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分型
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附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
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附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一、饮食调理1. 限盐限油,保持低盐饮食高血压病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以降低血压。
建议每日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
同时,要限制油脂的摄入,以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
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促进肠道健康。
建议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
3.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是身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建议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类等。
二、运动保健1. 保持适量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提高心肺功能。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2. 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有助于调节气血,改善血液循环。
建议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传统运动。
3. 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避免运动过程中受伤。
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拉伸活动,帮助身体恢复。
三、情志调护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情绪波动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不利于病情控制。
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等情绪。
2.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有助于缓解压力,降低血压。
建议每天进行5-10分钟的放松训练。
四、针灸按摩辅助治疗1. 针灸治疗取穴原则及方法针灸治疗高血压病有一定的疗效,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取穴原则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为主,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风池、内关等。
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方案。
附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是因肝阳升发太过,失于潜藏,上亢而为病。
其症状表现为头晕胀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脉弦等。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调节血量。
因此,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应从疏肝、平肝、镇肝、降火等方面入手。
二、肝肾阴虚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是由于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火上扰所致。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主要基于症状和脉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血压辩证类型及其对应症状:
1. 阴阳两虚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眼花、心悸气促、下肢浮肿、夜尿增多等症状。
2. 肝阳上亢型:症状包括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
3. 冲任不调:这种情况常见于妇女经期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可能出现头痛头晕、面红出汗、血压波动等症状。
4. 肝肾阴虚型:患者可能会有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症状。
5. 痰浊阻滞型:心悸嗜卧、呕恶痰涎、头重如蒙等症状可能与痰浊阻滞有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风眩,高血压,中医辨证
风眩,高血压,中医辨证高血压的中医辩证分型:1.肝阳上亢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目胀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尿黄便秘。
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石室秘录,偏治法:如人病头痛者,人以为风在头,不知非风也,亦肾水不足,而邪火冲入于脑,终朝头晕,似头痛而非头痛也。
若止治风,则痛更甚。
法当大补肾水,而头痛头晕自除。
方用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山药三钱,北五味二钱,麦冬二钱,元参三钱,川芎三钱,当归三钱,葳蕤一两,二剂即愈。
(〔批〕定风去晕丹)。
此方妙在治肾而不治风,尤妙在治肾而兼治肝也。
肝木不平,则肺金失化源之令,而肾水愈衰。
今补肝又补肾,子母相资,自然上清头目。
况又入麦冬、五味,以滋肺金之清肃乎,所以下喉即安然也。
张公曰∶头痛余传一方∶用川芎一两,蔓荆子二钱。
水煎服,立愈。
(〔批〕芎荆散)。
盖川芎补血,蔓荆子去风也。
2.肝肾阴虚头晕目眩,双目干涩,五心烦热,腰腿酸软,口干欲饮,失眠或入睡易醒,尿黄,便干。
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3.阴阳两虚头昏目花视糊,心悸气短,间有面部烘热,腰酸腿软,四肢清冷,便溏纳差,夜尿频数,遗精,阳痿。
舌淡红或淡白,质胖,脉沉细或弦细。
4.痰湿中阻头晕头重,胸脘满闷,恶心欲呕,心悸时作,肢体麻木,胃纳不振,尿黄,便溏不爽,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
5.气虚血瘀头晕肢麻,倦怠乏力,活动欠灵,胃纳呆滞,动则气短,日轻夜重,甚至半身麻木,小便失禁。
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脉弦涩。
眩晕集,高血压头为精明之府,神明之主,又藏脑髓,而为髓海。
机体诸精,上聚于头,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上注于脑,以滋养脑髓,活耀神机,维持机体平衡。
头晕部位在头,涉及脾肝肾等脏腑,其原因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其中尤以风、火、痰、瘀、虚为致病主要因素,脉络闭阻,神机受累,清窍不利为病机。
眩晕分外感眩晕和内伤眩晕两大类。
外感眩晕多猝发而暂时属实证,但较少。
内伤眩晕多缀而缠绵,属虚,但较多见。
头痛眩晕,病位在清窍,病虽属肝经,但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十法十方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十法十方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一系列的器官功能及代谢异常。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病症,如肝火亢盛、脾胃虚弱、肾阴阳亏虚等。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十法十方。
一、肝火亢盛型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易怒、耳鸣、视力模糊等。
辨证治疗,可选用以下十法。
1.清热泻火法:服用龙胆泻肝丸等清热泻火类中药,如栀子、黄芩、黄连、黄柏等。
2.平肝降压法:服用柿蒂、珍珠母、龙骨等平肝降压类中药。
3.祛痰化瘀法:服用川贝、枸杞、菊花、海参等祛痰化瘀类中药。
4.养肝补血法:服用参、黄芪、当归、熟地等养肝补血类中药。
5.活血化瘀法:服用丹参、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类中药。
6.清肝利胆法:服用金钱草、茵陈、山楂、蒲公英等清肝利胆类中药。
7.祛风化湿法:服用羌活、防风、藁本、五味子、没药等祛风化湿类中药。
8.舒筋活络法:服用醋鳖甲、乳香、没药等舒筋活络类中药。
9.肝肾双补法:使用肝肾双补方,如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
10.调和气血法:使用调和气血方,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黄芪五味子汤等。
二、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弱型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昏、头重、心悸、胸闷、肢体乏力等。
辨证治疗,可选用以下十法。
1.补中益气法:服用人参、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补中益气类中药。
2.健脾胃法:服用砂仁、苏子、木香、山楂等健脾胃类中药。
3.宁神安神法:服用龙骨、牡蛎、珍珠母、酸枣仁等宁神安神类中药。
4.清热解毒法:服用黄连、黄芩、黄连阿胶汤等清热解毒类中药。
5.调和胃气法:服用香附、陈皮、枳实、厚朴等调和胃气类中药。
6.益气固表法:服用人参、黄芪、参等益气固表类中药。
7.舒畅通窍法:服用绿豆、花粉、转豆、牡蛎等舒畅通窍类中药。
8.润肺止咳法:服用燕窝、冰糖、百合、银耳等润肺止咳类中药。
9.肝肾调和法:使用肝肾调和方,如保和丸、健脾丸等。
高血压中医辩证分型及膳食原则
高血压中医辩证分型及膳食原则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胀、头痛,或头重脚轻,或如坐舟车,常伴耳鸣心悸,血压升高。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五志过极、年老体迈、膳食不节、劳逸过度等有关,其发病与五脏相关,但主要病位在心、肝、脾、肾,病性有实有虚,临床多以虚实夹杂为主。
一、肝火上炎证1.临床表现:以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为主症,兼见耳鸣如潮、胁痛口苦、便秘溲黄等症,舌红,苔黄,脉弦数。
2.膳食特点:膳食以清淡为主,平肝潜阳。
三、痰湿内阻证1.临床表现:以头重如裹为主症,兼见胸脘痞闷、纳呆恶心、呕吐痰涎、身重困倦、少食多寐等症,苔腻,脉滑。
2.膳食特点:膳食以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为主,健脾运湿。
三、瘀血内阻证1.临床表现:以头痛如刺、痛有定处为主症,兼见胸闷心悸、手足麻木、夜间尤甚等症,舌质暗,脉弦涩。
2.膳食特点:膳食以清淡、温平为主,活血通络。
四、阴虚阳亢证1.临床表现:以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为主症,兼见头重脚轻、口燥咽干、两目干涩等症,舌红,少苔,脉细数。
2.膳食特点:膳食以清淡、养阴生津为主,滋阴潜阳。
五、肾精不足证1.临床表现:以心烦不寐、耳鸣腰酸为主症,兼见心悸健忘、失眠梦遗、口干口渴等症,舌红,脉细数。
2.膳食特点:膳食以偏温补为主,补益肝肾。
六、气血两虚证1.临床表现:以眩晕时作、短气乏力、口干心烦为主症,兼见面白、自汗或盗汗、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等症,舌淡,脉细。
2.膳食特点:膳食以少食多餐、细软滋补为主,补益气血。
七、冲任失调证1.临床表现:妇女月经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出现头痛、头晕为主症,兼见心烦、失眠、胁痛、全身不适等症,血压波动,舌淡,脉弦细。
2.膳食特点:膳食以清淡、富含营养为主,调和冲任。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高血压_北京名老中医网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高血压_北京名老中医网我们大家知道高血压是目前中老年人的高发疾病,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是它的并发症着实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很多人都极为关注,在前几天的文章报道中我们讲解了中医辨证分型高血压,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讲解一下中医如何分型治疗高血压中医分型治疗高血压1、肝阳上亢治则: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9克钩藤15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下)黄芩9克栀子9克牛膝9克杜仲9克桑寄生12克夜交藤30克茯神12克珍珠母30克(先下)随症加减:头痛甚剧,胁痛,口苦面赤,便秘及溲赤属肝火偏旺者,加龙胆草6克、夏枯草12克、郁金9克,以清泄肝火。
中医分型治疗高血压2、肝肾阴虚治则:滋养肝肾。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熟地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2克太子参15克当归9克杜仲9克牛膝9克白蒺藜9克菊花9克随症加减:烦热盗汗者,加黄柏9克、知母9克,以滋阴泻火。
中医分型治疗高血压3、痰湿内阻治则:化痰祛湿。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天麻9克白术12克半夏9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泽泻15克代赭石30克(先煎)生姜5克随症加减:脘门不食者,加白蔻仁3克(后下)、砂仁3克(后下),以芳香健胃理气;耳鸣重听者,加郁金9克、菖蒲9克,以通阳开窍;若伴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者,加黄连3克、黄芩12克,以清化热痰。
中医分型治疗高血压4、瘀血内停治则:活血化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桃仁9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15克葱白5克生姜5克麝香0.3克甘草3克郁金9克菖蒲9克白茫9克细辛3克随症加减:头胀痛,血压甚高者,加大麻9克、钩藤15克、石决明30克(先下)、地鳖虫9克,以平肝通络;合并中风后遗症者,以补阳还五汤(黄芪30克、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15克、地龙9克)为主加味,益气活血通络祛风;胸闷刺痛者,加延胡索9克州;川??子9克,以理气活血止痛。
中医分型治疗高血压5、阴阳两虚治则:调补阴阳。
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论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多危害。
传统中医学中,高血压被称为“痹证”或“痿证”。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高血压的发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中医对高血压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绪不稳定、肥胖、饮食不当等。
而中医将高血压的病因主要归结为阴阳失调、气滞血瘀、脏腑功能紊乱等方面。
对于高血压的辨证分型,中医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肾阴虚型、痰湿阻络型等。
这些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以及脉象等综合判断而得出的。
二、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的方法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其中,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进行治疗。
比如针对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柴胡、黄芩等清热解毒、平肝降压的中药进行治疗。
对于肾阴虚型的患者,则可以选用丹参、麦冬等滋阴补肾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的效果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
另外,针灸疗法也是辨证论治高血压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内关、合谷、太冲等,具体的穴位选择需要根据辨证分型来确定。
三、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辨证分型。
高血压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因此辨证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脉象、舌像、症状等多方面信息,确保准确辨证。
其次,要根据辨证结果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医拥有丰富的治疗方法,但并非每种方法对每个患者都适用。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中药方剂或针灸穴位。
另外,中医治疗高血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中医讲究顾全大局、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患者需要坚持治疗,并配合医生的指导。
四、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的效果与优势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九法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九法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严重的还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
传统中医学中有许多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其中辨证治疗法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九种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一、虚实辨证法1.虚证:血压不高而头晕、头痛、眼花,精神不佳,容易疲劳,红舌少苔,脉细弱。
以益气、养血为主。
可用人参、黄芪、当归、白术、山药、枸杞等中药。
2.实证:血压高而头晕、头痛、胸闷、口干、口渴、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
以清热利水、降压为主。
可用黄芩、龙胆、金银花、夏枯草、丹参、薏苡仁等中药。
二、阳虚阴盛法高血压病多属阳虚阴盛证。
表现为口干舌燥、失眠多梦、耳鸣心悸、夜尿增多。
应首先治疗阴液亏虚,用沙参、麦冬、天冬、银翘、黄芪、当归等中药以养阴液、滋阴清热。
三、肝肾阴虚法高血压常常在肝肾阴精亏损而出现。
表现为头晕、伴有耳鸣、紧张、易怒、失眠、潮热、眼花等。
可选用麦冬、枸杞子、熟地黄等中药。
四、肝阳上亢法高血压病也可以视为肝阳上亢所致。
表现为眼目赤红、头晕、头痛、易怒、失眠等症状。
以清肝泻火、降血压为治疗原则。
可选用龙胆、黄连、黄芩、丹参等中药。
五、攻下清热法高血压病也可以视为发热证。
表现为急躁失眠、口干、舌苔黄厚、尿量减少等症状。
以清热解毒、凉血平肝、攻下降压为治疗原则。
可选用连翘、秦皮、黄连等中药。
六、病机紊乱法高血压病也可以视为病机紊乱所致。
表现为五脏气机不畅,导致失眠、烦躁、情绪不稳。
以益气、健脾、和胃、疏肝、止泻为治疗原则。
可选用人参、枸杞、泽泻、陈皮、半夏等中药。
七、菌毒积聚法高血压病也可以视为菌毒积聚所致。
表现为口苦口臭、恶心、呕吐、便秘等。
以利肠,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
可选用大黄、甘草、黄连、三七粉等中药。
八、风寒湿毒法高血压病也可以视为风寒湿毒所致。
表现为身体沉重、关节疼痛、乏力、面色浮肿、鼻塞等。
以驱风散寒、祛湿除瘀为治疗原则。
可选用威灵仙、薤白、羌活、红花等中药。
高血压病中医诊断
阴阳两虚证
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神疲乏力、畏寒 肢冷。
次症:耳鸣、心悸、气短懒言、夜尿频、舌淡苔 白、脉沉细弱。
治疗
治疗目标:
不仅要控制血压水平、改善代谢紊 乱,更主要是要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损 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致死和 致残的危险。
治疗策略:
不 同 日 多 次 测 量 收 缩 压 18.62 ~ 23.94kpa(140 ~ 180mmHg) 或 舒 张 压 11.97~14.63 kpa(90~110mmHg),并评 价各种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相关临 床情况,判断患者高血压危险分层;根 据高血压危险性分层,制定治疗方案。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 转耳鸣”。
元《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
明 《景岳全书》:“眩运一证,虚者 居其八九……” ,“当以治虚”。
明·虞抟 “因瘀致眩”
气虚 气滞 痰湿 阴虚 阳虚 外伤
瘀血
脑窍阻滞 髓海失养
眩晕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及归属
根据539例病例的调查结果,结合国家 标准和地方标准,我们认为高血压病中 医病名为“风眩”,可归属于“眩晕”、 “头痛”、“中风”等范畴。
现为舌质红或绛红少苔;偏于阴阳两虚证,可
见舌质淡;气阴两虚者舌质往往偏胖,有齿痕,
舌质较淡;形体肥胖的高血压者可表现为痰浊
中阻的舌象,也即舌质淡红苔白腻或黄腻;高
血压病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者,表现 为心血淤阻的舌象,舌质紫或暗红,有淤斑。
根据相关的的高血压病国标和地方
诊断标准,我们提出高血压病中医诊断 依据为 :
气阴两虚:
思虑劳倦,饮食不节,损伤正气; 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阳气虚衰;久病不 愈,耗伤气血,阴津亏损,气虚则清阳 不升,阴血亏虚则脑失所养,从而发为 眩晕。
高血压中医辩证分型饮食保健原则及药膳
高血压中医辩证分型饮食保健原则及药膳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有关于饮食对人体健康裨益的描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是中医的饮食原则,对于现代人同样也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医饮食保健原则1.饮食贵在“不伤其脏腑”,采取有效合理的中医食疗法对高血压病有预防和促进康复的作用。
2.“辨证施膳”“辨体施膳”是中医食疗的基本原则,应针对高血压的不同证型给予相应的饮食。
二、不同分型高血压饮食保健原则1.肝火上炎证原则:饮食以清淡为主,平肝潜阳。
药膳:(1)芹菜粳米瘦肉粥。
芹菜50克,洗净切碎,粳米50~100克,瘦肉末50克,同煮为粥,每日早晚服食用。
(2)枸杞菊花决明饮。
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打碎),冰糖适量。
三药同煮,去渣取汁,调入冰糖,代茶饮。
2.痰湿内阻证原则: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为主,健脾运湿。
药膳:(1)橘皮饭。
橘皮10克,洗干净表面的灰尘,剪成小条,同粳米150克煮饭,每日晚餐食用。
(2)雪羹汤。
荸荠、海蜇头各100~200克,煮汤,每日分2~3次服用。
3.瘀血内阻证原则:饮食以清淡、温平为主,活血通络。
药膳:(1)山楂粥。
生山楂20 枚,粳米100克,红糖10克。
制法:生山楂去核打碎,冲洗干净,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熬制成粥,调以红糖进食。
(2)归芪蒸鸡。
鸡1 只,黄芪、当归各30克。
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将黄芪、当归塞入鸡腹内,加适量葱、盐、味精,隔水蒸至鸡肉熟烂即可。
佐餐,食鸡肉饮汤,分次食完。
4.阴虚阳亢证原则:饮食以清淡、养阴生津为主,滋阴潜阳。
药膳:(1)苦丁茶。
苦丁茶15克、菊花10克,冰糖少许,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一剂。
(2)百合银耳雪梨羹。
百合30克,银耳30克,雪梨50克,枸杞子10克,冰糖适量,小火熬制为羹,每日50~100克。
5.肾精不足证原则:饮食以偏温补为主,补益肝肾。
药膳:(1)乌鸡菌汤。
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指临床上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它是以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晚期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
本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肝阳”等范畴。
中医辨证分型1、肝阳上亢:头痛、头晕、头胀、急躁易怒,面红升火,口苦口干,心烦失眠,形体实,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2、肝肾阴虚: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心悸失眠,手足心热,腰背酸痛,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3、阴阳两虚:头痛、头晕耳鸣、心悸不安,气促胸闷,肢冷畏寒,腰酸易倦,筋惕肉润,夜间多尿,或尿少浮肿,舌红或淡,苔薄白,脉弦细。
4、风痰上扰:眩晕体倦,头重昏蒙,胸脘痞闷,呕恶纳呆,苔白腻脉濡滑。
5、瘀血阻络:头痛、痛有定处、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心悸胸憋或痛,舌质暗红或淤血点,脉弦细涩。
辨证护理1、病情观察:注意有无剧烈头痛、眩晕、血压升高,肢体麻木感,舌强等中风先兆,有无心悸,小便改变等心、脑、肾的继发病变,如发现上述情况,立即报告并处理。
2、康复:肝风内动先兆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针灸内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心悸加内关,惊厥者可针人中、内关、涌泉等穴,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情志护理:肝阳上亢重病人烦躁易怒要做好思想工作,使病人心情舒畅,消除焦虑急躁情绪。
4、并发症护理:定时测量血压,如有病情变化随时测量。
如有合并症,应按各种合并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5、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甘肥油腻,戒烟酒,多食水果蔬菜、豆类制品、山楂、芥菜,宜低盐,不宜过饱。
6、用药护理:密切观察里利尿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以防低钾和体位性低血压。
7、健康指导:①避免过度劳累,生活要有规律,起居定时,尽量减少睡眠前的兴奋,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坚持气功、太极拳等,以利于稳定血压,减少并发症。
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护
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护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病因多样,影响全身多个器官。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因为肝肾阴虚、气滞、痰湿内扰,导致气机不畅、精微流失,从而引发的。
中医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辨证施护,分别从辨证分型、治疗方案和调理生活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辨证分型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湿壅滞型、阳盛阴虚型。
其中,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头晕眼花、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舌红少津,脉细数;气滞血瘀型高血压患者则常伴有胸闷、心痛、乏力、口苦、舌暗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有力;痰湿壅滞型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头昏、口苦、纳差、身重、舌苔厚腻,脉濡;阳盛阴虚型高血压患者则多伴有面颊红肿、头亮心烦、夜间多汗、口渴喜饮,舌质红,脉洪大。
了解患者的辨证分型后,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肝肾阴虚型治疗这种类型的高血压,需要补益肝肾阴,养血生津。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白芍、枸杞子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清淡食品,如山药、木耳、芹菜等,同时少吃辛辣、高脂食品和烟酒。
2. 气滞血瘀型治疗气滞血瘀型高血压,需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可以采用柴胡、川芎、红花、桃仁等经络活血药,同时加强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疏通经络,减轻精神压力。
此外,还应避免对心态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如过度焦虑、抑郁等。
3. 痰湿壅滞型治疗痰湿壅滞型高血压,可采用化痰利水、祛湿化浊的中药,如茯苓、泽泻、半夏、陈皮等。
此外,还需要控制饮食,尽量避免食用油腻、生冷、甜食等易于积湿的食品。
4. 阳盛阴虚型治疗阳盛阴虚型高血压,需要平补阴阳,疏利气血。
建议患者多食用绿叶蔬菜、水果,少摄入脂肪。
中药方面,可以使用黄芪、参、山药、熟地等补气养阴的药物,同时也可以运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加速血液循环,调节体内平衡。
三、调理生活除了中药治疗外,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调理,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高血压,即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中医药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阴阳失衡、气机不畅所致。
下面将介绍高血压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
一、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
对于高血压的辨证分型,一般可以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内蕴、气阴两虚等几个类型。
1. 肝阳上亢型特征:头晕目眩、面红目赤、耳鸣、情绪烦躁、易怒、睡眠差、大便干燥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清热疏肝、降逆平肝为主要方向。
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真武丹、龙胆泻肝丸等。
2. 肝肾阴虚型特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心悸失眠、舌红少津、尿量多而短赤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滋养肝肾为主要方向。
常用方剂有左归饮、六味地黄丸等。
3. 痰湿内蕴型特征:头昏沉重、胸闷、气短、舌苔厚腻、体形肥胖、腰腹部肥胖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祛痰利湿为主要方向。
常用方剂有茯苓五苓散、脱脂茶等。
4. 气阴两虚型特征:头晕、心悸、口干、咽干、气短、尿量少、舌红少津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益气养阴为主要方向。
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人参党参麦冬汤等。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合理选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可缓解症状、调节血压、改善体质。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胃肠道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2. 饮食调理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低盐、低脂的食物。
可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的摄入,维持正常体重,并且要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
3. 运动疗法适量的有氧运动对于控制高血压病情有积极作用。
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节奏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4. 心理调节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问题。
通过运用中医养生理论,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调养。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及其分类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及其分类在中医方面,将高血压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即:1、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治疗上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2、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治疗上以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3、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的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治疗上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
根据国内文献报告,某些单味中草药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此外,近年国内外对黄芪、人参、刺五加等药物进行研究,这类药物除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外,还能使用调节紊乱的功能趋于正常化,例如,能使低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又能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下降等等。
除方药治疗之外,在中医方面,针刺疗法、磁疗法、气功疗法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疗效巩固;气功通过主动性锻炼来调整,维系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抗高血压能力,从而保持血压稳定。
另外,可通过增强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内外致病因素,例如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其中太极拳气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过度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尽可能及戒除烟酒,这些都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中医对症治疗高血压自测类型选对药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
中医根据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对症开出一下中药方,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是怎样对症治疗高血压的吧。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
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
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和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中医对于高血压与高血脂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高血压与高血脂的辨证与治疗高血压与高血脂是现代人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一系列的隐患。
传统中医学在高血压与高血脂的辨证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高血压与高血脂的辨证与治疗的相关内容。
一、高血压的辨证与治疗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
一般来说,中医对于高血压的辨证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
实证型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升高,患者常伴有头痛、耳鸣、面色潮红等症状。
中医治疗实证型高血压的原则是清热降压,常采用草药组方如黄芩、连翘、丹参等具有清热降压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此外,适当进行针灸疗法,如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可以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
虚证型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升高,患者常伴有畏寒、乏力、气短等症状。
中医治疗虚证型高血压的原则是益气养阴,常采用草药组方如黄耆、麦冬、首乌藤等具有益气养阴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常配合中医推拿疗法,如捏脊、揉腰等手法可以起到调节气血的作用。
针对高血压的日常调理,中医也提出了一些饮食与生活方式的建议。
例如,推荐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适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及心肺功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等等。
二、高血脂的辨证与治疗中医认为,高血脂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以及饮食不节造成的。
对于高血脂的辨证,中医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
实证型高血脂的特点是血脂升高,患者常伴有烦躁、口苦等症状。
中医治疗实证型高血脂的原则是疏肝理气,常采用草药组方如柴胡、苦参、郁金等能够疏肝理气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推荐患者进行一些有助于降血脂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虚证型高血脂的特点是血脂升高,患者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治疗虚证型高血脂的原则是健脾温阳,常采用草药组方如党参、黄精、肉桂等能够健脾温阳的中药进行治疗。
此外,适当加强锻炼,如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
治疗高血压——中医有方
造血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虽然对成人影响较小,但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此种药物的使用会影响小儿血细胞的声场,并引发其血液中粒细胞减少及白细胞含量下降,不仅会影响小儿正常免疫能力,甚至会引起肝脏细胞损伤,诱发肝中毒现象。
(2)不要太早用药:很多小孩子刚刚出现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家长就立即给吃上感冒药或者去大医院看病。
结果可能不会影响小孩健康的小感冒,一旦接触医院儿科其他发生感冒的小孩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情况,变成重感冒;或者如果小孩子多喝热水、好好睡一觉就能自愈的小感冒,经过吃药治疗,虽然症状也会消失,但经常用药治疗对孩子免疫力会存在严重的负性影响。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感冒症状,但是没发烧,不影响吃、喝,精神状态正常,不要急于吃药和看医生。
(3)尽量别输液: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一辈家长认为,要想好得快,就需要先输液治疗。
输液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症状,但若经常输液治疗,特别是抗生素的输液治疗,小孩机体内病原菌抗性增强,若再出现感染性疾病,可能会出现输液治疗都无法满足理想治疗效果,并且此时小孩免疫能力受到明显影响,特别容易发生相关感染性疾病;同时输液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不良反应一般较严重。
所以如果小孩出现感冒症状,并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可以先采用药物治疗,若经药物治疗无效后再遵医嘱实施输液治疗。
(4)慎用退热药:发热为小儿感冒常见症状,属于病原菌侵入体内后机体与其对抗时产生的反应,轻微发热对于小儿来说,具有完善其免疫功能的效果,所以如果小儿有发热情况但是温度在38.5℃以下,不用使用退烧药物治疗,可以采用退热贴、温水擦拭躯干、凉水擦拭额头等方式辅助降温;当温度超过38.5℃以上且伴有精神不振情况,才可以使用退热药物。
常见的小儿退热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这两种药物相对于阿司匹林等药物而言,安全性更高;建议退热药物使用方式为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即使用其中一种药物后,若4~6小时后仍未见退烧,则进行另一种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增高。
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方法,可以将高血压患者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二、气虚血瘀型该类型的高血压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疲乏无力、心悸气短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气血不足、气机运行不畅导致的。
治疗上,应以益气活血为主,可使用黄芪、当归等药物进行调理。
三、阳盛阴虚型阳盛阴虚型的高血压患者常常面色潮红,身体发热,口干舌燥。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是由于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所致。
治疗上,应以清热凉血为主,可采用生地、黄芩等药物进行调理。
四、肝郁气滞型肝郁气滞型的高血压患者常有烦躁易怒、胸闷不舒等表现。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
治疗上,应以疏肝解郁为主,可使用柴胡、丹参等药物进行调理。
五、痰湿内蕴型痰湿内蕴型的高血压患者常有体重增加、浮肿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体内湿气过重、痰湿内蕴所致。
治疗上,应以利湿化痰为主,可采用茯苓、白术等药物进行调理。
六、肾精亏损型肾精亏损型的高血压患者常有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肾脏功能不足、肾精亏损所致。
治疗上,应以补肾益精为主,可使用菟丝子、山药等药物进行调理。
七、总结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助于明确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并能指导针对性的治疗。
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症状进行辨证分型,并遵医嘱进行相应的中药治疗。
同时,饮食调理、适度运动、心理调节等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并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的常见中医分型及方药如下:
●阴虚阳亢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
加剧,少寐多梦,心中烦热,口苦,舌红,脉弦。
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5克,钩藤20克,生石决明30克,川牛膝12克,桑寄生12克,杜仲12克。
山栀10克,黄芩10克,朱茯神30克,夜交藤20克,夏枯草15克,龙齿30克。
●肝火上炎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满,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腻,脉弦。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2克,生地黄12克,当归12克,柴胡10克,泽泻12克,车前子15克,木通12克,黄芩10克,茯苓30克,灵磁石30克。
●痰浊上扰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0克,白术12克,天麻15克,陈皮10克,茯苓30克,甘草6克,栝楼12克,枳实12克,竹茹12克。
假设痰郁化热,舌质偏红,酌加黄芩、竹茹、竺黄以化痰泄热。
肢体沉重,苔腻者,加藿香、佩兰、石菖蒲等醒脾化湿。
●气血亏虚眩晕动那么加剧,劳心太过那么加重,面色白光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归脾汤加减。
黄芪30克,白术12克,茯神15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30克,党参15克,炙甘草6克,当归12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枸杞子12克,龟板胶12克,生地12克。
●阴阳两虚头晕眼花,耳鸣,眼干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足跟痛,夜尿频,精神萎靡,记忆减退,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淡,苔白,脉沉或脉弱。
金匮肾气丸加减。
干地黄24g、山药12g、山萸肉12g、泽泻9g、丹皮9g、肉桂3g、附子3g。
●血瘀阻窍眩晕头痛,心悸怔忡,耳鸣耳聋,胸闷胸痛,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通窍活血汤加减。
赤芍12克,川芎12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老葱10克,郁金12克,菖蒲12克,黄酒适量。
单验方
●杭菊花:每日6~12克,泡水代茶饮用。
●芹菜:鲜芹菜250克,切细绞汁,分2次服。
●山楂菊花茶:山楂15克,菊花9克,开水沏,代茶饮。
●荷叶茶: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首乌茶:制首乌20—30克,水煮30分钟,凉后代茶饮,每天一剂。
●葛根茶:将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后当茶饮用。
● 莲子心茶:莲心12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天早晚各饮一次● 决明子茶:天数次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代茶饮用
● 桑寄生茶:桑寄生干品15克,煎煮15分钟后饮用,早晚各一次。
●玉米须茶:泡茶饮,每次25—30克,每天数次。
中医学从“高血压〞舌苔进行病证分类
【图】女性 45岁高血压,舌苔黄,舌上有裂纹
为什么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原因主要是有家族遗传史,代代相传。
如:父母之一有“高血压〞病者,子女的发病率在30%左右,倘假设,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史,其子女的患病率到达50%以上。
临床表现:眩晕、头昏、头痛、血压升高。
有些患者会出现耳鸣、心悸、睡眠障碍。
【黄帝内经.灵枢】记载:髓海有余,那么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缺乏,那么脑转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