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论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
最近几年,翻译美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的有关翻译美学的相关书籍出版。
其中,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是一部具有论述性、理论性和完整性的重要著作。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是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主要由文艺学家、诗人、翻译家、文化学者等不同学术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撰写而成。
书中以翻译美学理论为主线,系统、深入地概括和分析了翻译美学理论的历史渊源、理论框架、实践原理、跨文化交流等内容。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翻译美学理论,从语言学、文学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角度对其进行了全面剖析。
书中还对诸如翻译思路、文本研究、文学翻译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翻译美学的两大类:译本和译俗。
首先,作者从传统的译本理论方面全面梳理了传统和现代理论,然后从译俗理论的角度审视了翻译的文化背景、译稿的规范性要求以及传统译法的现代化。
此外,作者还在书中有详尽的论述,从文学理论、跨文化理论和思维方式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翻译美学三要素:原文、译文和翻译者之间的关系。
他们提出,翻译美学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是用界定和描述原文语言、译文语言和文学形式之间关系的方法。
最后,作者还对《翻译美学理论》提出了五种可行的翻译策略:重构原文的形式、解释文学文本的意义、增强翻译的灵活性、贴近原
文的语言结构和保持原文的文化特征等。
总之,《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对于对翻译美学理论有兴趣的人来说,它提供了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并给出了可行的翻译策略,是一部具有论述性、理论性和完整性的重要著作。
翻译与美学
• 原文形式美:“春蚕”对“蜡烛”;“到” 对“成” ;“死”对“灰”。。。。。。 • “泪始干”译成“until it exhausts its wax?? • 美国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诗歌就是那些 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 The town boasts a beautiful lake. • 这个镇上有个美丽的湖。?? • Boast: to possess or own (a desirable feature) / 拥有或占据(让人满意的特点)
• As a youngster, I was effervescent, outgoing, and I talked too much. I had a talent for saying the wrong things at the wrong time. I tortured myself because of the foolish things I had said. • 获得基础语感的译者译文:
• ―风里来,雨里去” • 读之,眼见雨丝,耳闻风声,风雨行人, 呼之欲出。 • foreigner: How could it be possible that when someone comes, it‘s always windy, and rainy while he goes away? • Correct translation: brave the weather ; go through wind and rain. • 她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成年累月地 工作着。 • This is how she carries on her work, rain or shine, all the year round.
文学翻译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对严复 “ 信达雅 ” 美学造诣上 的补充 。可见 中国传统译 论同哲学
与美学 有着 不可分割的关系 ,美学思想成为 翻译研究 中不可或 缺 的一部分 。 文学 翻译 中所蕴含 的美学意义更 是不言而喻 , 翻译 美学视角下 的文学翻译更成为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课 题。
一
、
我 国 翻 译 美 学理 论 的发 展
美, 如对偶 、 排 比等 , 比英文更明显突出; 更重要的 , 中国古典 美学 还讲究 中和 、 气韵、 意境 、 美丑、 情志 、 形象 、 形神、 文质、 虚实 、 真 幻、 文气 、 情景 、 动静 、 比兴等强调文字 内在精神 的美 学要素 。而
研究其 对翻译的启示 , 同时 , 以针对性 和相关性 为指引 , 借鉴 和
翻译美学以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译文翻译审美主体读者和译者翻译审美意识系统审美标准及其审美再现手段为研究对象以本位观照外位参照为研究原则立足自己的文化土壤充分挖掘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其对翻译的启示同时以针对性和相关性为指引借鉴和吸收西方美学中的有关理论丰富中国翻译美学的理论内涵
语 言 文 化
2 0 1 4年 第 7期
文学翻译 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觏
( 兰州大学外 国语 学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 摘
一
要】 美学与翻译理论研 究有着天然 内在联 系, 二者的结合是翻译研 究的一 个方 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 实践上 , 美学对翻译都有
定借 鉴 意 义 , 尤其是文学翻译。 本 文通 过 我 国翻 译 美 学理 论 的 发 展 以及 翻 译 关 学 与 文 学 翻译 的 关 系 , 探 讨翻 译 美 学研 究对 文 学翻 译
三、 美学 分 析 运 用 到 文 学 翻 译 当 中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翻译是一种语言的入门,任何人都能够做到。
翻译美学的概念是另一回事,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涉及跨语言,还涉及跨文化。
许多专业的翻译者可以创造出更有趣的、更富有节奏的翻译文本,这是普通的翻译者所做不到的。
随着近年来普及翻译美学的概念,越来越多的翻译专业人士正在聚集在这一领域,而《翻译美学理论》正是这些翻译专家们提出的一种新理论。
《翻译美学理论》以简洁明快的文字,阐述了翻译可以实现美学性质的思想。
翻译意味着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而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文本。
“翻译美学”的概念正是指将原文的美学效果转移到翻译文本中。
由于涉及语言及文化差异,不同的翻译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翻译美,其结果也各有不同。
《翻译美学理论》指出,要获得准确美观的翻译文本,翻译者必须明白原文的美学特征,然后利用相应的翻译方式将其正确表达出来。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语言,因为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义、语法以及文化背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翻译者要做大量的语言学研究,以便能够正确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翻译出来。
另外,许多翻译专家认为,语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到词汇和语法,而且还涉及到文化。
在这一观点下,翻译不仅是将语言翻译,而是将另一种文化带到新的语境中去。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文化背景问题,以此来正确理解原文,并找到恰当的翻译方式,以此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此外,《翻译美学理论》还讨论了翻译的艺术性,提出了一种以文本为基础的翻译,也就是“原文准确、翻译精彩”的理念。
“精彩翻译”这一概念意味着翻译者应该随机应变,将原文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准确无误的翻译内容,同时也要注重表达能力,将翻译文本变得精彩。
总之,《翻译美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翻译理念,它将翻译美的思想从一种抽象的概念上提升到一种具体而现实的实践形式,它极大地拓宽了普通翻译者的视野,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翻译的艺术性,也更好地将原文的美学效果转移到翻译文本中去。
翻译美学导论
翻译美学导论翻译美学导论翻译美学是一门探索翻译与艺术、美学之间联系的学科。
翻译乃是跨越语言、文化界限的行为,它与文化、历史、哲学、艺术密不可分。
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不仅要传递语言信息,还要传递文化、艺术和美学信息。
一、语言与翻译美学语言是翻译的基础,也是翻译美学的基础。
语言的翻译涉及到语音、音位、语法、词汇、信息、文体等多层次的要素。
翻译人员必须准确地把握语言的语法、词汇等要素,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二、文化与翻译美学文化是指一种人类相互交往、共同生活和思考的方式。
翻译是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因此,翻译中涉及到文化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在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了解源语和译语所属的文化背景,才能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文化内涵,从而进行恰当的翻译,也才能保证将文化信息传递给读者。
三、艺术与翻译美学翻译也是一种艺术,翻译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个性品味、创造才能等在翻译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好的翻译不仅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在表达方式上进行艺术创造,以达到更为生动、优秀的翻译效果。
因此,对于翻译人员而言,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四、美学与翻译美学翻译美学是翻译过程中艺术和美学交融的产物。
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准确地把握原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同时根据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艺术创造,使译文更具有美感。
因此,翻译美学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翻译人员需要不断提高的方面。
总之,翻译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涉及到语言、文化、艺术和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对于翻译人员而言,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艺术和美学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不断多维度地传递和交流文化信息,造福人类。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概论
翻译理论与文艺美学的结合,正是我国翻 译理论的基本特征。
在古典文艺美学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翻 译理论始终没有越出美学的范畴,恰与 西方传统翻译理论不谋而合。
对传统翻译美学的概述:
(一)无论从西方抑或从中国的翻译传统理论来看, 翻译理论与文艺美学一直是密不可分的。 (二)传统翻译美学探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翻译的原则主张即翻译思想问题,在西方翻译史 上是“直译”与“意译”,在中国历史上则是“质直” 与“文饰”之争。从美学上说,这是一个内容与形式 问题。2,高境界的意译问题,即美学上的意境与传 神问题。3,文学翻译的风格论。 (三)传统翻译美学在理论和论证上都采用了文艺美 学的方法,重直觉印象,不强调形式论证和结构分析; 重经验,不强调对客观的语言规范的研究。
翻译的审美标准:
翻译上的审美标准的核心问题是必须树 立辨证观、整体观。具体说来是: 1,必须确立翻译审美标准的相对性。 2,必须确立翻译审美标准的时代性。 3,必须确立翻译审美标准的社会性。 4,必须确立翻译审美标准的依附性。
判断原文的审美价值的依据是原文的审 美构成(aesthetic constitution)。所谓 原文的审美构成,指构成原文特色的种 种美学要素。(constituents)。原文美学要 素按其性质可分两类: 第一,原文的美学表象要素,就是原文 语言形式(包括音韵)上的美,在美学 上成为物质上的形态美。
文学性作品的语言的模糊性集合具有 以下特征:
1,就用词倾向而言,模糊词语多是模糊性审 美构成的基本要素。 2,用词的联立关系(即词的集约、搭配式) 是开放型、非规范(或次规范型subnormal)。 3,在叙事论理中,“模糊集合”在逻辑上的 缺环(missing links)很多。 4,由于以上三点使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呈现出 一种定界模糊的总的“意会形态”,即一种 使人很难捉摸的非定式、非定型、非定量、 非定向状态。
《翻译美学导论》课件
包括作品比较、主题比较、风格比较、影响研究等方面。
比较文学在翻译美学中的应用
翻译美学需要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原文进行跨文化、跨语言的比较分析和审美 再现,以实现美的传递和再创造。
03
翻译美学的实践方法
语言层面的翻译美学
01
02
03
语音层面
注重语音的韵律、节奏和 美感,通过合理的音节划 分和韵脚安排,传达原文 的音韵之美。
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
翻译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审美标 准、美学元素以及翻译对原文美 学价值的传达。
研究范围
涵盖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 翻译美学问题,以及不同语言和 文化间的美学转换。
翻译美学的历史和发展
历史
翻译美学思想可追溯至古代的文献翻 译,但作为独立学科,其发展主要是 在20世纪后半叶。
发展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和语言学理论 的进步,翻译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并不断完善。
02
翻译美学的理论基础
语言美学基础
01
语言美学的定义
语言美学是研究语言美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学科,旨在揭示语言艺
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规律。
02
语言美学的基本范畴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要素的美学特征,以及语言艺术的
THANKS。
形式美
关注作品的艺术形式和结 构,在译文中保持作品原 有的形式美感和文学风格 。
文化层面的翻译美学
文化意象
文化交流
关注作品中的文化意象和象征意调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 ,通过翻译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美学 对话和相互理解。
文化背景
注重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 ,力求在译文中再现这些背景和环境 的美学特质。
许渊冲翻译美学研究
许渊冲翻译美学研究1许渊冲翻译美学研究———三美论许渊冲在洛阳外国语学院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序言中首次提出了诗词翻译“三美”论,即意美,形美,音美。
“三美论”是许渊冲翻译理论的本体论,也是许渊冲的理论核心之一。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的《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
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鲁迅强调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必须用耳朵记住字音,用眼睛观察字形。
用心体验字义,耳、目、心同时并用。
好的汉字是意、形、意三者的统一结合。
受鲁迅的“三美”说的启发,许渊冲将之应用到诗词翻译上。
在《翻译的艺术》中,许渊冲说翻译诗词也要尽力“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2“三美”的具体体现2.1意美“三美”的基础是意似,音似,形似。
所谓“意似”就是要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
在一般情况下,“意似”和“意美”是一致的,但是有时“意似”和“意美”却是有矛盾的。
也就是“意似”并不一定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因为“意美”有时是历史原因或者是联想造成的,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就引不起相同的联想,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的“意美”。
至于某些“意美”的词汇,在英语中根本就找不到“意似”的译文,这种“意美”有时是“音美”或者“形美”造成的。
虽然“意美”是建立在“意似”的基础上,但是“意似”只是表层结构,“意美”才是深层结构。
首先看《诗经·关雎》题目的翻译,wooing and wedding.“关关”二字表示雌雄鸟和鸣声,是一个拟声词,用来表示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鸠”是一种鱼鹰类水鸟,相传这种水鸟有定偶。
因此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恋情。
这种贞鸟,如果其中一只死了,另一只最终也会肝肠寸断忧郁而死。
此处译者并没有直译,而是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发散的审美空间。
诗人以绿洲上雎鸠鸟关关和鸣声起兴,用它们优美的啼声,来表达内心的欢愉和恋情,以此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强烈的爱慕思念之情,记录了诗人和他心爱的姑娘在一年内由相识、求爱、热恋、订盟以致结婚的全过程。
翻译美学导论
中外古今的艺术杰作,若论用词之工,则鲜有悖于此原则者。
非形式系统:审美模糊集
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除了物质形态的,自然感性的,可以 凭借直观推动形象思维的外象成分外,还有非物质的,非 自然感性的,无法凭直观就能推断的非外向成分。非形式 系统的审美构成包括“情”与“志”“意”与“象”。
第二章:翻译的审美客体
包括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 形式系统主要指审美符号集,包括语音,文字,词语层等
审美信息。 1.语音层审美信息:语音是语言的承载审美信息的基本形
式手段之一。主要体现在诗歌翻译中。首先是音律和节奏。 由于汉英文字语言系统迥异,要在译诗中保留原诗(SL) 的音部节奏是不可能的,译者力求做到的是显现译诗(TL) 的节奏。英译汉时诗行尾韵的对应是可能的,如果韵式不 能对应,也至少可以做到押韵,力求保留原诗的韵美。英 诗中最常见的韵式是abab,cdcd,十四行诗的基本韵式是 abab,cdcd,efef,gg。这些韵式汉译时都不难模仿。当然, 由于译者的审美理想各个不一,也有人认为译诗不必押韵, 主要努力应放在保证意向美。但译诗者应能审视出原诗的 韵美所在,这是毋庸置疑的审美任务。诗歌中韵是一个重 要的音美因素。“韵”可以使诗歌音律和节奏产生和谐的 听觉审美满足。但西方译诗的倾向是不押韵,而重在意向, 不主张因音就韵,而破坏意向之自然。
霍拉斯从艺术的基本观点出发来谈翻译,赞美行文的自然气 势,他本人又是古罗马著名抒情诗人,倡导斯多葛氏的淡泊 美和泰勒斯的自然美。马丁路德的翻译观中的美学思想相当 明晰。他强调译文的审美价值,赞成译文应该“具有读者能 领悟的,在审美上令人满意的本土风格”。德国文艺大师歌 德认为“最高尚的翻译”应该是对原语的杰作的模仿。因为 只有“精心的模仿”,即对原作的审美加工,把外语文化恰 如其分地移入本国,用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才是译者的 “真正使命”。歌德正是用这种审美翻译观翻译了他的代表 译作《西方和东方合集》。
1_翻译美学导论
2.“知”(Knowledge) 叶燮曾提出“以识为先”的见解。“识”既可以指“知 识”,也可以指见地、见识、洞察力,还可以指由翻译者的 个人经历所扩展和充实的视野。
三、“才”(Capability) 翻译带有很大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因此我们所说的才主要指 实实在在的能力或功力,并不是指“天才”。康德对艺术家 “才”有过一段论述,认为“才”是主体的自然本性,是 “大自然给他(审美主体)的心灵能力”。
西塞罗主要受柏拉图美学观的影响。柏拉图古典美学的要旨有四:一指 出“美本身”就是“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即成其为美的那种品质;”这 是柏拉图秉苏格拉底之师承,开西方后世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之始。 二是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问题,他说“陶罐之美”永远比不上 “美女之美”,“美女之美”永远比不上“天神之美”。三是美的理念 论,“理念是绝对的,是一切事物的原型”,因此,“美本身”始终是 绝对的,美的理念是绝对的,永恒的。四是美的认识论,柏拉图指出认 识美必须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形”到“质”的过 程,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指出了“善与美的形式”,并再后来的《对 话集》中讨论了美的本体论和逻辑问题。西塞罗将之用于翻译,指出就 翻译而言,理想的原语固然可以模仿,但受理念的支配过于僵滞地仿制 则可翻译前功尽弃。他的结论是必须放弃拘泥于“词对词”的翻译原则, 而坚持“意义对意义”的翻译原则。
2.受制于原语非形式美可译性限度 艺术作品的气质之美、气度之美,气韵之美,是非直观的、 可感的、模糊的。它通常产生于艺术家的志、情、意以及作 品的总体性艺术升华和熔炼,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诗品 含蓄》),个中蕴含作家的意旨、情思、气志等; 同时,它又产生于欣赏者与艺术家的“视野融合”所谓“同 声相应,同气相求”。
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
1 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三美论许渊冲在洛阳外国语学院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序言中首次提出了诗词翻译“三美”论,即意美,形美,音美,“三美论”是许渊冲翻译理论的本体论,也是许渊冲的理论核心之一。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的《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鲁迅强调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必须用耳朵记住字音,用眼睛观察字形,用心体验字义,耳、目、心同时并用。
好的汉字是意、形、意三者的统一结合。
受鲁迅的“三美”说的启发,许渊冲将之应用到诗词翻译上。
在《翻译的艺术》中,许渊冲说翻译诗词也要尽力“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2 “三美”的具体体现2.1 意美“三美”的基础是意似,音似,形似。
所谓“意似”就是要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
在一般情况下,“意似”和“意美”是一致的,但是有时“意似”和“意美”却是有矛盾的,也就是“意似”并不一定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因为“意美”有时是历史原因或者是联想造成的,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就引不起相同的联想,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的“意美”。
至于某些“意美”的词汇,在英语中根本就找不到“意似”的译文,这种“意美”有时是“音美”或者“形美”造成的。
虽然“意美”是建立在“意似”的基础上,但是“意似”只是表层结构,“意美”才是深层结构。
首先看《诗经·关雎》题目的翻译,wooing and wedding.“关关”二字表示雌雄鸟和鸣声,是一个拟声词,用来表示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鸠”是一种鱼鹰类水鸟,相传这种水鸟有定偶,因此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恋情。
这种贞鸟,如果其中一只死了,另一只最终也会肝肠寸断忧郁而死。
此处译者并没有直译,而是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发散的审美空间。
诗人以绿洲上雎鸠鸟关关和鸣声起兴,用它们优美的啼声,来表达内心的欢愉和恋情,以此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强烈的爱慕思念之情,记录了诗人和他心爱的姑娘在一年内由相识、求爱、热恋、订盟以致结婚的全过程。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翻译事业的发展得以迅猛。
在许多文化交流活动中,翻译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工作,且向来被社会关注和重视。
而如何将源语言翻译成为完美的目标语言,这是一个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学翻译研究逐渐引入了翻译的美学理论。
近年来,翻译美学理论已被越来越多的翻译者和学者所重视,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应用。
其中,美学翻译家水秦的《翻译美学理论》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翻译美学理论》是由美学翻译家水秦撰写的关于翻译研究的基础文献。
该文集中涉及翻译定位、翻译原则、翻译哲学、翻译技术及实践等诸多翻译理论,以及其应用的社会文化赋予的新定义,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文集中水秦以定位为分析的视角,阐述翻译原则,指出翻译不仅仅是文字本身的翻译,而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结构的传递。
水秦认为,文化翻译是源语言文化与目标语言文化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形式之一,它需要建立一个宏观的认知视角,把握整体翻译对象的定位及其传播背景,捕捉翻译实践中复杂的影响因素,以选择性地传播源语言文化意义等,最终实现完美的文化翻译。
文集接着探讨翻译的原则和哲学。
水秦以简洁的语言模型,论证了翻译的原则,即翻译目的语,要求翻译者遵循原文的形式,保证文字的自然流畅,尊重原文的意义和文化,保留彼此间文化差异性等。
同时,水秦认为,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参照原文,即在翻译过程中,要坚持原文的意义,但也允许文本的重建。
此外,水秦指出,翻译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源文的风格,在目的语中增添一些新的细节,以体现对原文的自由及对文学的创造性。
文集中,水秦还介绍了诸多实践性的翻译技术,以期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水秦提倡“词典译法”,主张根据原文意义,选择最恰当的词汇和句式,同时也注意翻译标准的恰当性;此外,他也强调了“概括译法”,主张将原文言简意赅,提炼其精华,在目的语中展现出更准确誊叙;他还推荐“口译和笔译”,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美学理念——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简评《翻译美学》
美学理念——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简评《翻译
美学》
2005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毛荣贵教授的最新专著《翻译美学》(该专著获上海交通大学2004年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
该书借鉴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挖掘接受美学和格式塔理论的互补及双赢效应,加深了对翻译美学主体和客体的研究,为翻译理论如何指导翻译实践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思路,不啻为我国译界的又一部力作。
全书共57万字,分为四篇。
第一篇"主体篇”,论证了语感与美感的关系,美感的生成要素,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以及培养翻译美感的捷径——朗读。
翻译美学理论
引言
❖ 翻译批评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又 必须是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不是几个字或几 句话表述的空洞原则…
❖ ——马祖毅等著,《中国翻译理论通史》 (第四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1版,第343页
本文拟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两篇译文,以期进行系统地论述。
一、原文简介
❖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二位译者各有侧重,各有 千秋。从翻译美学理论的角度而言,曹译本已经超 越了汪译本。
借用翻译美学理论对比分析十月午后漫步十月午后漫步的两个中译本的两个中译本韩晓楠2012年11月26日译文分析思路?一原文简介?1原文作者?2原文文体与散文翻译?二翻译美学理论概述1刘宓庆与翻译美学理论?1刘宓庆与翻译美学理论?2翻译美学理论的观点?三借翻译美学理论对比分析两个汉译本?1语音层面?2词汇层面?3句子层面?四总结引言?翻译批评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又必须是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不是几个字或几句话表述的空洞原则
❖ 例2.
❖ The chestnuts and acorns dropped in showers, and the patter on the gravel was a little weird.
❖ 曹译本:栗子和橡果雨点般纷纷落下,啪嗒啪嗒敲 打着砾石地面,声音里夹杂着几丝诡异。
❖ 汪译本:栗子和橡果雨点般纷纷坠下,吧嗒吧嗒打 在砾石地上,那声音给人一种有点神秘的感觉。
例6. Happy? Yes, and reasonably happy.
❖ 曹译本:觉得幸福?是的,的确感到相当 幸福。
❖ 汪译本:幸福?是的,至少是相当幸福。
❖ 分析:曹译本将“reasonably”准确地体 现了出来,而汪译本中有错译现象。没有 准确地传达原文。
浅议文学翻译美学
浅议文学翻译美学
文学翻译美学是一种研究文学翻译的美学理论,它探讨了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审美性和文化性。
文学翻译美学的核心是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它强调文学翻译的审美性,认为文学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技能,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求准确无误,而且要求翻译者具备艺术审美能力,能够将原文的审美价值转化到译文中,从而使译文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
文学翻译美学还强调文学翻译的文化性,认为文学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技能,而是一种文化技能,它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求准确无误,而且要求翻译者具备文化素养,能够将原文的文化内涵转化到译文中,从而使译文具有文化性。
文学翻译美学是一种研究文学翻译的美学理论,它强调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审美性和文化性,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求准确无误,而且要求翻译者具备艺术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能够将原文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转化到译文中,从而使译文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和文化性。
文学翻译美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使文学翻译更加贴近原文,更加贴近读者,从而更好地传播文化,拓展文化交流。
关于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的述评马立罕
关于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的述评马立罕发布时间:2023-06-17T02:58:27.568Z 来源:《时代教育》2023年7期作者:马立罕[导读] 翻译美学是翻译与美学的联姻。
当代翻译美学立足于中国传统译论,是对传统美学译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
本文通过对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的阐述评论,主要包含了翻译美学的渊源、翻译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翻译的审美再现,展现了翻译美学的理论框架,再次说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是中国翻译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领域提供了翻译启示。
云南工商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翻译美学是翻译与美学的联姻。
当代翻译美学立足于中国传统译论,是对传统美学译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
本文通过对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的阐述评论,主要包含了翻译美学的渊源、翻译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翻译的审美再现,展现了翻译美学的理论框架,再次说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是中国翻译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领域提供了翻译启示。
关键词:刘宓庆翻译美学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再现一.引言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承载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现出来的活动,基于语言各自的特点,其内涵和外延无疑受到生活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影响。
刘宓庆(2005)在《翻译美学导论》里谈到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
翻译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将美学理论应用到翻译研究当中,翻译美学是美学思想在翻译领域中的成果,有利于指导对翻译理论研究及翻译实践。
翻译也是一种审美活动,译者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原语转换为目的语,进行美的转化。
本文将通过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的阐述,主要包含译学的美学渊源,翻译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翻译的审美再现,来展现翻译美学的理论。
二.刘宓庆翻译美学的理论建构1.翻译美学的渊源中国的哲学论著始于老子,美学论述也始于老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倡导“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从翻译美学三原则角度分析翻译美学的运用
从翻译美学三原则角度分析翻译美学的运用
翻译美学是一门从文本及其隐喻、微观结构、表达语言、体裁等方面研究翻译实践的美学
学科,主要是以翻译文本的读者感知体验为重点,以研究读者与交际媒介中文本的传播作
用为核心。
翻译美学需要符合三原则,概括起来分别是完整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创造性
原则。
完整性原则,指的是在表达上要求翻译的文本的语气、语词及语汇的表达形式要尽可能的
保持完整与原文的一致,避免造成语义模糊与通顺表达的混乱。
例如,当一段英文文本中
提到“When I met her, I knew it was love at first sight.” 如果翻译时出现“当
我见到她,我就知道这是一见钟情。
”则与原文表达形式不一致,不能满足完整性原则的
需求。
适当性原则,指的是翻译中难以准确表达的句子或某一部分,应当以本地语言熟悉的语法、造词等翻译形式准确表达,在保证原文的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的传达原文中的文字
信息,作出对应的语言调整,避免出现容易使读者误读的翻译结果。
创造性原则,指的是翻译者应当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原文的特点,立足本地语言文化
背景,创造性的提出符合本地文化习俗的翻译方案,从而使译文不同于原文、具有本地文
化气息的翻译结果。
例如,原文中的“put a tiger in your tank”可以改编成“把动力
加进你的汽油箱”,比较贴切地表达出原文中的意义。
翻译美学通过强调完整性、适当性与创造性三大原则,可以保证在翻译中能够保留原文的
内涵,达到完美的语义表达,让文本具有更加引人入胜的特质,与原文有更高效的交流,
让翻译结果看起来越来越接近原作。
三美论 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是翻译理论家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理论,它提出翻译在文字、情感和思想三个方面应当达到“美”的要求。
这三项要求统称为“三美论”。
文字美指译文的文字表达形式,也指译文的文字格式、文法、书写、措辞等,要求译文应当能够展现出原文的表达格式,使原文的表达形式在译文中重现,从而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原文。
情感美指译文应当保持原文的精神内蕴,引起读者与之产生共鸣,而不仅仅是一句句表达模式的翻译。
比如保持原文节奏、词句的辛辣幽默和对比等,地给读者留下原有形式的精神负荷。
思想美指译文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思想,而不仅仅是表层的文字意思翻译,应当尽力展现出原文的思想内涵。
许渊冲在《翻译方法》中提到,译文的思想美应当把原文的神妙之数,尽可能地取出其翻译。
三美论对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提出了明确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在文字、情感和思想上都要达到精美的把握,不仅提高了翻译质量,而且也提升了翻译理论的普及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美学论湖北荆州长江大学东校区外语系 蔡银慧[摘 要]翻译与美的结合产生了另外一门年轻充满活力的学科: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以美为特征。
本文先简述美的渊源及表现,接着强调了译者求美的要求,最后论述了如何求美。
[关键词]翻译 美学 美 真 一、引言:在众多的人文学科中,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乃珠联壁合;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乃人作之合。
二、翻译美学的渊源及表现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史悠久,若从最初的佛经译论算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回顾其漫长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译论命题都有其美学渊源。
历史的定势和文化整体形态的趋现促使译学与美学“相融”,且“浑然一体”。
支谦的“不加”文饰,道安的“案本而传”,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付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以及许渊冲的“三美论”(音美,形美,意美)等等,皆表明译学与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些译论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显著的文论色彩和贵信,贵和,贵含蓄的美学特征。
从美学的特定视角来考察我国译论的思维模式:它更倾向于感情地而非理性地,体验地而非分析地,主观地而非客观地看待翻译及欣赏译文。
同时,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基础就是美学。
显而易见,中国的翻译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语言求美,达意求美,中外皆然也!为求“联想之美”汉语形容女孩子的脸为“鹅蛋脸”(o val face),而不说“鸭蛋脸”;为求“形象之美”,英语用“zebra cr ossing”(斑马线)来表示人行横道线;为求“幽默之美”,英语称第二职业者为“mo onlig ht”(to w or k at anot her job,o ften at nig ht,in additio n to o ne's full-tim e job);为求“静态之美”,英语翻译不管成功与否,我要试一试.“为”I'll have a tr y,sink or sw im.“中外虽然文化习俗各异,也同时求含蓄之美。
如,He w as bot h out of po ckets and o ut of spir its by t hat catastr ophe,faild in his health and pro phesied t he speedy r uin of the empir e.(J.M.T hacker ay V anity Fair)其译文为:灾难过后,他的精神蔫了,口袋扁了,身体也不好了,还预言大英帝国很快就会垮台。
原文用委婉语o ut of po ckets来替代po or,bankr upt等刺耳而又难以启齿的词,且与o ut of spirits两相照应,对比成趣。
译者为了再现其含蓄美,通过联想,用口袋扁了来译之,又一次地把“幽默之美”,“智慧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美的形式,美的表现有多种,这就使得翻译美学的美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三、译者求美的要求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美化的过程,译者犹如美的使者,把一种美诠释为另一种美。
美感就是译者的直觉,是译者艺术气息的挥洒。
美感之与他们,犹如灵魂之与肉体,依附于它,却又漂浮不定,译者的翻译若能达此境界,实在是难能可贵。
因此,译者在展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求真尽管爱因斯坦说过,真与美比较,美更重要。
求“真不得”,怎言“美”?美富于创造性,美富于想象性。
然而美只有在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译语的优势,才能上升为真正的“美”。
请看译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其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分别被译为:1.T he ho st alig hts fr om his hor se,the g uest is aboar d.(唐诗选)2.I,the host,dismo unted and saw the guest in the bo at. (许渊冲译)3.Hav ing dismounted our ho rses and boar ded his boat.(张廷琛,魏博思译)译文1可以把它回译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就想是主人下马了之后,目送客人乘船而去。
这就和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了;译文2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此句可以回译为“我下了马,看见客人上了船”,好象主人站在岸上目送客人离去。
只有译文抓住了原句互文的修辞手法,使译文的意境和原文的意境达到了统一,且没有更改原文的意思。
这才真正体现了翻译的真。
译文3可以回译为“我们下了马,一齐上了船。
”亦步亦趋,从遣词到选句只是一味得临摹原文,那只是一种机械的翻译方法。
没有再现原文的意境,没有转换原文的修辞,没有保持原文的韵味,那就算不上真,更谈不上美。
因此,译者不能顾此失彼,应始终以真为根基,然后再去求美。
(2)求全这里的全不是指较全面地反映原文的内涵,而是指应该较全面地存储另一种语言文化,语言背景。
这样才能折射出译者的文化内涵修养及智慧之美。
如Q ueen's English就不是指女王的具体言辞,而是代表正统的标准的英语。
Baby kisser 是“吻婴儿的人”,但暗指那些为拉选票,讨好选民的政客。
A m-bulance Chaser不是“追赶救护车的人”,而是指见了官司就趋之若骛的“惟利是图的低级律师”。
再来看看另外一个谚语的精彩翻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其译文为:O ne bo y is a bo y,two bo ys half t he boy,t hr ee boys no bo y。
如能透彻理解此谚语寓意,在翻译中就无障碍。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另外一种语言无法对等解释的。
这就需要译者不断积累,不断补充,再进行创造性地运用,这样美的影子才会突现出来。
(3)求合这里的合指原文的意境与译文的意境相吻合。
虽然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另一种语言无法对等解释。
但这就又给译者一个巨大的挑战。
译者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功能,从而达到两种不同语言的“意合美”。
Ev ery life has its ro ses and t ho r ns.译文为每个人的生活有苦有甜。
这里把ro ses 和tho rns这两个具体的形象引申为这两个形象所代表的属性甜和苦。
这里的译文既完美地展现了原文的意境,有表明了译者扎实的语言转换功底,美感就随之跃然纸上。
再来看看这句俗话生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从表现看,如缺少语感美,其译文将是It's g oo d to live in Hangzhou,t o eat in G uang zho u,and to die in L iuzho u.这当然不算错,可是总是感觉它缺少了一种美的东西,没有将原文的那种意合之美展现出来。
然而译者就不能简单机械翻译,需要尽可能地对等再现原文的韵味。
富有语感美的译者,其译文将是:T her e ar e thr ee best cho ices in chi-na——living in Hang zho u,eat ing in Guangzhou and buy ing a wo oden co ffin in L iuzho u.四、如何求美(1)音韵美节奏韵律是诗歌的灵魂。
好的诗歌在欣赏时若能把握其格律,那就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
好的译者在解译时若能用心去感知去品味,那他也是在谱写另一首动听的歌。
看看下面的原文与译文:O,Capta in!M y Capt ain!O Captain!M y Captain!Our fearful tr ip is do ne,T he ship has w eather'd ev ery r ack,the pr ize w e soug ht is wo n,T he por t is near,the bells I hear,the peo ple all ex ulting,While follow eyes the steady keel,the vessel g rim and dar-ing,But O heart!heart!hear t!O the bleeding dr ops of r ed!Wher e on the deck my Ca ptain lies,Fallen cold and dead.(W alt Whitm an)—115—译文:哦,船长!我的船长!哦,船长!我的船长!我们险恶的航程,已告结束,我们的船安渡惊涛骇浪,我们寻求的奖赏已赢得手中,港湾已经不远,钟声我已听见,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目迎着我们的船从容返航,我们的船威武,而且勇敢,可是,心啊!心啊!心啊!哦,殷红的血滴在流泻!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江枫译)惠特曼的这首诗音韵格律与其表达的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江枫先生的译文不仅准确再现了此诗的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他再现了原文的节奏韵律,由行入手,使译文同样具有高度的音韵美。
将原文的那种苍美,悲壮,雄健表现的一览无余。
独具的审美才能,内在的创作情怀,才能将这种美突现出来。
我想这也是翻译中最难的一种。
(2)形象美生动的表达,活泼的语言,丰富的色彩,幽默的措辞,使再平淡的事物都有一种立体感,一种若隐若现的形象美。
T he magic spades o f ar chaeo lo gy hav e g iven us t he w ho le lost w or ld of Eg ypt.我们来看看这两个译句:a.考古学家们的工作让我们了解整个古埃及的情况。
b.考古学家门用神奇的铁铲把整个古埃及都给我们发掘出来了。
a的表述很平淡,平铺直叙,毫无吸引人的地方。
b的表述中除了透彻的达意,还赋予了原文逼真的形象,像是展示给我们具体的画面,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
这时的译者犹如一个画家,用一双灵巧的手将调色板上的颜色尽情地挥洒。
(3)形式美这里的美,并不局限于字句的表面结构,同时也指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若是随意调动句子的表面结构,就会破坏其内涵的逻辑框架。
I dare say that I had alr eady rea d my uncle's let ter a hun-dr ed t imes,and I am sure that I knew it bu hera t.a.我想我已经把我舅舅的来信看过一百遍了,而且你让我从头到尾背出来,我也有把握。
b.我敢说,我已经把舅舅的来信读过了一百遍了,而且我确信,我能够把它背下来。
可惜a没有识破原文的形式美。
原句是一个有and连接的并列句,句式平衡优美,而译文b就体现了这种奇巧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