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
《南辕北辙》刘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南辕北辙》刘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5eb16d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f.png)
《南辕北辙》刘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故事中,季梁听到魏王欲攻邯郸的消息,中途折返,衣服褶皱也顾不得整理,头上的灰尘也未掸干净,就匆忙去见魏王。
他对魏王说:“今天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人,他告诉我,他要去楚国。
”魏王说:“你去楚国,为什么要朝北走呢?”季梁回答说:“因为我的马好。
”魏王说:“即使你的马好,但这并不是去楚国的路。
”季梁又说:“我的路费很多。
”季梁接着说:“即使路费很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季梁还是说:“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高超。
”然而,这几个条件越好,他就会离楚国越远,这与他的目标背道而驰。
季梁说:“如今,大王您的行动是想成就霸主的事业,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之人。
但是,依靠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要扩展土地,提高威望,这样的行为越多,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会越来越远,就好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季梁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巧妙地将魏王的行为与自己的目的进行对比,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
季梁的现身说法,不仅让魏王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具有说服力。
这一故事后来演变成为一个成语——“南辕北辙”。
这一成语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也提醒人们,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否则,即使条件再好,也难以达成目标。
这一故事的主人公季梁,是春秋初期随国大夫,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我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
他在政治上主张“尊王”,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在军事上,提出“以德义为荣,以土地为资”的观点,反对通过军事手段来争夺土地和人口;在思想上,他推崇儒家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治国之本。
魏王则是战国时代的大王。
公元前 334 年,魏惠王正式称王,更改元年,至前 225 年秦将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内死伤无数,“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南辕北辙》这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88861ef7ec4afe04a1df9a.png)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刘向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渴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有一番作为的心里情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1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1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魏王想出兵攻伐邯郸。
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就去见魏王,季梁对为魏王说:“今天我在来此的路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那人告诉我说:“我想要去楚国。
”我问他:“楚国在南方,为什幺要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精(优)良,跑得快。
”我提醒他:“即使你的马精(优)良,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
”那人说:“我的路费多!”我又跟他说:“即使路费多也不济事,这不是到楚国的路。
”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很会赶车。
”赶路的这些条件越好,就离楚国越远。
而今,大王想要成就霸业,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
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6646613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65.png)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南辕北辙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南辕北辙文言文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南辕北辙文言文注释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申:伸展,舒展。
后作“伸”。
大行:大路。
方:正在。
北:面向北方。
持其驾:驾着他的车。
之:到。
将:又。
奚:为何。
用:费用,钱财。
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
御,驾驭车马。
者,…的人。
善,好。
数者:几样。
而:却(表转折)。
恃:依靠,依仗。
广:使动用法,使……广大,扩展。
犹:如同,好像。
尊名 :好的名声。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南辕北辙故事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
'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
'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1]。
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
![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45b96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2.png)
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南辕北辙的原文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南辕北辙的注释1.方北面而持其驾驾:车持:驾驭;赶2.我欲之楚之:到......去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3.吾御者善善:技术好,善于4.中道而反中道:半路反:通“返”,返回5.头尘不去去:弹下身上的尘土6.此数者愈善数:几个,几样7.曰:“吾用多用:资财8.大行:大路9.奚为:为什么10.衣焦:衣裳皱缩不平11.申:通“伸”,伸展12方北面:正朝北方13.恃王国之大恃:依靠,凭借。
14.犹至楚而北行犹:犹如。
15.举欲信于天下信:取得信任。
16.“此数者愈善”中的“此”:指示代词“这”,“数”,几;“者",代词,事南辕北辙的译文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
’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
’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现在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
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
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
南辕北辙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南辕北辙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60693a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1.png)
南辕北辙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南辕北辙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南辕北辙的原文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南辕北辙的注释1.方北面而持其驾驾:车持:驾驭;赶2.我欲之楚之:到......去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3.吾御者善善:技术好,善于4.中道而反中道:半路反:通“返”,返回5.头尘不去去:弹下身上的尘土6.此数者愈善数:几个,几样7.曰:“吾用多用:资财8.大行:大路9.奚为:为什么10.衣焦:衣裳皱缩不平11.申:通“伸”,伸展12方北面:正朝北方13.恃王国之大恃:依靠,凭借。
14.犹至楚而北行犹:犹如。
15.举欲信于天下信:取得信任。
16.“此数者愈善”中的“此”:指示代词“这”,“数”,几;“者",代词,事南辕北辙的译文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
’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
’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现在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
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
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
南辕北辙文言文加翻译
![南辕北辙文言文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c5f7b3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7.png)
昔者,有贤者名子路,欲往北邙山游历,以寻访仙道。
乃驾车一辆,载妻子子女,辞别亲友,启程而去。
子路行至途中,见一老翁,须眉皆白,步履蹒跚。
老翁望见子路,呼曰:“君子,汝欲往何处?”子路答曰:“吾欲往北邙山,求访仙道。
”老翁闻言,笑而曰:“君之行也,南辕北辙,岂非失道哉?”子路愕然,问:“何谓南辕北辙?”老翁曰:“南辕北辙,言车辕向南,而车行向北,是谓方向相反,道路错乱。
君之车辕向南,而心向往北,岂非南辕北辙乎?”子路恍然大悟,谢曰:“吾愚钝,蒙老翁指教。
吾当改弦易辙,方能正道而行。
”老翁曰:“善。
吾有一言,愿君牢记: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欲求仙道,必先修身齐家,方能远行无阻。
”子路再拜,受教而别。
自此,子路改往北邙山,然心已不再急切。
途中,他注重修身养性,关爱家人,一路风光无限。
及至北邙山,果然见到一位仙者,仙者见子路心怀诚意,便传授他仙道。
子路学成归来,将所闻所学传授于乡里,使之受益匪浅。
众人感念子路之德,尊称他为“南辕北辙先生”。
译:从前,有位名叫子路的贤人,想要前往北邙山游览,寻求仙道。
于是他驾驶一辆马车,带着妻子和子女,告别了亲朋好友,踏上了征程。
子路在旅途中遇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步履蹒跚。
老者看到子路,呼唤道:“君子,你欲前往何处?”子路回答道:“我想要前往北邙山,寻找仙道。
”老者听后,笑着说道:“你的行动,南辕北辙,难道不是走错了路吗?”子路惊讶地问道:“什么是南辕北辙?”老者说:“南辕北辙,说的是车辕朝南,而车却向北行,这是方向相反,道路混乱。
你的车辕朝南,但你的心却向往北,难道不是南辕北辙吗?”子路恍然大悟,感谢道:“我愚昧无知,承蒙老者指点。
我应该改变方向,才能走上正道。
”老者说:“好。
我有一句话,希望你能牢记:走远路必然从近处开始,攀登高峰必然从低处起步。
想要寻求仙道,必须先修养自身,管理好家庭,才能无阻碍地远行。
”子路再次拜谢,接受了教诲后告别。
从此,子路改变方向,前往北邙山,但他的心态已经不再急切。
南辕北辙小古文翻译及注释
![南辕北辙小古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88a4e23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1.png)
南辕北辙小古文翻译及注释《南辕北辙》翻译:魏王想要攻打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
’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
’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
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
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
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1之,中道而反2,衣焦3不申4,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5,方6北7面而持其驾8,告臣曰:‘我欲之9楚。
’臣曰:‘君之楚10,将11奚12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13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14者15善16。
’此数者17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18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19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20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战国策·魏策四》作品注释:1.闻:听说。
2.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3.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4.申:伸展,舒展。
后作“伸”。
5.大行(hang):大路。
6.方:正在。
7.北:面向北方。
8.持其驾:驾着他的车。
9.之:动词,到……去。
10.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11.将:又。
12.奚:为何。
13.用:费用,钱财。
14.御:驾驭车马。
15.者:…的人。
16.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
17.此数者:这几个条件。
南辕北辙的译文
![南辕北辙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75c42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9.png)
南辕北辙的译文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南辕北辙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
’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启示: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扩展资料季梁,春秋初期随国大夫,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是我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
魏王,战国时代大王。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正式称王,更改元年,至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内死伤无数,“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南辕北辙的文言文以及翻译
![南辕北辙的文言文以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448882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3.png)
南辕北辙的文言文以及翻译南辕北辙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渴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有一番作为的心里情怀。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南辕北辙的文言文以及翻译,欢迎大家浏览。
南辕北辙的文言文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南辕北辙的文言文翻译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
’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
’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现在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
依仗魏国的强大,部下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
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
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南辕北辙的注释:闻:听说。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申:伸展,舒展。
后作“伸”。
大行(hang):大路。
方:正在。
北:面向北方。
持其驾:驾着他的车。
之:动词,到……去。
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将:又。
奚:为何。
用:费用,钱财。
御:驾驭车马。
者:…的人。
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
此数者:这几个条件。
恃:依靠,依仗。
广:使动用法,使……广大,扩展。
南辕北辙文言文及翻译
![南辕北辙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d261b3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9.png)
昔者,有夫楚人者,欲之北方,以观其奇观。
然道路遥远,途程艰辛,遂雇车一乘,以载其行。
车夫者,年约四十,面容黝黑,目有神光。
楚人曰:“吾欲北行,汝可载我至赵国否?”车夫应诺,遂驾车行。
行未十里,楚人忽曰:“吾思之,吾欲往北方,而汝载我南行,岂非南辕北辙?”车夫闻言,不禁大笑,曰:“吾固知君欲北行,然此路不通,若欲北行,须绕道而行。
今吾载君南行,俟至赵国,再北返,则不误君之行程也。
”楚人闻言,默然不语。
然心中颇有疑惑,遂曰:“汝之言虽是,然吾闻南辕北辙,乃为荒谬之举,何故汝能使之成为可行之道?”车夫微笑曰:“君不见,吾之车虽南行,然其目的在于赵国,赵国位于北方,故吾之行虽南,实则北。
此所谓南辕北辙,非荒谬,而是一种巧妙的变通也。
”楚人闻车夫之言,心中豁然开朗,遂曰:“善。
吾今知南辕北辙,非荒谬,而是一种智慧。
吾当谨记此理,以备他日之用。
”车夫遂载楚人南行,途中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楚人观赏之余,不禁赞叹:“吾虽南行,然此间风光,亦足令人心旷神怡。
”数日之后,车夫载楚人至赵国。
楚人下车,对车夫道:“汝载我南行,再北返,实乃巧妙之策。
吾甚感激。
”车夫谦逊答曰:“君过奖,此乃小事耳。
”楚人遂在赵国游览数日,领略了北方风土人情。
及至返程,楚人仍雇车夫驾车。
车夫问:“君欲何往?”楚人答:“吾欲南返。
”车夫微笑曰:“君可放心,吾将载君南行,再北返,必不误君之行程。
”楚人心中暗笑,想:“此车夫果真妙计连连,吾当一试其言。
”果不其然,车夫载楚人南行,至赵国后,又北返。
楚人心中大悦,遂问车夫:“汝之计,果真灵验,吾甚佩服。
”车夫曰:“君之南辕北辙,本为荒谬,然吾使之成为可行之道,乃因吾知君之心意。
故而行之,方能成功。
”楚人听后,心中感慨万分,遂赋诗一首,以记此事:南辕北辙行千里,巧计奇谋显英姿。
车夫智谋胜古人,此行不虚此一游。
翻译:从前,有一个楚国人,想要前往北方,去观赏那里的奇观。
但是道路遥远,旅途艰辛,于是他雇了一辆车,准备乘坐它出行。
南辕北辙文言文简要翻译
![南辕北辙文言文简要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757622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c.png)
孔子曰:“南辕北辙,非道之正也。
”盖车之南北,乃大道之正,若南辕而北辙,则反道而行,岂得为正道哉?此言虽简,其中深意,非通晓者莫能明也。
夫南辕北辙,犹言背道而驰。
盖车行之路,须正其辕,循其辙,方得行远。
若辕不正,辙不合,则车将不能前进而反失其道。
此犹人之行事,亦当正其道,循其理,方得成功。
若背道而行,虽欲进也,势将不达;虽欲成也,必至败绩。
昔者,鲁国有贤人曰颜回,其行正道,志向高远。
一日,颜回闻有北行之人,问其故,答曰:“吾欲北行,以寻道也。
”颜回曰:“道在南方,何北行乎?”那人笑曰:“吾知道在南方,然吾欲北行,以求道也。
道不远人,人自远道耳。
”颜回闻之,默然而退。
颜回乃曰:“南辕北辙,非道之正也。
吾闻君子之行,当正其道,循其理。
今彼人南辕而北辙,岂非背道而行乎?虽欲求道,其道难成。
吾当勉力而行,以循正道,岂可效彼之举,自丧其道哉?”孔子闻之,曰:“颜回善矣!能明道之正,知非道之远,此真君子之行也。
南辕北辙,诚为背道,吾子之言,可谓得道之真谛矣。
”南辕北辙,虽为寓言,然其中所蕴含之道理,实为人生之哲理。
夫人生于世,行事于世,若不循正道,必将南辕北辙,自丧其道。
故君子当正其道,循其理,虽行路艰难,亦当矢志不渝,以求成功。
译文:孔子说:“南辕北辙,不是正道。
”这是因为车的南北方向,是大道的正途,如果南辕而北辙,那就是违背了正道,怎么能算是正道呢?这句话虽然简短,其中的深意,如果不是通达的人是难以理解的。
南辕北辙,就像是背道而驰。
车行驶的道路,必须保持辕的正直,沿着辙迹前进,才能行得远。
如果辕不正直,辙迹不吻合,那么车就不能前进,反而会失去道路。
这就像人行事一样,也应当遵循正道,遵循理义,才能取得成功。
如果背道而行,虽然想要前进,但形势将不会允许;虽然想要成功,但必定会失败。
从前,鲁国有个贤人叫颜回,他的行为正直,志向高远。
有一天,颜回听到有个向北行走的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想向北行走,去寻找道。
南辕北辙的古文译文及注释
![南辕北辙的古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484e8c5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2.png)
南辕北辙的古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译文】:魏王想要攻打邯郸。
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去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向北面拉车,他告诉我说:‘我要到楚国去。
’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
’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驾车。
’我越听他说,越是替他感到疑惑,就回答他:‘像你这样赶路,方向不对,条件再好又有什么用呢?’他回答我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我愿意多花一些钱,多走一些路,就可以去楚国了。
’我觉得这个人真是糊涂到家了。
”【注释】:①大行:大路。
②方:正在。
③北面:面向北方。
④持其驾:赶着他的车。
⑤奚为:为什么。
⑥虽:即使。
⑦用:路费。
⑧善:好。
⑨数:多。
⑩离王:接近(达到)王的目标。
11 季梁:魏国人。
12 反:通“返”,返回。
13 衣焦:衣服上的皱折。
14 去:弹去,去掉。
15 持:驾驭。
16 驾:车驾。
17 楚:楚国。
18 恃:依靠。
19 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有依赖、依靠。
20 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
21 兵:兵器。
22 精锐:精良强锐。
23 方北面而持其驾:面向北方驱车而行(后面的“方北面”指的是面向北方)。
24 吾马良:我的马很好(很健壮)。
文言文南辕北辙翻译
![文言文南辕北辙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4abd15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f.png)
昔者,庄子寓言,有车马行路者,南辕北辙,不知其所以然。
夫车马者,行路之具也,南辕北辙,其行必乖。
盖车马之行,当以道为径,以德为驾,而以志为马。
道者,天地之经纬,德者,人生之准则,志者,心之所向。
三者具而车马行,否则南辕北辙,终至不能至其所欲往。
车马行路,必先定其所欲往之地。
若南辕北辙,则车马虽疾,亦不能至其所欲往之地。
故欲至其所欲往之地,必先明其道,审其德,立其志。
道不明,则车马迷途;德不审,则车马失道;志不立,则车马无向。
三者失其一,车马之行必乖。
车马行路,有如人生。
人生亦如车马行路,必先明其道,审其德,立其志。
道不明,则人生迷途;德不审,则人生失道;志不立,则人生无向。
三者失其一,人生之行必乖。
南辕北辙者,不知其所以然也。
夫车马之行,必依道而行;道者,天地之经纬,万物之根本。
依道而行,则车马可行;失道而行,则车马不行。
人生亦然,依道而行,则人生可行;失道而行,则人生不行。
庄子以此寓言,警示世人,勿南辕北辙。
人生在世,当以道为径,以德为驾,以志为马。
道不明,则车马迷途;德不审,则车马失道;志不立,则车马无向。
三者具而车马行,否则南辕北辙,终至不能至其所欲往。
今人亦当以此为鉴,勿使南辕北辙。
人生之路,漫长而曲折,唯有依道而行,审德而进,立志而行,方能至其所欲往之地。
若南辕北辙,虽劳而无功,终至悔恨莫及。
南辕北辙,一则寓言,一则人生哲理。
愿世人皆能以此为鉴,勿使南辕北辙,方能使人生之路,坦荡而光明。
南辕北辙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南辕北辙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a5b543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0.png)
南辕北辙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南辕北辙的原文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南辕北辙的注释1.方北面而持其驾驾:车持:驾驭;赶2.我欲之楚之:到......去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3.吾御者善善:技术好,善于4.中道而反中道:半路反:通“返”,返回5.头尘不去去:弹下身上的尘土6.此数者愈善数:几个,几样7.曰:“吾用多用:资财8.大行:大路9.奚为:为什么10.衣焦:衣裳皱缩不平11.申:通“伸”,伸展12方北面:正朝北方13.恃王国之大恃:依靠,凭借。
14.犹至楚而北行犹:犹如。
15.举欲信于天下信:取得信任。
16.“此数者愈善”中的“此”:指示代词“这”,“数”,几;“者",代词,事南辕北辙的译文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
’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
’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现在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
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
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
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26e61d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8.png)
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南辕北辙文言文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南辕北辙文言文注释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申:伸展,舒展。
后作“伸”。
大行:大路。
方:正在。
北:面向北方。
持其驾:驾着他的车。
之:到。
将:又。
奚:为何。
用:费用,钱财。
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
御,驾驭车马。
者,…的人。
善,好。
数者:几样。
而:却(表转折)。
恃:依靠,依仗。
广:使动用法,使……广大,扩展。
犹:如同,好像。
尊名 :好的名声。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
’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
’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现在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
依仗魏国[2]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
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
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南辕北辙的评析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故事寓意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故事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483b385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4.png)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故事寓意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故事寓意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故事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故事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那么你有了解过故事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故事寓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辕北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业,欲举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南辕北辙译文魏王想出兵攻伐邯郸。
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就去见魏王,季梁对为魏王说:“今天我在来此的路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那人告诉我说:“我想要去楚国。
”我问他:“楚国在南方,为什么要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精(优)良,跑得快。
”我提醒他:“即使你的马精(优)良,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
”那人说:“我的路费多!”我又跟他说:“即使路费多也不济事,这不是到楚国的路。
”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很会赶车。
”赶路的这些条件越好,就离楚国越远。
而今,大王想要成就霸业,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
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扩充,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
南辕北辙文言文基础知识词语辨析用法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背道而驰,缘木求鱼,适得其反,升山采珠。
反义词如出一辙,亦步亦趋。
成语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成语“南辕北辙”出自本文。
示例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差甚远,有什么和议可言。
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
![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b9e598333687e21ae45a993.png)
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南辕北辙的原文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南辕北辙的注释1.方北面而持其驾驾:车持:驾驭;赶2.我欲之楚之:到......去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3.吾御者善善:技术好,善于4.中道而反中道:半路反:通“返”,返回5.头尘不去去:弹下身上的尘土6.此数者愈善数:几个,几样7.曰:“吾用多用:资财8.大行:大路9.奚为:为什么10.衣焦:衣裳皱缩不平11.申:通“伸”,伸展12方北面:正朝北方13.恃王国之大恃:依靠,凭借。
14.犹至楚而北行犹:犹如。
15.举欲信于天下信:取得信任。
16.“此数者愈善”中的“此”:指示代词“这”,“数”,几;“者",代词,事南辕北辙的译文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
’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故事寓意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故事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6555bce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a.png)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故事寓意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故事寓意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故事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故事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那么你有了解过故事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故事寓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辕北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业,欲举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南辕北辙译文魏王想出兵攻伐邯郸。
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就去见魏王,季梁对为魏王说:“今天我在来此的路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那人告诉我说:“我想要去楚国。
”我问他:“楚国在南方,为什么要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精(优)良,跑得快。
”我提醒他:“即使你的马精(优)良,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
”那人说:“我的路费多!”我又跟他说:“即使路费多也不济事,这不是到楚国的路。
”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很会赶车。
”赶路的这些条件越好,就离楚国越远。
而今,大王想要成就霸业,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
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扩充,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
南辕北辙文言文基础知识词语辨析用法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背道而驰,缘木求鱼,适得其反,升山采珠。
反义词如出一辙,亦步亦趋。
成语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成语“南辕北辙”出自本文。
示例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差甚远,有什么和议可言。
南辕北辙译文
![南辕北辙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001d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7.png)
南辕北辙译文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原文是:“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是: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折回来,来不及喘口气就进宫告诉魏王说:‘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看见一个人,正朝着北面驾车准备去楚国。
我对他说:“您既然要去楚国,为什么还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
”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驭手善于驾车。
”那么,使用的方法越好,就会离楚国越远。
您说,这几个人驾车的方法越好,就只会使这个方向与楚国离得更远罢了。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想要达到的目的与自己采取的行动正好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
南辕北辙的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南辕北辙的注释
1.方北面而持其驾驾:车持:驾驭;赶
2.我欲之楚之:到......去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3.吾御者善善:技术好,善于
4.中道而反中道:半路反:通“返”,返回
5.头尘不去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6.此数者愈善数:几个,几样
7.曰:“吾用多用:资财
8.大行:大路
9.奚为:为什么
10.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11.申:通“伸”,伸展
12方北面:正朝北方
13.恃王国之大恃:依靠,凭借。
14.犹至楚而北行犹:犹如。
15.举欲信于天下信:取得信任。
16.“此数者愈善”中的“此”:指示代词“这”,“数”,几;“者",代词,事
南辕北辙的译文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
’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
’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现在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
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
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
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
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
《南辕北辙》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
2.将奚为北面( )
3.吾马良( )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
《南辕北辙》参考答案: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翻译: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