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辨析题题解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题答案解析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题答案解析听听当过老师的过来人怎么说教师这个行业既体面又让人羡慕。
在许多人心目中,教师这门职业一直是比较抢手,难以应聘上的行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例题:教学评价就是某学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总评价。
第一步:确定考点位置。
属于教育学部分中学教学过程章节中教学评价的知识点。
辨析点是教学评价与子概念总结性评价。
第二步:做出判断。
题干说法错误。
第三步:进行合乎逻辑的解释说明。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这是阐明教学评价的定义)。
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指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这是阐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定义)。
综上,教学评价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不仅仅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题干中的说法属于混淆了教学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概念(这是论证题干错在哪里的说理)。
第四步:进行小结。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参考答案】题干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指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汇总(考编含解析)
年下中学科目二·辨析题与简答题汇总2019辨析题43道【模拟题1·辨析】1.教育实质上是指学校教育。
2.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答:错误。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有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由此可见,学校教育是教育的狭义范畴。
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考点:教育的含义【模拟题2·辨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答:正确。
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因为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无论是广义的教育还是狭义的教育,都强调教育是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由此可见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考点:教育的本质属性【模拟题3·辨析】教育的隐性功能与负向功能是同一概念。
答:错误。
教育的隐性功能与负向功能是不同概念。
因为教育的隐性功能是指教育的非预期功能,即教育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计划不一致的功能;而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由此可见,教育的隐性功能有可能是积极的正向功能,也可能是消极的负向功能,二者概念不同。
因此本题表述错误。
考点:教育功能类型【模拟题4·辨析】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答:正确。
教育对经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为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有效形式;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也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阐明了教育对经济的贡献。
由此可见,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本题表述是正确的。
教师资格证常考辨析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常考辨析题汇总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无目的的。
如果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就不能称为教育。
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
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越来越多地认识并利用它;同时,任何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决定了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的思想、制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都是在继承与超越前一社会形态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
3.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实践活动、个人的主观努力等。
其中,遗传素质对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它是能力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条件,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
但素质本身不是能力,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仅为能力发展提供某种可能性,把遗传视为制约能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不科学的。
要使遗传为能力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因此,认为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是错误的。
4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教育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对它们也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并不起决定作用。
教资:辨析题题解
教资:辨析题题解辨析题乂叫判断说明题,是一种先判断正误再做判断解释的题型。
辨析题的题型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辨是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的说明。
在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中出现这种题型是为了考察大家对教育理论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同时还可以考查出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历年的教师资格笔试考试中辨析题一共是4道,每道题为8分,总分为32 分。
这一类题U是传统的判断题的变形,在具体作答过程中,考生或者无从下手,或者找不准得分点。
究竟如何在辨析题中拿到满意的分数呢?【答题思路】首先按照常规判断题判断正误。
第一步:找切入点,关注程度副词、关联词、关键词等。
九程度副词、关联词:"凡是”、"一定"必须”、“就是”、“只要......就......" 等。
可考虑题干表述是否狭隘,例如:"只要充分备课,就能上好课八。
2.找到关键词,:从关系、概念解析入手。
例如学校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的社会活动"。
笫二步:判断对错并详细分析。
只有"对"错"两种答案,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回答,例如"此说法是片面的此说法应该一分为二的看此说法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分析时按照"表明观点一一分析观点一一总结观点‘‘的方案进行作答。
【答题模板】第一步:表明观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错误的。
"以上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
八第二步:分析观点。
这是整道题的核心要点。
需要做到充实、有理有据。
A.若观点错误:九概括指明错在哪里。
例如违背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是对素质教育要求买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八2.指明观点提出的背景/确定分析题干所处的环境/解释概念/理论阐述。
例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
"'专家'是指在本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杂家'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师。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主观题历年真题辨析题与问答题(16)(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历年真题辨析题与问答题(16)(附答案)一、辨析题:普通中学的任务在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参考答案】题干表述错误。
我国普通中学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另一方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题干窄化了普通中学的任务,表述错误。
二、辨析题:德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
【参考答案】题干表述正确。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德育工作可以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即多开端性)。
在实施德育时,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晓之以理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最后使学生的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三、辨析题:定势对知识迁移起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题干说法错误。
定势对知识迁移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作用,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辨析题:教师职业倦怠即教师的工作热情丧失。
【参考答案】题干说法错误。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是教师的工作热情丧失。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教师的职业倦怠有三方面表现: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
情绪耗竭主要表现为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
心理耗竭如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他人,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工作热情丧失仅仅是情绪耗竭的具体表现。
所以教师职业倦怠不仅是教师的工作热情丧失。
五、辨析题:教育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60道必背辨析题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60道必背辨析题【辨析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该表述错误。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根据教育的概念可知,判断一个活动是不是教育,要满足:第一,有目的;第二,增进知识和技能或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或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题干中的说法,没满足“有目的”,因此说法错误。
【辨析2】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该表述错误。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题干中学校教育是指狭义的教育,所以是不全面的。
因此说法错误。
【辨析3】教育者是教学的主体。
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题干中的说法混淆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因此说法错误。
【辨析4】教育形态一定会跟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该表述错误。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生产力发展,但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思想落后于较为先进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种是生产力落后,但受文化交流、社会转型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内容、方法等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资料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资料一、辨析题1.学生上课时,边听、边看、边记笔记反映了注意具有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1.【参考答案】此题说法错误。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注意的分配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题中强调的不是注意的保持时间,而是在同一时间集中在听、看、记这三件事情上,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
综上,题干表述错误。
2.由于教学活动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此题说法错误。
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告诉我们: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综上,题干表述错误。
3.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此题说法错误。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班级管理的功能包括:第一,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第二,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第三,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其中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是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而不是单纯地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综上,题干表述错误。
4.在教育的功能选择上应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其个体功能是可以忽视的。
4.此题说法错误。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根本功能、基本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辨析题考试真题解析
202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辨析题考试真题解析辨析题22.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参考解析】此说法错误。
全面发展与平均发展不是同一概念。
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其实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这些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而不是德、智、体诸方面的平均发展。
2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唯一途径。
【参考解析】此说法错误。
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学、课外活动、团队、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其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它与课外活动、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其他教育途径互相配合,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4.气质无好坏之分。
【参考解析】此说法正确。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25.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
【参考解析】此说法错误。
学习是个体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首先,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这里的“经验”是个体通过某种活动来获得经验的过程,是个体与外界信息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次,由于学习必然发生的变化有时立即见诸于行为,有时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见诸于行为,产生思维的变化,无论是思维或行为的变化,都是比较持久的。
药物、疲劳、疾病等引起的行为变化都比较短暂,不能称之为学习的行为变化。
另外,不能简单地认为行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
学习的产生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
个体的成熟乃至衰老也会使其行为产生持久的改变,都不能称之为学习。
因此,行为的改变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只有个体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才是学习的结果。
简答题26.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
【参考解析】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第一,强调知识本位,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第二,强调以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为核心设计课程;第三,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
教师资格证辨析题高频考点解析
教师资格证辨析题重点及答案解析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影响到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有影响。
其中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是前提与基础;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故表述错误。
2.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学校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机构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承认教育机构系统等。
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不能把学校教育制度等同于教育制度。
故表述错误。
3.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因此教育不具有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3)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①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题干所述不符合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述。
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的制约,但不能推出教育不具有相对独立性。
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4.“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阐述了遗传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现实性。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教资笔试科二辨析题
教资笔试科二辨析题1.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参考答案:错误。
学生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是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巩固程度和运用程度。
实践表明: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但是,智力是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会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
2.教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教育是绝对独立的。
参考答案:观点是错误的。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具体表现在: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3.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参考答案:错误。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技能是在后天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得来的。
4.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依据课程计划。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
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因此具体制定哪些学科的课程标准需要根据课程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来进行。
5.教学就是上课。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
教学与上课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还包括备课、课外作业的布置、课外辅导、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等一系列环节。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上课完成的。
6.学生在校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直接经验为主。
参考答案:题干说法错误。
学生个体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间接经验,即由书本、课堂和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二是直接经验,指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
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辨析题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辨析题汇总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解析】此观点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
而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包括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制定者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解析】此观点错误。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亿师学教师考试研究院提供]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3、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解析】此观点错误。
工作记忆也称之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要比瞬时记忆长—些.但—般不会超过—分钟。
而且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而信息只有进入到长时记忆时才能持久的保持,保存时间可以到达几天、几年甚至终身难忘。
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4、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解析】本题说法错误。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师出教育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
说明智力水平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儿童的智力水平越高,—般学习成绩越好。
但是智力水平并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知识结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习动机和集体、教师等因素,都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故本题说法错误。
5、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错误。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并不是德智体诸方面的平均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部分辨析题
辨析题备考第一章1凡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2013年上半年全国教资真题)解析:错误,考察的是教育的概念。
课本P2页。
预测题: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错误,考察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012年上半年全国教资真题)解析:考察的是教育的本质。
课本P3页预测题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活动。
(正确,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013年下半年全国教资真题)解析:考察的教育的社会属性-相对独立性。
课本P3-P4。
4教育的民主化就是教育的平等化。
解析:错误,考察20世纪教育的特点,民主化指的是一方面教育均等化,还有就是教育的自由化。
P75教育的现代化就是技术的现代化。
解析:错误,考察20世纪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现代化指的是技术和观念的现代化。
6生产力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
解析:正确。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教育内容。
7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2012年下半年全国教资真题)解析:错误。
教育可以加速改变政治经济关系。
最终政治制度的改变还要通过暴力夺权来实现。
8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2012年上半年教资真题)解析:错误。
本质上考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四个因素都有可能出道题目,大家尽量将四个因素好好看下它们的作用。
遗传只能起到前提和基础的作用。
最终决定一个能力发展还是主观能动性。
9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解析:正确,课本P24.10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解析:错误,课本P24.1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解析:错误。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培养目标是学校的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育目的是确定了总的教育方向。
两者有联系,培养目标是对学校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第三章辨析题的重点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师资格考试必背辨析题
教师资格考试必背辨析题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目的就只能是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1)说法错误(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目的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如果只参考人的发展需求确定属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是错误观点。
指定教育目的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下因素: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②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而重要依据③教育目的指定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3)综上,说法错误,教育目的的制定需要同时参考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
2、课程就是学科。
(1)说法错误。
(2)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进程安排,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3)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1)说法错误(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说明学生的品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一般来说,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综上,说法错误。
德育过程可以根据情况有多种开端。
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1)说法错误。
(2)学习是指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
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
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比较短暂的。
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
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
教师资格证辨析题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辨析题真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证辨析题真题及答案1.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课程计划,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但并不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是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具体地讲:(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
(5)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同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说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说法是错误的。
3.问题解决不受情绪影响。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迁移、原型启发、动机强度以及情绪等等。
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往往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否定、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等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
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一样。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所以说,情绪影响着问题解决,故题干这种说法错误。
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此说法错误。
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样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P232)2、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此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故说法错误。
(P321)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或: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此说法错误。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说法错误。
(P344)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此说法错误。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教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资:辨析题题解
辨析题又叫判断说明题,是一种先判断正误再做判断解释的题型。
辨析题的题型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辨是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的说明。
在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中出现这种题型是为了考察大家对教育理论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同时还可以考查出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历年的教师资格笔试考试中辨析题一共是4道,每道题为8分,总分为32
分。
这一类题目是传统的判断题的变形,在具体作答过程中,考生或者无从下手,
或者找不准得分点。
究竟如何在辨析题中拿到满意的分数呢?
【答题思路】
首先按照常规判断题判断正误。
第一步:找切入点,关注程度副词、关联词、关键词等。
1.程度副词、关联词:“凡是”、“一定”、“必须”、“就是”、“只要……就……”等。
可考虑题干表述是否狭隘,例如:“只要充分备课,就能上好课”。
2.找到关键词,:从关系、概念解析入手。
例如:“学校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的社会活动”。
第二步:判断对错并详细分析。
只有“对”“错”两种答案,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回答,例如“此说法是片面的”“此说法应该一分为二的看”“此说法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分析时按照“表明观点——分析观点——总结观点”的方案进行作答。
【答题模板】
第一步:表明观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错误的。
”“以上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
”
第二步:分析观点。
这是整道题的核心要点。
需要做到充实、有理有据。
A.若观点错误:
1.概括指明错在哪里。
例如:“违背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是对素质教育要求买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
2.指明观点提出的背景/确定分析题干所处的环境/解释概念/理论阐述。
例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
”“‘专家’是指在本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杂家’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师。
”
3.详细分析错误之处。
结合基础理论详细分析理论,几种作答方式可选:(1)阐述正确的理论应该是什么;(2)错误理论详解。
例如:在一道否认纪律约束的题目里,就要详细阐述纪律约束的概念、作用、重要意义、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与正面引导相互结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4.提出策略。
结合题干中错误的观点、做法,提出正确的做法。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因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做到……”“教师应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有……。
”
B.若观点正确:
与A部分结构相同,稍作变动即可,具体模板如下:
1.概括对在哪里;
2.指明观点提出的背景/确定分析题干所处的环境/解释概念/理论阐述;
3.详细分析错误之处;
4.提出策略。
只要大家勤加练习,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够在辨析题上拿到满意的分数。
例: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判断理由。
2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3.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4.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25.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参考答案
22.此题说法正确。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其中
相对独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别是、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23.此题说法正确。
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
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途径。
24.此题说法错误。
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
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
不能将二者混同,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25.此题说法错误。
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人脑
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并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影响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学习进度。
但是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故上述说法不正确。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判断理由。
22.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
23.教学具有教育性。
24.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
25.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
22.【解析】此观点错误。
(1)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提高的过程。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道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标志。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开端。
(3)作为一名教师,应意识到品德的构成要素具有多种开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23.【解析】该说法是正确的。
(1)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递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2)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防止两种极端倾向。
(3)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传递科学知识,还要贯穿思想品德教育,将知识和思想品德结合起来。
24.【解析】此观点错误。
(1)记忆的三级模型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
(2)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持时间是有限的。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加以复述,便可以进入长时记忆,得以继续保存;如果它们得不到复述,就会很快消失掉。
因此,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复述。
(3)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重要的知识进行复述,使得重要知识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得到长期保存。
(4)综上所述,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复述而不是想象,题干观点错误。
25.【解析】此观点错误。
(1)强化有正负之分,负强化通过终止不愉快的刺激增强行为反应的概率。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2)负强化的目的是提高行为反应的概率,而惩罚的目的是消除或抑制某行为反应。
(3)因此,负强化和惩罚本质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