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的基本知识(十五)
社会学考研社会政策知识点浓缩整理
社会学考研社会政策知识点浓缩整理社会学考研的社会政策知识点是考生必备的内容之一。
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总称。
在考研中,社会政策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对社会政策的知识点进行浓缩整理。
一、社会政策的定义和分类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总称。
它是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政策行动。
社会政策可分为经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社会服务政策、社会公共管理政策等几个方面。
二、社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社会政策的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公民的福祉和全面发展。
它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综合性、均衡性、适度性、可持续性等。
三、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评估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效果评估等环节。
政策制定需要经过立法程序,并通过政府行政机构实施和落实,最后需要进行政策效果评估。
四、社会政策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社会政策是各国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各国在社会政策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例如,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高度发达,为其公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中国的社会政策注重解决农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问题,并加大了对特殊群体的扶助力度。
五、社会政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当前全球范围内,社会政策正在不断改革与发展。
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政府需要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问题,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社会政策创新。
六、社会学考研中的应试策略在社会学考研中,社会政策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考生需要全面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分类、目标、原则、实施过程和评估方法等知识点,并学会归纳总结,将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七、小结社会政策是社会学考研中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社会政策的相关知识点。
掌握社会政策的定义和分类、目标和原则、实施过程和评估、国内外经验和启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社区工作者考试基础知识(一)
社区工作者考试基础知识(一)答:社会工作者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1)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基本知识。
(2)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的基本知识。
(3)社会工作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
(4)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组织、计划、执行和评估的能力。
(6)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7)自我反思和研究能力。
(8)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9)文化敏感和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10)创新和应变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价值理念,社会工作是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其灵魂在于专业价值理念,如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和自决等。
其次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多学科综合知识,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和法学等,并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
最后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各种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我国社会工作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力加强社会服务机构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扎实开展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的研究论证、积极倡导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的试点和实践,以及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
社区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结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制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社区居委会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新型现代化社区应具备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等要素。
社区居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权利。
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包括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包括宣传教育职能、为民服务职能、社区管理职能、议事协商职能、监督职能和协助行使政府委托的行政职能。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政策与法规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政策与法规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1、多选张岚(化名)初中毕业后跟着同村的李某出去打工,在半路上被李某卖给了一个人贩子,人贩子把张岚卖给西部地区某村的刘某做老婆,张岚屡次想要逃跑,都被刘(江南博哥)某抓了回来,刘某为了阻止张岚逃跑,一直把她锁在家里。
半年后,张岚趁刘某一次疏忽逃了出来,找到当地派出所求助,派出所将她送回家中。
但回到村里之后,她发现李某在村里到处宣扬她跟野汉子跑了,所以才这么多年没回来,最终张岚因精神压力过大自杀。
案例中张岚的()权利受到了侵犯。
A.人身自由权B.生命健康权C.肖像权D.名誉权和人格尊严E.财产权正确答案:A, B, D参考解析:张岚被李某和人贩子拐卖,其生命健康权受到了侵害;被刘某锁在家中长达半年的时间,人身自由权受到了侵害;被李某诽谤,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到了侵害。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妇女的人身权利。
可根据案例理解妇女人身权益的主要内容。
2、多选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巾帼不让须眉”,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享有的权利包括()。
A.政治权利B.财产权C.被保护权D.文化教育权益E.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正确答案:A, B, D, E参考解析:妇女合法权益的内容。
3、单选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投资于教育与健康领域,使全体国民都能享有较高水平的教育、培训和卫生服务,这体现了社会政策的()功能。
A.社会管理功能B.人力资本投资功能C.调节经济运行功能D.激励劳动积极性功能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可以降低各个群体人力资本拥有量的差距,为缩小社会不平等做出贡献,可以极大地提高全社会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水平以及健康水平,使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总量大大提高,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这体现了社会政策的人力资本投资功能。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政策中经济功能的人力资本投资功能,这项功能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社会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社会学基本知识及概念简介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以及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中的角色与互动。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社会学基本概念1.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社会实体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包括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等。
社会结构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影响着个人和群体的行为。
2. 社会变迁:指社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社会变迁可以是渐进的、革命的或周期性的,它通常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变化等因素紧密相关。
3. 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促使个体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并塑造了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4. 社会问题:指影响社会整体利益或社会群体利益的负面现象或情况。
社会问题可以包括贫困、犯罪、失业、歧视等,它们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造成了威胁。
5. 社会正义:指社会中的公平、平等和道德原则的实现。
社会正义追求的目标是消除不平等、促进公正和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 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研究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角色和社会组织等。
研究重点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网络和社会互动等。
2. 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社会的历史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变化等。
研究重点包括社会演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等。
3.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研究社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以及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
研究重点包括教育、健康、福利和环境等社会问题领域。
4. 社会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研究重点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调查等。
结论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揭示社会规律,并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个体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社会政策知识点总结
社会政策知识点总结一、社会政策的含义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政府机构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社会利益,通过法律、法规、规章等形式制定的关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的总和。
它是国家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改善人民生活,制定的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是国家为了实现公平、公正社会目的的一种手段。
二、社会政策的特点1. 社会政策的普遍性社会政策是政府制定的,所以它具有普遍性,即适用于整个社会。
它的范围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个特殊的领域或者一部分人群,而是全面地适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
无论是贫富差距、教育水平、卫生保健等等,社会政策都会涉及到。
2. 社会政策的长期性社会政策是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政策。
它需要长期的实施和落实,才能实现对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
因此,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一种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态度。
3. 社会政策的全面性社会政策不仅仅是关于某一特定领域的政策,而是关于着社会的各种方面,从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因此,社会政策需要具有全面性,以实现全面的公平和公正。
4. 社会政策的目的性社会政策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等社会目标而制定的,它关注的是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共同利益。
因此,社会政策具有一种明确的目的性,即要达到明确的预定目标。
三、社会政策的内容1. 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就业创造而制定的政策。
它包括了促进经济增长、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创业扶持、提供职业培训等一系列措施。
2.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利,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政策。
它包括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资源分配、学校管理等一系列措施。
3. 医疗保障政策医疗保障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全民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
它包括了医疗资源的调配、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健康教育普及等一系列措施。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名词解释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2.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3.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1)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4.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5.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6.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7.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
社会福利服务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8.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制度。
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9.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全国2023年社会政策知识竞赛试题与答案
全国2023年社会政策知识竞赛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A. 保障基本生活B. 促进就业C. 增加税收D. 维护社会稳定2. 我国社会政策的主体是?A. 政府部门B. 社会组织C. 企事业单位D. 个人3. 以下哪项不是我国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A. 社会保障B. 教育C. 医疗D. 环保4. 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实施手段?A. 法律法规B. 经济补贴C. 行政命令D. 社会宣传5. 以下哪项不是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方向?A. 全民化B. 多元化C. 均等化D. 复杂化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我国的社会政策体系已经完善。
()7. 社会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
()8.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完全由政府部门负责。
()9. 社会政策只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三个方面。
()10. 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是全民化、多元化、均等化、简单化。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
12. 请简述我国社会政策的主体和主要内容。
13. 请简述我国社会政策的实施手段和发展方向。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4. 案例:小明,28岁,失业,单身,无房产,无存款。
请根据案例,分析小明可能需要哪些社会政策的支持,并说明理由。
五、论述题(共20分)15. 请论述我国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并给出你的建议。
关信平第三版《社会政策概论》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1、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1)社会政策的主体2)社会政策的对象3)社会政策的资源4)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2、社会政策的主体有哪些,社会政策主体在政策行动中扮演什么角色?(简答)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是指发起社会政策行动或提供相关服务的行动者,主要有政府、各种各样的组织、群体和个人。
其中,政府是社会政策行动主体中最主要的部分。
社会政策主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1)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
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首先是为满足民众的基本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责任的组织或个人。
2)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社会政策行动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共行动,除了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之外,还需要由特定的机构来承担组织的任务,包括制定政策法规、调动各种资源、协调各方行动等等。
3)资源提供者。
社会政策行动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社会政策的资源从总体上看来的全社会,但在具体的社会政策行动过程中,需要社会中各类组织和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向社会政策行动提供各种资源。
4)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所有在社会政策框架内,以各种方式参与提供相关社会服务的机构和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担任了社会政策行动主体的任务。
3、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层次。
1)责任层次。
各类行动者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所负责任的大小是不同的,并由此在各个国家和各个不同的时期中形成不同的主体责任模式。
例如,社会福利中的“制度模式”和“剩余模式”。
制度模式体现的是以政府为主的责任模式,剩余模式则体现的是其他主体为主的责任模式。
2)角色层次。
在参与社会政策行动的各类行动者中,按其所担当角色的重要性差异可将其分为不同的角色层次。
其中,最高的角色层次是社会政策行动的总责任者,其次是社会政策行动的资源提供者,最主要的是经费提供者,最后是具体的社会服务提供者。
3)公共行政层次。
从公共行政体系的角度看,社会政策的主体行动者包括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方政府,社区组织等层次的梯次结构。
在公共行政层次上的责任划分有两种相反的原则,一种是“低层次责任原则”,另一种是“高层次责任原则”,低层次责任原则要求在满足民众需要的公共行动中首先由较低层次的机构负责,只有当低层次机构确实无法满足需要时,较高层次的组织才介入。
南开15春《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推荐)
南开15春《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单项选择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 B )A 10年B 15年C 20年D 25年★考核知识点:养老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2.根据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规定,起付线的标准是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B )A 5%B 10%C 15%D 20%★考核知识点:医疗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2节3. 张某在一家单位工作了3年,合同到期后没有续签,失业了。
按照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规定,他可以领取多长时间的失业保险金( B )?A 6个月B 12个月C 18个月D 24个月★考核知识点:失业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3节4. 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C )A 缴费满1年 B被动失业 C 生活困难 D 已登记失业,仍有就业意愿★考核知识点:失业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3节5.下列哪种情况不算工伤?( C )A 见义勇为受伤B 抢险救灾受伤C陪客户喝酒导致酒精中毒D 出差洽谈业务时受伤★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
6. 因工死亡职工的配偶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B )发放。
A 30%B 40%C 50%D 60%★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7. 因工死亡职工的母亲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A )发放。
A 30%B 40%C 50%D 60%★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8. 因工死亡职工的子女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A )发放。
A 30%B 40%C 50%D 60%★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9. 因工死亡职工的儿子,如果是孤儿的话,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B )发放。
A 30%B 40%C 50%D 60%★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10.与其他公共政策相比,社会政策最显著的特征是( C )A公共性 B权威性 C福利性 D价值中立★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的定义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1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政策法规体系的有( D )A社会保险法 B工伤保险条例 C道路交通安全法 D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法规体系参见讲稿第1章第3节12. 伊丽莎白济贫法规定,( C )负责供养无依无靠的贫民。
政治学十五讲
政治学十五讲第一讲:一、政治的定义1、中国的解释(1)古代:孔子指出“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即“政治”就是政治领袖“不以自己的私意治人民:而要在自己良好的影响之下,鼓励人民“自为”。
因此,政治是对国家的治理,有教导、指正的含义。
(2)近代:孙中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即“政治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2、西方“政治”源于古希腊,是指有关国家的事务3、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1)价值性解释:政治就是追求和实现“善治”的活动;(2)神学性解释:政治就是实现“天道”或“神意”的努力;(3)权利性解释:政治就是权力的分配和使用,如中国古代的法家、马基雅维利、马克斯·韦伯、拉斯韦尔等;(4)管理性解释:政治就是组织管理的过程或活动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研究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特点:(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政治也随着阶级斗争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的发展特点。
5、政治的定义(笔记本)二、为什么要研究政治1、确立基本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
(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理念可能导致不同的实践。
所以,研究政治的目的就是要确立最基本的政治理念,识别各种既有观念的本质,尽可能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冲突,使社会成员在社会正义观念上达成最广泛的共识)2、探索合理的制度安排,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
(人要组成社会生活,会有许多不同的组织方式和方法。
而政治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寻找一种合理、持久、能够为条件变化而做出调整留有余地、能够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实现适度平衡的制度安排。
社会政策课程介绍
课程概况我们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本课程的概况:本课程在面上,主要介绍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以及社会政策在主要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在点上,重点介绍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例如社会保障政策、卫生政策、就业政策、住房政策、教育政策等。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政策领域,通过比较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异同,考察并反思中国的社会政策现状。
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社会政策的概念、社会政策的过程、主要福利国家社会政策领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了解,同时使学生能够运用社会政策基本理论对具体社会政策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社会政策课程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这门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另一方面,在分析典型福利国家社会政策发展的实例的基础上,将外国经验与中国现实进行相应的比较,以揭示不同社会政策领域或具体社会政策产生、发展的特点;认识社会政策制定过程、实施机制、评估效果和变迁规律。
在此基础上,培养一定的政策分析和评估能力。
课程学习资源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本课程学习资源和它们的相互关系:一、我们来看文字教材,同学们现在手里拿到的由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主编的《社会政策》是我们这门课程的主教材。
首先,我们要知道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从内容来看系统阐述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从结构来看每一章都由学习目标、教学资源提示、教学内容、章节小结、关键词、思考题、推荐阅读书目等几部分组成。
教材分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基础概念和发展历史(第一、二、十三章)第二部分:介绍政策过程和评估(第三、四、五章)第三部分:政策内容(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等章)其次,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基本依据,一切概念、观点和知识的理解、掌握均应以教材为准。
录像教材我们来了解一下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以文字主教材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点阐释,起到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作用;录像教材的内容与文字主教材密切关联,但不是简单重复,二者各有侧重;录像教材的制作采取“重点讲授式”,即将全部教学内容划分为28个单元,在概括、归纳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取其中同学们自学时可能会感觉比较难的、需要教师予以提示或者进一步解释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并对文字教材中有些章节作了适度拓展。
社会政策知识点
社会政策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2、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3、社会问题:可以被认为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4、社会歧视:是指社会中的某些个人和群体因性别,种族,出生地域以及其他一些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5、社会政策评估:是指政策实施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社会政策的权威机构通过组织专门的调研及资料分析工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实施过程及其已产生的效果作出科学判断的过程。
6、行动标准:是指在社会政策评估中评判一项社会政策行动进展情况的标准即已投入的资金和已采取的行动是否达到了预先的计划7、收效标准:是评判一项社会政策行动收效的大小及质量的标准,即已采取的行动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收效,是否达到了该项社会政策预期的目标。
8、效率标准:是指对一项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评判,也即对其投入产出率高低的评判。
9、事实标准:对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收效中各种事实的评判与分析。
10、价值标准:对社会政策行动及其收效进行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标准。
11、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老弱病残和生活不幸人士等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款物救济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一般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助以及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救助。
12、个人需要:个人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或人群生活中的实际条件未能达到该社会认为应该达到的标准,因而引发各种问题。
二、简答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2)权威性3)价值性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2、欧洲工业化对社会政策实践的背景:1)生活风险增加2)失去土地保障3)社区和家庭的保障和服务功能降低3、欧洲工业化对社会政策实践的作用:积极作用:增加社会财富;消极作用:1)大量的劳动者生活质量降低;2)生活风险增大;3)导致贫困等社会问题严重4、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的三个长处和两个不足长处:1)蒂特马肯定了价值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社会政策是指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福利和改善社会状况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政策概论是社会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政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为切入点,介绍其课程框架和内容。
概述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是指在社会政策概论课程中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该大纲涵盖了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社会政策概论,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和研究。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内涵a.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范围b.社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2.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a.社会政策的起源和发展b.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和趋势3.社会政策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a.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关系b.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二、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社会政策的理论框架a.社会政策的制度理论b.社会政策的公共选择理论2.社会政策的研究方法a.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b.社会政策研究的案例分析三、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和实践应用1.教育政策a.教育机会公平与社会流动性b.教育资源分配与优质教育的普惠性2.医疗保障政策a.医疗资源的配置与公平性b.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革3.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a.贫困减少与社会救助制度b.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平衡4.就业和劳动力政策a.就业机会的创造与就业保障b.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社会保障5.养老保障政策a.养老金制度与老龄化问题b.养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四、社会政策的评估和改革1.政策评估的方法与意义a.政策目标的评估与效果分析b.政策改进的建议和措施2.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a.政策创新的理论和实践b.国际经验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启示五、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a.社会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b.社会政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2.社会政策的责任与责任分担a.国家、市场和个人的权责关系b.社会政策的政治合理性与社会支持度总结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通过对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介绍,促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社保知识问答(108个问答)
社保知识问答(108个问答)社保知识问答一、养老保险1、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有哪些特点?《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社会养老保险由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部门统一管理。
中央、省属和军队驻穗单位由省社会保险部门直接管理,驻其他市、县的,可委托所在市的社会保险部门管理。
”具体来讲,有以下特点:行政职能与经办职能分开。
我省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后,省一级设立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制定社会保险政策、行政检查和处罚等行政方面的职能,设立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作为省劳动保障厅的下设事业单位,具体负责社会保险登记、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职工参保信息管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保险费征缴、保险待遇审核和发放等社会保险经办事务的协调指导,各市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中心),并逐步实行系统管理。
改革后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实现了行政职能与经办职能分开,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
另外,基于当前我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因素,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实行属地管理,使企业缴费比例和待遇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相一致。
为了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调剂力度,我省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险基金调剂制度,并制定了调剂管理办法。
2、如何构筑多渠道、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规定了养老金水平与缴费年限和缴费水平挂钩的机制,通俗来讲,就是“待遇跟着缴费走”,在职时缴费水平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退休时其养老金水平相对也较高。
因此,为保证退休时有更好的生活保障,在职时就应该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同时,为使广大离退休人员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我省规定,每年度基本养老金要依据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以及职工缴费工资的增长而调整,负增长时不调整。
另外,在我国,养老保险是多渠道、多层次的,除了基本养老保险外,国家还鼓励利用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家庭互助养老等多种方式进行补充。
对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根据职工工作年限、贡献大小等等因素,为职工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一)2024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一)引言概述:社会政策是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制定与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社会各方面的行为和活动进行指导、调控和引导的一种行动。
社会政策概论旨在深入了解社会政策的相关知识点,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高。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含义与概括1. 社会政策的定义2. 社会政策的目标和职能3. 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4. 社会政策的分类与特点5. 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二、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和程序2. 社会政策的制定依据和原则3. 社会政策的实施机制和方法4. 社会政策的评估和调整5. 社会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三、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和内容1. 教育和就业政策2. 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3. 健康和医疗政策4. 住房和城市政策5.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政策四、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和经验借鉴1. 发达国家的社会政策模式2.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策实践3. 社会政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4. 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5. 社会政策的跨国交流与交流机制五、社会政策的前景与展望1. 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2. 社会政策的创新和改革3. 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4. 社会政策的重点和重要议题5. 社会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挑战总结:本文概述了社会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发展历程;介绍了社会政策的制定、评估和实施机制;探讨了社会政策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健康、住房、城市、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内容;比较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策实践;展望了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希望通过对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的掌握,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高。
《社会政策法规》讲课教案
《社会政策法规》讲课教案社会政策法规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社会政策法规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3. 能够分析社会政策法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 社会政策的分类和主要领域;3. 社会政策法规的体系和主要内容;4. 社会政策法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讲题等方式,详细介绍社会政策法规的概念、体系和内容;2. 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案例,分析社会政策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升学生对社会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能力;4. 视听法:结合多媒体教具,展示相关社会政策法规的内容、案例和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引发学生对社会政策的兴趣;2. 知识讲解:讲解社会政策的分类和主要领域,重点介绍相关法律法规;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案例,结合社会政策法规,分析其影响和作用;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社会政策法规的理解和看法;5. 视听研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社会政策法规的理解;6.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2.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法规的分析和应用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达和合作能力;4. 作业评查: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政策法规教材;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案例资料:选择一些相关的社会政策法规案例资料。
七、教学反思1. 本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2. 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3. 在评价阶段,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的评估,不仅仅看结果,要关注过程。
专业知识之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doc
专业知识之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
专业知识之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2014-10-27 09:07 社会工作者a/shehui 作者: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教育网为了弥补广大考生的这一短板,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参加社会工作者考试的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201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即将开始,华图教育网社会工作者频道(/a/shehui)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提供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辅导和知识重难点分析,对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将会出现的考点作出详细解答,祝各位在今年的社会工作者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取理想的职位!更多2014社会工作者备考资料,请关注华图教育网!
社会政策的覆盖面很广,涉及到社会大众的利益,具体涵盖以下方面:
1.社会保障政策: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包括医药卫生等多方面内容。
3.公共住房政策: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公共住房调控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包括公共教育投入、招生、教育资源分配等问题。
5.劳动就业政策:主要是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行动。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或群体,如社会养老服务与救助等。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主要是针对一些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的利益保护政策。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包括越轨的行为矫治等,最典型的是社区矫正服务政策。
第三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公共服务这个词频繁地被提起,是在公共行政向着公共管 理发展之后。20世纪60年代,管理理论引入行政学,将 原本只重视静态的政治体系和制度研究导向动态的社会焦 点问题,引发了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变革。新公共行政对于 公共含义的认定从政府的官僚制度及政府机构发展为注重 公共利益即政府与公司、与社会其他组织之间的政治关系, 以及注重组织工作环境对于公共组织的影响力,对政府的 研究开始被引向政府的政策目标的选择和各项服务运作本 身和方法、效率的层面。此时,行政的含义宽泛化了,被 理解为一个包括各层级的广义政府、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 企事业等公用事业部门,甚至还包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兴 办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20世纪70年代中期,系统论和方法论在公共行政领域内 的应用和发展,将新公共行政的学说导向公共管理。其目 标重在通过合法、规范、民主、进取,具有创造性、有效 的公共管理方式、方法的选择,执行或实施国家政策,为 公众提供广泛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此间,公共服务成为 政府为公众提供的一切公共事物的代名词。将政府的基本 职责定位于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替代公共行政的核心所 在,它导致在西方国家出现声势浩大的重塑政府运动。
3.施工阶段 筹融资问题解决之后,历史文化社区的建设进入了施工 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成为中心环节,如何保障施工 的进度和质量呢? 在签约之后,工程承包商成为公共服务工程的生产方。 街道办事处为保障社区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推出了发 动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式监督制度,形成了三方— —提供方、生产方和委托方相协同的合作机制。他们的 做法,一是以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要求为工作标准, 由街道办事处定期向社区代表、社区单位定期汇报社区 建设情况并征求意见;二是办事处每周五召开社区建设 调度会,各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主任参加,汇报工作, 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了社区建设的质量与进度;三 是在工程建设中,加强了对工程承包商的工程审计,要 求承包商在施工前出预算,竣工后出决算,接受专业审 计单位的审计,以审计后的结果为结算标准,从而确保 了资金安全使用和提高使用效率。专业审计单位成为该 项公共服务工程中的又一个生产方式。
《政治学十五讲》知识要点
13404班严泽川序言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政治学提供的知识政治学涉及两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合和政治操作原理。
政治分析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生活分析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
政治操作原理涉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和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他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护。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①政治从业人员;②政治学从业人员;③普通公民。
第一讲政治学: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一、政治的定义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情,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情便是政治。
人们对政治的解释和定义来历不同,对政治概念的解释的大体思路有:①价值性解释;②神学性解释;③权力性解释;④管理性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如下特点: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关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研究政治1、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形成广泛的政治共识2、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的规划政治生活3、寻求文明的政治原则,文明的解释政治冲突4、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三、政治学科的定位和知识体系要了解政治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科体系,首先需要从人类文明以及知识的构成谈起:文化(文明)构成及政治学知识结构在我们广义的文化或文明的概念中,作为其构成以素的物质技术→组织制度→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呈现出由表及里的关系:处于最表层的物质技术是最容易变动的部分,而处于最深层的社会心理的部分是最不容易变动的部分。
从中国古代关于“知”和“行”关系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将政治学的知识划分为两个方面的知识,即关于“知”的政治知识和关于“行”的政治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社会政策行动的纯福利模式与准市场模式从社会政策的资金运行和服务传递的全过程看,可以按其福利性程度的高低而将社会政策体系大致分为“纯福利模式”和“准市场模式”。
1.“纯福利模式”及其优点和弊病在“二战”以后的几十年里,欧洲“福利国家”按照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在福利性社会事业中形成了一种“纯福利”的运行机制。
其要点包括:福利性社会事业完全由政府直接管理,或者由政府委托的“准政府”部门管理;在社会事业中广泛实施再分配和收入转移;几乎所有的福利性社会服务都由政府的公共资金支持,受益者可以获得无偿的福利性服务而无须直接付费。
当时认为这种纯福利的机制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体现社会公平,并满足各类人群的福利需求,尤其是弱势人群的需求。
但80年代以来,这种“纯福利”的运行机制受到来自“新右派”的批评。
他们认为,纯福利的运行机制一方面降低了福利性社会事业运行的效率,导致了大量的浪费,另一方面使福利性社会服务的实际收效也降低,再一方面是政府对福利性社会服务事业的垄断损害了人们的自由选择。
同时,纯福利机制还可能导致受益者福利需求的不合理扩大,进而导致政府公共开支的不合理增加,给国家带来严重的财政负担,最终将损害经济发展。
基于这些认识,从80年代起,一些国家在社会政策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逐步改变了原有的纯福利机制,在福利性社会事业的运行中引入了市场机制,建立了“准市场”的福利运行机制。
2.“准市场”模式的基本含义来源:考试资料网所谓“准市场机制”,主要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
过去长期以来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的社会福利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将社会政策的福利性目标与市场机制对立起来,认为二者是无法兼容的。
市场原则只能用到经济领域,而不能用到福利性的社会服务领域。
其结果要么任由社会政策行动中效率低下的情况长期存在,要么主张大量削减社会政策行动,以减少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损害。
但在20世纪80年代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率先打破了这种僵化的认识,提出了可以在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原则下引入市场机制,从而使社会福利体系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活力。
进入90年代以后,这种观点经“第三条道路”理论的进一步发挥,目前已成为社会福利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观点。
概括起来看,“准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点有:(1)在公共部门和福利性项目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在福利性服务中的垄断,通过服务机构之间的横向竞争而提高机构和项目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2)改变政府拨款方式:将面向机构的“按人头拨款”方式改为按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来拨款,并进一步转向面向服务对象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3)增大受益者的选择:扩大服务对象对服务机构的自由选择,通过服务对象“用脚投票”的效果来促进服务机构重视效率和质量。
(4)增加福利使用者的付费,通过使用者的付费一方面体现受益者的个人责任,并约束其福利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并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
(5)加强对服务机构的业绩考核和评估,并在业绩考核和评估中强化效率和质量指标。
3.在社会政策实践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优点及问题对于政府来说,在社会福利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最大好处一是可以降低对福利服务机构的财政负担,二是能够限制服务对象不合理的接受服务行为,并约束其过度的服务需求。
这两个方面都会进而降低社会福利服务中的浪费和减少政府的社会支出。
对社会服务的接受者来说,在社会福利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一方面可以使他们获得服务方面享有更加自由的选择,并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为之而承担更多的个人付费。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他们在个人付费方面的损失在较大程度上可以由其获得的优质服务而加以补偿。
但对于贫弱群体的成员而言,则意味着越来越难以获得相应的社会服务。
换言之,如果没有相应的补救措施,市场机制的引入将可能导致福利的社会服务对贫弱群体的可及性降低。
从总体上看,在福利性社会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促进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也可能损害对贫弱人群
的社会保护。
因此,对于引入市场机制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和因条件而确定采用何种方式。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完成其配套政策,降低其可能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