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察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
反射波时距曲线
t OR RS O*S
V1
V1
4h2 X 2 V1
当炮检距X=0时, t0=2h/V1,是炮点 之下垂直反射波旳 走时。
连续介质情况下 反射波时距曲线
连续介质中波旳射线和等时线方程
p sin (z)
v(z)
定义视速度旳倒数为视慢度,它就是射线参数p.
连续介质情况下 反射波时距曲线
室内数据处理;
地震地质解释;
‥ ‥等。
地震反射波勘探旳基本原理
在地表附近激发旳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不同介 质(地层)分界面产生向上旳反射波,检测、统 计地下地层界面反射波引起旳地面振动,能够解 释推断地下界面旳埋藏深度,地层介质旳地震波 传播速度、地层岩性、孔隙度、含油气性等。
最简朴旳是根据反射波到达地面旳时间计算地下
如右图 所示,从激发点O 发出旳入射波 到达绕射点A,然后以绕射波形式到达地 面旳任意观察点D,显然,波旳旅行时是 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入射波旅行OA
所需旳时间,另一部分是绕射波经过AD 旳 传播时间。
OA AD l2 h2 (x d )2 h2
t
v
v
屡次反射波时距曲线
本地下存在强波阻抗界面时(如在水域开展调查时旳水底 界面、浅层基岩面等),往往能够产生屡次反射波。屡次 反射波可分为全程屡次波和层间屡次波等,在地震统计上 出现得最多、也比较轻易辨认旳是全程屡次反射波。
动校正速度选用旳影响
有速度误差,则经过动校正后,还有剩余时差
对速度精度旳要求:
1、叠加次数越高,接受间隔越大,通放带越 窄,对动校正速度要求越高;
2、界面越深旳反射波,速度误差旳影响越小; 3、伴随道间距旳增长,由速度误差引起旳叠
地震资料的处理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地球物理勘探课程设计报告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资源勘查工程08级2班2011年6 月28 日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天然气资源、固体资源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在煤田和工程地质勘查、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地震勘探包括:野外采集、(室内)资料处理、资料解释三项。
一、野外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就是采集供自动绘图用的绘图信息,是数字测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同的数据源、不同的作业模式有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内业数据采集与外业数据采集之分,有手工输入、半自动输入、自动输入之分。
一个优秀的数字测图系统通常支持多种数据采集方式。
〈一〉、测图前的准备工作1、控制测量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即控制测量和地形特征点(碎部点)采集。
实施数字测图之前必须先进行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方法与白纸测图法中的控制测量基本相同。
由于利用光电测距,测站点到地物、地形点的距离即使在500m,也能保证测量精度,故对图根点的密度要求已不很严格,一般以在500m以内能测到碎部点为原则。
通视条件好的地方,图根点可稀疏些;地物密集、通视困难的地方,图根点可密些(相当白纸测图时图根点的密度)。
等级控制点尽量选在制高点。
控制测量主要使用导线测量,观测结果(方向值、竖角、距离、仪器高、目标高、点号等)自动或手工输入电子手簿,一般直接由电子手簿解算出控制点坐标与高程。
对于图根控制点,还可采用“辐射法”和“一步测量法”。
辐射法就是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控制上,用极坐标测量方法,按全圆方向观测方式一次测定周围几个图根点。
这种方法无需平差计算,直接测出坐标。
为了保证图根点的可靠性,一般要进行两次观测(另选定向点)。
所谓一步测量法就是将图根导线与碎部测量同时作业。
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解释一、引言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探测地下构造、岩性、矿床和地下水等物质的一种探测技术。
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和地震预测等领域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与解释是地震勘探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处理流程、数据处理方法及解释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包括数据备份、数据预处理、数据校正、数据解释三个过程。
1.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信号数据进行复制备份存档,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和解释使用。
2.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数据导入、数据剪辑、数据切割、数据去反演等步骤。
其中:数据导入是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信号数据导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
数据剪辑是将不相关的数据删除,只留下与勘探目的有关的数据,以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和效率。
数据切割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将采集的地震信号数据分为多个时间窗口,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
数据去反演是去除地面反射波和地下因受到地面影响而引起的表面波、散射波等干扰信号,强调地下直达波的信号,提高勘探的分辨率。
3.数据校正数据校正是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校正处理,以便对数据进行精细的解释。
其中:时差校正是将不同检波点接收到的地震信号数据进行时差校正,以将所有检波点接收到的地震信号数据时限一致。
幅值校正是将地震信号数据进行幅值校正,以消除由于不同检波器灵敏度的差异引起的幅度变化,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
补偿校正是针对地下介质的补偿,以消除由于介质特性所引起的干扰信号,提高数据解释的精度。
四、数据处理方法1.频率域反演法频率域反演法是一种频率域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显示地下介质的频率特征。
通过对勘探目标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地下介质的速度、厚度、密度,以及存在于介质中的岩性、构造等信息。
2.三维成像法三维成像法是一种立体成像技术。
它通过对不同方向、不同深度的地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三维勘探图像,以方便勘探人员对地下构造、岩性和矿藏等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和解释。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简介
简介三维地震数据解释1.发展史和基本概念不管是地球表层还是我们所寻找和评估的油气储层都是三维的,但是我们所用的地震方法却通常都是二维。
直到1972年Walton提出三维地震勘测的概念,三维地震勘测首先被用于一些模型上,几年以后,到1976年的时候,被Bone,Giles和Tegland才把这一新技术推向世界。
维地震方法的本质是随着点线面的数据采集进一步获得封闭空间数据体解释。
随着表面露头的更多细节的了解,三维地震勘测已经能够对区域研究发展、生产以及探索做出显著的贡献。
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三维地震勘测获得成功,1977年Tegland首次报道了油气田开发中三维地震的研究范围。
在接下来的19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三维地震勘测在探索方面的应用明显增多。
随着宽领域三维地震勘测命名这些就开始了,比如三维地震探测。
现在,专项的三维地震勘测采样比较精确而且覆盖的领域也比较宽,应用获得能获得成熟结果的碎片信息,比如墨西哥湾。
但,这并非探测的唯一用途。
很多公司通过展望常规的方法来获得三维地震勘测,以至于他们大多数预算用来做三维地震处理。
三维地震方法的演变以及现存的最新方法2001年被Graebner,Hardage和Schneider整理编册。
在最初的这20年间,三维地震勘测经历了很多的成功并且从中获得很多利益。
这里转载了5个特别的奖项。
第九章也转载了一些,而且整本书里也都穿插暗含了很多。
这里是一个三维地震数据和交互工作站的主要共生。
2.分辨率三维地震方法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分辨率,分辨率既包括垂直分辨率也包括分辨率Sheriff(1985)讨论了主题性质。
地震数据分辨率大小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波长值来计算,这些波长值由波速和频率的商来给出(图1-3)。
由于岩石更加古老和紧凑,地震波速随着深度增加。
由于高频地震信号随着深度增加迅速较弱因此主频随深度而减小。
结果就使得波长随深度显著增加,使得分辨率减小。
Martins等人(1995),在海上巴西坎波盆地工作,跟踪了大量的三维地震勘测范围和这个井眼和油气储藏之间的相关性(图1-1).这些工作很好的向我们证明了三维地震勘测确实正在代替探井。
地震勘探概念和基础知识
地震勘探seismic prospecting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见地震),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
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
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地震勘探在分层的详细程度上,以及勘查的精度上,都优于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的深度一般从数十米到数十公里。
爆炸震源是地震勘探中广泛采用的非人工震源。
目前已发展了一系列地面震源,如重锤、连续震动源、气动震源等,但陆地地震勘探经常采用的重要震源仍为炸药。
海上地震勘探除采用炸药震源之外,还广泛采用空气枪、蒸汽枪及电火花引爆气体等方法。
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
在煤田和工程地质勘察、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方面,地震勘探也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某些类型的金属矿的勘查也有选择地采用了地震勘探方法。
发展简史地震勘探始于19世纪中叶1845年,R.马利特曾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测量弹性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这可以说是地震勘探方法的萌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都曾利用重炮后坐力产生的地震波来确定对方的炮位。
反射法地震勘探最早起源于1913年前后R.费森登的工作,但当时的技术尚未达到能够实际应用的水平1921年,J.C.卡彻将反射法地震勘探投入实际应用,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首次记录到人工地震产生的清晰的反射波。
1930年,通过反射法地震勘探工作,在该地区发现了3个油田。
从此,反射法进入了工业应用的阶段。
折射法地震勘探始于20世纪早期德国L.明特罗普的工作。
20年代,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利用折射法地震勘探发现很多盐丘(见底辟构造)。
地质勘察工作中的规范地质勘探技术要求
地质勘察工作中的规范地质勘探技术要求地质勘察是确定地下地质情况和资源分布的重要手段,它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地质勘察工作中,采用规范的地质勘探技术是确保勘察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中的一些规范地质勘探技术要求。
一、现场勘探技术要求1. 勘探设备准备在进行地质勘察的现场工作前,必须确保所有勘探设备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这包括测量仪器、钻机、地质勘探工具以及其他必要的设备。
勘探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必要时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安全操作地质勘探工作通常需要进行钻探或挖掘等操作,因此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所有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规范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关安全培训。
在勘探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3. 现场勘探数据记录现场勘探数据的记录是地质勘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工作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使用统一的数据记录表格,准确记录勘探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对于需要取样分析的地质层或岩石,必须按照要求正确采集样品,并标明采样点的坐标、深度等信息。
二、地质勘察测量技术要求1.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地质勘察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进行地形测量时,应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如全站仪、GNSS等,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测量。
勘测人员应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钻孔测量钻孔是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勘探方法之一。
在进行钻孔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钻探工具和技术,并确保钻孔的垂直度和准确深度。
测量人员应根据规范要求,在每个钻孔位置处进行钻孔测量,记录钻孔的直径、深度和岩石结构等信息。
三、地质勘察分析技术要求1. 岩石和土壤样品分析对于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样品,必须进行相应的分析试验以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特征。
分析应按照规范要求,使用标准化的试验方法进行,并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地震勘探技术要求地震勘探是勘察地下地质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勘察报告中的地质数据处理技术
勘察报告中的地质数据处理技术地质勘察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它为项目的规划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地质数据是勘察的核心内容,如何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对于准确评估工程地质条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勘察报告中常用的地质数据处理技术,以期提高勘察工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一、野外地质数据采集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是地质勘察工作的第一步,它通过实地考察和勘测获得各种地质信息,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基础。
野外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地质剖面观测、地质样品采集以及地质测量等。
1. 地质剖面观测地质剖面观测是指通过在地表上描绘和记录不同地层的分布、形态和关系,以及地层中的构造和岩石类型等信息。
观测时应选择代表性的地点,在地层剖面上按比例绘制出地层序列,并标注各种地质现象的位置和性质。
这些观测数据对于地质模型的构建和岩土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 地质样品采集地质样品采集是通过采集地表或钻孔中的岩石和土壤样品,以获得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成分等信息。
采集时应遵循标准的采样方法和流程,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同时,要记录好采样点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便于后续分析和处理。
3. 地质测量地质测量是通过测量地表上的地貌特征、地层倾角和地层节理等参数,以确定地下地质体的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测量设备包括测距仪、测角仪、测斜仪等。
测量数据应准确记录,并与地质剖面观测数据相结合,共同构建整体的地质模型。
二、地质数据处理和分析野外数据采集是获取地质信息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 数据整理与校核地质勘察中涉及的数据繁多,包括地质剖面图、采样数据、测量数据等。
在进行数据处理前,应先进行数据整理,清理掉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同时进行校核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地质模型构建地质模型是根据野外观测数据和采样数据构建的地质构造和岩层分布模型。
常见的地质模型有剖面模型、平面模型和三维模型等。
通过地质模型的构建,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
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应用
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应用1. 地震勘探的原理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方法。
地震勘探的原理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1.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遇到不同密度、不同速度的介质。
根据介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有相应的速度变化。
这种速度变化导致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路径发生偏折、折射和反射,从而提供了地下结构的信息。
2. 地震波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波的衰减和改变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会与地下结构发生相互作用。
地震波的能量在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时会发生衰减,即地震波的振幅逐渐减小。
同时,地震波也会因为地下结构的反射、折射等作用而发生衰减,波形也会发生改变。
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衰减和改变,可以推断地下结构的性质和分布。
2. 地震勘探的应用地震勘探在地质科学研究、地下工程勘察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1 地质科学研究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研究地下岩石、沉积物的分布和结构。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变化和波形改变,可以推断出地下的岩石类型、厚度、形态等信息。
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和地下断裂带等地质现象,进而预测地震风险和地质灾害。
2.2 地下工程勘察地震勘探在地下工程勘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建设大型工程项目(如大坝、地铁、隧道等)前,需要了解地下的地质条件和结构,以便选择合适的工程设计方案。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地下土层、岩石、裂隙等的信息,帮助工程师在进行工程勘察和设计时避免地质灾害风险,减少工程风险并提高工程质量。
2.3 矿产资源开发地震勘探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波形改变,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矿产资源。
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勘探人员找到矿脉、矿体等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并预测矿体的形态、规模和品位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介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介地球物理勘探作为地球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通过测量地球的物理特征,以及地下介质的物理属性,来获取地下资源的信息。
本文将对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重力勘探法重力勘探法是利用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推测地下物质的分布情况。
勘探人员通过测量不同地点的重力值,分析地球物质的密度分布。
这种方法在石油、地质灾害等领域有较广泛应用。
二、磁法勘探法磁法勘探法是测量地球表面垂直指向的磁场强度和方向,推测地下物质的磁性变化。
勘探人员通过磁力仪器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进而得出地下磁性物质的大致分布情况。
磁法勘探法在寻找矿藏、勘探地下管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法勘探法电法勘探法是利用电磁场的特性来推断地下物质的电性变化。
勘探人员通过在地下埋设电极,在地表上施加电流,测量地下电势分布和电阻率变化,从而推测地下物质的导电性差异。
电法勘探法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地下水资源调查中具有广泛应用。
四、地震勘探法地震勘探法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速度和幅度变化,来推断地下介质的结构和组成。
勘探人员通过放置震源和接收器,记录地震波传播的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地震勘探法在石油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五、测井技术测井技术是通过在钻井过程中使用各种物理测量手段,获取地下岩石的物理特性和储量分布信息。
测井仪器可以测量地层电阻率、自然伽马辐射、声波速度等参数,帮助勘探人员判断地层岩性、含油气性质等重要信息。
六、地电磁勘探法地电磁勘探法是通过测量地下介质中电磁场的变化,推测地下物质的分布情况。
勘探人员通过放置电磁发射器和接收器,记录电磁场的变化情况。
地电磁勘探法在矿产资源调查、地质工程勘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地热勘探法地热勘探法是通过测量地壳中的温度分布,推测地下热流和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
测温井、测温孔等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勘探人员获取地温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与解释。
地热勘探法在地热能利用和环境地质研究中有着重要应用。
02-1-地震勘探-地震波基本概念1弹性波
杨氏模量( E )
E
应力 应变
F/S L / L
(2) 泊松比(σ) 在拉伸形变中,直杆的横切面会减小。反之,在轴向挤压时,横截面将增大。
也就是说,在拉伸或压缩形变中,纵向增量 L和横向增量 d的符号总是相
反的。
泊松比: 介质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 σ =- d / d
L / L
(3) 体变模量 一个体积为V的立方体,在流体静压力P的挤压下所发生体积形变。即每个正 截面的压体变模量(压缩模量): 压力P与体积相对变化之比 K= - P
参考书《弹性波动力学 》
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既可显弹,也可显塑
地震勘探,震源是脉冲式的,作用时间很短(持续十几~几十毫秒),岩土受 到的作用力很小,可把岩、土介质看作弹性介质,用弹性波理论来研究地震波。
各向同性介质:凡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无关的介质 各向异性介质: 凡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有关的介质
36个cij变为21个cij
各向同性
21个cij变为2个弹性参数
三、弹性模量
1.弹性模量的定义
弹性模量也叫弹性参数或弹性系数,它表示了弹性体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反映了弹性体的弹性性质。
(1) 杨氏模量
当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单向拉伸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杨氏模量(拉伸模量)。
E = F/S T
L / L e
地震波是机械波的一种
机械波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形成机械波的两个必要条件:波源和介质。
•1)什么是波?
声波
绳子传播的波
水波
什么是地震波?
•弹性波: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波
•地震波是地下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
• 弹性波的产生
2、弹性介质与粘弹性介质
浅层地震勘探原理
浅层地震勘探原理
浅层地震勘探是一种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岩、土中传播的特征来探测浅部地质构造和测定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其原理是人为激发地震波,沿测线不同位置布置地震勘探仪器来检测和记录地震波,然后分析这些记录,从而获得勘探地区地下地质信息。
常用的激发方式包括炸药震源和非炸药震源,如落重震源、气动震源等。
在记录地震波时,需要利用地震勘探仪器,如地震检波器,来接收地震波信号。
分析地震波信号需要借助专门的软件,如地震处理软件,进行滤波、叠加、偏移等处理,以获得地下地质结构的图像。
浅层地震勘探具有精确度高、勘探对象广、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的地基勘察、地下洞穴探测、地裂缝和滑坡体等地质灾害调查等领域。
同时,浅层地震勘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地下水体和气体等非均匀介质的干扰、对浅层非地震因素的干扰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以提高勘探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勘察难点及其处理措施
勘察难点及其处理措施引言勘察是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它对后续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地质地貌和勘察技术的限制等原因,勘察中常会遇到各种难点。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勘察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地质条件复杂在实际勘察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经常会成为勘察的一个重要难点。
例如,在地质构造活跃地区,地质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形和破碎,这给勘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此外,岩性、土层分布不均匀等地质条件也常常会使勘察变得复杂。
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组织专业地质人员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获取更准确的地质信息。
2.利用现代地质勘察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等,深入了解地下地质情况。
3.根据勘察结果,合理划分地质单元,进行分类处理,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评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土壤湿度测量困难土壤湿度是勘察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尤其对于基础工程而言,土壤湿度的测量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土壤湿度的测量常常面临一定的困难。
例如,在高含水量地区,土壤中水分较多,常规的水分测量方法无法精确测量。
为了解决土壤湿度测量的困难,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处理措施:1.利用先进的土壤湿度测量设备,如TDR(时域反射)仪器、频域反射仪器等,对土壤湿度进行非侵入式测量。
2.结合现场观测和实验室分析,进行多次测量,获取更可靠的土壤湿度数据。
3.在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结合土壤湿度数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勘察桩位选择困难在某些情况下,勘察桩位选择的困难也是一个常见的勘察难点。
合理的桩位选择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效果。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勘察要求等因素的限制,桩位选择常常面临诸多困难。
针对勘察桩位选择的困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对勘察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充分了解地下地质条件。
2.根据勘察要求和设计标准,制定合理的桩位布点方案,并参考相关规范和技术指南进行选择。
地震勘探
11/28/2017 11:44 AM
5
GeoPen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为了描述地震波还常用以下术语: 周期T和频率f:在振动图形上相邻极大值间的间隔称 为周期T。周期的倒数叫做频率f。 波长λ和波数K:在波剖面上相邻极值间的距离称为波 长λ。波长的倒数为波数K。频率、周期、波长及波的传播 速度V之间的关系为: T =1 / f V=λ / T 振幅A:在振动图形上极值的大小称为振幅,它表示质 点离开它的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振动的能量与振幅的平 方成正比,振幅越大,表示波的能量越强。 初至时间:在振动图形上质点刚开始振动的时间。 等时面: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将地震波到达时间相 等的各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面,称之为等时面。
11/28/2017 11:44 AM 19
GeoPen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波前面---等时面 波射线
波射线
11/28/2017 11:44 AM
20
GeoPen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二、介质吸收 前面的讨论是假定波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不转变为其 他形式,实际地层并不是完全弹性和均匀的,因此振动质 点间会产生摩擦而使波的能量转变为热能,这一过程称为 介质吸收。介质的弹性性质愈明显则能量损失就愈小.胶 结好的颗粒致密的地层比质地疏松未固结的地层吸收要弱、 因而地表低速带对能量吸收较大。 地震勘探中,用品质因子和吸收系统来表示地层对地 震波的吸收。其中吸收因子是描述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能工程地震勘探中,除震源四周附近的岩性由于受到 震源作用(如爆炸、锤击等)而遭到破坏,远离震源的介 质,由于所受的作用力都非常小,且作用时间短,因此地 震勘探中,绝大多数岩土体都可以视为理想的弹性体来研 究,既然岩土体可作为弹性体来讨论,那么弹性力学中的 许多基本理论可以顺利地引用到工程物探中来。
地震现场处置方案
地震现场处置方案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破坏,还给现场处置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地震现场处置方案非常必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以下是一套常见的地震现场处置方案。
一、及时报警与组织当地震发生时,首先应触发地震报警系统,迅速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报告灾情。
同时,应当及时组织相关救援力量,包括地震专业救援队、医疗救援队、消防救援队等,以及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力量参与救援。
二、灾后与救援地震造成的建筑物倒塌、土石流和余震等灾害都可能造成被困人员。
因此,应当迅速启动与救援工作。
首先,进行地震灾害现场搜救,寻找被困人员。
其次,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适当的救援方法,如重型机械救援、手动救援、搜救犬救援等。
同时要尽可能保护好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三、医疗救治与伤员转移地震造成的伤病人员数量庞大,应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移工作。
首先,设置紧急救治点,集中伤病人员进行初步救治。
其次,根据伤势严重程度,优先转移重伤员到安全地点,保证他们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
同时,对于轻伤员和病人,可进行分类安置和转运,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救助。
四、供给与保障地震发生后,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往往受到破坏,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
因此,应当及时调配物资和设备,确保救援队伍能够正常工作。
另外,要做好食品、水源和住房等保障工作,确保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心理疏导与支持六、灾后防疫与复建地震灾害发生后,病灶、灾区环境脏乱等情况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因此,要迅速开展防疫工作,消除灾后威胁。
另外,应当及时进行灾后复建工作,修复受损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帮助灾区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总之,地震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涉及多个部门的协作与配合。
同时,方案的执行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进行实战演练和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地震应对能力。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勘探方法简介
50年代末试用,测定岩土波速。60年代末我国生产多道光点式轻便地震仪, 光点示波、打纸记录,手工作图进行资料解释 80年代使用信号增强型浅震仪,磁带,计算机,自动成图。 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测定覆盖层厚度、基岩起伏情况,测定隐伏断层、破碎 带的位置,评价岩体质量和工程地质围岩分类等。 2.浅层反射法 折射法不足,发展浅反技术。 50~70年代,试验阶段,没有多少进展。 80年代发展迅速,地矿、铁道、水电、核工业各部门相继研究, 包括:震源研制、数据采集方法研究、资料处理方法研究以及处理软件的研制。 工作方法有:浅层纵波反射法,浅层横波反射法,反射—折射法联合应用 观测系统:共深度点水平叠加、共炮点接收、最佳窗口技术及最佳偏移距技术 3.透射波法 钻孔或坑道中进行,测定能量衰减规律 原位测定地层速度(纵波和横波速度) 圈定地层介质速度或能量异常带
浅 层
地
震
勘 探
研究地质构造体状态及特性
测定纵、横波传播速度
地层划分和风化层分带 测定弹性模量及应变指标 探测断层破碎带 测定坚硬岩石的抗压强度 探测地下洞穴(土洞、溶洞、墓穴) 估算岩石各向异性和程度 追索砂层及砂砾层中的潜水面 确定滑坡的厚度及结构 密实(辗实、夯实)度评价
研究地质构造勘探目的层面埋深及厚度地震小区划砂土液化判定调查地质资源矿产天然建材地下水源等地层划分和风化层分带探测断层破碎带探测地下洞穴土洞溶洞墓穴追索砂层及砂砾层中的潜水面确定滑坡的厚度及结构测定纵横波传播速度测定弹性模量及应变指标确定地基土动力学参数和密度测定坚硬岩石的抗压强度估算岩石各向异性和程度密实辗实夯实度评价定量算出孔隙度和裂隙度测定场地卓越周期桩基检测地基坝堤质量评价研究岩土体状态及特性浅层地震勘探应用范围三浅震的发展与展望起源于自然地震观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地震记载的国家也是第一个设计成功观测地震仪器的国家
中国地震带的地震勘探与勘察技术
中国地震带的地震勘探与勘察技术中国地震带是世界上最为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地震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地震勘探与勘察技术的发展对于预测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地震带的地震勘探与勘察技术的现状和应用,并探讨其对地震预测和减灾工作的意义。
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对地壳活动的观测和分析来获取地震相关信息的一种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地震勘探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创新的地震勘探仪器以及先进的地震监测网络使地震监测和数据分析更加精确和及时。
一种常用的地震监测技术是地震仪器的使用。
地震仪器被广泛应用来测量和记录地震波,以获取地震的震级和震源参数。
中国地震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地震台网系统,包括地震台站和快速地震报警系统,以监测地震活动。
这些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地震活动规律和预测地震风险。
二、地震勘察技术的应用地震勘察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地质勘察、地震灾情调查和工程震害评估等多个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震的性质和机制,并为减轻地震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地质勘察是地震勘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地层、地形和构造等地质特征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确定地震活动的潜在发生区域和构造规律。
地质勘察还可以揭示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地裂缝等。
其次,地震灾情调查是地震勘察技术的关键环节。
在地震发生后,科学家和救援人员会进行调查,收集有关地震灾害的详细信息,如震中破坏情况、人员伤亡和建筑震害等。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地震风险和改进抗震建筑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地震勘察技术还可用于工程震害评估。
工程震害评估是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损坏程度和抗震性能的过程,可以帮助设计师改进抗震设计,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利用地震勘察技术,工作人员可以收集和分析工程震害数据,评估历史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指导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改进。
三、地震勘探与勘查技术的意义地震勘探与勘查技术的发展对于地震预测和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勘察数据分析方法
地质勘察数据分析方法地质勘察是为了了解地下岩土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的一项工作。
数据分析是地质勘察的关键步骤之一,它涉及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以揭示地下地质构造、岩土特性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质勘察数据分析方法。
一、土壤试验分析方法1. 岩土挖掘与取样:地质勘察中,首先需要进行岩土挖掘与取样的工作。
这一步骤一般使用挖掘机械进行开挖,并采用标准土壤钻孔、取样棒等工具进行取样。
取样时需注意取样点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2. 试验室土壤试验:取得土壤样品后,需要进行室内试验。
这些试验包括颗粒分析、液性限度试验等,用于确定土壤的物理和工程性质,进而推断土壤的工程行为。
3. 土壤分类和评价:根据试验室试验结果,将土壤依据颗粒组成、压缩性、液性限度等指标进行分类和评价。
常用土壤分类体系有美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等。
二、地下水分析方法1. 地下水位的监测和测试:在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位的变动和分布对于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通过安装水位计等工具,对地下水位进行持续监测和测试,以获取准确的地下水位数据。
2. 地下水化学分析: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对工程建设有很大影响。
地下水化学分析可以帮助了解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溶解物以及各种化学物质,为水源供应、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3. 地下水流动模拟:通过地下水位和化学分析数据,可以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模拟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方向和输运特征,为环境污染评价和地下水补给评估提供基础。
三、地震勘察数据分析方法1. 地震资料处理与解读:地震勘察常用的方法有地震剖面法和地震波传播法。
地震数据记录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与解读。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纠偏、速度分析、动态调整等,解读则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分析地震源、地下构造和岩土特征。
2. 地震反射层析方法:地震反射层析法是一种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反射和折射,推断地下构造的方法。
通过处理地震剖面数据,构建地下速度模型,进而推测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土体结构,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信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震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震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地震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应用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具有破坏性非常强大的自然灾害,在防治工程中,地震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应用地震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
首先,地震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可以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提供地质数据和地震参数。
通过地震地质勘察方法,可以获取地震活动带的位置、走向和强度等信息,这对于构建合理的防治工程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地震地质勘察技术还可以提供地下岩体结构和土壤特性等地质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确定地震地质条件、预测泥石流形成机理以及选择合适的工程抗震措施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地震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可以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提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通过地震地质勘察技术,可以对潜在的地震灾害进行评估,包括确定潜在震中的分布范围、判断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地质构造等。
这些评估结果能够为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从而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震风险。
另外,地震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还可以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提供地表沉降监测和结构变形监测。
通过地震监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带的地表沉降情况和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
这对于及时发现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地质异常变化以及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监测结果可以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依据,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此外,地震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还可以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提供地震动态影响评估。
通过地震仪器的监测,可以获得地震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数据。
这对于地震灾害防治工程的抗震设计和结构强度选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分析地震动参数,可以对泥石流灾害的致灾机理和泥石流的破坏范围进行预测,为工程的合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地震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为工程提供地质数据和地震参数,帮助确定防治工程的设计方案;它可以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为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它可以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和结构变形监测,发现灾害风险和工程安全隐患;它还可以进行地震动态影响评估,为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勘察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勘察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勘察是为了评价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为此,地震勘察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要求,以确保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对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勘察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勘察设计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勘察需要遵循相应的勘察设计要求。
首先,勘察设计应该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地震勘察的规定和标准。
其次,根据工程的性质和规模,勘察设计应该包括适当的地震动参数选取、勘察方法与技术选择、勘察区域的范围确定等内容。
此外,勘察设计还应考虑到勘察成本、勘察时间和勘察结果的可靠性等因素。
二、地震勘察方法与技术在地震勘察中,选择适当的勘察方法与技术对于获得准确的勘察数据至关重要。
常用的地震勘察方法包括地震观测、地震勘探和地震地质调查等。
地震观测方法主要通过设置地震台站记录地震波来获取地震参数。
地震勘探方法则利用地震波反射、折射和透射的特点,来获取地下构造和地震参数。
地震地质调查方法则结合地震地质和地震地貌特征,确定地震活动性和地震作用强度。
在选择勘察方法与技术时,应根据工程的性质和勘察要求,综合考虑勘察区域的地质、地形和工程条件等因素。
三、勘察区域范围确定地震勘察需要确定勘察的区域范围,以确保勘察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勘察区域范围的确定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并结合相关的地震历史和地震活动性资料进行分析。
尤其是对于中大型工程,其勘察区域范围应相对较大,以准确评估地震的影响。
同时,也需要结合工程的布置和地质条件,确定特殊区域的勘察范围,确保勘察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地震动参数选取地震动参数的选取对于地震勘察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
选取地震动参数需要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地震历史数据、地形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通常,地震动参数选取应包括地面加速度、速度、位移和频谱等指标。
对于不同级别的工程,地震动参数的要求和选取方法也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习题)
1.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真振幅恢复?
3.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4.吉普斯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5.伪门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6.为什么低通滤波、带通滤波器都要求相位谱为零?
7.简述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实现步骤。
8.简述频率域滤波的实现步骤。
9.已知有效波的频带为20~40Hz,干扰波的频率范围为0~18 Hz、45~125Hz,请问,为消除干扰波,应采用什么滤波器?并写出滤波器的数学表达式。
10.请说明b(n)={6,-7,2}是什么相位性质的子波?
11.如图所示:O点激发(O*为爆炸点),S i接收。
h s
①地形线;②基准面;③基岩界面;④反射界面;O—炮点;S i—接收点试计算该道的野外静校正量
12.已知地震记录中存在声波、面波、折射波和高频干扰及静校正量。
问用下列流程能否得到较好的水平叠加剖面?请写出你改造后的处理流程。
预处理→野外校正→剩余校正→水平叠加→动校正→速度谱→一维滤波→二维滤波→道间均衡→道内动均衡→显示。
13.动静校正在实现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4.在时间剖面上怎样判断动校正过量或不足,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5.计算短波长剩余静教正量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16.动校正后,深、浅层的拉伸情况是否相同,为什么?
17.有限差分法偏移、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8.为什么向下延拓能达到偏移归位的目的?。
19.下图是某自激自收剖面,试绘出它对应的地质空间。
20.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有哪些?各自的使用范围如何?
21.近年来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有哪些新进展?
22.由二维波动方程012222222=∂∂-∂∂+∂∂t
u V z u x u 出发,试推导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的数学模型。
23.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与绕射扫描叠加有何区别?
24.在地震勘探中,提高地震记录的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应分别采用怎样的处理?
25.简述预测反滤波的原理。
26.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用
(0),()(0)(0)()(0)()()xx xx zx xx xx zx r r m a r r m r a m r m ⎡⎤⎡⎤⎡⎤⎢⎥⎢⎥⎢⎥=⎢⎥⎢⎥⎢⎥⎢⎥⎢⎥⎢⎥⎣⎦⎣⎦⎣⎦
L M M M M M L 来代替
(0),()(0)1()(0)()0bb bb bb bb r r m a r m r a m ⎡⎤⎡⎤⎡⎤⎢⎥⎢⎥⎢⎥=⎢⎥⎢⎥⎢⎥⎢⎥⎢⎥⎢⎥⎣⎦⎣⎦⎣⎦
L M M M M M L 计算最佳反滤波因子()a t ?请写出()()xx bb r r ττ=的证明过程。
27.为什么要对地震记录作道内平衡和道间均衡处理处理?
28.简述地层反滤波的步骤。
x d 0 x
t
V=常数
29.目前反滤波方法的实用效果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0.相干加强处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1.写出以下英文简称的中文含义
NMO:
A VO:
CMP:
32.速度谱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33.在叠加速度分析中判别最佳叠加速度的实用的判别准则有哪些?。
34.设t01、,t02,t03分别为0.6, 1.0, 1.5 (秒),;均方根速度vσ1,vσ2,vσ3分
别为2500,3000,3400(m/s),试用下述Dix公式算出三层的层速度v
1,v
2
,v
3。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1.1.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2.现代地震资料解释有哪些特点?
3.3.时间剖面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4.4.时间剖面有哪些显示形式?
5.5.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工作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6.6.反射波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7.7.怎样进行时间剖面的对比?
8.8.在时间剖面对比中,为什么闭合差不能超过半个相位?
9.9.如何确定地震标准层?
10.10.如何确定地震标准层的地质属性?
11.11.背斜、向斜、断层、不整和、尖灭、古潜山等地质现象在水平叠加时间剖
面和偏移剖面上有什么特征?
12.12.什么是正断层和逆断层?什么是正向断层和反向断层?什么是屋脊断层
和反屋脊断层?请画出它们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及偏移剖面上的几何形态(理论自激自收t
图)。
13.13.断层在地震时间剖面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14.14.断层要素有哪些?如何确定这些断层要素?
15.15.在进行断点平面组合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6.16.何谓法向深度、视深度、真深度?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7.17.何谓回转波、发散波、断面波?它们的波场特征是什么?
18.18.什么是地震构造图?其种类有哪些?
19.19.地震构造图是如何绘制?
20.20.什么是等厚度?如何解释等厚图?
21.21.如何进行地震构造的地质解释?
22.22.地震地层解释的物理实质及地质含义是什么?
23.23.在地震资料中蕴藏着哪些信息?用地震资料能解决哪些地质问题?
24.24.影响地震波振幅强弱的因素有哪些?振幅信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有什么
用?
25.25.为什么说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不是地质剖面简单的映象?
26.什么是地震地层学和地震层序?
27.地震地层中地层接触关系主要有哪些类型?
28.各地层接触关系类型的地质意义及其在时间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9.什么是地震相?
30.划分地震相的地震地层参数主要有哪些?
31.划分地震相的几何参数包括哪些类型,各类型可能代表什么沉积相特征?32.划分地震相的物理参数有哪些?不同的物理参数与沉积环境之间的联系?33.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4.简述三角洲、海(湖)底扇、河流等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
35.岩层孔隙度与反射系数间有何关系?
36.瞬时信息包括哪些?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37.什么是“A VO”技术?A VO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8.简述岩性与地震波速度之间的关系?
39.振幅信息在岩性解释中有何作用?
40.什么叫“亮点”技术,“亮点”标志有哪些?
41.什么是地震属性?地震属性分析的意义?
42.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
43.礁体的识别标志?在地震剖面上的解释礁体存在哪些陷阱?
44.整合面上具有哪些反射特征?
45.福斯特规律是什么?福斯特规律有何实际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