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速进气道的分类方法

合集下载

激波系类超声速进气道减压分析

激波系类超声速进气道减压分析

激波系类超声速进气道减压分析摘要:本文就三类激波系类超高声速进气道,外压式进气道、内压式进气道、混合式进气道的减压原理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激波系组成及和有利位置。

关键词:激波系超声速进气道当飞机作超声速飞行时,相对于飞机而言气流也是以超声速流向飞机的。

而发动机的进口需要的是亚声速气流,因此超声速气流必须经过进气道减速为亚声速气流,并且保持良好的性能。

所以,超声速进气道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形成合理分布的激波系和内通道构型,并主要通过该激波系来对气流进行减速增压。

在高马赫数的范围内,为避免高强度正激波带来的总压损失和外部阻力剧增,必须采用合理分布的激波系来进行减速增压,这也是其被称为激波系类超声速进气道的原因。

1超声速进气道减压原理飞机在超声速飞行时,进入飞机进气道的是超声速气流,如果仅仅采取一道脱体正激波对气流进行减速,虽然能达到减速增压的目的,但损失较大,不能满足现代高性能飞机发动机的要求。

所以,需要用强度较弱、总压损失更小的多道斜激波来替代脱体正激波,使超声速气流先经过一系列的斜激波逐渐减速,最后再经过一道强度较弱的正激波而减速为亚声速气流。

要形成合理的激波系,就需要在进气道的进口处通过流道的几何变化形成阻滞型面。

2超声速进气道分类根据超声速气流减速过程的相对位置来分。

按照设计状态下超声速气流减速为亚声速的过程相对于进气道唇口的位置,可把超声速进气道分为 3 种类型:即外压式、内压式和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如图2所示。

图1 外压式、内压式、和混合式超声速进气道示意图2.1外压式进气道外压式进气道,如图1(a)所示。

其特点是激波系位于进气道唇口以外,超声速气流减速为亚声速的增压过程全部在进气道唇口外部完成,内部流道中没有激波,故又称为外部冲压式超声速进气道。

在飞行中,气流在到达唇口之前先经过了斜激波的预压缩,使气流减速为马赫数稍大于 1.0 的低超声速,然后再经最终的正激波压缩而降为亚声速气流。

其中,一道斜激波加一道正激波的称为二波系进气道;二道斜激波加一道正激波的叫做三波系进气道,以此类推。

《超音速进气道的工作原理》微课程

《超音速进气道的工作原理》微课程

而对F-22这类的“◇”形进 气道,它的上壁和内壁各产生一 道斜激波并平滑过渡,最终只会 在外下侧产生溢流,使得产生溢 流的地方从一条线减少成一个点, 这样压力损失就更小。
F-22的Caret进气道跟它的机身 高度融合,使得弹仓的空间能做到最 大化。
Caret进气道结构简单,可以很容易 的跟飞机的边线条融为一体,隐身性 也很好。
Bump进气道
• 早期的X-35进气道外唇是个非常复杂的 四边形唇口,这是为了最大化配合激波 的形状。
Bump进气道
• 但飞机还要有机动性,需要做仰角,侧 滑等动作,需要综合考虑,所以生产型F -35外唇口变成了三唇口
Bump进气道
• F35上的鼓包没有小孔,为了隐身。
Bump进气道
Bump进气道
台风战斗机的斜 板上开了很多小 孔,这些小孔是 用来吸附斜板自 身产生的附面层 的。
F-22斜切口进气道 的奥妙之处
F-22斜切口进气道
斜切口进气道也称为后掠双 斜面进气道(CARET进气道)。
对于一个矩形进 气道,在水平方 向和垂直方向各 斜切一次,就形 成了后掠双斜面 进气道。
由于发动机进口的气流必须是亚 声速气流。
在飞行M数小于1.5的超音速 飞机上,气流通过正激波减速时 的压力损失不大。
但是,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大, 直接采用正激波减速的气动损失 增大,尤其是马赫数较高时,损 失更大。
当飞行M数大于1.5以后, 采用正激波减速的亚声速进气 道是不行的。
该怎么办呢? 如何减小损失呢?
由于斜激波也可以使 气流减速,而且损失较小。
斜激波与正激波会在进气道的外 下侧相交,相交处会产生滑流层。
为避免滑流层进入进气道,通 常都会精心设计使得正激波面裸露 在进气道外一点点,好让滑流层沿 着相交的外下侧流走。

飞机的进气道

飞机的进气道

P DFmy URL.c o m
在收缩段内不断减速到喉部恰为音速,在扩散段内继续减到低亚音速。内压式进气道效率高、阻力小,但非设计状态性能不好,起动困难,在飞机上 未见采用。混合式进气道:是内外压式的折衷。
对于超音速飞机而言,本身其飞行马赫数变化范围较宽,对于进气道就要求在较宽的范围内高效的减速增压;而且,由于超音速飞行,进口前 气流不能自动地适应发动机所需而引入适当的流量,容易发生溢流。所以随着速度提高,飞机进气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构上朝着更加复杂化 发展,这也是性能和速度提高后确保发动机工作稳定的先决条件。飞机进气口大小是不变的,而高速和低速飞行时发动机对空气量的需求却不一样, 尤其超音速飞行时,进入进气道的空气量超过了发动机的实际需求,如果不将其排除则会导致额外的阻力,所以,超音速进气道都设有旁路系统,空 气超过发动机需求时,则开启旁路系统,将多余的空气排放出去。圆形或半圆形的进气道有个中心锥,它一是用来调节进气量,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 是调节激波的位置,超音速进气道与亚音速进气道在外形上的的主要区别就是是否有中心锥和压缩斜板,中心锥可以看到,而压缩板有的在进气道 内部。
P DFmy URL.c o m
内部则没有压缩斜板,外压式进气道的超音速减速过程在进口外实现,附面层隔板还可以提高总压恢复。
随着战斗机性能不断提高,其对进气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三维轴对称进气道在某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无法满足现代飞机高机动性的飞行要求, 第一、它速度调节范围小。由于三维轴对称进气道是利用中心锥在轴上前后移动来调节进气的,因此,调节范围小,若改变中心锥截面积的调节方法 ,则构造复杂,黑鸟的解决方式是混压式进气道;第二、它抗进气畸变的能力弱。正常飞行时,进气均匀,畸变小,但作高机动飞行时,迎角和侧滑 角动作都会破坏气流的对称性,使进气道效率降低;第三、如果进气口安置在头部,则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这安装,其进气通道也太长,能量损失较多 ,空间浪费严重,机头进气方式基本上已不再使用。

第7次课 进气道

第7次课  进气道
5.4 超音速进气道
❖超音速进气道
Ma来流 =2.0 Ma需求=0.55
1
5.4 超音速进气道
激波:超声速气流中的强压缩波。 经过激波,气体的压强、密度、温 度都会突然升高,流速则突然下降。 激波按形状来分有正激波、斜激波。 正激波:波阵面与来流垂直。超音 速气流经正激波后,速度突跃式地 变为亚音速,经过激波的流速指向 不变。弓形激波的中间一段可近似 为正激波。
14
5.4 超音速进气道
(一)外冲压式超音速进气道
因此,在实践中一般是根据设计飞行M数的大小,按照 尽量减小内部损失和外部阻力的原则来适当选择激波系。飞 行M数在1.5—2的范围内,采用双激波系。如:歼6—Ⅲ型 飞机(设计M数为1.6)的进气道就是双激波系的。当飞行M数 大于2以后,则采用三激波系的或四激波系的比较有利。如 歼7飞机(设计M数为2.05)和歼8飞机(设计M数为2.2)的进气 道均采用三激波系。
图5—13
13
5.4 超音速进气道
(一)外冲压式超音速进气道
在一般情况下,增加波系中斜激波的数目,是可以减小 压力损失的。但增加斜激波的数目,会使气流的总转折角增 大,为使气流顺利地流入进气道,进气道外壳的内壁必须与 波系后的气流方向平行。因此,激波数目增多,进气道外壳 的扩散程度也要增大。这就迫使流过进气道周围的超音速气 流转折角增大,产生强的斜激波,造成较大的外部激波阻力。
利用斜激波,减小气流沿激波 法线方向的速度分量,从而降低了 激波强度。
7
第五章 进气道
5.4 超音速进气道
按激波系所处的位置不同,超音速进气道可分为三种: 内冲压式:激波系全部在进气道内的超音速进气道;(a) 外冲压式:激波系全部在进气道唇口外的超音速进气道;(b) 混合式 : 激波系既在唇口外又在唇口内的超音速进气道。(c)

DSI进气道

DSI进气道

现代战斗机的DSI进气道2009-06-25 11:06DSI,即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

这种进气道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耗时 10 年开发的全新概念的超音速进气道,其突出特点是取消了传统超音速进气道上面的附面层隔道以及其他一些复杂机构,也因此减少了生产和维护费用。

转载自空军之翼DSI,即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也有人根据其外形称之为“鼓包式”进气道)。

这种进气道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耗时 10 年开发的全新概念的超音速进气道,其突出特点是取消了传统超音速进气道上面的附面层隔道(这就是DSI 名称的由来)以及其他一些复杂机构,也因此减少了生产和维护费用。

在 JSF 竞争中获胜的洛•马 F-35 就采用了 DSI 设计。

为了降低其技术风险,洛•马还专门改装了一架 F-16 进行 DSI 验证试飞。

按照洛•马的说法,DSI 可以在包括高超音速在内的各种速度条件下提供出色的性能。

要了解 DSI 的特点及其优势所在,我们需要首先了解战斗机进气道的一些基础知识。

战斗机进气道设计基础随着喷气式飞机性能的提高和未来战场对战术飞机的要求日益严苛,进气道设计人员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艰巨。

现在的战斗机进气道必须在大的速度、高度范围内以及在机动条件下向发动机高质量的气流,而无论此时发动机油门此时处于何种位置——慢车、军用推力还是加力状态。

同时进气道设计人员还必须考虑到其它一些由于构形特征带来的限制,例如前起落架、武器舱、设备维护口盖以及前机身形状等,以便确定最佳构形从而减小阻力、减轻重量、降低费用、提高可靠性以及提供良好的推进性能。

近年来的空中作战中,隐形飞机的技术优势逐渐凸现,“隐形”已成为下一代战斗机必备的基本特征。

进气道作为飞机上一个重要的雷达波反射源,设计人员要将低可见性要求纳入考虑范畴,令各方面性能获得良好折中,殊非易事。

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压缩空气,然后点火做功产生推力。

除了高速飞行器使用的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外,我们通常所说的喷气发动机都是利用自身的压气机来完成大部分空气压缩工作(根据压气机的类型不同又分为离心式压气机和轴流式压气机),而剩下的那部分空气压缩工作,则是由进气道来完成的。

新一代战机DSI进气道技术简介

新一代战机DSI进气道技术简介

DSI进气道技术基础知识 进气道技术基础知识
随着喷气式飞机性能的 提高未来战场对战术飞机的 要求 日益严苛, 日益严苛,进气道设计人员 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艰巨 现在的战斗机进气道必须在 大的速度、 大的速度、高度范围内以及 在机动条件下向发动机高质 量的气流, 量的气流,而无论此时发动 机油门此时处于何种位置—— 机油门此时处于何种位置 慢车、军用推力还是加力状态。 慢车、军用推力还是加力状态。
型战斗机的缩比仿真模型,从这个角度, 这是 F-35A 型战斗机的缩比仿真模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位于 F-35 战斗机鼻下方形状独特的光电跟踪系统(EOTS)和外形经过优化的 DSI 进 战斗机鼻下方形状独特的光电跟踪系统( ) 气道, 气道,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飞机进气道上狭窄的边条
DSI进气道的特点 进气道的特点
DSI进气道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阻力小、隐形等特点。而且 进气道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阻力小、隐形等特点。 进气道具有结构简单 DSI对速度适应范围很广,FC1采用 对速度适应范围很广, 采用DSI后甚至可以取消进气道 对速度适应范围很广 采用 后甚至可以取消进气道 后的放气门,对减轻飞机重量,提高战术性能有极大好处。 后的放气门,对减轻飞机重量,提高战术性能有极大好处。
战斗机进气道DSI设计必须考虑到低能量空气层 设计必须考虑到低能量空气层 战斗机进气道 的影响。无论在亚音速还是超音速, 的影响。无论在亚音速还是超音速,在机身表 面和压缩斜面上都会形成这样一个空气层, 面和压缩斜面上都会形成这样一个空气层,也 就是所谓的“附面层” 就是所谓的“附面层”。
在 F-16 上,被称作附面层隔道的结构可以提供从机身下表面到进 英寸的间隙——这个尺寸是 F-16 以最大速度 气道上唇口之间 4.5 英寸的间隙 这个尺寸是 飞行时附面层的厚度 年中开始出现后掠式进气口设计方案, 战斗机进气道设计在最近 10 年中开始出现后掠式进气口设计方案, 如 F/A-18E/F 和 F-22。这种特点会增加附面层形成的面积,并增 。这种特点会增加附面层形成的面积, 大附面层控制的难度。典型的做法是增加放气系统, 大附面层控制的难度。典型的做法是增加放气系统,它可以通过在 压缩面上的小孔将无益的气流导入进气道内的放气管道。 压缩面上的小孔将无益的气流导入进气道内的放气管道

[整理版]超声速进气道的分类方法

[整理版]超声速进气道的分类方法

超声速进气道的分类方法,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进气道的功用是把一定的高速气流均匀地引入发动机,并满足发动机在不同条件下所需求的空气流量,同时气流在其中减速增压。

对进气道的主要要求是:总压恢复系数尽可能的高,阻力小,结构简单且重量轻。

当气流以超声速流入进气道时,超声速气流受到压缩时必然要产生激波,而激波会引起较大的总压损失,使气流的做功能力下降。

因此,在设计进气道时,如何组织进气道进口前的激波系,降低进气道的总压损失是非常重要的。

超声速气流流经锥体时便产生锥形激波,流经楔形体时便产生平面斜激波。

空气喷气发动机所需空气的进口和通道。

进气道不仅供给发动机一定流量的空气,而且进气流场要保证压气机和燃烧室正常工作。

涡轮喷气发动机压气机进口流速的马赫数约为0.4,对流场的不均匀性有严格限制。

在飞行中,进气道要实现高速气流的减速增压,将气流的动能转变为压力能。

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进气道的增压作用越来越大,在超音速飞行时的增压作用可大大超过压气机,所以超音速飞机进气道对提高飞行性能有重要的作用。

超音速进气道通过多个较弱的斜激波实现超音速气流的减速。

超音速进气道分为外压式、内压式和混合式三类。

①外压式进气道:在进口前装有中心锥或斜板,以形成斜激波减速,降低进口正激波的强度,从而提高进气减速增压的效率。

外压式进气道的超音速减速全部在进气口外完成,进气口内通道基本上是亚音速扩散段。

按进气口前形成激波的数目不同又有2波系、3波系和多波系之分。

外压式进气道的缺点是阻力大;②内压式进气道:为收缩扩散形管道,超音速气流的减速增压全在进口以内实现。

设计状态下,气流在收缩段内不断减速至喉部恰为音速,在扩散段内继续减到低亚音速。

内压式进气道效率高、阻力小,但非设计状态性能不好,起动困难,在飞机上未见采用;③混合式进气道:是内外压式的折衷。

按照波系数目的多少来划分,又可分为正激波式、双波系和多波系进气道。

对于超音速飞机而言,本身其飞行马赫数变化范围较宽,对于进气道就要求在较宽的范围内高效的减速增压;而且,由于超音速飞行,进口前气流不能自动地适应发动机所需而引入适当的流量,容易发生溢流。

4种布局形式下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气动特性实验对比

4种布局形式下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气动特性实验对比
d n is v r us M a h n e ce e s c umbe ,e e t t tt s l w a i we p—or r xc p ha he ma s fo r to ofs e f war g lgh d hi h—i t“Xl t e 2 l yp D _
中 图分 类 号 : 3 . V2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52 1 ( 0 1 0 — 0 3 0 1 0 — 6 5 2 1 ) 10 1 — 5
M i e — m pr s i n S pe s ni nl t s d o u x d Co e s o u r o c I e s Ba e n Fo r
第 4 卷第 1 3 期
21 0 1年 2月
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学 报
to a t c J u n l fNa j g Unv r i fAe on utc Asr n u is o r a ni ie st o r a is & o n y
a iy xs mm erc ilt ( ) c i ne , ( ) t n 9 。v n r l2 ilt a d ( ) s e —o wa d hg —ih ti n e , 2 h n ilt 3 wi一 O e ta D ne , n 4 we p f r r ih l t g
X t p D l t y e 2 i e .Re u t n ia et a :( )Th e f r n e f h s n e s h v e ry t e s me t n n s ls i d c t h t 1 ep ro ma c so e ei l t a e n a l h a e — t
Ab t a t: nv s i to s c n s r c An i e tga in i o duc e n a wi d t nne o c m p r h e o yn mi ha a t rs is o td i n u lt o a e t e a r d a c c r c e itc f

航天推进理论基础_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航天推进理论基础_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航天推进理论基础_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航天推进系统,也称为:答案:航天发动机2.下列有关火箭发动机总冲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总冲与等效喷气速度及推进剂装药量有关。

3.下列各参数中哪个参数是燃烧产物的输运参数?答案:产物的热传导系数4.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答案:压强上升段、稳定工作的平衡段和压强拖尾段。

5.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中,侵蚀燃烧常用的判断准则之一是:答案:喉通比J值准则6.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推力室的优点之一是:答案:热损失小、对其周围热影响小7.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机身与发动机高度一体化,而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受力计算时,算力体系划分的主要原则是:答案:算力不重不漏8.按照助推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的集成方式,下列有关冲压发动机的分类,正确的是:答案:非整体式冲压发动机9.下列给出的各个电推力器中,属于电热式推力器的有:答案:电阻推力器10.下列给出的各个电推力器中,属于静电式推力器的有:答案:霍尔推力器11.对于液体单组元推进剂,要求具有:答案:良好的贮存性和高的稳定性良好的抗冲击、振动、摩擦能力良好的点火及分解性能成本低、与材料相容性好、毒性小等12.在下列有关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工作过程主要特点的描述中,正确的有:答案:燃烧室内的推进剂流量强度高、燃烧组织困难燃烧室工作容积的热容强度大13.从气流的压缩形式上,冲压发动机超声速进气道可分为:答案:外压式进气道内压式进气道14.火箭组合冲压发动机(RBCC)的工作模态一般包括:答案:纯火箭模态超燃冲压模态亚燃冲压模态火箭引射模态15.组成霍尔推力器的主要基本部件有:放电通道外加磁场阴极中和器16.火箭飞行器的质量数的定义是火箭飞行器的消极质量与其初始质量之比。

答案:错误17.富燃料固体推进剂主要应用于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和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答案:正确18.临界温度是指气体能够液化的最低温度、而临界压强是指在临界温度下使气体液化的所需要的最大压强。

进气道概述——精选推荐

进气道概述——精选推荐

进气道 进气道的功用是:在各种状态下,将足够量的空气,以最小的流动损失,顺利地引入压气机;当压气机进口处的气流马赫数小于飞行马赫数时,通过冲压压缩空气,提高空气的压力;在所有飞行条件和发动机工作状态下,进气道的增压过程避免过大的空间和时间上的气流不均匀性,以减少风扇或压气机喘振和叶片振动的危险;进气道的外阻力应尽可能小。

军用飞机的进气道还有“隐身”性要求,包括噪声抑制和具有降低雷达目标性的要求等;进气道在发动机上的配置,应考虑与所采用武器系统的相容性;接通反推力装置和推力矢量偏转装置时,应满足对发动机本身的排气以及对外来物进入发动机的最大防护要求等。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进气道可分为亚音速进气道和超音速进气道两大类。

而超音速进气道又可分为内压式、外压式和混合式三种。

目前,我国民航主要使用亚音速飞机,其发动机的进气道都采用扩张形的亚音速进气道。

进气道的工作,对整台发动机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进气系统的组成:进气道、进气道控制装置、放气门和辅助进气门、附面层吸除装置和防止外来物进入的防护装置。

一般来说,不对进气系统和进气道进行区分。

进气道的主要性能参数1、总压恢复系数进气道的流动损失用总压恢复系数来描写,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是进气道出口处的总压*2p 与来流未受到扰动气流处的总压*0p 之比,用符号i σ表示,即i σ=*0*2p p 总压恢复系数i σ是小于1的一个数字,i σ大,说明流动损失小;i σ小,说明流动损失大;飞行中亚音速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通常为0.94-0.98。

总压恢复系数是进气道内流损失程度的度量,总压恢复系数越大,则在一定的飞行马赫数下,气流在进气道中的增压比i π越高,即i π=0*2p p =120)211(--+γγγσMa i =102211-⎪⎪⎭⎫ ⎝⎛-+γγγγσRT V i 由此式可以看出,影响进气道冲压比的因素有:流动损失、飞行速度和大气温度。

流动损失:当大气温度和飞行速度一定时,流动损失大,总压恢复系数小,则冲压比减小;另外,由于流动损失大,使压气机进口的空气压力低,还会引起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减小。

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分步优化设计方法

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分步优化设计方法

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分步优化设计方法
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HSI)是一种已在多种商用飞机上广泛应用的进气道形式,其优点是可以提高发动机性能,提高发动机推力和提高气动效率。

由于高超声速内收
缩进气道有一系列的特性,设计的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有必要使用有效的设
计方法来优化设计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

针对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的设计,为了降低复杂度和提高设计效率,基于分步优化
方法,引入最优设计概念,采用流场仿真软件实现一种分步优化设计方法,旨在实现高超
声速内收缩进气道优化设计。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根据现有设计参数确定进气道的基本几何形
状及相应的边界条件;第二步: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和共曲面法建立进气道通道;第三步:
通过CFD程序对流场进行模拟,调整比腔比、流速等参数以达到最优流场配置;第四步:
当模拟结果中有部分参数所产生的小幅度错误大于设定范围时,在第三步基础上,再调整
曲率半径等参数以达到流场最优;第五步:在结构考虑的基础上,调整可收缩模块的弯曲
半径及进气道的几何尺寸以达到结构的最优及尺寸的克服最小。

通过工程计算与实验设计,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的优化设计,在较短的设计时间内可以达到较佳的发动机性能,降低设计的复杂度和节省设计时间。

因此,该方法已成为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优化设计中的理想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
进气道性能,提高发动机推力,提高发动机效率,同时加快发动机开发周期。

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设计及数值研究

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设计及数值研究

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设计及数值研究近年来,随着超空气动力学技术的发展,设计和分析超高速飞行器的空气动力特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超高速飞行器使用反折式进气道,可以实现高效的发动机性能。

反折式进气道是一种新型的模式,由两个分离的进气系统组成,在低速气流中有效分离冷空气和热空气。

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是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案,具有高效的发动机性能。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方案,并使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其型式进行优化和分析。

首先,本文介绍了反折式进气道的原理。

反折式进气道将冷空气和热空气完全分开,以避免冷热气流混合反应。

将冷空气通过冷空气进气道,热空气通过热空气进气道,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发动机燃烧室的热量负荷,并获得较高的发动机性能。

其次,本文分析了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的影响因素,包括空气动力学特性、冷热空气比例、空气流速及燃烧室热量负荷等。

为了选择最佳的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本文使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其进行了优化和分析。

以此为基础,本文对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在试验推进发动机及喷管装置上进行了试验。

经过测试,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设计具有较好的发动机性能。

热量负荷的抑制效果有效,燃烧室的温度也较低,涡轮发动机的性能也较高。

综上所述,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可以有效地抑制发动机的热量负荷,并达到较高的发动机性能。

因此,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有望在超高速飞行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取得成果。

随着超空气动力学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更高效率、更经济的超高速飞行器。

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性能设计方案。

未来将继续为反折式进气道设计提供有效的分析和优化,以期实现更高效率和安全性的超空气动力学性能。

此外,将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设计与其他空气动力学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飞行器的空气动力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反折式二元超声速进气道设计将成为超高速飞行器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技术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速进气道的分类方法,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进气道的功用是把一定的高速气流均匀地引入发动机,并满足发动机在不同条件下所需求的空气流量,同时气流在其中减速增压。

对进气道的主要要求是:总压恢复系数尽可能的高,阻力小,结构简单且重量轻。

当气流以超声速流入进气道时,超声速气流受到压缩时必然要产生激波,而激波会引起较大的总压损失,使气流的做功能力下降。

因此,在设计进气道时,如何组织进气道进口前的激波系,降低进气道的总压损失是非常重要的。

超声速气流流经锥体时便产生锥形激波,流经楔形体时便产生平面斜激波。

空气喷气发动机所需空气的进口和通道。

进气道不仅供给发动机一定流量的空气,而且进气流场要保证压气机和燃烧室正常工作。

涡轮喷气发动机压气机进口流速的马赫数约为0.4,对流场的不均匀性有严格限制。

在飞行中,进气道要实现高速气流的减速增压,将气流的动能转变为压力能。

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进气道的增压作用越来越大,在超音速飞行时的增压作用可大大超过压气机,所以超音速飞机进气道对提高飞行性能有重要的作用。

超音速进气道通过多个较弱的斜激波实现超音速气流的减速。

超音速进气道分为外压式、内压式和混合式三类。

①外压式进气道:在进口前装有中心锥或斜板,以形成斜激波减速,降低进口正激波的强度,从而提高进气减速增压的效率。

外压式进气道的超音速减速全部在进气口外完成,进气口内通道基本上是亚音速扩散段。

按进气口前形成激波的数目不同又有2波系、3波系和多波系之分。

外压式进气道的缺点是阻力大;②内压式进气道:为收缩扩散形管道,超音速气流的减速增压全在进口以内实现。

设计状态下,气流在收缩段内不断减速至喉部恰为音速,在扩散段内继续减到低亚音速。

内压式进气道效率高、阻力小,但非设计状态性能不好,起动困难,在飞机上未见采用;③混合式进气道:是内外压式的折衷。

按照波系数目的多少来划分,又可分为正激波式、双波系和多波系进气道。

对于超音速飞机而言,本身其飞行马赫数变化范围较宽,对于进气道就要求在较宽的范围内高效的减速增压;而且,由于超音速飞行,进口前气流不能自动地适应发动机所需而引入适当的流量,容易发生溢流。

所以随着速度提高,飞机进气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构上朝着更加复杂化发展,这也是性能和速度提高后确保发动机工作稳定的先决条件。

飞机进气口大小是不变的,而高速和低速飞行时发动机对空气量的需求却不一样,尤其超音速飞行时,进入进气道的空气量超过了发动机的实际需求,如果不将其排除则会导致额外的阻力,所以,超音速进气道都设有旁路系统,空气超过发动机需求时,则开启旁路系统,将多余的空气排放出去。

圆形或半圆形的进气道有个中心锥,它一是用来调节进气量,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调节激波的位臵,超音速进气道与亚音速进气道在外形上的的主要区别就是是否有中心锥和压缩斜板,中心锥可以看到,而压缩板有的在进气道内部。

超音速进气道主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一)三维轴对称进气道这种进气道通常指的是圆形、半圆形、四分之一圆形进气道,它与亚音速类似,但是它有一个中心锥面的预压缩面,中心锥的位臵是可以调节的,以适应不同速度下的进气量要求,提高进气效率,使发动机始终在最佳状态下工作,满足飞机的飞行需要。

由于安装了中心锥,在低速,尤其是起飞阶段进气量不足,所以采用这种进气道的飞机一般在进气口后方开有一个或多个辅助进气口,这种进气道一般用在速度2.2M以下的飞机。

世界上第一种安装超音速进气道的飞机是美国F-104“星”战斗机,苏联第一种使用超音速进气道的飞机是米格-21,法国第一种使用超音速进气道的飞机是幻影-Ⅲ,英国第一种使用超音速进气道的飞机是“闪电”截击机,以上这些战斗机分别采用了圆形进气道和半圆形进气道,圆形进气道一般安装在机头位臵,半圆形进气道一般用在两侧,美国“黑鸟”也采用这种三维轴对称进气道,但安装在机翼上。

1、圆形这种形状的进气道多用于机头进气,苏联早期2倍音速飞机用此进气道较多,如苏-9、苏-17及其系列、米格-21等,中国的歼-7、歼-8/-8Ⅰ,英国“闪电”,美国“黑鸟”等,这种进气道缺点是:第一、限制了飞机安装大型雷达;第二、进气通道过长,浪费了空间,对机内部设备安装带来困难,过长的通道也使得进气效率降低。

“黑鸟”发动机的位臵特别,不存在这些情况。

2、半圆形该形状进气道只安装于飞机两侧,因此便于飞机电子设备安装,五六十年代电子设备发展很快,飞机上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两侧进气的优点无疑十分突出,西方多采用这种布局,如幻影-2000、幻影-Ⅲ/Ⅳ/Ⅴ,美国F-104,印度HF-24“风神”战斗机,苏联拉-250(未服役)截击机。

3、近似半圆形和四分之一圆形不同形状的进气道选择是根据作战飞机总体气动布局和作战要求来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使用飞机达到完成战术任务要求的最佳化。

进气道为四分之一圆形的有美国F-111,近似半圆形的有法国“阵风”,美国的F-18D以前型号等,这些进气道有的没有中心锥,但在进气道与机身处有一个附面层隔板,它可以防止低能的附面层流进入进气道,这个附面层隔板伸出比较长而且有斜角,本身就是固定压缩斜板,内部则没有压缩斜板,外压式进气道的超音速减速过程在进口外实现,附面层隔板还可以提高总压恢复。

随着战斗机性能不断提高,其对进气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三维轴对称进气道在某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无法满足现代飞机高机动性的飞行要求,第一、它速度调节范围小。

由于三维轴对称进气道是利用中心锥在轴上前后移动来调节进气的,因此,调节范围小,若改变中心锥截面积的调节方法,则构造复杂,黑鸟的解决方式是混压式进气道;第二、它抗进气畸变的能力弱。

正常飞行时,进气均匀,畸变小,但作高机动飞行时,迎角和侧滑角动作都会破坏气流的对称性,使进气道效率降低;第三、如果进气口安臵在头部,则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这安装,其进气通道也太长,能量损失较多,空间浪费严重,机头进气方式基本上已不再使用。

(二)二维矩形进气道为了克服三维轴对称进气道的缺点,六十年代又出现了二维矩形进气道,其进气口形状为矩形或近似矩形。

最早采用二维矩形进气道的是美国F-4“鬼怪”战斗机,苏联也于六十年代在米格-23上采用了这种进气道,该进气道表现出了三维轴对称进气道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以后的飞机中大行其道,其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楔形进气道,最早采用这种楔形进气道的是苏联米格-25。

所谓的楔形实际上是水平压缩斜板进气道的情况,矩形则是垂直压缩斜板进气道,没有本质不同,外观的斜切不同只在于侧壁切去多少,垂直压缩斜板进气道一般把喉道外侧壁全切掉,但SU-15是个例外,压缩斜板并不是垂直或水平移动,而是一端铰接,可以转动成需要的斜角的。

二维进气道通过固定的或者可调的斜板来调节激波,激波的参数随斜板的角度改变,所以调节也就是调节斜板的角度。

所谓的楔形的进气道,上唇口水平压缩斜板产生的斜激波要求搭在下唇口上,当上下唇口间有完整的侧壁的时候,就是这样斜切的形状,注意是斜激波。

当把这部分侧壁完全切去,使下唇口通过两侧垂直唇口的侧壁连接进气道上壁喉道位臵,而压缩斜板完全在管道外的时候,就成为矩形的进气道,但是早期出现的矩形进气道不是水平压缩斜板,而是放在内侧的垂直压缩斜板,相当于水平压缩斜板转动90度的情况。

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与进气道-机身的组合体的进气道安装位臵,斜板位臵的不同而在某些条件下表现不同。

1、矩形矩形进气道一般有一个压缩斜板并兼起附面层隔板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防止低能附面层流进入进气道,还可产生一道斜激波对进气流进行预压缩,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它也可以调节进气,适应飞机较宽范围的飞行速度变化,代表性的飞机有美国F-4,苏联米格-23,中国歼-8Ⅱ等。

2、楔形这种进气道好似矩形被斜切一刀,形成一个尖锐的楔形,高速飞行时,从楔形尖部的压缩斜板顶端产生一道斜激波,空气通过这个斜激波进行预压缩后,超音速来流的一部分动能转弯为压力能,其作用是使空气减速,提高进气效率,这种形式的进气口面积可以根据飞行状态的需要调节,就是通过压缩斜板的转动来调节进气口面积,其功能与矩形进气道的压缩斜板一样,代表性战斗机有苏联的米格-25、米格-29、苏-27,美国的F-14/F-15、欧洲“狂风”、“台风”,中国的新歼等等。

二维进气道的优点是利用铰接的压缩斜板移动调节进气的,因此,其速度调节范围大,通过附面层隔板和楔形进气口的转动,可使进气道在机动飞行时的适应范围得到改善,抗进气畸变能力增加,大迎角飞行特性好等。

下面两种进气道应该也属于二维超音速进气道,但较为特殊,因此单列较好。

(三)CARET进气道一般而言,超音速进气道就是以上常见的两类,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隐身性能的要求和新一代作战飞机的研制,CARET进气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已经在F-18E/F 和F-22两种飞机上得到了应用,(另外X-36验证机也是CARET进气道,但鉴于它的情况较为特殊,为圆弧唇口,在分类中不作重点考虑),因此此处对这种新型进气道也作一介绍。

CARET进气道的设计理念源于50年代末提出的乘波飞行的理论,为了便于解释CARET 进气道的工作原理,先对乘波飞行的理论作一简介。

对于一个尖楔体,以高速飞机上常见的尖劈翼型为例,当它超音速飞行时,必然在机翼下方产生一道从前缘开始的斜激波,气流在经过斜激波后会形成一个压力均匀的高压区,且此翼下高压区不受翼上低压区的影响(而常规机翼由于绕翼型环流的存在翼上下搞低压区相沟通),因此将会产生很高的升力,整个飞行器好像乘在激波上,乘波飞行由此得名。

在此基础上,沿波面进行进气道进口的设计,以利用波后的减速增压均匀流,对于F-18E/F和F-22两种飞机而言,给予其他的一些考虑,如隐身要求,他们的近气道内外壁不能做到与翼面垂直,但就进气道而言,就可看作是由上壁和内壁各产生一道激波,对气流进行压缩。

这就是典型的CARET进气道,它具有更高的总压恢复、较低的流动畸变、简单的构造,更重要的,它容易实现进气道的隐身设计,故而在新一代飞机的设计中受到了较高的重视。

(四)DSI进气道近的来又出现一种新式的进气道,它就是美国F-35使用的DSI进气道,它也是二维进气道,但它却没有附面层隔板,其进气口处只有一个鼓包,这个鼓包须跟前掠式唇口共同作用才能起到现有的进气道的作用,它的作用是:一、起到附面层隔板的作用。

前掠唇口改变了进气口附近的压力分布,进气口中央压力高,两侧附近压力低,而与机身连接部位的压力最低。

当附面层流流经前面这个鼓包时,其流向开始向外偏转,当接近进气口时,其流向大幅度偏转,被高压气流挤出进气口;二、对流入空气进行预压缩,起到其它超音速进气道里压缩斜板作用,但它具有更高的总压恢复,能满足所有性能和畸变要求。

这种创新设计的鼓包结构简单,没有超机械装臵,工作部件少,更加稳定可靠;它还可以减少迎风面阻力,适合于与机身一体化设计,隐身效果好;由于结构简单,其维护费用也很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