证券。
第1和第2种模式中,控股金融机构通过投资收益可以从被控股金融机构中获取利润,真正实现金融业务一体化。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趋势初探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趋势初探朱圃【摘要】@@ 中国正在一步步的规范金融市场,快速的与世界接轨,回顾和分析我国的金融发展,可以看出国内金融业发展历程,由纯粹的混业经营引发金融业的混乱,到制定法律政策,实行分业经营,再由分业经营产生现阶段金融业发展的效率问题,使得金融行业迫切需要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趋势.目前金融理论界、实务界和管理层似乎已经基本形成一个共识: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从分业走向混业的有效制度选择,是我国金融业管理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市场研究》【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17-19)【作者】朱圃【作者单位】河南省信息管理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国正在一步步的规范金融市场,快速的与世界接轨,回顾和分析我国的金融发展,可以看出国内金融业发展历程,由纯粹的混业经营引发金融业的混乱,到制定法律政策,实行分业经营,再由分业经营产生现阶段金融业发展的效率问题,使得金融行业迫切需要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趋势。
目前金融理论界、实务界和管理层似乎已经基本形成一个共识: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从分业走向混业的有效制度选择,是我国金融业管理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
我国金融体制的结构改变以1993年为界,先后经历了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这两个发展阶段。
1979年以前的“大一统”金融体制本身就是一种混业经营模式。
80年代中后期,各大专业银行和新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的形式,从事企业证券的发行、代理买卖和自营,形成了我国银行业和证券业混业经营的格局。
1992年下半年开始的房地产热和炒股热带来的金融秩序混乱,促成了我国分业管理政策的出台。
1993年6月开始,国家对金融业进行全面的治理整顿。
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对保险公司、证券业、信托业、银行业实行分业管理”,意味着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实行分业管理。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法》和1999年生效的《证券法》确立了中国现阶段银行、证券、保险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分析.DOC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传统的行业分工和業务界限日趋模糊,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似已成为国际性的潮流。
本文拟对这一趋势进行探讨,并就我国的应对之策提出一些建议。
一、对金融分业,混业的理解金融分业、混业既涉及经营层面又涉及到监管层面,就经营层面而言,即所谓的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就监管层面而言,即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问题,是当前金融监管制度选择的一个重要内容。
金融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都限定在各自的传统业务领域内经营,不得超越既定业务范围。
金融混业经营则是指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之间在不同层次上的融合,即上述金融机构都可以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经营。
近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已转向混业经营,不过对银行与保险、证券的混业,金融机构涉足非金融业务,不同国家的具体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微观的经营层面分析,金融分业经营既表明不同的经营状态,也是金融活动中不同的经营策略。
在金融发展历史上,确实经历了多次金融分业、混业经营的循环演进现象。
应该属于企业微观决策范畴。
作为市场主体,金融机构要依据市场环境、金融资产专用性程度、消费者偏好筹因素以及自身优势,在比较成本与收益等综合分析基础上来决定是采取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策略。
从宏观层面分析,从金融分业到混业经营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变迁现象(以下的分析主要从宏观层面展开)。
金融企业在考虑市场决策时不能完全忽视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的政治倾向。
金融管制政策等较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结构的安排。
从制度选择角度,无论金融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由不同利益集团构成,金融制度从混业——分业——混业的变化是多方利益博弈下的制度变迁现象,市场结构。
人文因素等也都影响着制度结构安排和变迁路径。
不同国家、地区采取不同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是完全正常的,在金融分业与混业的制度选择上不能盲目照搬某一种模式。
二、金融分业与混业经营利弊分析分业经营对于商业银行是一柄“双刃剑”。
分业经营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要为商业银行构建一道风险防火墙,尽可能降低风险,稳定金融形势,但另一方面也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过于狭窄,在金融市场大发展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手段来获取较高的利润以及适应市场和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20世纪80年代后,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的要求,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融资要求,都使商业银行处于两难境地,因为要提高资本金,必须要有更多的利润,而要增加利润就要增加贷款,这样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比例就会随之上升,从而增加银行风险,同时,分业经营造成商业银行不能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其结果是商业银行得不到相应的市场份额,从而不能获取相应的利润,得不到更快的发展。
分业经营对投资银行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这种模式在法律上保证了投资银行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获得发展,另一方面,投资银行和资本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分离后,由于资本规模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实证明,从金融创新角度来看,资本规模逐渐成为许多客户在选择金融服务企业时的标准,也是金融机构参与更广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投资银行由于存在上述资本实力的缺陷,一般难以与商业银行抗衡。
通过以上关于分业经营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利、弊两方面影响的分析,综合对历史、现实金融活动的思考,我们应能够正确认识分业经营,而不是简单地去肯定或者否定它。
近年流行的混业经营实际上是从客户和市场的变化中产生的,是从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业务发端。
20世纪80年代开始,金融衍生工具有了较快发展,资产证券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产品革新日渐进入活跃阶段,最终导致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创新业务领域内,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提供服务,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业务发展的变化,对创新金融工具的开发利用,最终使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找到了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弥补的领域。
金融发展的历史证明,如何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要,是每一个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由于市场需要的挑战,才使分业经营又走向了混业经营。
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防范风险基础上,总结分业经营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经验,根据市场竞争及市场需求,按照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原则形成的内容更丰富、层次更高的混业经营。
三、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及动因分析从近年的情况看,世界多数国家金融市场的条块分割格局已经或正在被打破,金融混业经营似乎已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大型金融机构在推动混业经营上积极性最高,它们推崇金融超级市场、金融百货公司,认为这种超级复合体能分散风险性,增强金融竞争实力,同时也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另一方面,技术革命和金融全球化促进了这种金融混业趋势。
在全球化浪潮中,各国金融监管当局迫于国际竞争压力,也正在改变对金融管制的态度,默许或明确鼓励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
导致金融混业经营的动因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需求方面的原因1、分散风险的内在要求。
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动力,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来,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全球金融市场进入高度动荡时代,金融业的市场风险急剧加大,金融危机日趋频繁,进一步刺激了风险分散的多元化混业经营。
2、追求规模经济效应的动机。
一般而言,金融行业的平均成本曲线比普通行业平缓,即具有更大的规模经济潜力,追求规模经济效应是金融混业经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动因。
3、全球化进程中竞争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加快,全球竞争中,金融业规模大小、业务范围宽窄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分业模式与欧洲大陆的全能银行制度存在某些制度性落差,显然不利于参与全球竞争,这促使这些国家纷纷放弃原先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
(二)供给方面1、金融创新为控制金融风险提供了全新手段。
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控制多元化经营风险的能力。
2、新技术革命的强力推动。
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极大地降低了金融通讯与金融数据处理成本,信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的显著下降,使金融管理技术与金融信息传播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增强了金融机构业务扩张能力。
3、各国金融监管当局进一步放松管制及外部监控体系的改进。
监管当局的监管理念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安全性优先转向效率与安全性并重,加上金融监管经验日趋丰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不断扩大,金融监管机制日益健全,从而使管理当局纷纷放松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严格管制。
总之,由于受到上述几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金融混业经营的势头强劲。
四、对我国今后推进金融混业经营的思考既然金融混业经营已是国际趋势,作为日益溶入国际金融体系的中国,自然也不应逆潮流而动。
(一)金融开放进程中我国金融趋向混业经营的必然性1、金融趋向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开放和当今信息革命冲击的必然结果。
我国加入WTO后,大批的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将会进入我国,而这些公司的业务领域可以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及信托投资等多个方面,它们依托强大的资本实力和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一定会抓住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努力拓展业务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对实行分业经营的中资银行带来极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综合性的金融业务提供了条件。
为此在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我国金融趋向混业经营是适应国际竞争和正在继续发展的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内在要求。
2、适应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如前所述,分业经营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市场风险,但也同时限制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而混业经营能促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及其内部各子市场之间通过合理渠道相互沟通,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提高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目前我国在金融市场领域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如开辟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合法融资渠道,允许其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信用拆借;允许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回购交易,以及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市筹,都是向混业经营方向迈出的步伐。
3、混业经营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资本。
混业经营模式表现为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如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业务、短期信贷与长期信贷业务不作或很少作法律方面的限制,使得金融资本可以多渠道地融合、服务于产业资本,适应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和大规模资产重组的要求。
总之,趋向混业经营,目的不仅在于壮大我国金融企业的规模,优化资产结构,更重要的是迎接WTO挑战,扩大金融开放,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许多国家金融领域不断出现的混业经营活动,预示着我国目前的分业经营具有阶段性,混业经营应是大势所趋。
(二)对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及未来混业经营趋势的辨证思考从国际经验来看,金融混业经营制度运作的前提条件是,银行本身具备健全的内控约束机制和较强的风险意识,法律框架健全、金融当局的监管体系完善高效。
我们注意到,即使发达国家的金融开放和自由化改革都经历了长短不一的过渡时期,比如就连金融高度发达的美国从分业经营过渡到混业经营,也历时60多年,其间银行、证券、保险监管当局对各自领域的监管已相当成熟、有效。
而目前我国银行本身的风险意识不强,内部约束机制还未真正建立,相关法规不健全、金融领域的监管还缺乏力度。
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资产质量不高、信贷风险高和动作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显然还不具备金融混业经营的前提条件。
因此,我国目前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是必要的,这有利于防范道德风险,更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国情,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
从中外经验教训看,制度变革的风险是最大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保持必要的政策连续性和制度稳定性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定。
目前我国金融分业经营政策的积极效果还未充分释放,不宜在基本制度上“动大手术”。
此外,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概念,而且其重要性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相当艰巨。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金融政策设计遵循的指导思想应为“安全优先,兼顾效率”。
这种现实决定了我国不可能立即全面推向金融混业经营。
中国金融业应以加入WTO为动力,加快以产权为核心的各项金融改革和有关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银行内部约束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尽可能化解金融风险,为混业经营制度的全面推行创造条件。
虽然目前距离我国推行混业经营还需一定的时间,但从管理者支持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加强合作和交叉试点中间业务,同时决定不定期进行三方监管联席会议随时沟通监管信息来看,我国正在经历一个特定的向混业经营方向转变的准备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