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阳浮越与阴虚阳亢的鉴别
“虚”的后果很严重!一文轻松区分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看完就会,一调就好!
“虚”的后果很严重!一文轻松区分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看完就会,一调就好!“虚”的后果很严重!一文轻松区分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看完就会,一调就好!中医复兴号前天什么是虚?就是人体呈现出一种“弱”的状态。
阳虚就是火弱,阴虚就是水弱。
那在人体里,到底什么是阳,什么是阴呢?什么是阴?什么是阳?《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
气能温煦周身,但它没有形状,就像阳光一样,为阳;血能滋养五脏六腑,就像水在地底下灌溉大地,使之不干涸,所以为阴。
阳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感觉到,是能量、功能、精神,是气化;阴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物质的,比如器官,骨头、血液、水液。
阴与阳是硬币的两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缺一不可。
人们吃进东西,吸进氧气,通过肠胃的生物转换,就会产生能量,这种能量,就是人体之火,生命之火,这就是人体的阳气。
什么是阴,什么是水呢?这个水就是血液、体液。
如果一个人的阳气不足,人就会运化不好,人就会湿重,身体发胖,舌头发胖,大便多不成形;反之,如果一个人阴气不足,人就会显得很瘦,并且容易口干和便秘。
一般而言,体重很高的朋友多阳虚,而体重偏低的瘦人多阴虚。
人体任何内在的变化都会有外在的表现,可以通过下面列举的一些自觉症状来判断。
快速区分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一、阴虚生内热,典型的表现有:阴虚生内热,典型的表现有五心烦热(双手心、双足心、胸口)、口渴咽干、喜食冷饮、面色潮红、失眠多梦、盗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瘦而红等等。
二、阳虚则生寒,典型症状有:阳虚则生寒,典型症状有手脚冰凉、喜食热饮、腰膝酸软、脱发掉发、大便稀烂、小便清长、面色㿠白、唇色淡白、舌淡无苔、寡言懒动、神倦嗜睡等等。
另外,阴虚并不是女人的“专利”,男性也会有阴虚的表现;同理,阳虚并不是男性的“专利”,女性也会有阳虚的表现。
快速辨别阴虚还是阳虚:1、观舌象阴虚者,舌质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质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还分不清阴虚、阳虚、阳阳两虚?老中医一篇文章给你讲清楚
还分不清阴虚、阳虚、阳阳两虚?老中医一篇文章给你讲清楚很多朋友都有这么一个情况,早些年不知道爱护身体,导致现在呢,身子比较虚,就想着补一补,可他分不清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或者是阴阳都虚,也就是阴阳两虚。
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怎么来分辨阴虚、阳虚,而阴阳两虚又是怎么回事?先说阴阳两虚,要想知道阴阳两虚什么意思,就要先懂阴阳。
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医学是研究人体的,就人体而言,阴和阳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阴是指有形、实质的东西,是物质基础;阳呢,就是无形,但有能量,有功能的东西,比如说,人体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属于阴,拳头打出去,这股子劲,属于阳。
还有就是感觉寒凉的东西属于阴,感觉温热的东西属于阳,有的人腰膝冷痛,手脚发凉,这属于是阴盛,感觉到寒凉;还有的人,脸颊发热,手脚发热,感觉到热了,这叫阳亢。
最典型的是气血之分,血有实体,属于阴,气无形但有能量,属于阳,所以一个人没有精神,说话没有力气,就是阳气不足,能量不够了,所以说话没有力气。
还有的人脸色发白,疲倦,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血虚了,这都属于阴。
所以就人体而言,物质的寒凉、物质的温度,还有气血,都是用阴阳来解释的。
聊完阴阳,再看这个虚。
首先,什么叫虚?《素问》中记载:“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人体都有正气,一旦有外来邪气想要入侵人体,我们体内的正气就会奋起抗争,正气也没有衰,这个时候得的病症都是实证,比如说像是感冒,打冷颤,发热,恶寒,这时候正气也不衰,正在跟外来邪气做都斗争呢,这就叫实。
虚呢,就是精气夺则虚,不管邪气盛不盛,但自身精气不够了,自然也就虚了。
双方对垒,跟敌人斗争的是实,自己先不行了,这叫做虚。
阴虚,大家都知道,是阴不够了,阳虚是阳不够了,阴阳两虚就是阴和阳都不够了,阴也虚,阳也虚,这就叫做阴阳两虚。
那么阴阳两虚,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先从寒热来讲,前面我提到了,阴阳分别对应着人体的寒凉和温热,如果阳虚了,就会感到畏寒,中医上叫阳虚生外寒,阴虚的时候,身体里面热,叫阴虚生内热。
中医望诊如何诊断体内阴阳失衡问题症状
中医望诊如何诊断体内阴阳失衡问题症状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实践与积累,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善的诊断体系。
望诊作为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首,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包括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来判断体内的健康状况,尤其是阴阳失衡的问题症状。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依赖于阴阳的平衡与协调。
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各种疾病和不适。
那么,中医望诊是如何发现这些阴阳失衡的蛛丝马迹的呢?首先,观察神色是望诊的重要环节。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面部色泽往往能反映其体内阴阳的情况。
如果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精神饱满,通常表明体内阴阳平衡,气血充足。
反之,若面色苍白无华,多为阳气不足,气血亏虚;面色潮红,则可能是阴虚火旺,虚阳上亢。
而面色晦暗,甚至出现黑斑,可能是阴阳两虚,气血瘀滞所致。
眼睛也能为阴阳失衡提供线索。
眼神明亮灵活,说明阳气充足;眼神呆滞无神,多为阳气虚弱。
眼周出现黑眼圈,可能是肾阴不足;眼睛红肿疼痛,则可能是肝经有火,多为阳热偏盛。
其次,形态的观察也不容忽视。
身形消瘦、肌肉无力,往往是阴虚体质的表现,因为阴虚不能滋养肌肉。
而身体肥胖、行动迟缓,多为阳气不足,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痰湿积聚。
再看舌苔,这是反映体内阴阳变化的重要窗口。
舌苔薄白而润,通常表示阴阳平衡,身体健康。
若舌苔白厚腻,多为寒湿内盛,阳气被遏;舌苔黄厚腻,则是湿热内蕴,多为阳热偏盛。
舌红少苔或无苔,常见于阴虚火旺;舌淡胖大,多为阳气不足,水湿内停。
在望诊中,脉象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脉象有力、节奏整齐,多为阳气充足;脉象虚弱、细软无力,常是阳气虚衰。
脉数(快)多为热证,属阳盛;脉迟(慢)多为寒证,属阳虚。
除了以上这些方面,皮肤的状态也能反映阴阳失衡。
皮肤干燥、粗糙,多为阴液不足;皮肤多汗,尤其是冷汗,多为阳气虚损。
头发的状况也能提供一些信息,头发干枯易落,多为阴虚血燥;头发稀疏、早白,可能是肾精不足,阴阳两虚。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诊断思路与方法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诊断思路与方法诊断是极为复杂的思维过程。
医生要在纷繁复杂的病情中抓住疾病的本质,除了应熟悉中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外,还需要对病情资料作综合处理,并进行科学的思维,才能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临床上反映我们同学,学了诊断不会用,来了病人不会问,不会诊脉,不会辨证。
确实如此,所以我们要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和训练,对诊法、辨证、诊病等诊断内容进行综合运用。
诊法与诊断是认识疾病本质的前后阶段,二者是感性材料与理性结论之间的辨证关系。
在临床对病人进行诊断的时候,要求诊断思维是一边诊一边断,就是要“抓准主症问深全,主症相关紧相连”。
在进行询问、检查的同时,就要考虑这些症状或体征可能是什么原因、病性、病位,而在辨病、辨证思考的同时,又会根据需要进行某些有目的的补充询问和检查。
边诊边断,为断而诊,病症结合,互相补充。
诊察与思考交替进行,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入。
第一节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病情资料就是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社会、心理、自然环境等方面有关病情的资料,其中主要的是症候——症状、体征等。
这些资料是诊病、辨证的依据。
因此,临床资料是不是准确,是不是全面,症状、体征的主次轻重是不是清楚,直接关系到诊断的准确性。
强调了两点,一个是病情资料的完整性,病情要完整、要全面。
下课以后有的同学要我给他祖母或父亲看个病、开个处方,一问什么病?说是关节痛或者是头晕什么的,还有哪些不舒服?不晓得,伙食、二便好不好?又不晓得,面色怎么样?舌子怎么样?什么脉?没有看过。
什么都是不晓得!我能辨出是什么证吗,怎么给你开个处方!不行啊。
临床上之所以出现漏诊、误诊,无法辨证、辨证不准,最主要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病情资料过于简单,极不完整。
所以要四诊合参,全面而系统地调查,病情资料一定要全面、完整,并且准确。
第二个是病情资料要有系统性、要条理化。
就是说对病人的各种病情,要进行归纳整理,梳理出辫子,不能杂乱无章、主次不明,否则,即使症状很多、很全面,也是一盘散沙,那也难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中医学的一个概念,指人体内阴阳两个相对而言的对立统一的力量,失去了平衡状态所表现出的一种病理变化。
阴和阳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阴泽万物,柔和滋润,喜冷怕热;阳则温煦旺盛,喜热怕冷。
阴阳失调指的是阴阳的相对比例发生了改变,其中一方过于旺盛或弱小,导致人体的生理机能出现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1. 阳盛阴衰:阳气过旺,阴气不足。
表现为烦躁易怒,心烦口渴,目赤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数等症状。
2. 阴虚阳亢:阴气不足,阳气过盛。
表现为潮热盗汗,心烦口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数等症状。
3. 阴阳互损:阴阳相互损伤。
表现为形体消瘦,气短乏力,心悸健忘,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弱等症状。
4. 阴阳同病:阴阳两方同时受损。
表现为病情严重,虚弱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舌红瘦薄,脉细弱等症状。
总之,阴阳失调会引起人体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症状出现。
中医治疗阴阳失调的重点就是通过调整阴阳的相对比例来恢复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阴虚火旺的治疗方法
阴虚火旺的治疗方法实例有一位化肥厂的厂长,前两年因为生意上的事儿,着急上火,曾出现过一段失眠。
他听人说吃龙胆泻肝丸泻火能治失眠,就吃了两盒,吃完了效果不错,失眠还真的好多了。
几年过去了,一直都挺好,可最近又开始失眠。
主要是睡不着觉,睡觉前要将窗帘挡得严严实实,透过一丝光亮就没办法入睡,困得眼睛睁不开,可就是睡不着,常常感觉心烦,电视声音大了烦,别人讲话声音大了也烦,有时候还会头晕心慌。
他又买了龙胆泻肝丸吃,可这次吃了就不见好。
我问他除了心烦、睡不着觉外,手脚心是否感觉热?他说现在每天晚上睡觉,脚不能盖被子,要放到外面才舒服,有时半夜还会出汗。
我接着又问他最近是否还觉得口渴?他说这段时间总觉得口渴,以为是吃咸了,连菜都不敢多吃,尽量多喝水,以前一天喝一两杯水也不觉得干,可现在,一会儿喝一杯还觉得渴。
听了他的话我清楚了,我告诉他:“你这次的失眠主要是肾阴虚造成的,所以这次吃龙胆泻肝丸不管用,如果想用药,应换成天王补心丹,最好配合食疗,用枸杞、五味子、绞股蓝泡水喝。
”一个月后他告诉我失眠好了。
辨证要点:心烦,入睡困难,有一点动静或光亮就睡不着。
这种类型失眠的人最多,除失眠外,同时还会伴随头晕、耳鸣、健忘、心悸不安、口渴嗓子发干、手脚心发热、盗汗(即晚上睡觉时出汗),男士有的还会出现遗精。
阴虚火旺失眠的原因:久病体弱或先天不足。
阴虚,指的是肾阴虚,火旺指的是心火旺。
肾阴虚就是肾水不足,肾属水,心属火,身体正常情况下,肾水能克制心火,使心火不至于太旺,但当肾水不足时,其克制心火的功能就会减弱,心火也就随之旺盛起来。
心火过旺,心神不能内收,便会出现失眠。
食疗方法:枸杞20粒,五味子10克,绞股蓝10克,早上用开水煮5分钟,白天当茶喝,晚上睡觉前将枸杞吃掉。
失眠症状基本消失后,可停用绞股蓝;头晕,耳鸣,健忘,心慌,口燥咽干,手脚心发热,晚上睡觉出汗等症状消失后,可停用全部食疗。
如出差不方便食疗,可直接买五味子颗粒冲服,或者把枸杞子、绞股蓝用开水冲泡后喝。
阳虚和阴虚最正确的判断方法
阳虚和阴虚最正确的判断方法肾阳虚:四肢特别是手发烫,别人如果摸你的手会感觉你的手很烫。
自己爱出汗特别吃饭的时候更是大汗淋漓。
口臭口感浑浊(吃清胃火的中药,开始觉得口腔清爽,但药一停就复发长久不愈)爱牙痛(特别春季和秋季)爱上火。
舌头肥大有牙齿印。
舌苔:腻,黄色。
(给人感觉很象热重)或白色。
舌头中间有裂纹。
另外不口渴,一天不喝水都不觉得口渴,几乎没有喝水的需求。
此时你可能还以为自己身体好,不怎么喝水都不觉得渴。
那么我告诉你此时你的体内已经被“湿”裹起了,脾阳弱而运化不力。
如此情况2年后你体检,将出现尿盐沉淀的检查结果,再过一年可能就是肾结石的结果了。
切切!切切啊,请万万不要被现在的错误理论把自己的身体误了!肾阳虚早期症状还有晚上睡觉噩梦,容易鬼压床。
肾阳虚中晚期症状小腹觉得寒冷,喝冷水很不舒服,坐冷板凳更是觉得会阴前阴有难以名状的不舒服感。
手摸XX感觉XX寒冷。
勃起开始有心无力,XX减退。
下肢感觉发胀,而且感觉下肢冷。
上身却显示一派热象,比如吃点燥火的东西,脸上起痘痘,或牙齿疼痛口舌起疮,鼻炎。
经常大汗特别吃饭的时候。
女性症状还可能出现痛经,而且痛经(月经)时大汗,要用暖水袋放在小肚子上才觉得稍微好点。
经血有深乌,结块,甚至出现类似黑色的凝血块。
(医院医生可能会给你开三菱莪术元胡鸡冠花益母草之类,因为他们会辨证成气血问题采用破血的治疗方法)一部分人士出现黑眼圈,特别是下眼皮。
或者鼻子山根部位发青。
现在普遍观点说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也就是说表现为“寒”的症状,那么我要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这个几乎是错的。
实际肾阳虚表现的不是寒象而是热象特别上半身。
比如手心发烫,口臭舌苔厚腻。
包嘴吞气感觉气体浑浊。
另外肾阳虚到一定程度还会导致头部疼痛特别后脑勺,或者脚后跟痛,或者口腔糜烂发炎,口疮,咽喉炎。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用治疗经久不愈,或者逐渐形成吃饭哽。
那么你就要考虑是否阳虚了。
治疗肾阳虚的主要药物:附子附片桂枝干姜肉桂适宜药方附子理中丸白通汤三逆汤等。
虚阳外越的解释
虚阳外越的解释
虚阳外越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证型,指人体阴阳失衡,导致阳气偏盛,而阳气偏衰则会导致阴气过盛。
虚阳外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先天不足、疲劳过度、饮食不当、情志失调、房事不洁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的身体虚弱,而阳气过盛,就会导致虚阳外越。
这是因为身体的气血不足,身体的阴阳失衡,导致了阳气的过度浮动,而阳气是一种热量,所以会导致阴气过盛,从而导致虚阳外越。
此外,如果一个人的身体过于虚弱,而阳气过于旺盛,也会导致阴气过盛,从而导致阴阳失衡,导致虚阳外越。
这种情况通常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症状,如口渴、口干、口臭、失眠、手脚冰凉、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
如果出现虚阳外越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多吃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姜、枣、羊肉等,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虚阳外越的发生。
阳浮而阴弱名词解释
阳浮而阴弱名词解释
阳浮而阴弱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脉来浮缓之形状。
二是指卫强营弱之病机。
1、脉象:浮指轻按,弱指沉取,即切脉时轻按脉象明显,沉取脉象相对不足,这是由于机体受邪,卫阳(在肌表的阳气)之气奋起抗邪,脉象表现为应指而浮,轻取可得;营阴在内而失去卫气的固表作用,导致营阴不能内守,脉象表现为应指不足,沉取不明显。
2、病机:阳指卫阳,阴指营阴。
卫气浮盛于外,导致营阴不能内守,即卫强营弱,是对太阳中风表虚证病机的概括。
正常情况下,卫气在脉外,营气在脉内,当机体感受邪气后,卫阳之气外浮于表,与病邪抗争,此时机体会有发热的症状,谓之卫强;营阴在内,虽不直接对抗表邪(在肌表的邪气),却因发汗损伤而相对不足,谓之营弱。
真阳上越真阳上越就成浮热
真阳上越真阳上越就成浮热
真阳上越就成浮热,从四个方面讲,即症状,舌象,脉象,腹诊。
1,症状:浮热以上半身显著,或面部泛红,不是颧红,颧红是阴虚之定性症状。
病人自觉阵陈烘热,按其肌肤反倒不甚热。
烘热起时,心烦汗出而肤冷,甚者汗后恶寒恶风。
2,脉象:脉浮缓或宽缓,这对,真阳上越了,阳气外张,脉必然浮,大。
但是脉弱无力。
主要看尺脉,尺脉无力而寸关脉浮数,尺脉浮露,轻按虚大,重按不实,为真阳不敛藏之故。
3,舌象:舌前半部分红,或舌边色红,舌根苔白或微黄。
此为阳浮阴凝之故。
4,腹诊:因为小腹主肾,所以真阳浮越,腹诊当然要按脐下之小腹,真阳是从这跑来的,咱们就在这监视他。
有两种情况,如果脐下之小腹绵软乏力,脐下动气虚跃不息,是阴虚阳浮。
如果脐下之小腹板硬,脐下动气筑动,是下寒阳越。
5,方药: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二加龙骨牡蛎汤
阴虚阳浮就是水浅不养龙。
下寒阳浮就是逼真阳上浮。
下半身凉为下寒逼真阳上越,否则是水浅不养龙。
下寒阳浮,用二加龙骨牡蛎汤
在治法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潜阳封髓汤区别是什么:
潜阳封髓丹,中焦脾胃问题突,病轻。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冲脉气逆与肝上冲问题突出,病重。
用药秘诀:二加龙骨牡蛎汤,有两对药,一对是白薇与附子,如果足冷突出,重用附子,如烘热而汗出明显,重用白薇。
另一对是龙骨与牡蛎。
欲镇浮阳,重用龙骨。
欲抑水逆,重用牡蛎。
这个方实在是太厉害了,可扶大厦于将倾之际。
肾精、肾阴‖肾阴≠肾精
肾精、肾阴‖肾阴≠肾精[摘要:肾阴虚证下面也是热,阴少;虚阳浮越证下面是寒,是阳虚,这是本质的不同,阴虚和阳虚显然不一样。
这个比较容易鉴别,除了肾虚有相同的表现以外,一个是阴虚、一个是阳虚,一个寒、一个热,显然不一样。
把哪些症状归属于肾精不足呢?一个是早衰,未老先衰,有的人三四十岁就牙齿松动,开始脱牙齿了,到五十岁,牙齿都脱得差不多了;也有的到了四五十岁耳朵就听不见了,记忆力就很差很差了,头发也脱得差不多了,腰膝酸软、腰痛。
这些症状都明显,就是早衰、未老先衰。
现在七老八十的都还很健康,而他是到了四五十就已经衰老得不行了,未老先衰,那是什么问题?认为是肾的精气不足了。
第二个是小孩子,不能说小孩未老先衰,主要是先天性的发育迟缓,囟门迟闭,五迟、五软,该说话了还不会说话、不知道数数、站也站不起来,智力低下等。
第三个是生殖机能的减退,男子的精少不孕,女子的经闭不孕,性欲减退。
这三个方面,都表现为精气不足,没有明显的寒和热,重点是反映为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的减退,成年人就是早衰,生殖机能减退,没有性欲的要求,甚至是闭经,小孩子就是发育迟缓。
有的女同志,四十岁以前就停了经、就没有月经了。
像这种情况,都属于精气亏虚,它没有明显的寒和热的表现。
肾阴虚和肾精不足的区别。
不同在于肾阴虚有热的表现,肾精不足没有明显的热证。
可不可以两个证同时存在?既有肾精不足,又有肾阴虚,可以两个都有,那就是肾的阴虚精亏证、肾的精亏阴虚证,有的以生长发育迟钝、迟缓或者是早衰,或者是生殖机能低下为明显表现,而没有明显寒和热的症状时,就叫肾精不足或者肾气不足,或者肾的精气亏虚证。
在辨证这里,肾精与肾气的概念是相通的,因为肾精足不足无法测量,主要是从肾机能、性机能、生长发育等上面体现出来。
所以肾精不足就是肾气亏虚,通过性机能及性欲的低下、生长发育迟缓、未老先衰等,说明存在着肾精不足。
肾气以肾精为体,肾精以肾气为用,体用不分、精气不分,肾精不足证可以称为肾气亏虚证]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喜欢,就为我标星小编导读在肾脏辨证中,肾阴亏虚和肾精不足都是常见的证型,虽然“阴精”常一同出现,但在辨证之中,“阴”和“精”的一字之差,背后所代表的的病因病机却有着很大不同。
阳虚火浮(浮越之阳全解)
阳虚火浮(浮越之阳全解)张仲景提出,阳气衰微,虚阳浮越,或为烦躁不得眠,或为格阳、戴阳,或为破汗大出。
干姜附子汤证之“昼夜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和通脉四逆汤证之“其人面色赤”,皆属此类。
王好古总结为:“假令身体微热,烦躁面赤,其脉沉而微者,皆阴证也。
身微热者,里寒故也。
治者不看脉,以虚阳烦躁,误以为实热反于凉药,则气消成大病矣。
《外台秘要》云:阴盛发躁,欲坐井中,宜以热药治之。
仲景少阴证,面赤者,四逆加葱白汤主之。
”张景岳指出:“虚火之病源有二,盖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
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元也,此病原之二也”。
同时,又对阳虚火浮证指出了分类:“一曰阳戴于上而见头面咽喉之间者,此其上虽热而下则寒,所谓无根之火也;二曰阳浮于外而发热于皮肤肌肉之间者,此外虽热内则寒,所谓格阳之火也;三曰陷于下而见便溺二阴之间者,此其下虽热而中则寒,所谓失位之火也。
”张氏还提出了阳虚发热的治疗原则和经验:“若以阳虚发热,则治益宜火,益火之法,只宜温热,大忌清凉。
第温热之效速,每于一二剂间,便可奏效……治宜温补血气,其热自退,宜理阴煎、右归饮、理中丸、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之类主之。
此所谓益火之源也,又曰温能除大热也。
”阳虚火浮的症状阳虚火浮在临床上呈现出两组相反的症状:一是肾阳虚,是疾病的本质:面色白光白或黧黑,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见便泄稀溏,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等症状,如果临床上单纯出现上述症状,阳虚的辨证并不为难;二是虚火,是疾病的假象,如《景岳全书·火证》所云:“寒从中生,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泻散于外,即是虚火,假热之谓也”。
临床上有轻重之分。
轻者虚阳上越,虚火上冲,症状偏于头面五官局部诸疾,以口舌生疮、牙痛齿浮、喉痹喉痛、头痛眩晕、口渴咽燥等症为主;重者虚阳外越,症状偏于全身,以发热、发斑、面赤、肿块、汗出等症状多见。
真阳浮越与阴虚火旺案例
真阳浮越与阴虚⽕旺案例真阳浮越与阴虚⽕旺的阴虚阳浮⼆者中有⼀些会出现脸⾊潮红或红晕现象,但⼆者的红脸是有区分的。
真阳浮越是危重证,⼀但诊断错误、⽽多次的⽤错药往往⽣命不保。
我曾经见识过某位中医经常⽤错引⽕归原法,这患者有⽕,这⽕是实⽕还是阴虚阳⽓浮越之⽕,他辨不清,开了⼏剂清⽕药患者主诉⽕还是重,那就⽤引⽕归原法!⽤引⽕归原法给患者服药后患者不敢再找他开药了,只是在背后说他,说服他开的药后⽕更重了,他见患者不来复诊还⾃吹,“你看看,⽤引⽕归原法⼏剂药患者就好了,⽕归原了”,他不知是患者⾃觉医⽣⽤反了药不敢再去就诊了。
引⽕归原法是下原位置空虚⽆阳⽕,⽽把浮越的上阳⽕引到下原空虚的位置中,如下原本就有⽕,下原之⽕在其位,只是阴虚⽕升腾之⽕,阴虚则⽆以制阳,⽽下原位置阳⽕是⾜的,那就⽤不了引⽕归原法,因为下原阳⽕⾜已⽆空虚位置。
像这样的⼩病⽤错了药倒不会出现⼤问题,如若象真阳浮越这种危重病⽤反了药那是会要命的。
上⾯只是⼀个引题的话,与要讲的真阳浮越和阴虚阳浮的⽕升⽆关。
1真阳浮越真阳浮越是危重病证,外表出现⼀系列的假阳热症,⽽内真虚寒,所以⼜称戴阳症,在这真假寒热之中往往很难辨别真伪,⼀旦错辨就是⽣与死的结果。
真阳浮越是阴阳具虚之证,是阴精虚损阳不归于位⽽浮越于外表的假热症候,通常称为格阳证、或戴阳症。
案例⼀、男性、五⼗岁左右,晚期肺癌患者,病危,呼吸⽓粗,腰痛已不能起床及不能⾛路,患者是由家⼈从医院抬回家来的,患者说话声⾳洪亮有⼒,但声⾳不接续(听到患者说⼀句话中中间听到好像是要间断的那种感觉)。
主症,脉浮⼤有⼒,但稍按则芤,⾆质桔红⽆苔。
诊断:阴精亏损、真阳浮越。
治法:⼤补阴精,回阳救逆。
⽅:⼈参附⼦汤加龙牡。
患者家⼈⼀看处⽅便有疑问:“这么热怎么还开⼈参⼜附⼦的?是不是诊断错误了?”,我问:你懂中医吗?患者家属答:懂(知青时的⾚脚医⽣,后来在医药公司部门配药)。
那中医说的阴阳转化你说⼀说,解释⼀下?患者家属⽆⾔。
虚阳外越的类型、鉴别虚阳外越与“戴阳”、“格阳”的病机、证候相同。
虚阳外越的类型、鉴别虚阳外越与“戴阳”、“格阳”的病机、证候相同。
虚阳外越是缘由伤精过度(熬夜,房劳,空调过度,久坐,每一次伤寒感冒打点滴伤肾阳等等)导致肾阳不断耗伤而衰微,加之没有治疗补给肾阳,因此又导致阴寒逐渐内盛,进而导致阴精耗损也不能得到补给,由于寒盛于肾阴之中,阴不含阳,而导致肾脏气化疏导回收旧水代谢物困难,进而导致水湿内停(肾脏),水湿停驻的结果就会导致寒凉渐盛于内(或者下焦),最终导致肾寒之阴水越来越多,恶性循环而致肾脏要从内存的肾精之中不断分离出肾阳提供身体运化之功,因此肾精逐步缺失,导致肾阳的进一步亏虚,进而导致肾脏无力将三焦下达之相火回收于肾,这又进步破坏了肾脏运化行精的藏精潜阳之力,致使三焦之相火一直浮越于上(或者外),这就是阳气因寒被伤,进一步肾精之阳被伤,而阳不得在肾中潜藏,致阳浮于外浮于上的根本原因所在,那么怎么证明这个逻辑的推断是否正确呢?这一点我仅举一例,那就是很多有腰疼的男士,一旦行房之后,为什么腰疼加重的原因,因为腰为肾之腑,肾精过度耗泄后,腰部气血运行弱化,这个时候如果你去洗热水澡或者用电吹风吹一吹腰部,你就会得到腰疼的大大缓解,这就证明了肾精里面是含阳的,我们消耗的大量精液,就是肾精转化而来,更准确地说,肾脏之精都潜藏在肾脏和命门之中。
肾精的重要性:肾主骨生髓,肾精足则髓充骨坚;肾虚髓不能满,不能充养筋骨。
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正气虚弱不能驱邪外出,“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
邪气深袭入骨,痹阻经络,气血不行,关节闭涩,筋骨失养,而致关节疼痛,畸形,这些都是后续必然要发生的病症。
进而言之,《丹溪·心法》曰:“痰滞碍血可致血瘀,血瘀湿滞则致痰凝,必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
”;瘀血为人体常见的病理产物,或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或寒凝血瘀,或脾不摄血,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成瘀。
热毒形成后,常以气血为载体,无所不致,壅滞气机,败伤血分,又善入津液聚集处熬液灼津为痰,着而成瘀;痰瘀交阻,相互搏结,日久又可郁而化火,使热毒更胜;热毒痰瘀内阻,耗伤正气,脏腑功能失调,又易招致六淫之邪外侵。
一般虚阳外越的症候
一般虚阳外越的症候一般虚阳外越的症候:实际临床中所见到阴寒所致的虚火牙痛、虚火喉痹、口疮、失眠、眩晕、面部阵阵烘热、身体阵阵发热、手足心热、小便尿热、大便肛热、唇口红肿等都属于虚阳外越的范畴。
然此类病证如辨证不细,极易诊断为阴虚有热,故当此之处,最需留意。
其辨证中易于混淆之处如下。
①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手足心热,身发阵热,脉都可细数。
②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腰部症状,头部症状。
③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大便干,小便热。
④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口干、失眠等。
然辨证之关键却在于一个“神”字。
即阳虚病人定然“无神”,阴虚病人定然“有神”。
现将本证辨别之要点陈列如下。
①《伤寒论》中所述及的有关阳虚阴盛的症状。
②少神或无神;脉沉或微或浮大而空。
③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蜷卧恶寒,两足冷。
④不耐劳烦,小劳即汗出。
⑤女子带下清稀而冷,不臭不黏,或带下绵绵。
⑥饮食减少,冷物全然不受。
⑦语声低弱;面色白,舌淡,即苔色黄也多津滑润。
⑧唇色清淡或青黑。
⑨满口津液,不思饮水或间有渴者,饮亦不多且喜热饮。
⑩小便清长,大便溏稀或大便干结。
二、验案举例验案1黄某,女,43岁。
初诊:1周前因感寒,自觉身体不适,经来淋漓不断,自购西药口服无效,且经来之势有增无减。
现症见手足心热,烦热,全身阵阵发热,神情倦怠,脚胀,下肢肿,腰膝酸软,全身怕冷,脉沉细,舌淡。
询及患者有2年经漏病史,且易患外感。
此虚阳外越之经漏证。
因其经漏有年,阴损及阳,虚阳外浮,治当以回阳为治。
此病已人少阴,不容忽视,误以感冒治疗,阳气益亏,病必深重。
处方:附片30g(先煎) 干姜40g 炙甘草30g 肉桂10g(后下) 炮姜30g2剂。
二诊:服上药后经漏已干净,精神转佳,手足心热及身热消除,脚胀,头昏重,白带多,手指冷,舌淡边有齿痕,脉沉细。
以温肾散寒之剂收全功。
按:经漏以其经来不止而量少,但淋漓不断,有如屋漏而名。
历来治疗崩漏之法,不出清热与温摄两大纲,尤其治崩以温摄为要。
肾虚是打破人体阴阳平衡之主要因素
肾虚是打破人体阴阳平衡之主要因素摘要:消渴病之病根是肾虚,阴虚火旺,肺胃燥热,故口渴不止,肾气不固,故饮一溲一。
阴虚阳亢,虚阳浮越,故见头晕耳鸣,心肾不固,肝阳化风上扰,故见头重足轻,眩晕不止。
肾气虚寒,阴阳两亏,常见形寒怕冷,颈项强痛,腰膝冷痛,头晕头重,易疲乏,不耐劳累,稍着劳动,则感体力透支,不堪负重。
男人肾精亏虚,全身乏力,遗精盗汗,记忆力差,失眠多梦,精力涣散。
中风昏迷,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归根结底皆与肾虚有关,若肾不虚,则阴阳不会失去平衡,脑络安宁,风浪无从起。
关键词:阴虚阳亢;阴阳平衡;阴平阳秘;肾气虚损引言:高血压、中风,消渴、风寒湿痹,以及长年累月反复感冒之人,均与肾虚有关。
肾藏真阴真阳,其它四脏之阴阳均由肾气化生,故心肝肺脾之阴阳偏胜较易调治,唯肾脏阴阳亏损难治。
肾虚有先天与后天之别,肾虚可引起一系列之血液病变,肾脏之再生功能不如肝脏,故肾气亏损病极难根治,肾气强则人强,肾气衰则人弱,肾气绝则人亡。
一般情况下,女人易早衰,女人如水如花,水易流失、泄漏,花易凋谢、退色。
女人七七天癸绝,容颜早逝,皮肤变黄,免疫力大不如前,这就是肾气日益亏损之征兆。
女人之精气质量不如男人,女人之体表温度虽与男人相仿,但总体温度不充盈,总是自感不足。
因女人属阴,与月亮类似,丰满圆润的时间少,残缺不足的时间多。
故百分之八十之女人身体强壮度不如男人。
女人属阴属水,故女人之阳气是非常宝贵的,阳气不足,水不化气,气虚不能生精,精虚不生血,精血亏损,肾气虚弱,各种生长激素常感不足。
肾气虚则足太阳之阳不足,故女性极易患颈肩腰腿痛。
男性之患病率比女性要少,因男性之精气神比女性要足,男性属阳、属火、象天,为太阳之精气所化,激情四射,生生息息,循环往复,无阴晴圆缺之谓。
男性之青春期比女性长,如果男性能蓄精自保的话,平时生病较少,患颈肩腰腿痛概率较低,即使年近八旬也有生育能力。
但男性属火,易冲动,不易潜藏。
长期能做到蓄精自保的男人很少,故男性患病率也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虚阳浮越与阴虚阳亢的鉴别
虚阳浮越证与阴虚阳亢证为临床上两较常见而又容易混淆的证型。
正确认识两证的病理本质,对临床准确地辨证论治至关重要。
一、阳浮与阳亢的本质差异
1.虚阳浮越证的本质
虚阳浮越证,是指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故可表现为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妆,躁扰不宁,口渴咽痛,头部汗出,脉浮大或数等颇似阳热的证候表现。
但因其本质为阳气虚衰,阳虚生寒,肢体失其温煦,水液不得输布,气化失常,故触之胸腹必然不灼热,且下肢厥冷,渴不多饮或欲饮热,咽部不红肿,面色亦非满面通红,并见疲乏无力,小便清长,或尿少而浮肿,大便不燥,甚至下利清谷,脉按之无力,舌淡,苔白等里虚寒的证候,可知其所现“热”症为假象。
阴寒内盛,逼迫已虚之阳气在外游荡——浮游于上、格拒于外,故称虚阳浮越,其病机是阴盛而格阳。
阳虚阴盛为真寒,所显“热”症为假象。
下真寒而阳浮于上,因而张仲景称其为“戴阳”,曰:“下利脉沉而迟,面色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虚就是阳气虚衰于下。
阳浮是阳虚较为独特的表现形式,应注意与阳亢、火旺相区别。
寒热真假,历来被视为辨证的难点。
若能从本质上进行理解,全面收集症状进行分析,辨证并不困难,而身凉肢厥,小便清长,是辨证的关键。
2.阴虚阳亢证的本质
有把阴虚阳亢叫作阳气浮越的,如“阴虚阳浮真阴不足,津血亏损而致阳气浮越于上的病理。
证见头目眩晕、面色潮红、目赤、咽干、喉痛、牙痛等”。
阴液亏损,不能制阳,上面有热,而形成阴亏于下,阳亢于上或火旺于上,出现唇红、颧红、咽干、心烦、头晕头痛、牙痛、咽喉痛、舌红嫩小、脉细数等阴虚阳亢、阴虚火旺的证候。
阴虚阳亢、火旺是虚火,如同灯中油少,而灯火尚旺,将其称作阳气浮越或阴虚阳浮,并非绝对不可。
然而,虚阳浮越、阴虚阳亢,虽都是以虚为主,但前者为阳虚,后者为阴虚,病理本质有别。
虽然不少症状都表现为是上部的热症,但一为假、一为真,一曰“浮”、一曰“亢(旺)”,机理并不相同。
下部的症状则完全对立,虚阳浮越为肢厥、尿清长、大便稀溏,证属阳虚;阴虚阳亢为手足心热、尿短黄、大便干结,证属阴虚。
二、温潜法
温潜法,中医治法之一。
温潜法虽源于仲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法,但由民国名医祝味菊先生最早提出,且祝味菊先生运用得相当娴熟。
他认为虚人而躁甚者,气怯于内、阳浮于上也。
其为兴奋,乃虚性之兴奋也。
甘凉之剂可令小安,缓和之效也。
因其小效而频服之,则气愈怯而阳愈浮矣。
此非亢阳之有余,乃阳衰不能自秘也。
大凡神经衰弱者,易于疲劳,又易于兴奋,滋阴清火之法,虽有缓解兴奋之效,然其滋柔阴腻之性,足以戕贼元阳,非至善之道也。
宜与温潜法。
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引火归源,导龙入海,不可因其外形之兴奋而滥与清滋之药也。
温,常用附子;潜,常用龙骨、牡蛎、磁石等。
三、临床验案举例
例1、虚阳浮越证案1973年仲夏,在株州市遇市委组织部干部欧阳,时年刚逾四旬。
知余以医见长,有一疾相求治。
诉患高血压已5年,收缩压常在190 mm Hg左右,舒张压多在100 mm Hg以上,治无显效,近半年并增心悸等症,胸部透视见左心室扩大。
西医诊断为“动脉硬化”、“高心病”。
其人面色红润,头额汗出溱溱,而身反着长衣长裤,诘其故,知为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身体无汗,下肢甚冷。
切其脉,寸关弦而两尺弱,望其舌,略显红胖,苔无异样。
再问周身之苦,谓头痛且晕,头重脚轻,胸闷心悸,小便清长,夜尿且多,咽干少津,睡眠不宁,腰部酸痛。
综观诸症,余之见识已定,提笔处方:熟地20g,山茱萸10g,怀牛膝10g,枸杞10g,白芍12g,石决明15g,炙甘草6g。
不以为然,谓此类药服之多矣,其效平平。
余曰:且慢!尚有二味“引”药,或许未曾用过。
问是何药?答:附片10g、上肉桂3g。
听罢此言,患者摇手不已,曰:血压如此之高,又值炎暑之季,服此大辛大热之品,岂不是火上浇油?真可谓“久病成良医”!余释之曰:医操人命,怎敢盂浪,若非识得其中瘢结,断不可毅然投之,请君细听剖析。
面红头汗,咽干少津,舌红血压高,上部似为“火候”,但身无汗,下肢冷甚,穿布鞋、着绒裤,尿清长,果有火乎?此乃命门火衰,虚阳上浮,下真寒而上假热也,中医喻之“龙火飞腾”,治当“引火归元”,附桂为其关键药物,非用不可,君若不信,可试服之。
药至5剂,诉头晕有增无减,不敢再服,问其测血压否?说今日已测,为152/94 mm Hg。
余曰:佳兆也。
再进5剂,晕痛均缓,血压几近正常。
患者甚觉奇怪,特来长沙询问,为何头晕甚而血压反降?此乃龙归于海也。
盖血压高固可头晕,而久之则习以为常,今血压下降,上实顿减,故头晕反甚耳。
始深信之。
析其方,既有石决之重镇,又有牛膝之下引;山茱萸、白芍既可起收敛阳气之功,又可制附桂之燥烈;
附片、肉桂能大补元阳、引火归元,使浮游之火自息;而熟地、枸杞能补肾滋阴,意在阴中求阳,全方有滋肾壮阳,引镇浮阳之功效。
故《医方论》云:“附桂八味治肾命虚寒之正药,亦导龙归海之妙法。
”
例2、阴虚阳亢证案邱某,女,湖南衡阳人,年过六旬,2007年春,以头晕、口中经常生血泡而求治于余。
详审病状:血压略高而头晕,心悸心烦且失眠,渴欲饮水,夜尿频繁,因口痛而畏食,大便虽畅而稍干,口唇、口腔经常生疮若干,大如蚕豆,甚至溃烂,灼热疼痛,苦不堪言,遍用抗生素,久治罔效,尚虑癌变。
经人介绍,试看中医。
刻诊:形体偏瘦,精神尚健,身体并无寒热,未见特殊出汗,面色无异,舌红略暗,苔剥微黄,脉细而弦。
析症审证,四诊合参,此乃阴虚不能制阳,致使阳气相对偏亢,形成口疮、口渴、心烦、失眠等一派火热炎上的证候。
此火并非实火,口疮并非染毒,体瘦、便干、脉细、苔剥,足见本系阴虚之故,阴愈虚则火更旺,阳愈亢则阴更伤,形成恶性循环而病情渐重。
上显火热之状而下无寒凉之候,自然不属阳虚、阳浮。
证无歧义,治本不难,处知柏地黄汤去淮山,加栀子、板蓝根,并用生大黄6g。
药仅3剂,口中血泡全消,烦痛顿失。
复诊诉其好在未曾服过中药,故取效甚鲜,但病情并未根治,药当续服,并忌辛辣香燥饮食。
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说治虚火有四法。
一曰达:肝经之病,五郁相因,当顺其性而升之,所谓木郁则达之,如逍遥散之类是也。
此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也。
二曰滋:虚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如六味地黄之类是也。
三曰温:劳役神疲,元气受伤,阴火乘其土,经曰:劳者温之。
又曰:甘温能除大热,如补中益气之类是也。
四曰引: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
之火,浮游于上,当以平热杂于壮水药中,导元下行。
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元,如八味汤之类是也。
虚阳浮越,温潜治之。
近读先师章次公案又受启迪。
唐幼。
受凉,入寐惊惧,因汗多而小溲少,手足不温,予温潜法。
此徐小圃先生法也。
淡附片5g,炒杭白芍、云苓、生白术、浮小麦各9g,煅牡蛎18g(先煎),灵磁石12g(先煎),山萸肉6g,细辛1.8g,淡干姜2.4g,炙甘草3g,肉豆蔻5g(见《章次公医术经验集》)。
如原书编者按语所云:温潜法为上海儿科名中医徐小圃先生所创用。
他从大量的实践中认识到,在儿科领域中有不少患儿由于禀赋不足或久病伤正,以致既具真阴不足之象,又有亡阳虚惫之证,出现脉软、肢冷、溺长或便溏,烦躁不宁,甚至彻夜不寐等现象。
他认为温潜法可使水火阴阳复其常态,因此广泛应用于小儿内伤、温热及夏季热等病。
此案因受惊后入夜惊惧,又出现手足不温等阳虚症状,故正合温潜之法。
全方以附子温阳,磁石、牡蛎潜镇为主,因之得名。
细读此案,先得我心。
忆我在临床对辨证为肝肾阴虚,虚阳上越者,施以育阴潜阳治则是最常用的。
后见素有阳虚体质者,常从寒化,冬天怕冷,四肢不温,平素腹胀,进食旺盛,而脾又不运,面色潮红或阵阵升火,如酒醉状,夜眠不实,舌淡,脉沉者。
投疏木开郁有小效,投甘温除热或有小效,投益肾引火归元亦有小效,投滋阴镇阳初服一二剂尚好,久投必腹隐痛便溏。
反复思之此类素有阳虚体质者,乃是脾阳不足、营卫气血生化少源,根本在脾(肾)阳不足、运化失司、虚阳浮越。
投以燠土、温潜则面潮红、腹胀、寐梦、腰膝酸冷而除。
我常用桂枝汤、小青龙汤、黄芪建中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等方,常
加用的潜阳药为牡蛎、龙骨、灵磁石、珍珠母、生石决明等。
所谓“虚阳浮越,温潜治之”。
读后感:虚阳浮越与阴虚阳亢皆有上部火热,而根本区别在于下部。
肾居下,主元阴、元阳。
阴虚者,下部热;阳虚者,下部寒。
阴虚阳亢容易理解,而虚阳浮越则难于理解。
阴能潜阳,何以虚阳浮越?此阴阳分离之故也。
阴阳原本相依相辅,不可分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一方偏盛偏虚,失去平衡,则阴阳相分离也。
治疗之法也全然不同,阴虚阳亢宜滋阴清火,虚阳浮越宜温阳潜火。