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创新

合集下载

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体系的构建7篇

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体系的构建7篇

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体系的构建7篇篇1一、引言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集团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确保公司的健康发展和合规经营,构建一套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体系的构建,旨在提出一个全面、系统性的框架,帮助集团公司提升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一)目标1. 确保集团公司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2. 评估和改进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

3. 确保集团公司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

4. 帮助集团公司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

(二)原则1. 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保密性:内部审计部门应严格保密审计内容,确保审计信息的安全。

3. 有效性:内部审计部门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4. 持续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确保审计体系的不断完善。

(一)明确审计范围和对象集团公司应明确审计的范围和对象,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

同时,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审计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二)建立审计组织架构集团公司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审计部门应配备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审计人员,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制定审计流程和方法集团公司应制定详细的审计流程和方法,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的编写等。

同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四)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系统集团公司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包括制定审计标准、建立审计档案、进行审计复核等措施。

(五)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和管理集团公司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包括定期组织培训、建立考核机制、激励优秀人才等措施。

(一)案例背景某集团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企业集团,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

为了确保公司的健康发展和合规经营,该公司决定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

浅谈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创新

浅谈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创新

浅谈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创新摘要:随着我国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已成为其加强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

本文探讨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试图通过重新构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合理确定其组织机构和职能,达到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的目的,以期能更好的为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服务。

企业集团是在现代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为纽带,由众多的企业组织共同组成的利益联合体.企业集团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组织机构,这就决定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要对集团本身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又要对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关联企业进行审计,审计范围空前扩大。

而且现代企业集团往往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经营范围横跨多个行业,这也增加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难度。

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集团设立一个与其内部组织机构相适应的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既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节约审计资源,又能满足企业集团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需要。

一、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我国很多企业集团建立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与其组织机构和经营特点不相适应,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表现在:(一)审计机构组织设置单一我国企业集团一般只在集团本部设立单一的内部审计机构-—集团审计部,与集团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由集团领导人分管,没有派出机构。

这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简单,但在实际开展审计业务时会增加工作难度。

如集团审计部在对其成员企业进行审计时,子公司没有设置相应的审计部门,则会导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无法及时获得审计所需资料。

集团审计部对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在对其进行评价时,由于缺乏应有的依据,很难做出正确判断,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集团审计部与成员企业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也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难以发挥内部审计对成员企业的服务咨询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1. 引言1.1 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独立、客观、全面地评价公司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效果,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和改进建议。

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发现和纠正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内部控制和治理水平,维护企业利益和股东权益,确保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1.2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管理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风险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管理需求日益凸显。

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风险防范的要求,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审计机制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企业应当积极采用数据分析技术来优化审计流程,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内部审计工作与风险管理的整合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益的关键,需要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审计工作与公司战略目标的一致性。

第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应当推动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益和准确性。

培养内部审计人才队伍是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企业应当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管理需求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和风险防范的必然选择。

2. 正文2.1 建立弹性审计机制建立弹性审计机制是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中的重要一环。

弹性审计机制可以帮助内部审计部门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变化,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弹性审计机制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企业业务和风险的基础上,审计部门需要和业务部门密切合作,了解业务变化和风险趋势,及时调整审计计划和重点。

弹性审计机制需要灵活运用资源,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审计团队的人员配置和时间安排,确保审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国有企业在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社会公平等重要职责的也面临着诸多管理和发展的挑战。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国有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和发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在传统审计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将从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三个方面来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和发展。

技术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信息化改革的压力和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更加高效和全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审计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数据,从而更好地发现风险和问题,提升审计工作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将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比如通过智能化系统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发现经营风险和内部问题。

理念创新新时代要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要与时俱进,更新审计理念,注重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

审计不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数据和账目的简单核对,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企业的战略规划、管理决策和内部控制情况。

审计应当更加注重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对齐和风险管理,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经营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审计还应当更加注重价值创造,不仅是检查问题,更要帮助企业发现机会,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方法创新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还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以抽样审计和事后审计为主,这种方法往往无法及时发现企业内部问题和风险。

浅谈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浅谈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浅谈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作者:蒋丽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2期摘要: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是通过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经济有效地使用了资源,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对合理地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创新展开论述。

关键词: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创新一、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突出服务职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集团通过改制重组,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

国家在企业集团中不再扮演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而完全成为单纯的投资者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企业集团则拥有独立的经营权。

从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看,它包括监督、鉴证和评价三大主要职能。

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内涵已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监督,而是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监督目的是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实现企业经济活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因此内部审计定位于企业,服务于企业,是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职能。

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要找准定位,要在监督企业集团依法经营的同时,重点是审计和评价企业经营的效益性,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为企业集团领导者提供咨询服务,切实履行作为参谋的职能。

二、重新构架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确定其职能,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集团是我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设置对于国有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及国有企业集团职能的发挥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由于国有企业集团架构及业务的复杂性,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相比一般企业应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首先应分层次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

第一层次:建立集团总部监事会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

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创新之探讨

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创新之探讨

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创新之探讨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企业已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

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的政治性和行政性特征,其内部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缺乏内部审计创新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指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的一种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以下问题:1、发挥不足。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往往只是一种形式化的检查,缺乏对企业内部管理的真正帮助和改进作用。

审计师往往只是针对企业指定的审计项目进行一些例行的检查,忽略了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全面、深入的了解,缺乏有效的管理建议。

2、审计效果不佳。

当前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缺乏科学的方法论和标准体系,审计方法落后,难以发现企业的潜在问题和风险点。

同样地,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审计出来的结果往往不准确、不全面,错失了解决问题的良机。

3、功能不明确。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功能不明确,经常与财务审计和税务审计混淆。

实际上,内部审计是一项全面、深入的管理检查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建议和优化方案,因此,与财务审计和税务审计有根本性的不同。

为了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解决途径:1、优化审计人员的选拔与教育。

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受到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影响。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选拔机制和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同时,鼓励和支持审计人员进行创新性的工作,比如开发和应用新的审计方法和技术。

2、建立科学的审计标准和体系。

内部审计的效果关键在于审计方法的科学与否。

因此,需要建立现代化的审计标准和科学的审计体系,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审计标准和体系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以适应国有企业管理的新要求。

3、建立激励机制。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奖励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创新和卓越表现。

目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与创新

目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与创新

目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与创新(一)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从国家审计署规定的内部审计的范围上看,内部审计应包括对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审计。

但我国现阶段,内部审计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这就使内部审计也仅属于财务性质,而归属于财务部门主管领导,从而使财务与审计之间界限不明、职责不清。

尽管政府多次下令将财务与审计分立,但最终也基本上是一班人马,需要应付检查时分为两个部门,平时合二为一,事实上这就使内部审计部门演变成为财务部的一个下属部门,使内部审计变为财务审计的自审过程,其公正性受到影响。

(二)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受到限制地位不明确不统一,既表现为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集团的地位,又表现在隶属关系的极不统一;既有对财务副总(财务总监)负责的,也有对总经理负责的,还有受监事会和董事会领导的。

而且,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仅仅强调它与被审计的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与双向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差异极大。

从企业来看,我国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由于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特别是在董事会与经理层人员的高度重合,董事会的决策职能与经理层的经营职能混淆不清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领导,就会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职能集于一身,自己决策、自己执行和自己监督自己的不合理现象;如果内部审计机构由经理层领导,同样会形成执行、监督职能为一体,自己监督、自己执行情况的现象。

(三)企业集团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和支持不够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心理上存在排斥内部审计的观念。

我国许多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迫于政府压力,并非是自觉的认识,因此,积极性不够,抵触情绪较大,表现在机构人员东拼西凑或随意撤并、精简,这就使许多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极不稳定,力量单薄,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审计范围狭窄、审计管理滞后等。

为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提升审计人员能力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是内部审计创新发展的基础。

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认证,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二、拓宽审计范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不断拓宽审计范围,既要关注企业财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审计,也要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合规性等方面的审计。

通过拓宽审计范围,加强对企业各个方面的审计监督,提高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审计方法在内部审计中,创新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国有企业应该注重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如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流程重构等,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要注重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强化审计管理健全完善的审计管理体系是内部审计创新发展的保障。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监督机制,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协调,构建起内部审计、内控审计与外部审计的互补互助的关系,提高审计的管理水平和效果。

总之,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既需要探索符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审计模式和方法,也需要加强审计人员能力培养和管理制度建设。

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审计工作要求,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企业的发展。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摘要】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是当前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

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效率低下、难以全面覆盖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开始引入智能技术,采用数据驱动的审计模式、跨部门协作的协同审计模式以及强化风险管理的审计模式创新。

这些新模式的推出不仅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企业的风险管控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本文通过对新模式的效果评估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将在未来取得更广泛的应用,为企业管理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内部审计模式、企业集团、创新、智能技术、数据驱动、协同审计、风险管理、效果评估、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集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审计模式的有效运作对企业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着审计效率低、审计结果不及时、审计成本高等问题,无法满足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为了解决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企业集团开始探索创新的审计模式。

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引入智能技术成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一大创新举措。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审计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收集、分析和处理海量数据,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数据驱动的审计模式也成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创新方向,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跨部门协作的协同审计模式则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审计中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和合作不足的问题,形成全面、协同的审计体系。

强化风险管理的审计模式创新,则使得内部审计更加聚焦风险防范,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提高企业治理和控制水平。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提升审计效能,更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并解决内部控制问题,还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风险并改善决策质量。

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创新之探讨

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创新之探讨

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创新之探讨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制度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国有企业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境和短板,其中包括内部审计的创新方面。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创新的问题进行探讨。

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着相对滞后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的限制,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理念和方法相对滞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外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需要在内部审计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其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制度。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其内部审计往往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控制,导致其审计过程不够独立和公正。

在内部审计方面,国有企业也存在着内控不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和制度,提高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建设。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国有企业需要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还需要引进一些外部专业人才,通过与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其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方法,促进内部审计的创新。

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有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精确度。

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发现和预防内部欺诈行为,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

国有企业还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智能化的内部审计系统,提高审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创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国有企业需要在内部审计理念、机制和制度、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能和水平,进而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提升。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摘要】本文探讨了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

加强内部审计团队建设是提升审计效果的关键,需要注重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借鉴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建立内部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成果评价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并指导未来工作。

未来内部审计工作应注重整合资源,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以及加强对数据安全的保护。

这些创新管理措施的实施将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团队建设、数据分析、风险预警、信息化建设、成果评价、发展趋势、质量提升.1. 引言1.1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和高效。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已显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管理需求,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措施,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包括加强内部审计团队建设、借鉴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内部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以及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成果评价。

这些措施在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和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帮助企业更好地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经营风险,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探讨这些创新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以及其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不断积累和分享内部审计工作的最佳实践,可以不断优化审计工作的方法和流程,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价值。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其实施方式和影响,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2. 正文2.1 加强内部审计团队建设加强内部审计团队建设是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创新发展的思考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创新发展的思考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创新发展的思考摘要:当前,在经济形势持续变化的背景下,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因此,企业集团管控效能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为内审组织的存在,将对企业集团控制的有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应该忽略这一内部联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内部审计对推进企业集团管控效能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作用企业内部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审计的一种行为。

其主要目的是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从而达到企业规范管理、提高整体效益的根本目标。

相对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的员工对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可以通过内部的合作和沟通来实现最好的结果。

但是,其缺陷具体表现为:内部审计环境不佳、内部审计信息传递和沟通不畅、财务监控力度不够等。

这些都不能对我国各大企业的集团管控效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目前我国有关领域的工作者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1.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1内部控制条件差企业集团的“内部环境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治理、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态度。

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与此同时,内部审计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时效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内部职工的工作态度。

不过,从目前我国各大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现状来看,仍需要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还存在着一系列有待整改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目前的一些企业集团中,“子-母”两级企业的产权并不清晰,而且在企业中的责任和权利也不清晰,这极大地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

其次,由于一些企业高管没有提高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导致企业经常出现“财务造假”,这也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中最大的问题;最后,国内一些企业集团缺乏健全的人力资源政策,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所招募到的人员不能与新时代下本地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匹配。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摘要: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是通过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经济有效地使用了资源,来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促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文就这一目标的实现,对合理地设定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展开论述。

关键词:内部审计;模式;模式的创新内部审计模式按企业内部结构可分为单一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经济有效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

不论内部审计以何种形式表现,其基本目标都是通过提供分析、建议和对企业集团活动的恰当评价,来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设定一种合理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一方面保证内部审计职责的履行和权限的实施;另一方面保证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师的工作结论充分重视,接纳他们所提供的审计建议,并愿意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纠正现状。

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因素分析企业集团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组织机构,这就决定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要对企业集团本身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又要对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关联企业进行审计,审计范围空前扩大。

另外,现代企业集团往往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经营范围横跨多个行业,又使审计的难度加大了。

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集团设立一个与其内部组织机构相适应的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

也就是说,要根据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紧密程度的不同,而加以选择,既要满足企业集团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需要,又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节约审计资源。

因此,成功的内部审计模式的建立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综合性因素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评价,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现代内部审计是管理的延伸,不仅充当管理部门的耳目,而且还要提供他们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不仅要检查和发现舞弊,还要评价企业业务过程和内部控制是否合理;不仅评价是否遵循规章制度和确认记录是否正确,还要查明制度是否有效、记录是否必要。

创新企业内部审计模式

创新企业内部审计模式

创新企业内部审计模式重组改制几年来,伴随着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未上市企业在市场开发、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产权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以及管理流程再造、新技术应用等,对内部审计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

面对这些挑战与机遇,如何在审计实践中创新和改革内部审计模式,调整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努力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使内部审计始终融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经营与管理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是我们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模式的理解和认识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内部审计模式有着不同的理解。

我们认为,内部审计模式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思维与基本构想,是组织和部署审计工作的整体框架,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方向和基本方式的根本因素,对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

内部审计模式一般由审计定位与指导思想、审计基本方式、审计保证措施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内部审计定位决定了内部审计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又决定着审计工作的基本方式,审计保证措施促进审计指导思想、审计基本方式的贯彻执行,从而进一步体现内部审计的定位和作用。

二、明确内审定位,创新工作思路审计定位决定着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经过内审工作实践,我们对内部审计的定位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认识:内部审计是企业综合经济监督部门,是企业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围绕企业的内在需要,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服务。

实践中,应当通过审计这一特殊的工作方式,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实现“审计—控制—管理”的协调统一。

为了体现内审定位,必须在审计工作指导思想和观念上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审计定位实现从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审计目标实现以查错防弊为主向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评估的转变,为企业提供保证与咨询服务;三是审计方式实现以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转变,进行全过程审计监控;四是审计职能实现从就事论事的单纯性审计向综合分析评价、提供咨询服务的转变,逐步扩大审计内涵,丰富审计信息;五是审计成果实现以追求单纯数字成果向追求审计综合效果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升内审工作的综合价值。

探索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新模式

探索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新模式

探索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新模式摘要: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对旗下子公司的财务状况、投资管理以及经营活动等方面进行审查核算,是监督评价成员企业和下属子公司的一种惯用手段。

本文从内部审计模式的演变历史入手,展示了不同时期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新模式,希望能够促进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运营管理。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新模式;内部审计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许多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不断进行企业重组合并、强强联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集团化企业。

由于集团化企业规模十分庞大,下属子公司种类繁多且财务资金管理相对独立,为了监督和评价成员企业的财务状况、投资管理以及经营活动,集团化企业会定期对下属子公司开展内部审计,从而掌握旗下公司的运营状态,因此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对推动整个集团的运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演变历程随着企业视野的逐渐开阔,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也开始发生了一些转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重要时期。

(1)财务导向模式财务导向模式是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初级形态和阶段。

其目标对象是公司资金流通、会计报表以及盈利亏损等财务事项,工作重点以“查错防弊”为主,功能是检查财务账面资料是否齐整、财务资金调度使用是否合理,审计人员在整个活动中中充当着“裁判”的角色。

以财务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只是将审计活动作为集团财务管理的一种附属手段,并没有意识到审计活动对子公司运营状态的评价作用。

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总部虽然能够了解各个子公司的财务动态,查处财务账面中存在的瑕疵及漏洞,然而对于每个子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生产经营不能够提出丝毫建设性的意见。

(2)业务导向模式许多集团化企业逐渐认识到以“查错防漏”为主的内部审计模式只能够找出财务问题,无法对子公司的业务发展以及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管理。

鉴于此,195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重新划分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将企业经营业务也纳入到内部审计范畴之中,并将放在与会计财务审核同等的位置。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摘要】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措施。

本文首先分析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阐述了创新管理措施的必要性,包括提升审计质量、降低风险和成本等方面。

接着详细介绍了创新管理措施的内容,包括引入新技术和工具、优化审计流程和提升审计团队素质等方面。

文章还探讨了创新管理措施的优势,如增强审计能力、提升管理效率和推动企业发展。

总结了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强调了持续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实施创新管理措施,内部审计工作将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支持。

【关键词】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现状分析、必要性、内容、优势、实施方式、总结、展望、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监督和管理的重要工具,旨在帮助管理层评估风险、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并改进业务运营。

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复杂化,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

如何通过创新管理措施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和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复杂。

传统的审计模式以及审计工具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企业管理环境,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的必要性,并对其内容、优势以及实施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负责检查、评估和改善组织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商业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作者: 暴水平
作者机构: 晋东南会计学校
出版物刊名: 会计之友
页码: 48-49页
主题词: 企业集团管理 内部审计模式 创新 集团规模 我国企业 决策服务 监管机制 控制职能 内在需要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集团规模的壮大,建立一个通过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职能的监管机制来为企业的决策服务,已经成为企业集团管理的内在需要本文主要从如何设定一种合理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目前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创新设置模式展开论述。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最新)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最新)

关键词:信息化条件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1企业审计的主要风险点1.1惩处流于形式,专门核算科目及标准不明确近两年审计报告结果表明,流于形式是企业审计在整改方面出现最严重和最主要的问题。

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审计标准,在其他的条例中也没有将审计标准详细化和明确统一。

如果企业的审计标准没有统一,就会大大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1.2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水平体现如下:第一,大量的数据审计业务需要高水平的审计信息化系统,目前企业的审计信息化系统还不能够与其匹配,应用软件在设计和更新方面的速度也较为落后。

第二,企业内部有些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大多数的审计人员对财务管理知识比较了解,但是当涉及到审计系统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知识的时候,工作人员往往一无所知。

第三,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信息化进行了优化,对企业信息的应用软件也足够了解,但是并没有将其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而还是按照之前的手工审计方法,设备使用率的降低大大增加了企业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1.3企业内部审计管理风险信息化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企业在了解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和国家政策时都是通过信息技术。

企业信息共享不仅在信息时代是必然的趋势,也提高了企业内部审计了风险。

在信息化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对公众来说是一个极为开放的平台,企业的大多数信息都是以云盘和硬盘的形式保存,当黑客组织修改或者盗取企业的资料时便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是信息管理模式下最需要警惕的事情之一。

信息管理模式出现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被取代,这也使企业的审计系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考验。

除此之外,软件平台的支持是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市场上的审计软件更新速度极为缓慢,大多数软件的功能也并不完善,甚至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如果仅仅凭借软件系统来管理企业信息并不能保障信息的安全,这也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风险。

2企业审计风险的信息化防控思路2.1有机融合信息化审计及模式创新要求在查找审计线索时,先要清楚审计的要点在哪里,然后才能适当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数据分析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已成为其加强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

本文探讨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试图通过重新构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合理确定其组织机构和职能,达到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的目的,以期能更好的为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服务。

企业集团是在现代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为纽带,由众多的企业组织共同组成的利益联合体。

企业集团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组织机构,这就决定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要对集团本身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又要对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关联企业进行审计,审计范围空前扩大。

而且现代企业集团往往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经营范围横跨多个行业,这也增加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难度。

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集团设立一个与其内部组织机构相适应的有效的
内部审计管理体系,既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节约审计资源,又能满足企业集团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需要。

一、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集团建立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与其组织机构和经营特点不相适应,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表现在:
(一)审计机构组织设置单一
我国企业集团一般只在集团本部设立单一的内部审计机构——集
团审计部,与集团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由集团领导人分管,没有派出机构。

这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简单,但在实际开展审计业务时会增加工作难度。

如集团审计部在对其成员企业进行审计时,子公司没有设置相应的审计部门,则会导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无法及时获得审计所需资料。

集团审计部对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在对其进行评价时,由于缺乏应有的依据,很难做出正确判断,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集团审计部与成员企业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也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难以发挥内部审计对成员企业的服务咨询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

(二)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限制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组织地位较低,权威性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集团的地位,隶属关系也极不统一。

在企业实践中,内部审计部门可对财务总监负责,也可对总经理负责,还有的是受监事会或董事会领导。

而且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仅与被审计的其他职能部门和单位相对独立,因此,其独立性同双向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健全,表现为董事会与经理层人员高度重合,董事会决策职能与经理层经营职能混淆不清。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如果由董事会领导,会形成决策、
执行、监督职能集于一身的不合理现象;如果由经理层领导,同样会形成执行、监督职能一体的情况。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提升内部审计组织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要求企业集团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设置和制度设计来明确和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以保证其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企业集团应成立独立于各管理层级的集团审计部,在董事长的直接领导下,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

审计委员会由非执行董事和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组成,代表董事会对企业集团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是处于决策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监督系统。

同时应赋予集团审计部对所有职能部门和个人进行审计的权限,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结论和建议能够得以有效执行。

企业集团在选配内部审计人员时,不能仅仅从财务人员中挑选,还应根据集团自身的业务特点配备计算机、法律、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且要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比例,以增强其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从而使其能为管理当局进行重大问题决策提供依据,为成员企业日常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重塑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在进行内部审计管理模式选择时,应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择运用。

在企业集团总部层面,内部审计机构宜采取“董事会负责制”的组织模式,即:在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审
计委员会下设立集团审计部。

另外,按照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分(子)公司的地域和业务分布情况,在集团审计部设立多个下派审计中心,在一定期间内,下派审计中心分片负责对所辖区域内的集团分(子)公司开展审计监督业务,并定期轮换辖区。

在企业集团的分(子)公司层面,不具法人资格但属于集团核心分公司的,应派专职审计人员或设立审计派出机构,对分公司进行日常审计监督;否则接受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直接监督。

对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因其具有法人资格,所以有义务视自己的经营规模考虑是否单独设立审计机构。

若设立审计机构,子公司审计机构应向集团审计委员会负责;若子公司不单独设立审计机构,则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将在子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派出机构,但需经子公司董事会同意。

(三)确定企业集团审计部及其派出机构的管理职责及业务衔接集团审计部的职责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宏观管理,具体包括:制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流程,编制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委派审计中心对企业集团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等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对企业集团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所属单位负责人进行任期或定
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承办企业集团董事会财务审查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及监事会的有关业务,协调外部审计工作;指导所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下派审计中心是企业集团审计部的直属审计机构,主要职责是按照企业集团下达的年度内部审计工作任务,组织实施具体审计项目。

具体包括:参与企业集团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的审议;根据下达的企业集团年度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审计项目,并向集团审计部报告工作;根据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负责本中心开展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的拟定、过程控制和质量把关;向集团审计部报告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异常情况;协助集团审计部对辖区内集团分(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

负责本中心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负责本中心的经费预算编报、控制和考核工作,定期向集团财务部、审计部报告费用支出情况。

下派审计中心业务上由集团审计部归口管理,向集团审计部负责人汇报工作,集团审计部负责对下派审计中心进行绩效考评,其负责人应定期在各个下派审计中心轮换任职,薪酬等级和职权应与集团审计部副职相同。

下派审计中心有关人事薪酬、财务及固定资产的管理遵照企业集团总部的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下派审计中心应与集团分(子)公司保持相对独立性,不得与集团分(子)公司发生任何经济利益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设置对于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及职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集团可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
集团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第二层次是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置集团审计部,与集团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另外在集团审计部下设多个派出审计中心,这一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发挥其监督评价和服务咨询职能,并使内部审计的管理决策和业务开展相分离,即实现管办分离,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第三层次是依据实际情况在各成员企业设置审计派出机构。

三个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分别发挥其各自的职能,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运行体,共同服务于企业集团的战略协作,以提高集团整体经济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