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讲解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流行性出血热》课件文档PPT课件
(四)多尿期( Diuretic period )
1、发生和持续时间:多在9-14病日,持续时间不一,
可由前三期中任何一期直接进入
2、分期:
尿量 ml 移行期 多尿早期 多尿后期
500-2000 2000-3000 ﹥3000
尿素氮、肌酐 上升 上升 下降
症状 加重 加重 好转
多尿后期—每日尿量可达3000~8000毫升 应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
一、概
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 出血热(HFRS)。 鼠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 广泛性损害。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 衰竭为主要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 传染病。
(5)、恢复期: 每日尿量恢复到2000毫升 以下 少数患者可有后遗症
病原学
抵抗力: EHFV对乙醚、丙酮、氯仿脂溶剂和去氧
胆酸盐敏感,不耐热和酸,560C
钟或1000C
30分
1分钟灭活,对紫外线、酒
精、碘酒敏感。
病原学
病 毒 颗 粒 示 意 图
病原学
侵入细胞间隙的病毒颗粒
三、流 行 病 学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 (主要为黑线姬鼠)、大鼠属(主要为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出血热的关系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出血热的一种。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不是一种疾病
的名称,而是一组疾病,或一组综合征的统称。
这些疾病或综合征是以发热、皮肤和粘膜出现
瘀点或瘀斑、不同脏器的损害和出血,以及低 血压和休克等为特征的。引起出血热的病毒种 类较多,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病毒科(后表)。
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课件
所致DIC鉴别。 ARDS——急慢性肺炎。 腹痛为主——外科急腹症。
48
出血热治疗
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对症 治疗
----
血液浓缩 --DIC发生
血液循环淤滞 -----
有效血容量
继发性休克主要是大出血、继发感染和多尿期水与 电解质补充不足,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
19
出血的机制
血管壁的损伤 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肝素类物质增加 DIC所致的凝血机制异常
20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机制
肾血流不足 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免疫损伤 肾间质水肿和出血,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
②中型: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有明显球结膜水肿, 病程中收缩压低于12kPa或脉压差小于3.46kPa。有明显出 血及少尿期,尿蛋白+++。
③重型:体温≥40℃,中毒症状及渗出征严重,可出现中毒 性神经精神症状。有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出现休克,少 尿持续5日以内或无尿2日以内。
④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并出现以下6项病变之一情况者, 包括难治性休克,有重要脏器出血,少尿超出5日或尿闭2 日以上和BUN超出42.84mmol/L,出现心力衰竭、肺水 肿,出现脑水肿、脑出血或脑疝等中枢神经并发症,严重 感染。
实验室检查2
尿常规
尿蛋白:发热的第2~3天出现 尿沉渣镜检:红、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型,重症病
人尿中有膜状物
血液生化检查
血钠、氯和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血钾于发热期及休克期降低,少尿期升高 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升高
42
实验室检查3
免疫学检查 抗原检查:早期血清、白细胞可检出病毒抗原 特异性抗体检测
致。 “酒醉貌”——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充血所
致。 “搔抓样或条索点状瘀点”
48
出血热治疗
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对症 治疗
----
血液浓缩 --DIC发生
血液循环淤滞 -----
有效血容量
继发性休克主要是大出血、继发感染和多尿期水与 电解质补充不足,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
19
出血的机制
血管壁的损伤 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肝素类物质增加 DIC所致的凝血机制异常
20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机制
肾血流不足 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免疫损伤 肾间质水肿和出血,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
②中型: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有明显球结膜水肿, 病程中收缩压低于12kPa或脉压差小于3.46kPa。有明显出 血及少尿期,尿蛋白+++。
③重型:体温≥40℃,中毒症状及渗出征严重,可出现中毒 性神经精神症状。有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出现休克,少 尿持续5日以内或无尿2日以内。
④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并出现以下6项病变之一情况者, 包括难治性休克,有重要脏器出血,少尿超出5日或尿闭2 日以上和BUN超出42.84mmol/L,出现心力衰竭、肺水 肿,出现脑水肿、脑出血或脑疝等中枢神经并发症,严重 感染。
实验室检查2
尿常规
尿蛋白:发热的第2~3天出现 尿沉渣镜检:红、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型,重症病
人尿中有膜状物
血液生化检查
血钠、氯和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血钾于发热期及休克期降低,少尿期升高 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升高
42
实验室检查3
免疫学检查 抗原检查:早期血清、白细胞可检出病毒抗原 特异性抗体检测
致。 “酒醉貌”——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充血所
致。 “搔抓样或条索点状瘀点”
流行性出血热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 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 害引起的症状。大多突 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 2日内可达39~40℃, 热程多数为3~7天,全 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 酸痛、头痛、腰痛、眼
多在发热4~6日,体温 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 久出现,主要为失血浆 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 。
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血 管内皮细胞、骨髓、肝、脾、肺、淋巴结等组织中增殖,再次释放入血,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临 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
流行病学特点
地区性
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为非洲和 欧洲,美洲病例较少。我国疫情 最重,除青海、台湾省外,均有
04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一般治疗原则及措施
早期识别与隔离
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及时采取隔离 措施,减少病毒传播。
对症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营 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如休克、肾衰竭等。
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及应用
工作部署
成立专门的心理支持小组,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支持计划。
实施方案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 绪,增强治疗信心。
家属参与患者教育工作安排
家属教育
向患者家属传授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 知识,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 力。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 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促进患者 康复。
流行性出血热教学课件.ppt
螨媒传播 革螨传播
通过革螨叮咬
恙螨传播
通过恙螨幼虫叮咬
垂直
患病孕妇
经胎盘传播
(三)流行特征
1. 地区性。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 洲,美洲病例较少。我国疫情最严重,其次 为俄罗斯、韩国和芬兰。
2. 季节性和周期性。黑线姬鼠传播者11月至次 年1月为主峰,5~7月为小高峰。家鼠传播者 3~5月为高峰。林区姬鼠传播者的高峰期在 夏季。本病一般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流行。
位,双下肢下垂。 d.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
③ 循环衰竭 同休克处理
④ 皮肤及粘膜的护理
5. 心理护理
总的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
疗。 早期抗病毒治疗。 综合液体疗法。 对休克、肾功能不全、出血等进行综合性预防
性治疗。 针对本病并发症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治疗。
一般治疗
早休息:发病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
热量供应:对消化道明显者,通过静脉补充必 要的水、糖及电解质
主要症状
1、毛细血管损害
(1)
三红征: 粘膜充血: 眼结合膜充血:
(2)渗出:球结膜、面部、眼睑 (3)出血:
粘膜出血 皮肤出血 腔道出血
2、肾脏损害
尿蛋白 血尿 管型尿 尿中膜状物 少尿
3、肝肝脏损害
肝功能 黄疸 肝大
(二)低血压休克期
主要特点: 病程4~6病日 发热末期或热退后 热退但病情加重
并发症的治疗原则
继发感染:
预防及监测:早期发现感染迹象。 细菌培养 抗生素 支持疗法(新鲜血)
【预防】
防鼠灭鼠 防螨灭螨 加强食品卫生及个人防护 疫苗接种
【护理】
(一)主要护理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19
(二)低血压休克期
• 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 • 多发生在第4~6d • 一般出现在退热前1~2d,或热退同时血压下降
20
低血压休克期
• 意识障碍 • 末梢循环障碍 • 少尿无尿 • CVP <6mmH2O • 难治性休克:休克>24h,心肝脑肺肾两衰以上
21
(三)少尿期
• 多发生在第5-8d • 一般持续2-5d • 越期或重叠 • 少尿倾向:<1000ml/24h • 少尿:<500ml/24h • 无尿:<50ml/24 • 尿中有膜状物排出为重症
6
流行特征
(1)地区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 (3)人群分布
7
HFRS的世界分布图
8
中国的HFRS疫情分布
陕 西
安 湖北 徽
江 西
9
流行的季节性
• 四季均可发病 • 姬鼠型疫区:
11月~1月:流行大高峰 5~7月份:流行小高峰
• 家鼠型疫区:以3~5月为高峰 • 混合型疫区:冬、春季均出现流行高峰
镜检:红、白细胞 巨大的融合细胞
34
尿常规:第2日起有蛋白尿,一日内变 化大,故逢尿必查。第4日有3+~4+, 部分有膜状物。可有管型和RBC。膜 状物为大量蛋白和脱落上皮、凝血块 的凝聚物
• 心电图 • 甲皱微循环检查 • 眼压和眼底检查 • 胸部X线
32
血常规
白细胞 病程1-2D多属正常 第三病日逐渐升高 1.5万-3万 减少和类白血症反应均为重症 异淋
血红蛋白 血液浓缩 血小板 减少与异型
33
尿常规
尿蛋白:第2天即可出现 4—6病日常达III—IIII
尿膜状物:尿蛋白,红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 相混合的凝聚物
(二)低血压休克期
• 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 • 多发生在第4~6d • 一般出现在退热前1~2d,或热退同时血压下降
20
低血压休克期
• 意识障碍 • 末梢循环障碍 • 少尿无尿 • CVP <6mmH2O • 难治性休克:休克>24h,心肝脑肺肾两衰以上
21
(三)少尿期
• 多发生在第5-8d • 一般持续2-5d • 越期或重叠 • 少尿倾向:<1000ml/24h • 少尿:<500ml/24h • 无尿:<50ml/24 • 尿中有膜状物排出为重症
6
流行特征
(1)地区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 (3)人群分布
7
HFRS的世界分布图
8
中国的HFRS疫情分布
陕 西
安 湖北 徽
江 西
9
流行的季节性
• 四季均可发病 • 姬鼠型疫区:
11月~1月:流行大高峰 5~7月份:流行小高峰
• 家鼠型疫区:以3~5月为高峰 • 混合型疫区:冬、春季均出现流行高峰
镜检:红、白细胞 巨大的融合细胞
34
尿常规:第2日起有蛋白尿,一日内变 化大,故逢尿必查。第4日有3+~4+, 部分有膜状物。可有管型和RBC。膜 状物为大量蛋白和脱落上皮、凝血块 的凝聚物
• 心电图 • 甲皱微循环检查 • 眼压和眼底检查 • 胸部X线
32
血常规
白细胞 病程1-2D多属正常 第三病日逐渐升高 1.5万-3万 减少和类白血症反应均为重症 异淋
血红蛋白 血液浓缩 血小板 减少与异型
33
尿常规
尿蛋白:第2天即可出现 4—6病日常达III—IIII
尿膜状物:尿蛋白,红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 相混合的凝聚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 1、病毒直接作用: 2、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作用: (二)病理生理(pathophysiology): 1、shock: 2、hemorrhage: 3、renal failure: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易感性(susceptibility):
(四)流行特征(epidemiologic feature):
地区性(regional): 季节性(Seasonal): 周期性(periodicity): 人群分布(distributing): 疫区流行类型: (1)姬鼠型疫区 : (2)家鼠型疫区: (3)混合型疫区: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病毒的形态: 为单股负链RNA病 毒,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大小不一
(三)基因结构及其编码蛋白质: 分为大 、中、小(即L、M、S)三个片段 。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肾损害:早期大量蛋白尿
“发热、三痛、三红、一水肿、肾损害”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低血压休克期 hypotension shock stage 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 ,即“原发性
1)尿毒症表现:“尿中毒”
胃肠道、神经系统症状、各种出血。 2)酸碱平衡紊乱:“酸中毒” 3) “水中毒”:
水潴留、高血容量综合征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电解质紊乱; 高血钾、低血钠、低血钙
5)出血加重: 可有内脏出血、腔道大出血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病理解剖(pathologic anatomy) 以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为主。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休克“(Primary shock) 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BP下降。 1)微循环灌注不足表现 2)急性肾衰 3)出血症状加重
总体印象是: “热退病加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少尿期 oliguria stage 少尿早期与休克的肾前性少尿的鉴别;尿比重 、尿钠、尿尿素氮/血尿素氮;补液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概述 Background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 viral hemorrhagic fever)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是由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主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少尿期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是本病 最凶险的阶段 主要表现:
★三中毒:尿中毒、水中毒、酸中毒 ★二紊乱: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一加重:出血加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发热期 fever stage 1)中毒症状 a.发热:急起高热,短程,热退病加重 b.三痛:头痛
腰痛 眼眶痛 c.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d.神经系统症状:较少。烦躁、谵妄等。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充血、出血、渗出征: a.三红:面红,眼红,颈胸红—“酒醉貌 ” b.皮肤粘膜出血:腋窝、胸背出血点— “搔抓样或条痕样” c.一肿:球结膜水肿—“水泡眼”
五、临床表现:Clinic manifestation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6-46天,平均2周 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损害 五期经过:可重叠或越期。
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要表现:发热(hyperpyrexia)、出血 ( hemorrhage)、低血压(hypotention) 和急 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病原学 Etiology
(一 )病原体:Hantavirus 1. HFRS :Hantavirus in old world:hantaan virus, seoul virus, puumala virus, prospect hill virus 2.HPS: Hantavirus in new world:sin nombre virus
三: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一)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1、黑线姬鼠:
2、褐家鼠: 3、大林姬鼠: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传播途径:(route of infection)
1、呼吸道传播 2、消化道传播 3、接触传播 4、垂直传播 5、虫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