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11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是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所致是()的观点。

A.感觉功能理论B.加工速度理论C.抑制理论D.工作记忆理论【答案】C【解析】抑制理论认为抑制主要负责控制工作记忆并通过两种机制实现:①防止无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干扰有关信息的加工;②防止那些不再相关的信息继续留在工作记忆中。

二者一起影响着有关信息的编码和提取。

随着个体的衰老,这两种抑制机制的效率逐渐下降,干扰因素更容易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减少其有效工作容量,降低活动效率,从而导致整个认知过程的衰退。

2.老年人采用一些助记方法,其记忆力可能表现并不差,这说明老年人()。

A.再认能力下降B.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C.记忆力没有减退D.信息加工速度慢【答案】B【解析】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能力的减退或下降。

从编码过程而言,老年人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如果提醒他们使用记忆策略,其记忆力表现得并不是很差。

从提取过程而言,和回忆相比,老年人的再认能力下降得不是太多。

因此,老年人“知道”很多事情,只是不能很快地把这些事情从大脑中提取出来。

3.老年丧失观认为()。

A.心理发展是可以逆转的B.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C.老年期的心理机能不断衰退D.老年期的心理机能的衰退也可以叫作“发展”【答案】C【解析】老年丧失观认为从出生到成年,心理机能是不断发展的,而到老年期以后便开始衰退。

这种变化只能称作“老化”,不能称作“发展”。

这种观点包括:①把人主要看作一个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老而衰退;②心理的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③年龄(即时间)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而且是普遍适用的。

4.老年人长时记忆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和组织加工的效率降低。

A.再认能力减退B.对材料的加工缺乏主动性C.回忆能力明显减退D.理解性加工能力减退【答案】B【解析】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

发展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林崇德第三版

发展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林崇德第三版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狭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广义:对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研究,考察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发展:连续、系统的变化(稳定、有序、相对持久)。

纵向: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横向: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揭示普遍模式与个体差异what、时间表when、解释发展变化的过程与机制why3.目的:描述解释优化发展4.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既体现出量的积累(连续性),也存在质的飞跃(阶段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不平衡性: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方面不同,同一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个别差异:个体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不同关键期/敏感期: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在关键期/敏感期内,个体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影响,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在该时期以后,某种心理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较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语言、规则形成、情绪控制、同伴社会技能具有年龄特征:年龄阶段划分:0-2、3岁,2、3岁-7岁,7-12岁,12-18岁,18-35岁,35-60岁,60岁以上5.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奠定思想基础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直接推动,《一个婴儿的传略》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出版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发展心理学问世: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人格结构:本我——受本能驱动的人格成分:争取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自我——人格中的理性成分:遵循现实超我——内化了的道德规X形成的人格成分(良心和自我理想)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随着性成熟,性驱力从身体的一个部分聚集到另一个部分,每一次转变都意味着进入了性心理发展的新阶段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0-1岁:性本能集中于口唇,通过吮吸、咀嚼、咬获得快感肛门期,1-3岁: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性器期(前生殖器期),3-6岁:快感来自对性器官的刺激潜伏期,6-11岁: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游戏活动中青春期,11、12岁起:性冲动唤醒不足难以证实或证伪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强调社会文化(而非性本能)是发展的决定因素,认为人类要实现健康的心理适应,需要解决不同时期的八种心理社会冲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4.儿童概念的发展;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8.2 课后习题详解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青少年哪些心理矛盾?答:(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

①身体外形的变化青春期的少年身体发育很快,身高、体重及面部等变化使他们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

②体内机能的增强在青春发育期,个体体内的各种生理机能都在迅速增长并逐渐达到成熟。

其中包括: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肺的发育;肌肉力量的增强;大脑的发育。

③性的发育和成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其中包括:性激素的增多;性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发育。

(2)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诸多矛盾的心理①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a.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外形的变化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

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但在新的追求中他们又感到种种困惑。

b.性的成熟性的成熟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②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a.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活动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b.青春期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为: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2.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思维形式上?答:(1)基本特征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模式是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主要特点是思维逐步符号化。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逻辑课题。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认为()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

A.1~2年级B.2~3年级C.3~4年级D.4~5年级【答案】B【解析】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异质群体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或障碍。

在美国,40%以上的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约占所有学校儿童总数的4%。

研究者认为小学二至三年级为发病的高峰年龄,一般男多于女。

2.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A.远低于成人B.远高于成人C.略低于成人水平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答案】D【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3.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A.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B.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D.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答案】D【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4.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

A.发展缓慢,水平有限B.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C.发展缓慢,但水平较高D.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答案】B【解析】元记忆是指人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

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

在教育中应该教给他们记忆的知识和操作性技能,并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5.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A.复述、组织、归类B.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C.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D.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答案】C【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①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②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③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至第九章【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至第九章【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7.1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在小学进行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1.学习的定义(1)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

(2)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提升学习能力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2.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生学习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在学习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这一阶段,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

(3)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学习策略受制于学生本人,它干预学习环节,提高认识技能,调控学习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主体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认为()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

A.1~2年级B.2~3年级C.3~4年级D.4~5年级【答案】B【解析】在美国,40%以上的所有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约占所有学校儿童总数的4%。

研究者认为小学二至三年级为发病的高峰年龄,一般男多于女。

2.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远低于成人B.远高于成人C.略低于成人水平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答案】D【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3.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B.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D.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答案】C【解析】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4.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

[2006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发展缓慢,水平有限B.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C.发展缓慢,但水平较高D.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答案】B【解析】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

在教育中应该教给他们记忆的知识和操作性技能,并应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5.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4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复述、组织、归类B.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C.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D.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答案】C【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发展心理学研究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

A.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B.生理机制和心理现象C.思维发展和言语发展D.个体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答案】D【解析】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具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这包括两个主要部分:①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②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

2.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B.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C.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D.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答案】A【解析】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科学。

C项,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A项,个体发展心理学则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

BD两项,单研究认知发展特点或仅涉及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变化都不能够全面地说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

3.狭义发展心理学是指()。

A.儿童发展心理学B.学前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个体发展心理学【答案】D【解析】人的个体发展离不开种系的发展。

因此,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4.最先具有完整的毕生发展观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B.霍尔C.普莱尔D.埃里克森【答案】A【解析】A项,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发展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提出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的观点;②重视中年危机;③论述了老年心理,特别是临终前心理。

B项,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当然,霍尔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他于1922年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但没有明确提出心理学要研究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1.2 课后习题详解⼀、名词解释1.发展⼼理学答:发展⼼理学是⼼理学的⼀个分⽀学科,有⼴义和狭义之分。

⼴义的发展⼼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理发⽣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类的⼼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理学就是个体发展⼼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成熟直⾄衰⽼的⽣命全程中⼼理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理学指狭义的发展⼼理学。

它研究各种⼼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

两个主要部分:⼀是⼈的认知过程(智⼒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命全程或个体毕⽣⼼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的问题:⼀是⼼理发展的社会⽣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语的发展。

2.社会化答: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理和⼼理两⽅⾯的发展⽽形成适应社会的⼈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为⽅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类个体借以发展⾃⼰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活的⼀切过程。

社会化过程是⼈类学会共同⽣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的过程。

3.年龄特征答: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理⼼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的⼼⾝在⽣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在⼀定环境条件下,⼈从出⽣到死亡,⼀般经历婴⼉期、幼⼉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年期(成年晚期);就⼼理在⼀定年龄阶段中那些⼀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各种⼼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3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要遵循的原则是()。

A.客观性B.教育性C.营利性D.能动性【答案】C【解析】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心理发展研究工作的指针和研究者所持的态度,主要有:客观性、矛盾性、层次性、教育性、生态化五项原则,同时要注重人的能动性。

2.在同一时间内观察不同年龄组的心理发展水平的研究是()。

[2003年8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比较研究B.追踪研究C.横断研究D.组群研究【答案】C【解析】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的方法。

A项,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的方法;B项,追踪研究也称纵向研究,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反复观测的方法;D项,组群研究是针对个案研究而言的。

3.下列哪一项不是问卷法的优点?()A.标准化程度较高B.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C.能得到最客观的资料D.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答案】C【解析】问卷法的缺点之一是被试的回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由此获得的有些数据资料还需用其他方法加以印证。

4.在一项经典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选定出生后2个月、5个月和8个月三个年龄段的儿童,把毛巾(刺激变量)分别放在他们的脸上,以考察不同年龄儿童的反应。

这种研究方式属于()。

A.整体研究B.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D.个案研究【答案】B5.某中学教师从初一到初三对几位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变化一直进行追踪研究。

他的研究方法是()。

A.横断研究法B.纵向研究法C.群体序列研究D.调查研究法【答案】B【解析】纵向研究也称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的方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6.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称为()。

A.聚合交叉设计B.单因素实验设计C.多因素实验设计D.跨文化研究设计【答案】A【解析】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答:(1)小学生的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在学习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他们往往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这一阶段,较迅速而直接地把从人类极为丰富的知识宝藏中提炼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教主要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根据社会的需要传授给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到教师的教授活动的制约。

③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④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整个动机系统所引起的心理因素主要是需要及其表现形态,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其次是情感因素等。

除此之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

它们共同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⑤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2)学习是小学儿童主导活动的原因儿童进入学校以后,从小学时期开始,学习活动就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并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之所以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其主要原因如下:①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与学前儿童的游戏相比,学生的学习不但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儿童必须明确认识学习的目的,使自己的活动服从这一目的,并对这一目的的实现情况进行检查。

学习是社会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是儿童必须完成的社会义务,因此,儿童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或兴趣行事。

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7.2 课后习题详解1.小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答:(1)小学生学习的特点①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在学习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这一阶段,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

③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要学会使用学习策略。

(2)学习是小学儿童主导活动的原因儿童进入学校以后,从小学时期开始,学习活动就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并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之所以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其主要原因如下:①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与学前儿童的游戏相比,学生的学习不但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儿童必须明确认识学习的目的,使自己的活动服从这一目的,并对这一目的的实现情况进行检查。

学习是社会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是儿童必须完成的社会义务,因此,儿童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或兴趣行事。

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②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小学儿童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掌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

在掌握这些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儿童不但心理活动的内容有了改变,而且各种心理过程也起了变化。

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都明显地发展起来,其思维活动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1.2 课后习题详解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答: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2.社会化答: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

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3.年龄特征答: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心理特征与个体生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第11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1.什么是老龄与老化?简述老化理论、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及其对我们的启迪。

答:(1)二者的定义①老龄指进入老年期的年龄。

但历龄(历法年龄)或时序年龄,即按出生年月计算的年龄,是各学科一致通用的。

发展心理学所说的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里的年龄指历龄。

②老化,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2)有关老化原因的理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类:①损耗理论,认为人体及其他所有的生物活体同无生命的物质一样,会因长时间的磨损而逐渐消耗、衰老。

②遗传程序理论,认为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有规律的退化,各类生物寿命的长短是由遗传程序决定的。

③生命过程变异理论,认为衰老是由于生命过程中发生的某些变化引起的。

这类理论主要有差错灾难说、免疫能力下降说、内分泌衰退说、体细胞突变说和代谢残渣积蓄说等。

(3)两种老年心理发展观①传统的观点认为:人自出生到机体成熟直到成年期,其心理活动的变化属于“发展期”;成年以后,有一段稳定的时期,然后便开始衰退,年龄越老,心理活动的衰退越明显,这种变化只能称做“老化”而不能叫做“发展”。

②心理发展观为毕生发展观。

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出现的新的发展心理学的观点。

以德国的巴尔特斯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个体发展是贯穿一生的,发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任何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都是复杂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朝着功能增长方向的运动,而是由获得(成长)和丧失(衰退)组成的。

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

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4)两种发展观的启迪①传统发展观认为人的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发展、衰退,就个体心理变化的总的趋势来说,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这种观点把人主要看做生物有机体,过于看重生物机体的变化和年龄对心理变化的影响,把心理发展看做单向的、不可逆转的,以个体生物机体的成熟期作为心理发展或衰退的临界点,从而否定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

A.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获得创生感(繁衍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D.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答案】B【解析】成年中期,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2.中年人的工作满意度()。

A.达到一生中的最低谷B.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C.和青年期相比没有什么特点D.起伏变化较大【答案】B【解析】尽管多数中年人不再有升迁的机会,但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却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许多人在中年期获得了职业成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理应感到满意。

而对那些相对而言不太“成功”或社会地位不高的人而言,他们到了中年期,也不再抱着年轻时候的幻想,对自己的期望值进行了调整,因而对工作也感到了相当的满意。

3.中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相对稳定,按照荣格的说法,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A.社会性B.停滞性C.内倾性D.外倾性【答案】C【解析】按照荣格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进入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看,青年期以前的社会化过程要求个体适应外界社会环境,从而也要求他们的心理活动多指向外部、他人,所以他们的意识倾向也更多地表现为外倾性。

中年后期需要寻找自我意识的平衡,再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变得老练持重,遭遇挫折时能够反思,自我意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向内的倾向性。

4.关于成人智力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A.流体智力缓慢上升,晶体智力缓慢下降B.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晶体智力继续上升C.流体智力继续上升,晶体智力保持稳定D.流体智力、晶体智力均缓慢下降【答案】B【解析】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的能力。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10.2 课后习题详解1.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什么?答: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成年中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停滞感。

因此,使个体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是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务。

个体如果能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就能发展出与繁衍感相关的优良品质,即关怀的品质(virtue of care)。

所谓“关怀”,既可以是关心下一代,也可以是对社会的关注,甚至是对种系的关注。

具有这一品质的人,能关心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等,而且他们做到这一切完全是自觉自愿的。

成年人将从这种关怀的体验中获得自我的满足和成长。

在比较成年期的几个发展阶段时,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知道你可以关心谁以及关心什么”(繁衍感),发展任务的核心不是生养子女,而是拓展自我,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体验关怀的实现。

2.成年中期智力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谈谈智慧与智力的区别。

答:(1)成年中期智力变化的主要表现①智力发展模式的变化智力发展模式是指智力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轨迹。

任何一种智力发展模式必须回答:智力发展是单向的还是多向的,是单维的还是多维的。

中年人的智力发展模式是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机械型智力在成年早期达到顶峰后出现下降,实用型智力则不断增长。

②智力活动性质的变化不同发展时期,个体智力活动的任务不同。

简而言之,个体在儿童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是“我应该知道些什么”,在青年和中年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是“我应该怎样运用我所知道的东西”,在老年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是“我为什么要知道”。

(2)智慧与智力的区别①二者的含义不同智慧的内涵比智力更能概括成人个体功能的实质与全貌。

一般认为,智力是人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在能力。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林崇德版)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林崇德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 年龄阶段的划分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期(6岁——11、12岁)(6)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2、人生的阶段依据:(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成年早期个体的⼼理发展)【圣才出品】9.2 课后习题详解1.成年早期个体⼼理发展的⼀般特征及主要发展课题有哪些?答:(1)成年早期个体⼼理发展的⼀般特征①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童及青少年阶段被称为成长期。

青少年时期个体⽣理发展达到了⾼峰,⼼理也趋向初步成熟。

进⼊成年早期后,个体进⼊稳定期。

②智⼒发展到达全盛时期成年早期个体的智⼒发展进⼊全盛时期。

思维⽅式由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为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更加具有相对性、变通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实⽤性。

在成年早期的最后阶段,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也达到⾼峰,开始在不同领域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造⼒。

③恋爱、结婚到为⼈⽗母18~35岁是恋爱、结婚、养⼉育⼥的年龄段。

④创⽴事业到紧张⼯作成年早期的个体进⼊了现实阶段。

现实阶段始于18岁,这时个体开始选择职业,并在⼀定领域内实现⾃⼰的愿望。

个体所选择的职业⼀般是和兴趣、能⼒、价值观联系在⼀起的,于是职业必然成为个体的⼀个⽴⾜点,并成为实现⾃我价值的重要⼿段。

(2)成年早期个体的主要发展课题张⽇昇认为,成年早期个体的发展课题应该包括以下⼗个⽅⾯:①对⾝体的发育,特别是对因性成熟所引起的诸多变化的理解和适应;②从精神上和经济上脱离⽗母并⾛向独⽴;③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性的性别⾓⾊;④对新的⼈际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的适应;⑤正确认识⾃⼰在社会中的⾓⾊,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完善⾃⼰;⑥树⽴作为社会⼀员所必须具备的⼈⽣观和价值观;⑦掌握作为社会⼀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付诸社会实践;⑧选择职业及⼯作适应;⑨恋爱、结婚及婚姻适应;⑩成就感的获得与⾃我实现。

2.成年早期个体的认知特点有哪些?答:(1)在观察⼒⽅⾯成年早期个体具有主动性、多维性及持久性的特点;⽽且在实际观察中,观察的⽬的性、⾃觉性、持久性进⼀步增强,精确性和概括性也明显提⾼。

(2)在记忆⼒⽅⾯成年早期个体的机械记忆能⼒有所下降,但成年早期的前⼀阶段是逻辑记忆能⼒发展的⾼峰期,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容量也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11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传统的老年观和毕生发展观的理论及其评价;2.老年人认知活动退行性变化的特点;3.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特点;4.成年晚期的个性及其适应性类型;5.成年晚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6.对死亡的态度转变及对死亡的认知发展。

11.1复习笔记一、老龄、老化与发展(一)老龄与老化1.老龄与人口老化(1)老龄老龄指进入老年期的年龄。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规定60岁或65岁为老年期的起点,同时规定:一个国家和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就称为老龄型国家和地区。

我国也将60岁作为统一划分老年人口的界线。

我国属于老龄型国家。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2)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即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老龄化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世界各国的社会问题。

如何更好地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救助制度,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如何健全老龄组织机构,加强老年法律建设,加强老年生理、心理和身心健康教育,都是需要迫切开展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2.老化及其理论老化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一般而言,人在成熟期后开始老化,速度较缓慢,50岁后老化进程加快。

老化开始的时间和速度,个体差异很大;即便同一个体,其不同组织、器官老化的时间和速度也有差异。

(1)老化原因的理论①损耗理论。

认为人体及其他所有的生物活体同无生命的物质一样,会因长时间的磨损而逐渐消耗、衰老。

人体老化是由于长时间生活劳苦、体能过度损耗的缘故。

这是关于衰老的一种古老的学说。

②遗传程序理论。

认为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有规律的退化,各类生物寿命的长短是由遗传程序决定的。

③生命过程变异理论。

认为衰老是由于生命过程中发生的某些变化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认为()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

A.1~2年级
B.2~3年级
C.3~4年级
D.4~5年级
【答案】B
【解析】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异质群体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或障碍。

在美国,40%以上的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约占所有学校儿童总数的4%。

研究者认为小学二至三年级为发病的高峰年龄,一般男多于女。

2.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A.远低于成人
B.远高于成人
C.略低于成人水平
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答案】D
【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3.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A.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B.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
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
D.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答案】D
【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4.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

A.发展缓慢,水平有限
B.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
C.发展缓慢,但水平较高
D.发展较快,水平较高
【答案】B
【解析】元记忆是指人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

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

在教育中应该教给他们记忆的知识和操作性技能,并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5.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A.复述、组织、归类
B.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
C.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
D.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
【答案】C
【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①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②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③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6.儿童最容易接受教育影响的时期被称为引导和启发的最佳有效期,它是在()时段。

A.快速发展期前
B.快速发展期后
C.快速发展期
D.最近发展期
【答案】A
【解析】研究表明,在某些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展的不同时期,教育引导和启发的效果也不一致。

在发展的快速期即将出现前的一段时间效果最好,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引导和启发的最佳有效期,被认为是儿童最易接受有关教育影响的时期。

7.下列几种心理特质,()受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最小。

A.性格
B.气质
C.情绪
D.品德
【答案】D
【解析】A项,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但也受个体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B项,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

C项,情绪也受先天和遗传的影响。

D 项,品德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受社会经验的影响较大,而遗传因素对其影响较小。

8.自我意识在小学()发展速度较快,以后速度逐渐减慢。

A.1~3年级
B.4年级
C.3~4年级
D.2~4年级
【答案】A
【解析】我国心理学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①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小一到小二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②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③小五到小六又处于第二个上升阶段。

自我意识在1~3年级发展速度较快。

9.小学阶段的儿童伙伴集团形成经历的发展历程为()。

A.依从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
B.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C.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性集合关系期
D.平行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答案】B
【解析】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依从性集合关系期(一年级):依从教师;②平行性集合关系期(二、三、四年级):团伙;③整合性集合关系期(五、六年级):依从伙伴。

五、六年级是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

10.处于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A.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答案】D
【解析】在自律道德阶段,儿童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认为规则是可协商的。

儿童在道德判断中获得了独立,不再绝对服从成人的命令或把规则看成不可改变的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自律。

该阶段道德判断主要是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幼儿晚期儿童的道德认知开始向自律阶段转化,但真正达到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则是在儿童入学以后。

11.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此阶段属于()。

A.自我反省角色采择
B.相互性角色采择
C.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D.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答案】D
【解析】塞尔曼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模式分以下几个阶段:①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儿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不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判断;②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产生这种不同观点的原因;③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儿童能认识到即使面临同样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已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据此预期他们的行为反应;④相互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同时考虑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能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进行解释和反应;⑤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12.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方面。

A.深刻性
B.丰富性
C.系统性
D.以上皆是
【答案】D
【解析】童年期儿童在概念发展上表现出如下特点:①逐步在事物的本质水平上掌握概念,在概念的深刻性和精确性上有很大的提高;②掌握的概念逐步丰富化;③掌握的概念逐步系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