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通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
1.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
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2.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3.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语言
习得机制。
4.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
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5.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6.从评分角度来看,作文属于主观性测试题。
7.区分度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8.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9.对比分析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
10.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
可懂输入假说等。
11.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12.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最佳教学方案的选择。
13.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
教学技巧等方面。
14.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分的客观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16.认识法的理论性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
17.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级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
为11级。
18.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19.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
习实际效果。
20.语言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2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
22.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3.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
主体。
24.教材评估的基础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和科学性、(趣味性)。
25.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
26.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
27.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两部分。
28.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文化或知识性文化。
29.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30.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31.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32.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第二
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33.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4.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
35.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36.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对象/教学对
象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分出来的。
术语解释:
1.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与场依附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场依附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客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即使对个别信息,也容易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和事物明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作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常依赖于个人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2.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
LAD假说是内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这种能力受遗传因素决定,与智力没有直接关系,在12岁以前发挥作用。
3.失误与偏误
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4.文化休克
即“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应乃至生病。
5.测试的反馈作用
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能对教学做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的消极的反馈。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6.跨文化交际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交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对策,他关注的是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包括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性格及社会心理等。在两种文化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人,往往缺乏对对方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而容易造成交际的困难,故与交际有关的文化知识就必然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之一。
7.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8.表达能力
用语言、文字等表达情感的能力。
9.负迁移
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会对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叫做迁移。迁移分正迁移和负迁移。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当两种语言用不同形式表达同一意思时,学习者将第一语言的形式迁移到第二种语言中,就会产生偏误。语言迁移一定会发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不同点会出现负迁移并导致偏误。例如:英语母语者受英语状语(I want to the school yesterday)的影响,学汉语时就会说“我去了学校昨天”。学习第二语言,必须克服负迁移,减少偏误的发生。
10.语境练习
处于语言环境中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